登陆注册
6348300000005

第5章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5)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然后,话题转入了下一个重点:殷人如果这样敬谨从事,怎么会失败呢?因为有一个对比的大转折。周公说:“我又听说,是到了最近这个继承王位的人——指的就是被周人打败的纣王——才爱喝酒,以至于他的命令都无法下达于人民,只顾自己所要的,人民怨声载道,他也不改变。”“后嗣王”指的就是纣王。“酣”是沉迷于酒的模样。“保”是“安”的意思,安于自己的行为。

“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衋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诞惟”是接续的语词。纣王放纵自己,无节制地沉浸在不正当的享乐中,成天宴饮狂欢,以至于失去了作为一个王应有的威仪,人民没有不感到痛苦伤心的。每天沉迷于喝酒,无法自我控制、停息下来,仍旧没有回到正道上。“淫”原意是不断下雨、造成淹水,“泆”则表示水从水道里漫淹出来,都是用来形容失控、无节制的。“衋”是指身体上有伤痛,“衋”和“伤心”连接,凸显了人民既受到实质的损害,又在心中感到痛苦。

“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而且其心毒狠(指的是纣王),连死亡、灭亡都不怕,全无忌惮,商邑因为他而得罪天,他都不怕殷国会因此而灭亡。没有做任何可以传到上天祖先那里去的好事,祭祀时人民向上天传去的,都是怨恨。他周围的人都喝酒,大喝特喝,连上天都闻得到酒气了。“疾”是有毒会让人生病的意思。“很”同“狠”。“辜”就是“罪”,尤其是指没有得到公平、充分惩罚的罪刑,所以今天的成语中有“死有余辜”的说法,意思是死了都还有没有偿完的罪。“无罹”是不顾忌、不担心的意思。

“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所以上天就给殷人带来了毁灭,不再保惜殷人,都是因为他们自己恶搞。这不是上天残暴,是殷人自己的罪召来的惩罚。“速”是召唤的意思。“天非虐”,同时意指:打败了殷商,并不是因为我们周人很残暴,而是因为殷商他们自己造成了这种得罪天的局面,所以招来了灭亡。

周公对纣王的描述,有两个重点。一个当然是饮酒作乐,这部分后来演变成了“酒池肉林”的夸张描述。另一个重点是他“不克畏死”,就是他心中没有任何更高的权威,不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连自身和王朝的灭亡都不怕。结果呢?就必然招致自身与王朝的灭亡。

纣王这样的形象,是周人的鲜明对照。纣王无忧无虑、为所欲为,有惩于这样的教训,所以周人随时担心、随时检讨,不能有片刻松懈。“忧患意识”由此而生,是周初周人建立起的自保价值,在各种不同文献中不断被反复强调。

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再起一段,周公对康叔说:“封!我也不多说多训诫了。你要记得古人的话:‘不要拿水来反射看自己的模样,要透过人民来看自己。’”意思是:用人民来照,可以比用水,更清楚地照出自我真面貌。“监”就是“鉴”,从光滑的表面反射看见自己,古时最普遍、最方便的“鉴”,就是盆中装水来照。

“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时”为“是”的通假字。意思是:现在殷商失去了他们的天命,我岂可不重视,以此作为我们的鉴照呢?

“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维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劼”是“谨慎”的意思,“毖”是“告知”,“献臣”就是“贤臣”。“矧”字这里应该是用作平行的连接符号,表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这样排比下来。

周公对康叔说:“你去好好告诉那些殷遗留下来的可用的贤臣,外面诸部落的领导,还有太史、内史、众多宗人,以及负责服侍生活与管理祭祀的人,以及那些掌管司法、农政、器物制造的人,这些人在饮酒上都受到严格限制。”这意味着,担负有协助治理朝歌附近区域责任的人,都不可以在喝酒一事上有所通融。“友”加在“太史”“内史”后面,表示人的复数,这样的官职不是只有一个人。“薄违”,“薄”者“迫”也,说明“圻父”这个官是负责惩罚犯法的。“若保”是“善养”的意思,说明“农父”是负责养育人民的。“定辟”是订定器具制作的法度,这也就是“宏父”所负责的。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如果有人告诉我,你们群聚饮酒,你别心存侥幸,我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把你们通通抓回周地来,把你们杀了。“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然而,若是本来殷商的臣民官员沉溺饮酒,那情有可原,暂时不必杀他们,姑且教导他们,只在祭祀时喝酒。“明享”也是“祭祀”的意思。

这是清楚明白的双重标准。要在“妹土”代表周人进行统治的,绝对不准犯酒禁,而且给予最严厉的威胁:犯了,被我知道了,通通绑回来杀掉。但另一方面,却又苦口婆心地提醒康叔,不要用同样的标准对待殷遗民,他们本来就喝酒喝惯了,得给他们时间,从天天喝酒、常常喝酒,减少、节制到只有祭祀时喝酒,也就可以了。

“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如果教了都还不听,连我周公都不顾念、不放在眼里,不能放弃他们的习惯,那就同样该杀了。“恤”是“顾念”的意思。“蠲”是“除去”的意思。

最后周公总结: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意思是:封,你要好好听我所告诉你的,别让你属下人民耽溺于喝酒。“辩”在此是“使”的意思。

追寻治国的原则

借着和铜器铭文对读,我们有把握这应该就是周初的文字。里面有很多后世不用的奇僻文辞,就算是后世继续普遍使用的字,在《尚书》中往往也有全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诗经》中有不少篇章,我们可以凭借今天的文字直觉,大致猜中它们究竟在说什么、咏什么,但同样的文字直觉,放到《尚书·周书》的内容上,就走不通了。

另外,从内容、文句间透露出的态度,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判断这的确是周初留下的记录。《酒诰》一直不安地解释,为什么殷这个大国会灭亡,也一直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周人可没有什么犯错的空间,一旦错了,会带来很可怕的结果。

从最可信的青铜铭文来看,周人一直自视为边陲小国,视殷为“大邑商”,尽管不满殷商的压迫欺凌,而且文王还很有可能死在殷人手中,但周人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去“翦商”。武王大会诸侯于孟津,史书上号称来了八百诸侯,但结果却不是出兵攻打殷商,而是下令解散退兵,因为武王仍然没有把握能够击败商人。

几年之后,而有“牧野之誓”,武王终于下定决心出兵,但他的主要动机应该还是为文王复仇,向殷商宣示:我们不是那么好欺负,可以让你们高兴怎样就怎样的。出兵时,周人也许并没有把推翻殷商共主地位设定为目标。怎么想也想不到,商人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一日夜间,周人就打进了朝歌。如此快速的胜利,反而让周人感到难以置信。

这就是周初他们不断反复疑问“殷商怎么败亡的”背后的强烈动机。因而周初的文献,集中处理几件事。第一就是:到底我们怎么赢的?本来压在我们上面、统治我们的殷商又是怎么输的?第二则是:赢了之后,我们该怎么办?要用什么方法保有新得到的地位,才不会给自己招来祸患?第三:得到了至上的新地位,那我该如何处理败亡的殷遗民?又该跟他们建立什么样的新关系?

环绕着这三个大问题,而有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政治大启蒙,而其核心人物,就是周公。显然周公主导、塑造了周人这套新的政治理解与政治价值,不仅提供了三个大问题的明确、合理答案,而且设计、发展了与此答案相配合的行为、制度规范。这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上“周公制礼作乐”说法的一种方式。

第三章 传说与神灵的时代

《汤誓》年代之谜

有了阅读周初文献的经验,接着让我们读读看《尚书·商书》里的文章。

《尚书·商书》的第一篇《汤誓》,是商汤要伐夏桀时的誓师之辞。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格”是“来”“至”的意思,“众庶”是“大家”,指一起誓师起兵的人。“台”是古语的第一人称“我”。汤说:“大家来吧,请仔细听我说。并不是我这样一个人不知轻重,敢于作乱,而是因为‘有夏’犯下了许多严重错误,上天命令我来诛讨他们。”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意思是:聚集在这里的众人啊,你们抱怨着:“我们的领导人不体贴顾念我们,要我们放下农事来征伐夏。”我听到你们的抱怨,但是夏氏有罪,我敬畏上帝的命令,不敢不前往征伐。这里两个“正”,都同于“征”。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何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台”字音yí,“如台”就是“如何”。“率”字也是连接的语词,有此又有彼。“遏”是“竭尽”的意思。汤继续对大家说:“听我口口声声说夏氏有罪,你们会问:‘夏到底有怎样的罪?’第一,夏王滥用民力,使得他的人民精疲力竭;第二,他伤害了自己所属的各个城邑;第三,因为这样,人民都懈怠而不合作。他们对夏王的不满高涨到甚至说:‘这个太阳啊,你什么时候会灭亡啊?我愿意跟你同归于尽!’夏氏做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前往讨伐他。”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奴戮汝,罔有攸赦。”这里的“尚”字是表达祈使的意思。“予一人”和《酒诰》里出现过的“我一人”同样,是古代王者谦虚自称之辞。“赉”是“赏赐”的意思。“奴戮汝”是甲骨文中就出现过的套语,意思是“不只杀了你,还会把你的妻儿降为奴隶来役使”。“攸”通“所”,“罔有攸赦”指“不会有所宽赦”。商汤最后说:“希望你们辅佐我,奉行上天的惩罚,那样我就会大大加以赏赐。你们不必怀疑,我说到会做到。要是你们不服从在此的誓言,那么我会杀了你们,把你们家人收做奴隶,绝对不会有所宽赦。”

《汤誓》简洁有力,是一篇环环相扣的好文章。汤先表白起兵的意义,但接着明指被动员来的军队心中是有怨言的,所以要强调去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最后利诱与威胁并行,巩固战斗的决心。

相较于周初的《酒诰》,应该属于夏末商初、更早五百年的《汤誓》,反而更好读。其文法要有规律得多。文章里出现的同一个字,几乎都有同样的意思。其文法规则也很统一。

如果这真的是商汤时代留下来的记录,那意味着比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还早了至少两三百年的时间。甲骨文必定有其前身发展,不可能一出现就那么成熟、那么复杂,然而,甲骨文的前身在文字表达的方式上,有可能会不那么接近甲骨文,反而比较接近后来使用的中文吗?

和《酒诰》相比,我们有理由怀疑,号称为商代文献的《汤誓》,其实际成文时间应该是晚于周初的。尤其是放在《商书》最前面、设定为商汤作品的,其实际书写记录的时间,恐怕还是《商书》所有篇章中最晚的,晚于《盘庚》等其他诸篇。

巫觋治国——商人的政权基础

在世系表上,盘庚比商汤晚了十代,合理估算下来,应该有两百多年的距离。盘庚是将商人的根据地迁到“殷”这个地方的关键人物。盘庚迁殷之后,商人就一直留在“殷”,于是以此为别名,早期周人文献大多称商人为“殷”。

《尚书》中的《盘庚》,有上、中、下三篇,然而这三篇的时序,显然有错乱之处。

《盘庚上》一开头就说: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盘庚将人民带离原来的地方,搬到“殷”去,可是人民住得很不高兴、很不满意。这是上篇的主题。《盘庚中》开头是: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意思是:盘庚即位后,要带人民渡河搬家,所以就把那些不愿意听从他领导的人找来,很有诚意地劝告他们。这件事显然比上篇所说的要早发生。《盘庚下》呢?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意思是:盘庚带领搬迁好了,奠定所居之处,正其位,对群众宣告。

按照文中事情的发生顺序,中篇应该在最前面,那是迁殷之前盘庚要说服不想跟他搬家的人的一番说辞。然后接上篇,那是已经搬过去了,可是人民对盘庚选的新地方很不满意,多所抱怨,所以盘庚要把他们聚集起来,试图解消他们的不满。最后是下篇,这些风风雨雨暂时过去了,可以举行正式的安居安位典礼,盘庚发表了一份正式文告。

这三篇,应该也不是真正商人迁殷时的实录文献。《盘庚》这个名字是否用于商王在世时?还是在他死后才取得的称号?有争议,但多数古史研究者的意见倾向于认为“盘庚”是死后之名。

同类推荐
  •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罗斯(前苏联)科学院于20世纪先后出版了3部语法,第一部是1952—1954年由著名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主编的《俄语语法》,第二部(1970)、第三部(1980)均由著名语言学家什维多娃主编。论文力求通过对这三部语法(1952—1954、1970、1980)的句法学部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清晰地折射出20世纪俄语标准语法思想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和脉络,藉以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 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

    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

    本书讲述了作者闵捷独家采访过的40位科学文化大家的人生故事,如冰心、夏衍、端木蕻良、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陈逸飞、杨 振 宁、丁肇中等。作者力图透过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以全新视角勾勒出这些文化名流的独特成长历程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思考,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深远影响。
  • 毓老师说老子

    毓老师说老子

    《毓老师说老子》以1978年7月至11月毓老师讲学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强调,《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术的书,讲的是政治之术而非政治之学。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之精深。研究《老子》必知“以静制动、以弱胜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几个原则;“无为”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一个人到“无为”的境界,则没有不能做的事。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热门推荐
  • 费娘的小娇妻

    费娘的小娇妻

    以《终结的炽天使》为背景男主:费里德巴特利女主:百夜美子百夜孤儿院及“终结的炽天使”计划与百夜家族有关女主就是其中的试验品之一百夜美子因家族关系厌恶人类,唯一信赖的十六岁哥哥因感染病毒而死,从此对人类不抱有任何美好希望在吸血鬼部落里结识百夜米迦百夜优一郎和费里德成为费里德的血奴,后萌生感情。
  • 天气

    天气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鼎明

    鼎明

    新书大明最后一个暴君已经上传,求收藏,求推荐。鼎,天下之器。明,日月光明。
  • 我变成了一柄剑

    我变成了一柄剑

    穿越到一个灵气充盈,武道昌隆的世界里面。结果却变成了一柄剑,连动都不能动的那种。好在没有落下穿越者的福利,系统还是有的。既然现在一切都万事俱备了,那咱就开始吧。
  • 长川归鸿

    长川归鸿

    经济学博士彼得放弃德国优裕生活归国寻亲,应聘一家陷入危局民营企业担任总经理,他能否力挽狂澜,救活这家困难重重,利益矛盾极其尖锐的家族企业?彼得远涉重洋,苦苦寻找生身父母,结局能否如愿?人生悲喜剧,人性大曝光,各位朋友,感人肺腑的故事将给您呈现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 知守道

    知守道

    有些事情我知道,但我只能这么做。不要问我为什么,这就是我的知守道。凡人流和种田文结合的尝试。
  • 二十二的夏天

    二十二的夏天

    人生不过须臾数年,南蔷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在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可是,为什么,从遇见到生命的结束,她都无法与他断的干净?一次次的直视死亡,那颗伤痕累累的心脏,为何在他面前仍旧不堪一击?“我不爱你,从一开始就不爱。这具满是伤痕的躯体是你这十年来给予我最大的“惊喜”。程奕,我不欠你了,你走吧,放过我吧。”程奕一直以为自己不爱南蔷,这十年多的日子,她不过是自己为了忘记卢小冉所找到的一个替代品而已。可是,面对那副满是伤痕的躯体,为什么会让他觉得自己禽兽不如?她如今不过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罢了,可是,这副尊容怎么看都像六十多的老妪!原来,不爱一个人,是可以将她摧残致死也不会让自己觉得良心不安。南蔷死的那天,正值盛夏,可是半夜却飘起了雪花,原来对于冤死的人,老天也会心疼。程奕自杀了,他觉得他这辈子枉为人,是他害了南蔷一生。可是,真正的凶手,确是南蔷死后一年才被抓获的卢小冉。
  • 一片光

    一片光

    宇宙中以星舰文明形式存在的黑曜石帝国文明发现太阳系地球的存在,发起了第一次星际战争,黑曜石帝国元首与人类太空军司令苏锐同时阵亡,但是人类世界侥幸获胜。几十年后,原人类太空军司令苏锐的孩子苏雨竟然也成为了太空军司令,而原黑曜石帝国元首的儿子也成为元首,苏雨发起第二次星际战争复仇,第二代人又一次卷入了战争,仿佛陷入了相似的轮回,最终由谁结束这一切?只希望一切化作一道光,给人温暖,却又触之不及。
  • 异世至强

    异世至强

    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嫖,四自在。四大狗格极其高尚的我,如今……被坑了!彡( ̄_ ̄;)彡风中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