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8900000004

第4章

彻夜难眠,今天早晨——就跟平时的每天早晨一样——我又从那块镶嵌在欧根亲王大街一侧屋墙上的“莫里茨·施利克[10]纪念牌”前走过,与其叫它屋子,不如称之为“公寓大厦”。由于与维特根斯坦有关,所以我在第一次经过这块纪念牌时就曾驻足。即便我在布达佩斯看到这样一个给人以空灵感的名字的话,肯定也会感到奇怪的。莫里茨·施利克是被他的一个“不喜欢犹太人的学生”(可能也是个坏学生)开枪击中头部,丧命于大学的大礼堂内。由于这个暴行并不完全符合当时(1936年)奥地利的相关法规,这名学生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仅过两年,他就利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契机迅速获释(也许由于他频频求饶的缘故)。在法庭上,这名学生以“施利克创立了一种邪恶、有害的哲学”为由进行自我辩护(或者说,就像包括现象学在内的那些极端偏激的“怀疑犹太人事件”一样,他以语言批评与逻辑的实证主义为由进行辩解——让我们再做一下更深层的合理思考:想来,揭示这些形而上学的谵语到底对谁有益?在那之后,这些意识形态的喋喋废语恰恰以此作为基础,建立起了自己的斜塔。)我真不明白,我为什么每天早晨要让自己因为这段历史而沉浸于悲哀。施利克居住在维也纳美丽的街区,他房间的窗户开向贝尔韦代雷的玫瑰园。楼房旁边,近来开了一家地窖酒馆,许多语调刺耳的陌生汉子进进出出。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厦墙根下,点缀着一块块可疑、潮湿的污迹,昨天早上,由于一滩呕吐物,我不得不迅速移开了视线。自1989年以来——总共三年——当我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来维也纳客居,这座城市明显变得破旧失修。但是,我为什么要像一个维也纳普通市民一样地为此而忧心叹惋呢?显然,我在跟自己的身份紊乱相较量:我到底应该与谁为伍?在决断的刹那,维也纳的治安者们毋庸置疑地会将我推搡到那些语调刺耳的人群里;然而,我并不喜欢那个人群,因为他们从嘴里呕吐出西方的文化。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到底存不存在西方文化?我只能与莫里茨·施利克结伴,他沉溺于思想,并因此被人枪杀,他的死也与哲学家的命运相匹配。

维特根斯坦:“音乐的感觉是一个人生活的表白。”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个画面在我的眼前反复浮现,一位室内乐团的女大提琴手的画面。地点是在布达佩斯,当她一次次用琴弓拉出强音的时候,她的头激亢地随着旋律用力摆动,她的头低垂在左肩上,看上去像一个并不属于她身体的物体。似乎每个音符、每次拉动琴弓,都要让她付出牺牲,都要令她的身体沉浸于那样一种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恰恰使人不再意识到她躯体的存在,从而让观众毫无间断地沉陷在这幅画面所唤起的痛楚之中;不过,她演奏的总是古典音乐,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都是地道的传统音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巴赫的音乐。

在维也纳,有许多贵夫人一样优雅、衰弱的老妇人。我伸出手臂,帮助她们从有轨电车上下来,搀扶她们踏到站台。她们中的有些人表示感谢,另一些人则用狐疑的目光上下打量我;不过,从没有人像我怀疑自己那样怀疑过我。

维特根斯坦时刻不停地用一个格外尴尬的问题折磨着自己:他提出来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这就像人们根据珍珠的市场价格衡量海贝,而与此同时,海贝却在深海里自然地生长:我们必须认识到,海贝的价格与海贝的生长在本质上毫无关联……

才能与天赋之间有一道——有时是不能够跨越的——鸿沟。

“不说谎的人,恰恰是相当原本的人。”今天下午我翻译道。

有谁会为人们——看上去——轻而易举地选择了思想(或用人们喜欢用的说法,“信念”)而感到惊讶?每种“信仰”都是不同类人的不同假面。而且不管戴上哪具假面掩饰自己,自己仍还是原来的自己,仍还做原来的事情。

维特根斯坦的话是真实的:宗教信仰最重要的是(而且首先是)它的出发点正确,要知道,人类的处境是绝望的。我想问:能不能在绝望中信仰呢?因为对我来说,这个信仰就足够了:我并不绝望。

在这个清冷的春季,这些永不回返、不可能重复的维也纳的早晨;我充分享受这些早晨了吗?我是不是太愚蠢,以至于不觉得快乐?

有几个清晰再现的记忆瞬间:在史蒂芬广场上,一位裹着裘皮大衣、穿着格外惹眼的高跟鞋的女人,满脸堆笑地沿着一条残留着雪迹的石头小路朝她的朋友跑去。

在深夜的施瓦岑贝格广场上,一对被冻僵了的恋人相互依偎,等着D线有轨电车。

在一个暖融融、香喷喷的饭馆里,在烛光影绰的餐桌旁。一位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大堂领班,很想知道到底谁将在音乐厅内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结果却用当地的脏话奚落了乐队的指挥。

在回家的路上,他略显蹒跚地走在昏暗的戈尔德大街上。

早上明亮的晨光,投照在格拉夫·施塔尔亨贝格大街(Graf-Starhemberg-Gasse)的食堂内。生活中轻盈的不可能性,就像松动的肥土,而记忆就像野罂粟,会在上面萌出嫩芽,开出红花。

火车站沉浸在轻微的忧郁之中,这是黄昏别离的时刻。另有一张夜间的照片:快车车厢内,一个坐着的、倚着深红色靠椅的女人侧影。

次日,维也纳的星期日。午前,维特根斯坦;中午,到席津(Hietzing)散步。席津墓地,修剪整齐的园子,精心维护的坟墓(我再补充一句:营养良好的死人)。一进大门,迎面便是豪华气派的“陶尔斐斯[11]纪念碑”。据我所知,陶尔斐斯曾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物。有一次,在玫瑰山丘上,在一条幽雅别致的观景峰大街上有一家夏季幼儿园。我正俯在一只大水盆前,有人——有一位身穿白色外罩的女人——正在院子里,站在脸盆前为我洗头。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不知是在街上?还是在院子里?),喊的是:陶尔斐斯!接着是枪击声。正在我头上的抓挠的那只手停住了,我的眼里、嘴里堆满了刺激人的肥皂水。我听到这样几个词:“流血了……还喘气呢……”我对后一个词记得尤其清楚,因为,我当时并不很清楚那个词到底指什么。我想象着那浓稠、殷红的液体——想象着一个成年人的血,那种血跟“我在将自己割伤或在跌伤膝盖后从我的体里快乐流出的鲜红、咸涩、令人骄傲的神奇液体”迥然不同——那是一种预兆不祥的、粘腻的物质;我的舌头徒然转动,却说不出话,那个“陶尔斐斯”一词对我来说,即使在今天想起,也总是与“粗声喘气”的想象以及肥皂水的味道一起重现在自己的记忆之中。但是,那条观景峰大街到哪儿去了?有时,我也走在一条叫做“观景峰大街”的街道上,但是,这条大街并不能使我忆起那条原来的观景峰大街。在现在的观景峰大街上,怪异的铁栅栏像巨大的蟒蛇一样缠绕着年久失修了的楼阁,在污迹斑驳的墙根下,我偶尔能看到一只希腊龟,我将它拾起来,带到小路尽头的那片绿地,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草坪上;在这里,在这片高地的草坪上,曾经是世界的最后一座可以保卫的山峰,从这里,我已经可以看到世界的彼岸。在彼岸,隐现着某种诱人的湛蓝色憧憬,我用那双孩子的眼睛痴迷地凝望,在视野的尽头,在平如明镜的河湾与明耀的天幕模糊交汇的地方,有时我惊诧地发现了一条白船的梦影……

维特根斯坦实验:如果我说,水很凉,所有的人就会立刻向我解释,水之所以很凉,是因为现在是冬天,是因为在溶洞深处气温很低,就好像……等等;但是如果我说,我身上湿透了,而且发冷,人们就会递给我毛巾,或者不递。不管怎么样,我可以这么说:我是用问题寻找决定。(我想到了“仇视犹太人”的问题,想到了那些与之相关的闲谈)。

不用去理解世界,只因为它不可理解:浅显而言,我们之所以不理解世界,是因为这不是我们活在地球上该做的事情。

过度的思考,要么变得不幸,要么变得神秘。维特根斯坦最终也变得神秘,就像卡夫卡一样。只不过他是用另一种材料思考:用逻辑。应该摧毁这个世界,直到信仰突然像晶莹的宝石一样从废墟的下面闪烁发光。此刻,我想象中的他正手里捧着宝石:端详,端详,但想不起它的名字。不过他知道:奇迹发生了,已经得救了。

不管怎么说,作家最应该小心的是:他要说的话一旦耗尽,就会一下子变得滑稽。

明媚的3月。上午。色彩绚烂,天光刺眼。阳光透过窗帘投进普吕克勒咖啡馆(Café Prückel);咖啡馆内寂静无声,报纸在客人们的手里悄然翻动;人们的举止缓慢,只偶尔挪动一下身体,安稳,悠闲;窗帘外,车辆也同样哑然无声地在大环路上疾速流动;侍者们随时准备好为客人服务,他们从来都不会手忙脚乱。在桌旁,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面容洁净、有着陶瓷一样的目光、善解人意的男子:他是文学家,聪颖,机智,风趣。我们谈论了一些关于恐怖和末日预言的情景,在咖啡馆温和的寂静里,这些情景在我们体内愈加变成了潺流似水的朦胧幻象。我们一致认为,某种令人恐惧的事态发展将阴影投向了前方。这种恐惧的预兆无处不在,指向四面八方。理性的语言终归还是难于接近这些现状。必须重新借助于古老的语言,借助于知道撒旦、了解世界末日的《圣经》的语言。我们就这样满口谎言,虚伪狡诈,悠然自得;与此同时,快乐的舞蹈欢跳在耀眼的天空、临近的春天与甜蜜的自由感滑到我意识的边缘。

后来(午后),解决维特根斯坦作品的版权问题(我为之翻译的出版社出于疏忽,忘记了购买维特根斯坦作品的版权;而获得了版权的那一部,却委托他人翻译了)。

我客居维也纳的根本理由和借口一下子成了问题。也许,我得提前回家,一想到这里就感到吃惊:恐惧竟会使我感到身体的疼痛,犹如一个个幻象,我联想起一幅画作,一个回头的浪子,赤裸的双腿,行囊,干瘪的狗和摇摇欲坠的茅舍,简而言之——被抛弃了的家。

不要忘记你那重生的梦。

不要忘记你的生身父母。

不要忘记你是在深沉的梦中从他们那里获得的生命。

不要忘记那蕴涵在生命本身的允诺。

不要忘记允诺也会设有条件;甚至,只有在那些条件得以满足的时候,允诺才可能得以兑现。

只是,你不渴望其他的什么?

炎热三伏的布达佩斯。昨天晚上,在有轨电车里,有一条狗——浅棕色的腊肠狗——沮丧地卧在坐椅下,蜷在主人的腿边。极度忧郁的黑眼睛慢慢地阖上。毛色灰白了的老脸上,淌着两道眼泪。它被车门关撞的声音吓了一跳,吃力地爬起来,但是马上受到了呵斥:坐下!它的尾巴被人按了一下。它眨着眼睛,郁闷地顺从着。在它身上找不到一丝存在的印记,与此同时,它被某种被迫的忍受施加了魔法——仿佛它是另一样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在另一副形体之内,在另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仿佛就这样容忍着,不过只是要以最后的毁灭为代价,容忍着一个极端的错误……

同类推荐
  • 感受德意志

    感受德意志

    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界诺贝尔奖——“歌德金质奖章”得主杨武能教授,自1982年始赴德国进修、研究、讲学,亲历了德国的发展,对德国的文学、历史和自然景致熟稔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杨武能教授用人文的笔触描绘了德国神秘的古堡、茂密的森林、流淌的河流、高耸的教堂和油画般的建筑,和德国的节庆、城市的建设、对环保的关注、对教育和历史的重视以及德国民众的生活画像,目睹并亲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两德统一前后的对比与变化,对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因政治格局造成的隔膜、柏林墙倒塌前的种种状况及两德统一后人们的心态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读来犹如一部活的德国史。
  • 走进大美黑河

    走进大美黑河

    众多作家到当地采风,参观了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旅俄华侨纪念馆、新生鄂伦春民族风情乡、五大连池风景区等处。创作出了一批反映黑河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的散文作品,结集为本书。
  •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反映了作者对古今汉语语法变化研究的成果,该书从语言的历时变化出发,既分析了古今汉语语法一脉相承之处,又重点分析了古今汉语语法的变化,总结出了古代汉语语法有别于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些特殊现象,融入了作者对古今汉语语法“流”和“变”的研究心得。
  • 山楂树的春天

    山楂树的春天

    著作收录了霍虎勇学生时代创作及发表的223首诗歌,是一部独具青春魅力的诗集。 出生于农村的霍虎勇朴素而真诚,他的笔调深沉,辛辣,平实。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有着众多的读者群,尤其他的情诗颇受年轻男女喜爱,甚至捧为经典。
  • 2016中国报告文学年选

    2016中国报告文学年选

    精选2016年度公开发表、较具影响的优秀报告文学结集出版,反映共和国建设各行业的风采,展示并总结年度诗歌的创作成果。
热门推荐
  • HolyKnight圣骑士

    HolyKnight圣骑士

    艾丽斯?弗莱尔和罗莎贝尔?罗戈萨一直以来都是最好的朋友。然而,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化,国家的纷争不得不导致两人分开,最终兵戎相见。究竟是为什么呢?
  • 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本书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长廊中去抓取那些生动感人的事件进行生动的描述。
  • 快穿宠男主宿主不按剧本来

    快穿宠男主宿主不按剧本来

    作为超级系统的鸭梨,表示一定要发奋图强,契约个萌萌哒宿主,做个棒棒哒任务,然后走上人生巅峰!只是……“宿主!我们的任务是宠男主!”“对啊,我在做啊。”“可是本统子分明看到了宿主在拿手术刀!”“嗯,所以,有什么问题吗,嗯?”“木有!宿主您继续!”瑟瑟发抖ing……#宿主一言不合就崩剧情肿么破##论在一个病娇宿主手中的成活率##我的宿主贼凶残#几年后,一次采访中……“鸭梨,您觉得您这个宿主怎么样?百分之百的任务完成率,似不似狠/性/福?”鸭梨:“我的宿主特别好啊……”内心#好阔怕的说……当年的我太过于天真,居然以为真滴能换宿主#
  • 盛世娆香:极品妖妖

    盛世娆香:极品妖妖

    娆妖妖,妖神之光选中的妖灵一族第一十六代妖花神女,自出生便是沐浴在妖神之光的神泽下长大,在妖神祭台上接收妖神之光的传承之日,受渡天劫之时,逢流光溯洄启,不慎跌入万年自转启一次的轮回之祭的流光溯洄镜中——睁眼,天地陡转,物界星移,魂还是那魂,身?尼玛,萝卜豆丁,一脸血呼啦叉!吓!这他娘的是个什么鬼?她那妖界称绝、闭月羞花、神见神夸、人见人淌哈喇子的天姿之容呢?某女独自望塘懵逼戚戚,四十五度明媚忧桑之时,血光四溅,扰人潸然——麻痹!她的人生已经够悲惨的了,连伤心须臾,都要被一群宵小骚扰!她最讨厌的就是血,这玩意儿,从小她就见不得,尼玛还用这么血呼啦叉的恶心玩意儿来给她添堵!用这片大陆里人类的话来说,这些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这是在干嘛?跳大神?对——一群跳大神的跑她这个真大神面前来耍宝!恼不恼?异常恼!气不气!非常气!气恼之下,连踢带踹,小身板勉勉强强一口气灭仨,无情几脚一举踢踹出了有情痴缠的报恩郎!
  • 帝后凶猛

    帝后凶猛

    当水灵嫩模,穿越到爹不疼娘不爱的肥妹身上——嫌我胖?分分钟瘦成倾世绝色,让吾皇垂涎三尺,可望而不可及!看我傻?啪啪啪打脸要你好看,后妈、妹妹轮番被虐。后宫苦闷,沈青青搅动风云,翻云覆雨。吾皇万分宠爱,小模特溜的飞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民男神又被分手了

    国民男神又被分手了

    互联网上疯传国民男神陈昱的新恋情!!!竟是传说中的女生网络畅销女作家郑若晴!某八卦记者偷拍了二人夜会火锅店一起吃饭的照片,如一记实锤重重敲在亿万女生的心脏!于是两人的微博下面沦陷了……等待二位撒狗粮。两位当事人很有默契的选择不回应。吃瓜群众懵了……终于两人同时上了档综艺节目,被主持人提及时,二人是这么回答的:女故作镇定:我一直很仰慕陈总。男无限温柔:很欣赏她……众人:这到底有没有戏?又名《原来晴天有雨》欢迎读者围观
  • 莲邦消息

    莲邦消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拥抱香格里拉

    拥抱香格里拉

    本书讲述药物专家林鹤鸣发明了治疗白血癌病的方法,但由于缺乏资金不能进行临床试验,侯一龙以优厚的条件作诱饵,把林教授骗到了泰国。由此,良知与诱惑、贩毒与走私、爱情与友谊,悬念丛生,扑朔迷离。这是一部跨境侦破国际犯罪的小说。作家曾在《小说家》、《天津文学》、《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了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出版长篇文学作品《关系》等十余部,先后获各种文学奖六十多次,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十四届高研班学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无限复活的我

    无限复活的我

    2020年之后,一种名为“异能者”新人类诞生。念力、心灵感应、操控天气、永生不死…他们拥有超乎人类的能力与体魄却被普罗大众所唾弃,被政府所追杀。这是一个荒唐的时代,也是一个群英崛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