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1000000005

第5章 国王,或者流浪汉

这个世界上有些书你知道你早晚会去读,《在路上》对于我来说属于这种。那感觉好像和一个人对视两秒,便知道你们是否能心灵相通一样,要是从心理学上掰碎了细嚼,也未必分析不出个一二来,不过,那全无意义。

是的,全无意义。我去读这样一本书的时候,与其说是为了寻找它的意义,还不如说只是为了看看而已。跟着美国四五十年代的一群疯子在路上狂飙,我连滚带爬地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好像从山坡上滚了下来一样,什么也没记住,脑子里一片空白,兴奋异常,一想到老莫里亚蒂就发笑,完全不深沉。全书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老莫里亚蒂和萨尔在大厅离开,萨尔把钱包掉到了沙发上,他回过头,亲眼看到老莫捡起钱包揣到怀里,当他意识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钱包时,他的表情失望至极的画面。我笑了半天,我的朋友绿小豆子给我讲她的一个法国朋友,那家伙是个盲流,有一天,他的中国女朋友跑到法国去找他,两个人坐在屋子里,他突然冲着房子的一角说:“操!操!”女友正纳闷着,一只白色的小猫从房间的角落里跑出来,原来这小猫的大名叫做“我操牛逼”,小名叫“操”。

后来我和绿小豆子在云南晃悠,我们在一家青年旅舍里碰到了这法国哥们儿,那是十一长假前夜,我们回到大理古城时,全城只有一家青年旅社还有床位了,一觉醒来,我们发现半夜进来,在临床打了一夜呼噜的原来就是这个哥们儿,绿小豆子惊讶地说:“Leo!”法国哥们也惊讶地说:“我靠!”随即两个人开始热情拥抱,我坐在云南灿烂的阳光里一脸痴呆地看着他们,完全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故事和《在路上》当然没什么关系,坦率地说我也真不知道应该怎样谈论这样的一本书才算不跑题,也许我该特别深沉地讨论它的文化意味,以及垮掉的一代是怎么垮掉的为何垮掉,他们如何自我救赎,但可惜的是我读小说时眼前浮现的都是我身边的一帮二流子朋友们。绿小豆子的老爸曾经试图在绿小豆子四处闲逛的那几年,向一位法国女士解释女儿的职业。老头变换了很多种措辞,说了半天,法国女士终于明白了,很果断地用一个词做了总结:波西米亚。绿小豆子于是恍然大悟:原来波西米亚是二流子的意思。我的朋友绿妖则用另外一个词儿来形容这种人生——“流浪汉”。很多人喜欢讨论这本书的文化意义,把凯鲁亚克笔下的这群二流子放到美国的大历史中去研究,不过对此我不太感兴趣,那个年代的美国历史跟我关系不大,更何况这世界上的任何时代都有流浪汉,只不过从来没有人真正地描写过他们的生活方式,书中这些家伙深深让我着迷的,从来不是他们代表了什么,而是他们本身的神气,如果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真正拥有广阔的疆土、阳光和空气,一种人是国王,另外一种人是流浪汉。我们大多数人,拥有的是几十平米的一间屋子,一张办公桌,一些孩子,一个妻子或丈夫,一个银行户头以及户头里的数字,并且为那数字后多加几个零奋斗终生。我们不能离开,因为我们拥有的这一切把我们牢牢地捆绑,已经成为我们甜蜜的枷锁,它有一个很高尚的名字,叫做责任。

只有孩子才有权利不去承担责任,长大的悲哀即在于此,如果你不肯承担责任,你也会自我边缘化,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社会当然也没有义务给你承认和保障。所以看到翻译王永年说他并不喜欢这本书,我觉得这可以理解,我的二流子朋友们经常被视为这个社会的怪胎,王永年先生的反应,其实是这个主流社会的人对他们的看法。翻译家只要尽他的本分,没有必要必须喜欢自己翻译的作品,像医生没有义务去喜欢他的每一个病人一样。喜欢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不必责怪任何人。当看到有读者质疑这样的翻译能否翻译出好的作品来时,我想到老莫里亚蒂,他会搓着肚皮,心不在焉地对所有指责他的人说是呀,是呀,他的朋友把他围在屋子中间围攻他的时候他总是这样的德行,不介意所有不谅解和不接受他的人,因此萨尔说他是“圣人”。真正不羁的灵魂大概不会真的去斤斤计较这些。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坦率地说,这不是一本我会推荐给所有人的书,对于习惯了传统小说那种讲故事方法的读者来说,他们恐怕很难理解凯鲁亚克把这些碎碎念的东西罗列在一起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些读者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翻译者,比起承认自己根本看不懂来说,这当然是一种更容易、更时髦的做法。更何况,连这个版本的翻译王永年自己也不能理解这本书中的这些年轻人,认为书中那些没完没了的从车窗前划过的风景,流水账一样的记忆碎片,只是让这本书在文化上的意义远远大于文学上的意义。但事实上,凯鲁亚克在文学上的贡献是有其划时代意义的,他是第一个把文字的速度感带进文学史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伟大,因为他用文字做了事。王朔在2007年推出《我的千岁寒》的时候,也提出过他想写出文字的“速度感”,这个说法曾经被很多人嘲笑,看了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翻出当时自己写的关于“速度感”的一段话,试图将它描述得更清楚一些:

那种速度感,有点像当年上高中的时候的英文卷子里那大段大段的阅读理解,老师总是说,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要跳过去,要一直往下看,于是,我们一直往下看,因为往下看成为唯一能做的事情,于是就看出来了速度感,我们的脑袋里带着速度感和一堆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单词儿、一堆碎片儿去做完形填空,判断对错,一通瞎蒙。好像一个人往山下跑的速度感,你停不下来,刹不住车,遇到石头跳过去,碰到树杈赶紧一低头,摔倒了继续滚下去。在卡通漫画里,描述速度感的语言就是:@#%×&……这是不是和读王朔的小说感觉有些像?

最后,我们到了山下,终于可以停下来了,我们发现自己,鼻青脸肿,双腿发抖,呼哧带喘,十道选择题只蒙对了五道。考试不及格,回家挨一通胖揍,然后你就消停了。

看完《在路上》之后,我想王朔所追求的速度感,大概就是出自凯鲁亚克。怎么说即代表着说什么,我不知道《我的千岁寒》干吗要搞速度感,但是《在路上》用文字所制造出来的速度感,那种世界在你耳边永远退后、风驰而逝的感觉,难道还有能比凯鲁亚克描述得更模糊却表达得更清楚的吗?所以我说它并不适合很多读者,因为对于习惯传统小说叙述方式的读者来说,读小说是想听人讲故事,更习惯的是细嚼慢咽、反复回味、边读边想的过程。一个无法割舍这些爱好,习惯于如此阅读节奏的读者,是很难体会以及跟上这种文字的速度感的。

他把十二英尺长的临摹纸黏在一起,左边留出空白,裁成能放进打字机里的尺寸,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卷筒纸。不停地打字。汗流如注,然后他把湿乎乎的衬衫晾了一屋子,最后用一个星期的速度写完了这本传世杰作。

而我连滚带爬,跌得鼻青脸肿地跟着凯鲁亚克一路狂奔过来,仿佛看到身后自己的零件撒了一路,但那种极速狂飙,透不过气来的兴奋,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带劲儿,你要往下读,往下读,一直往下读,不要咬文嚼字,不要挑剔,不要思索人生,不要追问这他妈的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才是这本书正确的阅读方式。至于那些细节的问题,我真的没有注意到,看到有人看不懂,干脆去讨论翻译者的个性问题,翻译风格问题,感觉莫不是在开玩笑吗?难道你要我在路上以180迈狂飙的时候停下来数清楚路边的每一棵树?我仿佛看到了一帮在路边围着一棵树照相的游客,但是,不管他,我要疾驰而过,疾驰而过……

然后,我想告诉你,我突然累了,不想再说了,也不知道怎么结束这样的一篇文章了,那就让它到这里戛然而止吧,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会没头没脑地结束一样,像萨尔就那样草率地和老莫里亚蒂告别,从此再也没见过一样。一脚刹车,这里就是路的尽头。一切都结束了。

但是有的人,将在我们心中永生。

同类推荐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1999年我最爱听的一张专辑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我将这盒磁带塞进随身听循环播放,一直到电池没电。如果有同事或偶尔串门的村人问我听什么,我就谨慎而乖巧地回答:“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没有人知道我耳机里的音乐是怎样排山倒海喧嚣破裂,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心以同样的速度叫嚣——死去——重生。“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歌儿曾让我哭过很久。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音乐中永远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而崔健就是神山之下的仓央嘉措,那个半人半神的活佛诗人。
  • 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东君自选集

    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东君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作家东君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八个中短篇小说。除了文风统一,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篇小说均经过东君或多或少的修改。尽管这些小说都曾录入东君近年所出的集子,但在这里呈现的是一种更精准、真实的叙事风貌,予人以“见字如面”的既视感。
  • 朱彦夫的故事

    朱彦夫的故事

    这是一部报告文学,全书共分为五章七个部分,分别是“写在前面的话”“铁血英雄”“靠头脑站立”“这样的村支书”“生命之舞”“人类的榜样”和“后记”。全书讲述了朱彦夫从血战朝鲜战场到锻炼自理能力,再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的故事。朱彦夫几经磨难,学会了读书和写字,并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星际在线

    网游之星际在线

    苏离的手指悬浮在保镖递上来的核弹发射按钮上,看着卫星显示的刚刚步入电气化时代的其他种田玩家们。“我这样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不,陛下。为了帝国的星辰之梦需要碾碎一切阻碍的力量!”当对面堆成了砖房,发明了珍妮机,苏离的部族已经开始向电气化迈进。当对面第一次进行远距离跨洋电报通讯。苏离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登月计划。在他的国度,建立了魔法界最古老的学院。在他的国度,创立了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天才学校。国策第一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书友qq群:982504169。欢迎各位书友前来一起探讨。
  • 神农医圣

    神农医圣

    【小编力荐】乡村少年得高人传承,种田、治病、抓鬼、算命、看风水样样精通,还有龙组兵王在背后保驾护航,逍遥世间,无人可挡!----------------------新书《少年奶爸在未来》已经发布,求大家多多支持。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亲情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亲情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追忆少年情

    追忆少年情

    故事讲得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各地的农村,机缘巧合之下,相遇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因此相识相知,都是花样年华,爱情,友谊在合作和相助中自然而生,当然,也有敌视,对抗和伤害,他们干着高强度,低技能的工作,服务着城市,改变着城市,同时也被城市所改变。 他们中不乏优秀的人,有着让人羡慕的资本,比如年轻貌美,聪明伶俐等,但正是这样的人,却有着致命的缺点,他们有梦想,有对生活更高的要求,却没有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途径,他们见识浅薄而不自知,做事急功近利,几经碰壁之后,什么理想,志向都成浮云,只有经历了种种感情和利益交织的痛苦,在付出相应的代价之后,才渐渐明白,你想获得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你最起码得自立,而要想获得别人更高的尊重,你只有自强。而只有谦虚的学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才是走向成功的正确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唯一的途径。
  • 磨剑少年

    磨剑少年

    这本《磨剑少年》收录14篇少儿武侠故事。幽默、有趣、曲折、离奇、感动、搞笑……很难写一个词或几个词进行概括。但只要读了,您就会从中收获到不一样的快乐和感动!写少儿武侠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像钟锐的少儿武侠这样,每篇都贴上“幽默”、“快乐”的标签。幽默是一种智慧,快乐是一种力量。这本图书所选篇章都在全国各大报刊公开发表过。不少篇章获奖、被转载,入选过多种选集。徜徉在“眼镜叔叔”钟锐老师构筑的少儿武侠世界里,绝对能收获到不一样的智慧和力量!
  • 2388树寓

    2388树寓

    一些天地生养的物,一起住在一栋树寓的故事。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 爱妃,我们回家

    爱妃,我们回家

    双强才是真的强!她,杀手悲情穿越,虽集万千宠爱确依旧冷漠如初,不料被世人误传是木讷的呆儿。他,腹黑狡猾,被世人称之为不可得罪的笑面虎。两强相遇,火花一撞再撞。他打破了她的冷漠,她救赎了他冰封的心脏。她,为他指点江山,他,为她袖手天下。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此道非仙亦非魔

    此道非仙亦非魔

    拥有先天仙识,仙家钦点的准弟子,怀揣着对修道的无限向往,却在其生辰大典前夕遭魔修暗算。多年修为被废,仙缘中断,族弟背叛,亲人惨遭毒手,更是受冤被家族判以死罪。他自尽以求清白,遂被抛于后涯之下。众叛亲离,但命不该绝,重生之后,他走上了第三条修行大道,从此,他遇魔杀魔,遇仙屠仙,斩尽仙凡一切不平事,终拨开重重迷雾,触碰到修行的真谛,以尸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