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1900000005

第5章 吃的逻辑与禁忌(3)

照今天香港人的标准看来,这段对话真是不可思议。首先,上厕所应该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怎可能让两个恰巧同时在茅房里大便的邻居闲话家常呢?更何况他们的话题竟然还是吃。一边拉屎一边谈上午刚刚吃过的东西,这真是太恶心了。可是,这段对话又的确点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曾几何时,人类躯体这自然而必要的一进一出并不算隔得太远。只不过到了现在,我们才把它们彻底分离,甚至到了一个吃饭时绝不谈排泄、排泄时绝不想食物的地步。例如我自己,虽然总是习惯在如厕时看杂志,但我从来不会把《饮食男女》带进厕所。我很勉强地试过,可是我发现它绝对会造成不畅不通的问题,久而久之说不定还有便秘的危险。你呢?也许你连在这么一本饮食杂志上看到“屎”这个字也接受不了呢。

十几二十年前,我曾经在北京的街头公厕里亲眼见过一位大叔啃玉米。他既不是来小便,也不是来大便,他就只是拿着一根玉米站在那里吃。为什么他不在街上吃,偏偏要跑进厕所里呢,这么吃才吃得香吗?当时胆小,我没敢问,于是留下了一个至今不解的谜题。也是在林行止的《说来话儿长》里头,我才发现原来这也是种很有“古风”的做法。

林行止引述《世说新语》的一则故事,说晋朝的一位驸马爷王敦第一回去大贵之家的厕所,发现茅坑旁有一个漆木盒,其中盛满了干枣,就以为这是富人大户的习惯,于是取来一颗,边方便边进食。其实那些干枣根本不是拿来吃的,它们的功用是塞进鼻孔里阻绝臭味!

基于卫生的理由,古人很早就知道厕所不能盖在厨房旁边。这也很可能是生物的求生本能,大凡发出恶臭的东西,动物都会因为怕它有毒而不敢靠近。有些猫狗甚至会在离自己那小窝最远的地方方便,何况乎人?不过,除了这点自然的原因,饮食与排泄在心理上的彻底分隔,其实还有股文化的动力。我不敢在厕所里看饮食杂志绝对不是本能,尽管它很像本能,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食物与排泄的靠近成了禁忌呢?

在古希腊的喜剧和悲剧里面,我们不时可以见到这样的一种场面:一群英雄豪杰,或者一帮士绅名流,在通宵达旦的宴会上狂欢作乐。当大伙谈起一些令人愤慨心痛的事时,那些情绪最激动的人就会顺手拿起一只尿壶,把整壶的尿液照头淋下来。没错,就在满桌的美酒佳肴面前,他们把自己屙出来的尿倒在自己的头上。这个场面最令人不解的还不是这种明显的恶心行为,而是那些尿壶怎么会放在晚宴的餐桌旁边,让那些醉酒的好汉能够“顺手”就提了起来呢?

后来的罗马贵族也是出了名的酒鬼,他们的宴会往往更铺张更荒唐,桌上摆满了一般老百姓大概够吃一整个月的食物,美酒更是供应不断。奈何人的胃纳和酒量都是有限的,他们只好不断跑到厕所抠喉呕吐,清出之前吞进肚子里的东西,好尝尽更多的酒菜。为此,罗马人还发明了古代世界最多姿多彩的催吐方法。有时实在是等不及了,他们索性就不上厕所,干脆趴在饭厅的墙边,当众大吐。听起来这简直比淋尿还要令人作呕,你且想象一下餐厅里到处都是人类的呕吐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气的景象。难得的是他们还能好整以暇地在仆役的服侍下照常进餐,而不失上流社会的风范。

我们今天已经把饮食和排泄彻底隔离,不只在空间上如此,心理亦然,任何人只要在餐桌上说起屎尿屁都是非常不雅非常不得体的事情。可见除了卫生的理由,这里头应该还有文化和心理的作用。

其中一点就是相对于饮食可以甚至应该大伙一起来的公共性格,排泄渐渐成了一种很私人很秘密的事情。我们不单是不能在吃饭的时候谈论有关排泄的话题,也不可以在任何公共场合面无愧色肆无忌惮地和别人说起昨晚大便的情况。上厕所,乃至于一切有关厕所里发生的事,都是阁下自己的事情。就算同住在一个屋檐的一家人,排泄也是各人的隐私,所以家里头哪个房间没有锁都不要紧,厕所门一定要能从里头反锁。

换句话说,现代人把排泄归类在个人隐私的范围里面了,连公开地和其他人谈论都很不好意思,更何况在吃饭的地方淋尿呕吐?人类把什么东西看作隐私,是和人的主体性有关的。弗洛伊德有一个很出名的说法,他认为小孩子之所以玩屎玩尿,是因为他们不把这些东西当成外物,反而觉得它们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肢体器官的延伸,因为它们都是自己拉出来的。这就是所谓“肛门期”的特征了。而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其标志就是他开始嫌弃粪便,觉得它们是有异于己的外物。这时候,他对自己的身体才有了完整而确切的把握。可是很吊诡,虽然屎尿明明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偏偏又是由己所出,所以我们难免会对它特别关切。

自古以来,很多地方的人就把排泄物当作特别粗野不文的东西,因此废话又叫做放屁,而要人吃屎则是种莫大的侮辱。可是前人仍然无法把排泄彻底排除在日常生活的可见范围之外,愈是接近现代,我们愈是确立了个人主体的身份,我们就愈厌恶自己的排泄物,誓要驱逐它们流放它们。简单地说,现代文明人的自我肯定,是建立在对粪便的反对之上的。我们如此讨厌排泄物,却又不能不排泄,所以只好将它们丢进日光照不见的角落,成为绝对的隐私。

与此相反,吃喝却一直是种社会活动,整部饮食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精致繁琐的盛宴是文化的极致象征。在它的背后,是食物饮料在肠脏里的蠕动变形与分解,一个不可呈现不可谈论的禁忌黑暗世界。

2007.8.31

守规矩

我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对食物充满好奇心,而且十分谦逊宽容的人了。面对任何陌生的食物,我都愿意尝试;就算遇上了一时难以下咽的东西,比如说墨西哥那种封存了一整条白色肥虫的透明棒棒糖,我都会告诉自己,这只是习惯的问题,然后学着爱上它。可是有一种食制,无论如何,我真没办法欣赏,那就是犹太人的传统Kosher了。

从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符合犹太教法的食物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每有机会就再挑战自己一次,但除了东欧犹太人过年吃的烧鲤鱼外,抱歉,它真是“味同嚼蜡”这个成语的最佳示范。想想看,所有的肉都要放净了血才能入馔,它还能好吃到什么地步呢?有朋友在纽约住过一段日子,他常常想念那些犹太人开的小Deli,说里头的大份牛肉三明治叫人难忘。我的天!一片片白净无血的薄牛肉堆成三十公分厚的砖头,夹在两块很硬实的面包中间,唯一的味道来自番茄酱和芥末,这简直是专门用来提醒信徒生无可恋的修行工具。

对非犹太人来说,严守教规的犹太食品一直是种谜,这个谜团的源头是《旧约》里的《肋未纪》(即新教所译的《利未记》),天主在此规定其选民饮食得注意:

“凡走兽中有偶蹄,有趾及反刍的,你们都可以吃。但在反刍或有偶蹄的走兽中,你们不可吃的是骆驼,因为骆驼虽反刍,但偶蹄无趾,对你们仍是不洁的;岩狸,它虽反刍,但偶蹄无趾,对你们仍是不洁的;兔子虽反刍,偶蹄无趾,对你们仍是不洁的;猪,它虽有偶蹄,蹄虽有趾,却不反刍,对你们仍是不洁的。”

此外,无鳍也无鳞的水族,也“都是你们所当憎恶的”。飞禽中“应视为可憎之物的是:鹰、鹗、鹫、鸢及隼之类;凡乌鸦之类;鸵鸟、夜鹰、海鸥和苍鹰之类……”至于昆虫,大部分都吃不得,但是“你们可吃的是:飞蝗之类,蚱蜢之类,蟋蟀之类和螽斯之类”。

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难道那些“不洁”之物真的不干净,吃了叫人得病拉肚子吗?再放远一点看,你会发现这些不洁的东西是许多发源自中东地区的宗教也禁人食用的,例如穆斯林就绝不吃猪,他们也相信猪是不干净的。为什么同一种动物我们视作日用食粮,他们却避之则吉呢?

几乎所有文化都会规定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行,故此食品禁忌是文化人类学家最热衷的研究题目之一。芸芸各家之中,已故人类学大师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的说法最令人信服。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的“肮脏”不是一种东西本身很脏,而是它的位置不对。比如说一双筷子本身或许很干净,但要是把它放在厕所,你就会觉得不对劲了。反过来说,如果把一支牙刷丢进碗柜里,我们也会感到非常不妥,即使牙刷和碗柜其实都弄得十分干净。

玛丽·道格拉斯仔细研究《肋未纪》,发现它表达的其实是犹太人的世界观。在这套观念里面,宇宙是有秩序的,万物各有其应有的属性和位置。水里游的就该有大部分水生动物该有的模样,例如有鳞有鳍;像海参和水母这等不能安稳地摆在正常水族范畴里的异类,自然就是混沌而不洁了。同样的,猪的不洁也不是说它真的有病,而是它违反了陆地走兽的常规,明明既有偶蹄又有趾,偏偏不好好地像其他有蹄有趾的动物那样反刍,这还不叫出格,还不叫不洁吗?

于是我们知道每一种禁忌食物的背后都是一套生物的分类法,是一整套宇宙的秩序。而犹太人的秩序格外井然,他们的规矩分外严格,所以他们能吃的东西能用的烹调方法就很少了(放血是因为任何体液都是不洁的)。可敬可敬。

怪的是许多基督徒也相信凡《圣经》所记皆是真的,《圣经》说神用七天创世,世界万物就真是这七天之内一一齐备;但他们为什么不像传统犹太人那样严守《肋未纪》的规定呢?

2007.6.8

一片考验良心的火腿

西班牙名城格拉纳达的穆斯林越来越多,可见的证据之一是一条原来挂满火腿的商店街换了模样,变成一堆悬上“清真”(halal)招牌的羊肉店。很多西班牙人看不过去了,他们觉得这是入侵。有些组织甚至声称,再过三十年,欧洲人的血统体相必将大变,我们熟悉的白种人渐成少数,头缠白巾的穆斯林将成主流。“因为,”他们说,“欧洲人不生孩子了,而中东和北非的移民却拼命生。”

不吃猪肉的西班牙人还算是西班牙人吗?去过西班牙的游客都知道,当地最特殊的风景就是那些火腿店,店内上下吊满了肥嘟嘟的火腿,门外一阵咸香芬芳;别的国家就算有,也不如西班牙壮观。没去过西班牙的,也能在西班牙餐馆里认识他们对猪的崇拜。拿起一张餐牌,你不妨想象一下,要是去掉了猪肉,这上头还能剩下多少成东西?

可是,那一盘盘脂白胜雪的火腿,与一盘盘赤红如火的煎香肠,其实是一种掩盖。它们掩盖了你的口舌,你的嗅觉,甚至你的双眼,使你对一些鲜明的遗迹视而不见。比如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那里有一座红色的城堡,阿尔罕布拉(Alhambra),依山势起伏,璀璨而神秘。又如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一千根镶了碧玉的大理石及花岗石柱,拱起半圆形的几何图形,重重叠叠如无量的宇宙。再如狮子园,宁静的庭院里只听得见喷泉的潺潺水声,与阳光一起流进幽深的内堂。这是什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这是被忘记了的伊斯兰欧洲,摩尔人的伟大遗产。

从公元8世纪到15世纪,西班牙大部都是伊斯兰帝国的辖土。来自北非的统治者不只改变了建筑的风貌,还改变了人民的信仰。他们引进大米,使我们吃到闻名遐迩的西班牙海鲜饭;他们还带来了杏仁(almendra,本来就是西班牙文)和橘子;以及弗拉门戈音乐的前身。那是伊斯兰文明的鼎盛时代,他们迷恋艺术的美好、知识的奥秘,把科尔多瓦建成欧洲的文化中心。相比之下,从意大利到英国的这一大片区域简直像是住满了蛮人的莽原。所有在西欧被禁绝的古希腊典籍,你都能在这里的图书馆的四十万册藏书中找到;所以连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在他年轻的时候也要专程到此学习。对了,这个伊斯兰帝国和西欧不同,他们容许“异教徒”存在。

再巍峨的楼阁也有倾颓的一天。1492年,信奉天主教的联军终于攻入格拉纳达,逐出最后的摩尔人,“收复”了西班牙,也“收复”了他们的信仰。然后,以残忍和严酷知名的“宗教法庭”在西班牙出现了,他们用斩首和绞刑对付“异教徒”,誓要抹除这片土地上一切不净的痕迹,让人以为欧洲从来都是他们的。

问题是,你要怎么找出那些假装归信天主教,暗地里却还在向安拉忏悔的隐匿叛徒?结果当局想出了一个狠辣的方法,就是逼迫所有可疑的人吃猪肉。不论是朋友宴客,还是婚礼喜酒,第一道菜一定是一碟切好的猪肉片;只要看到谁不敢取食,又或者在吃的时候忍不住露出厌恶的神色,你就该向法庭举报,供出躲藏在人群中的穆斯林。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许多商人和家庭索性在门口的屋檐上悬挂火腿,证明自己绝对不是伊斯兰教徒……

2009.9.12

开斋

每次去马来西亚,都要事先做好体重增加的心理准备。东西那么好吃,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当地人不忌猪油,于是就能炒出香港久违的那种味道,令人忍不住大开杀戒,从早吃到晚。可是看看当地的朋友,几乎没一个胖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们其实吃得很节制,不像我们,到了彼邦便如饿汉,恨不得把一辈子的东西都吃回来。

同类推荐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论文化

    论文化

    《论文化》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批评的领袖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写给大众读者的一本启迪之书。伊格尔顿探寻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散文诗一般的语言,风趣而又尖锐的文风,串起了关于“文化”的几个核心议题。《论文化》或许是你了解传统的英式“鲁迅杂文”的好时机。文化使人成为人,《论文化》将为你解析这纷繁复杂的社会精神状况,通过“文化”一窥当代人性中的丰满与贫瘠。
  • 说假

    说假

    本书诱技说假,幽默说假和机智说假三种说假艺术,体现了人的智慧。是一种真文化。内容包括假的解读、假有三性、假是一棵生命树、假扮演的社会角色、假的识别。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人间,誓言

    人间,誓言

    唐果和大锋相识、相知、相恋于网络,两人的所在地相差600公里,当时恰逢春节,正赶上春运,无奈之下的二人便约好年后见面,就这样,每天星星盼月亮,两颗年轻的心像是挣脱牢笼的鸟儿一般不受距离的限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整整四十天的等待过后,大锋如愿去到了唐果的城市……
  • 穿越星河来爱你

    穿越星河来爱你

    千里雪十二岁的时候做了一个怪梦,梦里那个美丽的地方从此刻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殊不知那时的她已然魂体分离,并招惹了情魔十三……十八岁生日由于偷了天眼石,她误闯神在人间设置拘禁十三的城堡,放出十三......而神的儿子亚瑟穿越星河来到人间,想帮助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成为病人叶子苏的替身,一不小心爱上千里雪,为他动用了他的戒命异能.....千里雪却不明自己被情魔所困,不可救药爱上教她钢琴的老师易水寒,同时在她身上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成了一个思想被三股势力挟制的女孩,经常鬼使神差一般做出自己都觉得反常的事情……而此时,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仙路重生

    仙路重生

    若有来世,必将血债血偿。若能重来,定不负你。仙路飘渺,只能手握利刃,步步前行。------------------------------------------------栖霞山,丹鼎门。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朝炼丹房走去,她的肌肤丝毫不见血色,脸颊瘦的都凹了下去,仅剩层薄皮贴在骨头上,活脱脱一鬼魅。一路上见到她的人无不对她露出厌恶的神情,指指点点。原本不知道她是何人的弟子在听过旁人的话之后,也恍然大悟,接着同样露出鄙夷的神色。【新入坑的孩子们看完免费章节部分后,可以从第三卷开始看起。】
  • 瑞竹堂经验方

    瑞竹堂经验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好书系: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

    美好书系: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

    本书讲述了中国“珍珠大王”沈志荣先生用一生来实现珍珠之梦的故事。从孩童时期的月桂传说,到一手创立欧诗漫品牌,渔场工人出身的他,比新中国还要大一岁。从一把镊子、两根铜丝和三张油印纸开始,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见证了欧诗漫珍珠帝国的诞生。这50年的历程,用沈志荣的话说,人前是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还有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本书也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创业者的励志故事。书中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梦想与坚持的光辉,给我们展示出蕴藏在沈志荣内心的强大力量。它是给正处于迷茫、不安甚至绝望的年轻创业者真诚的心灵启示。既然可以是一颗珍珠,为何要选择做一粒沙?
  • 凤鸾华章

    凤鸾华章

    大明永乐帝后的传奇逆旅。从藩王妃到皇后,她原是女扮男装,明媚恣意的国公府嫡长女,得东宫青睐却终嫁与四殿下燕王朱棣。命中注定她一世荣华却坎坷多舛,她曾全力辅佐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助其登上帝位,改写了明代历史……野史中的他谋逆篡位,嗜杀成性。正史给他的评价也不甚客观,认为他贪权冷酷,虽开创明初盛世,但双手沾满鲜血。其实成就帝王霸业者,哪个不是功成万骨枯,唯有站在权力巅峰方能施展抱负,完成帝国未竟伟业。他是出色的军事统帅,上马冲锋下马治国,也是最专情的帝王,徐皇后驾薨,从此永乐一朝再无立后……
  •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永恒的爱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永恒的爱

    当世界还是一片混沌的时候,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混沌的天地孕育了一位伟大的盘顾大神,当盘古牺牲自己创造天地后,就预料到人间会出现智能生物,当他们的种群强大时,就会自相残杀,甚至能摧毁自己创造的天地,为了防止天与地之间的大难,盘古为地界创造了三种精神能量:命运奇迹和机会,这三股能量在地界呆久以后逐渐演化为天书地书和人书......(注:本人第一次写文章,请大家多做支持,如有得罪请谅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桃花随处开

    桃花随处开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也要擅长告别。
  • 本源神座

    本源神座

    有人曾言——杀一人是为罪,杀万人是为雄。而我,为了变强,曾毁灭了一个宇宙。屠杀了……一个种族。诸天位面中,我曾心怀善念的与各个文明接轨。可却被位面强者追杀……被天道意志审判。直到...我于地狱中觉醒……开始屠戮诸天,灭绝生灵。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理念。超脱之路上,我一路踩着无数强者的尸骸,铸造无上神座,直到踏足传说中的本源宇宙,开启最终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