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3600000002

第2章 原序

何凡

没有耶稣基督就有豆腐了(见筱田统《豆腐考》),所以豆腐是中国人的饮食文明的结晶之一。到了二十世纪,豆腐在中国食谱上应用更广泛,制法更精致,证明豆腐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没有其他食物可以取代。豆腐在中国食物中有这样超越的地位,也许和它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及不嫌贫爱富有关系吧?

家里有时来亲友便餐,海音最后的主菜常常是一味“二元豆腐”(一元豆腐,一元鸭血),热腾腾、麻辣辣、香喷喷,由那两只厚墩墩、软绵绵的在我家厨房里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手端上来的时候,大家一声欢呼,众匙齐下,顷刻间就碗底朝天。

豆腐与青菜配搭,一向被国人视为维系节俭美德,并保持健康营养的食品。如果配上鸡、火腿、冬菇等高级食物,豆腐又成为豪华菜式。中国人的饮食文明博大精致,在吃不过来的时候,选择的机会较多,不免人人有忌食的东西,但是不吃豆腐的人恐怕不多。我小时候冬天爱吃冻豆腐(那时没有冰箱,只有等待大自然的转变),这东西像海绵,本身没有味道,以吸收他物之味为味,牙齿咬下去,卤汁就滋在口腔里,十分有趣。来台以后,为了配合逐渐衰退的牙齿,一碗肉末烧豆腐,配上亮晶晶的蓬莱米饭,比塞牙的鸡肉、牛肉还对胃口。

由于大家都喜欢吃豆腐,触动了海音编《中国豆腐》的灵感。这是一本综合介绍豆腐的书,除了简单的菜单以外,还包括关于豆腐的考证、散文、谚语、诗歌、传说、专访等。看了这本书,可以先对中国豆腐了解个八九不离十。等到引起了兴趣,再按书后菜单制作食用,则心里明白,嘴里享受,可以成为“豆腐专家”了。

海音这一构想得到亲友的支持,女儿祖美、祖丽并且乐于为妈妈帮忙,于是在七月底发出征稿信件,请大家凑凑热闹。在赤日炎炎的时候,高亲贵友挥汗写稿,正好赶上她秋凉编辑。稿子来源远到美国、日本、韩国,作者也是东方人、西方人都有。虽不能说已集吃豆腐之大成,但是搜罗也够广泛的了。

有几位作者,还写了不止一篇。像梁容若先生的《豆腐的滋味》,是他二十年前在“中副”刊出的一篇作品,当海音把发黄的剪报寄给他,请求准予转载的时候,梁先生自动地又写了一篇,因为二十年来,他对豆腐有更多的话要说。海音请朱介凡先生在谚语中找豆腐的资料,他又加上一道朱老太太的“抓豆腐”。孙如陵先生也在百忙中把《豆腐革命》和《金钩挂玉牌》两文,亲自用蝇头小楷抄录寄来。乐蘅军小姐正在研究中国通俗小说,她由于在通俗小说中找豆腐,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和心得(见乐小姐原函),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了。谈豆腐就不能忘记一生提倡素食的李石曾先生,因此海音访问了九十三岁的李老先生。他是当年在巴黎办豆腐公司的三元老(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中仅存的一位。他所谈的豆腐出国的资料,是以前没有发表过的。又听说梁寒操先生有咏豆腐诗,经海音写信向梁先生求来,才知道豆腐有“刘小姐”这么一个奇怪的绰号。也可以看出豆腐所到之处都可以适合当地人的口味。书中转载的文章,都得原载报刊及原作者的同意,但陆德枋先生的《豆腐·节妇·传麻婆》及康德夫人的《谈豆腐》两文,因“中副”已找不到通讯处,稿酬也就只好暂存了。

亲家庄尚严先生病中挥毫,为书题名,为本书增色不少。

长女祖美是傅培梅女士的学生,对烹饪有兴趣,对此书构想亦有贡献。赴美后因临产关系,只担负拉稿工作。次女祖丽出访新旧豆腐制作工作,兼助编校,因为这是她的本行工作,做来还算顺手。

《中国豆腐》的资料、文章和菜单的收集,到此并不算完备,例如庄亲家说的“江豆腐”,是清末民初的名菜,但是现在已自食谱中消失,亦不详其制法,将来如果有人补充,仍旧应当补入。如果这本书获得读者的喜爱,愿意提供更多的资料,再出一本续集,也是可能的。

这一个暑假,我看她们娘儿仨为这本书忙碌,也插不上帮忙之手。直到现在书排好了,还缺一篇序。厨房没有我的份儿,补序总还可以,至此这种“家庭工业”的成品,总算条件具备。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日

同类推荐
  • 我被封杀的抒情

    我被封杀的抒情

    大岛渚是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齐名的国际巨匠导演,日本新浪潮电影领军者,作品屡获戛纳电影节、日本电影学院奖等大奖。大岛渚用细腻而深刻的文字,展现了他银幕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无论是与妻子的爱情故事,还是与友人的前尘往事,在他笔下都深情款款,极富诗意。
  • 萧红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化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更为重要的,它是一部写满沧桑的心灵史。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在眼前。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和反思,作者不自觉地会进行过滤,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作者极力描绘改朝换代前个人生活的闲适和富足,但绝不是为了炫耀,只要看一看作者那篇写得极为沉痛的自序,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沧桑和寄托,全书带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难以释怀的痛苦和忧伤。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二酉委谭摘录

    二酉委谭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冬雪暖阳之甜心不要闹

    冬雪暖阳之甜心不要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初见,他俩兵戎相见,互不退让;“就你这样也算帅?”“那你盯着我看什么?”再见,她发现他真的够麻烦,但是,接触越多,心跳的速度越不受控制,脸颊的微红,耳朵的泛红。这是恋爱的节奏啊!
  • 石洞集

    石洞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震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地震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布瓜博士、乐乐淘、小猴、苏拉来到了日本,遇到了把他们当绑匪的大少爷“横川一郎”,误会解开后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并决定一起去游历台湾,在那里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刺激的好玩的事情呢?打开本书与大家一起来游台湾吧!本书读者对象是针对5~16岁的儿童,在奇幻与冒险的故事中,激发他们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 魔王的宠妃,楼主,别害羞

    魔王的宠妃,楼主,别害羞

    安雪的师父在将独孤楼交给她时曾说,身在江湖,就要对得起江湖。然而,当安雪走进皇城,走进墨王府,与凌墨煜一起并肩九州时,她也只余得满腹自问——所谓的江湖,所谓的道义,到底是什么?直到这一次,她和那个男人共同走向纷乱复杂的江湖,她仿佛真的有机会明白,这江湖的水有多深,路有多难,而这一次,她发誓,她要九州安乐!哪怕九州大陆风起云涌,也必将陪他勇往直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程浩的生命日记:这个少年,曾这样认真努力地活过……程浩去逝后,母亲给他整理的文字中,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日记写于2009年一次濒临死亡的状况后,记录了程浩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生命光影。日记中少有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多为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了无数让他内心激荡的段落和时光。之中有少年维特般的烦恼,有对人性的感慨,有对命运的嘲讽,有对自己严苛的鞭策……他在几年间,迅速成长成熟。本书几乎按照原貌收录了这部分内容,希望呈上一个完整的生命印迹。
  • 流萤逐

    流萤逐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等级划分:萤火、星辰、皓月、灿阳
  • 秦汉战争史(下)

    秦汉战争史(下)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体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来,有记载的部落之间、民族之间、诸侯之间、新旧王朝之间、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及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战争,数以千记。中国战争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 何不藏在我心间

    何不藏在我心间

    沈婳以为,每次遇见何白只是她独属于一个人的偶遇,殊不知那是何白和自己同样默契的精心策划。何白走到她身边,遇见很多次,这一回我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住进你心里。
  • 故国梦

    故国梦

    不靠谱的师父师娘,掳了个少年,硬说是自己的良配。咦,好像还真是。可他跟自己的妹妹怎么定亲了?更糟糕的是,自己稀里糊涂地好像也认错人了。哎哟,这可该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