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3600000005

第5章 散文豆腐(2)

我们曾戏称豆腐为“国菜”,其实以它历史的悠久和产地的广大,它是当之无愧的。我国大豆的产量,曾占全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当时与丝、茶都是出口大宗,且居第一位。至于吃法,更是多到不可胜数,无论吃荤茹素,几于每餐不忘,如果把豆类从我们的食品中抽出,那就所余无几了。美哉豆子,大哉豆子!

从前台湾食用大豆,是经大陆运来;现在则是由美国输入。我国的“国菜”要用美国豆子来做,吃起来总觉有些愧对祖宗!

原载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台湾《大华晚报》

豆腐闲话

孟瑶

在日常生活中,我最爱吃的一味菜就是豆腐。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它可以和各种佳肴同烹,最后,它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它也可以自成一格,却更具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吸引力。它那么本色,那么朴素,又那么系人心神。

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是穷人的恩物,也是中国人的恩物。据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找到豆腐的供应,这证明,不爱吃豆腐的中国人一定不多。不仅如此,属于华夏文化笼罩下的外国人,也一样爱吃豆腐,譬如日本、韩国、中南半岛的国家。

爱吃豆腐的人,都说不出它有什么特殊的味道,但每一忆及它,却总是依恋的。想想,当你忙碌或食欲不佳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皮蛋拌豆腐、小葱拌豆腐,只两三分钟时间,或就酒,或佐餐,都十分可口。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还有如今毛豆正上市,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只颜色就令人醉倒了。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终生不厌么?其实豆腐也不只因生活简单而食取果腹如我的人嗜爱它。饕餮者,美食家,也很难不常常惦念它的。谭公豆腐固不去说它,平常,在大吃大喝之余,为了不肯糟蹋一味自己最爱吃的菜,常常用它的残汁再烧一盘豆腐。我嗜豆腐如狂,是因它容易烹调使我留恋,只需用白水煮了,蘸酱油吃,竟也非常美妙。但,我却不爱冻豆腐,因为它似乎已不是豆腐了;就好像我不嗜甜食,豆浆我却不吃咸的,也因为它已不是豆浆了,理由是一样的。

豆腐是黄豆的加工品,属于这一系列的东西很多,豆干、豆乳、豆脑……是其中最普遍的。它们,也各有美味。

记得儿时在南京念小学,路边小摊,常常有许多吸引小孩的零食,其中便有豆腐干。是圆形的,香的是酱色,臭的是灰色,好像由蒲叶包裹煮成的,上面印成了花纹,十分美观。那时我便嗜之如命,常常就着马路上飞扬的尘土,一路吃回家。我们的住屋是在淮清桥旁边,后门,便是秦淮河,常常有一个小贩,提着一个椭圆形的食盒,由河边拾级而上,由我们家后门进来,然后打开盒盖,里面是各式各样的豆干。那年母亲还在,常常一次买许多,其中有一种虾“子”夹心的,最是美味。

回忆,常常是很美丽的,我出生于汉口,大部分童年却在南京度过,但故乡事,也依稀记得,有两样美味,似乎在别的地方没有吃到过,一是臭千张,一是臭面筋。臭千张是豆类的加工品,所以由豆腐担子上叫卖,买时上面还有一层白毛(霉菌);吃时多半用油炸得焦黄,真所谓异香扑鼻。就着干爽的蒸饭(故乡吃用木甑所蒸的饭),实在可口。

豆乳也有各种做法,现在台湾就有好几家十分出名,它,却勾起我两个忘不掉的回忆。抗战时在重庆念大学,伙食一天比一天坏,因此长期陷于饥饿中,便不得不加点菜以谋一饱。最有钱的时候,当然是去饭馆“吃油大”,这不是能每天如此的。等而下之,就是做一罐又咸又辣的肉酱,又经吃又下饭,可以维持好一些日子。此外,临时救济办法就是在饭厅门口买一块豆乳,它是用竹叶包的,上面有辣椒粉,又咸又辣,可以开胃。这种豆乳,却不是豆乳中的上品,佐食而已。复员住在上海,门口常有叫贩,一次,我便买到一种令我至今不忘、臭得美味的豆乳。好像是近郊的乡下人挑进城里来卖的。他挑着前后两木盒,其形如饭甑,本色的,洗刷得干干净净,里面,便是一圈圈、一层层的臭乳,一寸见方,排列得整整齐齐。当时,我只随便买了一些,却不想竟鲜美异常,以后也买,却再也不如这次。如今,变得很有名的炸臭豆腐,但好闻不好吃,比我想念中的那一味,差远了。

豆腐,也常给人一些联想,譬如陈麻婆的故事,虽然传说的内容有些大同小异,但是,一个寡妇,为了谋生,以她在烹调上的特殊会心,而烧出一样众人皆嗜的美味来,却是其中不变的内容。想想吧,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甚至于也没有儿女,丈夫抛给她的,只不过半椽破屋,于是她默默地、低着头,为往来的客商,烧一味简单朴素的菜,来换取自己的衣食,不妄求,也不苟取,就这样谦抑地打发她的一生;这总是会增加人们一些凄凉寂寞之感的。所以战时我曾住在成都,总鼓不起勇气去拜访与凭吊那一块地方。

章回小说与旧剧中间,也常喜欢安排一对孤苦无依的老婆老头以磨豆腐为生,如《天雷报》里面的张元秀。其实磨豆腐应该是件很吃力的事,现在都用机器代替了。让它与贫苦的人发生联想,大概因为它利润薄的关系。

抗战时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念书,一次,为赶一场话剧,一群人,只有一趟车钱,于是看完了戏便从城里走回去,一路上又怕鬼又怕“棒老二”,便索性唱着闹着往学校走。就好像走进旧小说里一样,在一片黑暗的路上,“前面忽然闪亮着灯光”,我们走过去,正是一家豆腐店在赶夜工,好追上明日清晨大家的需求。工作的人倒是一群壮汉,拿出热烫烫的豆浆招待我们,望着夜色,喝着啜着,浑身充满的,就是那一种说不出道不出的人情味。也因此想起,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年轻人,父母留给他一爿豆腐店,每天辛勤工作,早上,把豆腐卖完了时,总爱坐在门口悠悠闲闲地吹起横笛来,很难描绘那一份动心的自在与自足。它,打动了一位富家千金的心,终于嫁了他,幸福的他,也因此继承了岳父的财产,成为富翁。从此,邻人们再也看不见他横笛而吹的自在了,代替它的,是晚上不停地拨算盘声。这是个一点也不动人的小故事,却常常会跳到我的脑子里来。什么有比平静、朴素、无欲的生活更吸引人的呢?它就像豆腐一样,说不出它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来,但,你却永远怀念这平淡。

豆腐史诗

于荻

读了孟瑶女士大作《豆腐闲话》一文,除了叙述她个人对豆腐的观感及故事外,也说了很多豆腐的好处,颇饶趣味,拜读之余,谨就所知,撰成《豆腐史诗》以为续貂。

在《清稗类钞》一书中,有如下的一段记载:

首先发明大豆之用途者,为高阳李石曾煜瀛,文正公鸿藻之子也,光宣间,尝以大豆制成肴馔,并制为烟筒,则以大豆中之一种元素造成,能不着火。

笔者对这段记载,难表同意,至少“首先发明”四字有待斟酌,因为证诸史实,大豆用途的发明溯自汉孝文帝时代就已有明确的记载。

大豆,古语称菽,汉以后方呼豆,《淮南子》有云:“菽夏生冬死,是九谷中获最后者。”古时不但将大豆视为食物,同时也视为药物,且有史为证。《氾胜之书》云:“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张华《博物志》中“左元放荒年法”曰:“择大豆粗细调匀,必生熟按之,令有光烟,气彻豆心内,先日不食,以冷水顿,服讫,一切鱼肉菜果不得复经口,渴即饮冷水,慎不可暖饮。初小困,十数日后,体力壮健,不复思食。”又《延年秘录》也有记述:“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不过两剂大豆五升,如作酱法取黄捣末,以猪脂炼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温酒下,神验秘方也。”但注明“肥人不可服之”。

在《抱朴子·内篇》中更引证一段很精彩的故事,说明大豆治病的渊源:“相国张文蔚庄内有鼠狼穴,养四子为蛇所吞,鼠狼雌雄情切,乃于穴外坋土壅穴,俟蛇出头时,度其回转不便,当腰咬断,而劈腹衔出四子,尚有气,置于穴外,衔豆叶嚼而傅之,皆活,后人以豆叶治蛇咬,盖本于此。”该书更进一步注明:“大豆有黑、青、黄、白、斑数色,惟黑者入药。”但《养老书》却有一段与此略有出入的记载:“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夫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为肾之谷,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

至于与豆类有关的诗词,史籍甚多,为众所周知的当首推魏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晋代名诗人陶潜有《归园田居》诗一首,诗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他明王伯稠、王登等也都有与豆类有关的诗词,以篇幅有限,不可一一登录,因为到目前为止,还只谈到豆腐的祖宗,还没有谈到豆腐本身哩!

豆腐,古名黎祁,清人又称为小宰羊,在食品界有其特别清高的地位,其普受大众欢迎的程度,恐尚无出其右者。据说某旅美华侨当年因孵豆芽、磨豆汁、制豆腐,而被天真的美国人目为神奇,竟授以化学博士的荣誉头衔,殊不知豆腐的发明在我国是汉孝文帝时代的事,算公历则是公元前一百六十年左右,当时新大陆恐怕还是处在“洪荒”时期哩!我们对此固不应自我陶醉,也不必懊丧浩叹,唯一之法,除了复兴我中华文化之外,更应在科学研究发明上急起直追,以恢复我们固有的声誉。

豆腐是汉孝文帝时代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史有记载,也有诗为证。宋朱文公豆腐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明苏雪溪评豆腐诗更是雅极:“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随息居饮食谱》对“豆腐”有如下的说明:

豆腐一名菽乳,甘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处处能造,贫富攸宜,洵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但孟瑶女士却认为它已不是豆腐了,而不喜爱,各人口味喜爱不同,奈何)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其浆煮熟未点者为腐浆,清肺补胃,润燥化痰。浆面凝结之衣,揭起晾干为腐皮,充饥入馔,最宜老人。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榨干所造者有千层,亦名百页,有腐干,皆为常肴,可荤可素,而腐干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芦菔(注:又名莱菔,即萝卜)能消其积。由腐干而再造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其用皂矾者名青腐乳,亦曰臭腐乳,疳膨黄病便泻者宜之。

以上记载,将豆腐的来龙去脉、旁支系统以及用途、优点等,都作了概括的说明,笔者谨就其中几点,提出个人的观感。

文中曾三度提到“点”字,虽然似乎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点”,但却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是一项惊人伟大的发明。若是在今天,淮南王非得诺贝尔化学奖不可。在世间各式各样的物质中究以何者来点,才能促使豆汁产生理想中的化学反应?点多少?什么时候点?温度的影响如何?……时至今日,每一个豆腐店“点浆的大师傅”都还是该店的“首席店员”。由此可见这一“点”的重要性。

其次它说到腐乳最宜病人,臭腐乳“疳膨黄病便泻者宜之”这是有其科(医)学根据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发明了盘尼西林,活人无数,被认为二十世纪伟大发明与贡献之一。而盘尼西林的制造过程与豆腐乳的“长毛”、“发霉”几乎完全相同,不过美国人用的是科学方法,我们中国人则是“祖传秘方”而已。

由以上两点,我们应该可以体认到我们中国人绝不是没有科学头脑的民族,不但有,而且先知先觉、高人一等,我们的祖先是足以夸耀于世人的,不争气的人是我们后人。我们固不应再作阿Q式的自我陶醉,但也不必过分自卑,只要我们能勿骄勿馁,勇猛精进,我们可以相信,是可以迎头赶上,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杨振宁、李政道甚至是淮南王出现的。

清朝有一位诗人将豆腐系列各物都做了一首诗,颇饶趣味,兹抄录于后:

豆浆:醍醐何必羡瑶京,只此清风齿颊生。最是隔宵沉醉醒,磁瓯一吸更怡情。

豆皮:波涌莲花玉液凝,氤氲疑是白云蒸。青花自可调羹用,试问当炉揭几层。

豆花:琼浆未是逡巡酒,玉液翻成顷刻花。何藉仙家多著异,灵丹一点不争差。

豆滞:化身浑是坎离恩,火到琼浆滞独存。入口莫嫌滋味淡,盐梅应不足同论。(滞者锅底也)

豆乳:腻似羊酥味更长,山厨赢得瓮头香。朱衣蔽体心仍素,咀嚼令人意不忘。

豆干:世间宜假复宜真,幻质分明身外身。才脱布衣圭角露,亦供俎豆进佳宾。

豆渣:一从五谷著声名,历尽千磨涕泗倾。形毁质消俱不顾,竭残精力为苍生。

明·陈嶷《豆芽赋》:

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贵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白龙之须,春蚕之蛰,信哉斯言,无惭其实。

同类推荐
  • 壶怪

    壶怪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应该看到,这个赞美并不过分。但是如果古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信的话,宜兴的紫砂陶在北宋时就与龙泉窑的青瓷水注或哥窑的笔架山一起摆在文人墨客的案头了。不过它一开始并没有以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像其它许多陶瓷器创始时一样,是作为日用品解决生活问题的。直至明代洪武七年,废龙团茶改散茶以后,它才逐步成为文士把玩的茗器或案头清供。
  • 文心涅槃:谢文锦烈士传

    文心涅槃:谢文锦烈士传

    谢文锦(1894-1927),浙江永嘉人。1919年任职于上海《新青年》杂志社。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被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冬回国,任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翻译、中共中央秘书。1924年12月创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中共党团成员。1926年4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7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4月10日被捕、牺牲。
  •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唐诗与宋词历来并称双绝,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两朵奇葩,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争奇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从古至今,唐诗、宋词蕴涵着的深沉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诚实的品质,始终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以其很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 伎乐诗魂

    伎乐诗魂

    本书以璀璨流丽的笔触,书写了妓与士创造的秾华繁采、簸风弄月、讽喻呐喊、热烈率真的唐诗、宋词、元曲、吴歌小调等风骚浪漫、生红话绿的迷人时代。进而叙写名妓在歌舞、音乐、服饰、化妆、交际、书画、环境等方面的卓绝创造和独具一格的美学修养。细细品读本书,领略传统文学艺术博大精深、雍容华贵的同时,辨析古代艺术的光点与胎记,赏悟名妓与士子的倜傥风姿、潇洒逸韵,无疑是不可多得的高雅享受。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人经》是著名作家殷谦最新心灵美文集,分为“女人心经”、“情感本经”、“心灵真经”三部曲。《人经》勇敢地与腐蚀我们美好心灵和健康精神的败坏性文化风潮划清界限,清醒地与外在的任何奴役性的力量保持对抗的姿态,以便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处于一种活跃的增殖状态。换句话说,《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  《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
热门推荐
  • 林晓芳的回忆

    林晓芳的回忆

    本书简介:林晓芳读初中时成绩非常优秀,理想是考上大学,今后当一名医生,父亲突然被检查出吸尘病,林晓芳不得不辍学去工厂顶班。进入工厂,遇见了油嘴滑舌,能说会道的胡利,一见钟情并以身相许。随之,工厂又招进大批美女,胡利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想找一位正式女工做媳妇,上升为要找一位坐办公室的媳妇,狠心与林晓芳分手。林晓芳经历了失恋的痛苦,到再次和成涛恋爱及其结婚后生了孩子与婆婆之间发生的无数矛盾,又经历了下岗后的艰苦生活,终于找到工作定居A镇后,成涛经不住生活的诱惑提出离婚,让林晓芳彻底醒悟,不能太依靠男人,感情是脆弱的,无论多么好的感情都有变质的时候,女人一定要自强自立,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最终,林晓芳经营好了自己的婚姻,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 极品全球首富

    极品全球首富

    老板,我想吃酸辣土豆丝先氪金……老板,来盒洗面奶氪金啊……老板,这神油怎么卖赶紧氪金…………俩儿字,挣钱四个字,花样挣钱
  • 这届宿主不好带

    这届宿主不好带

    “滴!系统绑定成功。”“系统?”齐云天一怔,惊喜且疑惑的问到。“是的,系统已终生绑定宿主。”“而系统的终极目标是让宿主成为大千宇宙最牛皮的至尊强者。并且坐拥美女无数,怎么样?动心了没?”齐云天摇头道:“成为强者还好,至于坐拥无数美女?算了吧,换一个换一个!”“哼╯^╰,本系统就是从这跳下去,启动自毁模式,和宿主同归于尽,也不会换!”咱可是个有ruan(第二声)责的系统。“哦,那你自毁吧。”“叮!终极目标已更改,请注意查收哦亲,记得给个好评哦亲~”这个系统很怕死,这届宿主(唯一),不好带啊~
  • Boss我们官宣吧

    Boss我们官宣吧

    重生后,她成了逃婚在外,风家最宠的二小姐。顶级的豪门贵少圈内都知道,时家掌权人心底有个谁也不能提及的白月光。他们定下契约,做着有名无实的形婚对象。男人慵懒的倚在酒吧最高端的卡座里。面对发小的质问,他冷嗤:“她配吗?”订婚宴上,一群发小围着男人打趣:“渊哥,风二小姐那么美,你真真不心动吗?”只见他抿了口酒,沉声道:“她只是替身。”不料被她听见。她缓步上前,星眸潋滟着波光,冷声质问:“谁的替身?”再后来,从未醉过酒的时墨渊喝的酩酊大醉。他素来沉稳冷静,却在这一刻溃不成军——他紧紧揽着她的纤腰不肯放手,将头埋进她的颈窝处,双肩发颤,低声下气地求她:“染染,我们不退婚好不好?”PS:白月光自始至终是女主,追妻火葬场系列(女强男强,半娱乐圈,爽文路线)(主线甜宠,最多小虐QAQ双c身心干净放心入坑)文案为二改版本。
  • 氪金道祖

    氪金道祖

    上古神魔之战天倾地覆,祖巫联手驱逐域外神魔,后有女娲氏补天,域外神魔再难轻易入侵,又有姬姓大周分封八百诸侯,直到大周天下。主角投生颛顼高阳氏,携带氪金系统,在这个祖巫入道,神魔转生的时代,依旧成为最耀眼的星辰。
  • 鸿蒙天地

    鸿蒙天地

    一个走投无路的家伙,看了一场神仙打架,重生异界后,得了一把牛逼的大剑,于是开始狂傲的叫嚣,却不想由此逐渐的揭开了鸿蒙天地的神秘面纱。鸿蒙天地,无极宇宙之最高空间,其下无数混沌宇宙,星空,世界,位面。入鸿蒙天地,即得长生不死,纪元尽时,宇宙崩,天地毁,而自身不灭!
  • 血灵都市

    血灵都市

    一本红色的书,一个死而复生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一段曲折的旅途。
  • 甜妻有点萌

    甜妻有点萌

    一次业务洽谈会,遇见了他,他威猛高大,冷峻孤傲。她本以为生命之歌纯属偶然,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见。谁想,他竟然是她公司的最高领导!她逃避,他追;他退,她进。他是总裁,她惹不起!她再次被男人的冷峻霸道吞没,无处逃遁!她又遇见了另一个他,他温柔俊朗,宠她爱她,令她心里开心快乐。她不知道该选择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本书是品牌作文书“金笔尖作文工具书”最新品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校名师搜罗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精选具有示范作用的满分作文100多篇加以编辑而成。全书体例精当,包括“中考回放”、“满分作文”、“点评”三部分;内容新鲜丰富,可以窥见最新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可以借鉴各地优秀作文的写法;点评部分尤其精当,切中要点,不仅指出该篇作文的满分原因,且对可进一步提高之处给予了准确剖析。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可以作为全国各地初中师生备战中考作文的最佳参考辅导书。
  • 曾有江湖,曾经少年

    曾有江湖,曾经少年

    这个江湖……有两个年轻人嚷嚷着要取回老祖宗的剑,结果成了打工仔流落他乡;有个曾经的大宗师要靠着群演的盒饭生活,吃顿炒饭都会哭;有个男猪脚叫秦俭,在某个老流氓坑蒙拐骗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了一个快(dou)乐(bi)的江湖人。秦俭为了适应江湖生活,学了两个看家本领:耍的一手好剑(贱),练的一身好轻功。遇上敌人,打的过的追着往死打;打不过的撒腿就跑,让人望尘莫及本书,讲的是江湖百态人,讲的是秦俭这个可怜又可笑的江湖人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