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1600000013

第13章 传闻轶事

皮影戏是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可您听说过“活皮影”吗?这里面的故事可一点都不比戏剧表演逊色!

活皮影

嘉域

四个徒弟

乾隆年间,江阴那地方有个叫刘松的,是个皮影艺人,家境殷实。他不满清朝统治,暗中组织农民起义。刘松收有四个徒弟,老大、老二嘴皮子利索,鼓动了大批农民加入反清组织;老三、老四武功厉害,两人联手,曾突破数百捕快的重重围捕,老四还写得一手好字。

乾隆二年,农民起义再次被镇压,刘松的徒弟老四萌生退意,但他看上了师父的家产,便暗中和另外三个师兄商量,打算杀了刘松,然后一同瓜分他的财产。

三个师兄听了都有点犹豫,最后,老二出来打圆场,说:“刘松毕竟是我们师父,想想总下不了手,不如我们把他告发到官府,到时是死是活,听天由命,我们也算仁至义尽了。”

这话似乎说得在理,于是众人点头称是。

当夜,刘松一人前往城西演皮影,顺便暗中宣传起义。谁知刚到那里,就被一伙捕快抓了个正着,领头的捕快笑道:“刘老板,你的四个徒弟都知道弃暗投明了,你这做师父的还这么执迷不悟啊?”刘松被投入大牢,对四个徒弟无比心寒,狱中给他的徒弟们写下一封信,信上只有两句诗:“纵使逆天成了事,倒行日暮不知还。”这诗就是讽刺四个徒弟算计虽深,却迟早会遭报应。

当年秋日的一天,刘松被问斩,行刑前,刘松仰天长笑:“我刘某人一生纵横,没想到被四个孽徒出卖!”他对天立下毒誓:“化成厉鬼,也要将这四个不肖弟子的皮剥下,做成皮影。”

刘松死时的毒誓,四个徒弟自然没空去理会,分了刘松的财产,三个师兄都寻欢作乐、各自快活,唯独老四,整月闭门不出。

刘松死后刚满三年,大徒弟就惨死在桥西河边,双臂还被人取走了,真叫一个死无全尸。不仅如此,第二天,老二也是相同的死法,不过这次被拿走的是双腿。

这下一直深居简出的老四坐不住了,他收拾了家中的金银细软,装进一个大箱子,驱散了奴仆,逃到了老三那里。

老三自然也听闻了两位师兄的死讯,他琢磨了一下,对老四说:“取走了双臂,取走了双腿,那就是师父说的,要做成皮影了?师弟,依你我二人的本事,就算真是刘松化作厉鬼来我们也不怕,你现在住我隔壁,一有动静我们相互照应。”

当晚,老厨子推门进来,端来了饭菜,老四不放心,叫住了厨子,让他先尝一口,看看饭菜里是不是有毒。

老厨子没办法,夹起饭菜尝了一口,老三笑着摆了摆手,让老厨子退下,说:“四弟莫要担心,这个厨子跟了我多年,若想要下毒杀我,哥哥我早不在了。”

老四接过话,说:“老三,这可不像你啊,今时不同往日,咱哥俩还是小心为妙吧。”说着,他还是不放心,拿出银针,在老三想要吃的饭菜里扎了几下,看到银针没有变色,方才放心。

老三、老四吃了饭,各自回房歇了。第二天天亮了,仆人看到老三死了,死法和他的两个师兄一样,这次被取走的是胸腹;再看看隔壁,老四也陈尸在地上,他的脑袋被取走了……

和尚指点

小镇上顿时流言四起,说是刘松在刑场上说的话应验了,这四个孽徒,欺师灭祖,现在遭了报应。可打更的却说,那天夜里,他看见一个身影从老三家中闪出,此人身形敏捷。镇上的人纷纷猜测,说那人是刘松的儿子,刘松死后,他北上少林,练就一身武功,下山报仇索命,悄无声息地取了四人性命;也有人说,刘松的儿子是个读书人,没有习武,进京赶考,早已做了官。众说纷纭,难辨真假。

事情越传越神,县衙的捕快也赶来了,可老三、老四武艺高强,杀了他俩的人,捕快哪敢惹?一群捕快装模作样地勘察了一番,便打道回府了。

老三死后,仆人各自散去,家里空空荡荡的。老三的老婆从娘家赶来,想暂留几宿,卖了田地再作打算。

第二天,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和尚路过,敲开老三家的大门。这老和尚似乎是知道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对前来开门的老三老婆说:“施主的丈夫做了什么事,想必施主也有所耳闻吧,可有一点,施主恐怕还不清楚……”

老三的老婆不知这和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说:“还望大师指点。”

老和尚说:“施主可知为何四人死后都被取了身体的一部分?”

老三的老婆赶忙说道:“求大师点拨。”

老和尚微闭双眼,说:“贫僧曾看管少林寺的禁书库,其中一本书中记载过一种制作皮影的邪功,取四人躯干剥皮,拼成一整张皮影。以此法制成的皮影,可附鬼神,但这种方法对炼制者伤害极大,亲手炼制这皮影的人必死无疑。刘松的儿子怕是死了,可他爹刘松冤魂不散啊!”

老三的老婆一听,赶紧问道:“怎样才能除了这妖孽?”

老和尚答道:“当年你的丈夫分了刘松的家产,现在必须变卖家产,将银子交由贫僧封存到紫金坛下,方能破解此灾。”

老三的老婆哪会信这老和尚啊,可嘴上还是说:“大师,我家实在是没有什么家产了……”

老和尚不紧不慢地说:“贫僧就住在城西的一所破庙里,你可以随时来找我。”

当夜月明星稀,老三的老婆心神不宁地坐在房里,猛一抬头,她亲眼看到房梁上站着一个男人,赤裸上身,披头散发,肩膀和手臂、脖子和头的交界处还滴着血,就像是刚拼成的活皮影似的,死去的老四的头,正安在这个男人身上,老三的老婆顿时吓得昏死过去……

老三的老婆战战兢兢地过了一夜,天一亮,赶忙跑去报官。

那些捕快,谁敢去呀?当地知县也是个昏官,一听此案与农民起义有关,便断定四人是逆贼,死有余辜,直接结案了。

老三的老婆见报官没啥用,又想起了老和尚说的话,赶紧跑到城西的破庙,跪在老和尚面前,哭着说:“大师,我愿意变卖家产,您救救我啊!”

三天后,老三的老婆就将家产全部变卖,把大半箱金银送到了城西破庙,老和尚当即作法。那天晚上,老三的老婆回到家中,她惴惴不安,所幸刘松的活皮影没有再出现……

原来如此

那天,在苏州的一座大院内,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提笔写字,笔锋犀利,透着一股得意,他不是别人,正是早已“死”去的老四!

这世上,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鬼神,而是人心。老四是个狠角色,从分得刘松财产那日起,就惦记上了三个师兄分得的金银。

老大、老二两人都不会武功,杀他们易如反掌,老四轻而易举地下了手,并装模作样地取走了双臂、双腿,让人以为刘松“活皮影”的话应验了。最不好对付的是老三,老四明白,此人武功不输自己,如果直接动手,一番打斗,势必惊动旁人,而且老三做事小心,只吃他的厨子做的饭菜,实在不好下手。不过,老四还是想到办法了,他趁着两人一同吃饭,假意拿出银针试毒,其实那根本不是银针,而是淬了毒的铁针,老四就在老三的眼皮子底下把毒给下了。至于他自己屋子里的那具无头尸体,那是他从荒坟墩上找的,因为没了脑袋,没人认得出不是老四的尸体。

当然,老四费尽心思整了这么一出,是为了拿走老三全部的家产,可老三最值钱的是他买的地,这东西老四拿不走,因此他大费周章地假死了,又买通了一个老和尚,用“活皮影”来哄骗老三的老婆。老三的老婆开始不信,后来亲眼见了梁上的“活皮影”,这才不得不信,可她哪知道,这梁上的“活皮影”竟是老四装扮的。

老四也知道,自己的计划并非天衣无缝,但能糊弄过知县、捕快已经足够了。事情办妥后,老四从江阴搬到了苏州,过起了太平日子。这当儿,他把毛笔搁下,看着自己写的两句诗洋洋自得。他写的正是当年刘松在狱中写给他们四个徒弟的,“纵使逆天成了事,倒行日暮不知还”,师父当年对他们四个徒弟的诅咒,如今看来多有意思!老四“哈哈”大笑:“报应?自己有本事逆天成事,就不怕那狗屁报应!”老四直接就将这幅字挂在了自家的墙上。

造化弄人,这幅字给老四惹来了杀身之祸:一年后,苏州地区查办文字犯禁案,这两句诗被人举报为讽刺当今朝廷,老四全家满门抄斩。

有人说负责查办此案的大官似乎是姓刘,此人父亲早亡,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考中了状元,前不久收到一封密信,便向皇帝请求,专程前往苏州督办文字犯禁案……

(发稿编辑:姚自豪)

同类推荐
  • 故事会(2019年4月上)

    故事会(2019年4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打官司故事

    打官司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保险”是怎么一回事(长投专刊026)

    “保险”是怎么一回事(长投专刊026)

    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贵不贵?一般投哪几类保险就够了?是每年都买还是就买一次?我不知道该买哪种,应该怎么规划?5岁、30岁、65岁应该怎么买保险?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那之前交的保险费是不是就不承认了? 本期长投专刊,是根据“解释系主任”和“ISSAM老师”在长投学堂院生群中的保险课总结而成,为大家分享关于保险的点点滴滴,相信你的所有疑问在本期都能得到解答!这些内容能解答小白们大多数的不解和疑惑,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 故事会(2018年7月上)

    故事会(2018年7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199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燿天主

    星燿天主

    青年医生含着对世界的不舍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他将会带着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医术怎样改变这个世界呢?
  • 此去经年,眉目成书

    此去经年,眉目成书

    人生的匆忙中,一开始总是会错过。可鼓起勇气重装上阵时,发现那个你以为已经错过的还在等待着你,我想没有人会再重蹈覆辙。失与是一样的,她小的时候,之所以不回信是因为胆怯因为害羞,因为她没发去像沈风词一样什么都不顾忌的去爱。这世上最纯净的是青春里的爱恋,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以我喜欢你为理由对你好。她大胆求爱却看到他身边处处围着优秀的女孩时,清高的她开始渐渐自卑,这是一种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觉,而她是默默承受默默消化。沈风词从未对哪个女孩有过想法,同学只是同学,这是失与最最放在心里的安慰。她来上海,绝不是来吃醋的,是来全部去沈风词的世界里。这句话是云闪闪说的。黄浦江外,那句“上海繁华,灯火通明,而我喜欢你。”是失与后来才将这句曾经发了疯怕他看到的话,晚了三年才亲口告诉他的。
  • 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

    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

    《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一次采莓子的途中,闪闪越过了峡谷中的魔法线,线的一边是平凡景象,另一边却是奇妙的世界?
  • 极道非仙

    极道非仙

    有人妄称天道,有人鱼肉百姓,有人虚情假意,有人祸乱苍生,少年自大荒之中崛起,引动了准备万古的局,世道能否被颠覆,盛世能否被开启,道的尽头,又究竟是什么……
  • 下堂妻遭遇钻石男:迫嫁豪门

    下堂妻遭遇钻石男:迫嫁豪门

    在现场直播的婚礼上,爆出她与陌生男子的录像,她被新郎母亲打一耳光骂做破鞋,成了弃妇,更被扫地出门。离婚之后,冷得像冰的全球第一富豪,腹黑冷清的大总裁居然会娶名声已经烂大街的她,并给她一场真正的世纪婚礼……这一切的一切,只缘于……
  • 浮生若梦只爱你

    浮生若梦只爱你

    一个阳光帅气的副总,一个道貌岸然的程风,再加一个,时而高冷,时而邪魅的大BOSS,贝心宁觉得,自己的异性缘委实好了些。但她最终选择和谁谱写粉色恋曲呢?在梦幻的人生旅途中,她到底该选谁来做自己的伴侣呢?
  • 迟夫人有点甜

    迟夫人有点甜

    今日份新闻头条:“灏景集团总裁迟韭高调对爱妻示爱。”众所周知,迟韭宠妻手段层出不穷,每天都能在头条上吃一把狗粮,殊不知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个怎么样的吃醋过程。“迟总,夫人刚刚和慕先生吃了午饭。”特助忠诚地向上司报告情况。“叫厨师做一车好菜送过去给夫人。”“迟总,夫人刚刚和慕先生说想看烟花。”“那就放,她想要盛世烟花,我给。”“迟总,夫人说……”“说什么了。”“夫人说,她想要个孩子。”某迟立马收拾好包袱马不停蹄地回家,“告诉她,别后悔。”
  • 晴时亦烟雨

    晴时亦烟雨

    穿书古文:青梅竹马的丈夫隐瞒婚史,接回寄养在好友家亡妻的两个孩子,还没等她这个后母恶毒起来,就被丈夫与亡妻的长女下毒害死了。含恨而终后,时烟发现自己竟然是一本书中开挂女主的早逝继姐,她私奔了以后,爹娘膝下无儿无女,悲伤之余收养了旁支没落小户一个和自己有七分相似的女孩,也就是这本书的女主时莺,代替她成为时家的大小姐,嫁给了爹娘早先为她定下的未婚夫世子,也就是这本书的男主,两人从相厌相知到相爱,最终携手走向人生巅峰。看完故事情节的时烟表示,自己可能就是一个给女主腾窝的炮灰……各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欢迎入坑,作者君在码字后台等你们呦?(?^o^?)?
  • 相逢是一树花开

    相逢是一树花开

    《相逢是一树花开》是由一线教师亲自撰写的一部教育叙事散文集,共20篇,约5万字,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乡村女教师对学生、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对教育最真挚的情感,天然去雕饰,真实而感人,是一部值得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教育类励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