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8000000002

第2章 戒骄戒躁,修身养性(1)

用静心摒除“妄念”

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很强的“静”的色彩,几乎每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都曾在“静”字的基础上立论。《周易》中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礼记·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孔子说:“仁者静。”“静”之一字,蕴含着奥妙无穷的人生真谛和成功谋略。

诸葛亮最早体悟到“静”字的妙用,因此在《诫子书》中,他谆谆告诫儿子,无论修身、立志、治学,都要以“静”为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这段话中,诸葛亮提出了“静以修身”的概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更进一步提出了“主静”说。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天地诞生之前的“无极”本来就是静的,因此人的本性也是静,只是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才破坏了“静”的状态,只有通过“无欲”的功夫,才能实现“静”的境界。

曾国藩刚考中进士时,也和许多幸登金榜的士子一样,踌躇满志,得意非凡。但为官不久,曾国藩就因为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一时无法施展,也因为初入仕途缺乏为官经验,更因为耐不住翰林院的清苦和孤寂,脾气一下子变得极其暴躁,动不动就申斥仆人。曾国荃被接到京城随他学习,也因为无法忍受他的脾气愤而归乡。在这个时候,曾国藩拜了唐鉴和倭仁为师,精研理学。唐鉴首先针对曾国藩“忿狠”的缺点提出了“主静”的建议,告诉他“静”字功夫最为重要。曾国藩也由此得到了修身要诀。曾国藩听了唐鉴的教诲,也觉得“静”字功夫正是他所缺乏的。倭仁也指教曾国藩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若一向东驰西骛,有溺焉而不知,知而无如何者矣。”

对理学家而言,“静”的功夫是如此重要,那么曾国藩是如何体会“静”学说的呢?曾国藩感悟道:

只有心静到极点,身体才能寂然不动。这句话可以作为座右铭来遵守。所谓没有丝毫杂念,毕竟还不能真正体验出“极静”来。真正的“静”是在封闭潜伏到极点时,逗引出一点生动的意念来,就像冬至那一天,阳气初动,此时根正本固,这才可以作为一切的开始。昆虫破眠,才可以称之为开启;谷粒坚实,才可以作为下播的种子,如果谷粒不饱满,说明没有满腔生意,就不能作为种子来使用;假如万物就这样在我心中开始,那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至静的境界。因为静极生阳,大概生物也有一点萌动的仁心吧!气息静极,仁心却不止息,这难道不是可与天地相比的至诚吗?颜子三月不违仁,可以说的确是洗尽杂念,隐居退藏,因此他才是在极静中体会到真乐趣的人啊!

如果我们想要在不同的环境里都能入定求静,那就一定要用心体验这细致而又未可觉察的意旨,好好验证一下自己的内心,究竟有没有所说的一阳初动、万物因此而萌生的意念。如果有,大概才可以说是达到了静的极点,才可以说没有丝毫的杂念,才可以说身体寂然不动,镇定如鼎。如果没有,即使深闭固拒,心如死灰,自以为静,甚至生理的机能都几乎丧失了,那也不能算真正达到“静”的境界。因为如果有外界的干扰,他的心就不会安定了,况且他根本就没有达到“主静”的境界。有些人为不能入静而困扰,不想白白往来于人世;后来,通过对道本身的观察,才知道阴先于阳,即先有静心然后才能体验到忍心的极大乐趣,这才相信了。是啊,我也是通过深入地体察这真的道体之后,才认识到阴先于阳的道理。但是,倘若不是自己亲身体验,始终只是浮皮潦草地说说罢了,又哪里能够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呢?

中国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即通过养心来达到忍心的修炼。古人云:“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曾国藩认为心静如水,不生妄念,淡泊名利,把万事看空,不仅有益于养生,而且也是忍道心境修炼所必须。这与佛家所强调的“断妄念”的观点是一致的。烦恼是什么?就是妄想、杂念。我们头脑中不断想事情,种种念头、种种幻想,都像电影一幕幕过去,犹如奔腾不息的急流,没有一分一秒的停息。这种想事的心,就是“妄心”。

佛经曰:“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意思是说:因为人心里常常起“贪嗔痴欲诸想”,因此才需要加以修正。佛家所讲的“真心”里面根本没有这些东西,只有把这些东西除掉,心才能清净。“色声香味触法”是外界的诱惑。外面有诱惑,里面就起贪嗔痴。佛在大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人们本来是佛,现在堕落成这个样子,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人们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内心起烦恼。《华严经》上说:“妄想,执著。”这是人类烦恼之根源。因为有妄想,因为有执着,执着就变成贪嗔。妄想是愚痴,这是心不静的病根。想要心静,必须“断妄念”,要从“不起贪嗔痴欲诸想”做起,除了“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之外,还要不被外境所诱惑,内心不起妄念。只有这样,才能内心清净。

与外在行为的动静相比,内心的动静才是根本,精神才是人类生活的本原。想要修身有成,必须在“静”字上下功夫;即使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也同样要在这个“静”字上下功夫。曾国藩说:“‘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这段话反复强调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不能安然沉下去,那么他的心里总是散漫的,总是浮动的,对事理不会看得清楚,做事不会忠实,乃至于自己的身体也不能保养得宜。

曾国藩认为,在物欲羁绊下,一个人要“静”下来是很不容易的。他钦佩孔子弟子颜回的淡泊,也特别指出:“如果一个人不经历高山,就仍会对高山仰止,没有得到的,总是有乞求的,人能大彻大悟,就是不容易了。因此,思想清净,除私欲,戒妄念,实为修身一大要素。”在这些方面,曾国藩也是说到做到。曾国藩一直自律甚严,他力除私欲,一生清廉,为世人所称道。他从金陵官署中搬回老家的财物,主要是些书,他任两江总督时所穿衣服的价格都不超过三百两银子。

同治十年(1871)十一月二十二日,曾国藩移居经过翻修的总督衙署,他到署西的花园游览,花园修工未毕,正在赶办。游观后,他感叹道:“偶一观玩,深愧居处太崇,享用太过。”这是他逝世前两个月最后一次游览。

晚年,他自感身体太差,实在“有玷此官”,他多次上疏恳辞官职。但两个弟弟曾国荃和曾国潢都与他不同,尤其是曾国荃,攻下吉安、安庆、天京(今南京,太平军于金陵建都,改名天京)后,三次搜刮,一次比一次凶。他在家乡所起的“大夫第”,长达一千米,房子数百间,其中有大量财宝、家具和仆人婢女,为当时所罕见,被人讥为“老饕”。曾国藩对此极其反对,他认为“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曾国藩的确在戒妄念上下了不少功夫,做到了思想清净。如果能去除妄念,一个人就会明白他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胸怀宽阔,能容能恕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因此,如何与人相处,使自己的事业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基础作为支撑,而不是到处树敌,使自己寸步难行,这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曾国藩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就是:宰相肚里可撑船,待人以宽恕二字为准则。

曾国藩早年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有一个同学性情偏躁。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看见了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你把书桌放在窗前,光线不就被你遮住了嘛。赶快挪开它。”曾国藩听了就照同学的话把桌子移开了。曾国藩晚上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晚上还要聒噪人吗?”曾国藩只好低头默诵。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人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质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国藩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如无事一般。当时的书院院长欧阳坦斋知道此事后,夸赞说:“国藩大度,必成大器。”

清代有个叫钱大昕的人说得好:“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器量宏阔,使我们能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信任。没有肚量,生活处处皆是烦恼。俗话说“大人有大量”,说的就是胸怀和气度。人的职位越高,气度应该越大,二者是正比关系。

关于曾国藩的宽和大度有这样一件事: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入都参加朝考。当时的曾国藩身份已十分显贵,任阅卷大臣,向刘长佑索取他的楷书,想事先认识他的笔迹,可刘长佑坚持不给。后来,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盛,曾国藩负责分击,刘长佑负责合围,他以草书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人说:“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长佑说:“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以怕的呢!”曾国藩看到了这篇文稿,觉得这样做非常正确。刘长佑知道后,对幕客说:“涤翁对于这个事没有一点芥蒂,全是由于他做过圣贤的功夫才能达到的。”

曾国藩的虚怀若谷、雅量大度,还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僚。李鸿章就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为人处世处处以大度为怀,当发现有人指出他犯下有关这方面的错误时,便能立即改过不吝。由于李鸿章身居重位已经很长时间,而政务又繁忙,自然不免产生傲慢无礼的态度。

有一次,某个下官拜见他时行半跪的礼节,李鸿章抬着头,眼睛向上,捻着髭须,像没看见一样。等到拜见的官员坐下,李鸿章问有何事来见,那官员回答说:“卑职听说中堂政务繁忙,身体不适,特来看望您的病情。”李鸿章说:“没有的事,可能是外间的谬传吧!”官员说:“不是的,以卑职所看到的,中堂可能是得了眼睛的疾病。”李鸿章笑道:“这就更荒谬了。”官员说:“卑职刚才向中堂请安,中堂都没有看到,恐怕您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只是您自己没有觉察到吧!”于是,李鸿章向他举手谢过。

曾国藩一生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极大,十分强调儒家说的“恕”。“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教导四弟要以“恕”立身,说:“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有一次,一个冒充校官的人去拜访曾国藩。此人高谈阔论,有不可一世之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辞伶俐,心中好奇。谈话中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之事,那人危言正色道:“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他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彭玉麟及郭嵩焘以对。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便暂时让他督造船炮。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后,曾国藩双手把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回答说:“现今发、捻交炽,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由此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必须要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人,且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恕”是忍道的修炼之道,更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为人如果心中无恕,丝毫没有容人之度,看谁都不顺眼,最后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曾国藩的宽容大度还表现在他对左宗棠的保举上。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做人经商处世的大智慧

    李嘉诚做人经商处世的大智慧

    李嘉诚,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一位关心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捐献巨资发展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爱国商人,他的名字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这是一本集结了成功大师的传世智语。真诚+宽容+技巧=成功处世,将别人的教训作为自己的经验,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教训成为别人的经验,阅读此书,将使你终身受益。
  • 让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古往今来,凡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都能身体力行地做到诚实守信。本书收录了典型的诚实守信的故事,教育当代青少年应以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继承、发扬诚实守信的美德,克服、批判“老实人吃亏”、“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不诚实守信为耻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不造假,不说谎,不骗人;在人与人之间要守信用,讲信义,说到做到,答应的事努力去办,不食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撒谎失信、说做不一的人要敢于进行批评帮助;不自欺,不欺人,办事光明磊落,信守允诺、信守合同、信守约会、信守时间。做一个诚实的人、守信誉的人。
  •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十六计》早已超越了军事著作的范畴,已经深入民间而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每一计都成为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语,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广为传诵运用。军事家以它运筹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阖纵横,商家以它争赢取利,平凡人以它为人处世……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读法,并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华和养分,将它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项修炼

    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项修炼

    横跨商界与学界的中国传奇女性陈春花教授的力作!陈春花,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并担任多家企业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本书是陈春花老师写给青年学子的一本启迪性著作。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这个现代社会意味着变化、竞争和发展;意味着学习、进取和超越;意味着为现在付出汗水,为明天奠定基础;意味着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意味着个体人格的不断完善;更意味着能够融入社会并贡献价值。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你如何设计自己的生活,而大学时光是人生活中最特别的时间段。因为当你拥有这段时光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具有知识的培育和知识的营养,具有开始人生征程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大学时期所达成的高度,就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就是你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一个标志。
热门推荐
  • 太乙玄平

    太乙玄平

    阴极则阳,阳极则阴。茫茫宇宙中,真的只有人类文明吗?还是说,只是人类尚未发现其他文明而已?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一个宇宙吗,还是说,人类尚未发现其他宇宙而已?
  • 六芒星侦查组

    六芒星侦查组

    明月阁是中原赫赫有名的侦查员研究基地。能够成功加入明月阁的人都是各个方面领域颇有造诣的大神级别的人物。阁主萧默然更是极富盛名,他不仅功夫了得,人品卓然,更有一个非人类可以养成的大脑。自幼博览群书的他加上过目不忘的特殊本事,更被人誉为行走的百科全书。萧默然不仅聪慧过人,就连外貌也是非常人可比拟,他拥有一张神仙羡慕、妖魔嫉妒的能让所有女人都为之沉迷的魅惑、性感、妖媚的脸,加上他孤傲、冷冽的性情看上去更让人感觉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明月阁自成立以来就以为民请命、为民伸冤、为民做主,一切以真相还原为目标,终以守得云开见月明为原则,深受老百姓和整个武林的拥戴。哪家有重大的案件,均可前来明月阁请求伸冤。
  • 奸臣马甲掉落ing

    奸臣马甲掉落ing

    [女扮男装][帝王将相][和男主小时有不解缘]每一个离别都是重逢的开始,不再离开的那种开始哦。人人都知道太子小时候身边有一个黑煤球,关系好的不得了。人人都知道当今圣上总头疼自己提拔上来的国师,日常论战,自己睡不着,留自己的丞相大人一宿一块通宵达旦。女主——官至相位,下得一手好棋,弹的一手好琴,众人欢呼的翩翩贵公子,偶尔观天象,日常怼怼怼,生的俊美,行的财迷,生性淡薄,不达目的不罢休[背后贼有故事]男主——帝王,年少继位,有手段,腹黑,爱女主,贼爱女主,护女主,特别护短小时斗鸡:设赌局,压银子女主:[偷摸]给别的鸡穿上金属护甲男主:……呵女主:[光明正大]给自己的穿上金属爪子结局:“自家的”赢,赚个满盅,倒打一耙,你们竟然作弊给鸡穿辣么硬的护甲,好在我们太子随机应变智勇双全心胸宽广慷慨仁厚 众人:???如今朝堂上:女主:[怎样斗圣主欺小人打酱油最终报仇?]在线等挺急的男主:丞相大人好像有话说?女主:圣上圣明,臣无话可说男主:不,你有,晚上别走,喝茶单聊总之:这是冉三岁和封五岁的甜蜜爱情故事“你还在,真好”“你也是”
  • 金牌狂妻:废材小邪后

    金牌狂妻:废材小邪后

    她,二十一世纪异能佣兵,被人陷害致死,却意外穿越到被自己的未婚夫废了双腿,残忍杀害女孩身上,就因为她身上的血可以救他心爱的女人。一朝灵魂交换,废材变强者,又岂会再任人宰割?异能在手,天下横走,伤她者,粉生碎骨;害她者,挫骨扬灰。神马神马?天命之人?神马神马?不做事就作死?还有男人……一二三,排排坐,总有一款适合你哦亲!QQ群:【兮爷府邸】363204031(敲门砖:任意人物名)
  • 职场“蜗居”术

    职场“蜗居”术

    《职场蜗居术》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职场如何“蜗居”,相信大多数职场人都处于“蜗居”状态。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三世盛宠不负你

    三世盛宠不负你

    这一生,赢了天下,夺了江山,唯独负了你......前世我是你的丫头,今生我是你的王妃,来世定还做你的妻......我什么都不曾害怕,只是阴阳相隔,让我怎牵你手......我最大的劫,是忘了你之后还能再爱上你......于我,你就是天下......做我的女人,你可曾后悔?我这一生最无悔的,就是嫁给你!你若敢死,我便要整个天下为你陪葬!我为你戎马半生,你却终不愿放过我的女人。
  • 我有三重人格

    我有三重人格

    这是关于一个人拥有三重人格的人的故事,他拥有截然不同三重人格的我应该何去何从呢!他的家庭条件很好,一天突然发现我的私房钱莫明消失,就这样我意外成了一个总裁,并有一个称号双面总裁,一天,我发现我的电脑,我又多了一个身份网络作家,一天我发现我在一个破旧的出租屋,又一次多了一个身份屌丝,随着谜团的破解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源于我的童年……
  • 白蛇仙侣奇缘

    白蛇仙侣奇缘

    他叫奚宣,古文系德才兼备的高材生,还在校期间,被特邀去一古墓帮忙拓壁文。一篇壁文拓完,起身的时候,他突然一阵头晕眼花,再醒来就来到了这个仙侠世界,还成了许仙……
  • 芳颜诀

    芳颜诀

    一曲《芳颜诀》,挽作一生《长恨歌》。九天上的玄女啊,你是否记得成仙路上的无边黑暗;是谁在亲吻你眉睫,是谁轻抚你鬓发;谁用长情织就三生三世的守望;生死间只余睥睨一笑,太多牵绊终归不能厮守到老;如果期盼能够换你归来,我愿,与你执手至众生倾覆的最后一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