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8600000003

第3章 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少年不知愁滋味

当时年少春衫薄,一不小心便染了满心欢愉。蓦然回首,才恍然发觉,其实那段时光一直都在,只是不经意间忽略了而已。

踏上西藏那片神圣的土地,看到布达拉宫璀璨而华贵,心里竟生出万千感慨。第一次来到此地,便觉得那里的一草一木皆与自己有着莫名的联系,说它是前世的梦境,为何它那般真实;说它是今生的约定,为何遍寻不到一丝痕迹。或许这一切皆缘于仓央嘉措,灯火阑珊时,读几首他的情诗,便觉自己好似与他有了一段不寻常的情缘。

这片圣域总是出现在午夜的梦里,醒来觉得那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如今背上行囊,朝圣般地走入那片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时,却又觉得像是在做一场梦。小心翼翼地怀揣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追寻着三百多年前仓央嘉措走过的足迹,寻觅自己的前尘旧梦,此时终于相信,世间万物皆有情感,一草一木皆有灵性,山川河流亦懂得慈悲。

深深眷恋红尘之人,并非不懂佛法。相反,这些人更具怜悯之心,也更懂佛的宽宏与大度。当人们遵循着佛的指引与召唤,走过仓央嘉措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徜徉在他往返的路上,如同与灵魂深处另一个自己重逢。或许,上个轮回中,自己曾与他在拉萨街头擦肩而过,即便未曾言语,但那一瞬间已定格成永恒;抑或是自己曾匍匐在布达拉宫脚下,向他深深叩首,不为祈福,只因被他那诚挚深情的诗所感动。

岁月一如往昔,从不因世人的意愿而出现丝毫改变。三百年过去,布达拉宫依旧金碧辉煌,拉萨街头依然欢歌笑语,青海湖也是清澈如初,然而,那个在红尘与佛家之间辗转流浪的情郎,却无影无踪。来到这里的人们,也唯有捧着他的情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他的故事一一还原。

那时,仓央嘉措还年少,即便那两位来访者让他倍感亲切,他也不知自己便是转世灵童。他的父母自然将这个秘密守口如瓶,丝毫不敢泄露,只是遵从来访者的安排,定期让仓央嘉措在一个叫巴桑寺的地方学习经文。对于此,他丝毫不觉得为难,且将学经当作一项与生命有关的使命,他并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有多曲折,只是将生命中的一切都视为自然之举,唯有他的父母知道他的未来充满危机。

自小聪慧无比的仓央嘉措,学起经文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智慧在佛光中一点点开启,仓央嘉措的敏锐聪颖让人赞叹不已。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仓央嘉措正式在巴桑寺中学习佛教经典,桑结嘉措派来的高僧曲吉和多巴是他的启蒙老师。

每个人可能都在内心深处为自己留出了一片空地,这里可以始终荒芜,也可以种满花草。不过,它荒凉也好,繁盛也罢,都无关紧要,只因此处唯有自己看得到,唯有梦境才可以住进来。闲暇时读一读仓央嘉措的情诗,想一想他的足迹,甚至与自己相约,有一天要亲自去那个遥远的地方看一看。

仓央嘉措自出生之日起,便与红尘结下了无法割舍的缘,即便他坐上了佛床,成了西藏最大的王,他也深深眷恋着尘世。并非他不信服佛法,只因前世尘缘未了,情债未还,今生便无法将一切放下。但在他年幼之时,坐在寺院中学习经文,也如同找到了归宿一般。

佛法的光芒在寺院的角落中流淌,广博的佛学经典为生命打开一片宽阔的天地。仓央嘉措好似一株得到雨露浇灌的幼苗,在金色的佛光中,贪婪地吸收着金莼玉粒。七岁时,他便在巴桑寺中正式修习经文;八岁时,他开始学习《诗境》《除垢经》《释迦百行传》等藏传佛教经典教义,且开始写信向桑结嘉措报告自己的学习进程。这般情景让所有知事者禁不住欢喜,远在布达拉宫的桑结嘉措紧绷的神经也舒展了不少。

寺院的生活纵然枯燥烦琐,但仓央嘉措只觉得日子温存而悠长,打坐修行、诵经念佛成为生命的主题,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样的生活,在高僧看来是对灵童最好的培育。最初,仓央嘉措带着对寺院生活的好奇来到了这里,渐渐地,寺院的生活像是一次次复习,他用今天重复昨天,又用明天重复今天,如此循环,从未停止。后来,仓央嘉措有点耐不住寂寞了。

安静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需要忍受孤独、寂寞、萧索、冷寂、凉薄,而后走过曲折山径,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回声,方能看清过往、当下,甚至能预见未来。但仓央嘉措太过迷恋这个喧嚣华丽的世界,太过醉心于滚滚红尘,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活佛,也没有修得淡定的境界。

在苍凉老旧的巴桑寺中,仓央嘉措幼小的身影沐浴在无上的佛光中,稚嫩的诵读声飘向远方,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沉静与安详。然而,后来的他心中所念的可曾皆是佛?在时光的迁移中,往事渐渐落了灰尘,成了一道措辞优美的谜语。那时的他,念的是佛也好,念的是尘世也罢,这一切都源于心灵的召唤。

正是这段生涯,在仓央嘉措的生命中留下了无可替代的意义,给了他关于俗世生活的美好回忆。只是那时的他太过年幼,对许多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拨不开笼罩在眼前的那层迷雾。岁月静好,而有关他的故事便从某一个未知的时刻开始了。

告别家乡,踏上注定的征途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岁月渐远渐无穷,无限深情往事,皆在不言之中。不期相逢之日,只愿蓦然回首之时,那段情深意笃的时光,还在原地静静守候。

云淡风轻的日子,心事总像是湖泊中轻轻摇摆的水草,在湖面掀起微小波澜。飞鸟在天空中划过,从未留下任何痕迹,似水流年也是这般,在河床上流淌而过,亦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那些熟悉的容颜,如同落在暮春的花瓣,渐渐褪去了颜色。岁月的风声越来越远,只留下些许模糊的记忆,想要追寻,却不过是徒劳罢了。

在日益萧瑟的时光中,看惯了花开花谢,潮涨潮落,即便外界如何喧嚣,也学会了不动声色。然而,不知道是爱上了回忆的情调,还是过往实在太过美好,在这般平静的日子里,却越来越念旧。总是想着人生若只如初见,如若当初不曾离别,如今是怎样一番情境。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一枕黄粱,被风一吹便四处飘散。缘来相遇,缘散相离,谁都躲不过宿命的劫难。于是,初次相见固然美好,却总是带着惶惶然之感,唯恐这场相逢不过是一场梦。待到离别之时,梦境也如阳光下的泡沫,美则美矣,只是一吹即破。随之而来的无非是蚀骨的相思,难当的痛楚,以及漫长的等待。

关于离别之伤,想必三百年前的仓央嘉措比旁人更能体会,倒不是他太过敏感多思,只因第一次与亲人分别,便将他与红尘生生隔断。那些在草原之上追风筝的纯真日子,就这般悄无声息地散在风里。

唱一首离别的歌给你听,淡淡的歌声,溢满的是薄薄的清愁。这场送别,不是在霸陵,不是在残阳中,也不是在烟花三月的扬州,而是在门隅那个小小的村落里,仓央嘉措与父母告别。或许,那时年幼的他,还不知晓什么是别离。经年之后,在布达拉宫繁华的圣殿中,他想起这生命中最初的离别,心中揪着的是丝丝缕缕的痛楚。此时,他也未曾预料到,这次离别竟成永别。

最懂仓央嘉措的莫过于他的母亲,她曾对上苍虔诚地祈祷,愿这个孩子普通平凡,如此她便可以看着他成长,长成一个玉树临风的男子,遇见他生命中的那个女子,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生活的贫瘠压不弯幸福的双翼,繁华却能让快乐枯萎。然而,温情总是抵不过命运的摆弄,仓央嘉措终究不属于市井烟火,他得用清瘦的肩膀扛起整个西藏的今天和明天,此是前生早已写好的命册,违背不得,也更改不得。

他的父亲扎西丹增,心中也是苦涩蔓延,他明明知道仓央嘉措即是转世灵童,此后要坐上高高的佛床,成为万民敬仰的活佛,却因桑结嘉措的安排而不得不对这个秘密守口如瓶。这对偏僻荒凉的门隅之地而言,自然是丰盛的福祉,但这荣光太过璀璨夺目,以至于灼伤了脆弱的心。他无法预料,当真相公布于世,西藏会掀起怎样的波澜,这个本性善良纯真的孩子是否能承担得起无端袭来的风浪。

一切都是未知数,过去的时光无法挽留,前路亦是模糊朦胧,唯有当下可以把握,而仓央嘉措的父母却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有人说过,道别要早早做才好,因为真的到了最后一刻,便没有办法好好告别了。相聚时的欢愉,无论如何也抵不过离散那一瞬间的痛楚,那时的狼狈甚至使人无法对彼此说一声珍重。前方有多远,分离就有多悲伤。一步步向前,甚至只敢轻微地抬起头看前方的流云,生怕一回头就看到对方婆娑的泪眼。

此时幼小的仓央嘉措,尚不知前方是诱人的盛宴,还是遭人唾弃的残羹,亦不知身后的父母哭红了双眼,他只是追随冥冥之中的牵引,跟随两位圣僧的脚步前进。天空的微光穿过千年的红尘,铺洒在他身后的小小村落中,这块生养过他的土地,终究不是他的归宿,他的归宿在远方。

远方,每次吟读这个有关梦想的词,内心总会生出些许波动。人们总是奔波在路上,逃离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寻找风景,似乎他乡的土壤里,必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因为未知,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那个从未到达的地方,总是令人心驰神往,让人轻易抛弃当下拥有的一切,踏上征途,去做一场华丽的冒险。而仓央嘉措离开家乡,告别双亲,跟随高僧来到巴桑寺学经,并非因憧憬那未知的景致,而是缘于宿命。

巴桑寺坐落在山南错那,此地的人们多半崇尚宁玛派,尊重自由与爱情。故而,寺外时常荡漾着缱绻醉人的情歌。在寺内学经的仓央嘉措,听着这些柔软的情歌,敏感的心灵犹如触碰了阳春时节的杨花柳絮,只觉心旌摇曳。他参禅打坐的身影日渐丰盈,岁月渐渐将最初的离别之苦淡化。此时,萦绕在他心中的是那个未曾谋面却好像已然相识的温情女子,在寺外一遍遍唱着那首动人的情歌。

高原上的阳光愈来愈热情,天空愈来愈纯净,仓央嘉措也迎来了野草春花般的锦瑟年华。岁月让男童长成了有着精致面庞和俊秀身姿的少年,而寺内长篇累牍的佛法,僧人的管束,让他越来越对这闭塞刻板的修习生出了厌倦。许是因年纪尚幼,内心力量还不足以参透佛法背后真正的人生教义。况且,寺外的情歌迤逦绵长,少女的歌声清脆响亮,这一切如何不在少年的心头荡漾,怎能不令他内心生出怅然。

其实,轻易为情所动的人,又何止仓央嘉措一人。当我们在转弯的街角偶然听到一首经典情歌时,当我们在木质的抽屉底层翻出一张老照片时,当我们在人群中瞥见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庞时,内心又何尝不会生出如水温情呢?

走在红尘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印着岁月的痕迹,渐渐俊朗的仓央嘉措亦带着些许懵懂,不经意间就宿在一场红尘醉梦中。

诗歌:仓央嘉措的精神寄托

天地山河,缄默无言;朗天日月,世代绵延。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犹如你在我心中,懵懂如初,从未改变。

在一个静默的午后,闲来无事,本想和着清风,翻几页诗书,或者看南来的燕子在屋檐上筑巢,抑或是看一朵丁香缓缓绽开,却不知为何慵懒而温和的阳光照到身上时,竟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梦乡。梦境中是一条悠长深邃的通道,自己并不知晓顺着这条隧道走下去会走到哪里,只觉隧道尽头有着隐隐亮光,凝聚着无可抗拒的力量。

在梦中,用脚步丈量路途的长度,然而无论走多远,还是无法走到尽头。醒来之时,燕子已然在新巢中安睡,丁香花也完全绽放开来,而手中的书在清风的吹拂中,恰好翻到仓央嘉措的诗行。暮色渐渐转浓,恍恍惚惚中想起刚刚的梦境,突然悟道,或许隧道并没有尽头,而那一条路也只是铺在心上,它连接着前世与今生,也连接着此岸与彼岸。

太过深情的人,总是会被那个同样深情的仓央嘉措所感动。他宁愿典当活佛的尊称,只为了一段未了情缘;他宁愿舍弃华美的布达拉宫,将自己放逐在拉萨街头。每个故事都会在岁月中渐渐褪色,唯独他那段在佛与爱之间辗转的往事,历经三百年的洗礼,依然泛着沉香。

三百年,多少个晨昏暮晓,几度春去秋来,几次朝代更迭,几许人事变幻,而他依然是那个有着忧郁眼神的少年,坐在精美华贵的佛床上,却对尘世念念不忘。每个人生来即有使命,仓央嘉措的使命就是做一个万人敬仰的活佛,参透世间万千道理,指引众人从此岸渡到彼岸。然而,上苍却偏偏赐予他一段无法割舍的尘缘,让他一生在红尘中颠沛流离。

佛门讲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而仓央嘉措偏偏参不破。纵然聪慧如他,自幼便能掌握书中深奥难懂的经文,但人生这本经书,他始终无法给出恰当的注脚。他本想做一个平凡百姓,坚守自己的信仰,在门隅那个偏僻的村落,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恋相爱直至终老。然而,命运却给他戴上王者之冠,让他在万人瞩目下,身不由己。

世间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二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确实如此,人生本就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对于得到的东西,总觉得不如幻想中的美好;对于汲汲追求却始终无法拥有之物,总是念念不忘,或是无法回报的爱情,或是未能实现的梦想,都让人肝肠寸断,剪不断,理还乱。

仓央嘉措住进了众人梦寐以求的布达拉宫,却偏偏愿意做一个凡夫俗子,过一种随意的生活。时时在想,如若上苍果真如他所愿,让他一生都在门隅之地度过,他是否会想念那段受众人跪拜的时光。当然,这世间并没有如果,假设不过是一种无意义的游戏,但喜欢猜测的人们,还是认为仓央嘉措定然会怀念,毕竟布达拉宫是他的另一个梦境。少年的他,曾为接近它,做出过努力。

如此看来,那些未得到的事物,总是有着诱人的光环。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仓央嘉措,尽管内心被情歌撩拨得心神荡漾,也不得不静下心来,在破旧却安静的巴桑寺中学习经文。在这些枯燥难懂的经书中,仓央嘉措最喜爱的莫过于《诗境》这本小书。此书源于古印度,是一本文学理论著作,讲述诗歌的欣赏与创作技巧。正是这本书以抑扬顿挫之姿,丰盈了仓央嘉措的生命。

高僧告诉他,此是佛学的一部分。佛学有“五明”,“明”即是指学问、学科,“五明”即是古印度的五门学科,具体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包含了那时所有的知识体系。《大乘庄严经论》卷五有云:“若不勤习五明,不得一切种智故。”大乘佛教中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必学之内容。其中,“声明”即是一门教人写作的学问。佛家认为,深谙声明学的精要,说出的话与写出的文章,方能让更多人喜欢,亦能让更多人领悟。《诗境》便是“声明”的一门重要课程。

诗歌的点缀,让仓央嘉措的生命焕发出蓬勃生机。那参差的诗行点亮了他的世界,也让他找到了归宿。仓央嘉措对诗歌的欣赏、鉴别,以及创作手法的深入了解,让他对诗歌有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喜爱。656首诗歌,全部印在仓央嘉措的心上,每一首都好似创作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有着无法言喻的启示。

更让他惊喜的是,《诗境》中附着的注释与解读中,还有罗桑嘉措和桑结嘉措的名字,他们的心得在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流露,如清晨之露渗透进仓央嘉措的心里。这样的妙音欢歌,如同一束五彩之光,让仓央嘉措看到了另一片天地。一颗始终愿意在风中摇曳的心,就这般在诗歌中停驻,流连忘返。

诗意在沉睡的岁月中苏醒,这个孤绝忧郁的孩子,带着诗的灵性,从佛典中走来。这本诗歌的创作指南是一块风骨,刻在仓央嘉措的骨髓中。或许,他生来就是一个诗人。

寺院的高僧们从未预料到,他们本要仓央嘉措远离红尘修行,而他却在修行中找回了重返红尘的路。

初恋,最美的感情

最美莫过,在青春年少时,与你“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又是陌上好时节,何妨孤身去看一场花事,如若流年足够慷慨,就在意外相逢时,对彼此说一句: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尘缘从来都如流水,想要挽留,却只是徒劳。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深深沉醉在红尘之中,贪享那片刻的欢愉。想必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时,都经历过一段如烟花般璀璨的爱情,纵然它稍纵即逝,而后便是永无止境的黑夜,但刹那间的美丽,却好似胎记一般烙印在人们的心底。就算在深幽的岁月中,它渐渐落了灰尘,然而在流云舒卷的午后,或在雾霭萦绕的黄昏,不经意间想起那段时光时,便会发现你从未遗忘,它也从未褪色。

初恋,这个澄澈纯净的词语,总是让人读之便怦然心动。还记得那次在转弯的街角,与一个似曾相识之人,四目相对时,好似感到天地都为之震颤,时间都不再流逝,甚至觉得命运的齿轮,正转到了那最具光泽的一齿。那瞬间的感觉,或许并不符合逻辑,不受理性支配,却让置身其中的人们笃信,眼前这个明媚皓齿、笑靥如花之人,正是茫茫人海中想要寻找的那个人。

在两两相对的日子里,是群鸟争鸣的春日也好,是落叶铺径的秋季也好,都觉得这是上苍慷慨的恩赐。那时甚至觉得一朵花都有了感情,一株草都有了灵性。人们都说有缘来相聚,缘是天意的指引,分则是相遇后才懂得珍惜,如此叩响门扉的幸福,才不至于成为终会破裂的泡沫。

然而,多少人将那份来之不易的爱当作理所应当,多少人以为幸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年少轻狂的人们,邂逅了爱情到来时的喜悦,也尝尽了爱情倏然而逝的孤愁滋味。在辗转难眠的深夜里,猛然间想起初恋那段青涩岁月,翻开仓央嘉措那深情缱绻的诗歌,才清楚地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什么,也懂得了仓央嘉措是怎样在爱与佛的罅隙中徘徊。

自古以来,美就没有定义,也不能诠释。姹紫嫣红是美,落英缤纷亦是美,甚至喜怒哀乐都是一种美。它并非是用眼睛摄取到的,而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意境。一首诗歌的美,也是无法用语言做出注解的。如同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的即是含蓄绵密的情意,最能心领神会的,是那个有情人。诗歌,是想念的信物,是情感的象征。因为一首首诗歌,我们被理解,被安慰,被包容,被温暖。

诗歌从来都不是一种意见,它或是缘于伤口,或是缘于笑窝,而后在心的指引下谱写成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仓央嘉措执笔写下的第一首诗歌,有关爱情,有关思念。

这最初的爱恋,应该是猝不及防的,没有任何征兆的,猛然闯入心中时,便已经不容他逃避。人们都说,仓央嘉措的爱情,是开在春日里娉婷的玉兰花,是静静流淌的纯净天山水。这样的爱,犹如乳白色的月光流连在窗棂之上,一低头,便看见无尽的相思;又宛如温润的玉,躺在岁月的河里,泛着莹莹的光泽。仓央嘉措的爱,在高原清定的风中,带着青草的芬芳,在鼻翼间,在眉宇间,悄然流转。

在诗歌之中,他不用世俗的粉饰,亦无须用斑斓色彩的雕琢,便将那段爱情描摹得堪比绚丽的烟火。

爱恋是生命的一根轴线,它以心脏为支点,支起了漫长的一生的梁宇。正是经由西藏这块土地的熏染,爱的萌芽日益膨胀,在仓央嘉措的心底缠绕成参天大树。

我向露了白齿微笑的女子们的

座位间普遍地看了一眼,

一人羞涩的目光流转时,

从眼角射到我少年的脸上。

这是一个十四岁少年的爱情开篇。

一个活佛少年,不同于普通的孩子。于红尘生活的错节,让他的少年生涯宛如一个断层,他懵懂地走着,却一头跌进了命运的万丈深渊。

入寺学习,平添了他的睿智,和智慧一起成长的,还有他蓬勃的生命。十四岁的年纪,正是一个男孩子最为耀眼的年华。此时人间花正红,青春正年少,在这样的岁月里,仓央嘉措的情思自然也如一株萌芽的小草,在阳光的普照中,悄然生长。

如若此时他仍置身于偏僻的门隅,他或许只是一个俊逸的男子,不谙世事,过着简单的生活,纵然有烦恼,有苦闷,却依然拥有最简单的快乐。而此时的他,因为多了佛书的熏陶,眉眼里更多了几分脱俗的气质,似乎要将世俗的烟火抵挡在千里之外。这样的风神仙骨,让曲吉和多巴甚为欣喜,或许唯有如此,才是对他们多年来辛勤教授学业的最好嘉奖。

然而,这般平淡无奇的日子,难免会让仓央嘉措生出倦怠之感。恰在此时,有些寒冷的风从家乡吹来,带来了母亲病故的讯息,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了不一样的年轮。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里猛然响起一声惊雷。勤奋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操劳一生的父亲于几年前已经去世。母亲,是仓央嘉措在门隅最为强烈的牵挂,在他的记忆中,母亲永远是年轻时的样子,眼睛明亮得如同黑夜里闪耀的灯火,绯红脸颊宛若饱满的桃花。

往事,只可追忆,怎可重来,纵然千万次呼唤,母亲再也不会慈祥地抚摸他的脸颊。第一次,仓央嘉措的内心生出了对生命的疑惑。吟诵了那么多的经书,却忽然不知如何去面对余生;参透了那么深奥的佛法,却无人陪他度过漫长的时光。双亲的离去,使得他在寺中的生活日渐沉默,而他那些困惑,终究在他内心积压、变质,最终将他引入一片无望之地。

陆游曾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即便当下掉入泥沼,或许下一站便会遇见命运赐予的惊喜。初春时分,天气渐暖。师父体恤他丧母之痛,便允许他出寺散步。有谁能想到,正是这第一次独自走进寺庙外的天地,让他积淀已久的情愫爆发出来,邂逅了一生之中无法忘却的情人。

那一次初见,在两两相对的目光中,擦出了激烈的火花。而那一刻,像是等待了千万年。

相遇,希望与你同行

佛家常说:万法皆生,皆系缘分,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既然如此,何不缘来时,倾尽深情,不问曲终人聚散;缘尽时,洒脱放手,只取一瓢回忆独饮。

在相遇之前,觉得每一寸时光都悠悠漫长,而相逢之后,才知晓再寻常的岁月都珍贵无比。像是奇迹般,世界好似瞬间格外小,小得只能容下两个人。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那么,两人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定然在佛前修炼了几千年。百转千回终于靠岸之时,四目相对默然无语之际,不期然飘落在手心的那一缕脉脉柔情,早已将昨日的伤痛驱散。一花一世界,此前那漫长的等待在此刻都得到报偿,那个满是荒草的心房,也因爱慕之人的入住,而变得丰饶起来。

每当想起这样梦幻般的过往,总是忍不住顺着时光隧道回溯,在云淡风轻的西藏,找寻属于仓央嘉措的红尘情事。三百年过去,再无人知晓仓央嘉措与心爱女子初次相逢时的细枝末节,但人们还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他们的爱情晕染出浪漫的气氛。仿佛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他们相爱一场。

正是清明时节,葱绿的青稞麦一片连着一片。视线的尽头,山丘低浅,天空明朗,空气里一片恬淡安逸。仓央嘉措走出寺庙,却走进了另一片新奇天地。他从来不知,这寺外的世界竟然如此热烈和温情。青草是温暖的,格桑花是芬芳的,风车是悠然的,就连听到的寺内钟声都是温和的。他的心,就在自然的安抚中随风荡漾起来。

更让他无法预料的是,在巴桑寺外,他邂逅了一个名为达瓦卓玛的女子。

他望见了对面的她,她也望见了一尘不染的他。于是,喧嚣静默,人马遁形,唯有怦怦的心跳,在那里见证着彼此的心动。四目相对,任凭车来人往,不退,不避,不羞,不怯。彼此之间仿佛都有着洞明世事的清透,无所畏惧,亦无所退却。

那一天,她定然精心梳理过被风吹乱的发丝,细心地整理过褶皱的衣角,在绚丽的日光里采摘芳菲的花朵,做着繁华盛大的美梦。这梦中的光环太过绚烂,溢满开来,不经意间便流转到现实之中。

他们何其幸运,不早不晚,在对的时间里遇见了对的彼此。只是一个眼神的波光流盼,他看见了人群中微微闪光的她,而她似乎也在等他慢慢走近。这一场久别重逢,让他们在今生结下了宿缘。

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一场绚烂春光之中,一段未经彩排的不期而遇。陌上群芳,春来游丝,在相遇的片刻已化作朦胧背景。与意中人视线相对的瞬间,身外的万千浮华尽数消弭,天地之间,只剩彼此。这场相遇如此美丽,如此惊喜,仿似一场幻梦忽然就变成了真实的际遇。

纵然开到荼蘼,花事终须了,但已在最好的时光里遇到了最好的那个人,便只需沉醉于此刻的刹那相逢,有何不可?只看春光荏苒,无限欢情,纵然是芳华易逝,相聚时短,毕竟已诉尽衷情。

仓央嘉措与达瓦卓玛相遇时,他的心潮泛起了涟漪,波光粼粼。这微妙的不易察觉的细微惊扰,起初只是一片细叶的青翠,一瞬间便蔓延成森林的浩瀚。眼前的这个女子,好似仓央嘉措生命画布上的那抹明丽的鹅黄,让他感到窝心的暖意;又似淡淡春意中绽放的一朵格桑花,别在他的衣襟上,点缀了他整个生命。

世人认为,仓央嘉措深爱的女子应该有着倾世容颜。或许,达瓦卓玛不一定最美丽,但她定然有着别样的气质。智者皆云,她是妙音天女的转世。她家的大厅正中央挂着的唐卡上,妙音天女慈眉善目地坐在五彩的莲花中央,堇色的彩衣四处飘飞,璎珞在脖颈间华美而耀眼,琵琶端坐在她的怀中,只待她手指轻轻一动,乐曲便会似瀑布一般四处流泻。

犹如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妙音天女是藏传佛教中的智慧和文艺女神。这位女神的精妙之处并非她的智慧和善良,而是她天下无双的音乐。传说,在遥远的南海,微风轻拂海面时,水草、虾、贝会发出轻妙的声响,大梵天恋上这样精妙的乐音,就把这声音幻化成女体,成为聪慧美丽的妙音天女。

达瓦卓玛曾给仓央嘉措唱过歌,那歌声好似纯净甘洌的天山水,带着恣意的欢腾冲开了多年的冰封,携着它特有的温煦,浸润了单薄的青春。她站在角落里,音节一个个从口中迸发,好似海贝中流出的珍珠,落在白色的瓷盘中,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仓央嘉措从那歌声中,听出了莫名的感动,丰富的人文情感与宗教情结在乐曲中流淌,时而温柔婉转,悠远缥缈,时而欢快激扬,穿透仓央嘉措的耳膜,让他忍不住凝神屏息。达瓦卓玛的歌声里没有矫揉做作,没有刻意的技巧,如同一位善良慈悲的度母用美妙的声音在人间示现,散发着纯净温暖的光。

自此之后,每个静谧的夜晚,仓央嘉措都会出寺与达瓦卓玛幽会。多少温存的话语,从彼此口中说出,那般让对方意醉神迷;多少缠绵的情愫,浸入到彼此心底,那般令人神魂颠倒。有时,话语滔滔不绝意犹未尽,有时默默无声也胜过千言万语。青稞麦的清香,和着夜的凉爽,伴着远方藏獒的吠叫,为星空下的他们祈祷那一份青涩的爱情可以永恒。

世间唯有爱与青春不可辜负,此刻仓央嘉措与达瓦卓玛心心相印,相知相许。或许,从此刻开始,他已然猝不及防地跌入滚滚红尘的醉梦中,且一梦一生。

同类推荐
  • 告别浪漫

    告别浪漫

    远离祖国和亲人,中国留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漂泊感和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压力和情感的孤独让他们不得不相互寻求慰藉和依托。他们将面临怎样的情感选择?他们的婚姻恋爱面临怎样的考验?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大洋彼岸中国留美学生那片神秘丰富的情感世界——那年,我探望在美国读书的孩子时,参加了一次中国留学生组织的聚会。参加这次活动的有七对留学生,五对已婚,两对虽未结婚,但关系已经铁定,只待良辰吉日走一个形式了。他们大多在这座城市读书,也有其他城市的学生,暂时分居两地。
  • 爻爻斋闲话

    爻爻斋闲话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描述画家云巢和文涛夫妇二人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兴味盎然而不失天真,偶有机锋透露,却随性流出,如胸臆直抒,毫无雕琢痕迹,其中的闺房之乐,颇可谓当代《浮生六记》。书中所描绘的画家生活,关注植物,关注动物,关注天气,关注艺术,无市井气,无呻吟病,一任率真洒落,不计利害得失,远离都市的喧嚣扰攘,全然一片沉静的自得生活,在《浮生六记》式的闺房之乐外,又飘散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清新之风。对忙碌拥挤的当代人,不啻为一泓洗濯心灵的清泉。
  • 不寻常的诗生活

    不寻常的诗生活

    透过克罗地亚诗人的双眼,看花看树,看星看月,看时间,看爱情,看非比寻常的诗意人生。
  • 美国,另一种生活

    美国,另一种生活

    职场中的上司怎么变成了下属?美国阿拉伯的算命师会告诉你什么秘密?生第二胎有怎样的烦恼?一个美国文盲怎么当上了老板?在美华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常春藤大学吗?在美国的房子外种果树,房价是增值还是贬值?美国为什么没钱参加世博会?美国的佛教徒为什么不烧香礼佛……作者以在美旅居20年的亲身经历,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在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美国职场、文化冲突、教育理念、体育政治等真实状况。告诉你一个与众不同的美国,它错综复杂的好处和坏处。呈现一个立体的美国,万花筒般的美国,它的光怪陆离和色彩斑斓。
  • 狮城探儿记

    狮城探儿记

    我说,儿啊,你知道中外的差别就好。比如新加坡,它是高度福利社会,老百姓生老病死没有后顾之忧,当然可以做“月光族”啦!而中国人,仅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这三项,就把你压趴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放弃这里的白领,想回国,过什么平淡的生活。你觉得在这里辛苦,可回到国内,还不是更辛苦!你知道国内找工作有多难吧?你听说过没有,找工作比找老婆还难!没有好工作,找了老婆也保不住。……
热门推荐
  • 我家酷宝已上线

    我家酷宝已上线

    四年前,她被人陷害,招惹了江北市最厉害的男人霍靳南。四年后,酷宝上线,“渣爹,想追我妈咪得够浪漫。”霍靳南绞尽脑汁搞浪漫,最后却被宣布出局,理由是:渣爹只会浪,不会漫。“宝,你误会爹地了。”他算是看出来了,小鬼当家。“误会?我妈咪给你生了儿子这件事你才知道,这不是误会,是智商不达标。”小鬼傲娇。“宝,爹地错了,为了弥补我的过错,我想送你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可以么?”面对儿子,霸道总裁只能认怂。“不可以。”“弟弟和妹妹我都要,休想用其中一个蒙混过关。”(咱家霍爷腹黑、闷骚、套路深,强势撩妻,对小媳妇儿宝贝的不得了。)
  • 乘轺

    乘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方是道

    何方是道

    我叫曹宇,因为师傅希望我以星辰大海为目标。我又叫道,因为,在这末法时代,我曹宇就是唯一的道。无敌流,前期铺垫,后期有点虐
  • 无限气运主宰

    无限气运主宰

    穿越异界,成为帝国唯一继承人,日后更可继承皇位,没毛病,这很主角!只可惜时不我待,晚生了十几年,未能力挽狂澜于国破家亡之前!只能无奈沦为囚犯,被困樊笼不得逃脱!好在有诸天万界作为后盾,更可用气运兑换诸多功法宝物!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苏景拿出了自己的气运值,一通买买买……“什么?气运值过低会导致被世界排斥变的很倒霉?更可能会有杀身之祸?”苏景看着已经被花成负数的气运值,懵逼中……一言以概之,这是一个在异界开展无限流的故事!新书《从灵气复苏到末法时代》,已经正式开始连载请大家多多支持……
  • 超凡伯爵

    超凡伯爵

    新书,白云殿内长生人!!日常建设领地,修炼斗气。迟早要成为一名大贵族。
  • 闲时小诗

    闲时小诗

    细雨斜斜敲芭蕉,闲来无事写写诗。纪念我的岁月。
  • 腹黑相公俏皮妻

    腹黑相公俏皮妻

    只是在备课时打了个盹儿而已嘛,想不到一觉醒来便不知今夕是何夕了。被人仓促地像打包礼品一般塞进了花轿里,就要送到新郎家。她杜晓晓还真是有够歹命的,被嫁就如同往外扔垃圾一样,难道她真的这么不招人待见?事实证明,她不止歹命,而且已经到达了悲惨的境地。一个人能多悲惨,她算是在新婚之夜全部都见识到了。穿过来还没见过爹娘就像扔垃圾一样被嫁出去,这不算悲惨;在被嫁的路上由小丫鬟告诉自己她的名声不好,是城里有名的剩女兼荡女,这也可以不算悲惨;洞房之夜,被夫君家里的下人讥笑,替他们的少爷叫冤,好,这可以不算太悲惨;但是在新婚之夜发现自己的夫君是个未成年的小屁孩儿,而且开口就一连叫了自己剩女、荡女、丑女、傻女,还跟自己大战了三百回合,把自己赶到了凉冰冰的地上睡,这总该算是悲惨了吧?老妻少夫?说实话,她对这词儿说不上喜欢,纵使老牛吃嫩草,沾了光的是她。兜兜转转,当自己终于发现喜欢上了那个可恶的臭小子之时,天公却不肯作美,给了他们波折重重。当爱转恨,情变冷,被四段或爱或恨的姐弟恋纠缠不休的她又该何去何从?冷硬霸道的他;阴险狡猾的他;宽容大气的他;温柔善良的他;究竟他们中的谁又是她的情之归处?本文结局一对一,预备轻松、小虐,不太正,小白程度一般。女主非万能女强人,但也非花痴白女,正常女是一定滴,呵呵。某透的群1:8643742(这个群比较安静,喜欢静的来这个!偶尔有空位,加不进的加群2.)某透的群2:56940683(这个群要热闹,进群长期潜水者定时踢!)友情推荐:好友紫鸣的女尊新文《一瓢美男妃》,喜欢女尊的亲们不要错过哦!
  • 名门医女

    名门医女

    中医学和心理学双博士学位,造就了裴瑾这样的大龄剩女一枚。家境殷实的她,从小衣食无忧,故而养成了一副恬静慵懒的性子。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做个心理辅导也能飞来横祸,再次睁开眼,她却迎来了一个新的身份——蒲州裴氏世族的千金小姐裴瑾。爹爹漠视,继母霸道,祖母冷淡一个个粉墨登场的魑魅魍魉,她权当做一场心理测试一波波来势汹汹的敌对势力,她又该如何自处?简而言之重生之路是锦绣滴,爱情是美好缠绵滴,男主是冷面闷骚滴.简介无能,看正文吧!!绝对是虐渣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温馨大结局!小七出品,品质保证!
  • 这世界上一定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这世界上一定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地铁公交,过够了尔虞我诈的职场生活,想要抛弃眼前的一切,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但你可曾想过,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正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在你看来那个遥不可及,如梦幻泡影一般的生活,在别人的眼中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既然存在,我们就可以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需要从别人手中抢夺,需要的只是学习别人的方法。生活需要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之法,好坏损益都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直接抵达理想生活的彼岸,只有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掌握新的技能,我们才能更加靠近理想的生活。
  • 你是我苦涩的等待

    你是我苦涩的等待

    一个初夏的晚上,偶然的一瞥,便让她成了他的心痒难耐。一纸合同,她做了他的情人。一场昆曲,她成了他的女人。开始了她甜蜜又苦涩的等待……还好来得及与他白首不离。本文有甜有虐。甜是因为作者很正常,喜欢甜,虐是因为作者三观正。最后,我还是相信真爱无敌!无穿越,无重生,无小白。第一人称女主,另类的总裁文。女主不凄惨,不脑残,不圣母;男主不浪漫,不风雅,不无所不能。逻辑尽量合理,情感尽量不矫情,商战尽量不白痴,结局尽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