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2800000006

第6章 汤显祖友人郑之文的戏曲创作

宋元以来,江西就有“戏剧之乡”的誉称,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剧作家来讲,南宋的波阳姜夔,元代的高安周德清,明代的南昌朱权、魏良辅,临川汤显祖和南城郑之文,清代的铅山蒋士铨,都是闻名全国的戏剧家,他们的著述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戏曲和戏曲理论的经典之作。可惜除了对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写过《临川梦》等“藏园九种曲”的蒋士铨近几年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外[1],我们对上述一些作家的研究还刚刚开始[2],有的至今还没有进行专题研究[3]。至于郑之文,似乎还鲜为人知,甚至可以说是被现代人遗忘了的古代戏剧家。

郑之文,《辞源》、《辞海》均无辞条。今人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光明书局1934年版)及《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有简短的介绍。

郑之文,汤显祖的同乡和文友[4],也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戏曲家。汤显祖十分赞赏郑之文的《旗亭记》和《芍药记》两本传奇,其《旗亭记题词》(见《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这样说:

予读小史氏宋靖康间董元卿事,伉俪之义甚奇。元卿能不忘其君,隐于仳离。某氏能归其夫,且自归也。最所奇者,以豪鸷之兄,而一女子能再用之以济。却金示衣,转变轻微。立侠节于闺阁嫌疑之间,完大义于山河乱绝之际。其事可歌可舞,常以语好事者。而友人郑君豹先遂以浃日成之。其词南北交参,才情并越。千秋之下,某氏一戎马间妇人,时勃勃有生气。亦词人之笔机也。嗟乎,董生得反南冠矣。独恨在宋无所短长于时,有以自见,使某氏之侠烈,不获登于正史,而旁落于传奇。虽然,世之男子不能如奇妇人者,亦何止一董元卿也。[5]

郑之文同时代的戏曲理论家吕天成在其《曲品》中将郑的这两本传奇列为“中上品”,且都提到汤显祖:

董元卿偶侠事佳,曲多豪爽。汤海若为之序。(《旗亭》)[6]

卢储文为赏闺阁,可羡可敬。郑公恨不遇耳。词多俊语,海若甚赏之。(《芍药》)[7]

汤显祖评郑氏戏曲“其词南北交参,才情并越”,而吕天成又赞其“曲多豪爽”、“词多俊语”,郑之文词曲,真“可称文人之雄”(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郑之文(约1574—1647)[8],字应尼,一字豹先,号愚公,又号豹卿,明南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郎中,后出为真定(今河北正定)知府。著有《远山堂集》、《锦砚斋集》、《工部诗》、《愚庄集稿》等。所作剧本,仅《旗亭记》传世(北京图书馆有明、清刊本),存目者除《芍药记》(收入《曲录》一书)之外,尚有与吴兆合写的《白练裙》。吕天成曾在《曲品》中对郑之文作了这样的评价:

郑进士月露才华,风流雅格。少陵蜚英于粉署,摩诘标题于京曹。以其一片烈肠,雅负千秋侠骨。[9]

郑之文之才华、性格,由此可见一斑。从明代典籍史料看,郑之文为人一向高简清峻,风流轶群,喜欢广交社会名流。他与同科进士钟惺、王思任、曹能始等都为挚友。郑之文的一生曲折坎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攻读应试、入仕免官和居家著述三个阶段。特别是他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一次应试落第后,清楚地看到当时官场的弊政劣迹,因而对晚明的社会黑暗深感不满,极力反对腐败的政治,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他“闭户居家三十年,足不履公门,潜心著述”(《南城县志》),以戏剧、文学的内涵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罪恶,这一行动深受社会人士的敬重。郑之文不仅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剧作家,而且还是“白门新社”中有影响的诗人。他常常于薄游戏曲场中,熟悉艺伶歌妓的生涯,同情他们的遭遇,因而丰富和充实了作品的现实性、人民性和斗争性,这些都在他的戏剧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明末戏曲批评家祁彪佳列郑之文《旗亭》、《芍药》二记入“能品”,其《远山堂曲品》分别评曰:

董元卿遭胡金之乱,得遇隐娘,既能全元卿于宋,复能全己于元卿,隐娘之侠,高出阿兄上矣。区区衲中之金,何足窥此女一班哉!曲亦爽亮,但铺叙关目,犹欠婉转;后得清远一序,殊为增色。(《旗亭》)[10]

卢储之妇,能赏其文于未第之先,闺阁中如此具眼,不愧“女状头”之号矣。登第、成婚、俱是顺境,无他曲酸苦之态;词之秀逸,亦雅足配之。郑君词曲,可称文人之雄;所少者,曲折映带之妙耳。(《芍药》)[11]

联系《旗亭记》的艺术实际,以及汤显祖、吕天成和祁彪佳等人对《旗亭记》、《芍药记》的评论,郑之文戏曲创作的特色,不难窥测其大概了。

传奇《旗亭记》,素称郑之文的代表作,写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此剧取材于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侠夫人》,亦见冯梦龙《情史》卷四《董国度妾》。剧本描写北宋末年金兵占领莱州(今山东掖县),宋官董国度不愿仕金,隐居民间,和山东侠士之妹隐娘成婚,后隐娘欲与董南归,用计先使其兄送董回宋,自己也随后南去与董团聚。全剧歌颂了董国度的爱国之心和隐娘的聪明才智,以及妻兄的豪侠情怀;同时,对奸佞秦桧出卖山河的无耻行径给予有力的揭露和无情的鞭笞。剧本内容虽然是描写北宋末的故事,作者却以深刻的政治寓意融于情理之中,充分体现了郑之文“托曲寄意”之感。这部长达四十余出的传奇,他竟“浃日”写成。无怪乎同乡友人汤显祖读后深为感动、钦佩,欣然挥毫为之作序。《旗亭记》曲词通俗本色,便于当场,演出后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董元卿旗亭记》,今存万历金陵继志斋刻本,已收入《古本戏曲丛刊》第二集中。该剧本汤氏《题词》署万历癸卯小春。癸卯为万历三十一年(1603),时汤显祖五十四岁,家居临川玉茗堂。

但郑之文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剧作,并非《旗亭记》和《芍药记》,而是《白练裙》。有人称《白练裙》为杂剧[12],其实与《旗亭》、《芍药》二记一样,《白练裙》也是部传奇,吕天成《曲品》和祁彪佳《远山堂曲品》都收入此剧,就是有力的证据。

一般认为,《白练裙》是郑之文第一次应试未第的第二年(万历三十六年,即1608年)涉游金陵时与吴非熊合著的作品(仅存半部,今无存)。明清的剧评家大都指出此剧是讽刺当朝名士王稚登(百谷)和妓女马守真(湘兰)的风流轶事。无疑,剧作者以此剧尖锐地抨击了当时社会上的邪风恶习,对歌妓马湘兰表示了真切的同情,体现了《白练裙》一定程度上的人民性。

由于《白练裙》的创作,涉及到吴中名士王稚登、秦淮名妓马湘兰,以及戏曲家屠隆,因而还引起了轩然大波。我们从中可以了解郑之文中进士之前的风流生涯,以及这部传奇的旨意和风格。

吕天成《曲品》评《白练裙》曰:

郑为孝廉时,风流潇洒,于秦淮曲中说刺老妓,戏成《白练裙》。俄为大中丞所诃,遂不行。曲未入格,然诙谐甚足味也。[13]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列《白练裙》入最高的“逸品”,评曰:

豹先为孝廉时,游秦淮曲中,遂构此记。备写当时诸名妓,而已仍作生,且以刺马姬湘兰,并讽及王山人百谷。俄为大司成所诃,仅半本而止。[14]

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学家谈迁,对郑之文创作《白练裙》的介绍较为详细,其《北游录·纪闻上》“郑之文”条云:

南城郑之文应尼,公车下第。薄游金陵。此北里马湘兰负盛名,与王百谷诸公为文字饮,易视应尼。应尼与吴非熊作《白练裙》杂剧,极为讥调,聚子弟演唱,召湘兰观之,湘兰为之微笑。司业定襄傅振商训士清严。一日召应尼跽东厢下。出一编掷地,数之曰:“举子故当为轻蛱蝶耶?”扑以夏楚,久之,乃遣去。应尼举进士,傅晋北祭酒,介钱谦益为谢过,傅一笑而已。应尼官南部郎,终真定知府。[15]

以上三则记载,一致肯定:郑之文曾作《白练裙》讽刺马湘兰和王百谷,时间在其中进士前游金陵之日;由于创作了这部传奇,郑之文还遭到傅振商的诃责和鞭笞。可是,《白练裙》系郑之文一人所作,抑与吴非熊合作而成?三则记载说法不一:吕天成未涉及这个问题;祁彪佳说由于“大司成所诃,仅半本而止”;谈迁则肯定此剧乃郑、吴二人合作的产物。而清初徐钅九之说,与谈迁相同。晚清姚燮的《今乐考证·明院本》引徐釚之话云:

吴兆字非熊,休宁人。少警敏,工传奇、词曲。万历中游金陵,留连北里,与新城(按:即南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青楼人皆指目,有樊川薄悻之名。[16]

关于郑之文创作《白练裙》的缘起和时间,最权威的记载应是明人沈德符的《顾曲杂言》,其《白练裙》条曰:

顷岁丁酉,冯开之年伯为南祭酒,东南名士云集金陵。时屠长卿年伯久废,新奉恩诏复冠带,亦寓此。公慕狭邪寇四儿名文华者,先以缠头往。至日,具袍服、头踏,呵殿而至,踞厅事,南面,呼妪出拜,令寇姬傍侍行酒,更作才语相向。次日,六院喧传,以为谈柄。有江右孝廉郑豹先名之文者,素以才自命,遂作一传奇,名曰《白练裙》,摹写屠憨状曲尽。时吴下王百谷亦在留都,其少时曾眷名妓马湘兰名守贞者,马年已将耳顺,王则望七矣,两人尚讲衾裯之好,郑亦串入其中,备列丑态。一时为之纸贵。次年,李九我署南礼部,追书肆刻本,毁其板,然已传播远近无算矣。余后于都下遇郑君,誉其填词之妙,郑面发赤,嘱余勿再告人。[17]

丁酉,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是年,由于屠隆的风流韵事[18],引起了郑之文的创作冲动,因此,他不仅把屠隆写入了《白练裙》,还顺便串入王百谷与马湘兰狎之“丑态”。比之上述三家,如此记载显然更为详尽合理。沈德符只字未题郑之文与吴非熊合作之事。吕天成是郑之文同时代人,沈德符又与郑之文相识,他俩的记载比祁彪佳和谈迁更接近事实。沈德符亦未涉及郑之文因作《白练裙》而受责之事,但从李九我追查刻本,毁灭其版,而郑之文后来不愿别人再提起他曾作《白练裙》一事,蛛丝马迹,亦可窥见当日确实引起风波的信息。

王百谷和马湘兰,一个是文苑名流,一个是秦淮名妓,两人都曾创作过戏曲作品,又都被郑之文写入他的传奇中,亦值得在此一提:

王稚登(1535—1612),字伯谷,一字百谷,长洲(今苏州市)人。幼年即有文名。十岁能诗,后以布衣在吴门享名三十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北游太学。万历间诏修国史,大学士张志皋荐举王氏等四人,有诏征用,未上而史局罢。王氏工诗文,亦擅词曲。有《南有堂集》、《吴郡丹青志》、《吴社编》等著作,又曾与张琦合选散曲集《吴骚集》。所作传奇,今存《全德记》(敷衍五代窦禹钧事),存目待考之作则有《彩袍记》。另有《洛阳桥记》,有人认为也是王稚登作。

马守贞(1548—1604),一作真,号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月娘。同母姊妹四人,其年最小,呼四娘。精于歌舞,工诗能曲;因善画兰,故以湘兰行。其之兰竹,笔墨潇洒恬雅,饶有风致。湘兰虽沦落风尘,却有侠女之风,常挥金以赠少年,与吴下骚人墨客多有交往。她有诗集《湘兰子集》二卷,王稚登为之序。所作传奇,《远山堂曲品》称之为《三生》,沈自晋《南词新谱》“古今入谱词曲传剧总目”名曰《三生传》,《群英类选》凡例收有此剧残曲,题作《三生传玉簪记》,惜已失传。

关于马守贞,以及她与王稚登的一段风流韵事,晚明冯梦龙所辑《情史》卷七《老妓》及所附王稚登的一段自述,颇有参考价值,可以参阅。

至于郑之文敷写马守真与王稚登风流韵事的《白练裙》问世后,一时蜚声文坛,影响深远。相传该剧在金陵连续上演百余场,天天座无虚席,久演不衰。直到崇祯时,大诗人钱谦益还有诗云“子弟犹歌《白练裙》,行人尚酹湘兰墓”,可见《白练裙》的社会影响之深。

(本文与王永健师合作,刊《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高峰论坛暨汤显祖和晚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注释:

[1]1985年10月在上饶召开了纪念蒋士铨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士铨研究资料集》(1985)、《蒋士铨研究论文集》(1989)等论著。另有熊澄宇《蒋士铨剧作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徐国华《蒋士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等。

[2]关于周德清与魏良辅,《江西文艺史料》、《争鸣》等刊物已有单篇论述文章。

[3]对于姜夔的研究仅限于他的诗词,对于他与戏曲的关系还未见有专文探讨;至于朱权,有姚品文的《朱权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版)、《宁王朱权》(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

[4]南城和临川同属抚州府(今地级市抚州市)管辖,仅距百余里之遥,可谓同乡。

[5]汤显祖:《旗亭记传奇》,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1页。

[6]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36页。

[7]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36页。

[8]郑之文的生卒年未能确定,一说卒于1645年。

[9]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15页。

[10]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33页。

[11]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33页。

[12]如清人谈迁,见其《北游录·纪闻上》“郑之文”条。徐釚亦认为《白练裙》是杂剧,见姚夔《今乐考证·明院本》。

[13]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36页。

[14]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2页。

[15]谈迁:《北游录》,清乾隆道古堂刻本。

[16]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十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20页。

[17]沈德符:《顾曲杂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11页。

[18]屠隆(1542—1605)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因放情诗酒被罢免,遂漫游吴越赣间。所作传奇有《彩毫记》、《昙花记》、《修文记》三种,总名《凤仪阁乐府》。其中以写李白故事的《彩毫记》较出色。吕天成《曲品》评屠隆曰:“屠仪部逸才慢世,丽句惊时。太白以狂去官,子瞻以才蜚誉。偃恣于娈姬之队,骄酣于仙佛之宗。”如此性格,如此为人,在金陵之日闹得“六院喧传”是毫不足怪的。

同类推荐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是畅销书作家白落梅的一部人物随笔集。主要内容是作者以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翔实的资料,写出了张爱玲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并结合人物经历,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鉴赏,尽显其传奇的艺术性与文学性。书稿内容高雅积极,诗意唯美,是当代不可多得的随笔佳作。
  • 爱真的很近么

    爱真的很近么

    当年在农村上初中时,放学回家就得去放牛。其实放牛也就是把牛拉到村头的河堤上,将牛绳子的一端插在地里就可以了。我一边看书一边照看着牛。教室里的谈论声惊天动地,大家都在为下节课的演讲做准备。我也忙得停不了口。尽管这样忙,我心里还是想着秋。这丫头,一个星期没个好心情了。在那个角落,我发现了她。众人在热血沸腾,她怎么能那样安静?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朱世忠文存(上卷)

    朱世忠文存(上卷)

    世忠走了,世忠的书留下了。世忠的这四十多万字,权且取名《朱世忠文稿》或者《朱世忠文存》吧,因为了没有写完,很多的篇章也没来得及修改,“稿”字含有草稿之意,未完之意,也含有我们对这位出身微寒、韧性奋斗、性格豪放、学养深厚、谦恭随和、才情勃发、利世利史的朋友英年早逝的惋惜与悲悼。
热门推荐
  • 老警

    老警

    小说描述了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华龙分配到公安局后,经过在基层派出所锻炼,进入刑警队开始了案件侦查和技术鉴定工作,他从一名普通的刑警走上刑警队长岗位,直到担任公安局长,退休后仍然在为公安事业发挥余热的故事。小说通过对一个家庭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描述,在反映时代变迁和家庭生活变化的同时,折射出了中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历程,从简单案件到复杂案件的侦破,随着科技的发展,警察工作的难度逐步增加。小说 让人们在阅读的时刻不时地体验真善美,鞭笞灵魂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从而在对公安事业曲折发展历程的了解中,亲历警察家庭的苦与乐,感悟警察家庭为公安事业发展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唾弃警察中的败类,从而使人性得到升华。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所以我穿越了

    所以我穿越了

    三流学生陈小余一觉醒来。自己喜欢但却从来没看过自己一眼的村花来自己家提亲。这也就罢了,然后查分出来,他懵逼了。我竟然考了全省状元???到底发生了啥?
  • 天骄红颜:苏五小姐传奇史

    天骄红颜:苏五小姐传奇史

    异界穿来一缕杀手的孤魂,竟然机缘巧合附在了苏府刚出世的五小姐身上......传说,五小姐出生之际引得天生异象,漫天飞雪,而她竟浴雪而舞,精灵如仙!这一世,不仅有超级疼爱自己的爹爹和娘亲,还有四位帅到不行各具特色的哥哥,幸福美满!然而,在权势阴谋中失去了这一切的幸福之后,她终于还是做回前世的杀手。她贪财,狡诈,腹黑,护短,杀伐果断,喜欢阴人为乐,喜欢算计,但也重情重义至情至性!拜名师,学玄术,炼药剂;战王爷,闹王府,做王妃;潜皇宫,杀皇帝,报家仇!究竟,能否解开体内的封印寻回失去的力量和记忆?能否与心中那人长相厮守比肩天下,共看繁华?且看她在异界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睥睨天下傲视群雄!
  •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本书是《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出版以后,为解答读者的疑问,作者所写的一部梵蒂冈简史,既是理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的背景知识,同时也是了解欧洲宗教史上一些神秘事件的一个窗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是小说,是虚构的,本书则是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来龙去脉。美国亚马逊给本书的分类很有意思:教皇&梵蒂冈;有组织的犯罪。其销量总排名非常靠前,超过了大部分悬疑推理小说。
  • 九零后天师

    九零后天师

    世人只知《鲁班书》,却不知《公输册》。造化之术,一脉相传。一代天师踏入凡尘,搅动万里风云!
  • 当她梦醒时

    当她梦醒时

    一个不知名网络小说家——夏妤,由于长期熬夜导致‘猝死’,抢救回来后,发现自己每次睡醒后会出现在不同‘剧情’的位面里,而且只有在身处的位面里‘合理’死亡后,才会从现实世界再次醒来……
  •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溺宠二婚妻】简介:萧静想,女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结婚和生孩子,这两件她都经历了,要再加上离婚,那就圆满了。当朱军递来离婚协议的时候,萧静很干脆的提出条件,“车子,房子,公司都归你,银行里的固定存款咱们一人一半,孩子和剩下的归我,你要同意咱们就离,你要不同意,我上法院告你重婚。”朱军说,“萧静,咱们结婚十年,我真怀疑你是个没心的,你爱过我吗?”萧静嗤之以鼻,小三都养了,她爱不爱他有意义吗,搞得好像她才是出轨的那个一样。…李晓是牙科诊所的老板兼医生,35岁的他在别人眼里儒雅稳重,待人随和,事业有成,是单身女人眼中完美的丈夫人选。…在萧静的眼里,李晓就是个三观不正,眼睛有病的男人。在李晓的眼里,萧静就是个没心没肺,懒得要命的女人。两个本没有任何交集的男女,意外的产生交集,然后发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李晓说,“我就喜欢她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就想要宠着她,依着她,把最好的都给她。”萧静说,“魅力太大,不解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1年优秀中篇小说七篇,包括方方、莫言、贾平凹、苏童、刘震云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