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7400000015

第15章 神秘的计算公司

〔前苏联〕阿·德聂伯洛夫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一些数学题把我弄得筋疲力尽,我就随意翻阅起地方报纸来了,当我翻到最后一版时,眼光一下子落在一个广告栏上:“克拉夫兹杜特公司为机关和个人办理各种数学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保证质量高超。地址:韦尔兹特拉斯街12号。”

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几周来,为了研究电磁波的传布情况需要运算大量方程式,我曾求助于首都计算中心,但那里承揽了许多军事订货,根本无暇顾及一位热衷于电磁波传递规律的、外省物理学家的理论探索。但如今我们这个小城市里竟也有了一个计算中心,怎不令我欣喜激动。

我立即开始和克拉夫兹杜特公司联系,但除了报上的那个地址外,既没有电话号码,也没有其他联系办法。我只好乘出租车亲自去找韦尔兹特拉斯街12号。

那天细雨霏霏。我们出了城门,穿过田野,远远地望见被称为“秀才所”的疯人院的红墙。转了几个弯儿,车停在一扇紧挨着疯人院的小门前。

这就是12号!与疯人院连成一片的克拉夫兹杜特公司!

我按了电铃,等了好一会儿,才出来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男子,把我带进弯弯曲曲的走廊。最后走进一个小厅。年轻人快步走到一个隔板后边,打开一个小窗口,叫我把要求计算的东西交给他。

“噢。这真的是克拉夫兹杜特公司吗?”我对这间既无计算机又无其他操作器材的小屋感到惊诧和怀疑。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计算中心。明天中午您就能收到计算结果。请先付四百马克现金。”

这里到底有怎样先进的计算机竟能算得如此快?但我还是先付了钱,留下我的地址,带着满腹疑问离开了这个奇怪而神秘的地方。

第二天中午,正当我焦虑地等待那些计算结果时,一个纤细而苍白的姑娘送来了一个很大的蓝包裹,里面装着笔迹秀丽的影印件和手抄本答案,共28页。我一页一页全神贯注地翻阅着,这种天才的计算叫我大吃一惊。他使用了一种了不起的计算方式,出色地解决了我曾经以为不可解的方程式。而且如此大的计算量竟只花了24小时,克拉夫兹杜特公司里到底有怎样一位出色的数学家呀?我常听说有些天才的数学家最后死于疯人院里,也许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学者。

种种疑问和惊奇萦绕在脑际,使我无法平静。我终于又去了计算中心,并且带去了一些更复杂的计算数据。还是那苍白的年轻人接待了我,接待的程序和第一次没有两样。只是我意外地听到墙后边传来一阵非人的惨叫,这更增加了我的疑虑,是不是一位天才的数学家在被迫地为我工作?到底是什么人会有如此痛苦的惨叫?

克拉夫兹杜特公司里的那一声惨叫打破了我内心的全部宁静。我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第二天,那个苍白的姑娘把我的计算结果又送来了。当她取了钱正要匆匆离开时,我拦住她想打听一些情况。但那姑娘显得非常紧张和惊惧,并哭了起来:“呵,先生,别问我,这样一来,他们什么都会知道的……这太可怕了……”然后便惊慌地逃走了。

我打开包裹,一下子惊呆了:这是一个新学者的笔迹,比第一位还要了不起,他用了53页纸解出了这道远远难于第一回的数学题。他的数学推理以及他所用的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克拉夫兹杜特公司到底从哪儿弄来这些一流数学家的?而且决不是一两个,而是一批。他的公司为什么选择在疯人院旁?那阵非人的惨叫又是谁发出的?还有,克拉夫兹杜特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耳熟,他是不是二战斯间希特勒的格拉茨集中营里的那位残酷的审判官克拉夫兹杜特?

当我第三次来到克拉夫兹杜特公司的那个矮小的门前时,我预感到我的一生中将要发生一件不同一般的事。

又是那个未老先衰的年轻人接待了我。我告诉他,我想见见克拉夫兹杜特先生。

年轻人很快便在隔板后的一个门里消失了。过了半个小时还没出来。就在我几乎要昏昏欲睡时,门开了,一个穿着白大褂、手拿听诊器的男人从黑暗中走了出来。他把我带进通道尽头的另一扇门里。我正莫名其妙,眼前已端坐着一个人:带着副夹鼻眼镜,长着一对大眼睛。这不正是15年前集中营里那个杀人的刽子手克拉夫兹杜特吗!

“您改行了?”我盯着他问道。“我原以为您开了一个一般的计算中心,还配置了一些电子计算机。但两次领教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您这儿根本没有什么计算机,而是由一些非常出色的数学家来解决别人的问题。可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速度之快确实是超人的。为此,如果您愿意的话,我想结识一下您那些不容置疑的非凡的数学家们。”

听我这么说,他禁不住放肆地哈哈大笑起来。“劳赫,您像所有外省人一样幼稚,像您这样一个在这个城市很受尊敬的人,一个知识渊博已超乎人们意料的人,竟然会如此不了解科学飞快的步伐。听着,劳赫,我知道您迟早会来看我的,我期待从您身上找到一个合作者和帮手。”

“对不起,我不能和一个杀人的刽子手合作。我无法相信您的手段是正直的。您是用什么方法来使那些人让您发起横财的?……”

“够啦!”克拉夫兹杜特咆哮起来。“既然你来了,那就为我们服务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忽然,一只穿着白大褂的强有力的手从后面伸过来堵住我的嘴,而另一只手把一团浸透了一种刺鼻物质的棉花塞到我的鼻子底下。

我失去了知觉。

等我醒过来时,我已经躺在一张床上了。我听见我的周围有许多人在乱哄哄地争论着一个问题,很明显是关于科学的争论,但有好一段时间我根本听不明白。

“呵,你知道,你那个尼古拉不是一个十分令人信服的证据。激励编码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在这个人身上可能激励意志中枢,可是对那个人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确实如此,不过仍有许多人在大脑神经元的活动频率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我们老板的绝招也就在此。”

“人体内的神经元网络构成了无数个电路,从中通过的脉冲有其特定的频率和编码。只要与这电路的频率谐振,就可以使这个线路处于一种无法想象的激励状态之中。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我们的那位大夫完全是在瞎胡闹。而我们之所以还活着,完全是出于偶然。”

这时我睁开了眼睛,我躺在一张床上,在这个很像医院病房的大屋子里,贴墙并放着一些床铺。屋子中央放着一张木头桌子,上面摆满了残羹剩饭。几盏电灯射出了微弱的光线。我用手肘撑起身子,向四周瞧了一眼。争论立即中断了。

“我在什么地方?”我喃喃自语,挨个儿瞧了一下那些盯着我的脸庞。

“这儿是克拉夫兹杜特公司。他是我们的创业人和老板。”一个年轻人回答道。

“创业人和老板?一个战犯!不是老板!”我气愤地说道。

“我敢打睹,这位新来的人的数学机能在90赫兹和95赫兹之间!”一个胖子说。

“我看脉冲的编码调制频率慢慢加到150赫兹,就能使他痛叫。”另一个人说。

“把他放在130赫兹的脉冲里他就感到饿!”

我想象中最糟的情况终于发生了:我在一群疯子中间。但是最为奇怪的是他们都在谈论同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他们在谈论用什么样的编码和脉冲来改变我的感觉。他们都围着我,瞧着我,喊着一些数字。

“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你们谈的是什么呀?”我迷惑地看着他们。

全屋子人立刻哄堂大笑起来,捧着肚子笑得蹦来蹦去。最后终于有个人“刹了车”,坐到我身旁问道:“你是否懂得生命是怎么回事?”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我开口答道。

所有人又笑开了。“开导开导他!”“他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讲下去,丹尼斯,告诉他!”人们从四面八方喊道。

于是那个叫丹尼斯的继续说道:“生命是编码的化电激励在你体内神经元里不断地流动,是一种通过你的神经传输编码信息的运动。一切感觉都有特定的编码、强度和延时。比如,幸福的感觉是一个配有一百个编码脉冲、每秒为55赫兹的频率,痛苦是123赫兹,愤怒是85等等。只要使用一个在神经元电路里能激起预期的编码的脉冲发生器,人们就可以随意控制生命。我们的老板正是发明了这样的发生器。他将激发器调节到足够高的频率上,我们的神经元就可以用任何快的速度共振,我们也就能用任何快的速度工作,远远超过了电子计算机的速度,而造价要比计算机便宜得多……”

丹尼斯滔滔不绝地讲着。而我只感到克拉夫兹杜特的无耻罪恶,他用机器控制那些无辜者的大脑大发横财,他将人脑当成机器强迫全部大脑细胞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而当这些活机器迅速衰老时,“秀才所”或者“死亡”就是他们的归宿。这简直是惨无人道!

突然我感到非常疲乏,刚才使我昏厥的麻醉剂让我的脑袋隐隐作痛。我倒在床上,闭上眼睛。

“他被7~8赫兹的频率控制住了,他想睡觉了!”有人喊道。

“明天我们的老板就会叫他明白什么生命,先测出他大脑的频谱,再订出他的特定频率,也许他跟一般人有点不同。”

渐渐地,我沉入了遗忘的深渊。

第二天,一个叫博尔茨的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是计算中心数学部的负责人,克拉夫兹杜特派他来说服我跟计算中心合作,教授数学。因为他们接到了一大批收入非常可观的军事订货,需要大量增加计算人员。他们将在失业者中收集二三十人,利用脉冲发生器在两三个月内教会他们全部高等数学。

“我们需要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数学家,劳赫教授,这一点对计算中心未来的命运非常关键,本公司将给您一份可观的股息。您是否同意做我们的数学教授呢?”博尔茨望着我,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你们永远也不会达到目的。”我用力推开他的手。“现在我明白了,解决那些尖端数学题的人根本不是什么数学家,而是一些不幸的普通人。他们被你们的脉冲电磁场夺去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成了你们这伙强盗牟取暴利的机器。我决不同你们合谋干这种卑鄙的勾当!”

“那就请便吧。”他微微一笑:“我感到非常遗憾,像您这样出色的科学家,是不该跟那些普通计算者受到同样待遇的。艾德尔,把教授带到实验室去,记下他神经系统的脉冲频率。”博尔茨以另一种声调命令道。

当我走进实验室时,我想:我不知道克拉夫兹杜特和他那帮人将对我施行什么手术来影响我的内心世界。他们企图确立对我的神经系统起影响的电磁波波形,以便用电磁波在我身上激起特定的情绪、反应或感觉。要是他们成功了,我将完全听从他们的使唤了。如果不使他们做到这一点,我便可以有部分的独立,这对后来的事就很有用了。我应该想方设法打乱他们的如意算盘。

他们将我带到一个装有两块金属板的圆柱形小舱里,让我脱去了鞋子和全部衣服。小舱里有一个话筒,跟外边的控制台连着,可以对着它回答他们的问题。在控制台后忙着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那个让我麻醉的大夫,另一个是有点驼背的小老头儿。后来我知道他是工程师,叫普法夫。

我赤脚站在小舱的搪瓷地板上,头顶上亮着一盏灯。振荡器开始嗡嗡地叫起来,脉冲频率很低,电流从我身上流过去。我能感到振荡器的频率在慢慢升上去。

“现在开始了”,我想,“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大概频率达到8赫兹了,困倦侵袭着我,眼皮不由自主地合了起来,我真想睡上一觉。但我咬住舌头,抵抗着瞌睡,希望疼痛能使自己清醒一些。这时我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在说:“劳赫,你的感觉如何?”

“很好,谢谢。只是感到有点冷。”我在说谎,我咬紧舌头和嘴唇。“您不感到发困吗?”

“不,”我回答说。实际上再过一分钟我就要睡着了。突然我的困意神奇地消失了。振荡器的频率在上升,我感到清醒和自在了,就像很好地睡了一觉似的。“现在应该睡觉了。”我这样决定,便闭上了眼睛,打起呼噜来。

我听见大夫在跟他的助手说:

“真是少见,他在八个半赫兹的频率上睡觉了。普法夫,把这个数字记下来。继续增加频率。”

频率在慢慢上升。某一时刻,我真想哭,然而我却故意哈哈大笑,笑得就像有人在胳肢我。而我感到非常愉快轻松时,我却呜咽起来。

“完全相反。这与普通频谱没有共同之处。我们还得继续试验下去。”大夫和他的助手完全被我的反常感觉弄糊涂了。

频率继续在变化,我面临着一个又一个艰巨考验。振荡器嗡嗡响着,当升到那个令人刺痛的频率时,我痛苦得几乎失去知觉,而我的回答却是“很好。感觉好极了。”我强大的意志力帮我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最后,他们终于把我神经系统的频谱弄出来了。至此,大夫对我的种种感觉的频率都了如指掌了,至少他以为他是了如指掌了。事实上,他只知道一个,那就是能激发我的计算能力的频率。

众所周知,意志薄弱的人容易被人催眠和影响。在克拉夫兹杜特公司里,所有工作人员都受到了一种驯服和害怕老板的“教育”。我也一定会经受这样的“教育”,但他们认为我这个“与众不同”的家伙,还不宜立即去受这种教育。他们另外给我准备了一个有专门设备的办公室,我也可以到走廊里去。这样,我就相对自由一些。

每天早晨,克拉夫兹杜特公司的受害者们要先聚集在一个巨型电容器的两块极板之间跟着录音机进行祷告,然后就走进一个大厅里,那儿沿墙摆着写字桌,每张桌子上方都吊着巨型电容的一个极板,桌子上摆满了计算中心承担的计算题目。那些变得顺从而胆小的计算者就鱼贯地坐在一张张桌旁,当振荡器的频率拨到93赫兹,也就是能激发大脑计算能力的频率时,扬声器里的一个声音命令道:“开始工作!”

十几个计算者立即趴在桌子上疾书起来。这哪里是计算,分明像一种数字抽疯。他们的脑袋在扭动,手指在纸上飞舞,你根本无法跟上他们的速度。他们的脸在充血,眼睛仿佛要从眼窝里跳了出来。有时,会有人突然停下来,茫然地看看四周,然后惨叫着撕咬自己的身体,最后倒地昏迷过去。

每天看着这样不忍目睹的景象,我的愤怒达到了极点。我要尽我的全力毁灭这吃人的计算公司,我要解救那些控制在振荡器下的不幸的奴隶。

他们根据我的“频谱”,为我订出了特定的工作频率。在对我的培养计划里,重要的问题是激起我的数学才能,以及那个接近93赫兹的频率。然而由于他们错误地掌握了我的神经系统的频谱,所以我能一直保持着头脑的清醒,而没有像别人一样成为他们教育下的驯顺的奴隶,虽然表面上我跟他们做得一样温顺。

我每天思索着那个巨型电容器的结构,那些“数学家”们都在这个电容下边工作着。克拉夫兹杜特公司的整个活动是建立在93赫兹这个频率上,如果要使人愤怒和厌恶,那么必须是85赫兹,换句话说,要使振荡器的频率减小8个赫兹。为此,计算出这个附加负载是个必不可少的工作,这必须进行精确的计算。否则,出现的将是另一个频率,我就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我一定要达到那个85赫兹,让所有工作着的奴隶愤怒起来,砸毁这吃人的工作室,自己解救自己!

要想将93赫兹改换成85赫兹,必需在地线与电容器的极板之间接上一个1300欧姆的电阻。可是到哪儿去找到这样的电阻呢?这时我忽然看见那个脸色苍白的姑娘将一罐铅笔放在桌子上。我趁机紧紧抓住她的小手,低声对她说:

“请您就在今天让所有人特别是大学里的人知道有人强迫我们在这儿干活。我们必须让大家来帮助我们。”

姑娘惊慌地抽出手,迅速离开了房间。

望着那罐铅笔,我想起石墨做的铅芯正是很好的电阻。我找到了几支相当于1300欧姆电阻的铅笔。现在,只差两段把笔芯接到电容极板和暖气管上的电线了。我想起了我们房间床头灯上有一段电线,就在午饭时悄悄剪下来,连同铅笔都藏在口袋里。

我口袋里揣着电阻走进办公室,迎面走来那个大夫。我叫住他:“我想跟博尔茨先生谈一谈,现在我愿意给克拉夫兹杜特公司新招来的人教数学了。”

“这才是识时务者。”他坦率地说道,“下午1点钟我们要来视察,到时给你回话。”他点了一下头便走了。

我又重新计算了一下我所要用的振荡器数据,在93赫兹的振荡频率下,我头脑的计算能力显示出从来没有过的清晰。计算没有错误,更增强了我胜利的信心。我小心翼翼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只等下午一点钟一到,就将导线的另一头接到屋角暖气散热片上。瞧着吧,那时该会发生怎样的事。

我在焦急中挨着时辰。终于,下午1点到了。我迅速将导线接到暖气片上,便走到过道上。克拉夫兹杜特,大夫普法夫、博尔茨等人正朝我走来。他们看到我时都微微一笑,博尔茨示意我跟他们一道去视察。大家走进了工作室。

“喂,怎么了,他们不工作了!”普法夫叫道。

我走近一看,情形比我预料的还要好。那些刚才还是驯服地伏案工作的人,此刻都挺起身来,愤怒地四处张望,高声呼叫着。

“都站起来!你们的老板和恩人来了!”博尔茨喊道。

一阵死一般的寂静回答了他。十几双充满仇恨与愤怒的眼睛死盯着我们这一群人。

“还等什么?解放你们的钟声已敲响,你们的命运就在自己手里。把这帮强盗砸个稀烂,他们把‘秀才所’当作了你们的最后归宿!”

还没等我讲完话,计算者们都从座位上跳起来,向克拉夫兹杜特和他的帮凶们扑去。这些人愤怒极了,他们拆东西,砸玻璃,掐住那些刽子手的头往地板上撞。他们被这种无法压抑的愤怒所占据,这些摆脱了奴隶枷锁的人已经觉醒了。

我走在前面,后边是那些拖着全部罪犯的愤怒的人们。我们走出迷宫般狭窄曲折的过道来到外边,只见一大群乱哄哄的人正聚在克拉夫兹杜特公司门前。那位瘦小苍白的姑娘从人群里走出来,向我们走来,她勇敢地完成了我托她干的事情!

人群围住罪犯,把他们带到市政当局,将克拉夫兹杜特和他的帮凶们交给联邦最高法院予以惩处。

计算公司的老板和他的伙伴们都被装进了密封的汽车带走了。从此,他们的情况人们再也不知道了,报刊没有发布任何新闻。也有谣言说克拉夫兹杜特和他的同伙们将为国家效劳,负责筹建一个很大的计算中心,为国防部服务。

同类推荐
  • 王的征途

    王的征途

    本书用生动的文字记载了韩信的生平事迹,既写韩信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厄运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韩信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两千多年的时光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故事虽落幕,人生不终场。最残缺的结局,最辛酸的奋斗,最残忍的成长,以及最惆怅的回忆浸透了历史的笔墨。韩信的那两滴泪化成了日日如期而至的露,如亿万只明亮的眼,审读着后人为他用词汇所作的种种注释。
  • 军营的后青春时代

    军营的后青春时代

    作者身为基层军人,她用自己独特的“90后”视角和语言,讲述了发生在军营里,极赋时代特点的追梦故事。军校学员林佳、乔楚、肖蓉蓉、李一家、赵泉等主人公,为“军旅梦”走进了管理严格的军校,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亲密伙伴。在追梦路上有着同样的困惑迷茫,却又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在对同为军人的父辈认知上,亦分别有着深藏心底的秘密。
  • strawberry

    strawberry

    这几天来,早川志黑在家忍着不抽烟,甚至还提前洗了准备堆积到周末再处理的衣服,都是由于一个特别的理由:因为她,住在自己家里。与她初次相遇也就是五天前的事情吧,那是傍晚七点左右的光景,白昼快要结束。早川在便利店买了便当,之后躲进旁边的小巷里抽烟。烟快要抽完的时候,早川偏过头往巷子里瞄了一眼,震惊地发现了倒在地上的她。她穿着杏色的连衣裙,头部有已经半干凝固的血块,同时又不断有新鲜的红色血液涌出来。早川立刻抱着她拦了出租车,因为这附近就有家大型的综合医院,所以没有打急救电话。
  • 都市放牛

    都市放牛

    几年过去,纯和安详的玉林,渐渐变得浮躁、嘈杂、混乱起来,各种摊点、车辆拥塞街道,垃圾的腐臭四处弥漫,形形色色的人等随意纵欲放肆……使这个越来越庞杂的小区,一方面富有时代特色与活力,一方面狂膨乱涨大有欲爆炸之势。我的小家无法安静。我的书房无法安静。是逃出玉林的时候了。回首再顾,暮色中的玉林在一大片霓虹光彩映照下,带着一种世欲的妩媚,令人难以留恋。然而,玉林还将长久存在于都市一角,继续繁荣和喧闹,这便是严肃的现实。
  • 阿宫

    阿宫

    作品以纵横捭阖宏阔绵长的历史为背景,跨越两千年关中历史人文长河,以凄婉、野性的笔调,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探索性的结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民间戏曲艺人在历史更替中的人生百态以及平凡艺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追求。再现了阿宫腔翻高遏低、雅致婉转的艺术魅力。宛若渭北地域民间的“清明上河图”,又似关中民间艺人的浮世绘!
热门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小白成圣传

    小白成圣传

    当今天下,看似太平,四分天下,互相牵制,实则波涛汹涌,暗涌流动,早有人不满这天下格局,只是,契机没到,而现在,契机来得这么自然。雲历末年,将会成为一切罪恶的开端。
  • 平砂玉尺经

    平砂玉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染雪梦深

    星染雪梦深

    她是受人唾弃的私生女,她存在的意义只是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去给别人创造价值,可她终究是幸运的,即使身世再不光彩,爱她的人依旧还在。
  • 提壶小厨俏福娘

    提壶小厨俏福娘

    来过临安西子湖的人,少不得都要到湖畔的葫芦街走一遭。据说,葫芦街上有家提壶小厨,做得天南海北的菜式,主菜小食五味俱全,更有个神秘的福娘,专在食客用餐之时替人招福,颇得客官们青睐。有传言道,临安的知府老爷也是此处常客,这小厨,怕是不简单哪。实际上,这里的日常却是这样的:“掌柜的,叶公子又来后厨偷吃了!”结果被水桶绊了一跤,浇了一身。“掌柜的,萧坊主她在大堂喝高了,非要把歌舞坊的姑娘喊来跳舞助兴,这可怎么办啊?”几分钟后,某位还流着口水的坊主当场被两位来势汹汹的副坊主拖走。“掌柜的,不好了,福娘子把刚要上的菜都给吃光了!”“什么?”一直没回话的年轻掌柜总算有了点动静,“那些菜是高捕头点的吧?”小二连连点头。“急什么,让他等着就是。”“可是掌柜的,高捕头手里还有案子等着掌柜的和福娘子接呢……”年轻掌柜眼底精光一闪,扫了小二一眼。“娘子嘴馋的时候,便是知府大人来了也得靠边,哪里轮得到他?”
  • 浮生记星河

    浮生记星河

    本书姊妹篇《浮生记孟婆》正在创作中……我生于星河,长于三十五重天,是灵宝天尊座下不对外公开的女弟子。可惜几万年来并未学到什么本事,只将一干众师兄欺负了个遍,后惹下大祸被师父踹下凡间。。。千万年后,即使失了记忆,变了身份,还是会义无反顾的爱上你……
  • 萧红短篇小说选

    萧红短篇小说选

    本书精选了萧红四部小说。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有着萧红这样的经历:出身地主阶级,饱读诗书,为了逃婚离开了那个封建家庭,之后却被未婚夫欺骗同居,被抛弃之后开始她颠沛流离的生活……萧红的命运正如她所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正因为她承受着那些屈辱和痛苦,她那如诗歌一般的文字才带有如此强烈的时代穿透力,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百姓的生活画卷。同时,萧红也是属于荒野的,她的流亡经历使她的小说如散文般天马行空,没有规矩章法,却又流畅自然。这,仿若一种灵魂的本能。
  • Fish in the Water

    Fish in the Water

    Mario Vargas Llosa's A Fish in the Water is a twofold book: a memoir by one of Latin America's most celebrated writers, beginning with his birth in 1936 in Arequipa, Peru; and the story of his organization of the reform movement which culminated in his bid for the Peruvian presidency in 1990. Llosa evokes the experiences which gave rise to his fiction, and describes the social, literary,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that led him to enter the political arena as a crusader for a free-market economy. A deeply absorbing look at how fact becomes fiction and at the formation of a courageous writer with strong political commitments, A Fish in the Water reveals Mario Vargas Llosa as a world figure whose real story is just beginning.
  •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斗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和总设计师。《陈一坚自传》通过陈一坚本人及其50多位同事、亲朋的回忆,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矢志航空报国,命运坎坷、成就卓著的飞机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 本书对于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沿革、关注中国造“冲天飞豹”前世今生的航空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为你讲述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励志故事,它力图为读者打开一扇嘹望残疾人心灵世界的窗子,让读者再次审视人性、生命的价值和爱情这个神圣的主题。1981年8月23日下午,一个孩子攀爬上放置变压器的水泥台。一声巨响,电将他烧成了一段火后的木头,医生截去了他的双臂。从此,他甩着两只空空的袖管来往于村子里,然后上学、辍学、贩牛、放羊、帮大人守小卖店、到城里摆残棋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