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2100000013

第13章 黄道婆

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与这道风景线不相称的是,其中的女性,实在是太少了,真正是寥若晨星。尤其是女发明家,可以举出姓名的,大概只有本文的主人公黄道婆一人而已。

关于黄道婆的生平事迹,封建社会的历史书上很少记载,仅在元代末年一些笔记小说里略有反映。根据这些反映,可知她是当时的松江乌泥泾(今上海龙华)人,大概生于南宋末年,卒于元代初年。黄道婆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棉织业发展的时代。我国棉织业出现比较晚,在棉花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前,丝、麻是我国先民的主要衣着原料。考古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至迟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丝织技术。到了汉朝,我国丝织技术发展得更加成熟。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我国的丝麻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

但是,相对于丝麻纺织业来说,我国内地棉织业的发展就比较晚了。棉花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在非洲和南亚次大陆。产于这些地方的棉花,后来经西亚、东南亚等不同途径传入我国,先是传到云南、新疆等地,后来又逐渐传入内地的黄河、长江流域。到了宋代,长江流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棉花种植。

棉花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原料,是历史的必然。丝织品从采桑养蚕、缫丝拈线,到织成衣物,环节多,成本高,非一般人所能享用;麻织品从种麻、沤麻、剥离麻皮、抽出纤维,到纺织成线,同样存在工序多、效率低的缺陷,而且其御寒效果也不好。棉花因为可以“不麻而布,不茧而絮”,而且御寒效果好,穿着舒服,加之成本低廉,所以受到人们欢迎。自棉花传入我国内地以后,棉布就逐步取代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衣着原料。

但是,当时内地的棉花加工技术比较落后,人们对去籽、弹松、并条、纺纱等工序的处理还很原始。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因而改革棉花加工工具、提高纺织技术,就成为当时棉纺织业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黄道婆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她是适应时代要求而涌现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

黄道婆出身贫苦,因生活所迫,十二三岁就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像多数童养媳一样,黄道婆的童养媳生活也是暗无天日的。在丈夫家里,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到深夜,一边负担繁重的劳动,一边还要忍受公婆的非人虐待,挨打受气是家常便饭。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于这种虐待,她无法做公开的反抗,只好忍气吞声。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婆的虐待与日俱增。黄道婆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她萌发了逃离这个家庭的念头。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黄道婆又受到了公婆的毒打,并被关在房子里不准吃饭。黄道婆忍无可忍,她终于下定了离开这个家庭的决心。于是,趁着晚上夜深人静、公婆和丈夫都已熟睡的机会,黄道婆悄悄溜出家门,踏上了离家之路。

逃离家门之后,为了躲开丈夫有可能的追赶,黄道婆直奔黄浦江边,躲进一条停泊在江边的海船上。她只有一个念头:随船四海漂流,离家越远越好。

天亮了,船主起锚开船,发现了黄道婆。黄道婆哭诉了自己的遭遇,船主十分同情,让她留在了船上。就这样,黄道婆随船来到了远离自己家乡的海南岛南部的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崖县。

崖州是海南少数民族黎族的聚居地。黄道婆随船来到这里,十分幸运。在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一个从来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地生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使她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遭遇,从生活上给了她很多照顾,使得黄道婆很快就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海南岛是当时两广地区棉纺织业的中心。特别是崖州,棉纺织业相当发达。崖州的黎族妇女都以棉纺织为业。她们所掌握的纺织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她们纺织的“黎幕”、“黎单”、“鞍搭”、“花被”、“缦布”等产品极其精致,全国闻名。黄道婆在当地安顿下来以后,开始向黎族妇女学习她们的纺织技术。黎族同胞也热情地帮助她,不仅在生活上给她以照顾,而且把她们自己掌握的先进的纺织技术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黄道婆心灵手巧,非常虚心,加之从小受苦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因此在不长时间里就掌握了这些技术,并且还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对之有所发展。时光流逝,黄道婆逐渐成了一名出色的纺织技术能手。解决各类纺织技术问题,她得心应手。她织出的物品,精美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地的黎族同胞。

黄道婆在崖州生活了二三十年之久,和当地黎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离家出走时那种义无反顾的情绪逐渐消失,她开始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思乡之情愈来愈迫切。她渴望着让家乡父老分享自己学到的先进的纺织技术。到了元贞年间,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思乡之情,辞别依依不舍的黎族同胞,带着黎族人民创制的先进的纺织工具,搭顺道海船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乌泥泾。

有几句民间歌谣是这样唱的:黄婆婆,黄婆婆,

教我纱,教我布,

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一首在原上海松江一带世代相传的歌谣,这首歌形象地表达了当地民众对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并积极传播新的纺织技术的感激之情。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黄道婆回到乌泥泾后,看到自己的家乡依然像过去一样土地贫瘠,人民穷困,棉织业落后,棉纺织技术极其原始,还不如崖州,感到十分心痛。她决心利用自己在崖州学到的先进棉纺织技术,改革当地的棉纺织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实实在在做点儿事。

黄道婆在革新棉纺织技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她为了适应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棉纺织技术的完整的新工艺。在这套新工艺中,黄道婆对“擀、弹、纺、织”等项内容的革新最为引人注目。

所谓“擀”,是用“擀”的方法除去棉花中的棉籽,这是整套棉纺织工序的第一步。在黄道婆之前,脱棉籽是棉纺织过程中的一道难关。因为棉籽生于棉桃内部,为数又多,很难将其脱去。当时人们大都是用手直接将棉桃中的棉籽剥去,也有用手推铁棍将其挤出的。这些方法效率都非常低,以至于原棉常常积压在去棉籽这道工序上。黄道婆以黎族的踏车为基础,创造出一种轧车,专门用来轧棉籽。这种轧车的主要结构为一对碾轴,是由一根直径较小的铁轴,配合一根直径较大的木轴组成的。两个轴上都装有曲柄转轴,操作时由两人转动碾轴,另一人将棉桃喂人两轴中间的空隙里,利用这两根直径不同、速度不等、回转方向相反的碾轴相互碾轧,将棉籽从棉桃里挤出来。这种轧车较之手剥棉籽不仅省力,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它的出现,是当时皮棉生产中一件重大技术革新。马克思曾经提到,直到18世纪末,在盛产棉花的美国南部,奴隶主仍然驱使奴隶用手剥除棉籽。1793年美国人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在此之前,一个黑人紧张地劳动一天,未必能剥离出一磅棉花。现在我们看到,比惠特尼早近5个世纪,黄道婆已经率先做出了这项发明。

接下去是“弹”。剥离棉籽后的皮棉,板结在一块,无法用来纺纱,必须将其弹松。传统的方法是用一尺多长的小竹弓来弹松棉花的。这种小竹弓用竹做弧,用线做弦,弹力小,效率低。黄道婆把小弓改成了四尺长的大弓,用绳弦代替线弦,而且还用檀木做的槌子击弦弹棉。这样比原来用手指弹拨的小竹弓效率高多了。弹棉的速度快了,弹出的棉花也均匀细致,为后面的纺纱、织造工序提高质量创造了条件。黄道婆改进的这种弹弓,直到现在有时在农村还能见到。

“纺”是指纺纱。当时松江一带用的棉纺车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而且这种车的原动轮较大,纺锭的转速较快,纺纱时棉纱往往因牵伸不及造成拈度过高而易于崩断。针对这种情况,黄道婆对传统纺车做了几处大胆的改动:首先是增加纱锭,由一枚变为三枚,并将手摇改为脚踏,从而使劳动强度有所降低,功效却大大提高;其次是改动原动轮的轮径,使之适当缩小,这就降低了纺锭转速,解决了棉纱断条问题。经黄道婆改进的这种三锭脚踏纺车,由于性能良好,很快就得到推广,被人们广泛采用。三锭脚踏纺车是纺织技术史上的一大发明,它比欧洲出现的类似纺车早了几个世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械。这种三锭脚踏纺车操作起来也不是太难,一般妇女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都能掌握。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经说过,当英国人未发明珍妮纺纱机时,德国有人发明了一种有两个纱锭的纺车,但要找到能同时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却几乎和找双头人一样不易。而黄道婆发明的纺车却是三锭的,并且一般人都能掌握。由此更可以看出黄道婆这一发明的意义。

“织”则指织布。黄道婆把江南先进的丝麻制作技术运用到棉织业中,并吸收了黎族同胞棉织技术的优点,总结出一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工艺。利用这套工艺,黄道婆与家乡妇女在她们织的被、裙、带、手巾等产品上,织出了折枝、团风、棋局、图案字等纹饰,这些纹饰,鲜艳如画、风格生动,因而风行一时。她们所织的乌泥泾被,成为驰名全国的产品。黄道婆的努力,带动了自己家乡及其周围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后来的乌泥泾及其所在的松江一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赢得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声誉。

黄道婆回到自己的故乡后,没过多少年就去世了。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自己的勤奋,革新了传统的棉纺织技术,使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黄道婆对家乡人民的贡献是无私的。在古代中国,有一个陋习:人们一旦有了一技之长,往往要把其中的诀窍隐藏起来,密不示人。黄道婆没有沾染上这一恶习。她以她博大的胸怀,把她所掌握的一切新技术,全部无偿地奉献给了家乡的人民。

黄道婆刚去世不久,当地民众就公推一赵姓乡宦为首,为她建立了一所祠院,以表彰她的功绩。这一祠院不久毁于战火,于是,另一位张姓乡宦又挺身而出,重新建造了祠院。

此外,在松江一带,供奉黄道婆的祠院,还有好几处,如现在上海市南区的先棉祠、豫园内的跋织亭等。可见当地人民对她的尊敬和怀念是如何深厚。

1957年4月,上海市为纪念这位古代技术革新家,为她重新修整了墓园,并在墓前树起石碑,碑上记载了她的业绩。黄道婆墓园的修复,为人们缅怀这位伟大的纺织技术革新家,提供了一个理想去处。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女性发明家。她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同类推荐
  •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本书为读者选取了民国时期知名度的十位名媛,讲述她们的美丽与哀。她们之中,有的是诗人、文学家,有的是影后、京剧之皇,有的是画家、交际花。个个才华出众、美丽绝伦。阅读她们的生传奇,悠游花间,一纸书香、一壶清茶,细咂品慢咂!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民族魂:鲁迅传

    民族魂:鲁迅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集数十年研究积累,在考察以往鲁迅研究作品优劣得失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不孤立地看待鲁迅其人其事,而是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身边的亲友入手认识鲁迅,力求做到全面;不夸张、不神化鲁迅其人其事,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观照,力求做到真实;不盲从现有的关于鲁迅的评论,也不轻易下任何判语,对有争议之处不偏袒、不妄议,力求做到客观。本书从多角度、多层面再现鲁迅的经历、生活、思想、作品,值得关注鲁迅、研究鲁迅的人阅读参考。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密宠隐婚

    密宠隐婚

    苏妤被男友背叛后,跑进酒吧为了证明自己不古板,还见义勇为救了一个男人。那个男的竟然是帝都的顶端帝王,冷酷无情,不近女色的陆琛。之后,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帝王竟化身小忠犬,缠着她要以身相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党支部规范化工作手册

    党支部规范化工作手册

    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系统梳理了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对包括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实操化进行了讲解,极具操作性,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通用教材。
  • 听说我重生了

    听说我重生了

    对于吃喝混日子,有房有车,还拥有三百万拆迁款的咸鱼陈不木居然重生了,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名高三学生。然而,陈不木心里那个苦啊,他看着自己那双白嫩嫩的手,当即高高扬起,对着自己的脸就是一巴掌。“我真没想重生啊!”(文娱文,非现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仙剑之三生三世

    仙剑之三生三世

    "六界之内,千年时光,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摇光:“我觉得我当初有点傻,跟在你身后叫了那么久的大哥哥……现在好后悔。”陆清渐脸色一黑:“当初有点傻?现在好后悔?”摇光笑眯眯地说道:“当然后悔!我应该早点叫你相公才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薄情佣兵妃:嚣张女丞相

    薄情佣兵妃:嚣张女丞相

    第一佣兵穿越,萧家十三少从此扬名,凭着体内神奇玲珑塔,她翻云覆雨,纤手遮天。比玄兽?我有兽王为奴!比身手?我是玄武双修!比炼丹?咳,本人是紫玉阶丹师,你真的确定?!“他”富可敌国,“他”武冠天下,“他”妻妾成群,“他”风流纨绔,“他”指点江山令天下易主,“他”傲行九洲让众生仰慕。世人皆知,宁杀一万神仙,不惹萧家十三,又有谁知,天之骄子,一代狂相,本是红颜?!【穿越+玄幻,女强】(薄情佣兵系列之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最强仙道

    最强仙道

    天上不但能掉馅饼,也能够掉流星!且看废物重生的张子枫,如何改写人生,逆转历史,破灭八方豪雄,雄霸镇魔塔。铮铮铁骨之下,又有怎样的似水柔情……
  • 我和冰山总裁老婆

    我和冰山总裁老婆

    【热门新书、免费阅读】他,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但见过他的人,都奉他为战场最恐怖的‘修罗’。而在江湖上都称呼他‘九爷’当失忆王者归来,遇到了冰山总裁,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家庭冲突呢?
  • 荆园小语

    荆园小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