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2200000018

第18章 竺可桢

竺可桢,著名科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开拓者。一生发表了近300篇论著,写了800万字极有价值的日记。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堪称气象学的一代宗师。

竺可桢于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小时候的竺可桢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在选择专业时,他考虑到农业的重要性,选择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习农业。

在学习过程中,他觉得气象学对农业的发展影响极大,而在当时的中国,气象学还是空白,因此在农学院毕业以后,他又来到哈佛大学专攻气象学。

竺可桢在美国期间,学习非常刻苦,同时十分关心祖国的情况。报刊上有关祖国的报道,他都认真阅读,并将气象和自然灾害方面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当他看到台风、干旱和雨涝不断给祖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时,他感到非常难过,同时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他决心以中国的雨量和风暴作为自己的研究专题,认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1916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气象学论文:《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1918年,竺可桢又以《台风中心的若干新事实》的论文,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竺可桢满怀希望回到了祖国。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军阀混战的衰败局面,气象事业几乎为零。面对困难,竺可桢并不气馁。1921年,他在东南大学任教,带领学生在校园东南角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气象站。随后,他又以不畏艰难的闯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四十多个气象站和一百多个雨量观测点,组建起粗具规模的气象观测网,奠定了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基础。

1925年,竺可桢担任了全国气象研究所所长。当时的气象研究所设在南京市的北极阁,条件非常简陋。竺可桢来到这里后,亲自动手修建了一座气象台。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进行实地观测,并进行数据记录。

此外,竺可桢还一百六十多次放飞高空气球进行观测,终于掌握了南京地区天气的一些规律,写出了《南京三千米高空之风向与天气预测》的论文。

竺可桢还十分注意物候的观察和研究。在长期观察中,他发现南京的桃李开花在3月31日左右,而北京的桃李要到4月19日才露出花瓣,南北相差近20天,但是到了5月下旬以后,南京和北京的物候现象相差就没有几天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竺可桢从气候上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冬末春初,南北温差相当大,而初夏后南北温差比较小。例如:南京和北京,3月份温差达到4摄氏度,而到了5月份,就几乎没有明显差别了。

后来,竺可桢将他几十年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结果写成了一本专著《物候学》,这也是对我国气象学的一大贡献。竺可桢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科学著作和论文,还留下了800万字的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共计38年37天,几乎一天也未间断,而1936年以前的日记则在搬家过程中散落了。竺可桢的日记,内容极其丰富,文采亦很好。很多日记,只要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科技文章。

竺可桢有一个习惯,就是随身携带两件宝:气温表和高度表。每到一处,就利用这两件宝贝进行观测,并用笔和本子记下来,这成了他日记的重要内容。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治学精神,是许多人所缺乏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1974年2月6日,身患重病的竺可桢躺在了床上。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正听到收音机里广播北京地区天气预报,他用颤抖的手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人生的最后一篇日记:“气温,最高零下1摄氏度,最低零下7摄氏度。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同类推荐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不掷骰子的上帝:“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梁启超妙语录

    梁启超妙语录

    一位“新民少年”的醒世恒言,囊括了梁启超的学术神话和传奇岁月。综观梁启超的一生,对政治和学术的双重关注构筑了其思想大厦,本书正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精心选取了最能代表梁启超为文与为政的言论、观点,通过这些文字,生动地展现出一个“振臂一呼,令武人仓皇失色”的政治家梁启超和一个“开‘新史学’之先锋,致力于‘学术兴味’”的学问家梁启超。
  • 威震中外的抗法英雄冯子材

    威震中外的抗法英雄冯子材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萧伯纳:我的幽默

    萧伯纳:我的幽默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来到中国上海,宋庆龄为萧伯纳举行的一个小范围的欢迎午宴会。当时在座的还有鲁迅、蔡元培、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史沫特莱等。从史沫特莱的记载中则可以看出萧伯纳在上海短短一天的访问是很愉快的,他那些引人思考、充满智慧的谈话常常语惊四座。20世纪20和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戏剧教育民众、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诉求在萧伯纳的作品中找到了知音。本书介绍了萧伯纳在中国主要是在上海的活动,并全文收录了他在中国的谈话,他在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反映了萧伯纳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热门推荐
  • 最强的装比打脸系统

    最强的装比打脸系统

    你想装逼吗?你想打脸吗?史上最强装逼打脸系统,应有尽有!!
  • 双笙魄

    双笙魄

    又要去上学了,我佛了,每天6点多起,原地去世……”伴随着季青临的抱怨声,他还是无可奈何的去上学了。
  • 三世姐妹

    三世姐妹

    姐姐,原来是我一直错怪你了,我犯下的错,我陪你一起走,我们会一直在一起。下一世,我们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你护我,而我之后,却在伤害你,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对不起,姐姐。
  • 海洋:从上到下看大海

    海洋:从上到下看大海

    地球形成假说有的专家认为,地球是从它的“母亲”——太阳的怀抱里脱胎而出的。当地球刚从炽热的太阳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是一团熔融状态的岩浆火球,它一边不停地自转,一边又绕着太阳公转。
  • 道史经

    道史经

    (新书《火尘广记》已发)布道万界薪火种,传承道意亿载空。鸿蒙界中开混沌,混沌大道梦游中。洪荒天帝谁人立,悠悠六界神来封。预知造化运轮预,尽在始古道史经。
  • 邪魅王爷竟是妻奴

    邪魅王爷竟是妻奴

    夜邢邪魅不可一世,云瑶霸气闯荡大陆。某王府中,有一王爷竟跪在大厅中,一女子正拿着鞭子在手中玩弄,外面净是王府里的仆人……他的众手下们一脸习以平常的样子……哎~今儿看来咱主子又惹了王妃了……众手下内心怒吼道:我们霸气不可一世的主子到底去哪了?
  • 长卿阁

    长卿阁

    如果我是一条搁浅太久的鱼,那么悲伤便如河流淹没着我的躯体,给我以生还的机会,却又将希望扼杀。如果我是一艘化身孤岛的鲸,那么一念起,请不要把我当做你的整个世界,我怕这一程,会伤你很深。如果我是一位忧郁失欢的僧人,那么抬眸对视间,请不要把我拉入你心里的深渊,我不愿在你与佛之间拼命挣扎。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藏着委屈,请你对这个世界温柔些。
  • 跛脚的皇帝

    跛脚的皇帝

    他,一个扑街小写手,有朝一日穿越成一个跛脚的皇帝,在这架空的历史王朝,朝局诡诈,宫庭险恶,铁马兵戈,血雨腥风……在这里,有三大王爷的朝局争斗;在这里,有九大美人的宫庭争艳;在这里,有九大皇子的夺嫡之势……他,六下江南又为那般;他,一生都在发动战争,却又如何;他,兴教育,革弊政……而他是又如何在这里,开创出一片大事业?敬请期待《跛脚的皇帝》!书友QQ群:948506569!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谐噱录

    谐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