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0600000002

第2章 尾随我十八年的姥姥

口述 陈燕,钢琴调律师

采写 王大鹏

Sayings:我问妈妈长什么样,姥姥没好气地说:人样!

五岁生日那天,姥姥要带我去买一条裙子,玫红色的。她说,我穿玫红色的衣服最好看。

这颜色太让人好奇了。有一次,我问姥姥什么是红色,她正好在切西红柿,便说西红柿是红色的。我记住了。有次听小姨说要穿红色衣服,我就嚷着说:“小姨穿着西红柿上学去啦。”气得小姨骂我是臭猫。

还有一次,我在外面撞到电线杆,问姥姥电线杆是什么颜色,姥姥说是白色。我马上学以致用,对喜欢穿白色衣服的大姨说,您为什么总爱跟电线杆穿一样颜色的呀,惹得大姨哭笑不得。

可玫红色到底是个什么呢?——难道姥姥真的忘了,我是个瞎子呀。还在三个月大时,我就被查出先天性白内障。

我期待着新裙子,姥姥却说,“咪咪,你先去地安门商场门口等我,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我有些失落,心想姥姥怎么啦,连带我去商场的时间都没有。可我只能听话,硬着头皮自己去。

从三岁起,姥姥试着开发我耳朵、鼻子和手的功能,教我听反射音判断前方的物体。因为看不见障碍物,我经常摔倒,练了两年,走在路上才能不被撞到。即便如此,我也还没有独自出门过马路的经验。

那天阳光很大,我走出四合院,自行车链条飞速转动的声音从我面前擦过去,几乎贴着我的脸。我背心冒汗,站在院子门口久久不敢挪步。或许是小女孩的爱美之心在作祟,对新衣服的渴望还是把我带到了马路上。

姥姥带我坐过很多次公交车,我记得去公交站点的路。许多脚步声从身旁掠过,挨近马路时,我能闻到灰尘和汽油的味道。马路上车来车往,人声嘈杂,不同方位的声音层层交错,耳不暇接。

走到站点,我努力听着,忽然而至的一声车喇叭吓了我一跳。公交车来了,刹车时车胎摩擦的声音拖到跟前,人群躁动起来,地面也有些振动。我急忙贴紧身边的人上了车,买了张五分钱的车票,还拜托售票员阿姨到站时做下提醒。我摸到一个空座位坐下,盯着视线中模糊的亮光。

到地安门要坐四站,我数着每一次停车,生怕坐过了。到站后,我摸到门口下车,重新被裹挟在车水马龙的声音里。我还要过一条宽阔的马路才到商场,其实就是双车道的普通街道,但那一刻是那么漫长。

姥姥曾嘱咐我过马路的技巧。我找准要跟的人,仔细听她的脚步。她起步时我轻轻握住她的衣角,跟着她朝前走。估计快到马路中间时,我换到了人群另一侧,生怕被落在了马路中央。

到了地安门商场门口,我刚刚站稳,就听见熟悉的脚步声,姥姥来了。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

那天起,姥姥再也没牵过我的手。她总说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陪我。邻居家的小孩都是奶奶带着去荡秋千,我每次都是自己去。和小伙伴捉迷藏被欺负了,她总是袖手旁观,从不上前理论。

不仅如此,我还常常替她跑腿到胡同对面的小卖部买东西。看着别人家的小孩都是被大人牵着、抱着,我内心交织着怨恨和酸楚。

姥姥从不把我当成一个瞎子,我觉得她是个狠心的人。

小时候我总想,姥姥毕竟是姥姥,她要是我的妈妈,大概就不舍得老让我跑腿了吧。她从没解释过为什么我会跟她住,也不告诉我爸妈在哪儿。我问起时,她就用哄孩子的方法搪塞我。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成成抢一个玩具。他一着急,大声说:“你爸妈都不要你了,你还这么小气。”我听后愣在原地,回家便拉着姥姥要爸爸妈妈,等来的还是相同的回答: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可这次我有点不信了,一直缠着她问。

那天,姥姥第一次打了我。屋外下着大雨,我一头扎进雨里,想要去找爸爸妈妈。雨水混着泪水,头发贴在我的脸上,衣服全都打湿了,我每迈出一步都很沉重。

雨点像和我作对似地敲打着地面,我无法听到反射音,只能乱跑。突然一声响雷炸开,我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头碰到石头上,哇哇大哭。

一双大手把我抱了起来,我闻到了姥姥的气味。她把我抱回家,用酒精给我头上的伤口消毒上药。那是姥姥第一次当着我的面哭。我吓坏了,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起爸妈。

不久后的一天,姥姥突然对我说:“今天你妈妈来看你。”我以为听错了,“妈妈”这个词对我来说太陌生了。我问妈妈长什么样,姥姥没好气地说:“人样!”我不明白她什么意思。

终于听到外面传出声音,我赶紧跑出去。“啪”的一声,一个小女孩打了我一个响亮的嘴巴。我都没来得及哭,就听到一个女人对小女孩说:“你怎么打她呀,她是你姐姐。”

原来,这个女人就是我妈妈。

妈妈说要去小卖部给我和妹妹买好吃的,我自告奋勇带她们去。回来的路上,妹妹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一个趔趄,我被一块石头样的东西绊倒,手里的冰棍摔得老远,腿上的伤口疼得我哇哇大哭。姥姥听到后赶过来给我擦药,埋怨妈妈没看好我。

妈妈在一旁说:“谁让您养她呀,当时我要把她扔到河里淹死,是您要把她捡回家的,这瞎了吧唧的长大了也没用,就是拖累大人的包袱。”

姥姥抱着我哭了,我却不明白姥姥为什么哭。

姥姥是个固执的人,她坚信有办法让我恢复视力,带我到处去看医生。我十个月大时做了第一次手术,眼睛对外界的刺激开始有反应,可后来的治疗和手术效果都止步于此,世界在我面前的清晰度只停留在那次手术之后。

她不死心,带着我在各个医院奔走。终于,一个老医生对她说,我的眼睛真的没救了,第一次手术后显现出的微弱光感最终会消失——我迟早会变成一个彻底的瞎子。

那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姥姥都没有带我去医院。渐渐地,她接受了我会完全失明的事实。

她不断开发我的听力。从捡硬币练起,让我听硬币的面值和停止转动的声音,然后准确无误地出手捡起。她还教我用耳朵代替眼睛,眼睛跟着手。比如要在桌上拿杯子,先得想好杯子在哪,然后用手去拿,眼睛跟着手,让别人看起来会觉得我是看着拿的。这类枯燥的练习,她总要求我做很多次。

七岁那年,到了上学的年龄。姥姥带我去了北京市的好多小学报名,都因为视力问题被拒之门外。姥姥说,要想长大了有本事,就得上学,这里不收你,只能把你送回你爸妈家了,和你妹妹一起上学。

我爸妈住在河北容城县的一个村庄。爸爸是农民,妈妈在县城上班。9月1日开学,我比妹妹起得早,但妈妈只给妹妹准备了新书包。

过了两天,妈妈吩咐我洗衣服、扫地、喂猪喂鸡这些家务。教我喂猪时,我故意把猪食洒了,妈妈一声大喊:“你瞎了吗?猪食盆那么大,看不见呀!”我瞪起眼睛不示弱地说:“我就是瞎了,我不是你亲生的吗?”妈妈用舀猪食的铁勺子打在我身上,弄了我一身猪食。

晚上,我躲在被窝里想,姥姥把我当宝贝,你们不让我上学还让我干这么多活,不怕姥姥找你们算账么?

后来奶奶告诉我,我有个姑姑眼睛也看不见。妈妈和爸爸结婚后,对姑姑特别不好,还打她,后来姑姑就凑合找个人嫁了。等我出生后眼睛也看不见,村里人都说是妈妈遭了报应,妈妈听说后,就要把我扔河里。

我就在这个小村庄虚度着童年时光,不再喜欢接近陌生人,自卑又自闭,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幻想。

两年后,姥姥终于来看我了。我抱着她不撒手,把两年来的事情都说了。她听后很震惊,说妈妈一直写信给她说我上学了,学习很好,不让她来看我。

姥姥把我带回北京,给我改名叫陈燕。陈是姥爷的姓,燕,她希望我像小燕子一样快乐地生活。

普通学校还是不收我,姥姥发现爱说爱笑的咪咪不见了,就开始自己在家教我,握着我的手学写字。我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就能学会。

小时候,我的第一个梦想是当个画家。让一个盲孩子学画画,也不知道有多少家长会支持这荒唐的梦想。可姥姥只说了一个字,画!第二天,她就给我买来蜡笔和纸,把我的手放到纸上让我画。

我决定画姥姥给我养的小黄猫。猫是毛绒绒的,还喜欢叫,有时候我还会听见它打喷嚏和吹鼻涕。我拿着蜡笔在纸上画啊画,画我心中的那只小黄猫。画完去问别人像不像,他们常常反问我:“这像什么?”我说:“像猫呀。”后来,大家都知道我在画猫,都会说“简直太像猫了”。

这种善意的谎言给了一个盲孩子难以估量的信心。十四岁那年,我画的猫画送到日本,获得了两地残疾儿童绘画二等奖。

后来,我在广播里听说北京有盲人学校,地址在定慧寺,离家很远。我让姥姥带我去报名,她却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只好赌气自己去找,看不见车牌,经常坐错车、坐过站。第三天下午找到了,但盲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让我明年再来。

姥姥又出主意,让我找中国残联。有了找盲校的经验,我一天就找到了。连着去了四天,传达室的叔叔帮我介绍了邓朴方主席的秘书杨阿姨。她听了我的故事很感动,当着我的面给盲校写了一封信,推荐我上学。

第二年如愿上了盲校。我在学校找到了认同,后来还成了中国第一个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之后一直在努力推广盲人调律这件事,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在事业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陪姥姥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成长过程中,我也很困惑她是不是我亲姥姥,为什么她和妈妈没有太多来往?大姨小姨也和姥姥很生疏。会不会,她只是一个领养了我的陌生人?但我始终没有问出口。

2002年初,姥姥被医院查出肺癌晚期,我感到天都要塌了。虽然我知道姥姥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但没想到这么快。我每天在医院陪她,她也知道和我在一起的时日不多,拉着我的手说个不停。

她说,从把我抱回家的那天起,就挖空心思找适合我的本领,想把我培养成一个独立自强的人。求医无望后,她想办法找了两个盲人做朋友,了解他们靠什么生活,然后反过来用这些方法教我。

“咪咪,你五岁的时候,我就让你自己去买东西、坐公交、过马路、去公园门口等我,我当时是想锻炼你一个人独自出门的能力,其实我不放心,一直在你身后跟着……我跟了你十八年,当你可以找到每一个钢琴客户家里,去给人家调钢琴的时候,我就放心了。”

病床边,我还没听完眼泪就涌了出来,往事像幻灯片在脑海里播放。其实我明白,每当我迷失方向的时候,摔倒的时候,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时候,在路上大哭的时候,姥姥为什么总会及时出现。

她一直都跟在我的身后。

同类推荐
  •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提倡品味、审美和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4小时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新世相图书馆”等年度刷屏事件策划者。“保持镇静、不被生活吞没,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他们尝试用文艺解决人间烦恼的样本。
  • 法有所依

    法有所依

    法律人和任何职业人的成长一样,在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个不能回避的路径:教条——唯心——守中。这一路探索中忽左忽右,最后终于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职业感觉。但法律人的成长成本和其他职业的成本又不一样,他们成熟起来的成本不是货款与库存,不是失败的设计方案,更不是跑掉的单,而是一个个人的生活甚至生命。这种特殊性让法律从业者的成长过程更加严谨与庄重,锱铢必较的职业特质也必然要成为每一个从业者的准则。不被情感左右,不被利益左右,不被权势左右,道德制高点与法律警戒线时刻提醒着每一个法官。当法官并不难,当一个好法官,则需要时刻与自己的欲望、优越感、恐惧感抗争。
  • 王刚讲故事4

    王刚讲故事4

    《王刚讲故事》根据辽宁电视台《王刚故事会》栏目改编,讲述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书中故事有的猎奇,有的传奇,更多的是感人至深的亲情和无处不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主持人王刚在每个故事结束后做出发人深省的总结,给读者在猎奇以外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超500万粉丝的微信大号原创作品集。“十点读书”所有作者和读者真正参与的一场盛大而别开生面的文字party,爆红作家、文字大咖、全新写手、自拍达人、摄影爱好者……有文章的出文章,没文章的出图片,有一种交情,叫我们一起出书。我们在一起,以梦想的力量,抵御世事无常。
热门推荐
  • 暗影神谕

    暗影神谕

    「女扮男装」 暗影神谕——世界第一个多联盟组织它的出现,见证了两个人的恋情……谁能相信,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竟让原本是职场竞争对手的两人走到了一起。这个消息让世界很是惊讶:两大BOSS是基佬?有一天,寒洛公开恢复了女生身份,世界再次震惊:what?!现在,一个月的点点滴滴就此开启……
  • 爱,永纯

    爱,永纯

    编完此稿,眼睛依旧潮湿。不承想风光无限的央视主播郎永淳和他妻子也命运多舛,马失前蹄,癌症“敲”门。他们也是草根。从江苏——北京——上海——国外;从肿瘤病房——央视演播厅,他们来回动荡,他们沉浸在滂沱的泪雨中,活得很累很决绝,但他们很顽强,很感人,一直相携、相守。为此我们编纂了他们合著的《爱,永纯》一书中最炽烈的部分,望您喜欢!圆缺来到人世上,原本就是一次偶然,离开这个世界是必然,然而谁不贪恋生得绚烂,活得漫长?没有想到,癌来敲门下了动车,赶到深圳的酒店,已经23点多了,昏黄的灯影里,媳妇在等我。
  •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如烟殿。透过翻卷如云的宫墙,恢弘大气的宫殿若隐若现。其中精致的阁台轩榭;错落的假山奇石;唯美的奇花异草,各种绮丽交相辉映,愈发衬出这宫殿华丽不凡。然而,天上漆黑黑的乌云压顶,沉闷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一阵寒风徐徐吹来,带着刺骨的冷意。在这冷清天气的映衬下,原本绝丽的如烟殿此刻却染上了一股凄凉诡异。透过雕梁画栋的阁楼中,几户敞开的窗户,隐隐的听到了几声痛苦……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异常生物观测录

    异常生物观测录

    故事从吴悦收到了一份面试邀请开始,面试通过之后才发现蕴藏在世界里面的生物,随着人类活动的越发频繁,我们所不知道的,悄无声息逐渐进化的,古老的,那些生物正一一苏醒,一一展现在世人的眼中,不论是自然的轮回或者是来自灾难的默示录,都将深刻地影响这两个世界的平衡。
  • 全球精灵时代

    全球精灵时代

    新书——《东京房东》精灵降临现代!PS:轻松系日常精灵文,单女主。标签: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精灵宝可梦、口袋妖怪。
  • 星空回响

    星空回响

    一枚远古石盘承载着尘封千年的秘密,人首蛇身的女娲一族究竟是神话中的传说还是真实存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掘的神官大墓中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3000多年前定居在长江下游的古虞人为何神秘失踪?被古虞人奉为圣山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又究竟埋藏着多少关于人类起源的秘密……德国考察团先后两次进藏究竟是为了什么?一切故事的起因都源自这个考察团。主人公通过冒险解谜的方式层层抽丝剥茧的解开人类起源的秘密。远古科技、机械甲虫、活死人军团、永生仪式、远古巨像、地球原住民、史前巨蟒等都会在故事中出现。茫茫宇宙之中其实我们并不孤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清朝的面孔

    清朝的面孔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本书列举了清朝顺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官场见闻,到帝王言行,从帝国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学、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评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 供养人

    供养人

    这是一个关于供养人的故事。所谓供养人,即制作圣像、开凿石窟的出资人。在纷繁如海的壁画和石窟中,每一幅壁画和窟龛背后都有它的供养人,每个供养人都有一段往事,或难放下,或难忏悔,或难救赎……千万种情感凝聚成一幅幅壁画,有的有据可查,通过廖廖几句去参阅品读当年的真实历史;有的已剥落残缺,无法细究;还有的只是空白一片,连姓名都不曾提及……只字片语也好,只字未提也罢,供养人当年的往事已通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只有壁画和窟龛,千年后,依然震撼着我们的视觉,涤荡着我们的灵魂……那些绚烂夺目的壁画,美的到底是画匠的精湛技艺,还是供养人虔诚的精神世界?打动你的到底是艺术,还是信仰?
  •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