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3000000017

第17章 建议和格言(1)

我并不打算在此处完整地讨论如何才能获得人生幸福,因为如果要这样做,我就不得不将历代的思想家——从泰奥尼斯、所罗门王一直到拉罗什福科的观点都重复一遍,这些观点中确实有一些至理名言。但是这样做的话,我就陷入了老生常谈。当然,如果不能够做到完整论述,也就无法对这些思想进行系统性地组织。虽然不够完整和系统,但是值得安慰的是如果追求这两者的话,我的论述就会变得过于复杂、冗长。我只把自己想到的,可能值得告诉读者的内容写下来;以及那些我所知道的还没有人谈到,或者不完全是别人谈到的思想,而且我如今的表达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因此,我现在只是为这个已经有许多人做出建树的领域添砖加瓦而已。

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和建议多种多样。我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分为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泛论;第二部分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有关;第三部分则是我们对他人的态度;第四部分则讨论对命运和世事的发展应该如何看待。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无意提到了一个观点,我将它看作人生智慧的第一戒律,我将它翻译成了德语原文为希腊语:“理性的人追求的并非快乐,而只是避免痛苦。”这句话包含了以下真理:一切快乐的本质都是具有否定性质的,而痛苦则有着肯定性质的本质。在我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第一卷第五十八章有关于这句话的详细解释和论证。我在这里用一个常见的事实帮助理解这一观点。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身体整体上的健康,而只是关注疼痛的伤口,那么我们就会因为这一小块伤口而失去了总体上的舒适感。与此相同,虽然各种事情的发展都合我们的意,但只要有一件事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这件不如意的事就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就会总是想这件事,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随了我们心意的事。在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的意欲都受到了损害。第一个例子里的意欲客体化存在于人的机体中,第二个例子的意欲客体化则存在于人的渴望当中。从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看出,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我们并不能直接感受到意欲的满足,而只能通过反省、回顾的方式意识到它。然而,意欲受到的限制却是肯定的,所以这种情况会表现得很明显。每一种快乐其实都是意欲受到的限制被消除后,意欲得到解放而产生的。因此,任何快乐持续的时间都非常短。

上文所引用的亚里士多德的精妙观点正是源自这一道理。这条戒律告诉我们不应该把生活的愉悦和快乐当成追求的目标;而是应该努力避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灾祸。如果这个途径是错的,那么伏尔泰的话也就没有道理了——他说:“快乐只是一场梦,而痛苦却是真实的。”(1774年3月16日给弗洛安侯爵的信),但实际上伏尔泰的话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如果想要从幸福论的角度判断自己的一生是否幸福,就需要把曾经避开的灾祸,而不是享受的快乐列举出来。确实,幸福论最初就告诫我们,“幸福论”只不过是委婉的名称罢了;“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应该解释为“避免了很多不幸的生活”,也就是可以勉强忍受的生活。的确,生活并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需要忍受和克服的。各种语言的表达中都能找到对于这一点的证明,比如拉丁语的“degree vitam”、“vita defungi”(得过且过的生活,克服生活);意大利语的“si scampa cosi”(把这些日子熬过去);德语的“man muss suchen durchzukommen”(我们必须努力使生活顺利)和“er wird schon durch die welt kommen”(混日子)等等。进入老年之后,人终于可以抛开生活的重担,这确实值得欣慰。所以,一个人最幸运的就是一生中没有遭受过巨大的精神痛苦或肉体痛苦,而并非曾享受过多少强烈的快乐。在人生的幸福方面,后一个是错误的衡量标准。这是因为快乐的性质永远是否定的;快感能带给人幸福这一想法是错误的,而善妒的人就有这样的错误想法——这是对他们喜欢忌妒的惩罚。相较之下,痛苦的感受却是肯定的。因此,判断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要看他缺乏痛苦的程度。如果完全没有痛苦,也并不无聊的话,就是世上真正的幸福,其他一切都是虚假的。我们从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不应该为了获取快乐而以承受痛苦为代价,就连冒着这样的风险也不行,不然我们就是牺牲了肯定的、真实的东西而换取否定的,所以是虚幻的东西。如果我们反过来为了避免痛苦而以牺牲欢愉为代价的话,我们肯定能得到好处。这两种情况下,不管痛苦出现在快乐之后,还是领先快乐到来,实际上并不重要。如果人们尝试将痛苦的人生舞台转变成一个欢乐场,用寻欢作乐代替尽可能避免痛苦作为人生目标——正如很多人的做法一样——那就是非常荒谬的本末倒置的事。如果一个人目光阴沉地将这个世界看作一定意义上的地狱,并且费尽心力在其中建造一间隔绝烈焰的房间——那么他的错误并不算太荒唐和离谱。愚笨的人试图在生活中寻找快乐,最终却发现自己上当了;而智慧的人则想尽一切办法避免灾祸。如果智慧的人没能成功,只能说明他运气不好,却不能说明他愚蠢。只要他能够达到目的就不会觉得上当受骗,因为他所避开的灾祸是真实地存在于生活中的。哪怕一个智慧的人在躲避灾祸方面做得有些过头,没有必要地牺牲了许多生活中的快乐,但说到底他也并没有真的损失什么,因为所有的快乐都是虚假不实的。为了错过享受的机会而痛心,是非常肤浅、狭隘甚至可笑的。

我们之所以遭受很多不幸的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真理,乐观主义在这一方面要负一定的责任。我们没有感到痛苦的时候,欲望就会蠢蠢欲动,向我们展示出各种虚幻的快乐和享受;这些诱惑就像水中的影子一样让我们趋之若鹜。这样一来,我们就为自己招致了真实的、确定的痛苦。此时,我们就会为自己丧失了没有痛苦的状态而痛心疾首——这种状态就像被我们轻易抛弃的天堂一样,我们只能徒劳地希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重新再来。仿佛总有一只恶魔用欲望的幻想诱惑我们抛弃无痛苦状态。实际上,真正的、最大的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状态。不懂得深思熟虑的青年人认为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追寻欢愉,在世界中存在真正的切实的幸福。他们以为之所以有人无法获得幸福,是因为他们在获取幸福方面不够聪明灵活。不论是小说、诗歌还是世上的普通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为了面子而做出虚假行为,这些都使上述观点得到了加强。我接下来就会继续讨论这一观点。这一观点一旦形成,人生就成了对确定的幸福的有意识的追逐,而这种幸福也是由肯定的快乐和愉悦组成的。人们在这场追逐中不得不承担许多风险。通常情况下,这种对于虚幻事物的追逐最终都会招致切实的、肯定的不幸。各种不幸包括痛苦、疾病、烦躁、忧虑、损失、贫困和耻辱等。真相总是很晚到来。但是,如果人们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将摆脱痛苦,也就是避免匮乏、疾病和各种不幸作为目标,那么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目标,可能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对所谓确定的幸福的幻想的追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干扰越少,我们获得的益处就越多。歌德在《亲和力》中通过米特勒之口表达出的观点与我在这里所说的意思相同。米特勒总是为了他人的幸福而行事,他说:“一个努力避免灾祸的人是有着明确目的的,而一个总希望获得优于自己所有的东西的人却是盲目的。”从这句话可以联想到一句优美的法国谚语:更好是好的敌人。确实,这一道理就是犬儒学派基本思想的来源。我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第十六章中已经对这一点进行了分析。犬儒学派之所以抛弃所有快乐,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快乐多少都包含着痛苦吗?犬儒学派哲学家认为,获取快乐远没有避免痛苦重要。他们深切地懂得享受快乐是否定的,而痛苦是肯定的。所以,他们矢志不渝地努力避免灾祸,他们认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刻意抛弃所有快乐欢愉,因为他们明白欢乐中藏有害人的陷阱,它会使人们被痛苦奴役。

诚然,如席勒所说,我们都在阿卡甸高原阿卡甸高原:比喻过着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地方。上诞生;亦即我们来到世上时都充满了对幸福和快乐的无限期望,而且愚蠢地希望这些期望都能够实现。然而,通常情况下命运的打击很快就会到来,它将我们一把抓住教训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们的,一切都掌握在命运的手中,它不但以无可争辩的权利掌握着我们的财产、妻儿,而且还掌握着我们的手脚、耳目、脸中间的鼻子。不论怎样,我们不需要太久就能够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只是清晨的薄雾,只能远观,一旦走近它就会消失。相较而言,痛苦和磨难则是具体而真实的。无须幻想和期待,我们就能直接感受到它们。如果我们得到的教训能够真正起作用的话,我们就会不再追逐幸福和欢愉,而把精力放在如何阻止痛苦、磨难的到来之上;我们就能够明白这个世界能够带来的最好的事物,就是一种没有痛苦的、安宁的因而可以勉强忍受的生存而已;我们必须控制自己对世界的期待和渴望,只有这样实现的可能性才更大。最可靠的避免不幸的方法就是不追求很幸福。歌德年轻时代的朋友梅克就明白这一点,他曾写道:“我们对幸福过分的渴求毁了生活中的一切,我们渴望的程度就决定了毁坏的程度。如果一个人抛弃了过分的期待,在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外不再渴望更多,那么他就能平安顺利地生活下去。”(《梅克通讯录》)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对快乐、财富、地位、荣誉等事物的渴望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因为巨大的不幸正是这些渴望及对它们的追逐导致的。因此,使我们的欲求降低是非常聪明而合理的,因为很容易就会遭受巨大的不幸;相较而言,非常幸福的生活不但很难获得,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宣扬生活智慧的诗人十分在理地这样唱道:

一个人如果选择了金子般的中庸他就会远离寒酸的陋室,

也远离了令人艳羡的贵族宫殿。

风暴来临时,高大的松树会在风中摇摆,

高耸的石塔会坍塌,

最高的山峰会被雷电击中。

——贺拉斯

如果一个人完整地领受了我的哲学教诲,而且从中得知我们的全部存在实际上是有不如没有的东西,人最高的智慧就是对这一存在进行否定和抗拒,那么他就不会热切地期待任何事情和处境;对世间的一切都没有强烈的渴望,对于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失败也不会感到巨大的失落。反之,他会将柏拉图的教诲铭记在心,这教诲就是:“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我们过分关心。”可以读一下安瓦里为《玫瑰园》写下的格言: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

不要感到悲伤,因为这并不重要;

如果你得到一个世界,

不要感到高兴,因为这并不重要;

痛苦、欢乐、获得、失去都是过眼云烟

都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因为这些都不重要。

——安瓦里安瓦里(约1126—1189):波斯文学中最伟大的颂诗者之一。《苏哈里》

同类推荐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

    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

    魏斯和他的女儿艾米跟我们共同分享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前世回溯即通往灵性目标的神秘之处。这里有个人讲述的故事和魏斯博士的教导,这些都为根本地、永久地慰藉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提供了可能。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曾有过多次生命经历,只是被心灵的插曲隔开而已,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可能就会消解,我们将焕然一新。或许当我们沿着灵性之路循着自我的目标前行时,也能为当下的自己带来更多的平和与喜乐。奇迹仍在上演,上万读者参悟生命真谛,改变命运的连锁反应仍在传递中……
  • 秘·见

    秘·见

    生命何其神秘,其本源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欲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无欲则刚?信念和觉知又是从何而来?这是一组追求生命本质的谈话,带你进入更深的领域,探寻神秘的生命。
  • 劳动创造美学

    劳动创造美学

    劳动美学的出现,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全面要求的结果,使得审美的因素渗透到了劳动过程之中。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试图把美学原理用于社会生产劳动领域之中,苏联就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劳动美学的书。如斯特鲁米林的《共产主义与生产美学》、柯冈的《劳动与美》、尼西拉耶夫的《劳动美学》等。本书对劳动如何创造美做了详尽的论述,本书既可以做为高等院校教材,也可以做为美学入门书籍。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释的重点。对愣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热门推荐
  • 左手日记

    左手日记

    《左手日记》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和前女友的战斗日常

    和前女友的战斗日常

    某乎热门推荐:男朋友有个绿茶前女友是种怎样的体验?答案:我叫吕歆,二十六岁。半年前,我开始和现任男友交往。很不凑巧,他正好有这么一个前女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反派逆袭之路

    小反派逆袭之路

    穿越到异世,却是一个家世好,天赋高的反派高富帅,貌似还得罪了主角,柳枫表示有点慌!不过,当自己的金手指到账后,柳枫却又充满了信心:"我就不信我堂堂一个带着金手指的穿越者还对付不了一个土著主角!"PS:本书黑暗文,无女主,后期越来越黑暗!欢迎加入小反派逆袭之路书友群,群聊号码:838109425
  • 奥古玄世

    奥古玄世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族的小子无意间遇到家族剧变,意外被超级大族凤凰族解救,从此开始了一段救赎之路,通真气,煅灵力,聚器灵,过风雨,踏坎坷,平万里江河,历尽磨难,能否登顶成为至尊?
  • 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

    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

    《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讲述了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激烈、最残酷、最紧张的对抗形式,决策正确与否所带来的影响,马上就会显现出来,因而与其他领域相比,战争中的取胜法则也就更加明晰、深刻而有力度。用战争中的取胜法则来审视企业竞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的本质及其取胜原理。可以说,战争理论在本质上是最具有实战性和操作性的竞争取胜之道。孙子兵法是公认的战争理论经典之作,它对战争中取胜之道的深刻理解,至今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今天,孙子兵法已经不单纯是一部战争的著作,它已经延伸到了包括商业竞争在内的所有竞争领域。它已经成为一部竞争理论的专著,散发着引导人们走出竞争困境的智慧之光。
  • 有温度的人

    有温度的人

    《有温度的人》是作者继《有理想的人》、《有远方的人》之后创作的散文诗集。全书收集整理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诗90篇,分为4辑,分别为:“只在往事里发现那些暖的”“在现实中记住温度”“我可以自己暖”“温度,在山水之间”。作品文笔精练,善于通过某一种意象萃取事物背后的寓意,富有哲思和深刻的内涵,让读者感受到文字内在的力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 奇幻都市录

    奇幻都市录

    新人写书,进来看看嘛,进来看看嘛,球球你萌了!\(//?//)\
  • 本心斋疏食谱

    本心斋疏食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离落成白染流年

    离落成白染流年

    十四岁,白梨是被灭族的白家大小姐,遇到了八岁的文雅。很多很多年后,白梨是《离落成白染流年》的女主角,她说“什么?,我是要成为山大王的女人呀。”
  • 逃荒家族奋斗史

    逃荒家族奋斗史

    一个家族百年的奋斗历程,从逃荒路上的几乎团灭,奋斗到成为新移民地区的富贵家族,百年沧桑,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