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3000000030

第30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2)

我们之所以在青年时代心中充满喜悦和生活的勇气,原因之一是我们正在走上山的道路,还没有看到处于山的另一面山脚下的死亡。当我们翻过了山顶,才真正望到了死亡。而此前,我们对死亡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而已。此时,我们的生命活力开始甩脱,同时生活的勇气也减弱了。这时,压抑、严肃的表情取代了年少轻狂、目空一切的神情,并且深深刻在了我们脸上。我们年轻的时候,无论人们如何教导我们,我们仍然会认为生活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肆意挥霍时间。当我们年龄渐长,就越来越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老年时,对于我们来说,每过一天就像死囚又向绞刑架走近了一步。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观察,生活就是没有尽头的未来;但是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的话,生活就成了短暂的过去。生活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所呈现出的形象,就像我们把看歌剧的望远镜倒过来看一样;而在人生的结尾处,我们则是用一般的方式来使用这台望远镜。只有一个人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也就是当他年老时,才会懂得生活极其短暂。对于年轻人来说,时间的行进速度是很慢的,所以,在最初的四分之一的生命中,我们不仅非常快乐,而且还觉得时间最为悠远。因此,这段时间给我们留下了最多的记忆;在需要的情况下,一个人对这段时间的事情的讲述要比对中老年期的事情的讲述多得多。好比一年中春季的日子是悠长而烦闷的,生命的春天的日子也一样漫长而令人烦躁。但一年中和一生中的秋天,时光却很短暂,但是更加晴朗而缺少变化。

当生命快要走到终点时,我们根本不清楚生命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人在老年时代回顾人生之时,会觉得生命是那么短暂呢?原因在于,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回忆很少,所以就显得很短暂。很多不重要和不开心的事都被我们的记忆排除掉了,所以,我们记忆中保存下来的事寥寥无几。我们的智力是不完美的,我们的记忆也与之相同。学过的东西需要复习,过去的事需要回忆,这样才不会将它们渐渐遗忘。然而,我们不会故意回想那些不重要的事,更不会追忆不快乐的事。而必须通过追忆和回想,才能记住这两者。首先,不重要的事情总会越来越多,原因在于很多事只是在最初看起来是有意义的,但是经过多次重复,就慢慢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能记得的只是早年时光,而之后的时光却被慢慢遗忘了。我们活得越久,值得我们去追忆的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事情就越少。但如果想要记住它们,追忆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因此,如果一件事过去了,我们就将它遗忘了。时间就这样飞逝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其次,我们也不想回想那些不愉快的事,特别是使我们的虚荣心受伤的事。大部分令人不愉快的事都与虚荣心受伤有关,因为我们要对大部分自己遭受的麻烦事负责。所以我们就遗忘了很多令人不快的事。我们的回忆就是被这些不重要的事和不愉快的事缩短了。回忆的材料越多,回忆就越少。就像人们乘船驶出海岸越远,岸上的景物就变得越少、越难认出一样,我们过去的时光,和经历的事件也是同样的情况。有时,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通过我们回忆和想象又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就好像昨天才发生一样,和我们离得那么近。这是因为从这件事发生时到今天为止的中间那段时光被我们遗忘了。这段时间没办法变成清晰的图像让我们看到,而且,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大多也已经被我们遗忘了。这些事件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大致的抽象认识,也就是单纯的概念,而非直观认识。正因为如此,那件历时久远的事情才显得近在咫尺,好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而其他的时间已经无影无踪了。人的生命短暂得超乎人们的想象。一个人到了老年时代,那些已经经历的漫长时光,还有自己的晚年,在某个瞬间竟然显得是那样虚幻不实。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发生在眼前的此刻当下。这样的内心感受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是我们存在的现象,而不是我们的存在本身依赖于时间;此刻当下是主体和客体的连接点。我们在青年时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生活漫长无尽?原因就在于年轻人需要一个空间来安置他们无尽的期望,要是想把这些期望全部实现的话,一个人就算活玛土撒拉那么久也是不够的。此外,年轻人对未来的计算是以自己度过的短暂年月为根据的;这些过去的日子充满了回忆,所以显得悠长。在过去的时光中,由于事物是新奇的,所以充满了意义。因此,日后的生命里,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忆和回味这些时光。青年时代的日子就这样深深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在怀念某个遥远的地方,但实际上,我们所怀念的只是我们在年轻而充满活力时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我们被伪装成空间的时间欺骗了,只要再旧地重游我们就能知道自己上当了。

想要获得长寿,一具健康无恙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还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可以用燃烧方式不同的油灯来打比方:一盏油灯的灯油不多,但是有着很细的灯芯,它燃烧的时间就比较久;而另一盏油灯虽然灯芯很粗,但灯油也很多,所以也能燃烧比较长的时间。此处,灯油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生命力,灯芯则是各种方式的对生命力的消耗和挥霍。

对于生命力这方面来说,我们在三十六岁之前就像靠利息生活的人:今天花的钱明天就赚回来了。但是,一过三十六岁,我们就像开始依赖本金生活的人。这种情况刚开始出现时并不明显,花掉的钱大多又能赚回来,微小的财政赤字不会引人关注。但是赤字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而且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情况越来越糟糕,而且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止它的发展。本金越来越快地被消耗掉,势头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最后,钱财总会耗尽。这个比喻的双方——生命和财产——如果真的日益消耗的话,情况是非常凄惨可悲的。所以,人在变老时,对财富的执着和渴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与此相比,人从出生到成年,直到成年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命方面,我们就像把利息存进本金,花掉的利息不但会赚回来,本金也在逐渐增多。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富有经验的理财顾问来帮忙的话,我们的财产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年轻时是多么幸福!年老时有时多么可悲啊!虽然这样,年轻人也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活力。亚里士多德发现:同时在青年期和成年期都获得奥林匹克冠军的人是极少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早年间的刻苦训练将他们的生命力都消耗了,成年之后,他们的力量就不足了。肌肉力量如此,神经活力也一样,而神经活力的外在表现则是智力成就。所以,过早便显出智慧的神童就像温室中的果实,他在儿童时期使人惊叹,但日后就变成了思想平庸的人。甚至很多博学的人,早年间为了学习古老语言而将脑力消耗掉了,所以往后的生活中,他们的思想变得僵化、麻木,缺少判断力。

前面已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会和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相符合。于是,当这一特定的人生阶段来临时,他就会表现出最好的样子。一些人在年轻时受人欢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也就逐渐消失了;一些人中年时精力充沛、才干过人,但年老之后就一无是处了;也有很多人在老年时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样子,他们温和宽容,因为这一时期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在为人处世时更加镇定自如。很多法国人都是这样的。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人的性格本身具有青年、中年或老年时期所特有的气质特征,与特定的人生阶段相符,抑或,可以修正或调整某一人生阶段。

就像一个坐在船上的人,只有通过四周河岸上的景物逐渐后退和缩小才能察觉到船的行进一样,如果一个年纪比我们大的人看起来比我们显得年轻,那我们就能够得知我们变老了。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个人年纪越大,他所经历的见闻留在他记忆中的印象就越少。在这一层面可以这样说:只有在青年时代,人才是充满意识地生活着;老年时代,人只用一半意识继续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意识就逐渐减弱了;经历过的事情不再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就像一件艺术品被我们看了很多遍之后,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了一样。人们只不过在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事情完成后却不明白究竟做了什么。既然如今他们的生活意识正在逐渐消失,那么当他们越来越接近完全失去意识的时候,时间的流逝也就越来越快。童年时代,新奇感使所有东西都进入了我们的意识。所以每一天都显得漫长。我们外出旅行时的情况与此相同:旅途中的一个月仿佛比在家生活的四个月都要漫长。尽管如此,新奇感却没有办法阻止童年时期和外出旅行时的漫长时光变得难以忍受——这是与老年时期和在家的时光相比之下来说的。但是,我们的智力会由于长期不变的感觉印象而变得疲乏和迟钝。这样一来,所有事物都悄然无痕地过去了。日子变得越来越无意义,也因此显得越来越短暂。老年时代度过的一天似乎比小时候经历的一个小时还短暂。所以,我们的生命时钟就像向下滚的球一样,运动速度越来越快。还可以用转动的圆盘来打比方,距离圆心越远的点转动的速度就越快。与此相同,当一个人距离生命的起点越来越远,时间流逝的速度就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我们对时光流逝速度的心理感受进行测量时,对于一年长短的感受与这一年除以我们年纪所得的商成反比。比如说,如果一年只是我们年龄数的五分之一,那么这时的感受就比一年是我们年龄的五十分之一时的感受漫长了十倍。对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来说,时间流逝速度的不同感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这种情形使人生的童年时期——不过是十五年时光而已——好像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长的阶段,因此也是拥有最多回忆的阶段;我们感到无聊的程度也因此与年龄成反比。儿童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做些什么来打发时光,无论是玩耍还是工作。如果没有事情做,他们就会觉得万分无聊就连青年人也仍然会受到无聊的影响,几个小时没事做就会让他们感到心慌。成年人的无聊感就慢慢变少了。年老时,时间总是过得太快,日子转瞬即逝。显而易见,我在此处谈论的是人,而非你年老的牲畜。在我们的后半生中,时间飞逝而过,无聊也就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我们的情欲以及由此而来的痛苦也消失无踪了。因此,大体来说,只要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我们的后半辈子所感觉到的生活的重负确实会比青年时期更轻。所以人们将这段时期——也就是变得年老力衰、体弱多病之前的那段时期——称作“最好的时光”。在生活的舒适度和愉悦度方面来说,这段时期的确是最美好的。与此相比,青年阶段——此时所有事物都会留下印象,都能够生动地保存在我们的意识中——的优势则在于:这一阶段人的精神思想开始孕育,相当于精神发芽的春天。这一阶段中,对于那些深刻的真实人们只能进行直观,但却不能进行解释;亦即,青年人最开始获得的认识是一种从瞬间印象得来的直接认识。必须是强烈、生动、深刻的瞬间印象导致产生直观认识。因此,一个人如何利用自己的青春时光,决定了他能取得怎样的直观认识。日后,我们能够影响他人,甚至影响这个世界,自身逐渐变得圆满,不再被印象所影响;但是,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也逐渐减弱了。所以,这一阶段是我们做实事和获得成就的阶段,但青年阶段却是刚开始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时期。

青年时代,我们的直观占据了统治地位,而老年时代,思想却占据了上风。所以,青年时代是创作诗歌的时代,而老年时代则更适合进行哲学思考。在实际生活中,青年人听从于直观见到的事物及其产生的印象;而老年人的行为则是由思想决定的。这是因为只有在老年,当积累了足够多的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并把这些直观印象归纳为概念之后,这些概念才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因为习惯的作用,直观印象则逐渐减弱了。与此相比,在青年时代,直观印象,也就是对事物表面的印象在头脑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特别是对那类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头脑来说更是如此。世界在这一类人看来是一幅图画,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表现自己之上,对世界的内在感觉则是次要的。年轻人的虚荣心和对华丽服饰的追求上已经体现出了这一点。

同类推荐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以赛亚·伯林1965年关于浪漫主义的梅隆系列讲座的BBC录音结集而成,自浪漫主义定义问题始,中经浪漫主义之滥觞、成长和壮大的过程,至浪漫主义的巨大影响终。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处处闪耀着天才洞见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浑酣畅的即兴风格,是一曲令人魂销神醉的思想咏叹调。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爱·幸福》《行动·沟通》《超越·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热门推荐
  • 婚短情长

    婚短情长

    苏陌陌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闪婚,结婚的原因,很简单,她需要钱,他需要妻子!她一直都知道这场婚姻,两人都只是‘各取所需’;夹缝中生存,她卑微得乞求着一份真心……可他却是个阴晴不定的男人,时而对她疼惜若宝,时而对她,又弃如敝履……她始终搞不懂,这场婚姻,他究竟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她却不由自主的沦陷了,就在她隐隐期待美好明天的时候一个跟她有着九成相似的女人站到了她的面前:“你以为黎琛真的爱你吗?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可以滚了!”那一天,她才知道……那个冷血到可以看着她倒在血泊的男人……曾经为某个女人……
  • 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

    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最激烈的时期。中原文明与周边的游牧文明在一次次碰撞中互相吸收,经历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淬炼带来的阵痛,最终顽强不屈地发展着。在这三百余年里,华夏人民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在这个文明灿烂的伟大时代,纷争迭起,战火连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赵匡胤继五代之乱而起,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大宋;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稳定国政,促进契丹壮大;元昊野心勃勃,开疆辟土,终成西夏霸业;完颜亮文才武略,改制迁都,推动金国汉化。更有文臣忠义,武将忠勇——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不以生死贫富移其志;杨业、狄青、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张世杰,不以成败利害动其心——共谱一段悲怆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 美丽心灵砺练(人生高起点)

    美丽心灵砺练(人生高起点)

    本书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个人的生活有品位、高质量,希望每个人的人生如花儿般的幸福,如诗一样的美丽。《美丽心灵砺练》告诉读者朋友人生不可缺少的智慧。愿以此书与广大青年读者朋友共勉。
  • 他知琴意南自舍

    他知琴意南自舍

    新书《星际之星海无尽》,已经更新26万字,欢迎跳坑。
  • 嫡女重生之盛世王妃

    嫡女重生之盛世王妃

    大婚之日,洞房花烛之时,而她,成了耻辱,转眼由正妻沦为小妾!…“贱人,娶了你,是我一生的耻辱,你真让我恶心!”冰冷无情的字眼,是她那青梅竹马的夫君说出来的话!“呵呵,姐姐啊姐姐,多谢了你的成全了呢!姐姐你好生的去吧,妹妹会代替你好好照顾相公,帮你享受这些你没能够享受的福分!”笑颜如花的容颜,堂妹吐出的字眼,却是让她浑身冰凉!“孽女,沈家没有你这不知廉耻的女儿,你给我滚!”这是她的亲人吗?不是!…成为众矢之的,当她被人浸入那冰冷刺骨的湖水之中,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他人的算计!可是,已然晚矣!…如有来生,如有来生……重生,回到父母健在的时候,这个时候她还不是孤女,父母尚在,恩爱依旧,而她还是曾经那个深受宠爱的沈家嫡女!这一世,她一定会守护自己所爱的人,再也不会重蹈前世的覆辙!而那些曾经伤害她的人,她也会让他们付出代价!云霄完结文:《弃后重生之风华》《殿下独占小狐妃》
  • 你的白月光已上线

    你的白月光已上线

    听说国民初恋沈安度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传闻她是男神心心念念得不到的白月光。小道消息爆料这位幸运到令万民愤慨的白月光居然和男神扯证之后放鸽子逃跑了。吃瓜路人纷纷嘲讽男神双商和颜值成反比,简直瞎了眼。真爱粉丝diss传闻忠心护主:男神说过,25岁之前,听妈妈的话,不结婚不恋爱。更有资深骨灰粉熬夜刷微博做数据贴证明男神直男癌入骨命里注孤生。后来……有人爆料称撞见一向洁身自好的国民初恋沈安度和某女子在酒店走廊上演深情壁咚的狗血桥段。真爱粉丝唏嘘不已,哭晕在厕所里……(甜虐乱炖,后期甜到齁,欢迎入坑!)
  • 天地正气

    天地正气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全书精选先秦至近代诗文词曲体现浩然正大之气的作品近二百篇(首),大体为正气歌、正气说、正气谱三部分。正气歌,是历代先贤所写天地正气的咏歌;正气说,是前贤有关天地正气的传说;正气谱,是历代体现天地正气先贤的传记。或慷慨赴难,或从容就义,或孤介自守,或时穷节现,或孤弱抗争,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奋起……三类作品将呈献给读者不同风貌的勃勃正气。
  • 寻找纣王象牙箸

    寻找纣王象牙箸

    江南合州城里,正街上有家专门卖筷子的店铺叫商记制箸坊,老板姓商名福山,祖上本是雕刻名家。店里出售的各种筷子,金筷、银筷、象牙筷,红木、檀木、乌木筷,全都是精雕细琢,筷身上刻着人物走兽或绘着花鸟虫鱼什么的。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店堂一看,别说掏钱买,就是凑上柜台一瞧也大饱眼福,叫你拍案惊奇,叹服商家的制筷技术和雕刻工艺的精湛,竟然把一双普通的筷子弄成高雅的玩意儿了。当然价钱也不菲,不说金筷银筷,就是一双雕花木筷,没有几十块大洋便拿不走,一般老百姓根本不敢跨进这门槛。
  •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第一战王

    都市第一战王

    三年牢狱之灾,三年上门女婿,楚天辰看尽世态炎凉。今朝,战王归来,无敌神话开始……任你出生逆天,修为盖世,只能在我脚下苦苦挣扎。任你风华绝代,倾国倾城,只能在我背后卑微仰望。可当楚天辰寻找大敌时,竟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