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900000002

第2章 “误读”金庸?——对《金庸密码》的自辩

【题记】

自2006年7月,鄙人始发帖于网上。朋友们客气,说了许多夸奖鼓励的话,令我汗颜。也有朋友提出不同意见,有些我能接受,马上对原帖作了改动。有些则非我所能苟同,于是写有《谈金庸研究之所谓“末路”》一文,作“总答复”。意犹未尽,乃取旧帖一张而扩充之,续有申说,曰:再辩护。

知堂老人信持“不辩解主义”,道是:“一说就俗。”鄙人则“总答复”于先,“再辩护”于后。一辩再辩,说了还说,分明已是“俗之又俗的俗物”了。

不为已甚,言尽于此。不会再强聒不舍、哓哓辩说了。

南窗寄傲生《读金庸小说札记》:

《西游记》第九回写渔樵对答,渔翁张稍作《西江月》有:“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则金庸这部小说书名赫然就在其中,可见并不是金庸杜撰。

《笑傲江湖》的主人公,在作者看来,乃是“天生的隐士”,而《西游记》中这位高歌“笑傲江湖”的张稍,“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却也是隐居之士。

而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记录了沙和尚的诗歌体口述自传: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

二者齐观,则《笑傲江湖》的书名与“任我行”的名讳,皆完整地见于《西游记》一书。

金庸读《西游》,据他自言,是在“小时候”,感觉大约在八九岁年纪,到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中,金庸又让韦小宝与双儿聊起了《西游》故事。

金庸在回答读者提问时,曾谈道:“‘俗文学’也是文学……俗文学中有极高品味者。”所举例证,便是“《西游记》、宋词、元曲,等等”。

金庸天生一种“对于严守纪律感到痛苦的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的自由散漫性格”,认为“且自逍遥没人管”是人生至大的欢乐,读天马行空之《西游记》当会兴味盎然,而“笑傲江湖”“任我行”这样的词,对这种个性的人,天然具有吸引力、魅惑力。[1]

有朋友说:“笑傲江湖和任我行这两个名字很通俗啊!”

当然很通俗!——却是在金庸发表《笑傲江湖》这部作品之后。

就我浅见所及,在吴承恩到金庸,数百年间,绝少有人再把笑、傲、江、湖四字连用。

李敖嘲骂金庸,真正不遗余力。不意此公1995年在台湾真相新闻网主持一台电视节目,招牌居然唤作《李敖笑傲江湖》!还不是为了抓眼球提高收视率?如果这四个字不是因为金庸而家喻户晓,电视台以及李敖本人,会给节目取这样一个名号?

至于“任我行”三字,更是“通俗”到不行,但王安石诗谓“看似寻常最奇崛”,而“洪七公深知真正的烹调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显出奇妙功夫。能在平淡之中现神奇,才说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别人不好说,如果是让我自己来刻画一位倜傥骄狂纵横不拘、霸气才情笼盖一世的邪教领袖并在其名字中体现这一性格特质,恰恰选中“任我行”三字的几率,很低,而接近于零。我可能让他叫“魏我行”“杜我行”,或是“任余行”“任吾行”,又或“任我为”“任我飞”……

有人为自己子女或小说角色取名,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而又意蕴深永妙趣天成,总为其人腹笥甚广,方能厚积薄发至此。

1932年夏,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请陈寅恪拟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题,陈先生以小说人物名“孙行者”为上联求对,一时舆论大哗,以“倒退”“复古”相讥。陈先生此举之立意,在他《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说得明白:

测验之标准……此方法即为对对子。所对不逾十字,已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

从某氏似乎很随意地为他的子女(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其实也算小说家的子女)所取“不逾四字”的名号上,其人“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亦约略可见也。

“笑傲江湖”“任我行”皆取自《西游记》,大有可能。

但非绝对一定。

天下事,难言哉!最有可能的,往往最不可能,而最不可能的,也可能最有可能。

我在《破译金庸密码·题记》中曾举一例:

钱玄同自作聪明,断定许广平的名字与唐代名相宋璟有关。因为宋璟字广平,许广平又自号“景宋”,钱玄同认为那是“景仰宋广平”的意思。不料鲁迅起而痛驳:“许公的母亲姓宋,因她为景仰母亲,所以自号景宋,至于她名广平也和宋广平全不相干,只是广东的风气,常常喜欢把地名放在名字当中,例如她名广平,她妹妹名东平,何尝有宋广平的影子呢?”

“疑古玄同”先生的失败,足证:最有可能的,往往最不可能。

有鉴于此,无论我对金庸笔下某一二名物的猜测多么有把握,仍自知:猜测,只是猜测。

《围城》中方鸿渐的名字出自《易经》“鸿渐于陆”,赵辛楣则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辛夷楣兮药房”。这两项推测,应该没有多大问题。至于那位号称“局部真理”的鲍小姐之姓氏,居然也有典故存焉:

方鸿渐就受了鲍小姐的引诱。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

这一点,如果不是由钱夫人杨绛女士指出,怕很少人能想到,就算想到了也会自觉太牵强,且无从确证。

此之谓:最不可能的,也可能最有可能。

因此,有些猜测我自己都觉得牵强,还是会把它作为第二、三种可能,写入文中。

谁知道哪片云彩有雨呢?——自然,也可能密云不雨、亢旱三年。

《孟子》记录了齐宣王给老孟所下考语:“‘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而《论语》中的孔子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二者连读,胡解孔孟:忖度他人的用心,而断以己意,虽圣人不免,且优为之。只是切不可自信太过,自以为天纵英明,我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对金庸的解读未必准确,俺早自知。某些朋友则貌似掌握了绝对真理,认定它们完全符合金庸本意,则鄙人只有浩叹:莫非月光宝盒重新降临人世,俺何其有幸,居然目击了全知全能的皇天上帝?!

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将自己装扮成金庸或其他任何作家的唯一指定代言人以及预备役(或现役)的转世灵童,都是极端可笑的。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我对金庸小说情节与名物的解读,提出了某一种或几种可能性,自知仅是臆测,未尝妄自尊大认定其必为不刊之论,却也不敢妄自菲薄至于稍遇质疑便亟亟认错。

误读无罪,错解有理!

余英时先生认为:

在文学作品中追寻作者本意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有时甚至作者自己的供证也未必能使读者满意。诗人事后追述写诗的原意往往也不免有失。因为创作时的经验早已一去不返,诗人本人与一般读者之间的区别也不过百步于五十步而已。传说19世纪英国大诗人布朗宁就承认不懂自己所写的诗。(《近代红学发展与红学革命》)

《韦小宝这小家伙》中,金庸试图分析一下自己创造的这一人物形象,谈了很多。但他又说:“这里的分析半点‘权威性’也没有,因为这是事后的感想,与写作时的计划与心情全然无关。”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完全还原创作时的心路历程,虽作者本人,也不能够,何况我辈读者?

自我感觉完全遵循、复制了作者原笔原意的,其结果,就能完全避免“误读”?

自知不可能完全遵循、复制了作者原笔原意的读者(如我),当然也会“误读”。

我不认为后一种比前一种,必然更“误”。

“误读”既无可避免,以不过分脱离文本为前提,则钱锺书所言“作者……寓意,只为己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也是集》),就成为最正确最恰当的态度。《谈艺录》中,钱先生又称述清人谭献的看法:“甚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

西方之“接受美学”,大体与此同意。

还有一种说法:“要真想这么多,那金庸写小说时岂不累死?!”

太熟的东西,根本无须刻意去“想”。我们签字时,似乎并不需要像欧阳锋老先生那样开动脑筋费力去想“我究竟是谁,叫什么名字”,再亟亟翻查出生证、身份证、户口本以核实自己的名姓,这也太过具有“实证主义”精神了。

我算“三乘以七”这样的数学题,可以不过脑子,张口就来,不会“累死”。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是金庸小说的资深读者之一。我不担心金庸写小说想多了会“累死”,就像我从不担心陈先生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会“累死”一样。陈先生对微积分,只怕比我对乘法口诀更熟习。

我举重到五十斤,已经感觉吃力,但不敢由此认定五十斤即是人力的极限。

人的天赋才分、人生阅历、知识储备,不尽等同。“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此蒙叟之所以兴叹也。

我曾经引用过《山海经》《淮南子》中的不少文字,尝试证明“日月神教”总部“黑木崖”的命名跟远古神话“太阳下有扶桑、若木”等记载有关。一位好朋友垂询:“刘兄,金庸写书时,会考虑这么多吗?”

当时答复如下:

我的猜测未必正确,如其正确,则金庸只需联想到中国上古神话中“日下有木”就够,绝对不必把这些树木各叫什么名字都回忆一遍,而“日下有木”对金庸那一代学人来说是基本常识(再上一代人旧学方面的修养就更不得了,鲁迅读《山海经》时大概不满十岁),我做猜想,才需要把相关记载尽可能多地开列出来,增加一点说服力。

著书翻恨古人多!2000年的文化积淀,太深厚,后世作者要想完全不受前人他人影响,难!这一影响,甚至作者本人也未必明确意识到,不知不觉间已然“中毒”,就像金庸所言:“许多文学作品往往受到民间传说的滋养而作者不一定自知。”

当时不知,事后惊觉,这种情况最起码金庸有过三次,一次见于《射雕英雄传·后记》:

写《射雕》时,我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这段时期中所读的书主要是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这个事实经刘绍铭兄提出,我自己才觉察到,写作之时却完全不是有意的……

另一次,则见于他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

我在写成小说《连城诀》后,忽然惊觉,狄云在狱中得丁典授以《神照经》一事,和《基督山恩仇记》太接近了,不免有抄袭之嫌。当时故意抄袭是不至于的,但多多少少是无意中顺了这条思路。

几年前,金庸在台回答读者提问,更加坦诚:

施爱东先生分析《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桃花岛求亲、黄药师考以三题的情节,出于我国呆婿的民间故事,我写作时心里无此意会,但他一加分析,我就觉得很有道理。许多文学作品往往受到民间传说的滋养而作者不一定自知……施爱东先生分析《天龙八部》中马夫人与乔峰的怨恨有武松杀潘金莲、石秀杀潘巧云的影子。他的分析很好。

艺文之事,借用人家的东西而不自知,很普遍。最极端的事例,就是刘心武先生“梦中得句”:江湖夜雨十年灯。自己感觉还“挺有诗味儿”,醒后赶忙记下,而在“意识的深层”又怕与古人暗合,查了资料,查来查去,最后认定古人没写过这句诗,“便只好坦然地将其版权归于自己”。

把大诗人黄山谷的名句归到自己的版权页,这种事,金庸还没能力做到。

不过,只要作者读过某书,而此书的情节或名目又与作者的作品有极大的相似,我们因此说他可能受到此书影响(管他承认不承认),不算太冒险。文化影响上,稍稍实行一点“有罪推定”,不会出人命吧?

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受到前人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影响,怎么也不算丢脸的事。伟大如歌德,于此从不讳言。也许,如歌德般伟大,才会坦承:

人们老是在谈独创性,但是什么才是独创性?我们一生下来,世界就开始对我们发生影响,直到我们过完这一生。……如果我能算一算我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下来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我有许多东西要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莎士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密给我的好处更是说不尽的。(《歌德谈话录》)

要说的是受他人“影响”,而非剽窃。

2008年3月

附录一:答网友

网友:

我的意思是如果有深入研究金庸的意思就趁现在多向他本人求证。就算作者本人也不能够,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比自己闭门造车实在吧。

就像现在的红学,什么稀奇古怪的观点没有?人家还是红学家,也不是纯粹没有根据。真所谓“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种对红楼梦的肆意提高或玄奇,就是一种误读。

我担心未来金庸的书也逃不脱这种命运。

刘答:

那又何尝不是金书的荣幸?

中外一切伟大作品,皆逃不脱此等命运。

大家都不“闭门造车”,都等着作者从牙缝里挤出只言片语,都只说正确的观点,结果是:什么观点都不会出现!

众声喧哗,泥沙俱下。如此,学术方有立基之地。

附录二:2012年,倪匡先生在新浪微博对网友的回复

@弧一畹:倪老,闲着也是闲着,您说说对您的写作影响比较大的是哪几本书。顺便说说这本书哪儿好,怎么影响了您。慢慢想,不急,大把时间。

倪匡:所有看过的书都有影响,程度不同而已。

同类推荐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本书分为荷马、屈原、司马迁等部分。
  •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中国古代七大宰相就是会掌权

    中国古代七大宰相就是会掌权

    从秦代至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案可查的宰相共有一千多位,本书从中精选出了七位,多方位、多视角地向读者介绍了他们治国安邦的智慧。全书以自秦至清的朝代先后为序,每代的宰相也以任职先后为序,一相一传。每篇小传的内容包括宰相的家庭情况、政务作为、性格嗜好、趣闻轶事以及死亡原因等,均基于史实,以政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生活,熔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希望能为现代人的修身明志与施展抱负起到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红铜子

    红铜子

    我出生于北方最高的山,要去中原最大的城。我为我族正道,我为世间破碑。正的是修行之道,破的是儒圣碑。
  • 王的毒妾

    王的毒妾

    【正文已完结,番外进行中,请放心入坑哦!】她医术超群,异世穿越重生她是双目失明、年少白发被称为鬼女的荣府嫡女。再睁开眼睛她走出了暗无天日的地窖,昔日鬼女不但斗得了继母庶妹还惩得了刁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君别闹,魔女野蛮发育

    神君别闹,魔女野蛮发育

    某年某月某狐狸问:问世间情为何物?林瑶答:负了年华应了殇,扯了天下,为上榻!某时某地某神君问:你下凡多次,可有感悟?林瑶答:天是刮风的,地是长草的,男人是不打不行的!神君一愣,五秒后逃离战场!
  • 星际美食传

    星际美食传

    随着时代的变迁,食物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那么星际的美食肯定特别丰富,可是穿越而来的陆潇潇看到的却并不是这样......ps:前期有点言情味道,后期是沙雕文。大家不要害怕,这本书因为作者放飞自我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相公别怕,克夫娘子不克你

    相公别怕,克夫娘子不克你

    出生既失去母亲被说是克父克母不祥之人的顾素真从小在外祖母家长大,和表兄的爱情得不到舅母成全的她回到侯府,在表哥定亲的当天,素真被一纸圣旨许配给从小体弱多病的临淄王陈士允。这桩不被祝福、甚至被人认为素真迟早会克死士允的婚姻就这样开始。士允明知道这是阴谋,原本该远离素真的他被素真的善良温柔吸引,夫妻同心,怎样才能面对这重重困境,成为天下至尊?
  • 爱你是逃不过的劫

    爱你是逃不过的劫

    后来她才知道,爱上他,是劫难的开端。他是魔鬼,摧毁她的信仰,抽空她的灵魂,让她余生不得身安。或许她成为疯魔,才能从地狱解脱。
  • 中国共产党晋城历史纪事(1999-2012)

    中国共产党晋城历史纪事(1999-201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省委书记袁纯清也对党史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并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把学习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纪事》作为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教材之一,从中探求规律、找寻方法、汲取智慧、砥砺斗志。
  • 你曾经是少年

    你曾经是少年

    15岁的时候,陶然还是一个喜欢SHE的善解人意的乖乖女,苏木还是一个人设建立在不学无术之上的高冷坏小子,却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打架,一包求和的辣条就意外的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从《恋人未满》到《说你爱我》,后来苏木对陶然说:我这辈子都会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