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0100000001

第1章 序言:急促的聒噪常常令午夜的星星不安

从报社出来已经临近午夜,街上的人和车自然都不多了,慌乱、小家子气的东兴南路也不再拥挤,跟有人这种时候要抱怨下班太晚相比,我其实已经高兴得快叫起来了。

通常凌晨下班,意味着这一周的工作即将结束了,短暂的休息时间不一定真的去什么休闲或者做两件生活大事,而是可以呼吸两口自由的空气,没有任何压力的那种。

我来到广州七年了,一直待在一家娱乐周刊。跟娱乐周刊同时出版的还有一个新闻类周刊,当时两本杂志以“娱乐”和“生活”的关系存在。虽然两套采编系统,但一直在一间大办公室办公,经常那边选题评报,这边也能听到。有一次,隔壁的编辑惊呼冯内古特死了!他说得其实很平静,但在我听起来算是惊天动地了,因为多年前我就是冯内古特的读者,他的小说我最喜欢《时震》。在我看来他一直是想死而不得死的那种,所以死这件事,对于冯内古特来说可能还真不是什么需要伤感的事。

因为内向,我从来没跟同一间办公室的准同事说过话,但那天我扒着办公室常见的那种隔板,站起身来对那位同事说,啊,冯内古特死了?对方说,是的,刚刚。于是我们又聊了几句死者,然后他提议让我写一篇书评兼纪念冯内古特的文章。

于是,我到广州之后的第一篇书评就这么写好了。给予我信任的人是凌越,作为书评人和诗人,他当时不明就里地让我写一篇纪念冯内古特的文章,我的理解那也是一种诗意。

后来越写越多,变成了一种习惯。用我的朋友戴新伟的话说,就是一个月关注几本书,先写个书讯,再挑一两个写点长的书评,大概这种节奏伴随我很长一段时间。关注新书,关注当红作家,关注出版状况,然后奋笔疾书像动情的小伙子面对心仪的少女一样,真真切切并难以摆脱转身。

有时候难免是硬着头皮写,一来面对过往经历中没关注过的作家,二来面对兴趣寡淡的作家作品,都需要以一种稿费的动力和发表被人品评的虚荣心来支撑。比如我在写冯唐的《不二》书评前,对这位作家一点不了解,他的名字和任何一部作品对我来说,就像对于美国艾奥瓦州一农场主妇来说的杨幂一样,你再流行时髦也跟我没什么关系。

我猜别人也一样遇到过跟我相似的情况,从勉强地拜读、看资料到去动笔阐释原本不熟悉的事物,再到一点点了解和熟悉更多的东西。这有点像过日子,我们总是从仅有一口煮泡面的锅,到拥有整套厨房用具。

好像在我写下这些书评的过程中,一直有师长、朋友对于文章中常常纠结病患而看不过眼,的确,尤其是在写到汉语文学本身、文化现象时,不满的声音甚至攻击是多了点,但我想,这些不能不说跟爱有关。文学意义上的期许说不上,但至少对于自己母语的阅读肯定是有所期待的,这难道不也是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心中的常理吗?对于汉语文学的挑刺,使我自己都觉得这有点像戴着袖标的老大妈,发现谁乱扔垃圾都会跑上前质问两句,挺烦人的。这种形象当然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但换个角度想想,那些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者和质疑声,不也正是基于一种希望你们变得好些、有点出息的心理吗?谁会真对骂骂别人这种破事称得上有兴趣呢?

书中收录的篇目大多为近年所写,也大多发表过,北岛和卡夫卡两篇是我2005年在南京期间写的,大概是为了纪念也收入进来。没有标明出处的自然是未发表过,或者我实在忘了也找不到了。

从我1995年开始写诗开始,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坚持写评论写上这么长时间,时隔多年出了第一本书竟然也是书评为主的文章集合。我不能说这并非自己想要的,但的确与初衷相去甚远。在写作这件事上,我没有成绩可言,但的确没有停歇过,小说和诗写了不少,但羞于见人的居多。书评是寄生在其他作品之上的艺术,当然可以寄托作者的心思念头,只是自由度天生欠缺。这是我的一点理解,没有歧视的意思,自己也将继续写这种寄生的文字。

这是一个聒噪急促得令人不安的时代,自己也难免深陷其中成为聒噪之声中的一个音阶。每个人都想做独唱者,可事实是大多数人一边往合唱的堆里挤,交际恭维、攀谈交好、搞基卖萌,一边又要标榜特立独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唯一性提炼出来。这些在我看来都非常愚蠢,人类败坏阴险的行为之一就是互为友善,而独一无二的意义也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巨大。倘若能多抬头看看空中的繁星做一点安静的事,已经是现代人的成熟之举了。

整理这本书的文稿,难免有很多记忆渐渐浮现出来,即便于个人生活来说它们也不至于是什么宝藏,只不过是点零零碎碎的人类情感垃圾。它们可以令我多看两眼,但对于读者来说其不值一提的程度跟这本书的内容近似。我倒不是觉得自己还会写出更值得一提的文章,才如此藐视已经成型的眼下这些,而是对于生活来说,它们的存在真的什么都不是。我十分尊敬的书评人刘铮老师在自己的《始有集》后记中第一句话就说:“这本书不值得读,更不值得买。”我觉得我能理解好这句话,并非简单的谦逊,如今我很想原封不动地用在自己这篇序言文字中,但说实话,勇气和信心都不足够。

这些文章在这里结集,能让人回想起来的除了情感,还有很多人和事。某种程度上,这些才是值得重新珍视的。我必须要感谢我曾经和现在的编辑们。《南都周刊》的凌越,他后来到了《时代周报》,一直都有约我写书评,我在广州的第一篇书评以至于让身边朋友知道我也可以写这个,都是因为凌越;还有《南方都市报》的戴新伟,从阅读版编辑到副刊主任,戴老师位置变动,但对我的帮助从未间断过,引领和提携这些词多少有点冒犯般的讨好,但年纪略长我一点的戴老师对我的确做了很多这样的事;还有戴老师的夫人吴慧,我们曾是老同事,她在《东方早报》做阅读版编辑时,生生地把一个傻了吧唧的人拉进了他们那么隆重的一个作者队伍,盲目的信任下,吴慧编发了我很多稿子,我必须再三感谢;后来吴慧将我移交给了《东方早报》的黄晓峰,他帮我严防死堵了很多文章中的纰漏;还有《南都周刊》的钟刚、罗小敷,他们在做文化版编辑时也经常对我投来信任的目光;自然还有《人物》杂志的编辑陈卓,他当时对我的信任和鼓励都很难忘……必须还要感谢“独立阅读”的师友,王晓渔、苏小和等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提携都不小;还要感谢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何客兄,真是承蒙看得上。

我的家乡沈阳很多年前曾经有一本“青年文化读物”《甲壳虫》杂志,谢谢刘爱萍、王波的赏识,让一个学药理学的理科生在那本杂志当上了编辑,还让我知道自己可以靠做点跟文字有关的工作来谋生。

最后,还有很多没通知我就编发我文章的编辑,即便我没收到你们的稿费,我也要感谢你们的看得上。

这是一份无法感谢完全的名单,只能点到为止,还有对我有过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有缘的话我会再把你们感谢一遍。

这本书献给我的爸妈,他们对我的写作没有过什么鼓励,但他们的存在对我一直很重要。也感谢陪伴我的非勒蒙,一直与你在一起,以及你能像快乐的天使一样在我身旁飞来飞去,对我来说事关重要。

是为序。

朱白

2013年10月15日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大纵览(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大纵览(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许地山散文精品

    许地山散文精品

    许地山散文以其特有的宗教情结,短小的形式,丰富诡奇的联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精彩地表现了他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其选择题材和创作技巧别具一格,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的描写领域,同时也丰富了新文学的创作方法。《许地山散文精品》主要编辑了作者的散文歌作品。
  •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天涯故事

    天涯故事

    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近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进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进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进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 美国家书

    美国家书

    本书收录了美国历史上杰出的45位名人写给孩子的信。这些人曾在政治、军事、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有不凡的贡献,言行本身对后世有着深远的积淀与影响。书信最能呈现一个人的诸貌与真实。阅读这些传世的信件,既能领略伟大的心智与人格,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凡人时刻,面对至亲诉说志向,表达牵挂,字里行间充满温情快意,矛盾、担心也历历在目。家书曾经连接时空和情感,如今是观察美国精神群像的新鲜视角,也是一本常看常新的教养指南。
热门推荐
  • 腹黑女帝择夫记

    腹黑女帝择夫记

    这是一个女杀手穿越到古代的故事。和别人的穿越有点不同,还有些狗血,因为醒来时发现自己正穿着男装,还被大家喊做公子!开酒楼的娘也不寻常,身怀绝技却遮遮掩掩。厨子、跑趟、看门大爷个个不同凡响。难道这是一家黑店?......逃婚、参军、升职......看我一路潇洒肆意,本想弄个将军当当便罢了,可谁想自己的身份却大有来头。......
  • 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的故事发生在一八四二年及八年以后;主人公拉夫烈茨基是已经丧失了农奴主“热情”的贵族的最后代表。贵族之家的没落已无可挽回,农奴制的崩溃也不可避免;然而由谁来给俄罗斯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俄罗斯又该往何处去呢?无论是拉夫烈茨基,还是作者本人,都无法作出明确回答。拉夫烈茨基只是模模糊糊感觉到,应该做点儿什么有益的事情,未来应该是光明的。而作为农奴制贵族阶级的最后代表,回首往事,拉夫烈茨基却感到虚度了一生。“熄灭了吧,无益的一生!”在抒情诗一般的“尾声”中,拉夫烈茨基无可奈何地这样悲叹。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的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项重要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人在旅途之德里

    人在旅途之德里

    在工厂工作了6年的中正厌倦了工厂的生活后,旅游途中遇到了唐婉,郭少,余雪儿等人,最后来到了印度工厂,不料卷入了爱恨情仇的风波中
  • 小仙女种田忙

    小仙女种田忙

    命硬克死未婚丈夫?便宜卖了人牙子都不敢要?茹毛饮血的屠夫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全家以及全村人都在等着她丈夫什么时候被她克死时。某男人:“娘子今日在酒楼可是大显神威,夫君好怕,摸摸夫君的小心脏。”小情小意她不会,发家致富她在行。
  • 七出王妃

    七出王妃

    七出简介:一道圣旨,将她赐予嗜血六王爷。天下震绝,没想到还真有痴傻女子愿意嫁给那个手起刀落的屠夫。大婚当夜,她和他共立七出之约。王爷刁难,王妃步步为营,大不了罚抄七出,你能休了我怎么的?蜜书简介:秦雨馨,她秦雨笑唯一的亲人。大姐欠了一屁股债,她丫背债背的腰酸背疼。债主竟是顶头上司,秘书沦为全职女佣。推荐新文:《教父,独占新宠》
  • 兽人养成:女君威武

    兽人养成:女君威武

    宇宙深处迎来了一场大洗牌……一代惊世生物科学家,意外探险,魂入兽世。化身兽世女兽,化身祭司,带领兽人走向繁盛。 霸道狮兽、冰冷蛇兽、傲娇鹰兽、温柔虎兽、 腹黑狐兽…… 带你感受不一样爱与温柔,带你学会不一样的异世生存之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强势女祭司,用科学与非科学的方式,铸造非凡……
  • 淋雨的心

    淋雨的心

    天下还有多少真情,只能相望却不能相守。无法割舍的痛,只能深埋于心.......
  • 温凉的时光刀

    温凉的时光刀

    人人追求长寿,可是若活得太久,又成为一种“拖累”,甚至“罪恶”。有的老人选择“利他式”的自杀,看似是对子女的成全与爱,其实更是对集体谋杀的控诉。引子奶奶活了一百零一岁,问起长寿的秘诀,她说:脸皮要厚。还有,把眼泪当糖吃。北京,金融街的早上,要杀过这条人流汹涌的欲望之街,是一场残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