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1100000003

第3章 谦以交友

【原文】

虚怀能自得①,实政要人为②。

【译注】

①虚怀能自得:虚心才能得到好的结果。虚怀若谷,可以自我修炼。

②实政要人为:最好的政策要靠人去执行。惠政实事,是要有人去做才行。辑自西递楹联。

【感悟】

气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一个能够做到心胸开阔的人,必然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即使别人是错误的,他只会细心的观察,了解真相,包容别人。心胸开阔的人,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嘲笑和讽刺,不会被生活所累,自然有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人的心胸开阔了,视野也会变得开阔,带着这样的一种美德去感悟生活,从容大气的与别人相处,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要解决问题,不能光靠制定政策。制度制定者、制度执行者,不能把自己置于制度遵循者之外。

【延伸阅读】

修炼先从心态开始

大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虚其心能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能论天下之事,廉其心能观天下之理,定其心能应天下之变。

如果想法改变,态度就会改变;如果态度改变,行为就会改变;如果行为改变,习惯就会改变;如果习惯改变,人格就会改变;如果人格改变,命运就会改变;如果命运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原文】

遇事三思终有益①,让人一步不为愚②。

【译注】

①遇事三思终有益:“遇事”,碰上变化或情况;“三思”,反复思量,再三权衡。心不为外界所动,遇到大事也能沉得住气。面对事情或困难时多想想应对之策终究是大有益处的。

②让人一步不为愚:在一人一事上做出退让并不是愚蠢。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保持头脑清醒,克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对方蛮不讲理,我行我素,也千万不可失去理智,以牙还牙,以毒攻毒。因为忍让不是胆小、不是无能、不是懦弱、不是好欺负,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美德!

【故事链接】

胡贯三从开一爿小茶坊起家,到成为藏银百万的江南第六位富户,是深得经商之道的。他把自己经商的经验概括为4个字:忍、和、巧、信。他说“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并认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经商都要不畏艰辛,注重效果,搞出名堂来。他在晚年写下这副充满哲理的对联,其良苦用心不言自喻。在西递村,类似这样的对联目不暇接,诸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等,都反映了古代徽州商人的处世哲理。

【延伸阅读】

“让人一步天地宽”

不管别人对自己能不能做到都好,我们都必须要求自己一定要对每个人都好,而且要尽力地拿出对每个人都好的行动。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村,自己生存,也要让别人生存,自己生活得好,也要让别人生活得好才行。不能只为自己幸福,不管他人死活。为此,我们还必须做好每个人对自己未必都好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当别人不能对自己好的时候,才能坦然处之,还会一如既往地对每个人都好。世上难能可贵的是,越是别人对我不好,我越不计较,越是要主动地靠近他,并对他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他。为人坦荡,添喜不添忧,添乐不添愁,添彩不添乱,这才是站到了人生精神的最高处,才能令人敬仰。

【原文】

退一步天空海阔①,让三分心平气和②。

【译注】

①退一步天空海阔:为人处世退让一步天地将更加广阔。纷争的事,若能忍让三分,自会心胸开朗,身心安宁。

②让三分心平气和:让是避让、远离之意;不是退让、忍让的意思。对于世间为人处世,常留三分为他人设想,善自品尝思量,方觉其中滋味,方能淡泊久长。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对人不苛求、对事不计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三分想自己,七分为他人;坦然从容,善心待人,自己的那一片天空,随之也会宽广辽阔。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避让世间尘俗之事,让思想达到一个自由驰骋的更高境界。

【故事链接】

谦以交友

黟县古民居有副楹联为“退一步,天空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徽商无论在商业经营中,还是在各种公关活动中,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并最终成全了一代徽商的英名。黟县宏村承志堂主人、清末民初时汪定贵,在九江经营糖盐致富。他谦虚待人,广交朋友。他说:“五谊并重,广交良缘。”“五谊”指族谊、戚谊、世谊、乡谊、友谊。他经商所至沪、杭、九江、安庆、芜湖各地,交游甚广,政界汪庆辰,商界舒法甲、查邦达,古黟画家汪正泉等都是他的朋友,于振兴产业及丰富他的文化生活方面,都有助益。

【延伸阅读】

“留三分”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容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后路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厚道与己;

富贵不必享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福泽与己;

凡是不可做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余德与己;

【原文】

谦人上人抑我益我①,有酒吃酒读诗学诗②。

【译注】

①谦人上人抑我益我:“谦人”,做谦虚的人;“上人”,受到尊敬的人;“抑我”,克制自我。让人者为人上之人,能够克制和约束自我,只会对自己更有助益。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太,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②有酒吃酒读诗学诗:有酒便吃酒,余暇便读书。

辑自西递楹联。

【感悟】

谦逊,是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谦虚做人就是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态度,不仅融合人群,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谦逊做人,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令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不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谦逊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时间呈现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娇不狂。

【故事链接】

“喝杯清茶”

徽州是礼仪之邦,接人待物按照朱熹的《家礼》办事,客来敬茶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徽州的习俗是给客人倒茶千万不能斟满,因为斟满有“自满骄傲”的意思,这才是对客人的不敬。而客人接茶也要用双手,并要欠身起坐,以示还礼。一般在徽州,冬天用泡茶敬客,夏天则用壶茶敬客。敬茶时要用双手,以表示尊重,主人嘴里还说句“喝杯清茶”,表示谦逊。

【延伸阅读】

“做谦逊的人”

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谦逊的目的,并不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渺小,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并没有影响它在万物中的地位……

【原文】

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①,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②。

【译注】

①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知事”,通晓事理;懂事;“晓事”,懂事,明达事理。“多事”,做多余的或不应该做的事;“太平无事”,时世安宁和平,生活清静无忧。

②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忍人”,对别人忍心;“让人”,对人谦让。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必烦恼;能忍方能消灾避祸,能忍方能心平气和,能忍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转危为安。若能忍得心头气,海阔天空看明朝。

应该不多事不惹事但也不避事。

【延伸阅读】

“处事六大方略”

无事不生事,绝无意外之变;有事不怕事,安度局中之危;

省事不多事,避开忙中出错;识事不搅事,必无乱后之折;

重事不轻事,省却战前之败;简事不误事,尽享静时之乐。

【原文】

水能性淡为吾友①,竹解心虚是吾师②。

【译注】

①水能性淡为吾友:“淡”,恬静,既指水性,也是以水比人的淡泊,又可喻指只有淡泊之人才能细水长流,安宁长寿。以水的清静淡泊的品格为友。水性淡泊,它是我的好朋友。

②竹解心虚是吾师:“竹解”,把竹子剖开。翠竹虚心,它是我的好老师。以竹的“心虚”品格为师。将竹拟人化,竹虽直而有节,但能理解“心虚”的重要。“虚心竹有千千节”,唯有那些虚心的竹子,才能不断地朝上生长,从初生之笋,最终长出千万个节来。所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说的就是竹子无论地位的高低,依然保持“心虚”的道理。“心虚”非胆怯之意,而是指内心空明而无成见,谦虚而不自满,这种品格堪为人们治学、待人之师。

以“水”和“竹”性能特征为喻,形容治学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一是宁静,一是虚心。多见于徽州楹联。本句取自白居易诗《池上竹下作》。

【感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水性之淡成为益友;抱虚胜盈,空心向道,虚心之竹似可教人。

乐天达命,藏愚守拙,荣宠不惊,知足不辱,消除压力的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心态,调整好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最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如能以恬淡之水为友,以“心虚”之竹为师,治学修身,当获益匪浅。

淡泊并不是要如同神仙修道,无情于人世间,而是要保持内心的无限安宁与平静。有时候,清澈白净亦是一种美,清澈如水,方显生命真正的纯度。心如止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种境界啊!

【故事链接】

据说,竹子的生长与北极星座之气有关。堂前、窗前广栽竹林,会给主人带来好运,子孙繁衍,家族兴旺,健康长寿。竹子又有虚心、劲节、自强不息、不娇不艳、不媚不俗的秉性。所以历代不少文人“寓意于物”,都酷爱竹林。如东晋的王子猷,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杜甫也说:“平生憩息地,必栽数竿竹。”苏轼所出生的苏府更是“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郑板桥则几乎一生都沉浸在书山和竹丛之中,即使经济困难到卖字画为生的程度,也丝毫不减爱书、爱竹的志趣。

【延伸阅读】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原文】

让人非我弱①,得志莫离群②。

【译注】

①让人非我弱:谦让别人并不是因为我软弱。

②得志莫离群:得志了不要远离自己原来的朋友。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恭谦为人,不卑不亢。要有学习的心态,谦虚的心态,真诚的心态,坚持的心态。海纳百川,壁立千仞。人不尊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忍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大度,一种胆识,一种能力,“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说文解字》解释“忍”字,直截了当地说:“忍,能也。”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小不忍,则乱大谋”,生活中,有时需要忍让,需要妥协,忍辱负重,化解融通,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古人有首诗,就是这样说的:“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延伸阅读】

“高人”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躁。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原文】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①,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②。

【译注】

①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待人不能凭自己的意愿,要体察他人的心情。与人相处不可以什么事情都不为别人考虑,不能只随自己的意,要换位思考。

②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做事不能固执己见,须明白事情的道理。做事不可以只看自己的想法,要就事而论。

辑自歙县古城楹联。

【感悟】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做人要如水一样往低处走,坦荡乎如大海之谦之。做事要如山一样耸立起来,巍巍乎如高山之仰之。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会做人而不善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容易犯错误,甚至四处碰壁。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说过:“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带着就把事情做了。”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失败。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

【故事链接】

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徽商“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因此,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他们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依然执著,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他们也注意强化同乡的情谊。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就是徽商将具有地缘关系的同道拢聚在一起的重要据点。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12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延伸阅读】

“先做人后做事”

嘴巴甜点,行动快点;脑筋活点,效率高点;脾气小点,关系好点;

微笑露点,肚量大点;理由少点,做事多点。

【原文】

遇事虚怀观一是①,与人和气誉群言②。

【译注】

遇事虚怀观一是:“虚怀”,胸襟宽大,谦逊虚心。“一是”,一切。为人处事要谦虚,以宽阔的胸怀,看待世间的一切。

与人和气誉群言:“誉”,称扬,赞美。待人要和气,与人相处和颜悦色,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在言论纷陈的状态中,保持待人和蔼气氛融洽。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古人有云:“国之将亡必乱。”而“乱”之根源在于“争”,历史上有所谓“党争”、“政争”,无不因争强斗胜、争名夺利而起。而日常生活里,也常因争风吃醋而酿造纷争,衍生许多不幸,无一不是为了“争”字。与人“争”,常伤和气;与己“争”,可以转化激发潜能的动力,而成为争气的人。

【故事链接】

黟县西递徽商的胡崇朴,营商重义,与人和善。人们评价他“与人无忤,而交游必慎”。儒家讲求和谐,《论语》中“有子曰,和万贵”。因此,徽商讲求“和以生财”。黟县民间有副横联“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可谓徽商的座右铭。所以徽商在外,组会馆,联络乡谊,互通信息,互济急难,兼营善举,遇事和气商量,合群以互济。”

【延伸阅读】

徽州古人,讲求与人相处,诚心和气,愉色婉言,倘能如此,则四海之内皆兄弟。徽商走出大山,经营四方,获得成功,与他们深刻理解和气生财的真谛分不开。为人切忌,成功时,志满意得,睥睨天下,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和自尊心;而失败时,心怀忿恨,怨天尤人,让人见之退避三舍。今人所倡导的永远的微笑,实在是对古人“和气”两字的内涵形象的体现。

【原文】

谦以交友和以生财①,勤以补拙俭以兴业②。

【译注】

①谦以交友和以生财:“谦”,虚心,谦厚,谦逊;“和”,和顺,平和。以谦厚虚心的态度与朋友交往,待人和善才能招财进宝。

②勤以补拙俭以兴业:“勤”,做事尽力,不偷懒;“拙”,笨拙,不灵巧,此处意指不足;“俭”,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克勤克俭。用勤奋补救自身不足,克勤克俭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谦以交友是一种境界,只有怀高才者才有之,因为他的胸怀若谷,能吐纳万物,吸取的是精华,交识的也自然是有才德之士。与人“争”,常伤和气;与己“争”,可以转化激发潜能的动力,而成为争气的人。

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徽商的一大特点。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

【故事链接】

儒家讲求和谐,《论语》中“有子曰,和万贵”。因此徽商讲求“和以生财”。黟县民间有副横联“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可谓徽商的座右铭。所以徽商在外,组会馆,联络乡谊,互通信息,互济急难,兼营善举,遇事和气商量,合群以互济。如黟县西递徽商的胡崇朴,营商重义,与人和善。人们评价他“与人无忤,而交游必慎”。

【延伸阅读】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用恭敬、礼让的态度对待众人,用博大、无为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

——不与人争,以谦待人,做个争气的人。

——待长辈“谦恭”,待平辈“谦让”,对晚辈“谦逊”。

——会争的人,无意中失去了很多朋友;不争的人,却常获得友谊。交一个好朋友,胜过耕一区好田。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原文】

正衣冠①,迎送宾客,尊而有礼②。

【译注】

①正衣冠:整理好衣服和帽子。

②尊而有礼:对客人尊重而有礼节。

【感悟】

“礼”者,尊重也。“仪”者,形式也。礼仪,就是敬人之道。在交际中注意公众形象和注重公关策略。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美的心灵,美的仪表,美的语言,美的服饰,美的风格,表里需要如一。一个人仅仅徒有其表是不够的,但是仪表不修饰,或者修饰不规范也是不可以的。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故事链接】

徽商重视儒家的礼教,除婚丧寿辰及逢年过节按一定规则行礼如仪外,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正衣冠,迎送宾客,尊而有礼。而且徽商极为重视从小时对子孙的礼仪教育,尊重礼义,从体态、表情、言语这些生活中虽细微却明显的地方做起。徽商不少人事业有成,为使自己的子孙从少时即能吃苦耐劳,并学事礼仪,于是送他们到别人店中当学徒,操杂务,学书算,知业务,懂店规,侍候宾客,学习礼仪,有助以后成人继承家业。

【延伸阅读】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要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同类推荐
  • 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像浙商一样思考

    像浙商一样思考

    正所谓“无浙不成市”,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可以说,“浙商”是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创富商帮。作为一个商人群体,何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保持“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什么样的思维,让他们创造了那么多的财富神话?本书意在带读者走进浙商的思维世界,看看他们是用怎样的经商哲学创造财富的。像浙商一样思考,你也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商业梦想!
  • 舍得的人生收获多

    舍得的人生收获多

    本书道出了智慧之人的舍得之道,也写出了愚鲁之人的失败教训,用简单的哲理道出了“舍得”的内涵,并揭示出舍得之道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全球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为你造就优秀员工的第一思想准则和行为指南。帮助员工纵横职场,实现员工职业梦想;提升员工自身素质,成就员工卓越人生。心态决定状态,方法决定效果,素养改变命运。良好的心态+有效的方法+一流的素养=优秀员工。
  • 高情商沟通:会说话的艺术

    高情商沟通:会说话的艺术

    从8个维度探析高情商的说话技巧,总结出深受欢迎的人际关系沟通法则。书中的沟通技巧和法则都十分贴近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非常实用,教会人们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说话之道,拥有不凡的口才,从不会说到能说,从能说变会说,让他们的表达力成为迈向高情商人士的利器!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掌握高情商的说话技巧,你也可以迅速成为令人信服的沟通高手!
热门推荐
  • 天之图腾

    天之图腾

    九天至尊,为奸人所害,被斩杀于封神台上。今日我九天至尊重生,必将尔等泯灭身躯,灵魂点灯才能解我心头之恨。前世之愿,今世问神封仙。
  • Tanglewood Tales

    Tanglewood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盛世田园:酒家小娘子

    盛世田园:酒家小娘子

    她本是酒家长女,素有“酒女”之称,一朝不慎,被自己的堂妹推下了深渊,一睁眼,却成了盛世朝的酒珊娘。蠢笨的大伯母,精明的二伯母,贪婪的奶奶……家长里短,本来以为要开启种田经商,鞭打奇葩,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谁知道,人生没有狗血,只有更狗血……血海深仇?修真?酿酒师,祭祀师?恩怨纠葛,未来会发生什么,真的越来越不敢肯定了。但是酒珊娘点头保证:老本行不能丢,酿酒还是要的。可是好像不小心招了一只酒鬼?“萧承佑,你又偷喝我的酒!”“啊,娘子,你说什么?”“呸,谁是你娘子!”某酒鬼酒壮人胆,笑眯眯道,“你是我的娘子啊!”
  • 离殇

    离殇

    他们的新婚前夕,他杀了她爹被她撞见,一路狂追,她被迫掉入断木崖,而他也由此中了血咒。他温文尔雅,为她倾尽于天下,背后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触及到他的真实身份。所有的一切都在复仇之下,都是为了揭发背后同一个预谋者。
  • 台长大人你好

    台长大人你好

    萧毓:“我能许她万丈光芒。”洛少辰:“我能给她天下美食。”陆铭盛:“护她陪伴她是我能给她的最长情的告白。”慕景宸:“你们能给的,我都能给。”众人:“……”电视台被收购,新台长竟然是她曾经调戏过的人,徐一冉立马不淡定了。想和新台长套近乎,却被无情鄙视,还被发配去野外跑新闻。原本以为她的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没曾想新台长又拿美食勾引她,用肥猫卖萌,还奉送上逼格老高的人物给她做嘉宾,简直要把她宠上天。当她最终决定放下旧爱和他在一起,却发现他对别人更宠更纵容,她发现,自己的心无法平静了。
  • 与你的七年

    与你的七年

    我为何无法无天,只因我生而为王,我的存在不允许失败!
  • 常想一二

    常想一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精彩的人生需要磨砺,正是因为有了很多的沟沟坎坎,才使我们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条路,黑暗中我们在寻找光明,以至于把远处的一点亮光当成了救命的稻草,奋力奔去,却忽略了途中的荆棘,当伤痕累累地到达时,却发现那只是一盏孤灯。它的背后依然是无尽的黑暗。爱了,痛了,明白了。哭了,累了,醒悟了,时间已过,不再回来。希望瞬间破灭,若不想伴灯长眠,那就必须得在黑暗中继续摸索。
  • 隔岸观景(书与人丛书)

    隔岸观景(书与人丛书)

    本书系书与人丛书之一种,由北京大学教授、美国史专家李剑鸣撰写。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是杂谈或随笔,大多与作者的研究领域联系密切,除了上述与史学理论有关的探讨外,还有数篇直接与作者的专业方向即美国史相关,如美国史学界的新动向、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现状与问题等等。而少数几篇被作者称为“专业工作的副产品”的文章,其实更多地属于“有感而发”,比如对“网络史学”与通俗历史的认识,比如史家应具备之素质,乃至作者本人读史、读书的经验与心得。这样的文章与前面的相比,更浅显,也更生动。编者云:据说有的编辑想“杀”掉作者,大概也会有编辑想要拥抱作者吧。做这本的书的编辑是幸运的,而看这样的书的读者也将是幸运的。
  • 曹操的黄金军队

    曹操的黄金军队

    试着写了点小说,自己不是很满意,发出来大家看看给点建议和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