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2700000010

第10章 味之思(1)

我们为什么要读卡佛

最近,读了一些卡佛的小说。卡佛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出身贫苦,父亲是个火车司机,后来在一家木材厂做工,母亲当饭馆招待兼零售商品推销员。1956年,18岁的卡佛高中毕业,次年,和博克小姐结婚,年底就有了第一个女儿。转过年的10月,他们的儿子又出生了。20岁以前,卡佛已经有了一个四口之家。在这之后的20年里,他带领全家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当过加油工、清洁工、看门人,替人摘过郁金香。而他的妻子则给人端盘子,也上门推销商品。后来,他转到一家医院守夜兼擦地板,就在这期间,他开始酗酒,同时,开始发表小说。卡佛执著于文学写作,甚至在多年的漂泊生涯中,也从未间断过。自上个世纪70、80年代起,卡佛的小说在美国频频获奖,《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为“真正的当代大家”,他的作品也被认为“足以进入美国小说的经典行列”。可惜,就在他最后一篇小说终获欧·亨利奖不久,卡佛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年仅49岁。

卡佛的创作一直深受早年贫困生活经历的影响,一方面,他的创作所表现的,几乎全是中下层生活不安定者的悲哀和挣扎,他善写各种各样的酒鬼,通过这些酒鬼,他揭示了现代社会表面舒适的生活之下所掩藏的孤寂和冷漠,表现了当下生活的困窘和无常。而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终生以短篇小说和诗歌为写作样式的原因之一。他的小说都写得很短,但不乏强烈的感染力,有人称他的小说写作为“极简主义”,这与生活本身的贫瘠似乎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他的语言总是洁简的,冷峻的,洗练的,很少使用华而不实的修饰性的辞藻,却非常耐人寻味。这也是他的小说十分耐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曾经两次错过了卡佛,第一次是在1992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外国文学精粹丛书》,其中就有一本卡佛的,书名用了《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第二次是在1999年,我的朋友丁晓禾请几位作家推荐“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王朔所选10部短篇小说的最后一篇就是卡佛的《他们不是你丈夫》,对此他有一点说明,他认为,这是“那种很佳构很典型的短篇小说,丝丝入扣写一日常心理,滴水不漏,看完也觉得好,仅此而已”。也许是因为“仅此而已”吧,当时竟没有多加注意。这一次,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肖铁翻译的《大教堂》,我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在想,为什么前两次我与卡佛擦肩而过,而这一次却能意外相逢?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其实,我们的阅读,除了个人的口味之外,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总是受到现实的影响,表现为对现实中的缺失的一种补偿。所以,当我阅读卡佛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到我们当下的写作,几乎见不到卡佛似的简洁和朴素。作者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短篇很少有人写了,动辄一个长篇,少的几十万字,多的上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很吓人。但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还不如卡佛万把字的短篇更多,显然是被泛滥的文字稀释了,读起来就有一种寡淡的味道。卡佛的小说却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就像蜜蜂酿蜜,工人酿酒,情感总是很浓烈,读者很容易就被他的叙事所打动,所感染。而他的语言又是最简单,最朴实的,他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总是显得很吝啬,但这并不妨碍他把小说写得很感人。

我被卡佛所征服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在他笔下,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伸手即可触摸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自己的切身之痛,没有一点隔膜,不像看我们当下的一些作品,反而感觉离得很遥远。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在卡佛的作品中,困窘和绝望不是回忆中的过去时,而是我们的生活现状。犹如译者所说:“失败不是故事的开始,也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他们故事的全部。生活的变质和走投无路后的无望,而是人物性格命运的转折点,不是通向某种解脱或升华的中转站,而是人物的常态。卡佛不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作家,而是一个鲜有的能够以悠长的凝视直面无望的失望者。”对于我们这里所流行的奇观式写作来说,卡佛应该是一剂良药。

记忆是生命中的一根刺——读赫塔·米勒

对赫塔·米勒来说,她的写作是活在记忆中的。这位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女作家,几乎是用记忆构筑了她的全部作品。记忆是嵌在她生命中的一根刺,只要这根刺还留在身体里,她就一定会感到疼痛。她曾经说过,她是因为害怕才写作的。看来,恰恰是身体里的疼痛感不断提醒她,恐惧还在,使她害怕的“秘密警察”的威胁还在,而她的武器却只有写作。当她写作的时候,她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迫害者拖到众目睽睽的被告席上示众。

赫塔·米勒出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在她34岁的时候,与其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一起移居德国。虽然她在1982年已经出版小说集《低地》,但其叙事的真正展开,并不在罗马尼亚,而是在德国。她以流亡者的身份,在德国,用德语写作罗马尼亚的故事,成为其写作的标志性特征。所以,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对于罗马尼亚20世纪80年代特殊政治时期的描述与评价。不过,由于她的写作总是以“我”为叙述主体,其落脚点和着力点总是放在最下层人群的日常生活,因而读者往往并不将她的写作仅仅视为“政治的”控诉,而恰如有人所说,是“清灵诗意与绝望美学的统一体”。

赫塔·米勒的语言是简洁的。她喜欢用简单的陈述句,造成一种诗意的节奏。她的许多作品都用简短的陈述句开头。比如:“橱柜后面的墙是一个深渊。橱柜后面士兵在说话。他们的头都挂进深渊。”(《皮肤下有许多房间》)比如:“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比如:“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我的身体是空洞洞的。”(《小小的死亡乌托邦》,又译《地下的梦》)这些句子都很简短,但读起来很有味道。她在句子与句子的衔接上也很讲究,很多是跳跃式的,叙事常常在看到与想到或此时与彼时以及此事与彼事之间跳跃。举一个《黑色的大轴》里的例子。

“我在看我的书:书中的女王,仇恨的怒火在心中燃烧。

妈妈拎着一个水桶去马厩。

妈妈在身后留下一条影子。

女王让人喊来猎人。你必须杀死她,她对他说。

妈妈拿着一根链子从马厩里出来。

但是猎人是一个软心肠。他给女王带来一头小鹿的心脏。

链条在妈妈的手中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她在圆圆的小腿肚子旁边把链条像蛇一样盘绕起来。

那颗心脏在滴血。

妈妈把链条扔在自己的赤脚边:“断了。”她说,“拿到铁匠那儿去。这是钱。”

女王把心脏加盐烧,然后吃了。

我一只手握着十个列伊,另一只手拿着链条。妈妈问:‘有手绢吧。把眼睛捂起来,不要看火焰。’”

手绢是米勒写作的重要意象,也是她修辞的道具。还有这样的例子,她在同一篇小说中写道:“几条狗吠叫着从我身边跑过。太阳有一个长长的胡子。胡子随风飘动,把太阳顺着玉米秆拽下来,拽到村子下面。这是由火焰组成的胡子。火焰在铁匠的风箱下面。”

《黑色的大轴》算是一篇十分奇特的小说。它的奇特就在于,小说中布满了奇特古怪的意象和比喻。看上去,每个句子都是简单明了的,但组合在一起却给人一种寓意繁复,晦涩难懂的感觉。这是一个很难概括和复述的故事,作者大量地运用了隐喻、通感、荒诞、魔幻的写作手法或技巧,使作品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也更具有不确定性。就像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却又为了美学或政治的目的,运用强大的虚构力量,对记忆进行选择、修饰和渲染一样,其蕴涵深刻、婉转曲折的“所指”,也要通过简洁、含蓄、自我控制的修辞手段和叙事风格来表现。在她看来,恰恰是“过去的”记忆中的不自由的写作气氛,使她学会了复杂的语言攻守策略,就像有人所概括的,她在写作中“致力于陌生化的段落构建,着力进行意象的扭曲式表达,寻求心理状态衍生式的通感”,这一切恰恰构成了她的、沉重而忧郁的、带有自虐倾向的绝望美学特征,使人联想到《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专制社会的写作与写作者,其遭遇或有相通之处。

我在何时错过了赛林格

赛林格的去世,在一些中国人的心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应是意料中的。因为赛林格影响了中国好几代人,而这些人目前还没有丧失发言的能力,以及言说的空间。有些人就没有这么幸运,比如契诃夫,对中国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今年恰逢他的150周年诞辰,但是,除了北京的蓬蒿剧场上演了童道明先生的《我是海鸥》,却不见再有其他动静。道理很简单,对契诃夫有感觉的人,大都老了。这也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同一个作家,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读来,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翻译出版赛林格的作品不能算晚。1962年,施咸荣翻译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赛林格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翌年即作为“黄皮书”出版。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出版这部作品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它所以能入出版人的法眼,主要还是因为作品“反映了美国青年对社会颇为不满的情绪”。但又考虑到它的负面影响,故采取“内部发行”的方式,将其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到了1983年,该书作为正式出版物第一次公开发行,这种担忧也还存在着,即所谓心有余悸,施先生的“译本前言”就留下了这样一笔:“如果有个别青少年分不清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界限,不珍惜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竟也去盲目崇拜或模仿霍尔顿的思想、举止和言行,那自然是十分错误的了。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所警惕。”

不过,书的传播过程有时并不一定符合出版者的意图和初衷,它肯定会有只属于自己的传播轨迹。《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这样。显而易见的是,最初它的读者不会很多,更不会是普通的青少年,因为,那时的平民子弟即使有愿望想读这本书,也没有获得这本书的途径。只有那些高干、高知的子弟,他们近水楼台,得风气之先,才有机会读到这本书。这些人大多出生于1949年以后,都是红旗下生,红旗下长,准备接班的红色接班人,但他们中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对霍尔顿表示认同,并且觉得,“书中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和我们很相近”。这很有意思,看上去也很富于历史的讽刺性,更是出版者始料不及的。恐怕没有人想到,这些原本应当由“革命的一代”去批判、去铲除的“封资修”的毒草,竟然变成了孕育、萌发这些青年思想启蒙的最重要的营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文革”的到来,赛林格与霍尔顿才和各色“皮书”一起流落民间,一般青年学生也才得到接近此书的机会。这个时期应该是赛林格进入中国以后遭遇的第一个高潮,而且,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之后。那些刚从狂热中逐渐冷却下来的青年学生,开始感觉到精神的空虚和困惑,赛林格与霍尔顿的到来恰逢其时,一下子就触发了他们的强烈共鸣,很多人因此萌生了对社会的反抗意识,至于反抗什么,倒不是特别明确。一位美国作家在讲到1968年的时候曾经这样说:“1968年的独特之处在于人们反叛所针对的对象多种多样,共同点只剩下叛逆的欲望和方式、对现存秩序的疏离以及对任何形式专制的深恶痛绝。”这种情形和赛林格带给年轻人的精神启示是很相似的。

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很晚了。20世纪60、70年代没有机会见到此书也就罢了,80年代初,赛林格再次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偶像,我却又一次与他擦肩而过,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那时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赛林格有点儿排不上队,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又过了大约10年,我才读了这本本该20年前读的书,那段时间记得还读了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个40岁的人,再读这些书,无论如何都显得有点儿迟了。可是,我的心灵有震撼,甚至还有一点共鸣。这是因为,当时在我的心里正郁结了一种悲愤和悲伤,有一种深深的困惑和无助感,所以,渴望着能有机会得到宣泄。但这种时间上的错位,很可能已经使我错过了他。

其实,我读赛林格之类,还有一点收获,正是他,使我理解和接纳了另外一种以前不很熟悉,甚至还有些隔膜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有点像后来我听杰克逊和科特·科本,也许并没有听进去多少,但是,却帮助我完成了一次精神和思想的飞跃,使我可以从容地“对付”我儿子他们这一代人,在他们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时候,不至于大惊小怪,张皇失措,并能给他们充分的理解。这恐怕也是赛林格阅读史上的意外吧。

30年后,我们是否治好了这道“伤痕”

在大约30年前,中国人刚刚从一场噩梦中惊醒不久,还来不及认真思考自己的伤痛有多深,它们是怎样造成的,并将给自己带来哪些危害。但疼痛却是真实的,伤痕文学就是这疼痛所引发的阵阵呻吟。

同类推荐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第一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孟子(全集)

    孟子(全集)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迹。《孟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的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的体例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力求以全新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中经由城市文化性格而探索人,经由人那些久居其中的人们,和那些以特殊方式与城联系,即把城作为审美对象的人们搜寻城,我更感兴趣于其间的联结,城与人的多种形式的精神联系和多种精神联系的形式。当我试图讲述城对于人的塑造,和对于创造其形象者艺术思维的干预时,不能不暗自怀着兴奋。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热门推荐
  • 无限死亡回归

    无限死亡回归

    此书不写了,意识到自己的文笔,所以重新开了一本。照样是这个书中的设定,文笔绝对让你满意。
  • 生死足球经理

    生死足球经理

    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香克利要我说,足球就是生死。——李承峰熟女,御姐,还是萝莉,林志玲,艾米莉,刘亦菲,还是谁,这是个问题。小孩才做选择。这是一个误入CM世界,被死亡追逐的足球经理的故事,是他在现实和梦幻中坚持前行,自我拯救的故事。
  • 情牵异世:皇上也是外来的!

    情牵异世:皇上也是外来的!

    曾经孩童时,美好的诺言,原来,不只是我记得,遇见一萧飐彦,自己一生有你。
  • 重生成为多肉植物

    重生成为多肉植物

    重生成为多肉植物后,张禹发现一切都变了……
  • 艰难的指向(修订本):“新诗潮”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

    艰难的指向(修订本):“新诗潮”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

    本书是一本系统研究20世纪80年代“新诗潮”艺术革新运动的专著。重点探讨以“朦胧诗”“新生代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诗人打破僵化艺术体制、追求诗歌本体价值的艰难历程。作者立足于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性寻求的宏大背景,兼顾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认真梳理了这股“新诗潮”从“地下”到“地上”,以及自我超越、“二次背叛”的生动景观,论述了这股重要诗潮在现代中国诗歌史上的界碑意义。
  •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告诉我们人人都会生气,然而如果你能达到超脱的境界,就能成为非常人所能及之人,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你、我和他终究是过客,何必时常为了一些不足挂齿的事而“怒发冲冠”,或者因为一句无意的闲话而“怒火中烧”,生气之后,事情没有解决,反而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有人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误了事,懊恼不已,这不仅会自毁形象,而且需要日后的努力修补,然而“破镜难圆”,很难修复得好,由此可见,生气确实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之何用?
  • 末日重生之地狱继承人

    末日重生之地狱继承人

    她发誓,若知道盗个戒指也能穿越,她绝对天天宅家里,就算掐死她也不接这个单,不然哪会沦落到在个青青校园里数叶子,还要应付万恶的考试。即使这样,她也认了,就当年轻一回吧,可是,为毛她一穿来就末日了?!而且是尸横遍野,异兽成群,四界妖魔倾巢出动的末日啊有木有!!!好吧,作为一个心理极其强大的世界佣兵之王,在哪儿不是混啊,末日咱们照样活得风生水起,比当年更甚!末日来袭,物资匮乏?不急不急,咱们有空间,谁说冥界就一定要暗无天日,寸草不生,这牛羊成群,高山流水的又是什么?半人半尸,外有丧尸,内有恶人,怎么办?瞧咱横刀一挥,美食一摆,识趣的快快归顺,什么,还有人反抗?罢了,爷可从来不做强人所难的事儿,来人,拖出去…喂尸!四界混乱,涂炭生灵?不怕不怕,咱们一道上山下海,入地擎天,纵横苍穹,尽得上古十大神器,锦绣世界,指日可待。本以为成了地狱少主,级别噌噌噌的往上冒,铁定的天下无敌,可是的可是,天界神子,人界帝王,妖界媚狐…还有他他他,都跑来凑什么热闹,特么打击人的有木有?!没关系,爷能屈能伸!早晚一个一个拐回家,然后…嘿嘿…却不知自己早已是他们眼中势在必得的猎物!
  • 开八门的银河之力

    开八门的银河之力

    穿越到火影,成为日向分家的弟子,日向雏田最亲近的欧尼酱。原以为可以依靠熟知剧情入手火影最有潜力的女神,可谁知有一双苍老的目光惦记着宗家小公主。通灵兽世界:狐妖后期可能回到超神。
  • 极品纨绔妃

    极品纨绔妃

    她凶悍霸道,为夺家产直接PK掉柳家少爷,再赢光柳府所有产业,一跃成为陈州首富,却被皇帝下旨赐婚于病弱眼瞎的大皇子;因心中的爱情她与三皇子私奔!却不知某人早已设陷阱等她跳下……她被生擒泪奔,控诉道:“你不是瞎子吗?”“我眼瞎心不瞎。”“你不是病弱吗?”他邪魅一笑。“我是弱是强,你试过才知道!”
  • 穿越之嫡女戏男颜

    穿越之嫡女戏男颜

    天生聪颖智商超高的莫小萌一朝穿越成了君临国丞相府的傻子嫡女江浅浅,前者是每个同学家长口中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后者是街坊邻居口中吓唬小孩的代名词!这反差居然……让人莫名有点兴奋怎么回事?玫瑰都带刺,男人也不列外!妩媚多情的他实则是排行榜第一幽冥杀手,好不容易从他底下捡回一命却又欠了师兄的债!说师兄高冷洁癖?不不,他只是表情僵硬!手里这碗阳春面就是他最温柔得证据!新婚燕尔,可次日太子却搂着心爱的她冷冷告诉她,就凭你也配我染指?命运的齿轮旋转,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到底谁才是谁的命定之人?布下玲珑棋局之时,他也不曾想把自己给算进去,多年后她问他,那个赌约究竟算谁赢了!【入坑须知】1.本文1v1慢热型,男女主武力值max颜值max身份max双强互宠,后期各种撒狗娘,请自带狗盆。2.本文雷区较多,建议从头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