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400000005

第5章 出成都(5)

场面一时尴尬,菜刀老板笑道:“算我多事,我自罚一杯。”常好给他斟满,结果他连干了三杯。

菜刀老板姓卢,说话算话,第二天真来摆了五桌酒席,请了四五十个出席交流会的客商,还定做了一条红绸横幅,喜气洋洋地拉在店招的上边:“快刀卢——诚谢天下客!”

〇一〇

好妹仔的生意好起来,有时候吃客满座,晚来的人还得靠在泡桐下边等。他们起初是来看成都酷哥的,后来成了回头客,都因为刘建设的鲫鱼可口,辣子鸡喷香。

周末,午后无事,常好就和刘建设商议添几张饭桌,一边感慨,“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郝彪那一刀,你也算没白挨。”

刘建设笑道:“恶事再八卦,也得有人传。你晓得是哪个传的吗?”

“不晓得。未必还是你?”

“说对了,就是我。我要不传,这一刀才真的白挨了。”

常好愣了愣,叹口气:“我应该早些高看一点你。”

刘建设笑道:“还来得及。有人就说过,刘建设是一座富矿,你要是愿意,每天都能挖出新财富。”

常好说:“谁说的?”

刘建设笑道:“我自己啊。”

“你要是废话再少些,你也够酷的。”

“你是要我学郝彪?”

常好却不再答理他,拿眼睛找郝彪。老印趴在桌上睡着了,而门外的泡桐下,孙三正和大妹说得热闹。就郝彪没影子。

郝彪在店后的小院晒太阳。院里有两口倒扣的瓦坛,他坐在一口瓦坛上嗑瓜子,把大搪瓷缸放在另一口瓦坛上。从这儿望出去,一排灰蒙蒙的房屋后,是一块块明黄色的油菜地。阳光下,油菜地就像飞毯正在飞。常好走过来,拍了一下他的头。

常好问他:“对这儿习惯不习惯?”

他点头,说:“习惯。”

常好又问:“你真的是杀了人,关进去劳改,又放了出来的?”

他又点头,说:“嗯。”

常好就要他具体讲一讲。

他说:“你都讲完了,没啥好讲的。”

常好哼了一声,说:“你在玩酷?”

他摇头,说:“我不玩酷。”

常好突然发作起来,说:“你打了包走人吧,哪个想看你一张冷脸!”

他依然摇头,说:“我还要赔你的桌子、椅子呢。”

常好说:“赔个屁,你以为真是黄花梨的啊?”

他说:“你们说是,那就是了。”

常好说:“啥子‘你们’,刘建设说的,跟我啥子关系?”

他说:“你们是一拨的。”

常好又气又好笑,把手伸到他眼皮下:“好嘛,我跟他一拨的,你也砍我一刀嘛。”

她的五指犹如刚刮过的竹筷,青青亮亮,指甲上浅浅地涂了粉红油脂,中指还戴了只铂金戒指。郝彪愣愣地看了半晌,抠着头皮嘿嘿地笑:“我不敢。”

常好将手收回去,把额前那一络燕翅似的头发抹了抹。郝彪看见她右眼角果然有个疤,小半个指甲大,嫩红色的,凸起来,有点倔犟和调皮。常好说:“你在看我的伤疤?小时候被我的初恋情敌给咬的。”

郝彪一脸发愣:“咬的?”

常好说:“不是咬,是扎的。”

郝彪说:“持械斗殴啊,还能是刀子?”

常好说:“比刀子狠,是斧子。阿弥陀佛,我命还在。”

郝彪呵呵地笑了:“阿弥陀佛。”又想起那个塑泥塑的人,心里嘀咕,“日怪。”

〇一一

常好让郝彪没事出去转转,看到漂亮妹仔,也可以打个望,别窝得发霉了。

镇上人很少,郝彪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孤单单的。他在干杂店买了一包炒瓜子,嗑着走出镇。下了公路,迎面就是油菜地。油菜地远看还像飞毯,走近发现它们高过人头,茂如密林,藏得下千军万马,微风一过,花瓣就跟金箔一样地飘。香气让郝彪有点头晕。他踩着田埂,向着油菜地的深处走。

起初还能听到几声喇叭,后来就连鸟叫也没了,只有蜂群飞过,抛下嗡——的一团响。四下静得不得了。再走一程,忽然听到有一个小孩在说话,清脆、悦耳,隔了油菜花远远传过来,如在空山幽谷,十分好听,却听不清楚。郝彪听了一会儿,不自觉向那声音靠过去。似乎靠得很近了,但始终隔着一垄油菜花。他躬下身子,犹豫着,是不是要从油菜花中穿过去?就在这时,声音消失了。他竖起耳朵听,只听见流水在寂寂地冲刷着水渠。他发了会儿蒙,突然听见那声音就在身后响起来。

其实已不是说话声,是那孩子在开怀地大笑,就像一只鸽子在扑棱棱地飞!郝彪吃了一惊,赶紧转身,只看见一架自行车载着两个人,呼地从他身前掠了过去,只给他留了个背影。

但郝彪已经看清楚,是一辆老式的、加重的邮车,保留着黯淡的绿漆,横杠下还挂着褪色的邮包。骑车的是一个长发女人,后座上坐了个戴红色棒球帽的小孩,背着书包,手里抱着一口小瓦坛。眨眼间,邮车辗过一段田埂,绕过一垄油菜花,倏地不见了,只有笑声还在花梢上,一跳一跳。

郝彪愣了一愣,寻着田埂走回去。走到岔路口,看见地上落着那小孩的棒球帽。他把帽子捡起来,拍去灰尘,把几根小草拈去,抬起头,正看见那邮车在反身骑回来。车到跟前停下,小孩下了车,女人扶住车。刚才开怀大笑的小孩,这会儿格外地娴静,就像那笑声是另一个人发出的。郝彪做了个递帽的动作——小孩大概七八岁,头发卷卷的、细软的,眉毛也是细细的,眼缝也是细细的,朝郝彪挪了两小步,犹豫着。狭路相逢,这个拿帽子的男人魁梧得让人不安。小孩回头望了一望母亲,母亲温软地一笑,意思说:

“去吧。”

郝彪这才细看了那母亲一眼。这一看,让他心口咚地一敲:他一定在哪儿见过她,如果不是她披着长发,也许差点叫出她的名字了。

她的头发是长长的,浓密但又蓬松,梳向脑后,又乱乱地搭在肩头,再披了些在胸前。她跟常好很不同,胸脯起伏大,肩膀宽,脸颊微黑、丰满,丰满得能见出好看的双下巴。虽然丰满,五官却又像精工细刻的石像,然而,她的微笑、发着微光的汗毛,又把石的坚硬抹去了,只留下了圆熟和细腻。她不看郝彪,头微低着,眼帘微耷着,嘴角漾出些淡淡的笑,似乎在鼓励小孩子:“去吧,谢谢叔叔。”

小孩子又走了一小步。郝彪也走了一步。

“小妹妹。”郝彪友好地招招手。

小孩脸上飞起两块红,但声音却是轻轻脆脆的:“是小弟弟。”

郝彪愣了愣,嘿嘿笑起来。小孩手上捧着小瓦坛,郝彪就亲手把帽子给他戴到了头上,还替他正了正。

“谢谢叔叔。”他又瞟了眼母亲,脸上有欢喜的笑。

邮车又载着这母子俩,在油菜花盛开的田埂上,风一般地骑走了。田埂在浅丘上起伏,那母亲的头偶尔会从油菜花上冒出来,长发飘拂,脸上闪烁着金色的汗粒。郝彪呆呆地看着,直到再也看不见。

郝彪走回镇子,感觉少有的疲累,喉咙发干,就在干杂店买了瓶农夫山泉,靠着柜台喝起来。喝完一瓶,又喝了一瓶,肚子微微鼓起来,心里却莫名怅怅的、空空的。卖干杂的老太婆问他:“你就是那个成都人?”他说:“嗯。”老太婆又问:“就是那个拿菜刀砍手背的成都人?”他苦笑了一声,把手伸起来向着阳光晃了晃,感觉自己像个黑手党。他说:“我哪舍得砍。”他又要了一瓶,边喝边走回鲫鱼馆。

走到街巷交叉的丁字口,向里一拐,他一下子收住了脚——

店门外的两棵泡桐下,正停着那辆绿色的旧邮车。

郝彪踌躇了起来,莫名生出些忸怩,不好意思去见这母子俩,似乎他们之间已存了一点儿秘密。可有什么秘密呢?!他在心里呸了自己一口,就大踏了步子向前走,不看那辆邮车,径直走回鲫鱼馆。

刚走到店门口,常好恰好正陪着这母子俩走出来。小男孩叫了声“叔叔”,惊喜得脸都通红了。郝彪略有些不自然,嘿嘿了两声,抹了一把脸,他怕自己的脸也红了。常好有些惊讶:“你们认识的?”郝彪不说话,看了看那母亲。但这母亲也不说话,她看了看郝彪,又看了看常好,嘴角漾起笑意来。笑意使她厚敦敦的双唇弯了一弯,郝彪莫名地觉得被扯痛了一下。

邮车载着这一对母子,又走远了。郝彪发了发愣,端过自己的大搪瓷缸,一口一口地喝茶。

常好再次问他:“你们认识吗?”

郝彪摇头:“不认识。”想了想,他又说,“不认识,可……就像是认识的。”

常好哈哈笑起来:“你晓得她是谁?”

郝彪自然不晓得。

“我说她是我嫂子,你信不信?”

“……我不信。”

“不信就算了。她是缅忆君,她来给我送冬菜。”

“小男孩是你侄儿?”

“是梯梯,梯坎的‘梯’,是她儿子。”

梯梯抱着的那口小瓦坛,现在就放在刘建设的灶台上。郝彪晓得了,这口瓦坛,还有路边无数的瓦坛,就是腌制冬菜的。他不晓得的是,冬菜有多金贵呢,还弄得跟茅台酒似的。

〇一二

打烊后,刘建设用一只木槌,谨慎地在小瓦坛封口上敲了三下。封口是用泥和石灰抹好的,一敲不应,二敲现出裂纹,三敲之后,泥头纷纷地落到桌面上。随后,他把蒙在坛口的最后一层布揭开了。郝彪听到店里所有人都深吸了一口气。他想,日怪,这是做啥呢?这时候,一股馥郁的香气跟虫子似的,钻进他的鼻孔里。他差点要打喷嚏,然而,这香气把他的喷嚏镇住了。无论是小观音带挑衅的香水味,还是油菜花让他发晕的气息,都没冬菜开坛的味道让他觉得这么的安逸。

他问常好:“老板,到底是啥味道呢?”

常好笑道:“就是冬菜的味道嘛。”

刘建设烧鲫鱼时,撒了一把切碎的冬菜。这顿晚饭已经很晚了,后门外传来农家的狗吠。然而,大家都吃得特别有精神。常好拿筷子在郝彪的碗边一敲。郝彪一惊,差点让鱼刺卡了喉咙。她说:“你已经超过我两倍了,十二条。”他不好意思,放了筷子,端起搪瓷缸喝了一口茶。常好又问:“晓得冬菜为啥这么香?”郝彪摇头,自然是不晓得。

常好就说:“四川、重庆两地的人都吃冬菜,拿它下饭,跟泡菜、咸菜的意思差不多。只有大足人哈脑壳,做笨活,腌制冬菜下的工夫,比孕妇怀胎儿还要耐得烦。寒露播种,立春收割,拿清水把一张张菜叶洗干净,在花花太阳下晾够十五天,然后抹一层盐,揉一遍,又晾,又抹盐,又揉,又晾……反反复复起码又是十五天,然后卷起来,放进瓦坛,封了口,就放在路边、树下、山坡顶子上,任风吹雨打,1月落雪,7月暴晒,经过整整3年,才‘啵’地一声用槌槌儿敲开。你说啷个不香呢?”

大妹咽口唾沫,像用牙签剔肉一样剔了丁点鱼放到嘴里去。她说:“三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也莫过如此嘛。”

常好把刘建设的酒杯拿来咂了一口,笑道:“世上万物,时间越长越金贵,除了女人。”

刘建设说:“道理是对的,可有的女人还是明知故犯的。”

大家一片发笑,孙三说刘建设“替古人担忧”,大妹就骂孙三“啷个敢把好姐姐比古人”。

常好十分委屈,拿指头指着自家鼻子:“那古人是我?”

郝彪弄不懂他们演的什么戏,等他们笑完了,问常好:“你嫂子,是邮递员?”

“我哥哥是邮递员。”

“那她是以腌冬菜为生了?”

“如果她是冬菜国际联营公司的董事长,她是可以冬菜为生的。可惜,她不是。”

“那她是什么?”

“我说她是我嫂子,你又不信……”

郝彪不问了,嗑了几颗瓜子,端起大搪瓷缸喝茶。他如今喝的是老重庆人习惯的沱茶,硬如坚饼,敲一块泡在缸中,一缸水黑洞洞,苦药一般,苦得倒是过瘾,让人心静。

第五节 香会

〇一三

泡桐的花谢了,阔叶刷刷地长出来,几天就盖满了枝头,恍若两棵树都挂满了绿色的大象耳朵。有一天,郝彪惊讶地发现,从早到晚,尘埃飞扬,成千上万的人在不停地涌入大足。他们开车来,搭车来,也走着来,有的还扶老携幼,背着背包,提着雨伞和油桶,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路上行程,可见非止一日。旅馆间间客满,“好妹仔”虽新添了几张桌子,但有几十个人在吃,就还有几十个人站着在等。郝彪端盘子、洗碗忙晕了头。累倒不怕,他个子太高,只恨腰杆弯得发酸。

抽个空,横手揩把汗,他问刘建设:“是不是要打仗?”

刘建设替老板高兴,脸都笑烂了:“是打仗的反义词,我们祈祷和平。”

郝彪难得骂了他一声“嘴巴劲”,转脸看着常好。

常好说:“大厨师没乱说,今天是阴历二月十八,观音菩萨明天过生日,周围团转的香客,还有云贵川的施主们,都来宝顶朝山、烧香了。”

郝彪嘿嘿笑起来:“现在就是节多,没节找节,哄人花钱,商场打折。”

常好连呸三口!“说菩萨的怪话,当心烂嘴。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千年不变的规矩了,偏偏就你一个人不晓得。”

郝彪摇头,喃喃说:“宝顶能跟峨嵋比?宝顶有几个菩萨啊?”

常好看他摇头,一副呆相,也笑起来。“宝顶的菩萨,多得数不清。”

郝彪心口咚地一响,这才想起什么来。“宝顶是不是满山都刻了菩萨像?”

“满山嘛,倒还不至于。宝顶有个大佛湾,马蹄形,三面山崖密密麻麻都是菩萨、佛陀、金刚、护法、太子、孔雀、神仙、阎王……有一万多尊吧,乱七八糟,啥都有。阿弥陀佛!”

郝彪哈了哈腰。“老板,那你今晚不回宝顶烧香啊?”

“当然要烧啊。过了十点,就关店门,统统跟我上宝顶,正好赶上烧子时香。不求发财,但求平安。”

刘建设插话:“我还要多求一点点。”

“多什么?”

“明知故问,我不说。”

郝彪搓着自己的手,踌躇一会儿,木木地问:“观音过生,我去烧香,合适不合适?”

刘建设说:“当然合适啊!你不是杀过人……我是说,你不是砍过我手背吗?更应该去了。放下菜刀,立地成佛,除了宝顶,到哪儿寻这种方便呢?”

同类推荐
  • 洁白的罪恶

    洁白的罪恶

    本书是中篇小说集,绝大多数写的是以作家故乡——豫西南南阳盆地盆底稍稍偏西的镇平县为背景的人和事,一个三五千人同姓的大自然村,至今仍可当作正统中原文明的活的化石加以参研,人物命运,展现了这里既重秩序又重个性,既守中庸之道又喜张扬怪异的纷杂特征。
  • 把灯光调亮

    把灯光调亮

    从《北极光》到《斜厦》,从《请带我走》再到《把灯光调亮》,是一条时间跨度为三十年余的风景线,为我们描画了中国改革进步的社会心态及人性嬗变。张抗抗的创作题材所涉范围甚广,从知青小说到都市青年、从女性心理到当代社会形态,具有开阔宽广的创作视域。她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古典叙事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形成其丰富而善思的独特文学品质。
  • 我让你走投无路

    我让你走投无路

    天润公司陷入瘫痪。天润公司主营现代办公用品,代理销售进口办公用具,诸如碎纸机、复印机、装订机之类。天润公司在高新区一幢写字楼里租了一间四十平米的写字间做经营场地。里外两间,里间用铝合金窗隔开,是经理田宗骐的办公室,外间散放着几张写字台,供销售人员使用。天润公司很长时间都处于清闲状态,没有几个销售人员,也没有多少客户登门,可是今天人却多得找不到插脚之地,而且清一色都是天润公司的债主,像是事先约好的一样,债主们从早上8点开始,就一个跟一个的鱼贯而入,各自寻着自认为舒适的位置,坐下来专候田宗骐的到来。
  • 深度忧郁

    深度忧郁

    作者雪屏以他个人的病房生活为蓝本,力图透过主观的感觉来关照现实生活的某些侧面。他在这部小说中,更刻意地描摹瞬间的感受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为无法再现的青春岁月画上了一个句号。走出病房的雪屏,其作品对人性、人道和人心均有了更多的思考,强化了人物的塑造和内心的刻画,而尽量淡化戏剧冲突和情节的展开。他的身边,精明狡诈的,不离不弃的,背叛的,纠缠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过,他们又离开,他们的故事逐渐逐渐飘散在风中……他用自己患有忧郁症的状态来消化这些人这些事,一切就从这个角度变得仿佛哈哈镜里的影像,扭曲、混乱、诡异而荒唐。
  • 关外

    关外

    下班的时候,保安刘哥对我说,李文艳,下午有个老乡来找你,在门外等了两个小时才走。我问刘哥来人是男还是女。刘哥说是男的。是男的,那肯定是我大哥。大哥在东莞打工,他早就写信给我,说要到关外来找我。他说东莞工资太低,听说深圳这边的工资要高些,加班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想到深圳来打工,也是想多挣一点钱。我回信说这里的工作也不好找,倒是听说关内的工资要高些,但我没有去过。在深圳打工也有四个年头了,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关内。一是没有时间,还有就是没有边防证。我不仅没有边防证,连身份证也没有,我的身份证是借老乡的。
热门推荐
  • 樱桃

    樱桃

    电影《樱桃》是旅日导演张加贝与近年来凭精湛演技赢得绝佳口碑的实力派演员苗圃的二度牵手之作。该影片采用纪实主义手法将其搬上银幕,由著名编剧鲍十撰写剧本,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智障母亲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很多媒体被苗圃所扮演的母亲所感动,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断落泪,并且表示,这是一部可以堪比《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影片,非常值得推荐给一些80、90后的新人类看。
  • 返生香

    返生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君临天下:拐个师父当老公

    君临天下:拐个师父当老公

    本是无忧无虑、毒舌好强的逍遥郡主,风华绝代,满城为聘;一朝惊变,沦为罪臣之身,虎落平阳被犬欺!忍辱负重,却没换来兄长平安,含恨而“终”!再次归来,惊天一变:腹黑冷血,杀伐果断!“本王只护在乎之人,他人生死,于本王何干?”既然仁慈换不来平安,平凡换不来幸福,那就遵从本心,该杀就杀,想爱就爱。人生苦短,殊不知死亡与明天谁先到来,放手去做吧!做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爱想爱的他!“我徒儿,我来护!”“那你要护我一世平安喜乐!”“是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师父你说什么?我没听见…”“傻瓜…”“再说一次嘛……”
  •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女人!你欠我的,无论是生是死你必须得还!”随着他冷酷而霸道的声音,一份‘卖身契’就这么无情的扔在桌上!多年后,历史重演,只是她却成了主宰。某女华丽来袭,如当年的他一样,将一分文件扔在桌子上,冷酷的看着他:“签吧!999条!”看完合约,男人欲哭无泪,哭笑不得的看着她:“老婆,为什么不是1000条?”“今非昔比!一句话!你签还是不签!若是不签……”女人邪魅的拉长了声线,带着玩味看着他,浅扬声线决绝的道:“宝贝儿子们,我们走!”……
  • 网游之逆世巅峰

    网游之逆世巅峰

    各大正派豪侠纷纷响应聚集麾下誓与邪教决战到底。心中念苍生剑中有正气莫笑英雄年少身可灭意不绝侠义精神永不消江湖恩怨儿女情长国仇家恨烟起八荒武林大势从何而起又从何而终一切由你决定!
  • 重生八零我成了全能大佬

    重生八零我成了全能大佬

    仙界赫赫有名的第一女神,带着天神之眼重生现代,明明是天生贵命,却偏偏被她投胎的这个家族蠢货视为怪物,还让人灭杀她!幸得有好心农家人收养,从此,她带着收养她的农家亲人创事业,带他们鱼跃龙门,赐他们一身荣华富贵。
  • 明月传

    明月传

    她只是一小小的女子,却肩负拯救天下苍生的己任,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谁才能陪她一起走过荆棘岁月,去探寻未知的真相……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