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9400000004

第4章

于是,那天晚上,我跟你谈了泰奥朵拉·卡茨,我以为是泰奥朵拉·卡茨的那个女人,依然活着的她,但在战后,战争结束后的那一年。我告诉你她住的旅馆在瑞士,泰奥朵拉·卡茨去世前最后住的正是河谷旅馆。在**集中营里找到的奄奄一息的孩子们遣返后,也被送进了这家瑞士旅馆——一座带水池和浴女雕像的方形建筑物。这些来历不明的孩子整天大呼小叫,又吃又笑,使这家旅馆,这个幸存孩子们待的地方简直没法住。不过,似乎泰奥朵拉·卡茨正是在河谷旅馆真正感到了幸福。

你带着我未曾见过的温柔问道:

“是些孤儿?”

我无法回答你。你呢,你又问:

“犹太人?”

我说恐怕是。我还说再也不该以偏概全,永远不该。不过我仍然哭了,因为我总和犹太孩子们在一起。我说:是的,犹太人。

我跟你讲,在这家瑞士旅馆里,孩子们,他们偷食物、面包、点心,并且藏起来。他们什么都藏。他们脱得一丝不挂,往水里扎。水,他们喜欢得要命。人们望着他们。在旅馆里无其他事可干。他们在这个水泥池子里把自己弄伤,但他们快乐无比,没有觉得受伤。有时水池的水被他们的血染成粉红色,于是便换水。人们无法禁止他们做任何事。任何事。

我们想摸摸他们的脸时,他们就搔我们,朝我们吐口水。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名字、姓氏、父母。他们发出各种不同的叫声,但彼此能够理解。据这家旅馆的人说,那个时期,他们都来自波兰,如一个地区般庞大的维尔纳[1]犹太人大聚集区。

“因为这些孩子,泰奥朵拉从这家旅馆逃走,以便能继续活下去。”

我曾说过,她逃离这家旅馆是可能的,但是我,我不相信。

我说泰奥朵拉取决于我。我一认识她,她便取决于我,即便我很少写她。

我说我觉得这也取决于时刻。夜里我相信已经见过她,泰奥朵拉。有些日子我以为是战前在巴黎与她结识的。早上我什么都不知道了。早上我相信我从来没有见过泰奥朵拉·卡茨。无论何时何地。

“泰奥朵拉这个名字是你杜撰的。”

“是的。这个年轻女子的一切都是我杜撰的:眼睛的绿颜色、体态的美、她的嗓音,因为我知道她中过毒气。有人对我第一次说出这个名字时我便认出了它。它只能是我杜撰的。我杜撰了名字,或许是为了得以谈论被德国人谋杀的犹太人。一个躯体没有任何名字,这毫无用处。”

你说:

“应该说:**。”

我说我从来不用**来指德国人。我将继续这样说:德国人。我相信某些德国人永远摆脱不了他们的屠杀,他们的毒气室,他们弄死的所有犹太新生儿,他们在犹太青少年身上进行的外科实验。永远摆脱不了。

她住在大学街或附近的一个小房间里……她十分孤单。面容娇艳如花。她也是贝蒂·费尔南代斯的朋友,德国人一到,后者便把这间房借给了她。

我记忆犹新的是泰奥朵拉·卡茨发疯似的想学习法语,直至能用这种语言写作。

我哭了。我们停止交谈。夜将尽。谈完孩子后我们躲到了床上,我在床上哭。你说:

“别哭了。”

我说我根本止不住这些泪水。哭泣变成了我的一项义务,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我,我可以用我整个的身体、我全部的生命来哭,我知道,这是我的运气。对我而言,写和哭是一样的。不成体统才写得出快乐的书。丧事应该办得仿佛它本身便是一种文明,对死亡的全部记忆的文明,这死亡是人宣判的,不论性质如何,是受惩罚而死,抑或因战争而死。

你问我:

“应该如何处置法国的**呢?”

“跟你一样,我不知道。把他们杀了。听我说,如果听任法国人和德国**一样随便杀人,法国人也会变成杀人凶手。让那些人活着是法国的耻辱。没有大开杀戒,我们至今仍耿耿于怀。”

我投入你的怀抱,两个人一起哭。有时候笑笑,为哭泣感到不好意思。接着泪水又往下淌,我们又笑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你说:

“你没见过泰奥朵拉。”

“我见过,但如同见过街头走过的大美人,或者女电影演员、女话剧演员,所有这一类的女子。出名的女子,不论美不美,但名气大,招人议论。是的,她独自移民到各地。有很多年,人们处处见到她,泰奥朵拉·卡茨。”

“有个人知道她……”

“是的。贝蒂·费尔南代斯听说过。一九四二年,有人每天早上在德国的一个车站见到她,一个运送犹太人的编组站。在那儿发现了一些很美的画,和泰奥朵拉这个人。她被送到这个车站一定是送错了,被流放的犹太人从来不在这儿上车去奥斯威辛。听说她一个人和站长在一起。还听说泰奥朵拉下火车时也许自己下错了站。也许有个德国人看她面庞如此温柔美丽,看她青春年少,便告诉她应该在此下车,这样或许可以救她一命。她拿起手提箱下了车,没提任何问题。她一定非常坚决地要乘坐这列火车,身着那件洁白的连衣裙,她那样美,那样优雅,因此没有任何人,任何铁路职员向她要票。炭笔画画的总是同一个年轻女子,总穿着同样的白色衣裳,坐在花园一角同一棵树下,一张始终面对编组站的白色扶手椅里。这些画没有存放在火车站的同一个地点。院子的地上有。到处都有。听说:地上尤其多。人们猜想战后有人住在火车站,他们遭到了抢劫。总是同样的画,画中人酷似泰奥朵拉·卡茨:她总穿白衣裳,一身英国女子的打扮,着白衣,戴帽子,化淡妆,戴一顶草帽,坐在同一棵树下的帆布椅里,面对一盘普通的早餐。她久久地待在那儿,泰奥朵拉。她起得早,总在同一时间淋浴,穿好衣服,去花园用早餐,以便随后乘这列火车,它总有一次会把她带离那儿,带离德国。火车站守卫每天给她送来美味的食物。他说每天他也在等这趟火车,他们从来没有耽误过。每天,每个早上,他们等着同一列火车,犹太人的火车。每天,每一列火车经过后,她都说现在那趟车一定过去了,不可能等到了。对这列定时驶过的火车,我思考了很久。我相信也想过,对泰奥朵拉·卡茨而言,这列火车是她的希望之车,断头而死之车,以活生生的血肉供养奥斯威辛之车。

她一辈子很少讲话,泰奥朵拉,像某些英国女子,她觉得话语喧闹,骗人,她呢,她选择了写作的寂静。

你问火车站位于德国哪个地区。她,她相信在克拉科夫以南,朝南边国界的方向。在那些被诅咒的地区。她原籍英国,但在比利时长大。她不熟悉欧洲地理,跟许多英国人一样,只喜欢伦敦、巴黎和海湾国家。

你问我那个守卫火车站的人是否在她睡着时去造访她。我相信我写过这件事,是的,在她睡着的时候。我不能肯定此人就是战争期间她住了两年的那个火车站的站长。为什么不是呢?或许他们相爱了,这点我想过,甚至想过后来她正是为情而死的。

我说我没有想方设法去打听,关于泰奥朵拉,我没有问过任何这样的问题,但我相信他们成为情人并非不可能。

你问我作何感想。我对你说,我从未问过那男人的姓名,也从未问过画上那位年轻白衣女子的姓名。我说我一听到这个故事,就讲出泰奥朵拉·卡茨这个自然听见过的名字。临了,几年后,我身边的人都这样称呼那位迷失在死亡欧洲的白衣女子了。

我对你说,我知道自己见过泰奥朵拉,但我只记得贝蒂·费尔南代斯,我对她十分熟悉,我告诉过你,她是年轻的泰奥朵拉·卡茨的朋友。我知道贝蒂·费尔南代斯非常爱她,并且欣赏她。

我从未忘记这个名字,这个时期,这衣裙的白色,这天真的对死亡列车或爱的列车——人们当时不清楚,也一直没搞清楚——的等待。

你说即便我不认识泰奥朵拉,从未接近过她,也应该告诉你我以为她可能有的遭遇。

我相信,依我的想法,她在战争结束前回到了英国。她先就职于伦敦一家很有名的文学杂志社,随后嫁给了英国作家G.O.。她不快活。我对她的了解,主要在她与作家G.O.结婚之后,这位英国作家享誉全球,我对他极为钦佩。她呢,她从未深爱过他,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男人。

你问我泰奥朵拉在伦敦什么样。我说她长胖了。她不再与丈夫做爱,她再也不愿意做,绝不,她说:宁可死。

你说:

“这个伦敦女子,是德国火车站的那个女子吗?”

“我从未求证过。我能说的就这些。不过,我认为这并非不可能。她总算是个人物,即便死了,也会有个归宿,被英国或其他地方的一个家庭讨回去。可是不。没人讨要泰奥朵拉·卡茨的遗体。”

“可有一次她从这个火车站走了。”

“是的。除非在**德国失败后,有些人在火车站发现了她,并且把她丢在了那儿,那个火车站,就像他们在成千上万的‘政治犯’集中营做的那样。对她的情人,人们一无所知。一无所知。她在这同一个火车站待过。我依然看见她,身着当天熨过的白色套装,而这一天布满她的血迹。”

我相信,正是这白色使人们永远没有忘记她。正是这衣裙的白色,和她对衣裙过分的、异乎寻常的关注,听说过她的人才永远没有忘记她,以及那些同为白色的布制鸭舌帽、她的布便鞋、所有那些东西、她的手套。她的故事传遍全欧。人们一直半信半疑,始终不清楚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在那儿,在那个火车站待了两年。

是的,正是这衣裙、这夏季套装的白色使她的故事传遍全球:一位身着洁白的衣裳、很有英国女子风度的妇人,等着焚尸炉火车。

对全世界而言,这白色的端庄形象占了上风。对其他人来说,笑声压倒了一切。

“是的,也许她根本没有故事。”

“也许如此。说不定她疯了,一种潜伏的、温和的癫狂,剥夺了她看、知、理解的意愿。也许她,她的身心,患了正常状态下的精神病。至于我,我尽量使车站的现象重现。它重现了。”

你问我她是否死了。我说是。车站的礼仪重现了。由于身患癌症,她瘦了许多。她不愿意把不利于她的一面呈现于人,破坏她的清丽的形象。于是她在她住的医院附近的一家大旅馆里开了一间房,求人把她抬了去。她让人给她穿上她最漂亮的连衣裙,并且涂了脂粉。她的朋友们在那儿见了她最后一面,她栩栩如生的遗容。

注释:

[1]Vilna,今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同类推荐
  • 像浮云般飘散(发条鸟文库)

    像浮云般飘散(发条鸟文库)

    《像浮云般飘散》宇多,米格,子滕,包子,九月,小米,小佳,他们在一起哭着笑着度过初三的日子,他们以为这样就是永远,永远不会分开。即使在初三的日子里,面对沉重的学业包袱和未卜的前途,他们仍维持着自己的步调,一起哭、一起笑。但是随着宇多、米格、九月陷入感情纠葛,他们似乎就再也回不去曾经单纯无瑕的日子,而子滕与小米、包子和小佳的悲剧也已无可挽救。远走的人已经远走,离开的人永远离开。为什么这些紧紧连在一起的名字会那样如浮云般消逝.....
  • 以子之名

    以子之名

    《以子之名》是一部流畅、深刻,紧贴社会热点的长篇文学作品。作者有着多年一线教育经验,擅长生活流写作,同时,对社会话题有着精准的捕捉能力,能够抓住热点,规避教育话题中敏感的部分。在作品中,作者将目光延展至教师、阔太等不同身份,以“差生家长”为轴心,链接出不同的人物关系,展现出了不同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的女人共同面对的境遇。在真切细微的情节片段中,对生活表象进行了极富纵深感的解剖。
  • 1989年的出逃

    1989年的出逃

    沉睡于乌蒙山间的龙树坝子,在稀疏的鸡鸣声里次第亮了起来,伴随着几声轻快而响亮的狗吠,老年人咳嗽的声音也杂乱无章地响了起来,像是一首悲壮的交响曲,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出早工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男人扛着扁担,系着绳索,别着镰刀,看样子不是去割草,便是去砍柴。而婆娘们则一般都背一个大竹篓,每天都要为家里那几头猪而忙活,这可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每年的化肥钱,炭钱,油、盐、酱、醋、茶钱,都全背在了那仅有的几头猪上。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每年的学生钱,让这里的人们措手不及,猪成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学生学费的上涨速度。
  • 告密者

    告密者

    1943年夏,在我家乡梨城西北一个小山村发生一起告密事件,导致藏身于此的梨城城工部组织部长章文被日军逮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梨城党史》对此曾作如是记载:“1943年8月22日,日军包围距梨城一百多里地的猪笼寨,将全村村民驱赶到乡场上。日军采取枪击、刀劈、刺刀刺等残忍手段,一共杀害六名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以此逼迫村民供出藏身于此的地下党员,梨城城工部组织部长章文被告密被捕。”对于这起告密事件,如今的大多数梨城人并不清楚,如果我不是被借调到市党史委负责编写《梨城抗日斗争史》,说实话,我对此事件也是一无所知。
  • 青蝶(上)

    青蝶(上)

    染儿心神迷茫之际,一个淡淡的身影出现在她身后,接着一个隐秘如魅的声音在染儿耳边轻轻道:“染儿,想不想来做个游戏?一个很有趣,很好玩的游戏!”“砰”的一声,偏室的门再一次重重地关了起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大厅中歌妓的唱腔轻轻传来,游过沉静于黑暗中的花园,送入到花园角落一座看似与世隔绝的小楼之上。小楼中有人轻轻地叹息,似是有满心的哀怨。
热门推荐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凤本妖娆:权谋女帝醉蓝颜

    凤本妖娆:权谋女帝醉蓝颜

    五岁时,家族被灭,白慕萱的奶娘凤娘带着自己逃命。十五岁时,已成为落花门门主及宜人馆馆主,却遇上了一个将‘笑看人生,人生如戏’发挥的淋漓尽致的莘岚国国师——宋子懿。“宋大人您就这么闲吗?有事没事的就来我宜人馆,就不怕朝中之人参你本子?”白慕萱身穿白色仙霞洛裙,看着时常来骚扰自己的宋子懿,无奈的说到。“白大人也很闲吧?朝中因你那所谓的凤儿妹妹闹得鸡犬不宁,若让他们知道,你便是那所谓的凤儿,会如何?”看着眼前如此懒散且气急的女子,宋子懿笑意满面的说道,甚是得意。“你……卑鄙无耻。”“彼此彼此。”坑情敌篇“国师,你说凤儿会喜欢什么?会喜欢这七彩珍珠吗?”两人在太子寝宫,商议着为白慕萱送什么好。“你若在送她一些金银财宝,她会更喜欢。”宋子懿坐在椅子上,把玩着大拇指的扳指说道。“好,我这就去准备,国师可一定要送入凤儿手中。”太子秦越豪气十足的说道,接着风度翩翩的向外走去。“呵,我定会好好的送入她手中,可是,自己手中不就是她手中吗?”看着秦越去准备礼物,宋子懿嘟囔了一句,若这句话被太子听道,必定会气的吐血。直到……上半辈子,我为复仇而活,而下半辈子,我只因你而在,因你而活……
  • 超神学院之圣天使之王

    超神学院之圣天使之王

    季晨圣天使之王不屈服于任何人的王者,在宇宙这个大环境中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终将成神
  • 阳阴之主

    阳阴之主

    末日降临,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人们不得不重新适应没有水电网络,凶兽时刻威胁的原始生活。而有一群人适应的比别人快多了,因为世界boss是他们的室友。
  • 凤命小农女

    凤命小农女

    穿到一个身材苗条的少女身上,偏偏这个世界以胖为美,而她还因为神棍的一句话不得不从小扮作男孩长大,在家里爹不疼没娘爱。然而她万万没想到,庄里有个男人竟然会看上她这个浑身没有几两肉的丑小子!程素惊慌失措:“我我我可是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毛诗故训传

    毛诗故训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琴疏

    古琴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葱岁月之暖爱

    青葱岁月之暖爱

    你是我生命中的永恒之痕——许慕宸那一年,她情窦初开;那一年,他年少轻狂;那一年,他们相遇……她爱的张扬而又自卑,他爱的内敛而又热烈。他们的相遇是缘分的降临,还是命运的擦肩而过……花开的季节,爱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 送李频之南陵主簿

    送李频之南陵主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