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3100000004

第4章 捕黄鳝有了意外发现

克俭和宝良搭伙,在串场河边的小沟渠里捕黄鳝。时令到了入秋,黄鳝开始长肉了,一条一条油光光的,肥嘟嘟的。小的粗细有如克俭的中指,长短跟一根竹筷子差不多;大的,比烧火棍还要粗,握在手里,饱满的一把,沉甸甸,滑腻腻。上埝镇地处水网区,江水入串场河,串场河的毛细血管是周边无数的河沟港汊,水活,草旺,黄鳝就多,多得有点呆,有点懒,沉在沟边水草中,半天都不带动一动。乡下人对黄鳝看不入眼,嫌它们模样像蛇,上不了桌面,不是正经能吃的东西。一般只有乡村二流子兮兮的人,才没事捕几条黄鳝,拿竹篓子盛了,拎到石庄镇上卖几个活钱用。

前几日一场恶战下来,保安旅伤员剧增。薛先生觉得,这些人既是伤在了上埝镇,就该算是保卫上埝的英雄,伺候照料这些伤员也就成了他分内的事。没有人要求他,薛先生自己每日熬些止血化瘀的药,送到军营里,督促着伤员们一碗一碗地喝下去。到了伤口结疤长肉时,薛先生跑到伙房里,掀开锅盖,看到顿顿都是大麦糁子饭,心想这不行,流那么多血,总要有些荤腥入口才能补元气。中医世家出身的薛先生,向来信奉的一条真理就是:药补不如食补。薛先生于是想了一个法儿,满镇上吆喝那些男孩子:“长腿的活物伤员是不容易吃着了,都给日本人糟践光了,想为抗战出份力气的,都给我下河捉鱼虾去,捉得多,镇上给你们送锦旗,记大功!”

立功是一件光荣的事,捉鱼捕虾又是好玩的事,半大不小的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

捉鱼,讲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要么家里要有渔网,支到串场河边上,撒点饵食进去,过一两个时辰把网子起出来看一看。多半也是空的,碎石子里面夹几颗螺蛳,一两只河蚌。要么呢,就复杂了:你得会使鱼叉,守在河边,眼明手快,看见鱼儿游过来的黑影子,唰地把鱼叉投出去。想想,鱼在水中,一有惊动,箭一般地窜出去,多机灵啊!没有三两年的狩渔经验,投出去的鱼叉十有八九要落空。

钓虾相对容易些,拿铁丝弯个小鱼钩,弄点饵食,只要有耐心,多少有收获。关键是有耐心的男孩子不太多,何况虾这玩意儿小得一只手能抓几个,钓半天也不够一个人填牙缝,送去当慰问品,寒碜。

克俭和宝良两个人想来想去,捕黄鳝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薛家飨堂附近就有不少小河汊,水浅,草密,浮游生物多,常能见到黄鳝们优哉游哉地在水草中栖息。阴天气闷时,它们还会把身子笔直地竖起来,脑袋探到水面上,透气,吐泡泡,顺便瞧风景。只需多借些套笼来,隔几步往水边沉一个,到晚上起出笼子,一准有收获。

危险也是有,喜欢往套笼里钻的不独有黄鳝,常常还有蛇。有经验的人,起笼时先要摇一摇,凭里面的动静能够判断得八九不离十:蛇是盘着的,摇起来坠着笼子底;黄鳝不会盘,一摇,四面八方地撞,笼子显得轻飘飘。再有一点也怪,盘在套笼里的大都是毒蛇,菜花蛇和水蛇很少往里钻。如果不懂行,贸贸然地伸手进笼子,手背上猛然一紧,那就是被毒蛇咬了。乡下年年都有被蛇咬的人,轻则延医吃药,阎王殿前夺回一条命;重的,毒性太强,人不等抬进医生家,已经浑身乌紫,没了气息。

前几天镇上就死了一个人,咬他的那条蛇听说不过一条手胳膊长。那人死的时候,脑袋肿成了笆斗大,浑身冒黑水,简直怕人。薛先生去看了,说那条蛇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三步倒”,剧毒,被咬着了没法救。

所以,听说克俭要去捕黄鳝,娘心里就慌,又不好太阻拦,一再地叮嘱要小心,又对着宝良千拜托万拜托,让他看紧了克俭,不能落水,不能贸贸然地伸手抓蟮。

“董家娘娘放心哎!”宝良把瘦骨嶙峋的胸脯子拍得噼啪响,“有我在,就有你家克俭在!”

这话娘相信。宝良虽说只比克俭大两岁,可他人机灵,从小在串场河边上长大,水里岸上没有他玩不转的事。

尽管如此,对于摇套笼识别蛇和黄鳝,宝良的经验还不足。两个人一商量,干脆用个笨办法:晚上把套笼起出来,不管蛇和黄鳝,统统倒进一个带盖子的木桶里,拎回家,天亮之后再辨识。是黄鳝,拿鱼叉刺出来。是毒蛇,一家伙打在七寸上,弄死拉倒。虽说多费一道事,但蛇想拿他们练牙口是万万不可能了。

这天晚饭后,两个人在桥上碰头,然后沿河边去找他们一早下到水里的笼。克俭从家里带出来一盏有防风罩子的小油灯,负责给宝良照着亮,宝良则负责一个一个地起笼子。宝良之前跟着镇上的大孩子们捕过几回黄鳝,对一整套的捕捉流程熟悉得很。

他们选择下笼子的地点,是一条穿过玉米地的小河汊,水宽不过两三米,精壮的小伙子一发力,不费事就能蹦到对岸去。此时,从串场河流过来的水似乎在涨潮,水流有点急,水声哗哗地响,灯光照亮清冽的河水,能看见细长的水草一顺齐地漂起来,抖动不停,像女人飘在风里的长头发。沉在水底的套笼,也像是被人在下面托了一把似的,浮出一个笼口在水面,摇摇晃晃,荡荡漾漾。

宝良转头问克俭:“你猜猜,水大好,还是水小好?”

克俭没有把握地:“水大好?”

“错!”宝良拎起一个套笼,貌似内行地摇了摇,“大水把黄鳝都冲走了,笼子里面是空的。你听听。”

克俭惊奇地“啊”一声,蹲下去,一手举着灯,一手去够旁边另一只套笼。笼子果然轻得没有分量,里面有很小的东西克啷克啷响,不用看也知道,不过是螺蛳。

“是不是这两天捞的人多了,黄鳝都吓得钻河洞了?”克俭纳闷着。

宝良说:“要我猜,是大黄鳝都被人捉走了,小黄鳝还没有长出来。”

“要么我们走远点,换条河沟再下笼子好不好?”克俭谨慎地向宝良建议。

“先不动,明天再看。”宝良下达指示。这条小河汊是宝良经过了两天的侦察和比对才选定的,他不愿意两手空空撤退,太没面子。

两个人把捞上来的套笼又一个个地放下去,把拴笼子的长绳理好,拴紧在河边的树根上。河水已经涨到离岸不足一尺处,河面比刚才宽了好多,低垂的柳枝一直伸到水下面,黑夜里看起来,像是披蓑衣的老头儿在垂钓。

依旧是克俭举着风灯在前,宝良拎着一个空空的带盖木桶在后。两个人边走边踢着田埂上的草,情绪都不高。没捕到黄鳝,哪怕捕一条蛇也好啊,明天还可以对人说,是蛇把套笼里的黄鳝撵跑了。现在空着手回去,算是怎么回事?

“记住,明早一人从家里带一把玉米面,撒下去当饵食。我就不信黄鳝不露头。”宝良有一点恶狠狠地说。

克俭没答话,心里已经在盘算,明天如何从娘的眼皮子下面偷出一把玉米面。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娘是轻易不许克俭糟蹋粮食的。还有,“阎王好哄,小鬼难缠”,二姐思玉的眼睛尖着呢,想要瞒住她做什么事,那才叫筷子穿针眼——难而又难。

正想着,克俭一个不留神,脚底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人往前一冲,啪地扑出去,跌了个狗啃泥。幸好手里的风灯抓得牢,要紧关头胳膊还一直举着,没有摔碎玻璃闯下祸。

“走路跌跟头,三岁小孩子啊!”宝良没好气地抱怨他。

克俭跌这一跤,膝盖和手肘大概都磕破了,火辣辣地疼。他不敢吭声,不拿灯的那只手撑住地面,慢慢爬起来。起身时顺便把灯举高,往绊脚处照了照。他不服气,倒要看看是什么东西绊了他。

不照不要紧,这一照,他“啊”的一声叫出来,人呆住了,浑身汗毛都乍开,魂飞魄散。

“什么事?”宝良赶上前。

克俭嘴巴僵着,说不出话,手哆嗦着往地下指了指。

灯光照亮的地方,齐膝高的野草丛里,横亘着一具大个儿男人的尸体。这人身上的衣服是那种牛屎一样的黄,脚上着一双褐色皮靴,身子半掩在杂草中,只露出一张白惨惨的脸,如果不是克俭一脚绊上去,恐怕大白天都不会有人注意到。

“是谁啊?认不认识?”宝良的胆儿大,要过克俭手里的灯,蹲下来,脑袋凑上去看。这人的脸白得很吓人,猛一看像抹着一层污糟糟的石灰泥。紧闭的眼睛眍进去,两个眼洞深不见底。鼻子却又尖,小山一样高耸着,仿佛人死了以后还在一直往高里长。头发被太阳晒掉了颜色,泛黄,像干稻草,又沾着泥水,一绺一绺地打着卷,结成绵羊毛一样的疙瘩团,污秽得叫人恶心。

“克俭!”宝良忽然叫一声,“看见没有?这是个洋鬼子!”

“啊?”克俭跟着蹲下,拿手指轻轻戳一戳那个人的脸。脸上全都是骨头,硬邦邦的,像是戳到了铁皮炉子上一样。

“真的哎,”克俭说,“不是我们镇上的人哎。”

两个人同时想到什么,抬头,目光咚地碰撞一下,都有点发傻。

“飞行员?”宝良说。

“飞行员。”克俭点头。

“快,喊大人。”宝良拉了克俭一把,两人起身,回头往镇上飞奔。

走到半路,碰到打着手电筒匆匆行走的薛先生和娘。娘不放心两个孩子黑夜里出门捉黄鳝,喊上薛先生一同出门找人,恰好碰着了。两个孩子气喘吁吁的,惊恐万分的,把绊着尸体的事一说,两个大人赶快跟着他们原路寻回去。

薛先生是医生,医生的感觉总是格外好,他一眼见到草丛里的那个人,就说:“怕是还有气。”手伸到对方鼻子下面探一探,又抓起一只手把了把脉,肯定道,“没死,发着烧呢。”

既然没死,救人是最要紧的事。四个人里面,薛先生的力气最大,他马上就蹲下来,娘和两个孩子七手八脚地托起那人的肩和腿,好歹弄到了薛先生背上。病人没有一丝知觉,手和脚都软绵绵地耷拉着,任凭人搬弄。薛先生把腰拱起来,撑住膝盖,一咬牙起了身,掂一掂背上的分量,说:“天爷,只怕瘦成一把骨头了。”

一路快跑,到了镇边上,薛先生已经是气喘如牛,脚步踉跄。娘说:“也别进街子了,先到我家。”一行人转头进薛家飨堂。

思玉听见门响,迎出来,见到薛先生背上的人,免不得一声惊叫。娘这时候很镇定,吩咐思玉和宝良结伴儿去保安旅,请沈沉。娘关照说:“悄声儿的,别张扬。日本人正在到处搜人呢,传到他们耳朵里,只怕是又要有一仗。”

思玉和宝良一走,娘开出一间空厢房,手脚利索地架起床板,找一床铺盖打开,帮薛先生把病人抬上去。娘看着一身污泥、人事不知的飞行员,心疼道:“可遭了大罪了!”她去厨房里烧火,准备给病人擦身换衣服,留下薛先生静心诊病,嘱克俭在旁边伺候着。

房间里有一股泥土和河流的腥气,夹杂着草叶的青涩,衣服布料的酸臭,病人身上弥漫开来的灼热腐败的味道,让人的心里多了几分惶然和紧张。煤油灯捻到最大的火头,放在病人头顶的一处高台上,照着他枯黄打结的卷头发,死人一般眍进去的眼窝,惨白的面颊和嘴唇,阴气森森。如果不是薛先生坚持,恐怕谁也不会看出来这个人还活着。克俭双手抱住肩膀,怕冷一样地缩在墙角,一眼不眨地盯住薛先生脸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神情,心里既惊奇,又担忧,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

薛先生侧身在床边坐着,抓过那人的一只枯瘦成鸡爪子的手,捏住手腕,闭目凝神。外面听得到娘烧火拉风箱的声音。有淡淡的烟火味飘进来。娘烧的是克俭搂回来的柏树枝,很香。薛先生诊完了一只胳膊,又换一只,显得迟疑不定。他想扒开病人的嘴看舌苔,嘴巴是硬的,牙关咬得死紧。他没办法,抬头四顾,看见窗台上的一块小铁片,示意克俭帮他拿过来。然后,他一只手捏起病人的嘴唇,另一只手把铁片插进病人牙齿中间,用劲儿顶开,又唤克俭把油灯端近了照着。灯光照亮处,那人的舌苔乌得发紫,舌面结着厚厚一层壳。薛先生嘴里“啧”地发一声响,摇头。接下来,他把那人污脏的衣领解开了。就着灯光,克俭看见那人从脖颈到胸口处生长着一大片密密的汗毛,毛尖在灯光下是金黄色的,亮灿灿的,猴儿毛一样。薛先生细心地扒开黄毛,在皮肤上发现了一些红色的疹粒,小得像绿豆,不在意就会忽略。最后,薛先生把那人的衣服完全解开,腰间带铜扣的宽皮带也松开,拿手摸他的肚子,左边按按,右边再按按,眉头皱起一个疙瘩,神情十分凝重。

门又响,这回是沈沉跟着思玉和宝良走进来。沈沉的神情显得很急迫,大步流星地穿过院子,又蹑手蹑脚走进厢房,带进来一股潮湿的夜气。

“辛苦你了。人怎么样?”他俯身到床前,看了一眼,嘴里唏嘘了一下。

薛先生站起身,脸色凝重:“恐怕不好。重症伤寒。”

后脚才进门的娘听见了,“啊”的一声,手里端的一盆热水洒出不少在地上。

伤寒这个病,克俭听娘念叨过。十几年前青阳城里曾经暴发过一回,死了不少人,董家的一房远亲,合家大小总共死了三四个,娘每回说起来脸色都紧张。此刻薛先生在病症前面还加一个“重”字,可见得情势何等险恶。

“怎么会?”沈沉有点烦躁,在屋里来回踱步。

薛先生分析,从飞机坠落至今已经有五六天,这人不敢露面,一直在田野里东躲西藏着,白天晒,夜里冻,再喝了河沟里不干不净的生水,吃些生的野的东西,染上伤寒,病成这样,也是想得过来的事情。

娘心疼道:“你说他躲个什么呢?这么大个上埝镇,他随便走进哪一家,也会好吃好喝招待他的。论说起来,美国那么远,他千里万里过来帮我们抗日打鬼子,那就是恩人呢!”

薛先生摊摊手:“人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哪里能知道?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又长着一张显山露水的脸,冷不丁地见到他,我们会怕;他见到我们,他也会怕。再或者,他担心碰上个有歹心的人、日本奸细什么的,把他绑起来往青阳城里一送,哎哟,那他就是自己送死了。”

沈沉一直沉默,此时忽然转身,抓住薛先生的肩膀:“薛先生,你是医生,务请你救他的性命!”

薛先生点头:“这个自然。治病救人乃医家本分,沈旅长务请放心。”

娘小心打听:“还能不能救得过来?”

薛先生迟疑:“不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只能尽力。”

沈沉想了想,说,飞行员留在上埝镇非常危险,如果走漏了风声,日本人会再一次下来扫荡。为安全起见,他准备找一副担架,再派一个连的兵力,护送病人转移。薛先生必须随行,一路照顾。

薛先生大惊道,这样的病人,已经气息奄奄,送他上路,长途跋涉,那是必死无疑。想要他活下来,只能留在上埝,慢慢地用药和调理。而且,十天半个月都不能指望有大的好转。

沈沉很为难。他不知道眼下的事情怎么处理。送走不对,带回军营也不对。一个大活人,还是个长相怪异的外国人,想要藏匿在上埝镇这样的敌我势力拉锯地区,还不是一天两天的,这的确是麻烦。

娘这时站出来,轻言慢语地说:“信得过我,就让他在我这儿治病吧。飨堂这地方僻静,离街子远,我们孤儿寡母又是外地人,没有三亲六戚的常来往,风声不易走漏。只要这几个孩子能够管住嘴,事情就不麻烦。”

思玉第一个表态:“娘,我都上中学了,你不相信我?”

宝良也去拉薛先生的衣袖:“爹,你跟他们说,我保证不泄密!”

娘转向克俭:“你最小……”

克俭回答:“我最小,可我是男的。”

一句话把大家逗得笑起来。屋子里沉闷的空气,此时有了松动,大家的心里都觉得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同类推荐
  • 神秘海底人

    神秘海底人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路小果、罗小闪和明俏俏跟着生物学家陆浩天爸爸来到了东海舰队,却遇到了神出鬼没的“幽灵潜艇”。幽灵潜艇究竟是图谋不轨的敌对势力,还是友好的外星朋友,抑或是传说已久的神秘海底人?三个小伙伴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冲破重重机关,探索神秘的海底国度。这个暑假注定不平凡!
  • 王位寓言集:长生不死药

    王位寓言集:长生不死药

    《王位寓言集:长生不死药》可以让孩子乘着寓言的翅膀,去认识奇幻美妙的世界,让孩子透过寓言的缤纷幻想,参透人间百味。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的篇幅虽然短小,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一个个显易易懂、形象生动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寓言是开发孩子想象力的沃土。
  • 五四班的新教室(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新教室(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新教室》讲述:学校扩建改建,教室不够用了,校长打算撤 掉五四班,把五四班的学生分散到其他班去。可这对五四班的孩子们来说, 跟天塌地陷差不多,他们怎么能离开绿绿老师昵?而绿绿也觉得自己与五四 班是一体的。于是,师生同心协力,为保住五四班而奋斗。 可就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转学来了一个叫乔韵芝的女生,这 位漂亮的、非主流女生把五四班搅得天翻地覆,还做了一件让人想想都觉得 心惊肉跳的事———站在学校的楼顶上,扬言要往下跳……
  •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聪明绝顶的大熊猫温任先生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聪明绝顶的大熊猫温任先生

    为了能收养小熊猫,黑熊黑用了很多办法,可大熊猫温任先生却因为善良化险为夷。正在它一筹莫展的时候,蝙蝠瞎忙医生竟给它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它猎捕大象长鼻子,然后将象肉送给大熊猫温任先生!这件事又引发了森林里全体动物的恐慌,那么,当大熊猫温任先生知道这件事后,会怎么处理呢?
  • 蓝调江南

    蓝调江南

    《蓝调江南》收入有十五篇散文作品。即《老茶馆》、《听书》、《八音刀》、《巷口小吃》、《电影船》、《母亲树》、《一头有名字的羊》等。较之金曾豪的小说,读《蓝调江南》,人们可以更为直接地在少年金曾豪的引领之下,走进江南“小镇”的每一处实景,走进江南“小镇”的生活,在他的散文天地里“零距离”地与江南“小镇”的风土人情作一番“亲密的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厚实的乡土文化,并在交汇之中产生出平静、恬淡、亲善、自足,感受到金曾豪创作灵感的渊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此仅有你

    从此仅有你

    这是我的第一篇文哦,文笔欠妥,见谅被害入狱,初遇,缘起救于水火,相处,相恋无情放手,缘似尽两年后,重逢,他与她,何去何从…时沐,邢厉,罪殇中寻觅1v1深爱无度…
  • 白多黑少

    白多黑少

    欧阳黔森,中国作家协会七届全委,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常委,贵州省青联副主席。先后在中国中文核心朔刊《当代》、《十月》、《收获》、《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新华文摘》等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四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雄关漫道》、《非爱时间》、《绝地逢生》等。中篇小说集《白多黑少》、《水晶山谷》,短篇小说集《味道》等十部。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绝地逢生》、《风雨梵净山》、《王阳明》,电影《云下的日子》、《幸存日》、《旷继勋篷遂起义》等十一部作品中,任编剧兼总制片人。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军电视“金星奖”及贵州省政府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三十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宣部“全国四个一人才”,中宣部、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 创世嚣魔

    创世嚣魔

    平衡世界穿梭寻找自己的轮回,轮回中应证悟道,平凡中走出奇迹。番禺国的小可怜,天才的禁区,爱并着痛。恨并着愧疚。万年大劫,谁成就了谁。苍天大帝那个都成为了历史。只有前进才会有希望
  • 锦愿

    锦愿

    重回往昔,她不再是人傻心眼少的宋家大小姐,更何况这次还有位“保护神”罩着无法无天的她。不久她就回过神,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位“保护神”根本是别有用心……某宋道,“报仇雪恨之后,就当个轻松自在的‘闲人’。”某卫开口:“嗯,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来本王这里闲着。”某宋:“……”某卫:“不愿意?我有名正言顺的娃娃亲!不准跑。”
  • 宿缘之前世今生

    宿缘之前世今生

    一个过于简单的故事铺陈开来,有着悲欢离合,有貌合神离,也有一点喜乐安稳……
  • 医妃倾城:无赖王爷欺上身

    医妃倾城:无赖王爷欺上身

    “大夫。”他媚眼如丝,凤眼勾魂,脸色潮红。她轻瞟一眼:“这个问题好解决。”说完素手翻飞,几枚银针快速落下,“看,这不就焉了!”语毕,刚刚解决的问题却又瞬间支起,男人邪魅一笑,猛的往前一扑:“大夫医术有限,不如,咱们换个方式解。”nnd,还能不能好好看病了?她是造了什么虐?不就是因为一场意外两人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吗?她怎么感觉像是踩到了一颗超级无敌还会耍无赖的牛皮糖?怎么甩都甩不掉?传闻,他生性多情,逍遥不羁,女人来之不拒,后院却一直没有动静,导致世人传他不行。某女听闻大怒,不行?开什么国际玩笑,他要是不行,我肚子里的球哪来的?【本文1v1,绝宠文,喜欢的宝宝们欢迎入坑!!!】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零两个月的所思所想。在那里,他拥抱自然,过起了一段诗意的生活。他亲手搭建小木屋,开垦荒地,春种秋收,与湖水、森林、飞鸟对话,在船上吹笛,在湖边垂钓,用一只笔细致地描摹这方土地上的景物,甚至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妙笔生花。
  • 俏汉农妻的逆袭之路

    俏汉农妻的逆袭之路

    (书名改了,原书名《俏汉宠农妻:这个娘子好辣》)杨初夏穿越了,穿到一个被后奶奶打死的小农女身上,这还不算,后奶奶竟连她尸体都要卖了,这怎么能忍?哼,我管你是后奶奶还是大伯二叔的,只要是极品,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只是打完极品,看看面黄肌瘦穿着破烂的爹娘弟妹,再看看贫穷落后的村落。杨初夏怒了,指天狂吼:我定要将这里发扬光大,到时让你冬天开花你不敢夏天,让你给我找男人你不敢给我找女人。某男默默的道,“娘子,我本来就是男人啊……”
  • 我六岁就打鬼子了

    我六岁就打鬼子了

    一眼睁开,竟然变成了一个不到六岁的小毛孩!而且还帮李云龙打掉了鬼子的指挥部!李云龙,以后我才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