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0100000006

第6章 佑文抑武反复辟

在北宋的立国初期,出了一个著名的宰相叫赵普。赵普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22年,死于太宗淳化三年,也就是公元992年。他的原籍在幽州蓟县,也就是今天的天津蓟县。

后世的人们之所以知道他,大多是因为一句历史名言,那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前些日子,一位专门传授《论语》心得的女教授说,赵普自诩“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恐怕这句话根本不是赵普说的,很可能是后来的理学家借赵普的故事来神化《论语》罢了。或者说,也可以把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看成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文化不高,并不是说这位赵宰相就真的只读过半部《论语》。《论语》还不到一万六千字,那时又没有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和过多的娱乐活动,赵普又这么爱读书,总不至于只读半部《论语》,连一本这么短的书都读不下去吧。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就像早先在工作单位填表,在填写“文化程度”一栏时,有的人就填“粗通文墨”。因为古人并不把《论语》当作博大精深的东西,比如诗圣杜甫就曾写诗说:“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在古代《论语》是作为浅显的启蒙读物来推广的。换一句话说,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就相当于老百姓说的“粗通文墨”,学历还达不到“高小”水平。

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宰相。但他出身小吏,比起一般的文臣来,学问上确实差了点,当上宰相以后,一天与太祖议政后,太祖劝他早晨不能多喝,上午还有工作;中午不能大醉,下午还要开会;晚上不能喝倒,省得老婆乱吵。没事时多学习,补上学历的不足。太祖一句委婉的批评,使赵普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次回家,他都关起门来认真诵读到很晚。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照样很有精神头,这叫不脱产学习,及时充电。据说,后来赵普死后家人发现,他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后来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我怀疑这是他的家人为宣扬他的先进事迹,在凑事迹编故事,进行炒作。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即使赵普读了全本的《论语》,也未必能治理好天下。《论语》更注重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孔子的治国方略无非是仁治、礼治、德治、孝治、贤治,其中并没有治乱世的具体办法。因为孔子在世时,自己都常常混得没饭吃,似乎也没资格教人治国齐家平天下了。因此治乱世安天下,《论语》的实用性比法家和刑名之学差远了,只是到了天下安定后,统治者才会拿它出来,维护君臣父子的纲常关系。所以说,治理乱世《论语》基本用不上,赵普确实为太祖、太宗出了许多主意,他所参与制订的方针政策,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宋代以后的三百年,关系到了国计民生的许多大问题。不管赵普的这些主意是馊主意还是好主意,似乎都与《论语》无关。赵普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事件上立了大功;为宋太祖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削夺将帅兵权的策略;参与制定了“先南后北”统一全国的谋略;提出“更戍法”,让京师驻兵轮番到各地戍守抑制武人造反。赵普为宋代的建立和稳定可谓煞费苦心,但所有这些在《论语》中都找不到任何的理论根据。

说到用《论语》治天下的宗师,其实是汉武帝。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学的统一思想,调整封建秩序。可加强统治用的却是法术、刑名之学,这也就是所谓的“表儒里法”。当时他积极起用酷吏汲黯和对司马迁使用宫刑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说,赵普走的也是汉武帝“表儒里法”的路子。道理很简单,用《论语》治天下,真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赵普为夺取和稳定宋代天下立了大功,那么他的政治人格咋样呢?原来赵匡胤当权时,赵普跟赵匡义的关系并不怎么样,他曾经秘密上书皇上要警惕自己身边的野心家。赵匡胤和赵德昭父子接连暴死,赵匡义当上皇帝以后,赵普为了挽回过去政治投机上的失误,以自己的开国元老身份,到处宣传赵匡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他有意无意透露的“金匮之盟”的内容,更让赵匡胤、赵匡义的异母弟赵廷美感到大祸临头。

太平兴国七年,朝中有人落井下石,沆瀣一气地诬告赵廷美图谋不轨,这让廷美感觉到自己的太平日子就要结束了——廷美很快就被下放到了洛阳。后来,这些人都因为告密发了笔小财,不用说,背后的指使者正是赵普赵宰相。

作为太祖时代的老臣,这正是考验赵普人格的关键时刻,他不是为杜太后做过超级公证员吗?现在该是他站出来说明真相的时候了。可是他却向宋太宗密报,说杜太后的遗书确是自己记录的,里面确有命太祖传位于太宗,太宗传位于廷美;廷美再传位于太祖之子德昭的意思。但这时的赵普不惜逆龙鳞“犯颜直谏”,严厉批评太宗:虽然这样,你也应该吸取太祖传弟不传子的历史教训呀,为了消除不安定因素,坚决不能再走“兄终弟及”的老路了!这叫犯颜直谏呀?这叫卖身投靠,而且是专往太宗自己挠不到的地方下手,怎么舒服怎么给赵匡义挠痒痒!

不光如此,他还继续往井里扔石头,阴毒地告诉太宗,前些日子被贬到洛阳的廷美,仍然死不悔改,妄图复辟,我看应该把他贬到更加不易犯罪的地方去。宋太宗自然乐乐和和地接受了他的建议,一天也不耽误地把这位同父异母兄弟贬到了房州涪陵去了。赵普这招儿可以说是把太宗所有的心病一揽子都治好了:既证明太宗继承兄位合乎老娘遗旨,又找出理论根据制止太宗再继续搞“兄终弟及”,同时还为赵匡义清除了廷美继位的威胁。您说太宗能不感谢他吗?可其他人的死活赵普就顾不上了,最后廷美以38岁的盛年被迫害致死,连太宗的长子赵元佐都感觉到这件事实在是太肮脏了,因良心受到严厉苛责而发狂发癫,并让这病折磨了自己一生。在人家兄弟相残时,赵普不是积极进行斡旋而是推波助澜,关键时刻显示出他的人格,跟《论语》中的仁义孝悌观念相差太远了。

当然,这次政治交易中的最大赢家,还是太宗的次子昭成太子。太祖长子德昭暴死,太祖之弟廷美暴死,太宗长子自己的亲哥哥赵元佐被逼疯了,这一切的政治变故让元僖拣了个大洋落儿,排名一下自动从老四蹿到了最前面,这一切又都跟赵普密不可分。昭成太子也不含糊,立刻投桃报李,上表请求,再次委政于开国元老赵普。这个政治交易的结果,是赵普重获了太保兼侍中的相位,并两朝三次为相。从中您可以看到赵普善于攀附政治强者的本事,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人格也不当回事儿。当然赵普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一种斯德哥尔摩情结——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向绑匪献媚。

当然,对于有斯德哥尔摩情结的赵普,赵匡义也在精神上给予了很大奖励——赐给了赵普不少御诗。您可别看不起这些诗,这可叫御诗呀。收到御诗的赵普先生,感动得流着眼泪拍马屁:“我一定要把陛下的诗,刻在石头上,不,应该说是铭刻在心头,并且还带进坟墓,就是做鬼也幸福。”其实,赵普先生也用不着这么激动,其实军人出身的赵匡义,眼下上了作诗的瘾,逮谁给谁送诗,逮谁给谁送材料,就连躲进深山隐居的陈抟也不放过,上千里地给这位老神仙送诗送材料,那个积极性绝对不让十年浩劫中的“文化旗手”江青。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真的给拍马人士评选段位的话,赵普先生绝对应该被评为专业马屁九段!并且还能借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你说,赵普处事如此圆滑、善拍马屁吧,可历史上他又有犟相之称。什么叫犟相,就是倔强的宰相的意思。据说,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马上同意。可赵普却不灰心,第二天临朝时,他再次向太祖提出了这项人事任命方案,请太祖来裁定,可太祖还是没有答应。太祖没答应,可赵普仍不放弃努力,第三天又重提这事儿,太祖对此愤怒至极,当庭就将奏折给撕了,扔在了地上。赵普先生啥话没说,将那些碎纸片一一捡起,心说,你不给我来个碎片化吗?我回家粘好了再给您拿来。第四天上朝,他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再次举过头顶,站在太祖面前来了个纹丝不动。

太祖心说,这人怎么这么犟呢?于是叹了口气,只好准奏了。

还有一次,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升官了,身为宰相的赵普得负这个责呀,于是就上奏提了出来,可因为太祖平常不喜欢这人,所以就对赵普的奏折又来了个不予理睬。

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较皇上的好恶,前边的那股拧劲又表现了出来。

太祖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么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为政者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也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这意思是说,即使你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的好恶来处理褒赏刑罚的大问题。好家伙,跟皇上讲原则,教育皇上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这等于是当面冲撞自己的顶头上司啊,所以太祖气得一甩袖子就走了。

就这,赵普还不依不饶,紧跟着来到皇帝的宿舍,不,应该叫寝宫,站在门外,低着头又一动不动了。他认准了皇帝佬不出来,他就赖着不走。给你来个老头进澡堂子——泡了。要说,太祖还真的泡不过他,只得同意了。这大概算得上赵普为国举荐人才,公正无私的另一面。一个官场中的人不可能是单色彩的,这是为了宰相的职责,上面说的那些事大概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

他所辅佐制定的巩固中央君主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方针、政策,对于结束长期的军人干政、政治动乱、实现中原统一是很有效的,但由此引发的后患也是非常严重的,作为两朝宰相的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我们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一个笑谈,还因为太祖、太宗兄弟本来就爱读书,刚才我们就说过赵普的读书习惯还是在太祖督促下养成的。宋代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就说过,宰相还是要由读书人来当,可见他对于赵普的学历是不满意的,随后就逐渐形成了文人执掌政权的宋代政治特色。

大宋刚建政时,赵氏兄弟选拔高级干部的途径大致有三条:一是留用前朝旧文臣;二是选用赵普这样粗通文墨,半文半武之人;三是利用科举制来选才。但当时国家尚未安定,通过科举制选拔的人才有点儿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前朝旧文臣又不大可靠,而且文化人在乱世当最高行政长官也不太实用。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身边虽然有张良、陈平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可还是用萧何来做了宰相。赵普的文化水平、政治履历和处事方法,整个一个汉代萧何的克隆。所以在天下初定、拨乱反正时代,萧何、赵普这样的人倒是挺合适的宰相人选。用一句文词来说就是:历史选择了赵普。

综观赵普一生在北宋政治舞台活动的五十年,算得上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晚年的赵普因病求退,岁已无宰相之位,但仍领宰相之禄。赵普71岁时病死,正史对于他有褒有贬。

虽然在宋代开国之初,太祖、太宗兄弟用了粗通文墨的赵普做宰相,但却建立了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他们对文化人的重视,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当然这些文化人也对前人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进行了有效的继承。太祖和太宗在戎马倥偬之余,令部下广泛收集文化典籍,同时还到民间征求散佚的书籍,安排专人校刊整理“经史子集”,编纂类书、史书和文献目录,大力进行图书建设。国家经济稍加好转后,他们又重现建设被毁的“三馆”,发挥了藏书和整理古籍的巨大功能,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贤哲。

我国在中晚唐时期开始雕印佛经,由于到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民间刻书印书的小作坊已经很普遍。书籍大量印行,著作容易收集和流行,这无疑大大开阔了宋代文人墨客的眼界。比如南宋大诗人陆游就自幼好学,读书很多,他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这说明宋代学者读书比前人多多了,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比前人更丰富了,套一句时髦的话就是:信息渠道比过去多了。所以宋代私家的著述活动也就远远超过了前代。

私家著述空前,学人思想活跃,学术派别林立,但宋代统治从不强行扶持一派,压制一派,而是使之共存,互相争鸣讨论,大大促进了学术事业繁荣。由于当时的学术思想能够兼容儒释道,从而推动了糅合儒释道三教的新儒学——程朱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宋代的哲学思想发展到了更加高远的境界。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说它的文化发展是依赖于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没有经济的繁荣,文化事业的繁荣是很难的,学术自由和思想活跃也是不可能的。但宋代政治、军事体制和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外战争中的巨额赔偿又严重制约了宋代的经济发展,所有这些也最终反映到宋代的文化思想中来。

由于北宋王朝是中国统一王朝中最虚弱窝囊的一个,所以两宋文学即使是在人才最鼎盛的庆历到元丰期间,也就是公元1041年至1085年这段时间里,它也没有像西汉赋家和盛唐诗人那样,表现出开阔恢弘的气象来。文学折射政治,宋型文化归根到底是这种积贫积弱的现象造成的。

宋王朝在培养和选拔文士方面继承了前代学校、科举的制度,在都城汴梁设有国子学、太学培养一般官僚的候补人才。此外还有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这有点儿像眼下高职院校,专门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蓝领。到宋仁宗时,更明令全国州县都必须建学校、设置学官教授,并有一连串考试提升的办法。

后来,由于官办学校仍然不能满足士子学习文化的要求,民间的私立书院也就应运而生。当时最有名的有庐山的白鹿书院、衡州的石鼓书院、南京的应天府书院、潭州(也就是今天长沙)的岳麓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白鹿书院在宋太宗时学生达到了几千人,应天府书院在宋真宗时修建了一百五十间校舍,这些私立学校规模比官办的还要大,而且这些私立书院,还不以科举为目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两宋,尤其是北宋王朝的文化、教育政策是十分开明开放的。

当然,宋代的“佑文”制度,也直接推动了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完善。宋初科举制度承唐五代余风,偏重诗赋;到宋仁宗以后,就更重策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科举制度,避免只以词赋取士,更加注重对官员的品德和实际办事能力的考察,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科举考试的偏重策论,也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风。苏轼《拟进士廷试策表》说:“昔祖宗朝崇尚词律,则诗赋之士曲尽其巧;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乎熄。”宋文长于议论,就是诗歌也表现出了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都同科举考试内容的导向作用有关。

“策论盛行于世”说明宋代的思想和言论也是相对自由的,统治者基本上做到了不以言治罪,不搞文字狱。据传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秘密刻了一块石碑,碑文是“不得杀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以后北宋的历代皇帝即位,都必须到这块牌前去默念,因此可以说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是赵宋政权的家法和优良传统。

说起来,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未必对文化人有多大的好感,他之所以做出“杯酒释兵权”的军事体制改革,之所以立下这样的碑文,实际上是出于“两害相较取其轻”的考虑。您从赵匡胤为碑文所做的注解中就能理解他主要担心的是什么:“纵使百名文官贪渎,也比不上一个武将为祸。”在唐代“安史之乱”后的二百多年里,文官的地位被无情践踏,完全失去了对武人集团的有效制衡,赵匡胤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提升和强化士大夫集团的地位,尽快恢复被战乱破坏的文武制衡机制与正常统治秩序。正是为了这个目的,作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不惜以立碑的方式来训诫他的儿孙,以收缩皇权为代价来扩大文官集团的权限。这其中最有效的一条,就是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人担任,主管全国军队的调动,而禁军的三衙则掌握军队战斗的指挥权。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且相互制约,这与欧美国家设置的文官国防部长职位非常相似。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宋王朝出现无疑是十分超前、令人骄傲的,假如老赵家真有嫡系子孙留下来,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综观整个大宋王朝,统治者在大多数时间里,还是恪守了“不得杀上书言事之人”这个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没有形成规模性的长期政治迫害或文字狱。

就善于纳谏来说,宋仁宗是大宋王朝得分最高的皇帝。说起原因,一是因为他本来就性情宽厚,仁恕爱民;二是他襟怀宽广,能够接受臣下的规谏,并且能够在执政过程中做到廉洁自律,在私生活方面也能够时时约束自己。张贵妃是仁宗最喜爱的妃子,虽然生前没能被册立为皇后,但死后没几天,就被追封为温成皇后,可见她在仁宗心中的位置。然而就是这位爱妃,一次,仁宗在她阁中发现一件名贵的红色定窑瓷器,一问说是某大臣赠送的,就愤怒地用掸衣服的拂尘将这件文物扫下了地,立马摔了个粉碎。

仁宗之所以如此廉洁自律、小心谨慎,是因为他驾下有一班敢于直言的大臣,看见腐败的事,就是发生在皇上家里也敢管!比如,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里就讲过一个宋仁宗拒吹枕边风的故事:说是有一回朝中谏官,以皇宫中阴盛阳衰为由,建议皇上对宫中的嫔妃宫女进行分流。一个专门为仁宗梳头发的宫女听说了这件事后,自以为她在皇家洗头房为皇上服务得好,很讨皇上喜欢,肯定不会被裁减掉。于是,她就大着胆子在仁宗面前诋毁大臣,并为其他宫女说情,并且还矫情地说,如果真要裁减宫女的话,那就从我做起。没想到,仁宗从皇家洗头房里出来后,马上下了一道诏书,下令立刻裁减掉包括这个洗头女在内的三十名嫔妃宫女。皇后听说后,马上亲自督办,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落实皇上指示,那个倒霉的洗头女,就成了皇上拒吹枕边风的反面典型。

说起来,这个宫女比眼下一些洗头房、泡脚屋的小姐可倒霉多了。她不但没有因为伺候好首长,闹个大项目批件或是混上个宣传部长啥的,还因此丢了公务员的饭碗。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文人还是敢于说话,敢于直陈时弊,敢于独立思考的。

正是在这种自我权利约束与制度安排下,在仁宗亲政的三十年里政治是相对清明的,经济科技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唐宋八大家的“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六家都活跃在这个时代。活字印刷、火药和罗盘的实际应用,也都在仁宗一朝。这不能不说与仁宗的自我约束和相应的政治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无奈这种开放开明的文化传统,却被落后的游牧民族的铁骑无情地践踏成了文化碎片。虽然成吉思汗的铁骑同样也扫荡了欧洲,但却仅仅是扫荡,它对于中原大地却是长期的军事占领。由于这个原因,宋以后,出现了令人痛心的文化大断层,社会生活也出现了严重的大倒退,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扼腕的跨世纪噩梦!

同类推荐
  • 战争召唤无限

    战争召唤无限

    一个以冷兵器战争为主题的主神空间。想要活得长久,就早一点将敌人送上天,就是唯一的办法.==来自战争狂人日记本
  • 日暮歌

    日暮歌

    没落公子许夕照在走投无路之下混入皇宫假扮太监,历经一系列机缘巧合,竟成了崇祯皇帝的贴身侍从。从心思摇摆不定几次想要逃离皇宫,到决定对崇祯不离不弃誓死相随,许夕照始终立于崇祯身侧几步之遥,见证着这个内忧外患,战乱不绝的时代,见证着十几年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的明末历史,陪伴着这位有喜有悲、有笑有怒,或与历史评价不尽相同,却无比真实的崇祯皇帝,走完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段岁月。
  • 啊!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啊!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成长需要不断回味历史,一个人要进步,不学历史简直无法想像。本书就是为了帮助小学生了解历史,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不断完善自我而编写的。书中精心挑选了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适合小学生自己阅读的精彩历史常识,力求用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帮助小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历史。在目录的编排上,本书按时间顺序为小学生展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小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我国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体会到民族大义和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本书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
  • 别叫我山贼

    别叫我山贼

    秦川:我打下了一个国家!李万重: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手下兵多将广。明主: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有倾国红颜。苏明月: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会大荒九剑。阮星辰:你就是个山贼。秦川:能不能别提山贼?二牛:你爹被人杀了。秦川:……范无救:你岳父被人杀了。秦川:……卓天养:你师父也被人杀了。秦川:咱还是提山贼吧。巴必克: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小妖怪

    你是我的小妖怪

    元枳本意是想要找到上古灵器为亲人治病,却不曾想在一座古墓里捡到了一只傲娇冷(千)面(年)小(小)萝(妖)莉(精)?!EXCUSEME?庄嘉旭看着眼前哄着傲娇冷面小萝莉的好友元枳,眼角狠狠地抽了抽:说好的冰山大总裁呢???谁能告诉我眼前这货是个啥??啥玩意儿冰山总裁?这不就是个二货逗比神经病嘛!"团团我饿了""你想吃啥?水煮鱼、干烧排骨、红焖羊肉、烤羊排……""团团我困""呐,团团搁这呢,团团搂着你睡""团团我想要那个""买买买,我的就是你的,想要就买,咱不差钱"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帅气小哥哥被千年小妖精俘获的故事
  • 赞观世音菩萨颂

    赞观世音菩萨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顾家疯公子

    顾家疯公子

    武朝太祖柴戈虽功盖全秋,却残暴任性,独宠祸国妖女雨旦。天下起义,四方揭竿,兄弟反目,亲人背弃,柴戈自负而亡。
  • 好一把洛阳铲

    好一把洛阳铲

    我叫宋维桢,成大文物考古系大三学生。我在找失踪的爸爸······直到有一天,有个人扔给我一枚竹简,我不光找到了我爸爸,还找到了一个不见史书的古老诸侯国······“没有人没有时间会被历史遗忘,永续的是文明,不会被遗忘的是文化。”“我们是提灯的人,用有限的光亮,照见长河与暗夜,过去和未来。”【无异能无系统双时空设定】【正经考古盗墓违法】
  • 狂野萌妃:腹黑世子追妻忙

    狂野萌妃:腹黑世子追妻忙

    她欣喜的准备与他的婚礼,不料却意外撞见他和别的女人厮混!那么不堪的一幕,她气愤不已的质问,却招来狗男女的合谋杀害!含恨而死!一朝重生,竟穿越到一个人见人打的小乞丐身上,老天!你既然给我机会重生,我便不在这般活着。从此不在做弱小之人,陷害我的,我加倍奉还!欺凌我的,全部去死!推荐新文:《残王毒妃:本宫有系统》
  • 邪性前夫,别过来

    邪性前夫,别过来

    被白莲婊设计成小三,白雁凉表示,这哑巴亏她不吃!她将计就计与险些身败名裂的欧墨衍结婚,坐实了小三上位之名。婚后的一年多里,她以互相伤害抵死纠缠为目标,成功的让欧墨衍对她加以折磨。等她换个套路后,终于把他这座冰山捂化时,现实又杀了她一个措手不及。“欧墨衍,我们离婚吧,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好。”一纸离婚书,将她跟他之间的距离,再次拉开。只是,变身为前夫后,这个冷漠无情的男人,怎么开始对她死缠烂打了?“前夫,滚远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予你安然悸动

    予你安然悸动

    愿将开始的那份悸动放在保温瓶中,待它悄悄萌芽也不忘最初的美好...他原本是个孤独少年,可是她却总能在他迷茫时化作一缕阳光带给他温暖。从他绝望到希望,从他孤独到阳光...不管怎样,她总是对他不离不弃...她喜欢吃巧克力,因为她信仰先苦后甜,所以她总会在他伤心难过时递上一块巧克力,然后用她的笑容治愈他,所以让他产生一种错觉:她,真的很坚强...直到他看见了她的泪水,他才明白...她只在他一个人面前故作坚强...后来...他打开日记本,在本子的第一面写上:安沫予三个字...因为他发现一直以来,她都是他嘴角上扬的理由,是他温柔的归宿...时光荏苒,岁月翩跹,我愿牵着你的手看遍世间的花起花落,享尽人间繁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余生与你一世情深

    余生与你一世情深

    他,自律、完美、强大,哪个词完美便是形容他。他说:“我需要一位符太太。”他说:“有我在,谁欺负你都不需要忍。狠狠的报复回去。”他说:“这婚,没有离一说。”谁说“余”字便多余?在我这,你便是我的余生。
  • 王的女人之霸爱妖妃

    王的女人之霸爱妖妃

    你穿越来我穿越,律师穿越,警察穿越,原来劫匪也穿越……她,怜衣,不美丽,不温柔,甚至不善良,但是她聪明得令人恐惧!他,宣亦晋,魅惑众生的美男,权倾一时的王爷,他对她说,你可以做我的女人!他对她说,你值得本王等……不只是今夜!他,亦陌,如沐清风的二皇子,坐看云卷云舒,看似世外高人,与世无争,却心机深沉,欲夺天下!他对她说,我们是同样的人,表面华丽,内心空乏!他对她说,我希望你是值得的,我希望你是幸福的……他,亦寒,人如其名,冷漠深沉的四皇子,沉默烁金,独爱花草和美酒,只是在这平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谁又能窥视一二?他对她说,你可以操控别人,可以颠覆乾坤,却唯独救不了自己!还有他,亦殊,是她前世的搭档聂小冬,今世贵为五皇子的他,在他的嬉皮笑脸下是否也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野心呢?他对她说,只有你愿意,后位也是你的!他对她说,我比你想象中聪明!这天下,将由谁主沉浮?而她,怜衣,一个聪慧、独特,举世无双的女子——又将何去何从?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推荐好友文文:《双凤》,<花花妻子>作者:疑云《皇宫之恋》作者:错过曾经请多多支持!*收藏投票方法:是会员的,请点击以上“放入书架”"投票推荐"的按键。一天可三票。不是会员的请到会员中心注册免费会员,三十秒钟即可注册好然后再回到这个页面,点击放入书架~`感谢ING`喜欢的话也可以送上票票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先收藏!希望大家多多投票票支持珠珠!珠珠争取每天更新一到两次!如果觉得好看,可以推荐给朋友哦!*成为VIP会员的支付方式:1.网银在线支付2.神州行充值卡支付3.前往银行柜台汇款或在柜员机上直接转帐4.固定电话、小灵通开通5.手机短信开通6.国外的朋友可以采取‘西联国际汇款支付’以上方式有兴趣者,可以加网站管理员的进行咨询。QQ:271246778注册成普通会员:http/m.pgsk.com/m.pgsk.com然后付款方式:?userpay/paybank.a*
  •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穿越成为三国世界的韩馥,刚开始拥有一级的召唤系统,但却没用来争霸天下,反而用来增长寿命。好不容易将系统升级到二级,没想到系统竟然变成一个财力加点系统,可用来提升自身实力。注:可以从第二卷开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