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300000039

第39章 母校情思

中卫中学是我的母校,对于母校,我有着诉说不尽的情思。这不仅因为迄今我已是三出三进这所学校,而且在这里,我度过了大半生,理想与机遇,成功与失败,悲欢与荣辱,几乎都与母校中卫中学有着分不开的情结。坦率地说,我爱她———我的母校,胜过爱我的家,母校就是我心爱的家。

母校中卫中学的前身是中卫简易师范学校。在解放前后,这所学校是全宁夏仅有的几所中等学校之一,尽管当时她的规模还很小,但“物以稀为贵”,中卫简师的生源覆盖面及于银南数县,培养了不少的文化人和大批干部。

在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卫中学出现了较为持久的鼎盛时期,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蜚声全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卫中学在区教育厅和县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素质过硬,阵容整齐。由于当时宁夏还没有大学(宁夏大学是1958年才成立的),师资主要是外地大学毕业生。他们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只在假期才返原籍探亲,一年最多回家两次;有的人则命定地在中卫成了家,长期居留下来直到退休,他们为中卫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他们的奉献精神当然也感染了本地的同志。长期以来,在卫中,当地与外地的同志亲密无间地共同工作,团结得像一家人。

1969年,在“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中,中卫中学被停办,其后校舍失修,教员迁散。到70年代初,复校时,学校面临的困难是十分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师资不足,一些外地教师返回了原籍,一些调往本区的大学任教。特别是每年秋季开学时,学校等上面派教师,如同等米下锅。其中英语师资更是奇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知识分子的春天。原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工厂做技术工作,后来,也是由于工作需要,我又回到中卫中学任教。由改行到“归队”,是我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回到卫中后,一门心思想教好书,证实我原本是一个好人,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一到运动就挨整的反动透顶的老“运动员”。不曾想,拨乱反正的进程,把我这个刚刚平反不久的一个普通教员,一下子拨拉到了学校的领导岗位。

当组织上要我担任校长职务的时刻,我感到压力非常巨大,因为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且在宁夏声誉卓著的学校,如果我不尽心竭力把事情办好,做出无愧于这所学校光辉历史的成绩,就愧对中卫县的父老乡亲,也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信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长期的事业,办好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如果由于我的无能或者失职,把这所学校办砸了,俗话说“误人子弟,如杀人之父兄”,那么我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由人去鄙视,去笑骂,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景象。后来每当想到这里,还是心有余悸的。然而,谢天谢地,在我任职10余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同心协力下,中卫中学呈现了一时的繁荣景象,并于1988年跻身于全国760所著名中学之列。在数年间,卫中每年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百余名,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亚洲名校者共计20余人,除了北京和上海的音乐、戏剧等专业高等学府至今仍是母校学子的“禁区”之外,在国内,几乎没有一所知名的大学没有被中卫中学的学生考入过。在这里,我永远铭记着中卫中学广大教职工忠诚教育爱岗敬业的精神,并从心底里深深地感谢他们!“一将功成万骨枯”,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牺牲,成就了我获得的若干殊荣──自治区优秀校长、各级人民代表等。在这里,我要向亲爱的我的同仁们说一声:“谢谢同志们!”并向你们深深的鞠上一躬。

我怎能忘记,陈靖夫,年逾花甲,仍老当益壮,是卫中作文教学锐意改革的开拓者,为国家培养了难以数计的爱好写作、后来能写好文章的年轻作者,退休回南方后仍心系第二故乡,弥留之际,嘱其子孙将他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留在家乡,一半撒在中卫大地。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啊!我还不能忘记,徐树枫、惠泽民在卫中铜管乐队中的辛勤劳动。徐老师是这支乐队的创建者,卫中铜管乐队在中卫县庆祝建国35周年的庆典中以其雄壮的气势、嘹亮的音响为庆典增色,为卫中争光。泽民同志到卫中后又以其音乐上的较高造诣把卫中乐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凡外来的客人听了卫中乐队的演奏后,无不惊叹:“真不简单,与专业乐队差不到哪儿去。”逝者长已矣,但他们在中卫中学的业绩是永存的。

现仍在岗的同志们,为卫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都在我的心中留有永远磨不掉的痕迹。麦兴旺,是卫中电子计算机教学的奠基人,中卫中学率先在全区中学中开设起计算机课,并在全区的微机竞赛中,荣获团体“三连冠”,麦兴旺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计算机教学先进个人;徐明先,在辅导科技制作中成绩卓著,1988年全国中学生半导体收音机安装比赛中,卫中5名学生组队代表宁夏参赛,5人全部获奖,而且两人是一等奖,他个人也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麦天和,组织并辅导学生文学社,祝军和王婧的作文获奖,受邀免费参加了北戴河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祝军还荣任营长,由于卫中是唯一有两名营员的学校(其他都是一校仅有1人参加),使区外的人们不再小觑宁夏;龚远群,辅导学生魏红梅参加全区地理知识竞赛获奖,魏红梅被邀免费参加考查长江畅游三峡的活动;王世允,辅导学生掌握环保知识,使卫中学生在全区环保作文竞赛中,囊括了高中三个年级的第一名,他还受命编写了数万字的环保知识教材,卫中成为全区环境教育先进集体,其中有他的重要贡献;王裕国,自治区模范班主任,他带的班班风好,升学率高,社会上以子女能分到他带的班为幸;张至忠,在银南地区初中学生跟踪分析中,数学课统考成绩连续3年居全地区之首,使他成为教育系统全国劳模,并破格评为高级教师;黄育才,热爱体育事业,使卫中体育长盛不衰,是自治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马洪升的启蒙教练,他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之一;朱仲庚,坚持带领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培养了学生的好思想,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区十名学雷锋先进个人之一,并在全区各地作报告,介绍经验;马建华,热心共青团的工作,使卫中团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次获得区团委嘉奖,特别以实践教育活动获得国家部级奖励;高新明,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生物百项活动,使学校获得国家科协奖励;张铁军,辅导学生练习书法,多次获奖。还有费丽华,出色的班主任工作;徐志光、吕瑛夫妇出色的英语教学;等等。我体会,一个称职的校长,应当对他所领导的教师们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做什么,想什么,并引导他们正确地想,踏实地做。要爱惜人才,所谓“名师可以兴校”,人才是可贵的,名师是造就人才的人才,就更加珍贵,造就名师,是每个成功的校长共有的体会,可惜我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我当然也记得许多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是一批为卫中历史增光添彩的人。然而这样的人太多了,这里我仅凭记忆举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留给我的印象是那样的深。万斌,学习全面而优秀,爱好多样,是班上的歌手,班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校管乐队的黑管首席演奏者,参加全国“三爱杯”作文竞赛获三等奖,参加全区微机竞赛获第一名,在中国民航学院临毕业前,举办多媒体电脑讲座,讲过一次之后反响不错,第二次竟是听者如潮,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听过讲座的低年级同学对他说:“你讲的比我们教计算机的老师还要好。”毕业时,没等他考虑分配去向时,学院主动征求他的意见,希望他留校工作。去年他来看我时,透露了他找的对象的名字,也是我校乐队的成员,成绩优秀,被保送上了北大,我对他说:“在学校时,我早就看出你们俩就有点那个意思呢,你们成了很好,很般配。”刘伟东,考取北京轻工业学院,上计算机课时不听讲,老师觉得诧异,经过考查,原来老师讲的那些东西他在中学时就已经掌握了,于是老师允许他可以不上计算机课,只参加考试就行了。刘伟东现在南方某大公司工作,月工资数千元,去年他把在中卫当工人的爱人接去,在公司工作,连粮户关系都不要。周岚,中卫四校的初中班毕业,考入我校高中后,学习一贯优秀,上到高二时,因老师调动,换了班主任,友邻学校的校长趁机动员她转校,还到她家里做工作,迫使我也不得不到她家里劝她不要转校。终于她在卫中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拿到奖学金,后来留学美国,读完了博士后学业。还有一位女博士李莉,也读完了博士后,现在北京钓鱼台医院,为中央要人看病。曾继军,在四川联合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到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现已有若干科研成果,即将东渡日本讲学,进行学术交流。还有一个叫麦雪松,上清华大学后,5年来年年享受一等奖学金,今年大学刚毕业,就已被学校选拔,取得直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另外,还有两名学生使我有特殊的印象。一个叫张华,学习一贯优秀,卓落不群,在学校文艺汇演中,他们班演出自编的神话剧,节目的名字好像是《颜回来到卫中校园》,他在剧中扮演颜回,演技不错。高考前夕,正值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半决赛和决赛都在夜里3点钟举行,他每场都看,当在校院里我跟他聊天,讲到世界杯比赛情况时,他说得比我还全,我才知道他每场都看过,问他:“你就不怕影响高考?”他说:“没事,我会考取大学的。”我说:“我要你考重点大学啊!”他淡淡地说:“当然,我不会考不上重点大学的,请校长放心,我不会使您失望的。”后来,他果然考取了北京大学。另一个叫孙学伟,在高二分文理科时,他报了文科,却不愿到文科班去,仍留在理科班读,为的是不愿意离开原来的班集体,于是他在理化课上自学史地,当然老师讲的物理、化学,有兴趣时也听上几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但主要还是自学历史、地理,不难想象,他在自学时,需要有多强的自制力和抗干扰的能力啊,然而他竟然以高分考取了北大。当时我把这件事起了个名字叫“理学文报”。我认为,通过这个学生的事例,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如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啦,高考制度的改革啦,以及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啦,等等涉及教育理论深层次的东西。

记得在80年代初,宁夏公布有了自己的第一名博士中卫人陈宁新之后,使中卫人确实自豪了一阵子。然而陈宁新却是在银川上的中学,其后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我所知,先后有东园中学毕业的李长久、柔远中学毕业的吕振华和中卫中学毕业的王光和孟宪忠都相继取得博士学位,我想大概还有其他学校毕业后成为博士的,有待于人们去做仔细的调查。至于硕士生,我没做过统计,因为无法统计,但可以想象,中卫可能拥有硕士百人以上吧。这些灿烂的群星,烘托着中卫县地灵人杰的美誉,这应当说是自治区成立40年来,中卫县教育事业辉煌的一个注解吧。

我从母校中卫中学工作职务上退下来已经5个年头了,想起我在中卫中学过去的事情,好像久远得像是上个世纪发生的事,又仿佛短暂得像是昨天的事儿。不管怎么说,中卫中学是我的母校,无论是谁,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什么时候也撕不开我爱中卫中学的情结。因为,是人,总会有人的良知、良心,否则就愧为人了,何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按理就应是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我爱教育工作,我更爱中卫中学。如果像佛教徒所说,人还有来世的话,那么,我要说:中卫中学,下辈子见!

(载1998年《中卫文苑报》)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热门推荐
  • 景德镇文化研究·第一辑

    景德镇文化研究·第一辑

    景德镇有着两千年的治陶史、一千年的官窑史、六百年年的御窑史,并孕育了浮梁茶文化、乐平古戏台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被后人称作“千年古镇、中国名城、世界瓷都”。第一辑收录了30余篇文章,分为学界视野、陶瓷史话、御窑寻踪、文史钩沉、人物春秋、古镇遗韵、耕读人家等部分,以陶瓷文化为重点,挖掘景德镇区域内方方面面的历史文化,考据有源、调查到位、论证有据,追求“原真性,原生态,原文化”,实现“越是本土化的文化越具有国际性”的目标,为保护和传承悠久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 在斗罗纵横的小黑龙

    在斗罗纵横的小黑龙

    楚源穿越了,并且还是斗罗大陆的世界,更令他绝望的是,他还成为了一只九十七年的蜥蜴。为了能够活下去,楚源不得不变强,只为能够在死亡的夹缝里生存。楚源本以为他要一只以这种形态生存下去,然而在三年后,突然有一道声音炸响在他的脑海里……【毒点很多,慎入!!!】书友群:765582306
  • 霞笺记

    霞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云台·叁

    燕云台·叁

    萧燕燕怀着恨意嫁入宫中,逐渐被耶律贤的家国理想所感化,决心放下前嫌,为了他们共同的信念并肩战斗。经历了怀孕生子,父亲遇刺,景宗病重的燕燕,在面对朝中和后宫的重重阴谋时,蜕下无忧无虑的天真心性,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的皇后。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幽州告急,国难当头,而渤海进宫来的女子玉箫又闯入了景宗的心中。
  • 契约隐婚:豪门不好嫁

    契约隐婚:豪门不好嫁

    三年前齐子修的未婚妻许晴心突然失踪,他找上了跟许晴心长相极其相似的在校大学生舒晓瞳,舒晓瞳为了母亲的病而答应做他冒牌的老婆,蒙混了齐家的人,而三年后舒晓瞳的好友江甄却突然在海安市看见了跟舒晓瞳极为相似的女人……
  • 蜀山剑侠传(第四卷)

    蜀山剑侠传(第四卷)

    还珠楼主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他的一生,历经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其作品多达1700万字。他的小说,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合侠义和武术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发挥,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宏大气魄。本社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规模推出《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还珠楼主卷》,《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的重要代表之一。
  • 宋天子

    宋天子

    一觉起来,世界都变了,身上穿的是龙袍,卧的是龙床,嘿嘿。“陛下,镇北军攻进了宫城,快逃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通天丹医

    通天丹医

    21世纪最年轻的天才中医教授舒清歌,因误偿一棵神秘药草而亡,却不想灵魂穿越异世,投胎到游龙大陆项家,成为项家长房嫡长孙女项天歌;黑龙盖脸,形如恶鬼,从出生的一刻就被称作被诅咒的妖孽,人见人怕;六岁测试出她天生废体,无法修炼,更遭家族厌弃,从此人见人欺;爹爹纨绔,却宠女无度;娘亲柔弱,却严如良师,她却淡定自若,重拾前世才华,行医炼丹,暗建势力,护我亲人,保我尊严,在权力倾轧的项族和大武皇朝惬意生活怕我、嘲我者,彻底无视;欺我、害我者,生不如死;一朝惊变,龙魂苏醒,炎火炼体,蜕胎换骨,而那神秘药草竟也随她穿越而来,从此之后,废物变天才,丑颜变绝色龙魂为契,神草为伴,行医炼丹,号令万兽,那通天之路,谁与争锋?初遇片段:“呜呜,姐姐,姐姐,伦家也想吃鸡腿……”荒郊野外,一只陌生的金色小兽抱住她的小腿,眼泪汪汪地卖萌。项天歌低头,一把将搭在自己小腿上的小兽提溜起来,邪笑地在眼前晃了晃,只到小家伙头晕眼花,才道:“哪来的小狗?居然会说话?还想吃鸡腿?不给!”‘嗖’地一声,小兽的身影已成为一个小点,越飞越远。‘咚——’金色小兽四脚朝天,眼冒金星地摔在一个漂亮的不像话,而且笑容温柔的男子脚下,“主银主银,伦家没有骗到鸡腿,那个姐姐好凶,不仅将人家像扔皮球一样扔掉,还不给伦家鸡腿吃,难道伦家不可耐了吗?呜呜——”漂亮男子温柔地捡起小兽,下一刻,他的表情突然变得狰狞无比,抡起砍柴用的斧头,气势汹汹地朝项天歌走去:“可恶,居然如此对待老子的小宠,难道老子的小宠不可爱了吗?看老子去把你的鸡腿都抢来——”
  •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