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1900000061

第61章 笑容背后

青海湖已清晰在目,率先扑面而来的却是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在蓝天与靛湖的映衬之下,仿佛一块耀眼的锦缎。停车飞奔而去,我们迫不及待地投入那片黄色的花海。融入花群,相机闪动,要把这美丽的画面永远留住。“手举相机将欲拍,忽闻身后踏歌声”,循声而望,一队藏族孩子穿过花丛正鱼贯而来,她们唱着悦耳的藏歌,身着艳丽的藏袍,在黄花的衬托之下,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

孩子们载歌载舞围到我们身边,像稔熟的朋友一般,自自然然就和我们一同进入了镜头。这意外的际遇使我们兴奋得欣喜若狂,孩子们牙齿洁白,笑容灿烂,蓝天白云下,仿佛一群快乐的天使,活泼的舞姿带着迷人的民族风情,一时间让人呼吸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凉爽之风。我们忘情地与之欢笑,亲如一家。

刚才进入黄花地的时候,交过进场费,孩子虽然不是道具,但她们带给了我们别样的欢乐。照罢相,我们脸上挂着意犹未尽的笑,胸中荡漾着层层激动,主动从包里掏出20元钱,递给孩子们。然而,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几个孩子像我们关掉相机快门一样迅速收起方才灿烂的笑脸。最大的一位掰掰手指,厉声嚷道:“不对!每人20元,我们4个人,应该是80元!”瞧这账算得。耐下心来,我们平声静气地跟她讲道理:“孩子,你们主动过来和我们照相,事先并没有说好收费的事情。给钱也是应该的,但20元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钱,你们拿着。”

“不行!大人不能欺负小孩!”女孩用僵硬的汉语嚷道:“80元!80元!80元!大人欺负小孩!大人欺负小孩!”她们训练有素地拍手,富有节奏性地齐声喊唱,那闪耀的白牙在阳光下忽然变得分外刺目。曼妙的舞姿和清脆的歌声居然是个陷阱,且让你跳下去没商量。我们也被激怒了,妹妹是老师,成天跟孩子打交道,见惯了城里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孩子,却从来没见过如此贪财世故的孩子。她拿出老师的威严大声吼道:“把你们家长给我叫来,咱们评评理,不相信没个公道了!”

四个孩子仍旧不依不饶富有节奏感地拍手叫着,引得游人都把目光聚焦似的投向这边。这显然是她们预期的效果,叫嚣得愈发张狂起来,声音响彻蓝天。

9岁的小外甥女拍了一下领头女孩的肩膀,女孩转身怒声问道:“拍我干啥!”外甥女一字一顿地说:“跟你说句话。照相之前你们应该先跟我们说好再收钱。”她红着眼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群同龄孩子的转变令她猝不及防,笑容背后的一面显然令她难以接受。领头女孩怔了一下,却又迅速镇定下来,黧黑的小脸拼命上扬,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目光:“不给够钱别想走!”凶巴巴的样子简直令我们望而生畏了。

80元钱,并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以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强行收取,却让人心情不爽。幸好,旁边过来一位中年藏民,问清原委主持了公道:“20元就可以了,不能收80元。”慑于当地人的威严,女孩们收下钱转身鱼贯地跑了,跑向另一丛游客。

我们的笑容早已变为怒容,心头的喜悦也化作沉甸甸的石头,方才的欢悦好像一场来无影去无踪的梦,无处追寻。商业侵袭之下,天真的孩童也变得胸有城府,无邪的笑容折合为钞票,能够一张张地计算,令人心痛。

(2011年8月15日发表于《银川晚报》)

同类推荐
  •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之一,具有极大的讽刺性,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主旨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的追求,以及对金钱、法律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本作品是作者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解读古诗的集子,写在冬天,室内有一只取暖的炉子,故为此名。颇有于炉边取暖不拘一格闲话之味。作品收录数50余篇作者谈诗之作,从《诗经》一直谈到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金性尧以研究唐、宋诗见长,故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也;故尔出版家钟叔河评之为“别开生面”。金性尧论诗论人,皆能以理智与同情之态度进入古人的世界,文字平淡自然,洗尽浮躁与火气,清凉自生。
  • 2016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6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本书内容包括《新的青年与我们的时代》、《吃的背后》、《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鹦鹉》、《心灯录》、《英雄之诗》等。
热门推荐
  • 无尽逆旅

    无尽逆旅

    龙历8218年,水蓝星大陆东部沿海。大雨滂沱,淹没了苍茫大地,惊雷轰鸣,伴随不断激射而……
  • 拿破仑不是矮子

    拿破仑不是矮子

    自历史被记录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事实走入了课堂之中,渗透进了整个社会,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我们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是错的,你会怎样?就像土豆和烟草都不是沃尔特·雷利爵士从新世界带回欧洲的;亚伯拉罕·林肯没有在信封背面写下自己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讲》;温斯顿·丘吉尔不是在女厕出生的;卡纽特国王也没有为证明自己的王权而试图阻挡过潮水……
  •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

    粗心大意的危害我们都很清楚,那么,面对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本书从孩子粗心大意的表现与危害、妈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误解、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分析、应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能力培养、解决孩子粗心问题的小策略、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全面培养孩子细心的好品质、应对主要学科粗心大意的情形这8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孩子粗心大意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妈妈改变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9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爱情37度:恋上你的温柔

    爱情37度:恋上你的温柔

    医学界说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度,那是刚好的温度37度的爱情不会很激烈,也不会很冷漠,是一种很适中的爱情!人说离婚后的女人很难谈情说爱,过于现实,那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恋爱的伴侣!我要的爱情温度要在37度,你可以给吗?
  • 非常宠婚:首席的绯闻前妻

    非常宠婚:首席的绯闻前妻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她提出结婚。她目光清冷,淡淡回答:“不可以,我有男朋友。”第二次见面,她答应他的要求。却依旧冷漠,“我们结婚,你让我出名。”原本的利益婚姻,殊不知他运筹帷幄,她却浑然不知。当她以为自己已经离不开他时,却发现他的接近早有目的。内心接近崩溃的沈澜希,却依旧笑魇如花,“首席,我们离婚吧。”三年后,当他再次见到她,和她身旁的小奶包时,嚣张的吼道,“沈澜希,我不管你旁边这个野种是谁的,你都是我的顾太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独宠:挚爱娇妻

    总裁独宠:挚爱娇妻

    秦瑟瑟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摸着男神的下巴,只是下药借个种而已,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民国通俗演义

    民国通俗演义

    《民国演义》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民国部分,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民国历史。
  • 新编营养菜大全

    新编营养菜大全

    本书帮您从花样繁多的菜式中精选出适合您的营养好菜,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百道常吃、易做的菜式,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全面性于一体,一定能够满足您和家人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