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3700000015

第15章 把握传统 瞩目未来(1)

——《中华艺术通史》[1]总序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成就卓异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华多民族艺术的历史创造,也是在社会文化形态中多彩多姿极富民族特征的艺术结晶。中华艺术有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表现形态,有历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文化传统,有自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有不同地域与诸多民族各个历史阶段上的不同侧重。这部《中华艺术通史》(以下简称《艺术通史》)按历史发展顺序列卷,分卷编撰,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清宣统三年(1911),共十四卷。具体分卷为:原始卷;夏商周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卷(上下);五代两宋辽西夏金卷(上下);元代卷;明代卷(上下);清代卷(上下);第十四卷为年表索引卷。《艺术通史》的编撰是论述自远古以来随着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华艺术生成演变的全过程,它是一部囊括中国传统主要艺术门类的综合的大型艺术通史。

【一、《中华艺术通史》的研究对象与编撰宗旨】

中华艺术像世界各国艺术一样,有其“混生”与分门类发展的漫长的过程。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学术界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研究,逐渐有了新的参照体系和新的视角,特别是由于近百年地下文物璀璨菁华的不断发掘和发现,更推动了我国艺术文化史论研究的深入开展,硕果累累。具有文献价值的艺术总汇资料图书已有不少相继出版,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全集》,以及三百余卷的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广泛搜集、整理与成书,更加促进了门类艺术史的研究。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后的科研成果来看,如张庚与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葛一虹主编的《中国话剧通史》,田本相主编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黄翔鹏主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沈鹏年主编的《中国说唱艺术简史》,董锡玖、刘峻骧主编的《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王朝闻、邓福星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史》,萧默主编的《中国建筑艺术史》,尚在进行中的王树村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史》……这些课题的完成和出版,又大大促进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综合艺术史的研究。

在我国,古汉语中艺术的“艺”,本作“埶”,亦作“蓺”,原意是“种植”的技能;先秦的典籍里这个字的使用,也多是指人工技能。不过,在孔子那里,艺的使用,却已有多种才能的寓意。如“求也艺”[2],“吾不试,故艺”[3],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即“冉求是有多方面才能的”,“我不见用时,故多技艺”。其实,在希腊语、英语和俄语里,“艺术”的原意,也是指广义的“技术”。这表明,艺术最初是与生产技能融为一体的,而且在原始艺术的“混生”时期,艺术与宗教、巫术活动也同样是混合在一起的。在我国现代的艺术观念和惯常用语里,艺术,应是各艺术门类综合的整体的概括,并不属于某一门类艺术专有的概念。在西方学者艺术学研究中,对艺术,通常更重视它的物化形态的特征,更多情况下,只属于专指造型艺术的词汇,如《剑桥艺术史》,实为“剑桥美术史”。不过,他们的分类概念也不一致,如把艺术区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在黑格尔的大艺术概念里,文学也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语言艺术。当代艺术分类学的主张更加多样。《艺术通史》力图从中华民族艺术发展的特点出发,对历代各领风骚的诸艺术门类作综合性的探讨和研究。按照中国历史的艺术发展,出现了这样一些具体的艺术门类:音乐、舞蹈、杂技、说唱、戏曲、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等。

综合艺术史的编撰,自然是要以对各门类艺术史的深入研究和总结为坚实的基础。因为中华艺术无论哪一门类,都是广大的人民和艺术家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创造。他们独到的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他们深邃的审美理想和多样的审美情趣,他们对意境、风格、韵味的多彩多姿的追求,都结晶在艺术品的不朽魅力里,并在历史的发展中显示其总体脉络。只是艺术门类史的研究,总还是更专注于微观地把握这一门类艺术的史的发展和特有的规律与创造,而实际上各门类艺术的任何变革和发展,包括兴起、发达、衰落和死亡,都不能不在微观特质中反映艺术的宏观规律,并且必然是社会总体艺术现象的一部分。因此,《艺术通史》虽采取断代分卷的形式,却绝不是这一时期各艺术门类的重复和拼装,而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立足于社会总貌和艺术发展的总体把握,重视整体的、宏观的研究,着眼于概括和总结每个时代艺术共同的和持久的发展规律,将共生于同一社会环境或文化氛围内的各门类艺术的成就科学地反映出来。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列为四种掌握方式之一。他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4]虽然,哲学家与文艺家对马克思这一观点还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是,丰富的艺术实践证明,所谓“艺术掌握方式”,主要是“艺术的思维方式”(当然还应包括艺术的感受方式、生产方式、实践方式等),“是人类为了掌握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无论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都脱离不开这种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的共同规律,只不过体现在各有特点的创作活动中,即艺术家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是通过对客观生活表象的分析、选择、综合、概括、虚构、想象,并以不同艺术形式、艺术手段创造出各不相同的富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中华传统艺术,对艺术审美意义的整体思维的探索,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独具特色的。因而,探索、概括、总结中华历代艺术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多样的创造,揭示中华传统艺术在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审美价值、表现形态,也包括从总体脉络上把握各门类艺术的创造,通过综合比较的分析研究,以发掘它们发展中的时代的共同规律与个性特征。

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古老文化的特点是,虽跌宕起伏,汪洋恣肆,却又是一直连绵不断,始终向前发展。中华传统艺术则是这灿烂的古老文化取得最高成就的一大标志。而文化乃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5]作为文化形态的艺术,理所当然地是观念性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但它同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虽是精神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却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有的审美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也给世界艺术宝库留下了辉煌于当代的丰富的遗存,使我们有条件深入探索中华艺术发展的轨迹。原始的彩陶玉器、三代(夏商周)的青铜器、秦兵马俑、汉画石与汉画砖、北朝的石窟佛像、晋唐的书法、宋元的山水画、明清的说唱与戏曲,以及历朝历代瑰丽多姿的乐舞与工艺……说不尽的巧夺天工,说不尽的文采菁华!浩如烟海的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仅使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惊人的创造力,而且也使世界谛听到凝聚其间的从洪荒到现代华夏文明繁荣发展的心音。无论是先民第一次粗糙的石器工具,还是琳琅满目、内蕴深邃的艺术精品,它们既烙印着特定历史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轨迹,也闪耀着产生它们的时代的艺术精神的火花。这正是《艺术通史》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努力阐释的主要课题。

艺术史不是社会思想史,也不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史,因而,《艺术通史》的编撰,虽重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重视社会思潮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但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形态以及艺术家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创造,却始终是它探讨、研究的核心。不过,《艺术通史》的阐述,又不应是艺术现象的简单罗列,更不该是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历史编目,特别是由于艺术史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史,因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代表每个时代的艺术门类,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论述它们对中华艺术以至世界艺术作出的独特贡献,则应是这部《艺术通史》所坚持的辩证的比较研究方法。只是艺术史又不同于文学史。因为艺术虽有独特的创造以至艺术精品的遗存,却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除美术领域的绘画、书法之外,在其他门类艺术中,难得有几个艺术家像文学家的名字那样留下来。原始彩陶、三代青铜器、秦兵马俑、汉画像石砖、魏晋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固不必说,就是汉唐盛况空前的“百戏”大会演,虽展现了“全民”性的艺术创造,为中华各门类艺术的形成开辟了百花争艳、相互交流、吸收、融合的广阔天地,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心血,沉积了无数不知名艺术家天才和智慧的美的创造,却只能见之于文献记载或在出土文物中显现其光彩。人们知道,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狂草”,曾从公孙大娘的剑舞中得到艺术新境的启示,而公孙大娘出神入化的舞艺,人们却只能从杜甫的赞歌般的诗句中领略其“神韵”了。

然而,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常新的艺术传统,其原始形态绝大部分又都是源于民间的创造,然后由一代代艺术家继承、积累、提高、升华,才有着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成熟和发展,即使在封建社会后期,已演变得几乎为文人(艺术家)所垄断的门类艺术,如美术领域,其超凡精绝的艺术品,也并非完全是雅艺术所独创,而是与俗艺术的民间创作平分秋色的。哪怕是主要以艺术家为标志的时代,从民间俗艺术中不断地吸取有益的营养,也依然是艺术取得发展的客观条件。因而,雅俗分合、雅俗变易,常常会形成特定时代的艺术发展的特色。尽管雅俗分流反映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但一个时代的审美时尚又并非总是不变的两极,而且“诗融雅俗”,更是一切大艺术家执著追求的高境界(伟大的诗人杜甫,就被誉为“包容了朝廷、士人、民众的三大层面”)。所以,着眼于雅俗的分合关系、主从关系、兴衰关系,深入探讨其间的艺术的整体脉络与发展规律,以便全面地掌握传统民族艺术精神是在怎样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当然也是这部《艺术通史》的一项基本任务。

这部《艺术通史》的编撰,还有一个不免从众从俗的原则,即未敢贸然把文学作为门类艺术纳入通史的范畴之内。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确实门类繁多,历史存留又较之“艺术”无比的丰厚,如果把它纳入中华艺术通史的范围之内进行概括,实是这部《艺术通史》难于负荷的。原因之二是,在中国文化史上,一向又有把文学与艺术分类的习惯。艺术毕竟都是以时空的形象显示其特点的;文学虽为“语言艺术”,也与艺术一样,以塑造形象来表达它的审美理想,却又有着和各门类艺术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和审美形态。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学与艺术,特别是汉民族的文学与艺术,相互联系十分紧密,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多数门类艺术对于文学有相当的依赖性。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舞蹈作为综合体的时间就很长。中国诗的第一部经典《诗经》,司马迁就说它“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6]。墨子也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7]《礼记》更明确地从创作主体概括了这“混生”艺术的特征:“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8]可见《诗经》虽是文学的经典,却保存着乐舞的可弦、可歌、可舞的内蕴。这不仅在早期的艺术史上存在,直至门类艺术已有较细分工的唐、宋、元三代的诗、词、曲都还存在,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始终存在着“以乐从诗”、“采诗入乐”、“倚声填词”的发展和演变。所以,《艺术通史》叙述艺术的史的动态的发展,又决难与文学截然分开。

同类推荐
  •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专著,详细介绍了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对美术艺术基本概念和阐释和对美术起源的探究;系统地介绍了美术的构图和色彩知识及其创作技法;对美术传播、鉴赏及美术运用的研究。对美术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对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及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职责进行阐述与研究;对美术教学设计、评价与美术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文字简练、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材料。
  •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影评大佬罗杰·伊伯特毒舌小词典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影评大佬罗杰·伊伯特毒舌小词典

    这是一本由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策划编纂的讽刺影评“吐槽大会”,以小词条形式收录人们对类型片陈腐俗套的幽默吐槽。本书包含一千多个毒舌小词条和四篇文章,是三十年来各国观众、影评人甚至影视公司高层人士犀利调侃的结晶。几乎所有好莱坞类型片烂梗和商业操作伎俩都没能逃过本书的“攻击”,惊悚片《本能》《致命诱惑》、动作片“虎胆龙威”系列等更是频频“中枪”——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让电影创作者冷汗直冒、谋求创新,让影迷明辨高下、大呼过瘾。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32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理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学语言之思、艺术语言论析、艺术理论家评述。
  •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把意为“美的”中的“美”当成美是什么问题的“美”这一学术问题,根据自己总结的“神经元群理论”解决了在美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动物来说是否有“美”与“美感”问题,并且驳斥了罗素的“自然界是无色无光无声无味的”这一被人们当成真理的理论。作者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对解决美是什么问题或理解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来说,十分重要。本书也说明了,作者给出的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即“美”的定义,与事实符合。
热门推荐
  • 大汉虎贲雄师

    大汉虎贲雄师

    狂飙苍穹一万里,马踏狂风卷天地,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刀光剑影中尽显大汉男儿英雄本色,碾压一切不知天高地厚,胆敢藐视大汉帝国的宵小之徒!
  • 海贼王之转转果实

    海贼王之转转果实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后期跟船流,主角不无敌,恩......就这样吧。
  • 快穿逆袭:男神撩心上瘾

    快穿逆袭:男神撩心上瘾

    被人暗算死了之后,巫诺选择进入位面完成任务,好回到原来的位面。对于其中各色女主或男主,巫诺挑眉,他们算什么?白莲花?来来,我们可以比比谁更无辜;重生恶毒女主?咦?难道你不知道邪不胜正吗?单纯小白兔?嗯,看来你已经忘记你的男主不要你了;穿越冷傲女主?不好意思,你的男神已下线;得逆天功法的天才?不不不,你根本没有我逆天。本文男神多多,商界霸主、谪仙国师、职业大神、奸臣太傅、血族陛下……【男女主1v1】希望大家喜欢~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百味》丛书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腹黑殿下魔恋懒甜心

    腹黑殿下魔恋懒甜心

    安小懒是睡神一枚,懒虫一只!可是碰上他们她就不淡定了,被误会成为女性公敌,被强迫成为女佣,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一个好搞定,可是两个、三个、四个呢?冷酷腹黑男冷墨颜、花心腹黑男花弄影、温柔腹黑男沐逸夜,帅哥来袭,安小懒你要hold住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帝独宠之盛世繁华

    邪帝独宠之盛世繁华

    一个貌美如花的狐狸少年,黑夜里却是个霸道温柔的鬼面修罗……一个冰清玉洁的清贵公主下一瞬化身成烈艳如毒的暗夜刹神……两人的相遇像一场冰与火的激烈碰撞,来一场生与死的追逐猎杀。……她为他三次落泪,三次与命相抵,他才发现某人的喜欢润雨无声,藏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永不忘怀,他发誓非汝,吾此生不要?”……传闻,听水阁,徐仙儿当众私嘲骂了一句九千岁,邪帝风高月夜执剑屠杀了听水阁上万人,一夜杀戮,血流千里,一剑天子怒,当下在无论者。……传闻,千帝与邪帝大婚,帝上身上那一身似火精致嫁衣是邪帝陛下亲自所绣,一针一线极为繁美,那是一双执剑的手,是一双批奏折的手,也是一双会为她拿针绣花的手。……传闻,陛下初来金兰帝都,引得城都上万子民观看,造就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身在宫中的帝上无奈扶额:“真是蓝颜锅水。”……传闻,帝上喜樱花,陛下在盛天京城植九万株樱花树,每天四月初上樱花开放,青天下一片粉色花海,从此盛天京城别称:“樱都。”无论如何?国与汝同等重,同为掌上心。无论如何?国与君同等重,同为掌中坤。
  •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敏感性,这种敏感性能够让孩子如同棉花吸收水分一般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形成一种智力结构,从而提高孩子适应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中,3岁之前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建立阶段,3岁之后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阶段。孩子性格的形成、语言能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是在6岁前的几年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作于1601年的悲剧。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其父、骗娶其母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剧本塑造了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通过他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孤军作战及悲剧结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微生物密码(世界科技百科)

    微生物密码(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