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3700000018

第18章 把握传统 瞩目未来(4)

宗白华(1897~1986)先生说:“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47]古老的乐舞艺术,就被视为人类以艺术行为通达“道”并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的典型的形式,即《礼记·乐记》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合,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在讲到乐舞活动中的人与道(天)的关系时,说得更为具体和直接:“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和其行……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节以羽旃,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合,以著万物之理。”这就是说,乐舞表现的全过程,都是按照天意(道)在创作,它充分体现在物质的、形式的运用以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当然更不用说那些借以“通神”的各种祭祀巫祝的乐舞了。至于发展到“颂圣”性的乐舞,就愈是以“天人合一”之“道”来标榜了。魏晋时代的阮籍(210~263)的《乐论》,曾这样阐发了乐与道的关系:“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性,体万物之生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近朝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精气。”自然,突出强调艺术活动必须以“自然”之心合“天然”之“道”,使创作过程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48]的自由翱翔的境地,则应当说更多地是来自道家的“道”的思想内涵,而且表现在魏晋以来绘画领域的艺术追求最为鲜明。南朝画家宗炳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而有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49]这就是说,在他看来,自然山水就是“道”的显象。圣人要体悟“道”的真谛,必游名山大川,在大自然中来体悟“道”(自然)的精神,而绘画山水也必须“澄怀味像”,才能通达于“道”。据说宗炳晚年曾慨叹自己的“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50]。这就是说,“澄怀观道”,才是他追求的艺术的理想境界。

由此可见,艺术的创作思想,无论是近儒还是近道,都贯串着这“天道”与“人道”相融合的“道”的精神,使“道”的精神化为艺术的灵魂,甚至达到“入神”“通圣”的境界,这是中华传统艺术追求的所谓“天人之合”“合天之技”的艺术精神和最高审美理想。

(二)“情与气偕”,“气韵生动”。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也是与“道”相关联的哲学命题。只不过,这“气”在固有的意义上就不同于“道”。“道”虽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本原,但却“无为无形”[51]。“气”则是可视、可感的生命的形象。《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元论》(上)说:“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于天气。”大自然中的烟气、蒸气、云气、雾气、水气、冷气、热气、生物氤氲的呼吸之气,都是宇宙存在的实体。所以管子断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52]人是靠“吐纳之气”以通天,因而,气也主宰着人的生命的历程。孔子则把人气引申为“血气”,阐述了它在生命历程中的社会意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53]而“道”既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那么“气”是有,只能生于无,即生于道。道是灵魂,气则是这灵魂的可感可视的生命表现。所以,气,虽然存在于人的血肉生命的实体,却也在社会发展中被物化为人的精神“生命”,成为精神与生理综合的形态特征,因而,孟子有“善养吾浩然之气”之说。这所谓“浩然之气”,当然是指的道德上的善的崇高,养育和熔铸了人的精神气质。但孟子认为,这种精神气质,又是可以从人的社会行为和血肉生命中可感、可见、可知的。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54]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作了这样的描绘:“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55]这不只显现了个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与情感意志融为一体,而且这“浩然之气”,已升华为个体人格的最高精神美质。这当然是积极“入世”的社会中人的人格美、精神美;这种“浩然之气”可以“养育”出为国为民的贤臣、良将、志士、仁人。孟子的这种“气”说,不仅在社会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渗透着中华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直到曹雪芹的《红楼梦》,还在借贾雨村之口运用阴阳二气之说,以品评他小说中的叛逆的主人公贾宝玉这位时代的“怪胎”。

中国古代文论多以气论文。曹丕(187~226)即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56]。刘勰则对曹丕的文以“重气之旨”加以发挥,提出“气以实志”,“情与气偕”的观念。所谓“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57],更加强调了文章的才情来自作者的个性与气质。不过,艺术的审美,主要讲求的却是“气韵生动”。如果说,儒家的观念是以气为质,那么,艺术的“气韵”范畴的内蕴,更偏重于与道家的玄的意味相通的韵的追求。在绘画、音乐的理论中,则是气韵、韵律、神韵、韵味诸概念主宰着艺术优劣的品评。有的论者这样解释“韵”的含义:“有余意之谓韵”,“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韵在审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始自魏晋南北朝的所谓人物品藻,也是在玄谈与清谈中形成的品藻标准。最初,它本是用来评论人物的风姿的。《世说新语》以及相关的史书——《晋书》、《南史》、《宋书》、《齐书》、《梁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品藻”,无不以“气韵”为旨归,所谓“风韵秀彻”、“雅有远韵”、“道韵平淡”、“玄韵淡泊”、“风韵清疏”、“苦节清韵”等等,其内在意蕴总含有道家淡泊超世的情趣。南北朝又是中国人物画大发展的时代,而以“韵”为品藻人物的气度、情调大小、高低的标准,也自然地进入了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终至成为囊括一切绘画创作的重“韵”之风,“气韵”则是作品内在的精神生命。谢赫所说的画之“六法”即有“一气韵生动是也”[58];张彦远称画“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59];荆浩提出的绘画“六要”里,虽“气”“韵”分说,却放在“一曰气、二曰韵”的最重要地位;北宋以禅论画的黄庭坚则强调说“凡书画当观韵”[60];至明代,董其昌更以“气韵”为绘画的审美最高境界,把绘画分为南北两宗,并特别推崇以“韵味”见长的南宗。于是,在“气韵”追求中又重“韵”之风,几乎统治了明清以来的画坛。在这里,无论从哲学的命题到艺术的审美意识的发展,都可以看到所谓儒道释互补或儒道释“同源”给中华艺术特征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境皆独得,意自天成”。既然对“道”的追求是中华艺术精神最根本的特征——艺术的灵魂,而“‘道’之为物”,又是“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61],因而,在“道”的精神统率下,这有与无的周行不止,在传统艺术中也派生出体现它丰富内蕴的审美范畴和概念,如形神、虚实、韵味、意境等,而“意境”又是艺术家与欣赏者在艺术活动中的高层次的追求。

“意”,在中国古典哲学观念里,是指对“道”的体悟而言。所谓“道意”,主要是道家学说的概念,在魏晋玄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至唐,被引进艺术而成为审美范畴。“意”则是指艺术家创作时的主体构思的“立意”,所谓“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意不在于画”[62]其内涵还没有多大的改变,后来逐渐演化,特别是绘画范围里,“意”被认为是主体在认识客体中的情景交融的产物。张彦远所谓的“意”乃由“境与性会”而得,就已有了主客体相融合的境界。只不过,盛唐诗人王昌龄(?~约756)把“境”引入美学范畴[63],“境界”的连用,却是来自禅学启示的“佛境”“禅境”的内涵与借用。抛开那些神秘的说教,佛学的所谓“意境界”,以及“佛境”“真境”“智境”之类,无非都是指对“佛性”的体悟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高度。

如果说“意”的内涵,多来自老庄与魏晋玄学的“道意”,那么,“境”,则是佛家“禅境”的直接借用。而无论是“道中之境”还是“禅中之境”,归根结底,所追求的就是艺术思维中的“虚静”与“空灵”。二者可算是道释互补,“道意”在前,“禅境”则发展了“道意”。它们被引进文艺领域而有“意境”及其内涵的连用和发现,催化了唐宋以来意境说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许多诗论家与画论家都以它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心灵境界。晚唐《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司空图(837~908)又以道家的“道意”总结了“意境”的“四外”的表现,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64]、“韵外之致”、“味外之旨”[65]。

“意境”这一生根于中华文化土壤里的特有的艺术美学范畴,自从唐宋迄于今天,已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各个门类,以诗、词、书法、绘画中的探讨与论述最多。而在诗与画的“意境”创造中备受推崇的,又是盛唐诗人画家王维。作为诗人,他虽取材广泛,却仍以田园、山水题材的作品最多,而且他多才多艺,音乐、绘画、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绘画也包括理论,都备受后人推崇。可惜,他的绘画作品目前难得一见。今传有《伏生授经斋》,被认为是王维之画本,也有著名的《辋川图》传于各代著录之中。传说他所作的《山水诀》、《山水论》,就倡导画家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妙悟者不在多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意”就是来自对山水的“自然之性”的“妙悟”,是神与景游;而在王摩诘“妙悟”的“意”里又是离不开“禅”的精神感受。所以,在画论家以至“士夫画”(即文人画)的倡导者看来,王维的作品是“典型”的“意境”创造者,是“妙上品”。宋代沈括高度赞扬王维的创作是“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66]。苏轼还把王维同吴道子作了比较,甚至说:“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67]苏轼既是“士夫画”创议人,又是禅意玄想时在襟怀的高士,因而,他如此崇尚王维所创造的“虚静”的意境,也是必然的。元代汤垕评王维作品说“盖胸次潇洒,意之所至,落笔便与庸史不同”[68],也是着眼在意字。到了明代董其昌(1555~1636),已公开尊王维为南宗绘画之祖。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宋元,已基本上是文人“写意”的天下,而以禅境论诗画,更是苏轼完成“意境说”的核心命题。“意境”成了艺术作品的灵魂,艺术审美的最高范畴。也可以说,艺术上的有无、虚实、形神、韵味,都包孕在这“意境”创造之中。委婉含蓄,深沉微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虽对自然景物有真实、概括地观察、把握和描绘,却又不追求客体对象的外在的形似,而是表达着富于生活风神与人生理想的形象的真实,把艺术感觉、艺术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去发现、品味、抒发和追寻。

“意境”,这一具有中华文化传统与艺术特征的美学范畴,虽然最早是由“道意”“禅境”引进到艺术创造和艺术理论的概念中来,多用于诗与画的境界的创造和分析,但自宋元“文人画”大兴起,“意境”说则已广泛运用于书法、音乐、舞蹈、园林等各传统艺术门类,即使由“俗文艺”发展起来的戏曲、小说,在它们的特有的艺术形态和体裁中,也丰富和升华着意境的创造。用王国维的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69]那么,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并达到高层次“境界”,给读者以“写通天尽人之怀”的艺术感受的,就至少有关汉卿(约1210~约1280)的《窦娥冤》、王实甫(约1260~1335)的《西厢记》、汤显祖(1550~1616)的《牡丹亭》和孔尚任(1648~1718)的《桃花扇》,作为他们各自生活时代的代表作。至于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可以说,既综合了雅与俗,又升华了各门类艺术的成就,通过对小说形态的诗境、情境、事境的描绘,把艺术的意境美的创造,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更深更广的层面里。

同类推荐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余韵延至明清,历经沧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窟艺术宝库。
  • 光影图景影视艺术论稿

    光影图景影视艺术论稿

    本书从历史层面叙述影视艺术的发展,认识它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从理论层面分析影视艺术的语言系统与理论演变,认识它独具的艺术个性和审美特征;从艺术层面解读与鉴赏中外优秀电影作品,感受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
  •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在埃及早期的历史上,皇室的宫殿都有设防的塔楼及胸墙。而这些建构物纵使在往后失去军事价值时,仍出现于领导阶层的庄院上。在第十二王朝时,埃及已扩充疆土至整个尼罗河流域,为了保卫他们新获的南方边境。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热门推荐
  • 万古帝尊

    万古帝尊

    血魂,战罡,妖法,冥术,鬼武,神道……苍穹万界,万族争雄,何人能独领风骚?纪元轮回,神魔鬼妖,谁又能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天地我为法,万界我独尊!万界偏域,陨落小界,少年自微末中崛起,从此整个世界暴走!
  • 李想的北宋

    李想的北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种种李想曾经奢望而不得的东西一一被他揽进怀中。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灾难面前,李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李想相信了这次穿越于他而言是一次美丽的旅途之后,他却蓦然惊觉,辉煌的时代,已到了穷途末路。距离灭亡,还有十年。李想,你该怎么做?
  • 农门医妃有点甜

    农门医妃有点甜

    一朝穿越,她就成了山村里一个倒霉农女。初来驾到的她迎来了包子娘难产留下孩子撒手人寰的事情。为了手中小弟,她挽起袖子开始发家致富。
  • 这届女主有点怂

    这届女主有点怂

    (男女主身心双节洁,1v1,强强联手)漫天黄沙,满眼芳华。卿许一世芳华,吾必永世牵挂。
  • 商道胡雪岩

    商道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位不折不扣能挑大梁、担责任的大丈夫,他具有非凡的商业智慧。而这种智慧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讲人脉、懂经营、会处世。讲人脉,表现为他善于交际,在官场、商场都有很多的“朋友”、“贵人”相助,让他不仅左右逢源,还有一个个人才为他所用;懂经营,表现在他有一双敏锐的“火眼金睛”,能把握住市场动向,能知道怎样“借鸡生蛋”、“移花接木”,能知道怎样将生意做大、做活、做精;会处世,表现为他懂得察言观色,能投人所好、急人所急,助人为乐。关于这三点,初看起来很是普通,但如果能同时将它们做到,非得需要一番人生智慧不可,所以堪称经商三绝。
  • 绿色海洋(地球一小时)

    绿色海洋(地球一小时)

    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他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的地理景观。对人类而言,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保护海洋、爱护海洋,创造绿色海洋是人类最紧迫的任务。
  • 洪荒之准提重生

    洪荒之准提重生

    新书《洪荒之万仙之首》欢迎投资收藏,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保证不会失望!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当洪荒进行到第四十九衍纪时,准提重生了!
  • 绯岸桃华

    绯岸桃华

    旁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捕风捉影怕井绳。而叶澜英阴差阳错咬了蛇,却被迫妖化异变,改写人生。从此不用吃饭睡觉来例假,还有一身驱邪避毒治病疗伤样样不差的万能宝血,开启了她的外挂人生。等等,外挂人生?狗屁!这万能宝血有个致命bug,扯她痛觉,吞她阳寿,大好光阴只剩了十年!咋办?乐活呗!她叶澜英是谁,打得过妖异,绣得了锦花,喝得下毒水,还弹过老虎屁股!路遇不平怎么办,凑个热闹添个小火,打乱人家金算盘。你不爽?很好,我开心。旧友重遇不相识怎么办,扑倒调戏扯肚兜。你恼羞?很好,我开心。看到心仪美男怎么办,卖萌耍宝送秋波。你心动?很好,我开心。看某只不爱心机的“傻白”吃货,如果用风生水起的十年,抵人家百年的无聊人生!*简介无能,本文1v1,“野蛮”少女vs“禁欲”男神,外送一个来自理工科强迫症作者的奇葩背景世界设定。开篇慢热后期闹腾,大体正经时常搞笑,三观端正偶尔狗血,高糖不虐,无婊无白莲。还是那句话,给我一本书的时间,还你一个由生命交织而成的绯岸桃花源。
  • 末世重生之锦鲤空间

    末世重生之锦鲤空间

    末世来临,人类感染,全城闹丧尸!阮云卿,年仅十八岁的少女,在末世垂死挣扎十年,最终落得个尸骨无存。重生归来,回到末世前七天,这时,父母尚在,挚友未亡,而他,还在等她。这一次,我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保护好那些爱我的人,我爱的人。且看女主空间在手,神马都有末世愉快之旅,99%不会随便救人,1%得考虑考虑。总之,简而言说,这是一个重生少女在末世打怪夺宝最后找到真爱的故事,这是一对异能夫妻携手共创新世纪的传奇故事。注:此作品作者闲时之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捕妖将

    捕妖将

    神龙绝迹,妖魔乱世,身负神秘力量的少女能救人却不知如何救己。少女与从天而降的师父又有何种联系?四神降临会给少女的旅途带来什么样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