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3900000007

第7章 大道篇(6)

知命而忧

孔子在家闲居,学生子贡陪着他。有一天,他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房间,一句话也不说。子贡不敢打扰他,出来告诉颜回。颜回也不好打扰他,于是抚琴而歌,为的是引动孔子。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孔子听到琴声后将颜回叫到自己的房间,问道:“你一个人抚琴而歌,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颜回说:“先生一个人在此闷坐,为什么这么忧愁呢?”

孔子说:“还是你先说说。”

颜回说:“我听先生说过,‘乐天知命故不忧’。一个人顺应上天,了解了自己的命运,那就没有什么忧愁的事了。”

孔子说:“难道我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如果真的说过,那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所说的。现在我再告诉你真正的道理,这就是乐天知命而有大忧。对一个人的修身而言,要放任穷达,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懂得是死是活由不得自己,所以把一切混乱和烦恼都抛在心外。这就是你方才所说的‘乐天知命故不忧’。可你想想,想当初我整理《诗》、《书》,修订《礼》、《乐》,那可不是为了个人修身呀!那是为了整饬鲁国,治理天下,造福后代。可是现在却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眼见得鲁国君臣天天在破坏秩序,消解仁义,刻薄性情而没有办法。既然我的理想不能在一个国家实现,不能在衷心提倡它的年代实现,那么要想在天下实现,要想在千世万代永存,岂不是痴心妄想吗?由此可见,那些《诗》、《书》、《礼》、《乐》对于治理国家和天下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了,必须修改。需要我治理天下而我不能治理,需要我修改《诗》、《书》、《礼》、《乐》而我不知道怎么修改,这不就是‘乐天知命而有大忧’吗?不过我现在又想通了。所谓‘乐天知命’,不是古人所说的那种顺应天、了解自己命运,而是不去有意顺应,不去着意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无所不顺应,无所不了解,也就没有什么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了。这样看来,那《诗》、《书》、《礼》、《乐》还有什么用呢?既然没用,修改它们还有什么必要呢?”

颜回听后很受启发,出来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不理解其中的妙理,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没有着落。回家之后苦思了七天七夜,既不吃饭也不睡觉,人瘦得只剩骨架。颜回知道后,专门到他家去开导了一遍,他才省悟过来,重新回到了孔子的身边,该唱歌就唱歌,该读书则读书,一辈子也没有放松。故事中的孔子,思想发生过两次变化。

他的原本思想正如颜回所言,认为乐天知命故不忧。其意是说,人生在世,不违背上天的意思,了解了自己的命运,就能凡事顺当,不会产生烦恼。

可是他自己却产生了忧愁之事,坐在那里不声不响,一个人闷头想心事。原因是什么?孔子自己做了解释。这种解释说明他的思想与原本不一样了,这是第一次变化。他认为,乐天知命故不忧,这只是针对个人修养说的,对于治国平天下而言,则不适用。个人修养是小事,只要顺天知命就可以无所忧愁了。而治国平天下则不然。这是有关国家和子孙万代的大事情,想要弄好而弄不好,怎么能不忧呢?

不过在与颜回谈话的过程中,孔子又不忧愁了,这是第二次变化。他认为,所谓“乐天知命故不忧”这话不仅是针对个人修养而谈的,它具有普遍的意义。不过所谓“乐天知命”不是以往所理解的那样人为地顺应天,人为地了解命,而是自然地顺应天,自然地知晓命,也就是不有意顺天,不有意知命。一切随着自然而行,走到哪里是哪里,那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这样一来,乐天知命就由人为转成了自然,就从儒家的角度转到了道家的角度。依照这样的思想,就是既来之则安之,不要故意顺应,也不要故意不顺应,不要着意去读书,也不要着意不去读书,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人为地固执自己的行为。子贡不懂这样的道理,苦思冥想,以至骨瘦如柴。最后懂了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地去做他愿意做的事,读他愿意读的书,终身不懈,无所忧愁。

最终意义乃在于劝人自然,免于造作。

列子认为,既然整个自然界都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存在、运行着,既然人都必须顺随着自然界的自然存在和自然运行而存在、而运行,那么作为一个人就应当把自己融入到自然的洪流之中,不能将自己置于自然的洪流之外,更不能用自己的行为去阻挡事物的自然发展和自然变化。如果将人的群体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看成是自然而然地存在和变化的物群,那么,一个人在人的群体中也就应当像在自然界中一样,必须将自己融入人群之中,顺随人群。用民间的话说,也就是随乡入俗。如果将自己置于人群之外或人群之上,从表面看,会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而从本质看,则会脱离人的素朴之性,脱离人的自然状态,自己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了。

“列子惊心”和“杨朱学乖”的故事表述了这种思想。

一个人在人的群体中也就应当像在自然界中一样,必须将自己融入人群之中,顺随人群。

列子惊心

列子要去齐国,走到半道上又返了回来。路上遇到了老朋友伯昏瞀人。伯昏瞀人问道:“听说你去齐国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列子回答说:“我没有走到,是中途返回来的。”

伯昏瞀人问他为什么。

列子说:“我在路上进过十家茶馆,其中有五家先给我上茶,把那些先入座的老者们放在我的后面。我感到心中很怕,所以就回来了。”

伯昏瞀人问:“这有什么可怕的呢?这点小事何以让你却而止步,改变了去齐国的打算?”

列子说:“先生有所不知。我的内心老是有一股子傲气,总也不得消散,所以表现于外便显得不可一世,盛气凌人。正因为如此,所以茶馆的那些伙计们才先给我上茶的。你想想,这小小的茶馆,每天只有一点小小的盈利,并不想在客人身上得到多大的好处,尽管如此,他们见到我这种气宇轩昂的人还这样有意地逢迎,要是我到了齐国,见了齐君,他要委我以重任,期望我给他建大功立大业,又该如何对待我呢?我如何才能不辜负这种特殊的待遇呢?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想到这些,我怎么能不心惊呢?”

伯昏瞀人听后,长长叹了一声说:“好啊,你想得很长远,对自己要求得也很严格,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你的,等着瞧吧!”

没过多久,伯昏瞀人前去探望列子。进得院来,见他家门口堆满了客人的鞋子。他站住了,面朝北用拐杖顶着自己的下巴寻思了良久,觉得里面客人太多,还是不去打扰为好,于是转身出来。

有客人告诉了列子。列子手中提着自己的鞋子,没来得及穿,追出门来,把伯昏瞀人唤住说:“先生来了,为什么不进去指教一番就这样匆匆离去?”

伯昏瞀人说:“我没说错吧!说有人会追随你就是有人追随你。不过你要记住,虽然不是你有意让人追随而是人们自然地追随你的,但是你却不能使人们自然地不追随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召力,那是由于你的内心处在不同寻常的境界中,脱离了自然而然的状态。而一旦使他人有了感受,那么你自己的本性也就要受到损伤,这可真是不值得。这个道理,那些追随你的人是不会告诉你的。他们说的那些娓娓动听的话,都是毒害人的,可是你还不觉不悟,还与他们那么亲热。”故事中的列子在去齐国求取功名的途中处处受到特殊待遇,为什么?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傲气。这种傲气是一种标志,说明他与一般人不同:或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比别人霸道。这两种可能对茶馆都构成一定的压力:接待得好,可能得到好处,起码可以免除不必要的麻烦;接待得不好,可能引来祸害。所以,茶馆的热情招待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出于自身利害关系的考虑。

列子由此联想到自己到了齐国之后的前景:他的傲气可能引起齐王的重视,然而这种重视也是为了得到回报,乃至使他耗精损体,付出生命。

由此可见脱离自然、自负骄傲的危害。

列子觉察到了自己的毛病,但由一种偏差转向了另一种偏差,由自负骄傲、盛气凌人转向了谨小慎微、唯唯诺诺。

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与自负骄傲、盛气凌人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品格,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它们都与人的自然本性相违背,都会给人带来危害。正因为如此,所以列子的好友伯昏瞀人给了他警告,说“好啊,你想得很长远,对自己要求得也很严格,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你的,等着瞧吧!”

之所以有很多人追随,那是因为列子待人谦逊;伯昏瞀人之所以为此而叹息,是因为人们的追随并非乐事,它使人忙于应酬,终日营营,劳精耗神,不得安宁。这便是违背自然给人造成的危害。

不过当时的列子对此并没有理解,仍然依照他消除自负、保持谦逊的路子走了下去,结果终于出现了伯昏瞀人预言的情况。这就是伯昏瞀人在列子家中看到的景象。这种景象是列子身体和生命遭受损害的预兆,故事通过伯昏瞀人的话点明了事情发展的前景。由此说明脱离自然、唯诺自谦的危害。

顺应自然、随众入流是正道,主观造作、超凡脱俗是险途。故事通过自负和自谦两个方面的描述表明了一个道理,这就是顺应自然、随众入流是正道,主观造作、超凡脱俗是险途。

“杨朱学乖”讲述同样的道理。

杨朱学乖

老子在周朝做守藏史数十年,见周朝一天一天衰落下去,于是决心离开职位回老家隐居。他派弟子杨朱回老家沛地安排,自己则去秦国游逛,并与杨朱相约,两年后在秦都东郊相见,之后一同回家。

老子游秦两年,在预约地点等待杨朱,几个月过去了,也没等来,老子便一人骑牛向东行去。

一天,老子行至梁之郊外,见大路上迎面过来一人,骑高头骏马,穿锦绣长袍,相貌端庄,气度昂扬,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好一副高贵气派。老子素来不把达官贵人放在眼里,遇到了这等傲慢之人更是不去理会,只管自己在牛背上合眼养神。谁知座下之牛在路中行走,见马行来也不避让,与马擦身而过。牛行走缓慢,马行走疾速,老子没有什么感觉而骑马之人却被挤下马去了。

此人也还知礼,起身掸掸土,亦无责备之言,上马就要离去时,看到骑在牛背上闭目养神的老子,赶忙又跳下马来施礼,口称师父。原来这人便是杨朱。

老子见杨朱问道:“为什么姗姗来迟?”

杨朱说:“寻访先祖故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一应事务未能入序,所以脱身迟了。”

老子说:“居有卧身之处,食有行炊之地也就够了,不必如此张扬。”

杨朱说:“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弛松,食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深宅独户不能有这样的环境。购置深宅独院,不招仆役,不备家具,则无法支撑。招聘仆役,购置家具,不立家规便不能建立正常秩序。”

老子听后笑了,说:“做人的基本道理是顺随自然,不去强行强为。坐在那里,没有思虑,就会自然寂静;行动做事,没有欲求,就会自然弛松;渴饮饥食,没有奢望,就会自然素清;疲息倦卧,没有杂念,就会自然安宁。修道哪里需要深宅独院?居家哪里需要众多仆役?”

杨朱知道自己浅薄,谢罪说:“弟子没有脱于俗见,还需先生多多指教。”

做人的基本道理是顺随自然,不去强行强为。坐在那里,没有思虑,就会自然寂静;行动做事,没有欲求,就会自然弛松;渴饮饥食,没有奢望,就会自然素清;疲息倦卧,没有杂念,就会自然安宁。修道哪里需要深宅独院?居家哪里需要众多仆役?老子与杨朱结伴行至睢水之畔,乘船渡河。老子牵牛先上,杨朱引马居后。老子慈容笑貌,与同渡的乘客谈笑融融;杨朱昂首挺胸,客人们见了皆向他施礼让座,船主见了他则奉茶献巾。

过了睢水,二人骑着牲畜往前行走,老子仰天长叹,说:“真是难啊!我本来以为你是可以教诲的,现在看来无可救药。”

杨朱听后,知道自己有了不得体的行为,但没有说什么。到了晚上找了一个客店住下,侍奉老子吃了饭、洗了脚、坐在了席上,才向老子跪下求教说:“路上先生批评我无可救药,学生不甚明白。在路上没有机会,所以没敢细问。现在有了时间,请先生指点指点。”

老子说:“修身之人,虽然自身洁白但却好似污秽,虽然德性丰厚但却好似鄙俗,与人相处好似冰释而入水,与人共事好似童仆而谦下。像你这样,昂首挺胸,傲世卑物,旁若无人,唯己独尊,谁还愿与你接近?”

杨朱听后,觉得自己离道还远,恳切地说:“弟子试着去做做看。”

第二天杨朱与老子一同上路。看那相貌,既不高昂也不卑下;听其言语,既不傲慢也不媚俗。与其同路的人好像没有他的存在一样,说笑戏谑,无拘无束;与其逆行的人好像没有看见他从对面过来一样,自择其路,不相礼让。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本卷分别评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布洛赫、葛兰西等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阐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不足,并就其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误读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于把握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与缺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由此,本选题不仅揭示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透视了经典的资本主义、组织化的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不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 禅修养心

    禅修养心

    禅是达观处世的态度,禅是养心怡性的指南;禅是慈悲为怀的仁心;禅是励志修身的妙悟,禅是执着追求的精神;禅是优势生存的智慧。用禅的精华来浣洗我们的心灵,教你学会做淡定的自己。平常之人常有,而平常之心难得。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心难平常,人才变得如此平常。常怀悲悯之心则恶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实、平和,人才有感恩心。善与恶、爱与仇,在人心里此消彼长,你必须谨慎把持,以使佛心常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能做些有意义的事,为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正道。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归会去。我们无法挽留,也无法驱散,平心对待,一切随缘!
  •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本书作者通过几年的研读,从原文入手,结合老子生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重新编排了《道德经》的篇章,并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书中提出的修道、养德、立国思想做出了更加透彻的解释,解读出一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经》。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叶青平的日记

    叶青平的日记

    这本书就是个坑,不保证更新,纯粹的个人回忆人生历程,日记而已。不要有期待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前世,为了供养两个上大学的女儿,爸妈劳累过度,身体患病。重生回八十年代成学霸,发家致富奔小康,造福乡村,帮助民办老师转正,顺便收获帅哥一枚。
  • 持世经

    持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译童书经典:豪夫童话(下)

    杨译童书经典:豪夫童话(下)

    书稿收录了豪夫童话的代表作品《幽灵船》《冷酷的心》《施廷福岩洞》等。书稿风格、情调上深受追求奇异、重视想象的浪漫主义文风的影响,充满了意思妙想。故事情节讲究谋篇布局,情节曲折复杂,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深入、细腻,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公认的明珠。
  • 穿越之甜商蜜缘

    穿越之甜商蜜缘

    二十一世纪的普通打工仔尚钥涵一朝穿越,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件事便是经商,可是过程却屡屡受挫,本以为给自己温暖的人便是可以相守一生,谁知却是重重的权术阴谋,当入宫后一切诡计统统浮出水面。但是却在这时遇到了一个人,从那一刻起尚钥涵似乎真的相信有一见钟情的说法。你知道吗,你爱的人在你眼中真的会发光。我在等一个人,等他带我离开这里。
  • 熵——来自对边远山区一个出家教师的深度调查

    熵——来自对边远山区一个出家教师的深度调查

    作品以章问樵工作生活过的三所学校的经历为时间经线,以对“九五科研成果调查报告”人的调研为空间纬线,以黄龙县为现实大背景,横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时空,着重展示县内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生态,不惜浓墨抒写农村基层教育者们的现实挣扎与精神困惑,刻意挖掘隐含在中学教师灵魂深处的精神寄托和信仰追求上着力点。二十一世纪初年的秋季开学前,湘西南贫困山区某重点中学名牌教师章问樵忽然离职出家,引起省城某晚报领导的高度关注,特派记者水汪洋前去深度调查。
  • 龙湖檇李题词正续两编

    龙湖檇李题词正续两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活人墓

    活人墓

    传说有一座活人墓,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墓穴,但是有很多值钱的文物。一旦活人进去了,就不会再出来。我发生意外,在活人墓里呆了五年,不吃不喝、还是躺在一具棺材里度过。不过我醒来的时候,我安然无恙。我不知道我和活人墓到底有什么样的牵连,我只知道不管生或死,我必须要回去找到真相。却没想到走上的是一条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