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3900000007

第7章 大道篇(6)

知命而忧

孔子在家闲居,学生子贡陪着他。有一天,他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房间,一句话也不说。子贡不敢打扰他,出来告诉颜回。颜回也不好打扰他,于是抚琴而歌,为的是引动孔子。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孔子听到琴声后将颜回叫到自己的房间,问道:“你一个人抚琴而歌,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颜回说:“先生一个人在此闷坐,为什么这么忧愁呢?”

孔子说:“还是你先说说。”

颜回说:“我听先生说过,‘乐天知命故不忧’。一个人顺应上天,了解了自己的命运,那就没有什么忧愁的事了。”

孔子说:“难道我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如果真的说过,那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所说的。现在我再告诉你真正的道理,这就是乐天知命而有大忧。对一个人的修身而言,要放任穷达,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懂得是死是活由不得自己,所以把一切混乱和烦恼都抛在心外。这就是你方才所说的‘乐天知命故不忧’。可你想想,想当初我整理《诗》、《书》,修订《礼》、《乐》,那可不是为了个人修身呀!那是为了整饬鲁国,治理天下,造福后代。可是现在却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眼见得鲁国君臣天天在破坏秩序,消解仁义,刻薄性情而没有办法。既然我的理想不能在一个国家实现,不能在衷心提倡它的年代实现,那么要想在天下实现,要想在千世万代永存,岂不是痴心妄想吗?由此可见,那些《诗》、《书》、《礼》、《乐》对于治理国家和天下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了,必须修改。需要我治理天下而我不能治理,需要我修改《诗》、《书》、《礼》、《乐》而我不知道怎么修改,这不就是‘乐天知命而有大忧’吗?不过我现在又想通了。所谓‘乐天知命’,不是古人所说的那种顺应天、了解自己命运,而是不去有意顺应,不去着意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无所不顺应,无所不了解,也就没有什么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了。这样看来,那《诗》、《书》、《礼》、《乐》还有什么用呢?既然没用,修改它们还有什么必要呢?”

颜回听后很受启发,出来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不理解其中的妙理,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没有着落。回家之后苦思了七天七夜,既不吃饭也不睡觉,人瘦得只剩骨架。颜回知道后,专门到他家去开导了一遍,他才省悟过来,重新回到了孔子的身边,该唱歌就唱歌,该读书则读书,一辈子也没有放松。故事中的孔子,思想发生过两次变化。

他的原本思想正如颜回所言,认为乐天知命故不忧。其意是说,人生在世,不违背上天的意思,了解了自己的命运,就能凡事顺当,不会产生烦恼。

可是他自己却产生了忧愁之事,坐在那里不声不响,一个人闷头想心事。原因是什么?孔子自己做了解释。这种解释说明他的思想与原本不一样了,这是第一次变化。他认为,乐天知命故不忧,这只是针对个人修养说的,对于治国平天下而言,则不适用。个人修养是小事,只要顺天知命就可以无所忧愁了。而治国平天下则不然。这是有关国家和子孙万代的大事情,想要弄好而弄不好,怎么能不忧呢?

不过在与颜回谈话的过程中,孔子又不忧愁了,这是第二次变化。他认为,所谓“乐天知命故不忧”这话不仅是针对个人修养而谈的,它具有普遍的意义。不过所谓“乐天知命”不是以往所理解的那样人为地顺应天,人为地了解命,而是自然地顺应天,自然地知晓命,也就是不有意顺天,不有意知命。一切随着自然而行,走到哪里是哪里,那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这样一来,乐天知命就由人为转成了自然,就从儒家的角度转到了道家的角度。依照这样的思想,就是既来之则安之,不要故意顺应,也不要故意不顺应,不要着意去读书,也不要着意不去读书,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人为地固执自己的行为。子贡不懂这样的道理,苦思冥想,以至骨瘦如柴。最后懂了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地去做他愿意做的事,读他愿意读的书,终身不懈,无所忧愁。

最终意义乃在于劝人自然,免于造作。

列子认为,既然整个自然界都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存在、运行着,既然人都必须顺随着自然界的自然存在和自然运行而存在、而运行,那么作为一个人就应当把自己融入到自然的洪流之中,不能将自己置于自然的洪流之外,更不能用自己的行为去阻挡事物的自然发展和自然变化。如果将人的群体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看成是自然而然地存在和变化的物群,那么,一个人在人的群体中也就应当像在自然界中一样,必须将自己融入人群之中,顺随人群。用民间的话说,也就是随乡入俗。如果将自己置于人群之外或人群之上,从表面看,会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而从本质看,则会脱离人的素朴之性,脱离人的自然状态,自己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了。

“列子惊心”和“杨朱学乖”的故事表述了这种思想。

一个人在人的群体中也就应当像在自然界中一样,必须将自己融入人群之中,顺随人群。

列子惊心

列子要去齐国,走到半道上又返了回来。路上遇到了老朋友伯昏瞀人。伯昏瞀人问道:“听说你去齐国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列子回答说:“我没有走到,是中途返回来的。”

伯昏瞀人问他为什么。

列子说:“我在路上进过十家茶馆,其中有五家先给我上茶,把那些先入座的老者们放在我的后面。我感到心中很怕,所以就回来了。”

伯昏瞀人问:“这有什么可怕的呢?这点小事何以让你却而止步,改变了去齐国的打算?”

列子说:“先生有所不知。我的内心老是有一股子傲气,总也不得消散,所以表现于外便显得不可一世,盛气凌人。正因为如此,所以茶馆的那些伙计们才先给我上茶的。你想想,这小小的茶馆,每天只有一点小小的盈利,并不想在客人身上得到多大的好处,尽管如此,他们见到我这种气宇轩昂的人还这样有意地逢迎,要是我到了齐国,见了齐君,他要委我以重任,期望我给他建大功立大业,又该如何对待我呢?我如何才能不辜负这种特殊的待遇呢?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想到这些,我怎么能不心惊呢?”

伯昏瞀人听后,长长叹了一声说:“好啊,你想得很长远,对自己要求得也很严格,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你的,等着瞧吧!”

没过多久,伯昏瞀人前去探望列子。进得院来,见他家门口堆满了客人的鞋子。他站住了,面朝北用拐杖顶着自己的下巴寻思了良久,觉得里面客人太多,还是不去打扰为好,于是转身出来。

有客人告诉了列子。列子手中提着自己的鞋子,没来得及穿,追出门来,把伯昏瞀人唤住说:“先生来了,为什么不进去指教一番就这样匆匆离去?”

伯昏瞀人说:“我没说错吧!说有人会追随你就是有人追随你。不过你要记住,虽然不是你有意让人追随而是人们自然地追随你的,但是你却不能使人们自然地不追随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召力,那是由于你的内心处在不同寻常的境界中,脱离了自然而然的状态。而一旦使他人有了感受,那么你自己的本性也就要受到损伤,这可真是不值得。这个道理,那些追随你的人是不会告诉你的。他们说的那些娓娓动听的话,都是毒害人的,可是你还不觉不悟,还与他们那么亲热。”故事中的列子在去齐国求取功名的途中处处受到特殊待遇,为什么?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傲气。这种傲气是一种标志,说明他与一般人不同:或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比别人霸道。这两种可能对茶馆都构成一定的压力:接待得好,可能得到好处,起码可以免除不必要的麻烦;接待得不好,可能引来祸害。所以,茶馆的热情招待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出于自身利害关系的考虑。

列子由此联想到自己到了齐国之后的前景:他的傲气可能引起齐王的重视,然而这种重视也是为了得到回报,乃至使他耗精损体,付出生命。

由此可见脱离自然、自负骄傲的危害。

列子觉察到了自己的毛病,但由一种偏差转向了另一种偏差,由自负骄傲、盛气凌人转向了谨小慎微、唯唯诺诺。

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与自负骄傲、盛气凌人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品格,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它们都与人的自然本性相违背,都会给人带来危害。正因为如此,所以列子的好友伯昏瞀人给了他警告,说“好啊,你想得很长远,对自己要求得也很严格,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你的,等着瞧吧!”

之所以有很多人追随,那是因为列子待人谦逊;伯昏瞀人之所以为此而叹息,是因为人们的追随并非乐事,它使人忙于应酬,终日营营,劳精耗神,不得安宁。这便是违背自然给人造成的危害。

不过当时的列子对此并没有理解,仍然依照他消除自负、保持谦逊的路子走了下去,结果终于出现了伯昏瞀人预言的情况。这就是伯昏瞀人在列子家中看到的景象。这种景象是列子身体和生命遭受损害的预兆,故事通过伯昏瞀人的话点明了事情发展的前景。由此说明脱离自然、唯诺自谦的危害。

顺应自然、随众入流是正道,主观造作、超凡脱俗是险途。故事通过自负和自谦两个方面的描述表明了一个道理,这就是顺应自然、随众入流是正道,主观造作、超凡脱俗是险途。

“杨朱学乖”讲述同样的道理。

杨朱学乖

老子在周朝做守藏史数十年,见周朝一天一天衰落下去,于是决心离开职位回老家隐居。他派弟子杨朱回老家沛地安排,自己则去秦国游逛,并与杨朱相约,两年后在秦都东郊相见,之后一同回家。

老子游秦两年,在预约地点等待杨朱,几个月过去了,也没等来,老子便一人骑牛向东行去。

一天,老子行至梁之郊外,见大路上迎面过来一人,骑高头骏马,穿锦绣长袍,相貌端庄,气度昂扬,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好一副高贵气派。老子素来不把达官贵人放在眼里,遇到了这等傲慢之人更是不去理会,只管自己在牛背上合眼养神。谁知座下之牛在路中行走,见马行来也不避让,与马擦身而过。牛行走缓慢,马行走疾速,老子没有什么感觉而骑马之人却被挤下马去了。

此人也还知礼,起身掸掸土,亦无责备之言,上马就要离去时,看到骑在牛背上闭目养神的老子,赶忙又跳下马来施礼,口称师父。原来这人便是杨朱。

老子见杨朱问道:“为什么姗姗来迟?”

杨朱说:“寻访先祖故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一应事务未能入序,所以脱身迟了。”

老子说:“居有卧身之处,食有行炊之地也就够了,不必如此张扬。”

杨朱说:“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弛松,食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深宅独户不能有这样的环境。购置深宅独院,不招仆役,不备家具,则无法支撑。招聘仆役,购置家具,不立家规便不能建立正常秩序。”

老子听后笑了,说:“做人的基本道理是顺随自然,不去强行强为。坐在那里,没有思虑,就会自然寂静;行动做事,没有欲求,就会自然弛松;渴饮饥食,没有奢望,就会自然素清;疲息倦卧,没有杂念,就会自然安宁。修道哪里需要深宅独院?居家哪里需要众多仆役?”

杨朱知道自己浅薄,谢罪说:“弟子没有脱于俗见,还需先生多多指教。”

做人的基本道理是顺随自然,不去强行强为。坐在那里,没有思虑,就会自然寂静;行动做事,没有欲求,就会自然弛松;渴饮饥食,没有奢望,就会自然素清;疲息倦卧,没有杂念,就会自然安宁。修道哪里需要深宅独院?居家哪里需要众多仆役?老子与杨朱结伴行至睢水之畔,乘船渡河。老子牵牛先上,杨朱引马居后。老子慈容笑貌,与同渡的乘客谈笑融融;杨朱昂首挺胸,客人们见了皆向他施礼让座,船主见了他则奉茶献巾。

过了睢水,二人骑着牲畜往前行走,老子仰天长叹,说:“真是难啊!我本来以为你是可以教诲的,现在看来无可救药。”

杨朱听后,知道自己有了不得体的行为,但没有说什么。到了晚上找了一个客店住下,侍奉老子吃了饭、洗了脚、坐在了席上,才向老子跪下求教说:“路上先生批评我无可救药,学生不甚明白。在路上没有机会,所以没敢细问。现在有了时间,请先生指点指点。”

老子说:“修身之人,虽然自身洁白但却好似污秽,虽然德性丰厚但却好似鄙俗,与人相处好似冰释而入水,与人共事好似童仆而谦下。像你这样,昂首挺胸,傲世卑物,旁若无人,唯己独尊,谁还愿与你接近?”

杨朱听后,觉得自己离道还远,恳切地说:“弟子试着去做做看。”

第二天杨朱与老子一同上路。看那相貌,既不高昂也不卑下;听其言语,既不傲慢也不媚俗。与其同路的人好像没有他的存在一样,说笑戏谑,无拘无束;与其逆行的人好像没有看见他从对面过来一样,自择其路,不相礼让。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本书主要收录了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表现、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精神发展的阶段、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等内容。
  •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本书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目的,以最能概括和反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内容与丰富实践的理论和规范为展示主体,系统而又有选择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道德精华。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整合梳理,将传统道德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人物、思想观点及行为准则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的原则,结合当下我国道德发展的热点和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热门推荐
  • 一贱钟情:老公,别乱来

    一贱钟情:老公,别乱来

    热心务实的许多多为了救朋友于水火,拖三个月婚期,夜爬苏少家,将某正沐浴的男神壁咚。“娶我吧,我会洗衣做饭、种草养花、两万块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为了能搞定高冷禁欲的苏少,许多多甚至不惜苦肉计、反间计、美人计连番上阵。战战兢兢三个月,婚礼成功延期举行,许多多披着婚纱正要走为上计时,苏少携保镖款款而来。“夫人去哪?”那一刻她才恍然,什么叫反客为主,什么叫将计就计。当许多多后知后觉苏少并非你传言般清心寡欲,实际是个腹黑狐狸时,她开始感叹世事无常。所以说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 穿越星河遇见你

    穿越星河遇见你

    【已完结】珠宝璀璨的闪耀后,一双漆黑如夜的眸子俯瞰大地。景墨灏扯住女人的手腕:“洛溪,我是黑暗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你敢反抗我?”洛溪冷笑一声:“呵呵,我可是未来整个星球的掌门人,屈屈一个澳洲继承人就想来驯服我?你做梦!”景墨灏一把将她堵在墙上:“哦?女人,听起来来头不小,不如我去收服个宇宙,看你还能往哪逃。”洛溪:“...”【带上你的笑点与泪点,跟我走吧~】
  • 废墟世界大冒险

    废墟世界大冒险

    苦练二十余载,得到的只是你们的嘲讽,是啊,沿袭千年的武术,敌不过一颗几元的子弹。但是如果到了另一个世界,身体可以坚若钢铁,速度可以快如闪电,那么,你们还会嘲笑我么!
  • 快穿之我是女魔王

    快穿之我是女魔王

    茉莉被神秘系统收留,穿越各个世界替献祭的灵魂完成心愿,遇到狂霸酷拽狠的男主怎么办?遇到白莲花绿茶圣母怎么办?答案是华丽变身,打脸,升级,专治各种类型的美男,然后一路高歌当女王!
  • 你好,安宁

    你好,安宁

    在一个充满魔法与精灵的三界王国里,少女夏然与来自人间的男孩诺一相遇了,如同亚当见到了夏娃……人类即将面临一场惊天浩劫……
  • 因果红包群

    因果红包群

    因果有轮回,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吕文在逆天因果下获得界通软件,进入因果聊天群,和各路神仙各个界面打起交道(注明一点,这因果将贯穿次元贯穿大千世界,各路角色都可能会出现)……从此,一代传奇的故事诞生(简介无能,书友群634,527,060)
  • 她能和动物对话

    她能和动物对话

    漫画家小球喂流浪猫时,从治安亭通道落到废弃工厂内的海洋球池里。破落的厂房内竟有着超先进科技?床能够飞了,还被扫地的神秘奶奶赐予听懂动物语言的能力。在房间里看海,在阳台上种菜,在云朵里泡温泉,成为了日常。年糕猫负责发明,圈圈小猪是财务,还有很多小狗和小鸟,大家都有着自己的工作。一起来维护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 落花飞霜霜如血

    落花飞霜霜如血

    一片失落的大陆的背后,是一场惊天的阴谋,一个预言牵扯到的人越来越多,一层又一层危机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使所有的爱恨情仇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所有人陷入了危机的边缘,让整个事件重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经历无数次磨难之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 金屋不藏夫

    金屋不藏夫

    她是东海枭寇,身系前朝秘宝,亦是临琅首富,以一介布衣商女踏足庙堂之高。姜小鱼,一个玩世不恭的凤雏之才,面对高贵无双的侯门公子,亦正亦邪的军阀少爷,是棋逢对手各取所需,还是为卿折服倾心相待?作为这场江山豪赌的主宰,也是被当局利用的一枚棋子,深陷夺嫡诡谲与魑魅较量,至亲挚爱竟为幕后黑手。放下一切远走她乡,多年以后,良人踏月寻来向她伸出了手,殊不知,更大的危机正悄悄酝酿中!
  • 尘缘1:缘起尘世卷

    尘缘1:缘起尘世卷

    谪仙出世,引起正邪人魔的一场纷争。众人却不知,谪仙在前往昆仑的途中,已在黑店被杀,拾到青石的小伙计只得顺水推舟,将错就错。他自知冒名顶替,误杀谪仙,罪孽深重,惶恐之余唯有尽心修炼,妄想逃过天劫。因为项上青石,顾清也错认了纪若尘,决定以身相许……此时的洛阳,表面的平静之下暗藏波澜,真正的谪仙却是青虚宫吟风,他记忆全失,却知命数已定,纪若尘是自己此世必杀之人。纪若尘和吟风相逢洛水之上,真假谪仙的一场大战惊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