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900000001

第1章 对谈小引

孙歌

与刘志伟教授相识很多年了,却多是神交,甚少来往,也疏于通信。我们住在南北两个城市,从事互不搭界的研究,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绝没有机会借助于学会之类的官方渠道聚首。但是,我们却偶尔会不期而遇。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十多年前参加一个在北京香山脚下的讨论会,由老朋友杨念群策划,主题是纪念梁启超《新史学》发表100周年。刘志伟教授与后来被一起称为华南学派的几员猛将莅临,我已经忘记了当时跟他们聊了些什么,却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这几位是可以说说话的。

一晃十多年过去,偶尔也会在类似的场合遇见他。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很多,而且我们也难得多聊几句。所以我其实很少有机会与刘志伟谋面。倒是这几年偶尔有机会去广州,可以跟他在饭桌上或者茶馆里聊聊,可惜他总是来去匆匆,想把他拉住认真作点讨论,几乎没有可能。

跟世界上其他事情一样,学术交流也有合与不合之别,见面谈上几句,就知道一个话题在自己和对方之间可以走多远;学术会场上听过开场白,也大致知道对方有多少值得自己学的东西。这是一种直觉,比逻辑更可靠。年轻时气盛,明知话不投机也要强辩,年纪渐长,知道这世界不是给哪个人特别预备的,也不再企图以自己的三寸之舌说服改变别人,所以渐渐地不那么热衷辩论,而更在意寻找可以把话题推向深入的对话伙伴。学术需要对话,倒不是因为害怕寂寞,而是因为一个人的视野毕竟有限,依靠不同的视角,推进同一个话题,对促进思考有特别的帮助。

日本知识界盛行对谈,这可说是一种日本文化的副产品。我曾经花过一些时间专门研究战后日本知识界的对谈、鼎谈和座谈,发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史门类,很值得花些心思去钻研。理由很简单,从对谈到座谈,由于参与者的学术背景不同,视角和思路不同,同一个话题往往会被立体化处理,因而那些成功的讨论比单独的著述具有更多的思想和学术含量。而且假如有足够的耐心,从这类文字中还可以读出更多在单独著述中被遮蔽的微言大义来。所以在阅读日本战后思想家著作的时候,我会刻意地去寻找他参加过的那些主要的座谈或对谈记录。

先说座谈会。比起独自著述的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座谈要求所有参与者互相配合,简洁地切入主题,明快地推进问题,而且由于参与者个性的不同,话题的主导权也往往发生转移,有时甚至与设计者的初衷相去甚远,不过最重要的是,假如其中有两位有质量的讨论人,基本上就可以把话题稳定在一个好的水准上,可以确保座谈会的质量。我读过一些完成度很高的座谈会记录,都是因为邀请了两位以上的高质量讨论者。说实在的,看那些高手巧妙地把被引向死胡同的话题“救活”,再如同击鼓传花似的把救活的话题抛给下一个选手,实在是件乐事。当然,这样的座谈精品也不是总能碰到,它们集中出现的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

与此相比,对谈是个技术含量更高的形式。通常对谈要求双方有合作的诚意与能力,有健康的论辩意识,有把问题开放之后再重新认知的胸襟。在对谈过程中,可以拆解那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前提,也可以重组那些被常识舍弃的经验。因为没有座谈会的驳杂,对谈往往可以更从容地把问题推向深入,并不断揭示出新的理解可能性。战后日本思想史的大家都出版过自己的对谈集,有些对谈堪称经典。翻开日本的期刊杂志,那些影响力大的重要期刊基本上每期都有座谈或者对谈。而且看得出杂志编辑的良苦用心,他们往往把不同学科的学者拉在一起讨论,比如文学的对历史的、经济学的对政治学的,甚至有些时候还组织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对话。战后最初的十几年里,学院学术和公共知识界的分野还不像今天这么明确,日本那个时期的对谈多由学术造诣专深的大家担纲,他们留下的很多讨论,在一个时期的时代课题已经褪色之后,依然是耐人寻味的。

我们中国的知识人,传承的是《论语》、《朱子语类》的文化形态,所以比起对谈来,还是一人独大的访谈更发达。虽然也有不少座谈会记录发表,但更像是短篇论文合集,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不那么容易做到。一种文化有一种文化的逻辑,倒是不必硬要模仿日本人。不过说句实在话,我阅读中文杂志的时候,更关注的是论文,很少像读日文那么注意座谈类文字。说起对谈,似乎也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长项。协调配合与辩论问题并行不悖,需要对谈双方不仅有相应的学养,还要掌握在双方不同的视野里不断地推进论题的技巧。我虽然在日本和韩国都有一些对谈的经验,但是自己也觉得,这不是我的长项。

跟刘志伟教授对谈,在我而言,是跟中国学者的首次合作经验。《人间思想》创刊,主编贺照田给我派下任务:去找刘志伟,跟他搞个对谈。谈什么、怎么谈、谈多长的篇幅,一律由你自己决定,对谈稿文责自负,我只管印出来。这么“狡猾”的编辑策略我还是第一次见,没有要求的要求其实是最大的要求。

于是就有了这篇长长的对谈。记得为了准备这次对谈,我事先做了功课,读了刘志伟教授的几篇东西,也印证了自己的直觉:跟他把平时很难讨论的一些问题作为对谈的主题,我们大概可以获得某种知识感觉上的默契。虽然他的研究跟我的研究毫无交集,他关注的问题也并非我关注的问题,但是在这些陌生的史料和经验的表象背后,我感觉到刘志伟摸索着的思考路径、他在摸索中的苦恼与困惑,这一切却都十分熟悉。

第一次对话是在中山大学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我们用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漫谈,试图找到一些突破口把对话引上对谈的途径。但是漫谈之后我们都承认这次“磨合”远未达到可以整理成文的地步。于是我们约定再找机会。刘志伟是个大忙人,我也并非随时能飞到广州去,我们核对了一下各自的日程表,发现7月份我们都在台湾,决定届时再找时间坐下来慢慢谈。

应该说,我们的对话不是自然发生的,更不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是一次“命题作文”式的任务。我们相互之间不但没有合作研究的经历,也缺乏对对方研究的了解。我阅读过他送给我的《在国家与社会之间》,里面经济制度史的分析和社会史的视野很新鲜,而且他关于里甲制的研究也激发了我的兴趣,但是我很难深入到他的具体问题中去,很难理解他在分析那些个案时的对话意图。我相信,他对我的文字大概更缺少共鸣。然而奇怪的是,这一切并没有妨碍我们共同决定答应这份差事,做好这件事情。

7月份的台北炎热而多台风,对谈那天赶上台风天的空隙,刘志伟专门从“中研院”的住处跑来台大,我们谈了差不多一整天。除掉中途被台大的朋友拉走开了个小会之外,那天刘志伟教授表现出高度的合作精神。其实,这次对谈是围绕着刘志伟的华南研究量身打造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为了让对话变得集中,避免扯出两个中心点,扰乱读者,同时,也为了减少刘志伟的负担,让这个忙人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但是第二个原因更重要:我认为华南的这个研究群体的成果如果可以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那么对学术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至于我自己,当然也有些私心。这几年我在思想史研究中一直摸索如何透过文献的词汇概念触摸它背后的历史脉动,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知识感觉,但是如何有效地表述活的历史,如何把动态历史与静态历史的区别讲出来,依然是一个十分细致的课题。同时,最近几年借助于编辑校译《沟口雄三文集》的契机,我开始自觉地推进关于普遍性论述的再思考等问题,试图追问在特殊性之中而不是个别性之上建立“形而下之理”的过程。这些困扰着我的课题意识是否能够从这次对谈中汲取营养,是否可以借助于刘志伟的华南研究让这些尚不精准的问题意识在轮廓上清晰起来?

那天的对谈令人兴奋。刘志伟并不介意我时而提问的唐突外行,从他特有的角度对于上述问题给予了正面讨论,使我获益匪浅。虽然我们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并不完全相同,且这部分来不及展开,问题还无法推进到应有的深度,但是在已经展开的讨论中,由于对话展示了问题的多面性,这给我下一步的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为了使对谈的完成度更高,我们各自在录音稿基础上又进行了删改、补充,最后完成了这篇对谈稿。这次愉快的合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谨记录如上,作为对读者的说明,也作为对这次合作的纪念。

农历甲午年春节 于北京

同类推荐
  • 上海底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底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百年沧桑变迁的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生活、地标以及中外文化交通等等。了解上海的前生今世,了解上海的文化底蕴。
  • 诸侯荣耀

    诸侯荣耀

    上古时期,人类天子敕封诸侯以镇边地,守护和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这就是诸侯的由来。数千年来,与异族厮杀,无数诸侯覆灭,却又有无数诸侯诞生。诸侯二字,乃鲜血铸就,重逾万钧,亦是荣耀所在!
  • 极品奸商

    极品奸商

    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让他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凭借着自己前世的本领,在另一个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浓重的笔墨。商场、战场、官场、情场,都是他纵横的舞台。日出东方,唯我不败……风姿冠绝的花魁、学富五车的才女、武功高绝的女侠、不落凡尘的仙子,或是纵横沙场的女将,谁会落入他的爱情陷阱?他无耻、他下流、他手段卑鄙让人瞠目结舌。可为何,这样的一个小人,却用他的肩膀,抗起了华夏的脊梁?
  • 家中有悍妻

    家中有悍妻

    姑,姑娘,你再打下去,你家相公就要死了。。。。旁边一人咽了口唾沫道
  • 弈赌山河

    弈赌山河

    以万里江山为赌注,以天下苍生为棋盘,只为博弈,谁是棋子,谁又是弈者?谁又能笑到最后?
热门推荐
  • 王妃踏着彩云归

    王妃踏着彩云归

    上吊气绝的怀王妃居然又活了,王府上下皆传妖孽邪祟之说,怀王妃伸出一根食指左右摆动:“非也,非也,啧啧,唉……说来甚是可惜,本王妃差点上天做了神仙,此番是踏着七彩祥云回来的。”某王:“听说你差点上天做神仙,还是踏着彩云回来的。”神采奕奕的怀王妃连着说了两个正是,正欲故作玄虚的唬上他一番,不料某王薄唇轻启:“如此,烦请你打哪儿的来回哪儿去。”多年以后,楼栏边伫立着一道挺拔身影,正负手遥望天边彩霞,身后乍落下一名侍卫几不可闻的叹息一声。男子忽然开口,细听之下哽咽颤抖:“霜期,你说她还会踏着彩云回来吗?”侍卫闻言一滞,沉声回道:“陛下,放下罢,她……已经没了。”暮色西沉,眼睁睁望着天边那抹缤纷色彩隐入黑暗,他一动未动,身姿依旧坚韧挺拔。无人看见,那双随着一抹晚霞消失渐渐灰暗的眸子,谁也不得见,帝王早已泪流满面。
  • 恶魔校草的胖丫头

    恶魔校草的胖丫头

    她叫萧晗若,跆拳道高手,落音学院的超级学霸,校草的敌人。作为校草新任的女朋友,萧晗若非但没有赴约,而且当着全校人的面拒绝做校草的女朋友。“胖若,是不是调皮了?”“走开。”“给你一百万做我新女朋友?”“走开。”“胖若,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来,我们试试”……【甜宠微虐,好看不腻】
  • 太子老公不给力

    太子老公不给力

    她,私生女,却以宫女的身份代替自己的亲姐姐嫁给邻国的太子。在皇宫中,她一直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可是,她不找麻烦麻烦却要找上她。本来,人不犯她她不犯人,但,人若犯了她,那么她定会三倍五倍的奉还给他。太子老公挑衅?皇妃中毒而亡?皇弟深深爱意?侧妃恶意挑拨?
  • 绝世恶魔王子

    绝世恶魔王子

    新书《芳华如雪》已发布,简介:他与她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可惜命运弄人,他的叔叔造反篡夺皇位,城破那日,他不得不弃她而去。当他重夺皇都,在返京途中,她突然出现,跪在他的面前,高呼着:“我的王,你终于回来了!只是,物是人非,他已不再是她心中所思所念之人。
  • 奸臣不想上位

    奸臣不想上位

    原本该在阴曹地府里面安享晚年的奸臣,被阎王爷一句“人间人手不够”安排的明明白白。顺便还给她安排了上辈子的死对头。想要混个权臣当当,奈何江山有猛虎,想要混个一官半职过上养老生活,怎知飞黄腾达了。从此摄政王天天同她上班下班,以同僚相称,却心怀鬼胎。
  • 六十种曲春芜记

    六十种曲春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界女帝之三生情劫

    六界女帝之三生情劫

    你可曾成全过你爱的人,你可曾背叛过爱自己的人?他们相遇太早,爱得太晚,恨的太突然……她历劫,他做伴,他们三生相遇却两世错过。此生一碗绝情水,一千年忧,他的一剑深刺却都不曾让她忘记初心。分别三年,她与他人厮守,他与她人定婚。命运多舛,三劫告终,她终成六界女帝。酒总要品过才知浓,情总要爱过才知重。他恨她,可命运不过如此。她爱他,可情劫终逃不过。恨也好,爱也好,到头不过只是一情劫罢……
  • 顾此一夏

    顾此一夏

    她,神秘设计师――凡。全球五大权贵的沐家第一顺产继承人――沐依夏。更是杀手排行榜前十的――冰……她自认为神秘的身份,却被一个男人一一揭开。
  •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淡定的人生不生气》告诉我们人人都会生气,然而如果你能达到超脱的境界,就能成为非常人所能及之人,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你、我和他终究是过客,何必时常为了一些不足挂齿的事而“怒发冲冠”,或者因为一句无意的闲话而“怒火中烧”,生气之后,事情没有解决,反而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有人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误了事,懊恼不已,这不仅会自毁形象,而且需要日后的努力修补,然而“破镜难圆”,很难修复得好,由此可见,生气确实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之何用?
  • 妖邪殿下狂宠冷公主

    妖邪殿下狂宠冷公主

    她,冷酷无情,却被自己的幼时玩伴推下一个无名的悬崖;她,成熟妩媚,却被自己的亲生妹妹所陷害;她,活泼可爱,但却因为父亲的一时糊涂,被扫出家门。10年后,她们回来了,她们发誓要报仇。但10年后,她们回来了,在复仇的道路上,她们遇到他们,她找到了她的哥哥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得真爱;而陪伴她10年的同伴也找到属于她们自己的幸福。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天的文章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