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8500000007

第7章 坐夜

早晨起来,推开屋门,晃眼的白光把老杜刺得后退了一下,但很快老杜就明白过来了,没错,昨晚又是落了整整一夜的雪。雪在静谧的清晨,就像覆在婴儿身上的棉被一样,似乎含着浅浅的呼吸。但这呼吸却是那样的清冽和寒凉。迈过门槛,走下台阶,老杜立即感受到了一种像冰水浇身那样的感觉。其实,从一入腊月开始,老杜就一直被这样彻骨彻肺的感觉包围着。

狗日的,竟然能下十几天的雪,人老祖辈都没见过啊。

老杜一边恶怒地骂,一边就又很快缩回屋子。这时女人已被吱呀作响的开门声吵醒了。女人一边缩在被窝里穿裤子一边催促他,快打开电视看看,看广州那边昨晚下雪了没有。

老杜说,看个屁,全中国都在下,广州哪有不下的道理。

尽管如此,老杜还是很快捅旺了炉子,打开电视。这时女儿花花也已散乱着头发下了炕,趿上鞋,像一只慎于走路的小猫一样坐到靠近炉子的电视前。电视里正在播放大年三十的早间新闻。说是新闻,其实内容与昨天的并没多大变化:照例是下雪,抗灾,说是湖北山区的一个什么村子,进山的道路都让大雪封住了,路面跟铺上了玻璃一样,人一走一滑,解放军正开着装甲车往进送米送面呢。

哎哟我的碎社呀。女人突然这样叹道。

因了这一声叹,老杜终于没能忍住盈于眼眶的一点泪水而扑嗒一声滴落下来。半年没见上大学的儿子,老杜这时竟扯心扯肺地思念起来。

都是你个老不死,儿子本来是要回家的,散学了,放假了嘛,可你非让他走个海南,见个广经,好嘛,这下娃可把百年不遇的广经都见了嘛。

听女人这样埋怨,老杜倒是有些心平气和了。老杜说,走海南没错,我也是念过两天书的,你没听老辈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走路和读书也是一样重要的。坏就坏在这大雪上,我知道的,这南方原本就是不见雪的,谁承想今年竟下个没完没了,竟下得都成了灾了。

争了一会儿,老杜和女人又坐下来看电视。这时电视画面一转,一阵祥和之音过后,主持人又开始播报全国各地喜迎春节的新闻了。老杜这时像突然记起了什么似的说,快洗脸梳头,今天是大年三十,咱们咋说也得把这个年过好。

得了鼓励,女人和女儿也开始动作起来。她们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年三十这天,怎么说也不能被忧情愁绪占了去。

洗漱一毕,老杜便哈着白气从屋子里出来。他出来的第一件事首先是扫院,铲雪,然后推了架子车将雪倒进门前的坡地里。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是热烈的,喜庆的。他在不停地指挥着女儿,把炉子架旺,水烧上,把那个艳红的灯笼用长杆挑了挂到高房的檐头上。之后,他便用热水和了一摊麦草泥,把包括牛槽、羊圈、粮囤、门楼,以及院墙里外凡是泥皮剥落的地方,都用一把圆头泥笔仔细地泥墁一遍。这是杨格庄每一个农民在大年三十这天早晨必做的一件事,寓“人勤春早”之意。做完这件事,村子里已嚷嚷而动,不知谁家的孩子,竟耐不住大雪封门的寂寞,跳上村头的崖畔上二话不说放了一个二踢脚,嗵地一响,年的味道便像溪水一样远远地从雪地那儿洇过来。

晌午过后,老杜又把院子扫了一遍,桌子抹了一遍,他还打算把供桌上的香炉灌上一些麦子或糜子,女人却喊他吃午饭了。大年三十这顿午饭也与平日有些不同,吃的是荞面、地软和肉臊子做的杂和饭,名荞面搅团,取“阖家团聚,增福添寿”之意。这也是杨格庄人在大年三十这天减免不了的一个规矩。吃饭的时候,女人忽又重重叹息了一声。这一声叹,立即把老杜从年节的气氛中拉了出来。他这才想起远在广州的儿子今天竟还没有打电话来。

他捏着筷子对女儿说,花花,你哥昨晚咋说的,咋今天到现在还没打电话来。

女儿说,我哥说他在那边挺好的,让你们放心。

老杜说,我知道他好,但吃在哪里,住在哪里,年三十到底咋过的嘛。

女儿说,我哥说他已回到学校,学校让他们在广州过年,学校还给他们预订好了年夜饭呢。

这时女人又换了一副忧戚的神色,说,外面的年饭再好也不如家里的,我娃今年可是把罪受下了。

听完女人如此说,老杜陡地感觉鼻子一酸,一滴眼泪差点就夺眶而出掉到了碗里。

吃过饭后,女人忙着做肉做馍馍,老杜则把大小四个屋子的窗框卸下来贴窗花。本来,这件事放在往年都应该是女人干的,女人会像收拾嫁妆那样把所有的窗子收拾得蝶飞蜂舞,花开花放。女人是庄里有名的巧手,剪得一手好窗花,她剪下的“狮子滚绣球”“和“喜鹊登梅”曾经在县上举办的民间艺术展上得过头奖。但女人今年却没有了好心境。女人只把原来剩下的一些旧窗花拿出来让他贴。尽管如此,他还是贴得很慢,很仔细,他似乎要用这些踏实的举动来平抚年节时留给女人的浮躁和伤心。

贴了窗花,又贴对联。对联是村里一个退休教师给写的,字写得古旧难辨,意思却是村里最新也最见水平的。上房门上是:“吉庆之年梅花放春回原上燕鸟归”;大门上是:“棠棣联根强中脉炎黄固本壮华魄”,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也暗含了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诸多变化。除此之外,其余几个地方的春联也是各不相同,牛圈里是“槽头兴旺”,上房炕墙是“身卧福地”,当院粮囤上是“五谷丰登”,大门外柳树上是“出门见禧”,而灶房供牌上则是年年不变的一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贴好了对联之后。屋里屋外忽然就有了喜气洋洋的味道,白的雪,红的灯笼,而那苍劲的、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和汉字下的艳红对子则把年的气氛一下子就烘托得格外地道,格外浓烈。

下午的时候,老杜的大哥来串门。大哥身材不高,戴着一顶新蓝帽子,身上的显眼之处除脚上的一双黑亮皮鞋外,制服上还挂了一条围脖,身上披了一件黑呢大衣,进门后先跺跺脚上的雪,将两个肩头耸耸,其举止做派颇有些脱产干部的卖弄味道。

坐下之后,大哥便开始和他拉话,拉世事,拉家常,拉着拉着就拉到晚上吃年夜饭的事上。

大哥说:今天晚上咱们到我家坐夜(守岁之意),我给咱们弄几个菜,弄几个蒸碗子,到时候你跟他二妈两个都来,咱们吃个团圆饭,弟兄们嘛,咋说咱们也是个一笔写不成两个的杜字嘛。说到这里,大哥便免不了要埋怨几句没有赶回家团聚的侄儿:这个娃,人家电视上都唱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你的事再紧总紧不过过年跟娘老子团圆的嘛。

如此一说,老杜的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他赶忙端出儿子因去海南误了归期的事为远在南方的儿子辩解。

老杜说,娃本来是想回家的,娃老早就说想家得很,可我让娃去了一下海南,见了些广经,没想大雪把娃回家的路给堵了。

大哥说,你这个人啊,不是我说你,学生娃娃嘛,看的个啥广经。

说着说着,大哥就有些责怪的意思了。

这时老杜赶忙将话题岔开。老杜说,闲着呢,闲着呢。心里的愧悔却是比任何时候都重。

闲谝了一阵儿,老杜便叫女人给大哥装了些丸子,装了些油饼,打发出门之后就又返身走回来。这时候,中央电视台正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一个年轻的女主持人拿着个话筒正在不厌其烦地征求滞留旅客对晚会的意见。一场大雪竟把归期未卜的人们的情绪调动得那样浓烈,那样足。一个老太太说,爱看相声;一个中年人说,还是赵本山的小品好;一个穿皮夹克留长发的小伙子则干脆说,无所谓,演什么都行。看着镜头慢慢移向人山人海的车站,移到校园,老杜的心禁不住怦怦乱跳起来。这时候他最希望的就是他远在广州的儿子忽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哪怕不说话,不笑,只在电视上闪面一过也行啊。可这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直到节目结束,电视屏幕上也没出现他的儿子碎社的影子,他又伤心了一回。伤心了一会儿,又不伤心。广州那么大,人那么多,人家电视台咋就那么凑巧那么容易地碰到你家碎社呢。再说即使碰到,人家不采访你不拍你也是枉然。这样想着的时候,他的情绪又慢慢好起来。他想,年好过,月难过,年关以后的日子那才叫真正的日子呢。

黄昏到来以后,村子里的气氛更加热烈张扬,二脚踢的大炮不停地在空中炸响,远处的山脚下,则正有一阵阵喧天的锣鼓贴着雪地隐隐传来。敬过天地,进庙烧香的时辰就到了,这时候就有三三两两的庄户人从各家门里出来,弓着腰身,迈着碎步,在铺满白雪的土路上走着,身上的崭新衣服使他们的表情更加恭谨、谦和。他们笑着,互致问候,腋下则夹了用以向上苍神灵表达虔诚的香表与烛台。进庙以后,先敬土地,后拜方神,随后就按照排位的大小将供在庙里的二十四路诸神一一进行叩拜。击打钟馨的声音不绝于耳,庙前的槐树下,一群不大不小的孩子正在比赛着堆雪人,打雪仗,放花炮。

上了祖坟吃了晚饭后,就该到真正守岁坐夜的时候了,这时候老杜就感觉左右为难起来,因为女人不愿到别处去,女人是铁了心要坐在家里守这份孤清,而老杜的心里却有着更深一层的障碍和顾虑。

老杜说,这不去嘛,大哥叫哩,这去嘛,人总觉得别别扭扭的。

女人嗑着瓜子说,坐个夜嘛,有啥别扭的。

老杜便对女人有些鬼祟地说出了埋在心里的几个别扭:你不知道,咱的娃今年不在,我看见人家儿孙满堂心里就难受,想咱的娃。再者,咱的娃今年考上了,到了广州,而哥的娃一个都没考上,这一提起娃娃念书哥脸上就不高兴。

听到这里,女人就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看你这人,狗肚鸡肠的,我咋就没看见他大爹不高兴,咱的两个娃考上的时节他大爹不是还给过盘缠,给过一条床单哩嘛?

老杜便显得很有心计地说:那是两回事嘛,我哥心里咋想的我还不清楚?

女人便转回来安慰男人道:既然如此,你就少说两句,少喝两杯,弟兄们嘛。

正说话间,大哥的儿子一得就推门进来了。一得也是奉了父母之命来请他们吃饭坐夜的。一得说:我大说,让我二妈和花花都一块过去,一家子过年过节的凑到一起热闹。老杜便朝女人脸上瞅一瞅,然后转身对一得说:我过去,你二妈就算了,人常说坐夜守岁哩,这家里好坏得留个守的。花花说,我也不去,我还要等我哥的电话呢。老杜便在女儿的头上抚一抚,之后,又披了大衣装了些核桃糖果之类随一得出门了。

走在村道上,老杜的心里不由得一热,往日静静悄悄的杨格庄这一刻忽然间变得格外亮堂,格外喧闹,家家的门前或高房上都挂了红彤彤的灯笼,雪光一映,天地间忽然就布满了浓醇的祥和之气。雪忽忽悠悠下着,院子与树木顶上,则有星星点点的礼花当空炸放,仿佛天庭里忽然撒下来的异芳仙葩。雪地上走动着很多的人。很多人的影子被放大了投在路的另一侧,热闹而夸张地随着人的走动在不停地变换着各种形状。路还是原来的路,人也是原来的人,可是这一刻却变得陌生而新奇,被雪光和烟花点燃了的杨格庄似乎更像一个吉祥喜庆的幻境。

走进大哥家的时候,大哥正给孙子们散钱散核桃,大哥坐在中间,孙子们围坐两边。虽说世事变化很大,但杨格庄这种大年三十散糖散压岁钱的风俗却没变,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趁这个机会,老杜也将自己带来的一些干果之类散了,然后坐在炉边的一个小凳上等候烧香。一袋烟的功夫,厨房里的供品做好了,这时候大哥洗了手脸,挽起袖子,将那些鱼呀肉呀的供品摆好之后,便率领一家老小中的所有男人在祖宗牌位前焚香磕头。拜了先人,再拜活人,这时候大哥脸上洋溢出了一年四季少有的快乐与幸福。七八个儿孙呼啦一声跪倒,口里齐呼“给大拜年了,给爷拜年了,”遂双手触地像鸡啄米似的猛叩一气。拜完之后,大哥笑眯眯地指着老杜说,给你二大、二爷爷磕一个。这时儿孙们也像前次一样,演戏似的跪倒在地又拜一回。这一仪式过后,就该到吃肉喝酒的时候了,这也是杨格庄人在大年三十晚上守岁坐夜时减免不了的一个内容。一家人,包括女人和孩子,围着炕桌团团坐定之后,一盘刚出锅的肉块就端上来了,肉是真正大块的肉,酒却是用一个个如拇指蛋大小的杯子盛了的,同时旁边还放了四个如肝肺蹄筋之类调拌的凉菜。

吃肉之前,大哥让一得将酒杯一一斟满,男人喝白酒,女人孩子喝葡萄酒,举杯过顶后,大哥便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对大家进行祝福:大家每人喝一杯,要喝干,这就算我们一家人一年又到头了,除夕之夜,团圆的日子嘛,大家吃好喝好,也不要忘记给老先人敬供烧香。说完之后率先干了。之后大家一一干了。这时候屋里的气氛渐渐变得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将洗净的手伸向那个盛肉的大盘子,蒙古人一样大块大块吞咽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杜的心里始终是翻腾着一些小小的波澜的,因为在大哥一家欢声笑语之时,他总是不由自主想起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他想,要是儿子在大年三十能赶回来,能一家团聚,他的屋里现在也该是如大哥家一般的温馨和热闹了。这样想着的时候,他的鼻子又陡然一酸,心里忽地就想到他此时略显冷清的屋子和正独守空屋的女人和女儿。

他端过一杯酒,也向大家祝福了几句,说,今天晚上本来是个喜庆的日子,可我咋觉得头昏脑涨的,这样吧,这一杯一喝你们喝,我就回去了。

大哥却一把拉住他,显得有些生气地说,你看你这个人,我知道你的娃不在,把你叫过来就是要叫你高兴的,一家子嘛。

如此一说,大哥的几个儿子便蠢蠢欲动,他们高挽了袖子,执杯把盏地开始给两位长辈轮番敬酒。酒过数巡,老杜已有些热汗淋漓,大脑在酒精的作用下竟一点一点兴奋起来。他这才有兴致放眼对大哥的上房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哥家的上房果然与平日有些不同,雪白的墙壁,五彩的年画,用花花绿绿的商标纸拉成的顶棚闪闪有光,而靠墙的四周则用印着龙凤图案的花布齐齐围了一道墙裙。地上是本地杨郎农具厂生产的烤箱,靠墙则摆着两只漆成金黄颜色的大柜。电视机、VCD、洗衣机、座钟,凡是杨格庄殷实人家有的大哥家几乎都有了。大哥家还有一辆“金蛙”牌的三轮农用车和一台大型磨面机哩。

大哥说,这都是娃娃们的功劳,其实我屁事也不管。脸上竟笑出个圆圆的“几”字来。

老杜说,治家也要用脑子呢,光一个劲儿下苦力乱抓挖,往后还是出息不大。

话刚出口,老杜就有些后悔,他怕大哥怪他借此来有意炫耀自己的儿子,侧脸看时,却见大哥很坦然,一副欣然领命的样子。大哥说,书总还是要念一些的,比如我家一得,要不是念过几天书,不要说到深圳去打工挣钱,恐怕到现在连咱们银川在哪搭都不知道呢。这样说着,便把目光投向一得。这时一得便颇有些神气活现的样子。他因为早几天回家而没被罕见的大雪隔在南方。他说他回家的那天深圳还热得能穿裤头,没想不几天,漫天大雪竟把大半个中国都覆盖了。这时电视上开始了向南方受灾地区的募捐活动。一得拿起电话也按照主持人的提示方式捐了款。捐完款,他就指着电视上一个唱歌的女明星说,这个人,我见过。见大家一副疑惑的样子,一得便益发得意。他一边往杯子里倒酒,一边就借此向一家人卖弄自己去深圳打工时见到这位歌星的一些经历。

人家一边唱,一边就把话筒举过来说,大家一起唱,大家就跟着一起唱。唱到高兴处,人家就走下来跟大家握着手唱,有时还拉着观众席里的人一起对唱呢。

一得媳妇说,那人家跟你唱了没有?

一得说,唱了,唱的《天仙配》。

一得媳妇脸上便悄悄一凉,鄙夷地说,嘁!

一得便有些愤愤然,说,怎么没有?我还过去摸了一下人家的手呢。

一得媳妇便在一得头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酒喝到半酣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渐近高潮。这时一位年轻的女主持人手握话筒,微笑着向大家宣布,再过几秒钟,新年就到了。大家立即欢呼雀跃。就像香港澳门回归的倒计时一样,还剩十秒钟时,大家齐呼阿拉伯数字,从“10”喊到“1”。“1”字刚落,新年的钟声就响了,随后屋子外面响声大作,弥天漫地的鞭炮声像爆豆一样从村庄上空隆隆滚过,紧跟着七彩的烟花便从各处的院子里飞出,哗哗剥剥照彻整个夜空。看到此景,大家再也坐不住了,一得和几个小孩率先冲出屋门,把摆在桌边的花呀炮呀悉数拿出,喊着叫着满地满院乱放起来。

老杜想,看来今年真的跟往年有些不同。这样想了一下后,他便立即想起儿子说过年夜打电话的事,抓起大衣不顾大哥的挽留冲出大门,直奔村北头。村北有个小卖部,紧傍小卖部的那座四方小院就是老杜的家。路过小卖部时,一群喝了酒的小伙子正在放花放鞭炮,七彩缤纷的光焰仿佛要涂染了雪地。千声万响中,老杜终于跌跌撞撞回到了家。一进家门,女儿花花立即将他搀扶到放电话的那个方桌旁,儿子的电话像安了电子眼一样适时而至。儿子大概也在一个什么地方聚会,人声嘈杂,儿子的声音像裹在万千浪花中的一滴水珠一样远远地飘来,大,我在学校礼堂里……之后就什么都听不清了。这时女人忽然指着电视机的屏幕说,快看,那不是咱们的碎社吗?只见电视荧屏上,果然就闪出了儿子碎社的身影,在一群欢呼雀跃的学生中间,他家碎社拿着个手机,也像其他人一样笑逐颜开,兴奋至极,电视里的声音和电话里的声音一下子合拍了。虽说只有一刹那,但老杜的心里却有了万钧雷霆,他在恍惚之间觉得世界变小变近了,他似乎还能看见所有的人在这一刻都神采飞扬,情绪不能自抑。之后,他像入定了一样举着那个话筒,直到呼声渐止,电视画面又转入其他的晚会节目之中。

走出屋子,老杜的脑子里金星闪烁,儿子的形象像墙上的画张一样印在他心中。他想,他得赶快把这个消息说给大哥和几个侄子。正在此时,山脚下的那个村里忽地升起一团焰火,到空中后又嘭嘭几声炸响,几朵礼花在夜幕上渐次闪烁、放大,像幻境中盛开的一些九月菊花。

爆竹如豆。

杨格庄在这一刻正沉浸在无边的欢乐之中。

同类推荐
  • 谁杀死了阿哈

    谁杀死了阿哈

    《谁杀死了阿哈》是陆涛长篇小说“黑白之昂”系列的前传。这是一个关于承诺、忠诚、守信、担当的故事。雪国和火国是远古传说中的两个大族,在一次大战中,火国公主被俘,成了雪国王子阿哈的侍从。阿哈原本可以继承王位,却爱上了火国公主,想要帮她逃离,因而陷入了两个族群互相制衡的阴谋之中……不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叙述,无论你是谁,无论何时,信守承诺,敢于担当,便可谱写出一曲天地间永不磨灭的正气之歌。
  • 刺行天下

    刺行天下

    “到底杀还是不杀?”雷天机已经是第三次问这个问题了。冷箭静静地望着面前的孩童。这孩子似乎一点也不害怕,即使屋里屋外已躺了三十七具血淋淋的尸体,孩童也没有露出半点恐惧的样子来。孩童的心似乎总是无畏的,或者应该说是无知。怎么能指望一个不满四岁的孩童对这不到一盏茶功夫的灭门做出什么反应呢?“官府的人很快就到,此地不宜久留。”雷天机在一旁不耐烦地催促着。冷箭向来以冷酷、果决闻名,可是今天他对眼前这嬉笑无邪的孩童却下不了手。刺客是只管杀人不论年龄的。到底是什么令他改变?
  •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心理描写和叙事技巧上有重大突破,是英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是个“更加成熟”的女作家。寄人篱下的范妮自小受富有的姨母和姨丈——贝特伦爵士夫妇收养,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译者孙致礼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因其理论研究和英美文学翻译实践,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中英文造诣和笔墨功力在我国翻译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知名度,所译文字流畅、精确、通顺并具有异国情调。
  • 野人劫

    野人劫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流水人生

    流水人生

    离婚?魏亚东的话再次令章晓茵吃惊不已。事后,她给陈水云打了个电话。陈水云的声音在电话里显得冷淡而礼貌,还有几丝——也许只有章晓茵才能感觉到的拒人千里。她立刻明白了,陈水云不希望她多嘴询问,更不需要她的安慰,尤其是不需要她的安慰。时间是多么奇妙的东西,曾经,她以为魏亚东是她错失的爱情,是陈水云从她手里掠夺的幸福。然而,时间把这一切置换了,魏亚东不是“爱情”,更不是“幸福”。陈水云处心积虑,挖空心思从她手里抢走的,也许只是一场有始无终的荒唐婚姻。
热门推荐
  • 王爷贼妻

    王爷贼妻

    白天她是一个很平凡的女生,夜里她是神偷家族的传人,只有她不想偷的,没有她偷不到的。平生第一次偷盗失误,居然被砸回到千古年代,偏不巧的还得装什么大家闺秀,更可恶的是要面对一个整日以欺负她为乐的恶魔。豆腐被吃光也就算了,然而这个恶魔还那么的喜怒无常,温柔的时候可以把你宠上天,残酷的时候比阎王还可怕。不过没关系,她可以来阴的,暗地里把他整个半死,看他还怎么嚣张。糟糕,斗了半天,这才知道对方的身份不简单,看来她这会死定了。为了自保,只好找个更加强大的靠山,然而此举似乎也不可行。“你的强大靠山在这——”某男拍拍自己的胸膛,阴冷的笑着。“我看你那里是刀山火海——”某女抽筋一笑,心底发毛,打算脚底抹油,走为上策。她走为上策,可是他却守为上策。为了逃跑,她把他的衣服偷个精光,这才破了他守为上策的计谋,却不知道有更大的陷阱等着她。
  •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中册精选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唐五代词》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 摩尔小学和神秘事件

    摩尔小学和神秘事件

    这是一个儿童系列悬疑小说的开篇。该系列的主角名叫萨曼莎。她的父母都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摩尔小学坐落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市。萨曼莎最要好的朋友是杰西卡。然而,摩尔小学眼看要关门了。在最后一刻,女校长摩尔小姐把学校搬到了湖景镇,这是摩尔小姐一辈子最钟爱的地方。那么摩尔小学到底有什么神秘事件呢?在莱克维尤镇第一个学期开学以前,学生们结伴去露营,在那里他们听说当地有个鬼屋。与此同时,有几个令人恐怖的人正在到处寻找很久以前就失踪了的战利品。为了找到那些东西他们不惜一切,甚至还搜查了摩尔小姐的办公室,以寻找那些战利品隐藏地点的线索。这个系列于2014年获得HM青少年组读者最喜爱图书奖。
  • 嫡女也要升级打怪吗

    嫡女也要升级打怪吗

    理想文案:嫡女?嫡女还用谈什么生存手册,不就是应该跳起来玩吗?这是徐清容得知自己穿在一个嫡女身上的第一想法。第二天,当她得知自己亲生母亲早就没了,现在家里当家主母是当年的小娘以后她就觉得她这个嫡女,确实是要好好谋生存了……实际文案:就是一个表面正经实则内心戏超级多的戏精女孩穿越后升级打怪的故事,磕磕绊绊有,难过委屈有,欢声笑语有,大团圆也有。亲妈文笔十天九天不在线,入坑请慎重,且看且珍惜。
  • 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

    台湾中生代重要小说家陈雪最新长篇推理力作,《亚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小说,王德威导读推荐。这是一座城市和它的边缘的故事。也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和我的故事。这是一桩凶案故事,一个谜样女孩被杀,看似命案的解谜推理,却牵引出复杂多面的生命样态。这是一幢摩天大楼的故事,它犹如巨大矿石碑,矗立在繁华台北市郊,与一〇一大楼遥遥相望。居民们拼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终究被困在这城市与乡村的灵薄狱之间……这也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和我的故事。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岁月是朵双生花

    岁月是朵双生花

    我的名字叫玉溪,是我妈取的。我只记得小时候幼儿园金发碧眼的阿姨总是叫不对我的名字,“Yuxi.”她们看着我,舌头都绕在一起了,还是不会念那个“X”。我问妈妈为什么给我取一个这么难念的名字。“因为你是中国人啊。这是个中国名字。”
  • 亡者宅急送

    亡者宅急送

    给死人送东西还用烧得?这也太OUT了吧,现在当然用快递了啊!亡者宅急送,郑重承诺,只要接单,高效安全。我们的口号是:服务遍两界,诚信递万鬼。
  • 国师苏阳离

    国师苏阳离

    一个是初掌帝位的腹黑君王,一个是女扮男装的苏家后人。一个立誓征服九州杀伐决断,一个天命所定助其成就帝业,他们互相影响,一路相扶,最终为九州带来盛世太平,富庶安康。
  • 刺客信条(全集)

    刺客信条(全集)

    一个被家族判处死刑,拥有斯巴达血统的雇佣兵——卡珊德拉,启了一段从被家族抛弃之人到传奇英雄的史诗旅程。起初,她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斯巴达人,为了洗刷耻辱,找到真相,她身经百战,历经艰难险阻,并逐步揭其神秘血统背后的真相。全集共13册,收录刺客信条:启示录、刺客信条:遗弃、刺客信条:兄弟会、刺客信条:秘密圣战、刺客信条:大革命、刺客信条:黑旗、刺客信条:文艺复兴、刺客信条:底层世界、刺客信条、刺客信条:异端、刺客信条:起源·沙漠誓言、刺客信条:大明风云、刺客信条: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