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2400000029

第29章

30

要不是有互联网,他永远办不到。我后来拼命追查他时,才发现撒拉森从医学院毕业几年后,来到黎巴嫩北部的古城艾尔米纳工作。

他在当地医院的急诊室值夜班——在那个设备与人员不足的医院里,工作得十分辛苦。尽管总是疲惫不堪,但他利用每天的闲暇时间,偷偷进行他视之为一生的志业。

当其他人把时间浪费在巴基斯坦隐藏的军营里,或是幻想拿到美国签证之时,他设法阅读各种他能找到的、有关大规模毁灭武器的资料。当时他住在一个没有人听过的小城,在一家老旧医院里当医生,只有互联网才能给他广泛的渠道,接触到全世界各种重要生物凶手的最新研究。

互联网的发达,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致命结果: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种种恐怖行动的可能性全部跑出来了。

撒拉森的成长过程不像西方的儿童,所以他对计算机所知不多,但他懂的也已足够:只要使用够好的代理服务器连接方式,他就可以完全匿名地不断搜寻。

有好几个月,凭着在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他专心研究种种生物武器,想找出其中最有威力的——蓖麻毒素、炭疽病、肺炎性鼠疫、沙林、塔崩、梭曼——全都可以造成大规模死亡,且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但每一个都有很大的缺点——要不是没有传染性,就是必须以飞机轰炸的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正当他研究着炭疽病——至少天然的炭疽杆菌是可以取得的,在中东地区(包括黎巴嫩)很常见,不过还是必须将之“武器化”才行——因为缺乏进展而丧气,努力抗拒着一波波涌来的绝望之时,读到了一份数据,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

没有人太注意这件事。

那篇文章刊登在一份冷僻的月刊《病毒学期刊》的在线版,报道了纽约州北部一个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有史以来第一次,他们完全使用现成的化学物质——而且只花几百美元就能买到——创造出一种生命形式。撒拉森是在一个傍晚读到这则报道的,因而难得一次忘了跪下来进行昏礼。他惊奇地阅读着那些科学家已经成功地以组合的方式,复制出小儿麻痹症的病毒。

根据那篇文章,研究者的目的是要警告美国政府,恐怖分子团体有可能在无法取得天然病毒的状况下,制造出生物武器。好主意——至少有一个恐怖分子是看到这份研究才想到的。但更令人惊恐的是——也或许不会,要看你愤世嫉俗的程度——出资三万美元赞助这个实验计划的单位,就是美国国防部。

然而撒拉森很确定,这个惊人的发展跟五角大厦或纽约州的那些科学家无关——他们只不过是工具。有人现在可以合成一种病毒,替他打开了门。而门的另一边,就是生物武器的“圣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媒介,只要呼吸就会感染,也是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最厉害的杀手——天花。

接下来几个星期,撒拉森得知,那些研究者利用小儿麻痹病毒已公开的基因组——也就是基因图谱——从众多贩卖生技材料的公司之一,买来了所谓的“核酸碱基对”。这些碱基对的价格是每个单位十分钱,而根据他在一个生物迷的网络论坛上看来的说法,可以在网络上订购到。论坛上说,因为那些贩卖公司的网络系统完全自动化,所以不会查核购买者的姓名,也不会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

那个纽约州的实验室买到了这些显微镜才看得到的基本材料后,里头的科学家们花了一年时间,才以正确的顺序予以排列,然后以一种很高深的已知技巧,将之黏合起来。撒拉森是医生,手上又有十来本分子生物学的手册,于是他很快就大致搞懂了这个过程,猜想这个过程若能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实验室里操作,应该也可以复制到艾尔米纳的一个车库里——只要他能弄到一样东西。

他记得在哪里读到过,于是开始上网搜寻。两个小时后,他找到了——天花的基因组。这种病毒的完整化学与基因图谱,一度是全世界最严加守护的秘密,但是随着生物学知识爆炸以及高深科学论文遍布网络,如今再也不是秘密了。现在没有守门人了,潜在的致命信息随时都在外泄中。尽管撒拉森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基因组数据,但他如果对网络搜寻更熟练,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在十几个生物学或搜寻网站上找到的。我知道这点,是因为我试过。

从《病毒学期刊》的那篇文章,撒拉森知道小儿麻痹病毒的基因组里有7741碱基对。现在他看到天花有185578组,大幅增加了改造的难度,但他此时正拥有大量涌现的知识和乐观,才不会让多出来的178000碱基对这种小事改变他。

他很快就决定,第一个目标就是保护自己:天花是一种无情的病原体,而且他几乎可以确定,企图合成这种病毒的过程很复杂且不稳定,因而他也势必会犯错。大概还会犯很多错,而他感染的第一个征兆,就是会发烧,然后很快地,他身上就会冒出充满液体的水泡疹。此时一切就完了:天花从来没有解药。

他得找到疫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去度假六个星期。他跟医院的主任说他要去贝鲁特,然后飞到开罗去拜访朋友,但其实他是搭上了一辆早班巴士前往大马士革。在那里,他杀了特拉司,偷了疫苗,用双叉针接种在身上,然后越过边境,回到黎巴嫩。

他花了五天时间关在一家旅馆的房间内,忍受着注射高剂量疫苗所带来的高烧。一旦退了烧,疫苗在他的手臂留下了结痂的疤痕,他就回到艾尔米纳。虽然外表看来,他一点也没变,但他的人生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他准备好要展开一段创造历史的旅程了。

31

撒拉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手把他那户小套房楼下的车库密封起来,改装成一个暂时的生物防护实验室。

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范例。尽管这家艾尔米纳医院的其他一切都破败不堪,却拥有一间可容纳两张病床的隔离病房,以及一间附属的实验室。因为炭疽病是这个地区的流行病,而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协助发展中国家对抗炭疽病的计划。于是,尽管这家医院缺乏某些救助病患的基本设备,倒是愿意提供一大笔钱,替他们建造了一流的隔离病房设施。

据撒拉森所知,这个病房十年来只用过一次,现在已经变得有点像是暂时性的储存间。不过,对于他自己的实验室来说,这个病房是个绝佳的蓝图,而且后来还提供了半数他所需要的实用设备:培养器、培养皿、杀菌柜、显微镜,以及许多其他物品。从来没有人报告说这些东西不见了。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他利用自己放在实验室的一台计算机和上网的设备,收集到一份名单,其中包括六十家世界各地的生物科技公司,在网络上贩卖少于70碱基对的DNA物质,且不会要求查核姓名或询问任何进一步信息。

许久以后,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绝望之下,我还自己上网订购成功过。

但在撒拉森订购DNA之前,他必须先找到两件关键的设备:基因合成器——大小就像是一部还不错的计算机打印机。他花了一小时搞定了。生物科技产业的进展突飞猛进,意味着市场上大量充斥着不再是最快或最好的设备,还打了高折扣。

他找到了两部状况很好的合成器,一部在易趣,另一部在二手实验设备网站上。两部加起来还不到五百美金,撒拉森很感谢医生的高收入,而且他自己一直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所以存款不少,完全买得起这两部机器。而且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卖家也对购买人毫无兴趣——他们唯一想要的,就是一组有效的信用卡号码。匿名的西联汇款也一样好。

两部机器都寄到的那天,他展开工作。到了当天晚上,他正在网络上搜索,为他已经很丰富的病毒和生物学相关藏书再增添一些,此时他看到了颇有名望的学术期刊《自然》的在线版。其中一篇主要报道,是有关一个研究者刚合成了一种生物,含有30万碱基对。从他决定自己的行动方针以来,才没多久时间,十八万五千碱基对就已经是过去的记录了。基因工程的进展速度就是这么快。

他看完那篇文章后,就晓得天花是他办得到的,而且命定的行动日期也确定了。他在深夜祈祷,因为这是个庞大的责任,他要确保他能善用。

六个月后,在黏合又黏合、退步、重新研究和学习之后——不光是运用他的知识,还有一大批迅速变得便宜可买的设备——他完成了任务。

他极尽自己的能力,一次一个分子,终于重新创造出天花病毒。根据他所能做的每一个测试,这就跟自然生成的天花病毒一模一样。

自从这种病毒从其他生命体跳到人类身上之后,千万年来,天花病毒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次天花病毒”,很少会致命;另一种是“主天花病毒”,从人类开始聚集成大部族以来,就不断摧毁大量人口。撒拉森所合成的,就是这种死亡率约三成的病毒。然而,主天花病毒有很多不同的病毒株,有些比其他的更致命得多。

知道了这点以后,他开始改进并挑战他的病毒,用一个存在已久的方法,逼病毒一次又一次地突变。以某些微生物学家的术语来说,就是试图予以“肯德基”或是油炸,把它转变成一种地球上最猛烈的病毒株。

最后他确定,这是他能力范围能做到最致命的病毒株,于是就开始修改它的基因结构。这是整个过程中最简单、却也最危险的部分。但也同时是最必要的……

之前天然生成的天花病毒从地球上灭绝后,世界卫生组织就发现自己还握有大量的疫苗库存。几年后,人人都相信这种病不会再出现了,便纷纷销毁疫苗。同样地,尽管有数量庞大的人仍然定期接受预防天花的疫苗接种,但撒拉森也知道,五年后那些疫苗就会逐渐用光,最后的结果是,地球上几乎没有人有任何免疫力了。

对他来说,这真是太理想了——只不过有一个问题。美国,也就是他攻击的目标,在“9·11”事件后,已经愈来愈担心生化恐怖攻击行动,因而决定制造三亿剂疫苗储存起来,全国每个人各有一剂。撒拉森第一次阅读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顿时陷入绝望中。他坐在那里一整夜,搜寻疫苗接种数据,因而得知仍有高达两成的人口没有受到保护:有许多人还是不会去打疫苗,而且孕妇、新生儿、老人,或是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的人,都不能施打疫苗。

即使如此,有大量储备疫苗的存在,仍然令他觉得不安。就在那个漫漫长夜的黎明之前,他都考虑要放弃整个计划,寻找另一个武器了。但是再一次,科学知识持续的爆炸——或是安拉——又救了他。

他更深入探索文献,发现有一份出自一群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这些科学家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一所机构任职,想找出方法控制老鼠的繁殖周期。他们利用鼠痘(生物亲缘很接近天花病毒),把一个来自免疫系统、名为IL-4的基因拼接到这种病毒里。结果他们发现了惊人的结果:这种病毒击败了他们帮老鼠注射过的所有疫苗,让这些老鼠全数死亡。

只要加上一个基因,就能让这种病毒成为疫苗克星。

撒拉森重新燃起希望,开始走上这条冷僻的研究路线。在网络上少有人去的角落——通常只是循着科学论坛上有人不经意提起的线索而追踪查到——他发现在全世界各地,有不少科学家们曾尝试过要复制那些澳大利亚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也获得了程度不等的成功。

外头的世界充满了白昼的天光,而他关在密封如茧的车库实验室里研究,偶然发现了几名研究牛痘的荷兰农业科学家,刚贴出了一篇新报告。他们决定把一个稍有差异的基因拼接在牛痘病毒里,结果不光是成功回避了疫苗,还一再设法重复这个过程,每次都成功了。

撒拉森知道,他想找的那个基因,可以从他当初买核酸碱基对的同一家公司买到。他立刻订购,两天后打开寄来的那个小盒子,把科学带入了另一个未知的领域。

他知道,如果自己成功建构出一种武器级的天花病毒,那么自己曾接种的大剂量疫苗也无法提供保护:他将会形同裸体置身于感染区内。于是他从医院偷了一整套生物防护衣,好保护自己避免感染。然后他开车到海边,沿着与海岸平行的马路缓缓前进,找到了一家潜水用品店。他进去用现金买了四瓶潜水氧气瓶,还有一个气阀,然后放在他车子的后头,回到他的密闭实验室。

每回他处理抗疫苗病毒时,就要先花二十分钟穿上那套生物防护衣,接上他特别改装过的呼吸设备。至于科学部分的工作则很简单,一部分是因为他吸收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新买来的基因只有约三百碱基对,于是不到一个月后,他就把它拼接到病毒内。

这个潜在的大灾难,就装在那两个药品批号多了一个零的玻璃小瓶内,撒拉森带着这两个小瓶子来到阿富汗的原因很简单:只要他犯了一个错,病毒没有用,那么他一切了不起的工作成果便将化为泡影。他很清楚,天花只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就连与我们亲缘最近的黑猩猩和猿猴都不会染上。这表示,如果他要确定这种病毒和原始的一样致命,而且还能突破疫苗,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人体实验。

他打算进入兴都库什山脉的深处,找三个实验对象,进行他黑暗的实验。

离开库纳尔省和那里的美国巡逻队后,他找到了一条干涸的河床,而由于这个国家的基础建设都已被破坏殆尽,现在这条河床就变成了马路。连续好几天,他都沿着河床行走,经过的卡车和无处不在的丰田四轮驱动车掀起漫天尘沙,但最后,在一个酷热的上午,他终于确定自己接近目的地了:在前方,衬着天空的剪影,他看到四名男子拿着AK-47冲锋枪,骑在马上担任警卫。

撒拉森带着他小小的驮马队上前,沿着河流转过一个弯,看到前方不远处,是一座泥土和岩石筑起来的小城,从中世纪至今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河流的对岸是一道隘口,通往更深入的山区,旁边一座悬崖的崖壁上,有一座加强防御的建筑群,俯瞰着隘口。

这些建筑物原本是19世纪英国的军事堡垒,但英军撤退后,就成为当地军阀的住家兼大本营。撒拉森走过一座陆桥遗迹的下方,爬上一条遍布坑洞的柏油路,走向那座建筑群。他走在这条昔日的主要干道上,在杂乱的巨石间穿行,走到一半,碰到了其中两个骑马的警卫。

他们居高临下,用步枪轻松地指着他的胸口。撒拉森知道他们巴不得扣下扳机。

“你是谁?”那个比较年长的、步枪上有一条镶金细线的男子问道。

撒拉森正要开口,又停了下来,忽然想到他现在使用的名字——他护照上的名字——毫无意义。于是,他指着堡垒的入口。

“麻烦帮我传个话给他。就说那个很会用吹管防空导弹的小子回来了。”

同类推荐
  • 无名高地有了名

    无名高地有了名

    《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抗美援朝时期“老秃山”战斗的过程,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伟大的祖国军人保卫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斗的光辉历程。
  • 被隔离的眺望和想像

    被隔离的眺望和想像

    那年春天,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和小罗都被隔离起来了。我是因为到近郊办事,回来不到两天,那里便被宣布为疫区,我也就成了去过疫区的可疑分子,单位领导面色紧张地对我说:“这没办法,全国都这么做的。”从疫区回来的这两天里,我去了一趟美容院,是快要下班的时候,我不是去做美容,是去拿存放在那里的美容用品。其他的人都走了,只有值班的小罗在。她把东西给我,然后匆匆地教了我如何调面膜,我们就分了手。其实我当时根本无心跟她学什么面膜的调制,只是不想拂逆她的好意(她不是我的美容师,当然没有教我的义务)。我礼貌地站在那里听她讲解,虽然只是很短的一瞬,但我不曾想到,那短短的一瞬让她隔离了。
  • 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触动全球亿万读者的热销小说、布克奖入围作品《一个人的朝圣》相伴之作。在《一个人的朝圣》里,65岁的哈罗德,87天行走627英里,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会活下来。这是故事的另一面,这是奎妮,这里有一个埋藏了20年的秘密,有生命中无数的微小瞬间,有温暖的大手,坐在车里的对话,海上的花园。如何处理痛苦,如何爱,如何休息和放松,如何相处,“因为同一样东西发笑也可以是另一种在一起的方式”。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他们因此各自变得完整。“跟哈罗德一样,奎妮有其阳光和黑暗的一面,但当故事结束,合上书本,作者巧妙地让黑暗消失了,挥之不去的是奎妮坚定的爱的光芒。”没错,奎妮的情歌是来帮助我们的。
  • 与梦想有关的岁月

    与梦想有关的岁月

    五十四岁的陈默是一个没落的摇滚歌手,他有辉煌的曾经,还有颓废的现在。在摇滚路上的坎坷,令他患上了难以摆脱的抑郁症。在一次酒吧演唱后,他结识了刚刚辞职的明星经纪人王烨,之后又找到了过去一起玩音乐的三个兄弟,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摇滚梦想之旅……
  • 鸽子

    鸽子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热门推荐
  • 佛说斋经

    佛说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研究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研究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研究》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中心思想突出,理论体系完整,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中,既回答了民主集中制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的问题,也回答了坚持这一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问题,对大党员、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党政领导干部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民主集中制,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提高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解决党的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长安教父

    长安教父

    “既然让我活了下来,我就不会白白的活着。”高远看着脚下的长安城,眼中燃烧起熊熊烈火……
  • 重生成为星球

    重生成为星球

    重生变成了一个荒芜的星球,本以为只需要好好种田就能活下去,结果却意外揭开了银河系的神秘面纱。、(新书《聊斋说书人》,欢迎品阅。)
  • 吾辈龙也

    吾辈龙也

    转生成龙,荣升为铲屎官。这是一个关于猫妖精收养一只龙宝宝的故事
  • 蹑云逐月

    蹑云逐月

    帝国寿宴,帝陵宝物。九五之尊,谁与争锋。烽烟四起,群雄角逐。唯此间,蹑云逐月……
  • 宗主真坏

    宗主真坏

    天地突变,妖魔横行,新元开启,隐世宗门纷纷重现,张天阳随手创建的宗门横空出世……
  • 我真不想当明星啊

    我真不想当明星啊

    林轩穿越平行时空,前世他身为三线明星,厌倦了娱乐圈的身不由己,不想当明星,只想继承原主父母留下的音乐餐厅,安安静静的当一名餐厅老板。可是,身怀上个世界那么多文艺知识,他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夺目。林轩:“其实我对当明星根本不感兴趣,根本没想着要出名,只是我的一些朋友都是娱乐圈的,遇到困难了,我顺手帮了一把,谁曾想一步步把我架到了这个位置。”众人:“……”
  • 信白:飞花入梦尽笙歌

    信白:飞花入梦尽笙歌

    曾经,青丘之民与蛟之民,比邻而居,世代为友。他叫韩信,他是蛟之民,誓死追随黄帝,决战叛徒蚩尤于涿鹿,蚩尤却兵败后于青丘身死,青丘一族亦遭受灭顶之灾。他叫李白,他已经忘记了故乡的面貌,毁灭的家园却存在于记忆中,将族人的灵魂凝结的元魂珠一直带在身边。最终他和他还是相遇了,李白终究不肯放下族人的死亡,终将还是这样的结果。
  • 西元世界之崛起

    西元世界之崛起

    讲述未来世界共存和另一个世界的崛起。各种阴谋、阳谋,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