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3600000011

第11章 李何林与王仰晨

年前被外地朋友问到去阜城门怎么走,说明时颇费了口舌。事后想起美谚中有:“纽约吗?到耶鲁大学往南就是”——退回去三四十年,或许就可以套用这句话了:“阜成门?到鲁迅博物馆往西就是”。现今呢,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经典意义虽称无可替代,但鲁迅学已不再是显学,鲁迅博物馆只能保留人文意义上的地标作用了。这引发我记起鲁迅的“显赫年代”里一些相关的人事,于是起意作篇短文。

题目写下来,心里又有些没底有些茫然。那时本文题目中这二人,一个是鲁迅研究的领军人物,一个是鲁迅出版的领军人物,我不属于研究或出版的圈子,只属于其中一人的生活圈子,因此对他们怀念的情愫可能多过了对事实的了解,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李何林曾在写给王仰晨的一信中提到:“日文《野草》两本,对我无用,送令郎看吧。”这封信没有日期,推算是1982年所作。作此信时,李在鲁迅博物馆馆长任上,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句中“令郎”即我,是出版外贸公司的职员。那两本《野草》一时拣不出来,记忆中是淡绿色的封面,是日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人刊物。

李何林与王仰晨的过从,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间,其中前十年,是社会政治翻云覆雨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将文化和物质都扫荡得空空荡荡以后,是鲁迅著作出版在出版界率先苏复,是鲁迅研究在学术界率先苏复。那是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当整个社会像停摆的机器般沉寂的时候,人文社的鲁编室和鲁博的鲁研室像一架人力车的两个轮子,承载着中国文学的薪火前行。

李何林1975年12月被任命为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他早年由大学生物系肄业,先后参加过北伐军和南昌起义,2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他的重要著作《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39年上海生活书店),率先提出“鲁迅和瞿秋白是中国现代的两大文艺思想家”之认识。就任鲁博馆长之前,他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1975),出版过《鲁迅的生平和杂文》、《鲁迅〈野草〉注解》等作品。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任上,负责了编辑鲁迅手稿、编写鲁迅年谱以及创办《鲁迅研究资料》等工作。

王仰晨于1971年6月从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奉调回京,在鲁迅著作编辑室组建后担任主任。他出身工人,只受过不完整的小学教育,20岁前后写过短篇小说和散文,并自行编印成集(名不可考),做过昭平版《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和大连光华书店出版部主任。就任鲁编室主任之前,他先后担任同社小说组、五四组组长和现代文学编辑部副主任,编发过茅盾和巴金的多卷本《文集》,编发过《平原枪声》和《青春之歌》等众多长篇小说。在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负责了一系列鲁迅著作的编辑注释出版工作,主要包括:从24种单行本到27种单行本(征求意见本)和16种单行本、《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以及1973年20卷本、大字线装10函本、1981年16卷本三种《鲁迅全集》。

我初闻李何林的名字,是在70年代前期。那次偕父亲同去琉璃厂中国书店的内部门市,他选的书中就有《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他说与作者接触未久,那书却是抗战时期就读过,历久未忘,于是我也记下了作者的名字。我初会李何林先生,是在一个冬日,应该是他从天津举家迁来北京之初,他来访父亲。那时我们住四合院,在西侧的后罩房(建筑术语好像是这样,不是很有把握)与西厢房间有一通道,迎面看见李先生从那通道间走来。他身着深色呢大衣,面白儒雅气度雍容,听清他的名字,我赶紧引了他到北房见父亲。

工作关系促成了李何林与王仰晨的交往,这种交往在1971年初李还在南开大学时已经开始,南开方面的雷石榆和李霁野,北京方面的曹靖华和冯雪峰,在此前已是他们共同的老友。另如孙用、林辰、杨霁云、唐弢、钟敬文、戈宝权等一批老专家,于他们也是相知较深甚或私交不错的朋友,在后来多数都成为鲁研室和鲁编室共同的顾问,其实就王这方面说,他对李和这些老专家常是视同师长。老一辈专家以外,在鲁研室与鲁编室工作的其他学者彼此也多有了解,两个部门的人事关系,与李、王的关系是相互增进的。

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前的10年,是李何林与王仰晨交往密切的时期。他们在业务方面或偶有分歧(例如李主张在杂文注释之外增加题解),在思想意识方面却颇为契合。《鲁迅全集》峻工时,李何林与王仰晨分别是77岁和60岁。李离休前,曾希望王能接替他的工作。他在一封信中说,“拟调你来我室主任事,我已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今天上午局人事处同志用电话告诉我馆人事干部,转告我:局领导同意调你来。/因此,今天下午我函周扬同志请他同意,一面又另函文井、君宜同志,希望他们惠允。如你社同意,我再请国家文物局通过正式手续请调(向国家出版局)。/关键可能在出版社?(1982年1月5日)”可能出乎他的意外,后来“关键”问题不是在出版社,而是王本人固辞不受,他还是更情愿在编辑位置上做事。李给王的信现存约10封,王给李的信是否还有存世,则未能确知。

后来李何林继续主持了《鲁迅年谱》和《鲁迅大辞典》的工作,继续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逝前总结自己的生平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人才,发扬了鲁迅精神,保卫了鲁迅思想。王仰晨则继续做编辑工作,先后编成瞿秋白、茅盾、巴金等人的文集、全集、译文集共计60余卷。他在1987年写过一段话:“‘夕阳’是无法挽留的。当古稀日益向我逼近的时候,‘做什么’和‘怎样做’对我来说就是念念不忘的一根鞭子。”那时他是66岁。他去世前数月也总结过自己的生平:“一生也没有做什么事,真是白过”(王得后《敬悼王仰晨先生》)。

李何林去世后,王仰晨作有《纪念李何林同志》一文,文中对故人特别称许的几处,一是早期研究现代文学的成绩,二是“四人帮”时期义无反顾地看望落难的冯雪峰,三是事业精神。王生平著文无多,无多的文章中,悼亡之作占去不少,此即其中之一,初收在《李何林先生纪念集》中,后收入他本人的纪念集(《王仰晨编辑人生》),作为后一书的编者,编书期间我脑际几次闪过这两句诗:“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相信刘禹锡的诗句断非苦吟出来,必是亲历的述说。

敬业奉献和克己奉公,在李何林与王仰晨身上表现得非常一致。他们都强调不迟到早退,不占用工作时间做私事,不因私使用公家的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在鲁迅著作编辑出版10年间,王仰晨个人蒙受过政治委屈、遭逢过丧亲之痛,克服了疾病缠身。他作风严谨并精通业务,但很难说他具有深厚的学养,他是凭借以勤补拙、以身作则,激励鲁编室的专家团队,也依靠社会力量,艰难地完成了《鲁迅全集》的工作。在1981年4月成立的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同年9月,在首都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主席台上没有他的席位;在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中,他也不是理事。到这里又想到一句题外话,事隔15年以后,王仰晨与巴金二人合作编辑的26卷本《巴金全集》,获得了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及第2届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编辑一等奖,,他也是事后才知道,没有人通知他参加颁奖大会。

鲁迅学“独尊”的现象,对文化是悲哀,对鲁迅也未必是幸事。这种现象随着思想解放被打破被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事。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从事相关工作的那一代学者,是将鲁迅研究与鲁迅出版视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事业来对待的,而他们的工作也确实有这样的意义。李何林与王仰晨这一对战友先后在1988年和2005年辞世,这篇小文不足纪念他们,只能聊寄个人的缅怀之情。

2009年2月

同类推荐
  •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当太阳在外面凶猛地照射时,当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时,能够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随手翻看各种书籍,好就看,不好就扔在一边;或坐在计算机前,有感觉就写,找不到感觉就停下来。这种感觉十分愜意,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到比这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了。我希望自己如此度过一生——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书,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我从来没有出版过这样的书,它与我所写作版过的所有的书全都不同,那些书都很沉重,而这本书相比之下要轻松得多。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7:阿里斯托芬喜剧(下)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7:阿里斯托芬喜剧(下)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在四川平武的县城。由于地震呈线形沿龙门山断裂带朝东北方向传递,距断裂带五十公里的平武县城只是建筑物受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次日凌晨,得知汶川、都江堰、绵竹、什邡、北川、青川等县市受重创,人员伤亡惨重。尤其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被掩埋者上万。13日早上,得知平武县的平通、南坝、石坎、水观等地亦遭受毁灭性地震,中、小学教学楼全面垮塌,人员伤亡过半。地震后在县城的几天,我为不能亲历重灾现场而深感不安和羞耻。5月17日,我随同难民租车到高庄坝,步行两个小时到了南坝。南坝是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一个镇,也是三国时著名的江油关。
  • 很美很美的中国散文

    很美很美的中国散文

    《很美很美的中国散文》精心选取了徐志摩、鲁迅、萧红、石评梅、戴望舒、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许地山、蔡元培等众多名家的经典之作,从一篇篇美文中,我们可以读到情感的发生与幻灭、饮食与旅行中的人情趣味、文化的观察与价值的判断……这些经典名篇或色彩绚烂,或老熟平淡;或气象峥嵘,或义理周到,字里行间洞察真实的人性与人情,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唤醒我们的心灵,用亲切的情感激发我们的共鸣。
  • 中国现代诗导读(穆旦卷)

    中国现代诗导读(穆旦卷)

    中国现代诗,也叫“新诗”,是指发端于“五四”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的白话诗,即应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诗歌。本书收录了多篇诗人与解诗者的文学对话。
热门推荐
  • 环游黑海历险记

    环游黑海历险记

    主人公凯拉邦是烟草商人,生性固执古板。他要到海峡对而的侄子家去参加婚礼。为了对不合理的税收政策表示不满,他决定带人沿着黑海绕到海峡对岸,由此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的马车被蚊群叮咬、野猪围攻,遭遇大草原地下气体火山般地爆发等惊险,使他们险些丧生;此外,还要对付土耳其权贵的阴谋诡计……凡尔纳以渊博的地理知识,生动地描绘出黑海沿岸的美丽风光、君士坦丁堡的热闹场面、土耳其风情,以及卡尔穆克人游牧部落的传统习俗。
  • 三七年夏至(下册)

    三七年夏至(下册)

    励志言情大神未再重磅归来!呈现一场令人唏嘘的生死谍恋,潜藏希望的悲欢故事。谨以此书致敬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付出生命和热情的那些人!烽火乱世,家国飘零,在这个战乱时代,家已亡,国濒破,归云和雁飞这对异姓姐妹花,相识又相离。当再次相逢,一个寄身于戏班,另一个则在欢场煎熬。她努力向她靠拢,终究无奈折戟。而她却不曾放弃,始终等待她归来。十里洋场,总有人想要粉饰太平,努力留住炮火中的繁华,大上海在天堂与地狱之间随意切换。她们都曾遇到爱,又险与爱擦肩而过。面对国仇家恨,个人的爱恨情仇显得那么渺小,即便粉身碎骨,他们亦义无反顾!此去经年,物是人非,浮生掠影,如惊魂一梦。
  • 众神降临

    众神降临

    (新书《我在东厂当大佬》正式发布,欢迎各位书友入坑。)在地球的平行位面,一千万被众神挑选出的人类,成为了众神大陆的玩家。他们拥有把众神大陆所获得的一切带回地球的权力。地球,迎来了一场因众神玩家而起的阶级变革。但是,他们不知道,在此之前,有一千位神选玩家,参加了众神大陆的删档内测。“我只是不想成为被支配的弱者,顺带着,我想活到见证真相的那一天。”——圣焰者.楚南
  • 还好你一直在这里

    还好你一直在这里

    “夏梓妍,你究竟要怎样?”陆建军看着梳妆台前那个瘦弱的身躯无可奈何的咆哮,她缓缓的抬头,空洞的眼神让陆建军看起来是那么的陌生,他忍不住想,这还是那个曾经他深爱的女人吗?沉默了良久,夏梓妍起身,绕过陆建军,走进儿子的房间,眼睛里渐渐的有了光,她温柔的抚摸熟睡中的儿子,轻轻亲吻他的小手,冲着他温柔的笑。“离婚吧”,她轻轻的说。
  • 气剑东来

    气剑东来

    以真人身,集浩然气机。山上修真,上下养气。一气搬山倒海,一剑长空破渊。御气行疆,举剑问天。以气机养众生,持剑道话长生。 且看苏东来如何计谋以弱胜强,气剑登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完美校草的甜蜜恋人

    完美校草的甜蜜恋人

    第一次酒吧的相遇,第二天她醒后,看到陌生男子,而且还那么帅。忽说:“帅哥,我该对你负责的,所以我以身相许吧!”。帅哥:“……”从没见过那么厚颜无耻之人。第二次Y大艺校,他和她一个班级,她看到他时,兴冲冲地跑过去。说:“hi,帅哥,没想到我们那么快就见面了,之前的那个提议你想好了吗?没有我就追你吧,直到你接受为止。”帅哥:“……”【女追男√】【不定更新√】
  • 执你之手摘星辰

    执你之手摘星辰

    那一年,她六岁,他七岁。她说:“长大后,我嫁给你,好不好?”他看着她那脏兮兮的小脸,终是狠心摇摇头,惹得她哇哇大哭。可哭过之后,年兮兮仍是没节操地表示:“他拒绝了,但我还会追的!”…………………………小剧场记者:盛少,请问你和盛太太谁先追的谁?盛景烨【眉毛一挑】:我挖坑,她跳!记者:Σ(°△°|||)︴我想我们可以到白头,我想我们可以走很久,我想我们可以很幸福。——年兮兮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最好的夏天遇见你

    最好的夏天遇见你

    重生是为了什么?为了复仇?为了改变自己的悲惨经历?金手指?系统?但她都没有,她该怎么过?作为一只工作普通,人生经历普通,收入普通的小小米虫,绯汐月要认真思考一下她要怎么过重生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