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2500000002

第2章 阿巴斯:大师的眼睛永远是睁开的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出生于德黑兰,导演、剧作家、制作人、剪辑师。

2016年7月5日,阿巴斯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岁。

犹记得2015年,阿巴斯来北京的时候,我们刚刚过完国庆小长假。那天,北京的风很大,仿佛从梦里就听得到凛冽的风声。沉溺于懒觉中的我,遗憾地错过了人生中唯一一次见到阿巴斯的机会。

那天清晨在闹钟的催促声中狠狠裹紧被子的我,肯定不曾想到,这辈子再也没有机缘见到阿巴斯了。而在此之前,我还跟朋友开玩笑说,当今在世的电影导演中,有三位最爱戴墨镜,除了戈达尔和王家卫,就数阿巴斯最不装酷。而在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眼里,阿巴斯“是那种对这个世界拥有独特认知的少数艺术家”,他的眼睛永远是睁开的。

然而,最不装酷的阿巴斯猝不及防地撒手人寰,2016年7月5日凌晨,阿巴斯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岁。之前,这位被誉为世上最德高望重的伊朗电影大师,就像扎根于伊朗高原上的老树,供后辈电影人乘凉倚靠。最终,孤独的老树悄然倒下,空余漫漫荒原,人们不免悲叹:伊朗电影将何去何从?

回望伊朗电影最荣耀的1997年,阿巴斯凭借《樱桃的滋味》荣获第5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与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鳗鱼》并列共享这份荣誉。阿巴斯在这部电影中深刻探讨了自由与禁锢、生存与死亡的终极命题,而那个曾经备受争议的“间离”式结尾也早已成为影史伟大结尾之一。

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影片中的男主角巴迪与一位阿富汗守卫之间发人深省的对话。他们站定在一栋种有绿植的木梯小楼前,巴迪感叹:“真是个好地方。”守卫说:“好吗?除了泥土和灰尘,什么都没有。”巴迪反驳道:“你不认为泥土是好东西吗?泥土把所有的美好事物都赐予了我们。”守卫默然:“照你这么说,所有美好的事物也都要归于尘土。”

在这段关于“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的对话中,阿巴斯非常巧妙地融入了他对生死的变相思考。正如《樱桃的滋味》片名的寓意,樱桃好吃树难栽,旱涝都无法成活,只有精心培育才能结出美味的果实。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坚定的心,正如阿巴斯所言:“尽管我们是悲观主义者,但是活着不能没有希望。”

阿巴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当属伊朗“村庄三部曲”,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和《橄榄树下的情人》。而拍摄于1990年的打破虚实界限的纪录电影《特写》,是阿巴斯个人最爱的作品,也被许多影迷誉为“最伟大的伊朗电影”,堪称拍出了真正属于“灵魂的煎熬”。

阿巴斯的猝然去世,使其未完成的新片《杭州之恋》无缘与大众见面。这不免让人想起当年的希腊电影大师安哲,因车祸死在去片场的路上。这都是近几年的影史憾事,唏嘘叹惋之余,我也常常会自私地想,但愿永远没有后辈电影人来“染指”大师们这些未竟的遗作,未完成的恐怕才是最好的。

阿巴斯去世前,很多影迷并不十分理解他为何来中国拍电影。这份不理解,我也曾感同身受,因为在中国这片每年滋生无数烂片的所谓“接地气”的土壤上,阿巴斯很有可能被迫“晚节不保”。然而,正如伍迪·艾伦拍巴塞罗那、拍巴黎、拍罗马一样,或许阿巴斯也是饱藏着真诚的好奇心,试图寻找新的边界,铭记属于异国的片刻欢愉。

假如你看过阿巴斯导演的最后两部剧情长片,也许你就会明白,这部暂定名《杭州之恋》的未完成电影,更多的是阿巴斯对伊朗外部疆域的又一次全新探索,也是对他此前在托斯卡纳拍摄的《原样复制》、在东京拍摄的《如沐爱河》的风格延续。假如阿巴斯还健在,他在拍完托斯卡纳、东京和杭州之后,是否还会瞄准其他城市呢?还真说不定。假如这个关于“伊朗留学生在杭州的爱情故事”真的顺利拍完,又会是怎样一番动人的光景?

所幸,阿巴斯向来认为他的电影都是“半生产”作品,需要观众来共同完成,根据不同观众的个人体验,常常能创造出比电影本身更多、更好的美妙想象空间。正如他曾引用的戈达尔的话:“现实是一部没有拍好的电影。”而戈达尔对阿巴斯的评价也同样振聋发聩:“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说到伊朗电影复兴的最大功臣,阿巴斯无疑是当仁不让的灵魂人物。难得的是,他的电影灵魂绝不仅仅局限于伊朗,从一开始就极具世界性。阿巴斯的电影创作生涯始于1970年,他的短片处女作《面包与小巷》便是关于儿童题材,小孩子与流浪狗的对峙与和解,充满天真质朴的童趣。在此之后,阿巴斯又接连拍了《课间休息》《经验》《过客》等数部儿童短片,其中《过客》中对于小主角内心世界的刻画令人印象至深。

回顾阿巴斯早期的电影作品,几乎都逃不开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寻求与探索。1989年的《家庭作业》,1991年的《生生长流》,以及由他编剧的《白气球》《钥匙》《让风带着我起飞》等,总能在以小见大的叙事中发现生命的美好。诞生于1995年的伊朗儿童电影《白气球》,也是伴随我长大的重要烙印之一。印象中,国内青年导演李睿珺后来在拍《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时,就曾有意致敬了“白气球”这个重要意象。

在《白气球》中,我看到耍蛇老头、金鱼老板、倔裁缝、年轻士兵、骑自行车的男孩,以及他们善良温厚的内心。而对于裹白头巾的伊朗小女孩来说,那些在大人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小孩子却非常重要。

阿巴斯另一部关注教育体制的《家庭作业》同样探讨了这个问题,大人们自以为多么不值一提的事情,却其实悄然毁灭着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阿巴斯要着力开拓伊朗儿童电影的疆土?其中一方面,与他当时在伊朗青幼年智力发展机构工作有关;另一方面,也逃不开伊朗政教合一背景下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直到1987年,阿巴斯拍出了伊朗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儿童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并荣获当年第42届戛纳电影节艺术电影奖。孩童纯真的情感,简单质朴的故事,温暖动人的构图,以及对小主角们人道主义式的关爱,使孩童世界第一次如此引人注目地展现在成人面前。从此,阿巴斯成功把伊朗儿童电影带向了全世界。

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阿巴斯同样兼具多重身份,除了电影导演外,他还是极具造诣的诗人、画家和摄影师。他在他的诗句中这样形容自己:“至今多年/我都似/稻叶的刃/悬在四季间。”这番意境宛如《随风而逝》中那片漫无边际的麦田。他曾说,自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家或摄影师,而只是“想以某种方式让那些热情或者痛苦的时刻变成永恒”。

在拍摄《橄榄树下的情人》时,阿巴斯真正感受到了电影的魔力。当掠过伊朗高原的风吹拂大片麦田时,阿巴斯用摄像机镜头捕捉到了这股力量。在他看来,面对画布时,他往往无法表现出麦田的风往哪个方向吹,可是这在电影中就容易多了。

1990年伊朗大地震后,阿巴斯将这份力量投注到一场世界性的寻找中。根据寻找《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小主角的漫漫旅程,阿巴斯拍出了无比动人心魄的《生生长流》。静默远观的长镜头轻轻掠过无助的人群,在地震废墟中升腾出一座独属于伊朗人民的精神家园。山风流淌而过,死者往矣,生者陆续前行。

拍于1999年的《随风而逝》同样如此,捕风捉影背后关于生命的质问,总会在片刻犹疑之后最终尘埃落定,也只有风继续流淌不息。与1997年《樱桃的滋味》所探寻的死亡主题一样,《随风而逝》中那具在山顶上挖出的人骨,就像是对两年前那场自我埋葬的唏嘘反馈。关于死亡,恐怕阿巴斯比任何人都想得释然。也只有在面对大地震时,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活着的人最怕什么?最怕闭上眼睛后再也无法醒来。

阿巴斯电影中也常常出现标志性的道路长镜头,主角们蝼蚁般爬行在蜿蜒曲折的路途中,周围是大面积的荒野或麦田,如《生生长流》中的高原凝视,如《随风而逝》中的麦田结尾,如《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小男孩阿默德奔跑过的山丘。而这些镜头中曲折的道路,仿佛保持了生活原生态的面貌。

阿巴斯曾说,在他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观影生涯中,其实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一部所谓的“真实电影”。在阿巴斯眼中,电影院就像一个地球村,抛开语言的壁垒,镜头语言本身便是全世界共通的存在。他说,相比布列松和德莱叶的电影,他还是更爱伊朗著名导演苏赫拉比·沙希德·萨尔德的作品,他永远无法忘记电影《简单的事件》里那个喝百事可乐、逛服装店的孩子。

而阿巴斯自己的电影,即使拍的是伊朗的乡野,也都充分展现了麦克鲁汉“地球村”的概念,以及世界大融合背景下不可避免的疏离、隔绝、免疫。想必,这也是阿巴斯走出伊朗拍电影的原因。托斯卡纳之于《原样复制》,东京之于《如沐爱河》,杭州之于《杭州之恋》,无疑都背负着阿巴斯对“地球村”的探索诉求。

至于对电影院本身以及电影本质的探寻,阿巴斯早在2008年的《希林公主》中就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部将视线脱离开银幕、转而把镜头对准观众本身的实验长片,就像一堂“阿巴斯情绪特写下的听力课”。有人说,这是阿巴斯对前辈大师伯格曼《魔笛》的一次致敬。正如阿巴斯告诉我们的,不一定有画面的故事才叫电影,听觉的盛宴,也是一种电影。而镜头下那些女演员欢笑或流泪的瞳孔,又何尝不是一座座微型的电影院呢?

不通过虚构,或许我们永远无法接近某种真实。谁也不能告诉我,男主角巴迪在《樱桃的滋味》结尾处是否真的已经死去,即便有人给出千真万确的答案,我也终归不会轻易相信。那一刻,通过巴迪的眼睛,我看到参观博物馆的孩子们成群涌过镜头,飞机掠过天空拉出一道白烟,月亮在低沉飘浮的乌云间来回穿梭,继而电闪雷鸣、暴雨倾盆。随后,眼前变得一片漆黑,直到整个世界被摄影机运转的白昼点亮。阿巴斯扮演上帝,亲自出现在《樱桃的滋味》片场,摄影师和录音师各自忙碌着,远处是士兵们演习的呐喊声。那还是年代久远的1997年,距离阿巴斯真正去世还有将近20年。

那枚小小的樱桃是否拯救了一颗自杀的心,我并不关切。我只想知道,那个看似狡猾却无比真诚的阿巴斯,之所以找一个如此像他自己的演员来演男主角,是否是对自己未来葬礼的一场预演?我始终觉得,他是用拍电影的方式导演了自己的死亡。而在我心里,即使他真的已经死去,他的电影也永远都不会死,因为大师的眼睛永远是睁开的。

同类推荐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
  •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二十五个关于各类美食的故事。穿插于蛋糕、甜点、意面、咖喱酱肉、鱼子酱、螃蟹浓汤、鲜蚝之间的,是女性对于生活、情感、人生的领悟和面对世界的勇气和执着。这种食物与情感交融在一起的感性文字会轻触到她们柔软的内心,让这些在都市中被迫坚强成长的女性能够通过阅读抚慰心灵的孤独与冰冷。
  •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dù)鱼文丛”10册,包括:陈子善的《浙江籍》、徐重庆的《文苑拾遗》、叶瑜荪的《漫话丰子恺》、扬之水的《问道录》、孙郁的《苦路人影》、徐雁的《越踪集》、王稼句的《剪烛小集》、子张的《入浙随缘录》、朱航满的《立春随笔》、李辉的《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人物”,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陈梦家、赵萝蕤……都是浙江人,“蠹鱼文丛”的作者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资深研究者,甚至与有些大家有过很深的交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要去见这些大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一封书信约定,便可欣然前往。
  • 开到荼蘼花事了:陆小曼作品精选集

    开到荼蘼花事了:陆小曼作品精选集

    陆小曼跨越时代性的超脱、纯粹与执着,第一次向世人袒露。更多维度、更全面地展现陆小曼,内容上不仅囊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还精选她的画作。除此之外,也会收录她的日记稿本
  • 荣光:新概念二十年纪念文集作文精华范本:记忆中的时光

    荣光:新概念二十年纪念文集作文精华范本:记忆中的时光

    主要收录新概念二十年来获奖者的精华作品,内容以青春叙事小说为主,夹杂一些能触动人心的情感随笔、散文,积极向上。独立故事,奇特构思。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可以当做作文“圣经”。从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每年新概念周边的图书都是家长和学生争相购买的对象。作文作为高考语文占分最多的主观题,无疑是想取得好成绩的考生们不能忽视的部分。新概念作文提倡的真情实感和创造性想象力,就是强调文学的本质。本书可以当做高考满分作文敲门砖,更是青春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最新美文阅读首选。
热门推荐
  • 穿越之重掌家族

    穿越之重掌家族

    月舒儿,一醉之后,穿越成为尚书千金。古代的美男有好几个钟情于她,家族的矛盾,集中在她的身上。朝中争嫡,阴谋纷乱……边境狼烟四起……这些都要月舒儿这个穿越者来摆平,而且她还要小心翼翼,不能让历史歪楼(这个好难)。试试吧!如果做不到!你来打我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光犹在

    风光犹在

    风华二八年,朝廷上下,贪风腐败分子不计其数,百姓民不聊生。以陆家为首,带领骆氏,尉迟氏,百里氏,江氏等其余八大家族,推翻当时荒诞,贪污的朝廷,强大的势力使原王朝仅仅只九个月就摇旗投降,成为阶下囚。陆氏战功显赫,在其余八大家族的帮助下,成功登上皇位,建立新王朝。盛世三七年,陆叙的父亲,陆九王。在伐齐之战的第一百周年,举办了令世人饭后谈资的九天盛世。陆九王驾崩后,偌大的王国只剩下了两个孩子,一个未及弱冠之年的陆叙,和他豆蔻年华的姐姐陆姚。在醉梦楼与骆绎重新相遇的陆叙,他们之间,又回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世间流传的故事已结束,你和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条山苍

    条山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亡魂诡事

    亡魂诡事

    大学毕业当天,大学女神却惨死卫生间,原本以为和我没关系,却...
  • 希冀于沙

    希冀于沙

    这是一段细腻绵长的成长之旅,你无需经历但应该见证。沙漠的深处到底是什么,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为了解答心中疑惑,精灵艾伯纳与骑士诺伦踏上了一条不孤单的孤独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截

    一截

    长长短短的日子、疲惫不堪的忙碌,心力交瘁的照顾、内忧外困的境况……小说描写一位纪委书记在妻子患绝症之后,所经受的生活困境和情感折磨。简洁的文笔、紧凑的故事、饱满的情感,读来令人感慨又肃然起敬。在马骏眼里,今天整个菜市场的人都在和他作对,猪肝离他的理想值有五毛差距,葱贵了两毛,胡萝卜更离谱,足足超出预计一块钱。他已经走了三圈,就为了这三样东西。但是,连公厕旁最不景气的菜摊也死死咬住这个价格不放。马骏觉得自己快被这个默契度高度一致的群体逼疯了。
  • 捌酒不离拾

    捌酒不离拾

    我在风声鹤唳的15岁遇见了一个男生,他名为苏拾,我名为唐捌酒,至此相见误终生,至此八九不离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