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6300000004

第4章 吕碧城:一颦一笑御天下

绛帷独拥人争羡

1904年,吕碧城独自一人踏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这列火车载着她驶向了文坛的巅峰,也驶向了女权运动的巅峰,为她打开了一扇门,在泛黄色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吕碧城可谓生而为人杰,她自幼便显现出过人的才华与胆识。然而上天有意捉弄,或因为天将降大任与她,故先苦其心志吧。

吕碧城生于书香世家,直到十二岁父亲去世前,她的生活都是平静而优越的。然而随着父亲的去世,一切坎坷不顺接踵而至。

吕家门下无儿,族人便借此倍加欺凌无依无靠的母女,强取豪夺,霸占了吕家所有家产,并挟持了吕碧城的母亲。

当时的吕碧城,正身处京城,她听闻此事,立刻写信给父亲生前的朋友和学生写信求助,在各方人士的帮助下,这起暴乱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母亲平安。

年仅十二岁的她,正是其他女孩子还在闺中玩耍,不知世事的年纪,而吕碧城,却能凭一己之力,呼风唤雨,救母亲于危难。

果敢、智慧,这仿佛是她与生俱来的品质,她自幼便是如此,面对一切,毫无畏惧,反而迎头冲上去,撑起全家的脊梁。然而吕碧城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却在这个阶段给她带来了不幸。在吕碧城九岁时,便由家人牵线,与汪氏订婚。然而她的救母行动,汪家看在眼里,却是讶异,随之退避三舍。常人看来,一个姑娘家,尚且年幼,却有这番心思,这番魄力,她的所作所为,实在超于常人,怕是日后娶进门,根本降不住的。

于是吕碧城遭到了残酷的退婚,在当时的观念中,退婚便是奇耻大辱,于是母女二人,便去往塘沽,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这番波折,也许正是不幸中的万幸,吕碧城的才能与胆识,一并被激发出来。若是她顺从家人的安排,嫁个寻常人,定是另一番人生了。

后来,西学东渐,天津兴办女子学堂,这触动了吕碧城躁动的心,憧憬着进入女子学堂。然而这一愿望,却遭到了舅父的阻拦,希望她像平常女孩子一样,安稳地成长、成家。

吕碧城无愧为一代奇女子,她不顾阻拦,临时决定动身,连行李都没有收拾,便只身一人跳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

正是这份胆识,令吕碧城打开了心窗,结识了各界有才之士,成为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新星。

历史总是被少数人操纵着的,他们敢于突破,不墨守成规,在寻常人眼中,他们的追求,是令人无法理解的,而正是这种不被理解,开创了社会的新思路,产生了推动世界的力量。

这类人凤毛麟角,而吕碧城便是这类历史洪流的掌控者中尤为突出的一位女子。

别人家的姑娘,或许在这个年纪从未迈出大门,而她已经开始走向自由开化的远方。

当时的吕碧城,勇敢却莽撞,她孤身远行,却未想过下一步要如何去走。而正是这时,命运之手推了她一把,让她遇到一位好心的老板娘,暂时在天津收留了她,给了她继续走下去的希望。

她是勇敢和智慧的结合体,在困境中,她总会想出办法,发现一条光明的路。她也从不惧怕发出请求,她的直率,令她得到了广泛的帮助与支持。

她不似寻常大家闺秀的矜持,她敢于开口,接纳援助,并在援助中爆发出自己的力量来。

本是闺中小姐的她,巾帼不让须眉,怀着一颗叛逆之心,开拓出一条女性崛起之路。

她初到天津,还未等安稳,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她的追寻之路。她给舅父同僚的妇人方太太写了信,说巧不巧,这封情真意切的求助长信恰巧被当时的《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这一眼,便是劈面惊艳,被吕碧城的文笔和才华深深抓住了心,当即决定,聘用吕碧城为《大公报》编辑。

小小的一封信,成了吕碧城人生重大的转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自此,吕碧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大公报》成为了她宣扬女权的阵地,她开始掀起一场重大的革命,将文字的炮火,燃烧遍神州大地。

她清澈的眼眸,看尽世间不平和沧桑;她纤细的双手,点燃自由平等的火苗。

她不愧为民国第一奇女子,几乎无所不能。她不似一些才女,一身才华却潦倒一生。她是整个女权运动中的掌舵人,以纤细美丽的身躯,拉起风帆,呼风唤雨,扬帆远航。

她成就了一个时代,是时间齿轮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一颦一笑,都成为时代的印记。

如此女子,美艳不可方物,令人忍不住细细端详。身为女子,本应是受到呵护的,但她却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成为所有女性的力量之源。

智慧、勇气和她的高尚情操,支撑起她的信念,成为清末民初女性的一把保护伞,将几千年的观念,渐渐颠覆起来。

她是文人,是诗人,却又有着战士般的战斗方式。以《大公报》为根据地,吕碧城不断发表呼吁妇女解放的文章,源源不断地传递并扩大着自己的声音,并在这个过程中,广交朋友,结识了大批妇女解放运动的核心人物,秋瑾便是其中的一位。

吕碧城是以文字为武器的女侠,她的方式,不是滋润人心,细水长流,而是直接的,似是拍案叫板,直接将女权主张展示于人前。

她的笔下,便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当年慈禧故去,国家恐慌,吕碧城顶风而上,发表一篇《百字令》:“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她单刀直入,不拐弯抹角,直插国家的腐败心脏,将危机中的人心拉了回来。

身处清末民初风雨飘摇的年代,她想的不是明哲保身,而是将自己置于风雨之中,身系国家危难,在大浪中擎住风帆。

吕碧城奔走呼喊,摒弃“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理念陋习,用时代的笔,为陈旧思想粉刷上新的色彩。

豪迈如她,如此作风之下,却不是个粗犷的女子。吕碧城相貌美若莲花,明亮的双眸,洁白无瑕的脸庞,匀称的身材,令人止不住心生怜爱,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她没有依仗自己的出色外表,成为一只无用的漂亮花瓶,是吕碧城的难能可贵之处。生一幅漂亮的皮囊,又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这样出身的女子,大多静待闺中,做做针线活,等着上门提亲,嫁个好人家,走完平淡无奇的一生。

然而吕碧城,她的美丽外表,不是丛林中漫步的孔雀,而是翱翔天际的金色凤凰,她的文化成就,高到足以掩盖她美貌的光芒。吕碧城活跃于京城的社交场所内,与各界名人谈笑自如,她的不凡气质,令所有人不禁啧啧赞叹。

内廷秘史缪珊如作诗赞美吕碧城:“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她在谈笑间胸怀天下,在国家危难之时,她挺身而出,奔走呼号,努力唤醒沉睡的人们的心志,令时代清醒。她是一名执笔者,也是一名伟大的领袖。谁说领袖只能是男人,谁说只有站上政坛才算是领袖,吕碧城是当之无愧的妇女领袖,她是开拓黑暗的第一缕光,女性在封建社会摸索徘徊几千年,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之路,是吕碧城第一个拨开迷雾,重见阳光。

吕碧城是民族的眼睛,要改变妇女地位,首先要改变国家意识形态,让国人的眼光首先发生改变。

她不仅引领了妇女运动,她也是中华民族社会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吕碧城在哥伦毕亚大学求学四年,将自己变成祖国的眼睛,代替国人看到美国的社会变迁,用文字化作强有力的声音,让国人看到世界的变化,让自己的声音,成为强国的力量。

吕碧城不仅走出深闺,走向国家,成了万众瞩目,她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了引导国家变迁的中坚力量。

这是怎样的胆识和勇气,成就了这样的吕碧城。才女已不足以评价她的一生,她是个极致的奇女子,她的故事,胜过世间一切传奇。吕碧城后又旅居欧美七年,用自己漂泊的生活,换得一部部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字,为沉睡中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窗。她是文人,但她不爱风花雪月,丝竹喑哑,她以笔为刀枪,字字插入时代的心脏。“她”一双红酥手,奋力推动着历史的船,驶向光明彼岸。

个性独立的“剩女”

吕碧城倾国的容貌,盖世的才华,如此人上人的女子,却终身未婚。细数起来,当下能配得上如此奇女子的男子,少之又少。

吕碧城的身份,以今天的标准评价,可以算得上是女金领。她不仅才华出众,她与其他才女有所不同,可谓是全才,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凡的成就。

她与袁世凯是旧交,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吕碧城应邀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来又任职过参政。

这在女子中是独一无二的,才女们大都在艺术方面见长,而吕碧城,一只脚踏入政治的门槛,站在了呼风唤雨,直指天下的边缘。

她有着耗之不尽的无穷力量,有着独到的人生见解。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想要在政治场上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政治抱负。

吕碧城仿佛手中始终握有一柄刻刀,她总能适时地,将自己雕琢成适应时代的样子。所以,在风雨飘摇中,乱世之下,她虽然始终奔波于妇女运动的中心,付出着自己的革命力量,但作为一名文人,一位革命者,她却是个不可多得的有钱人,她的吸金功夫,不亚于她的才华。

吕碧城到达上海后,与外商合作,进行贸易往来,仅两三年,便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一方富豪,积攒下大量的资本。

也许,上天对于每一个,并不是公平的,它似乎给了吕碧城太多的优待,令她生来注定留名青史。

吕碧城的成就,也许放在男人身上,都是难以想象,难以达到的。她在人世间的六十一年,做了太多的事,仿佛耗去了几个轮回的人生。

正因为吕碧城超出常人的优秀,她的眼光自然很高,寻常男人,她定是看不上的。

吕碧城曾说:“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这也许是她内心真实所想,也许是为了应对众多质疑的借口。但这一番话,道出了她看人的眼光,确是十分挑剔的。

吕碧城凭借出众的相貌才学,获得了众多优秀男士的青睐,追求者也不在少数,但她却没有选择任何一人,终身未婚。

她的伯乐英敛之,对她极有好感,而吕碧城的态度却是模模糊糊,结果却不了了之。

或许她对婚姻的排斥,出于童年的内心阴影。吕碧城因她的能力锋芒毕露而被退婚,当时正处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的尾巴上,大都还有着封建思想,被退婚之事,是莫大的耻辱。这件事在吕碧城的内心,留下了不深不浅的疤痕,也许她曾想向婚姻迈出一步,但却被这段往事生生阻挡。

她优秀,她强大,但不代表她刀枪不入,她也有她自己的软肋和脆弱,这样的吕碧城,才美丽、真实,是个完整女子。

她将自己曾经承受的痛苦,化为推动他人前进的力量。她所推崇的女权,希望妇女独立自主,让自己变得强大,自己给自己理想的生活,而不依靠男人。

她的这种指导思想,或许多半源自被退婚的黑色历史。但她不悲戚,不消沉,反而从中品味出人生的道理,让自己生长出坚硬的外壳,足够强大,不被婚姻所伤。

年轻的吕碧城,少年得志,是高傲的,在很多人眼中,她孤高难以接近,不把人放在眼里。她的身上,还是有着些许女孩子的仓促和任性,她急于实现自己的理想,便言语犀利,一针见血。这样个性张扬的吕碧城,承受了太多的非议。严复曾评价她说,吕碧城是个柔婉服善的女子,她说话时,从来都只会自我剖析,不会语言攻击他人、笑人短处。她是强势的,无愧为铁娘子。她一生疲于奔波,涉猎广泛,文采、绘画样样不输。她曾两度周游世界,将中国女子的足迹遍布全球。她的每一步都是为二万万中国女性迈出,将自己所见的风土人情,编织成诗词,播撒人间。

便是这般强悍的女子,内心也是柔软的。她加入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并身体力行,断荤做出榜样。她为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做宣传演讲,希望能呼吁到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珍爱每一个生命。

吕碧城的人生,精准得如同棋谱中的每一步棋,在我们今天看来,每一步都走得分毫不差。

在文学上,她的文言文造诣无人能及,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可见其诗词高度。她拒绝白话文写作,但曾有人评价说,吕碧城若改白话文,水准定超过同期任何一位女作家。在思想上,她积极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推行女权主义,并创办女学。她是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思想的批判者,是民国二万万女性的拯救者。在政治上,她是第一位出任总统府要职的女性,对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抱负,无女子能出其右。

吕碧城便是这样一个传奇,无论提及哪一行,她都是站在顶端人之一。

她是开拓者,也是引领者,她曾为邓颖超等杰出女性授课教学,担当起导师的角色,为新时期女性点燃明灯,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

吕碧城曾说:要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她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一次又一次突破传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在国家危难之际,她率先伸出援手,发起女子赈灾会,帮助洪水侵蚀的地区。

试问古来女子能有几人,出色的能力之下,还有一颗如此心怀天下的善心?

谁说美貌无法与智慧并存?谁说温婉无法与霸气并存?吕碧城的身上,几乎可以集合所有的赞美之词。

在眼波流转间,吕碧城的一生,伴随着辉煌和耀眼,成长至顶峰。

女学的传奇

1904年9月,吕碧城筹办的北洋女子工学正式在天津成立,吕碧城本人出任女子学校的总教习。

这一创举,在当时,一夜之间轰动全国,吕碧城多年宣扬的女子解放言论,终于以一所女子学校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校舍简易的楼房,如千斤巨鼎,压在封建礼教的头上,击碎了传统的迂腐思想,在中国的这方水土上,以新思想为地基,建筑起宏伟的平等大厦。

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之一,便是身体力行地救国救民,不只是写一些呐喊的文章诗句。国民之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平民,只凭借文字,是无法拯救所有人的。

所以她决定,从根源上抓起,让二万万被封建礼教束缚,无法读书深造的中国女性,走入学校,为自己披上知识的盔甲,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生命有一双手,左右推搡着人的一生。辉煌如吕碧城,也曾经坎坷过,命运的一只手,给了她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童年,遭受丧父和退婚之痛,将她推到泥潭中,深陷其中,仓皇四顾,不知归途。而另一只手,拉了她一把,童年遭受的种种不幸,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推动力,透过自己受的伤,她看到的人世沧桑,人心惟危,女人始终生活在不公平之中,备受欺凌。

幼小的她看到,男人可以在生意场笑傲群雄,在政治中指点江山,在军事上运筹帷幄,而女人,只能闭门家中,相夫教子,每天面对同一堵墙,自言自语着同样的话语。

幼小的她看到,当家中作为顶梁柱的父亲不在,整个家便倒塌,失去了主心骨,只能任人欺凌,所有的一切都被抢夺殆尽,只因为家中没有男丁,女人的人生飘若云烟。幼小的她看到,当她挺起胸膛,成为家中的脊梁,为救母全力奋战的时候,她一个女子爆发出的力量,并没有令人敬佩,而是招人畏惧。

幼小的她看到,女人的一生,活着便是为了“婚姻”二字,被退婚,在世人眼中,几乎是失去了活着的尊严,人生竟然能够因为这一纸婚约而跌宕起伏。

幼小的她看到,当她想要探寻女学,至亲的舅父发了脾气,训斥她,毫不犹豫地坚决反对她的求学愿望,原来女子的一生,就应该在深闺中,悄然度过,这个世界的样子,至死无法看到。

幼时的经历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次次的挫折和不顺,给了她几个响亮的耳光。

但挫折并没有击倒她,吕碧城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站得更高更挺拔。

既然传统礼教说男人可以掌控世界掌控国家,而女人只能在家服侍丈夫,那她便走出家门,杀出重围,成为《大公报》的编辑,继而是总统府的要员。

既然传统礼教说婚姻决定女人的一生,那她便终身不嫁,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既然传统礼教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身为女人,便不必获得什么学识,那她便成为无人企及的才女,创办自己的学校。

纵观吕碧城的一生,前后呼应着,赌气似的,将封建礼教曾束缚过她的,束缚着中国女性的,全部打碎。

但她始终是冷静的,从不赌气,冷静地面对事态变化,进退自如。

她是在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多番的阻挡,反而锻造出她跨越阻挡的性格和动力。

与寻常女子相比,她成熟得太早了。诸多的不平之事她遭受过,看在眼中,并无抱怨,并无消沉,她没有悲悲戚戚地接受自己的人生,从此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一生庸庸碌碌,嫁人,生子,侍奉整个家。她没有。

她反而从诸多迫害和坎坷中,一次次地蜕变、成长。她的眼睛,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痛苦,而是整个社会的楼台已经腐朽,她观察到社会的蛀虫,注意到造成中国女性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一步一步,登上楼台顶端,将蛀虫一个个消灭掉。

她是唯一的吕碧城,但她也是二万万中国女性中平凡的一员,她与她们有着同样的思想,同样的欲望,以及同样的挣扎。她明白大众的悲苦,所以她将旧思想一个个击破,不留余地,不留情面。她始终记得当年舅父反对她探寻女学时的语气和表情,以及当时她心中的失落和无奈。吕碧城知道,中国数万女性,不是不争,而是争而无果,她知道她们都身处挣扎的绝望之中,想要获得知识,却终究是一生的白丁。

北洋女子公学是一把利刃,也是一扇希望之门。它劈开封建的枷锁,拯救出许多枷锁之中受苦受难的人,将她们从深陷的泥潭中拉出来,重新看到阳光。它为刚刚睁开眼的中国女性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道阻路长,这条路是坎坷的,但它是充满希望的,是新时代的开始。

当时,北洋女子公学沿用了傅增湘的教学方针:学术兼顾新旧,分为文理两科,训练要求严格。后又增设了示范科,成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学校的校舍,不张扬,也不简陋,吕碧城在天津河北三马路租用了一所民宅,这便是最初的学校全貌。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正式宣布招生,首批招生并不多,仅四十六人,后又陆续招收部分学生入学。当时学生学习的课程属于简易科,学时为一年半。

学校创办伊始,一切都不完善,学科也较为单调,很多课程,都是吕碧城亲自授课。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吕碧城几乎凭自己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学校。

吕碧城从学校创办开始,将七年多的精力都投入了办学教学中。这些年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逐步成长,招生逐渐扩大,也设立了四年制的完全科,成为一所完善而正规的女子学校。这一切,都与吕碧城的努力息息相关,她功不可没。

一个女子,做出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七年间,吕碧城由教习,升至校长,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教育行业任职如此之高的女子。无数的“第一”,为她戴上了无数个勋章。而她并不满足,依然前进着。这便是吕碧城的救国之道,她从不断在公共刊物发表女性解放文章开始,一步步前进,从未停歇,她不满足于用文字作为医好中国女性的良药,她需要更加直接和先进的方式,让中国的女性站起来,获得平等。

这是救人,也是救国。在这期间,吕碧城与秋瑾交情甚好,巧合的是,秋瑾也曾用过“碧城”作为自己名号。缘分将两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推进女学运动。

吕碧城从来都是无所畏惧的,她始终大方地出入男性主宰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她言辞激烈地抨击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字字珠玑。

后来秋瑾遇害,吕碧城悲痛万分,她与秋瑾可谓是相见恨晚的知音,两人联手,携手共进,便能创造更大的力量。

吕碧城不顾个人安危,写成了《革命女侠秋瑾传》,以悼念秋瑾,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然而这篇文章在各大国外报纸的发表,给吕碧城带来了诸多的危难。

她并不在乎自己的安危,在她的眼中,革命友谊胜于一切。在吕碧城将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推向顶峰之后,正逢“中华民国”成立,吕碧城又看到了新的革命目标——参与政治,改变社会。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改为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吕碧城再次离职,进入总统府。

她是个在任何地方都伸展得开双臂的奇才,并且不畏艰难,为了女性地位,她便做了一切尝试。

今天平等的环境,都浸染着吕碧城的心血吧。人生是一段阶梯,起伏不定,有长有短,吕碧城的人生阶梯,从未有尽头,一直延伸着,让她一路走下去。她一个人先站起来,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呼唤所有中国女性站起来,最后,带动整个民族站起来。当她完成这一切以后,豁然开脱,她需要完成的世间事已经完成,人生到达极致,便需要参禅顿悟。于是她皈依佛门,她没有婚姻的牵绊,也已完成毕生事业,于是一切皆空,心如明镜。从叱咤风云的女侠,到佛家的曼智,吕碧城,完成了人生最圆满的路。

同类推荐
  • 看穿莫言

    看穿莫言

    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意在看穿中国文学与中国当代生活的历史诉求、现实期待,并建设一种融入世界文学潮流的中国式表达及中国文学的现代精神。
  •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物理学家,“创造20世纪的人”。他的名字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而他与爱迪生之间的“爱恨纠葛”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在注重科技创新的今天,特斯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毫无疑问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她是诗人、作家、建筑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一生就像一个传奇。她的才情,她的美貌,曾经照亮一个时代。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白落梅用清丽宛转的文字,诗一般的意境,为读者讲述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传奇人生。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霍金新传

    霍金新传

    史蒂芬·威廉·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斗士他长期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性疾病,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在行动困难的境况下,他仍以超人的毅力和斗志为科学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正是他对命运的抗争,使他成为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最无畏的斗士,他的思想和行为堪称当代楷模。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化身为妖

    末世之化身为妖

    位面重叠,死人再生,魔兽横行,末世降临人间。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异能者”应运而生。传说中这些人拥有超自然的能力,他们的战斗事迹,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安抚着一代又一代的普通人。可没有人真正的见过他们,慢慢的,另一种声音日渐高涨。——异能者,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啊……——那是……国家为了振作民心,撒下的弥天大谎……身份的特殊让叶斐不得不一直女扮男装生活,然而这样的平静被一场意外打破。“叮~,你好,你有一份异能作战队录取通知书需本人确认领取”叶斐:“不要,滚”
  • 回天

    回天

    每次在看到这种好戏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老大挥舞手中的大砍刀,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砍的血肉横飞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觉得自己腰杆挺得直。
  • 愿你眼眸似星辰

    愿你眼眸似星辰

    商煜用十年的时间,为仇人的女儿编织了一个完美的梦,自以为自己是站在黑暗顶端俯视这场噩梦的人,殊不知自己的对手比他更加高明。苏络爱惨了商煜,却亲眼看着最爱的人毁掉自己的一切,将她从云端打入了谷底。报复一个背叛过你的男人最佳方法是什么?苏络:让他真的爱上你,然后……然后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天无道

    大天无道

    非魔然堕于魔道,非圣然闻于圣名。生于黑暗之中,唯有前进!叹天下无道,何处才是道?
  • 湘西秘史

    湘西秘史

    一部大湘西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一把开启湘西神秘之门的钥匙,一幅描绘湘西世事百态的画卷,一曲吟唱湘西不了乡愁的哀歌。清末,湘西昔日最繁华的水码头浦阳镇正走着下坡路,浦阳镇西帮三十六家商号的两个主要商家张家和刘家也在逐渐走向衰落。张家的公子张复礼和刘家的千金刘金莲定下了娃娃亲,但张复礼逢场作戏的出轨惹怒了刘金莲,从此开始了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小说以此为主线,抒写了清代末叶浦阳镇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图景,由此而衍生出的枝叶藤蔓,更是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湘西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把百年前一个神秘而真实的湘西展现在你的面前。纷繁世事,千头万绪,奇风异俗,色彩纷呈……
  • 次元剑使

    次元剑使

    这是一个网游玩家使用桐人技能驰骋战场的故事!
  • Pyramid
  • 倾世独宠:凰后难求

    倾世独宠:凰后难求

    她扶持他五年,助他除敌,斩奸,终登上皇位!她分娩,刚诞下的婴儿被二妹刀刀凌迟,被所谓的丈夫无情摔死!她心痛欲裂!他亲自动手,更让她含恨而终!天公作美,灵魂不死,再度重生至三妹之身。帝位很好是么?我非闹的你永无安宁之日!和二妹恩爱是么?我非闹你们自相残杀!帝位怎么得来的,我就怎么把你废掉!总之,你说我一句,我十倍相还,你动我一下,百倍相报!只祈求你没来生,否则我必让你生世永无天日!
  • 武道邪神

    武道邪神

    私带食物者,死!长跑最后100名,死!这就是地域营!仍然有无数的疯狂修炼者蜂拥来到这里,接受九死一生的魔鬼式训练和互相残杀的争斗。而东方寒来这里,却是卧底!他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心中不为人知的信念……
  •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我国的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并在20世纪90年代完善相承的。进入21世纪,群众文化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的理论宝库。本教材就是承先人之积,取后贤之华,以《群众文化学》为基础,通过对群众文化实践的总结,对群众文化理论探索的归纳,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