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4200000009

第9章 要明了世界,先明了自己(1)

世上最难弄懂的不是深奥枯涩的道理,也不是形形色色的人,而是我们自己。只有弄懂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搞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搞清什么是自己擅长的,搞清什么是自己能做的,搞清什么是自己想做的。弄清了这些,自然也就找准了人生的方向。

直下承担

有些人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困扰,从而导致内心烦躁,无法静下来。而这份烦躁,会给他带来更大的烦恼,让他离心静越来越远。这时候,人们往往会从外界环境中寻找原因,其实,这是本末倒置了。一个人之所以会烦躁,不是环境造成的,而是其自身的修养不够。如果心灵的修养到了,那么,即使是在闹市也一样能够保持宁静。

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的座下参学,虽然精进用功,但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

有一天在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无知,空受信徒的供养,一无所悟,请老师慈悲指示。”

无德禅师答:“你最好看管好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约束住口中的一条虫,同时不断地与一只大熊奋斗,看护好一个病人。如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参禅悟道会有所帮助。”

元持不解地问:“弟子孑然一身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有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与参禅有关的必修课程!”

无德禅师含笑说道:“我说的两只鹫,就是你的两只眼睛:非礼勿视。”

“两只鹿,是要你把持双脚,不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

“两只鹰,是指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善尽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

“我所说的一条虫,就是你的舌头,你要紧紧约束:非礼勿言。”

“大熊就是你的心,克制它,不要让它自私、固执,不要有个人主义:非礼勿想。”

“我所说的病人,是指你的身体,不要让你的身体陷于罪恶之中。”

“这些是在修道上的必修课程。”

佛经里说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好像是六个强盗土匪,占领了我们的身体。它们每天攀缘六尘,作恶造业,影响着人的心情,让人无法体悟禅的真谛。

一个修炼不够的人,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当身边有一点响动的时候,他就想去观看;当别人有一点秘密被其得知以后,他就会马上四处言说。这样的人,是不会体悟到禅的高妙的,甚至在人群中都很难得到朋友。因为他的心不安静,他没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无法遏制自己的欲望,就会经常犯错。这些错误,不仅会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受挫,更容易影响到别人,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烦恼。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避免的。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快乐的心境,想要让身边的亲人朋友喜欢你,那么,你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体验自己比众人的弱

很多人想做成事,但却找不到方法,他们一心做着人上人的梦,有的甚至还处在底层的时候,就已经对人颐指气使,一副大人物的样貌了。在他们的心中,这是一个人的气派,殊不知,这不叫作气派,不过是身上的坏毛病罢了。一个真正懂得成功内在意义的人,他肯定明白,要做到比众人强,首先要做的是,体验自己比众人的弱。想要成为人上人,先学会的应该是服务他人,而不是指使他人。

一位学佛不久的居士在阅读“劝发菩提心文”时,读到一句“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居士不懂这个意义,便去请教无相禅师。

无相禅师告诉他道:“在学佛的菩提道上,每个人难免由于自己的惰性、业障或机缘不巧,有各种障道,因而退失菩提心。所以,必须靠愿力来支撑,来鞭策。历代高僧大德的道业成就,无一不是靠着誓不退转的愿力来完成。”

“例如,普贤菩萨有十大愿,观世音菩萨有十二大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悲愿。这许多佛菩萨的大愿,无一不是学佛者的榜样。”

居士仍然不懂:“为什么想成佛,一定要立下志愿普度众生呢?”

无相禅师答:“如一棵树,众生好比是树的根,菩萨就像树的花,佛便是树的果。要想一棵树能开花结果,就必须灌溉树根,要爱护它。否则根受到损害,树就要枯萎了,又怎能开花结果呢?”

《华严经》上说:“欲作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信徒因此也深觉愿力重要,便问无相禅师的愿力是什么?

无相禅师答道:“我的愿力是我的,不是你的。你为什么不问你的愿力呢?”

信徒到这时终于心开意解,礼谢而去。

佛之所以受人尊重,所有人都愿意参拜他,不是因为他有大法力,而是他爱众生,愿为众生受苦。人也一样,想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并不是看你有多么强势、多么有钱,而是看你为别人做过什么,愿意为别人做什么。

因为你有势,因此有人愿意尊重、恭维你,那不是你的魅力,而是权势在作怪。他们对你的尊重不是出于真心,而只是害怕权势而已。这样的尊重不是牢靠的,一旦权势消失,你也变成了普通众人了,甚至先前受过你欺负的人,还会反过来欺负你。

因为钱而受人尊重也一样,人们羡慕富户,并不是羡慕他的人,而是羡慕他的钱。这样的尊重也是不牢靠的,会随着钱的流失而消失。

真正牢靠的尊重,一定是因为你个人的人格,因为你的善良。就像佛一样,愿意为众人去做事,所以人们才会礼拜你,才会尊重你。明白了这点,就会明白如何才算真的成功,如何才能够获得真实的、恒久的尊重了。

跳出自己看自己

洞山禅师去访问龙山禅师。龙山禅师见了面就问:“你不知道进入这座山的路,你是从哪里来的呢?”洞山禅师说:“且先不谈我是怎么进来的。请问老师,您是从哪里进入这座山的呢?”

龙山禅师道:“反正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洞山禅师再问:“请问老师,自从您住进这座山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答:“山中无甲子,世上的岁月跟我没有关系。”

洞山禅师又问:“是您先住在这里,还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道:“我不知道。”

洞山禅师不解,问道:“为什么不知道?”

龙山禅师回答:“我既不是凡尘的人,也不是天上的仙,我怎么会知道呢?”

“既不是人,又不是仙,难道您已经成佛了?”洞山禅师追问。

“不是佛。”

“那是什么呢?”

龙山禅师答:“说是一物即不是。”

洞山禅师到这时终于提出他的主题,就问:“是什么缘故您才住进这一座山中的呢?”

龙山禅师答说:“因为我以前看见有两头泥牛在打斗,一边斗,一边退,竟坠入大海中,一直到今天也没有看见牛的踪影。”

洞山禅师不由得肃然起敬,恭敬地对龙山禅师礼拜。

两位禅师口中的山,并不是哪个具体的山,而是指“五蕴山”。佛家认为,我们的身体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故称“五蕴山”。一个人进入“五蕴山”也就是进入了自身,意即了解了自己。

龙山禅师见两牛相斗,最终双双坠入大海,从此泯灭,因而悟到如果在意身外之物,总是负气跟人争斗,那么其下场往往不仅是无法获得胜利,反而会因此丢了性命。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自然也就去了争斗的心,了了胜负的念。这就是龙山禅师给出的,认识自己的方法,要跳出自己看自己。

人们要做的,就是放弃欲念,全心投入去做事。如果你真的做到了,那么你必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像你不是本着升职的目的而去工作,只是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必将会得到提升。因为你的认真决定了你要比只盯着职位的那些人做事更加仔细,也更加完美。

提起放下

鼎州禅师与一个徒弟沙弥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了一阵风,落下好多树叶。禅师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捡起来,放在口袋里。

一旁的沙弥说:“老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话不能这么说。打扫难道就一定扫得干净吗?我现在捡一片树叶,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不理解鼎州禅师的意思,又说:“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后面又再落下,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叶子不光落在地面,我们心上也有落叶。我现在也不光是捡地上的落叶,同时,也是捡心上的落叶。心地上的落叶,我终有捡完的时候。”

沙弥终于懂得了禅师的禅者生活。

当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非常愚笨的弟子叫周利盘陀伽,教他一首偈颂,念后一句忘了前一句,念一句忘一句。佛陀不得已,就问他平常做什么事,他回答说扫地。佛陀就叫他在扫地时念“拂尘扫垢”,因为很简单,他便依言照做。

时间既久,他心想:外面的尘垢要用扫把去扫,心内的污秽,要用什么东西清扫呢?周利盘陀伽这样一想,聪明智能豁然开朗。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实际是清除心里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要去管它,心里的落叶却是捡一片少一片。等到彻底将心内的落叶捡干净了,也就悟禅了。

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即刻就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

不仅是禅,儒家也主张凡事求诸己,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儒家讲究个人清而世界清。虽然说法不同,但其道理是一样的,不过是换了一种表述方式罢了。

而且,类似禅者捡拾内心“树叶”的故事,在儒家也有。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就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跟前面两个禅者的故事是同样道理的。

不管是禅者、儒者,还是一个普通的民众,想要获得内心的宁静,都需要自省,需要从自身找问题,懂得清扫心里面的“树叶”。只有这样,禅者才能悟道,儒者才能明世,普通人才能知礼。

禅者悟道后即可成佛,儒者明世后即可成圣,而普通人,知礼以后,就可以无畏地立于天地之间了。

虚空是无相无所不相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禅师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禅师回答:“来拜见禅师。”

“你见到禅师了吗?”

“见到了。”

“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禅师说:“我看到的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禅师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禅师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禅师听罢大为惊叹:“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

事后,仰山禅师逢人就赞叹:光涌禅师是肉身的佛。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光涌禅师的“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正合了经书中的“若见诸相非相”,所以仰山禅师才说他是肉身的佛。因为所见一切都没有所像的东西,那就只能是像自己了。能体悟到一切皆像其自己,也就到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了,自然就可以去见佛祖了。

如果有人问虚空像什么,这问题没有办法回答,因为虚空是无相无所不相。

真正能得自己所求者,一定是求诸己,是向内心寻找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自己,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从而可以轻松获得。求诸于外者,表面上也得到了,但往往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所要的。因此虽然得了,却也似没得。

想要获得真正的快乐,首先就是认清自己,只有认清自己了,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否则,结果只能是苦心追求,追求到手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所要的一直不是所得的。就像很多人追求钱财,觉得有钱之后,自己就会快乐,但钱财真正到手时才发现,其带来的只是烦恼。而自己曾错过的真情,才是内心最渴望的。

谁在井中

人一生中,最难了解的不是世间事,而是世间的人,在各色的人中,自己又是最难了解的。一不留神,就会自我束缚,陷入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牢笼之中,这时候,就要学会自救了。而想要自救,要先从认识自己入手,深夜静坐的时候,反观内心,在心中梳理一下自我,是认识自己的好办法。如果自己无法梳理,也可以借助他人,从别处获得指引。总之一句话,要有认识自己的意识,有了这意识,总会想到办法;如果没有这意识,那么想要认识自我就难了。

有一年轻的学僧问性空禅师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性空禅师回答道:“假如有人落在千尺之深的井中,你能不用绳索把他救出来,那个时候我就告诉你。”

学僧听了以后就说:“刚去世的湖南畅禅师也曾讲过同样的话,不合乎常识。”

性空禅师喊仰山禅师说:“快一点来,把这个年轻的学僧赶出去。”

后来,仰山禅师就问耽源禅师说:“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井中之人?”

耽源禅师反问道:“痴汉,谁在井中?”

仰山禅师无法回答。后来又问沩山禅师道:“老师,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井中之人?”

沩山禅师出其不意地大声叫道:“仰山。”仰山禅师就应诺。沩山禅师终于哈哈大笑说道:“从井里出来了。”

后来,仰山禅师告诉大众说:“我在耽源禅师处得到命,在沩山禅师处得到地。”

于千尺之深的井中救人,可谓是不合常理之极。不仅世上没有那么深的井,即使有那么深的井,不用绳子救人怕也难有人能做到。但却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且要人作答,那么答案只能有一个了,即表面上说的是井,但其实指的是人心。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不明白这点的人,就是被内心所困的了,是没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仰山禅师就是这般,因此才没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能直下承担从理上去看,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那就明了了。

同类推荐
  •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以孤独为线索,作者在孤独中思索,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命运、自由、救赎、文学、教育等人生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本书重在对《道德经》文本的译注与解析,同时对老子生平事迹、著作进行评价。全书内容各章独立,又具内在的逻辑联系。先从宏观视角阐述老子生平行迹和对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总体看法。继而分章对译,注释和解析,将老子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注释与解析中,注文严谨,分析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将老子淳厚、和蔼、睿智、大气的形象展示给世人。本书为《道德经》普及读本,内容上对老子生平行迹勾勒清晰,注文严谨独到,解析自然流畅。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们30年来上下求索、深刻反思的思想历程,是作者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心灵写照和诚实记录。在这里,作者们以“客观的理解”为准绳,力图用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部著作完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因为我们深知解释学的合理性,深知我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文化差”、“时代差”,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理解的难度也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
热门推荐
  •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本书汲取佛教禅门精华,指导人们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修炼智慧生命,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禅是一条回家的路,它通达我们的心灵家园。泡一杯茶,让我们一起来听禅、品禅。我们的心灵像一面镜子。如果镜子蒙上了灰尘,那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污垢。如果镜子一尘不染,那我们就会看到晴天丽日。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不如意,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把我们这面灵魂的镜子,擦拭得更亮。
  • 烛影摇红浮云楼

    烛影摇红浮云楼

    此情绵绵悠长,足够用我一生徐徐道来,望君念念不忘。【我既名瑜,字珩,凝素液,发奇光,自然不惧虞渊,普照川泽山薮。不求功成名就,只想修你一生安澜。】高山之巅,百尺禁忌之中也绽放出灿然炙热,掩不住春光烂漫;水墨江南,杏花微雨之下也有晴光微冷,哀思成双;独倚危楼,千帆过尽之后也等到了情丝柔情,平安喜乐。
  • 尼姑皇后的春天

    尼姑皇后的春天

    作为一个小尼姑,自然不能忍受平白被人轻薄,她种果可是个睚眦必报的人,管他是谁,定要叫他好看。可对方怎么是个皇帝呢,她暗恋的对象又什么时候变成了前朝太子?这世界变化太快,实在是消受不起,她还是赶紧逃回净心庵吧。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刺客列传之四方有神

    刺客列传之四方有神

    网剧《刺客列传之离火灼天》的同人文,仙侠pa,全员he。会尊重原有的人设,在仙侠背景上进行创作。不承前世,不连今生,不启来世。可以当作发生在平行世界的小故事,文风朴实又轻松。既然原剧讲权谋,那么我们就来谈恋爱。四神插科打诨倒追天界公务员仙君的趣事,有甜有虐。百转千回,若不能送你一场盛世繁华,那便赠你一曲山高水长。
  • 上仙前路有诈

    上仙前路有诈

    心性寡淡,无欲无求的昭悠,唯一的爱好就是偷下凡间,品品人间疾苦,回甘自己的快乐。可有朝一日,纵身一跃,却不是下凡,居然穿越重生了?仙人也会重生?重生不要紧,这个叫系统的是什么东西?谁能来告诉她一下?系统回道:“助你改命啊~”“我的命,有什么需要改的?”昭悠不屑,更是不信。系统缓缓说道:“你庸碌一生,你的夫君为了仙府威名,耗费千年心机娶了你…娶了你!还绿了你!你能忍?”昭悠不紧不慢:“能,名存实亡,两不相干。”系统又说:“你降生之时,九天祥瑞,龙凤伏首,本是九星之命,紫气东来,可却被封了天资,平凡无为,受尽下等仙娥奚落,你可忍?”昭悠目露阴毒:“不忍,又能如何?”系统笑:“你可知,有一位上神,乃是洪荒一绝,法力无边,上揽斗姆九星,下灭烛龙火精,更是俊美无比,却守候了你千万年。”昭悠哈哈哈狂笑,“当真?”系统斩钉截铁地回道,“比天道还真!”“好好好,是不是上神不要紧,前面都不要紧,是个俊美的就好~”老仙女重生,逆天改命,开启修仙大道,斗前世心机白莲夫君,步步为营,收酆都大帝为小弟,涂山上神为闺蜜,更有初代老神将她当做手心宝。昭悠不经长叹:重生好啊~带着系统重生~更好啊~
  • 仙界归来之人

    仙界归来之人

    游龙一掷乾坤破,孤枪九连国境绝。狠绝天下百世兵,冷凝来路万人坑!他是仙界受亿万人敬仰的九帝之首魔帝,在即将要踏出那前无古人的最后一步时,因受心魔影响加上被其他帝君偷袭导致渡劫失败却意外重生在五千年前少年时代。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当北漂撞上土著

    当北漂撞上土著

    一列火车,一趟改变命运的旅程。90后毕业生苏晓月,再惨遭第一次就业滑铁卢后,意外收到了来自北京一家公司的面试offer,就此踏上了改变命运的北漂之旅。看似随和的室友,勾心斗角的职场生活,让单纯的苏晓月处处碰壁失败,在崩溃的边缘却是遇见了他。苏恒,人称‘毒舌界的代言人’刀子嘴豆腐心,恶劣的皮囊之下,却感性而又执着。****苏恒觉得苏晓月这个女孩坚强的让人心疼。苏晓月却觉得苏恒这个人人美,但恶劣至极,尤其不是一个好室友。苏晓月:“你应该好好的去学学别人的室友是怎么当的。”苏恒:“我明白了,下一次在楼下撞见你哭的时候,应该递上纸巾。”苏晓月:“……”ps:恶劣毒舌感性男×独立话唠理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