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9100000010

第10章 古典中国之春——诗书时代(1)

第一节 “天”的信仰的发生与古典中国的成立

人们都知道殷商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年代。按照斯宾格勒的观点,殷商时期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时期,只能算是“前文化”阶段。

殷商时期的中国确实只能算是“原始文化”。首先,它近乎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文化。在甲骨卜辞中,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殷人对各式各样神灵的祀拜祈祷。逝去的每一个先祖固然是他们祀拜的对象,几乎所有他们所遭遇经历的山川河湖也都是他们祈祷的神灵。但是,所有这样的神灵都是零乱的,互不相关的,可以说是随处安放、任意简择的,它们缺乏一个体系,没有内在的统一。按照斯宾格勒的观点,原始文化区别于高级文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这里。斯宾格勒认为,原始宗教“充其量只有一些零散的和无规则的特征、依附于各种名称上的祀拜、片断的传奇人物形象的总汇,但它还没有一个神圣的秩序、还不是一个神话有机体”[98]。他在评述埃及文化和巴比伦文化作为人类最早期的两个高级文化出现于地球上时说:“这两个地区一直在培育某种在性质和意图上和一切原始文化都根本不同的东西,某种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的东西,这种内在的统一性是它的一切表现形式所共有的,……”[99]一个文化之所以是“原始的”,就是由于它的混沌杂乱。“原始文化既不是一个有机体,也不是有机体总和。”[100]“原始民族和费拉民族所体验到的生命只是一种动物学意义上的起伏沉浮、一种没有计划的偶发事件,没有目标,也没有在时间中有节奏的行进,在此种民族中,变数甚多,但在最后的分析中,这些变化皆缺乏意义。”[101]

对于原始中国来说,特别能说明问题的是殷人对神灵崇拜的无逻辑。郭沫若先生对卜辞有很好的研究。他说:“殷人最为迷信,无论什么大小的事情都要卜,一卜总是要连问多次。……据此可以想见殷人是怎样的迷信了。”[102]冯达文教授也曾对殷人的这种“不可理喻”有很好的解说。他说:“殷人对帝的征询如此繁密,内容如此零碎具体,显见他们无法(或不敢)运用和发展自己起码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更没有意识到应该用自己的理智去追求、把握事物之间一些共同的、一般的、规律性的东西。”[103]他还进一步指出:“在殷人那里,事物的联系固然被看作只有一正一反,肯定否定的两种情况。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殷人贞问一件事情,卜问了正面,还是卜问反面:……这种情况表明,殷人对事物的正面和反面虽然作了区分,但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不敢判定的。……匍匐在上帝脚下的殷人倒回到了蒙昧的时代。”冯先生的这一精到的论断非常贴切地表明了殷人的前文化状态。斯宾格勒看到这一段,一定会大加赞赏。斯宾格勒说:“原始人民还处在蒙昧状态,面对混沌的环境,还惊恐得目瞪口呆,那种种谜团不断地挤压着他们,因为他们当中还没有人能逻辑地应付这一切。和他们比较起来,动物是幸运的,它们虽然是觉醒的,但却不用去思考。动物只有在情况发生变化时才知道恐慌,而早期人类却在整个世界面前颤抖。他身内身外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无法解决。日常的事情和神灵的事情纠缠在一起,既无头绪,也无规则。日子里充满了惊恐和痛苦的虔敬。”[104]

古典中国的觉醒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我们认为,商周之际,中国文化明显的突破终于发生了。

商朝中晚期的时候,殷人已有了对“帝”的信仰,表明一个统一的至上神已经出现了[105]。但是真正的突破应该发生在“天”作为信仰对象的时候。“天”作为至上神,作为万神之首和万神之统出现在古代中国的集体表象中,实在说来才真正是古典中国发生的标志。当然,这里的“天”与我们后世所理解的自然的天空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更接近了西方文化的“上帝”。可以说,当古代中国人开始把“天”当成至上神信仰的时候,表明中国已从原始文化阶段进入到高级文化阶段,用本书的话语来说就是,原始中国已演变为古典中国。

“天”何时才进入中国文化的视野中呢?

郭沫若先生说:“在这儿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卜辞中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决不普称为天。天字本来是有的,如把大戊称为‘天戊’,大邑商称为‘天邑商’,都是把天当为了大字的同义语。……卜辞既不称至上神为天,那么称天的办法一定是后起的,至少当得在武丁以后。”[106]郭老先生于是进一步推断:“由上所论足见殷时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107]

由此我们可以说,商周之际,文化中国开始觉悟,古典中国的发轫就在此时。

从此以后,所有的原有神祇都归入“天”的系统之中,即使是殷人最传统的祖先崇拜也都归入了天的信仰的体系中,成为“上帝”、“皇天”、“天帝”之一部分。

已经死去的统治者上升到天,成为上天的一部分,这不能不说是古典中国一个巨大的思想成就。原来零乱混杂的祖先崇拜经过这一思想上的提升变成了一个统一的信仰体系。上帝和祖先由此而成为二而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都知道西方基督教有所谓“三位一体”的观念,其实,古典中国的先祖帝王与上天的关系也是一种超越普通思维的“多位一体”的关系。

不要小看了这一信仰整合的意义,它表明古典中国由此进入了高级文化的阶段。正如斯宾格勒所说:“随着高级文化类型的出现,这个‘彼物’让位于一种强有力的统一的倾向。……高级文化即是某个单一的巨大有机体的醒觉存在,这个有机体不仅使习俗、神话、技术和艺术,而且使并存于其中的民族和阶级,都成为某个单一的形式语言和某个单一的历史的容器。”[108]

因为这一观念上的突破,古典中国从原始宗教进入到真正的宗教,古典中国也由此迈入高级文化的历程。“原始宗教的周围有一些居无定所的东西,就像云彩和风一样飘忽不定,原初民族的大众心灵曾经偶然地、暂时地聚集成为一个存在。”[109]但它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世界感和心灵意象。真正的宗教意味一种心灵的破土而出。“在任何情况下,宗教的肇始总像是振臂一呼,无声地交织在一起的恐惧的防御心理,突然间被一阵内在的纯粹觉醒所驱散,这种内在性完全就像植物一样,从母土中破土而出,并凭着一种远观,凝视和领会着光的世界的深处。凡是内省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感觉而存在的地方,就能感觉到这种变化,并把它当作一种内心的重生加以欢迎。”[110]这就是说,伴随一个高级宗教的出现,人类会获得一种精神的解放,并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注意,这是一个“世界观”,而不是原始宗教中的地方祀拜。从现在起,因为精神的解放,文化人类开始仰望天空,把整个宇宙和历史当成自身的关注对象,而不是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因为恐惧和防御心理只忙于应付他们的身边的事务,只关注自己的宗族与部落。

作为高级文化的古典中国的春天开始了。

第二节 《尚书》——古典中国之《圣经》

一、天威与威仪

凡是认为中国是没有宗教的国度的人,可以肯定他们无法领会《尚书》;而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仰,两千年来,《尚书》的真如则几乎没有被国人理解。在观相的历史学中,《尚书》就是古典中国的圣经,它的地位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圣经》(Bible)。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尚书》当然指的是今文尚书。虽然现存的29篇今文尚书不能说全都能代表古典中国精神春天的作品,但基本上可以说,如果我们要在现存的传世文献中找寻古典中国的春天遗存,这里应该是材料最集中的地方。

我们认为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精神的篇章包括:《甘誓》、《汤誓》、《牧誓》、《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等。

其中,《甘誓》、《汤誓》、《牧誓》最能反映殷周之际或者说周初新人类的精神面貌。当然很明显,《甘誓》和《汤誓》是姬周人为了自己改朝换代所做的虚拟托附,我们不应该把它们想当然地认定是禹汤时期的作品。从事中国学术研究的人士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古人是非常习惯于“托附”的。

这几篇作品特别能反映青春时期人类的朝气蓬勃和一往无前:

夏书·甘誓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商书·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周书·牧誓

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不管是夏启对有扈氏有什么样的控告亦或是商汤与周武对夏桀和商纣有怎样的列罪,这些对于我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个新人类“恭行天之罚”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心。这绝对不是晚期人类所能具有的。

这里,周武王为代表的青春心灵把自己等同于至高无上的上天,而且这样的心态是自然而然的,是发自内心的,并不像晚期人类那样是反省和自我激发的结果。它们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充满了无比的威力。

在《多士》、《多方》甚至《费誓》篇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早期人类旺盛的生命力和充盈的权力意志: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尔乃尚有尔土,尔用尚宁干止,尔克敬,天惟畀矜尔;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尔小子乃兴,从尔迁。”[111]

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

……

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112]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穽,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干。甲戌,我惟筑,无敢不供;汝则有无余刑,非杀。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113]

在文化春天的人们看来,上天、上帝具有不可抗拒的威严,早期信仰中的人类是不可能违抗“天威”的。

我们有必要来看《尚书》有关“天威”的话语和段落: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114]

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115]

同类推荐
  •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以期实现完善社会管理的目的。从夏商周时期,古代国家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对人民言论的征集和采纳,专门设立负责采风的官员收集民间歌谣,用做国家对人民心声的倾听,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对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季札称赞的《唐风》中有一首《蟋蟀》,其情真挚,其思殷切,当称季札之赞美。
  •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是山东省图书馆与齐鲁晚报联合创办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自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讲以来,精品讲座每半月一期,截至2012年底,共组织精品讲座七个系列200余期,做客“大众讲坛”的主讲嘉宾既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文学家、前文化部长王蒙,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奉祀官孔垂长,易学家刘大钧,知名学者仓修良,清史学家阎崇年等。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影帝宠妻,缘来是你

    影帝宠妻,缘来是你

    她是刚刚毕业在寻找工作的摄影师,他是当红男星,她曾经因为母亲抛弃她和父亲而不相信爱情,他爱的女人因为利益而离开自己,而一段阴谋使他们两个相遇,把他们两个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她没想过他们会有故事,而他却不想放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闽侯简史

    闽侯简史

    《闽侯简史》是一部简明介绍闽侯历史的通俗读本,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记述时限,上溯远古,下迄1949年。按历史编年体例,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分专题纪事。本书记述重点是史事及其相关人物,包括各时期重大政治活动、军事事件、经济贸易与文化成就等,并根据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点而有所侧重。本书由曾江主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斩妖剑之小白球

    斩妖剑之小白球

    离开家的小妖女偶遇一个小书生,可是书生也是要斩妖除魔的,一路相随,处处奇遇,人妖殊途却是一见钟情,假如历经磨难,是否能修得一世情缘……
  •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尽览古今中外武器宝库,揭开全球经典武器秘史!遴选人类武器制造史上的王者利器与经典之作,以权威数据和珍贵图文资料进行专业解读!本书分为古代武器、轻武器、火炮、舰艇、导弹等章节,全面清晰地展示了各类武器的传奇历史、发展脉络、性能特点以及神奇威力等,以海量的美图向你展现武器的无穷魅力。还等什么,赶快跟随本书进入博大的武器家族吧!
  • 俏农女

    俏农女

    她本是聪明机灵胆识过人,却独爱管家儿子的现代千金一朝穿越竟成了五岁小村姑……开始贫寒奋斗史!一穷二白要上进,爹爹竟把她许给放牛娃婚姻大事我做主,居然招来了小金龟定亲一朝得罪权贵惹来家门之祸,爹爹发配边疆,娘亲跳了望夫崖……债主上门,姐姐被卖,伯父伯母趁火打劫,霸占家产,气死祖母,祖父也一病不起……小村姑要逆天,坚强勇敢自强不息。挖野菜,做刺绣,养池塘。上孝长辈,下供哥哥读书,照样活得风生水起!**********片段①**********“若玉开心,便是乐事。”小金龟惊鸿一笑,昔日定亲本当如此。“从今往后,我的开心就是你的开心!所以你天天都会开心……”稚子童言,她对他又说又笑。**********片段②**********“丫头,我想到你就觉得很甜,害得我蛀牙,每天晚上疼得睡不着。”某男目光灼灼,心若热铁,赤红透亮。“我知道啊,可我只负责赚钱养家。”某少女身价倍增,食指点唇突发奇想,“不然我屈尊降贵给你拔牙!”热铁掉进冰水,‘嗤’一声,灭个干净……**********片段③**********雪地里留下两行一大一小的脚印,深远绵长不见尽头,两人牵手回望。某后俏皮一笑,“像是一辈子。”某帝揽她入怀,“就是一辈子!”
  • 中国古代贤人传

    中国古代贤人传

    这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荟萃的书,取名《中国古代贤人传》。书中所选择这些垂范卓越的人物,他们的影响、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永远引为骄傲的。例如书中所选的周公、管仲等人,就是我们常想到的“贤人”。书的取名,响亮明快,发人联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有名气、领风骚、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做传的书,很有文化意蕴。相信这部书一定很受欢迎。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病娇世子不羁妃

    病娇世子不羁妃

    谋者,谋天下策人心。定王爷所谋,一图,这河山万里,二谋,如何迎娶四姑娘回家。墙头上,一只芊芊素手把数枝开得正好的梨花拨开,露出张秾秀靡丽的容颜来,只看她眉眼一笑灼灼其华:“定小王爷,我想,我喜欢上你了。”墙头下,少年鲜衣怒马,桀骜的眉眼里盛满温柔:“无妨,我娶你。”
  • 古挽歌

    古挽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