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600000005

第5章 鲁迅和《点石斋画报》

中国最早的画报,可追溯至光绪元年自广州迁上海出版的《小孩月报》(Child's Paper),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J.M.W.Farnham)主编,锺子能任主笔,清心书馆发行,后改中国圣教书会发行,连史纸印,供中小学生阅读,文字浅近,兼有插图。光绪三年,申报馆创办《瀛寰画报》,第二号改名《寰瀛画报》,蔡尔康任主笔,在英国印刷,上海装订发售,共出五期,乃最早用绘画形式介绍国内外时事新闻、人物传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先进交通工具等,实开中国画报之先河。光绪六年,上海圣教书会创办《图画新报》,由范约翰主编,锺子能任主笔,清心书馆发行,以宣传基督教义为主,并有风景、地图、天文、科学、时事、人物等内容。这几份画报,不尽如人意之处甚多。如《小孩月刊》因借用外国旧铜版,说的是中国事,画上是外国人;改由中国人画插图后,用黄杨木雕版,画面简陋,画的洋人却穿着中国长袍。《瀛寰画报》也用过不少时过境迁的外国旧铜版,如第一号所刊“有关俄土两国之事”,乃是二十年前克里米亚战争的旧闻。真正中国人自己的画报,并且相对密切联系时事以图版配合新闻报道的,当数创刊于光绪十年的《点石斋画报》。

当时上海的石印书坊,以点石斋书局的影响最大。它附属申报馆,由英商美查(Ernest Major)创办于同治六年,聘王菊人为买办,初名点石斋书画室,又称点石斋石印局,设址于偷鸡桥堍,它的印刷所设在泥城桥堍,门市部则设在抛球场。光绪五年六月九日《申报》刊出“点石斋主人美查”的《点石斋印售书籍图画碑帖楹联价目》,有这样一段话:“本斋于去年在泰西购得新式石印机器一付,照印各式书画,皆能与元本不爽锱铢,且神采更觉焕发。至照成缩本,尤极精工,舟车携带者既无累坠之虞,且行列井然,不费目力,诚天地间有数之奇事也。”石印是当时先进的印刷技术,尤其适宜影印或缩印古籍。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二说:“石印书籍,用西国石板,磨平如镜,以电镜映像之法,摄字迹于石上,然后傅以胶水,刷以油墨,千百万页之书,不难竟日而就,细若牛毛,明如犀角,剞劂氏二子可不烦磨厉以须矣。”点石斋凭借石印技术,影印《康熙字典》《十三经》《佩文韵府》等,印数奇大,获利丰厚。

光绪十年四月,点石斋书局创办《点石斋画报》,每十天出一册,一般逢六出版,随《申报》附送并零售。每册封面用彩色本纸,内页用连史纸,凡八幅,长方开本,经折装。以十二册为一辑,依天干、地支、八音、六艺、四教、四德编目。至光绪二十四年停刊,共出版四十四辑,图文四千两百余幅。《点石斋画报》创刊伊始,就由吴友如主绘,参加绘图的有张志瀛、顾月洲、周慕桥、田子琳、金蟾香、符艮心、葛龙藏、马子明、贾醒卿、何元俊、李焕尧等。他们的画,构图完整,笔致细腻,刻画入微,兼有中西画法的特点,以此而形成了“点石斋画风”。由于石印技术的特殊性,无论画稿如何细腻入微,都能毫厘无差地再现出来,并且印刷周期大大缩短,画面效果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画报这一新颖别致的传播样式,问世后就一纸风行,并且代表着当时画报的最高水平。阿英在《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中就说:“因《点石斋画报》之起,上海画报日趋繁多,然清末数十年,绝无能与之抗衡的。”

《点石斋画报》的内容,以时事画为主,如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缅甸问题、朝鲜问题等,都印出专号,以警醒民众;各地的社会新闻和民风习俗介绍,也占相当多的篇幅。此外,还介绍外国的风土人情、山水景物、高楼大厦、火车轮船以及声光化电等科学事物。这份前所未有的新型读物,受到读者的欢迎,市井购观,流播广远。应该说明的是,其中不少新闻画,取材于《申报》,辰桥《申江百咏》有曰:“一事新闻一页图,双钩精细费功夫。丹青确有传神笔,中外情形着意摹。”自注:“又有《画报》,大半采《申报》中事有可绘图者,一事一页,描写入神,用石印印行。”但由于新闻素材辗转而来,画者只能凭空臆想而作,甚至有不少是杜撰出来的,往往选择前人野史笔记里的材料,改编为新闻,再作描绘。来得比较真实的,倒是那些风俗画和以租界里市井细民为题材的社会新闻画。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里说:“在这以前,早已出现了一种画报,名目就叫《点石斋画报》,是吴友如主笔的,神仙人物,内外新闻,无所不画,但对于外国事情,他很不明白,例如画战舰罢,是一只商船,而舱面上摆着野战炮;画决斗则两个穿礼服的军人在客厅里拔长刀相击,至于将花瓶也打落跌碎。然而他画‘老鸨虐妓’‘流氓拆梢’之类,却实在画得很好的,我想,这是因为他看得太多的缘故;就是在现在,我们在上海也常常看到和他所画一般的脸孔。这画报的势力,当时是很大的,流行各省,算是要知道‘时务’——这名称在那时就如现在之所谓‘新学’——的人们的耳目。”说得实在很精辟。

《点石斋画报》创刊号上,编者有这样一段话:“第一号则为甲一,第二号则为甲二,其馀按号而下,故书缝中之数目,则亦鱼贯蝉联,将来积有成数,可以装成一本,幅式大小,统归一律,毫无参差不齐之病,赏鉴家以为然否?”由于版式统一,且有固定栏目、固定页数、固定的出版日期,连续编号,给有意去保存的人提供了方便,特别是一些连载,装订起来,也就是成帙的书籍了。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面试》里说:“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上海出有一种石印的《点石斋画报》,我最喜欢看了。本来儿童最喜欢看画,而这个画报,即是成人也喜欢看的。每逢出版,寄到苏州来时,我宁可省下了点心钱,必须去购买一册,这是每十天出一册,积十册便可以线装成一本,我当时就有装订成好几本,虽然那些画师也没有什么博识,可是在画上也可以得着一点常识,因为上海那个地方是开风气之先的,外国的什么新发明、新事物,都是先传到上海,譬如像轮船、火车,内地人当时都没有见过的,有它一编在手,可以领略了。风土、习俗,各处有什么不同的,也有了一个印象。”当年像包天笑那样爱读《点石斋画报》,并将它装订成册的人,大概也不是少数。

鲁迅比包天笑小五岁,早年在绍兴是否读过《点石斋画报》,已不能知道。但在他的藏书中,有四种是从《点石斋画报》中析出而装订成册的。鲁迅对这些厘定重叠、穿针引线的事,一向乐意去做,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休息。但这四种却不是他亲手装订,他只是将它们析出整理,托宋紫佩去请人装订,他在一九三四年九月五日的日记里便说:“下午寄紫佩信并《淞隐漫录》等一包,托其觅人重装。”鲁迅在付人装订之前,在每种的扉页上作了墨笔的题识,还盖了印章。

第一种是王韬的《淞隐漫录》,吴友如绘图,共六册,题识云:“《淞隐漫录》十二卷。原附上海《点石斋画报》印行,后有汇印本,即改称《后聊斋志异》。此尚是好事者从画报析出者,颇不易觏。戌年盛夏,陆续得二残本,并合为一部存之。九月三日南窗记。”钤“旅隼”印。

第二种是王韬的《淞隐续录》,张志瀛绘图,共两册,题识云:“《淞隐续录》残本。自序云十二卷,然四卷以后即不著卷数,盖终亦未全也。光绪癸巳排印本《淞滨琐话》之十二卷,亦丁亥中元后三日序,与此序仅数语不同,内容大致如一,惟十七则为此本所无,实一书尔。九月三日上海寓楼记。”钤“旅隼”印。

第三种是王韬的《漫游随录图记》,张志瀛等绘图,题识云:“《漫游随录图记》残本。此亦《点石斋画报》附录,序云图八十幅,而此本止五十幅,是否后有续作,或中止于此,亦未详。图中异域风景,皆出画人臆造,与实际相去甚远,不可信也。狗儿年六月收得,九月重装并记。”钤“鲁迅”印。

第四种是李渔的《风筝误》,金蟾香绘图,题识云:“李笠翁《风筝误》。亦《点石斋画报》附录也,盖欲画《笠翁十种曲》而遂未全,余亦仅得此一种,今以附之天南遯叟著作之末。画人金桂,字蟾香,与吴友如同时,画法亦相类,当时石印绣像或全图小说甚多,其作风大率如此。戌年九月将付装订因记。”钤“鲁迅”印。

这四种的三位绘图者,仅吴友如记载稍多,其名嘉猷,字友如,苏州人,生年不详,幼习丹青,私淑钱杜、改琦、任熊等,擅工笔,于人物仕女、山水界画、花鸟虫鱼靡不精能,亦擅长写意人物,主绘《点石斋画报》,后脱离点石斋,又自创《飞影阁画报》,也很有影响,光绪十九年卒。宣统元年,上海璧园书局从其后人处购得粉本一千两百幅,编成《吴友如画宝》,石印行世。他画的昆曲人物册页和《豫园雅集图》曾在南京博物院展出,惜未过眼。张志瀛和金蟾香,仅记名于杨逸《海上墨林》,生卒年均不详,事迹亦无可考。只知张志瀛名淇,上海人;金蟾香名桂,苏州人,据说早年与吴友如稔熟,后同去上海,受聘于《点石斋画报》。

鲁迅对吴友如的画相当熟悉,在《朝花夕拾·后记》里谈到《百孝图》时说:“吴友如画的一本,也合两事为一,也忘了斑斓之衣,只是老莱子比较的胖了一些,且绾着双丫髻——不过还是无趣味。”然而他觉得《点石斋画报》反映了时代,他说:“吴友如画的最细巧,也最能引动人。但他于历史画其实是不大相宜的;他久居上海的租界里,耳濡目染,最擅长的倒在作‘恶鸨虐妓’‘流氓拆梢’一类的时事画,那真是勃勃有生气了,令人在纸上看出上海的洋场来。”鲁迅在《略论中国人的脸》里又说:“时装人物的脸,只要见过清朝光绪年间上海的吴友如的《画报》的,便会觉得神态非常相像。《画报》所画的大抵不是流氓拆梢,便是妓女吃醋,所以脸相都狡猾。这精神似乎至今不变,国产电影中的人物,虽是作者以为善人杰士者,眉宇间也总带些上海洋场式的狡猾。”虽然这是一篇颇为辛辣的杂感,但因为吴友如对晚清社会及芸芸众生十分稔熟,故笔下人物神情毕肖,对“国民性”的揭示也颇为深刻,鲁迅之所以欣赏他的画,原因也在于此。

同类推荐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波心——散文、伤口那把盐在心里蔓延——小说、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情书《再别康桥》精心选择收录了徐志摩诗歌、散文、小说、情书名篇佳文。包括诗歌《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月夜听琴》,散文《我的彼得》《巴黎的鳞爪》《曼殊斐儿》,小说《春痕》《轮盘》等,完整再现作者创作天赋。他的文字语言飘逸、潇洒,美得醉人,是中国诗文的典范之作,句句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文字,真实再现他所有的想往、思慕、坚持和热忱,是了解徐志摩生平的重要资料。
  • 旧时光影再回首:从汉正街到王府井

    旧时光影再回首:从汉正街到王府井

    从战乱年代的关山万里,到遭遇时局动荡家道中衰、有志青年珞珈寻梦、进北大目睹燕园风云、屡经磨难再展宏图……作者以优美生动的笔触娓娓叙述了自己大半生的主要经历,穿插着各个历史时期的见闻和感受,描绘出一幅幅波澜起伏的社会图景,再现了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在时代不断变革背景下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
  • 唯食物可慰藉

    唯食物可慰藉

    本书收录与饮食相关的美文22篇,讲述生命中的深情故事。一蔬一饭的爱意源远流长,岁月深处的凝望穿越时光。那些滋味满怀深情,光阴流转间叫人感动落泪。一碗朴素日常的米饭,一道普通不过的番茄炒蛋,都有人生的哲学蕴含其中。翻阅此书,既满口噙香,又心旌摇曳。
  • 一个女人的双性恋

    一个女人的双性恋

    虽然同为女人,当我听完林丛的故事后,仍然无法控制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我得承认,这个世界是由**组成的大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不同的人为着不同的**在做着不同的表演,而这些表演的背后,又有多少的故事是愿为人知的呢?
  • 民国清流

    民国清流

    从2015年起便陆续迎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百年纪念热潮,一个世纪前,由一代文人学士引领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推动着中国迈入现代化进程。民国六年至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活跃、文化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在风云激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共同擎起中国文化的苍穹。
热门推荐
  • 黎氏王朝

    黎氏王朝

    天命元年,黎永平触碰了苗成的阵法初成品,自此种子向世间播撒,等到苗成发现时,已经有所来不及,苗成与天门派尽力抢救却终归失败,为了延缓树对人体的毒害,苗成不得不改进阵法,最后的成品惊艳了术士界,因为想要破解该阵法难于登天。但是这个阵法的最恐怖的地方,也就是设计它的初衷就是控制,每一颗种子都有一个序号,随着种子的传播序号会增大,但是种子的寄主会遭到序号更小的种子寄主的控制,因而黎永平成为了所有感染者的精神领袖,幸免的只有术士。为了引导人们生活,作为术士的苗知诱导黎永平走上称王之路。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漏洞,苗成再次设计了一个阵法……
  • 第二父母

    第二父母

    这是一部反映教师生涯与人生命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所有任课老师的故事,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可亲可敬。作品细节丰富,情节感人,可谓一部教师列传,也是一部中国当代教育史。作者并非在传达那种司空见惯的师生情,而是意在展示独特的精神传承关系:无数品格超拔的老师,用他们的言行滋养了一个个生命;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肉身,而老师给予我们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作者不为尊者讳,如实记录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因而也是一部深刻揭示老师生存状态的力作。
  • 梦幻太空

    梦幻太空

    浩渺银河,云云星系。邓龙从地球跨越星辰大海到达祖冲之星圣地山,只为阻止银河系黑洞吞噬银河系中仅存的五个有生命星球。且看一阶凡夫俗子如何逆天而行,逐步成长为遨游于梦幻般太空之中,整合宇宙力量,向混沌世界宣战的第一人。
  • 娱乐之闪耀冰山

    娱乐之闪耀冰山

    生活中他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冰山,在夜店里他是叫人为之疯狂的夜店prince。他崇尚自由,他就是陈智庭。推荐本人新书《梦幻修炼人生》,有兴趣的可以收藏看下
  • 生命的橄榄绿

    生命的橄榄绿

    当把我们的性别淡化,扔进同一个深渊里,一个隐忍克制,一个风趣不娘;在兵荒马乱的世界里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我们对人格独立、势均力敌的爱情向往,便是对世人定义中的弱者形象的反叛。阻击手VS谈判专家。
  • 重生之万界最强驭灵王

    重生之万界最强驭灵王

    驭灵重生,回到过去,改写那曾经凄惨的命运最强驭灵王楚京安回到过去拯救世界破黑暗公会,降服天下驭灵师掀开万界神秘面纱踏尽万界绝地开启驭灵的全新时代。
  • 霸汉(7)

    霸汉(7)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①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①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收录了王火的代表作《战争和人》三部曲,分别为《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枫叶荻花秋瑟瑟》,是世界反法西斯书系中的一部力作小说,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核心人物童霜威由消极避难、保持名节到鄙弃国民党独裁统治、投入民主运动的行列。同时,成长为青年的童家霆,也在时代风云的锻造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光明。
  • 小雨滴答

    小雨滴答

    本书是高中女生小雨一年的学习日记的汇编。全书记载了在这一年内,她的学习、生活、所思所想以及对各种学习方法经验和生活体悟的总结,是新一代中学生在特殊时段的详细人生记录,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具有很好的分析和解读的样本价值。
  • 山村鬼娇娘

    山村鬼娇娘

    我的未婚妻紫薇被剥皮之后,就成为了我的鬼娇娘,而爷爷用秘法把她复活之后,她又成为了我的人皮新娘,但是一切都好像变得越来越诡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