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1500000009

第9章 向秀丽 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一 苦难的童年

向秀丽(1933-1959),女,广东省清远市人。12岁在火柴厂做童工。生前系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8年12月13日,所在的车间因酒精瓶破裂,酒精蔓延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属钠,她侧身卧地,截住燃烧着的酒精,被严重烧伤,但避免了一场严重爆炸事故。经医院全力抢救,因伤势过重而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她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向秀丽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33年5月13日,向秀丽出身于广州一户贫苦人家。她的童年时代,正处祖国烽烟遍野时期。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到珠江沿岸的时候,9岁的向秀丽便随着家人,逃难到肇庆大湾的舅舅家里。一家七八口人,就靠在乐昌做店员的父亲偶尔寄的一点钱生活。一家人经常吃不到一顿饱饭。有时候,要靠淘洗马粪里残存的黄豆渣来充饥。

一天,母亲眼含热泪地对她说:“阿丽,你愿意听妈的话么?”

乖巧的阿丽说:“我听你的话,妈妈!”

母亲对她说,家里孩子多,爸爸又没钱养活一家人,有人要收你做养女,到别人家里去,兴许还会有餐饱饭吃。说着说着,母亲就忍不住搂住阿丽哭起来了。

9岁大的阿丽不久成了一个姓容的地主家的“养女”。其实,“养女”的身份就如同婢女。她在养父家受尽了苦难,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住在低湿霉臭的角落,吃的是残羹剩饭。经常受到养父、养母的呵斥打骂。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养父的儿子生性凶残,以折磨人为乐,向秀丽经常无缘无故地遭受他的一顿毒打。她在地主家里苦苦熬了两年,受尽了各种折磨。一次她下田干活,砸伤了脚趾,后来化脓溃烂。但是地主还是不放过她,依然逼迫她割草放牛,伤口越烂越厉害;最后连路也走不动了。地主家看她没用了,便把她推出了门。可怜的11岁的阿丽,蹒跚地回到了家。进门便扑到母亲的怀里伤心地哭了。

回到家里,家里穷得顿顿喝粥,粥稀得能照见人。母亲可怜年幼体弱的阿丽,常多捞一些粥渣放在她的碗里。她趁母亲不备,把自己的碗和弟妹们换了,有时母亲盯着她喝粥,她只好胡乱喝上几口,装肚子痛,煞有介事地按摩着小腹,借故把自己的那碗稠粥推开。每当她看到有钱人家米饭鱼肉富足的时候,回家也问母亲:我们什么时候才有顿饱饭吃呀?妈妈心如刀绞,只好说:熬着吧,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她很羡慕,也渴望能够上学。她多次问母亲:“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上学校呀?我们能上学校么?”母亲也只是无奈地说:熬着吧,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阿丽的脚部伤口总算愈合了,但足趾却永久留下了伤残,成为她悲惨的“养女”生涯永远的痛。

向秀丽能走动后,母亲希望她回到“养父”家里,在那里好歹也能吃到两顿粗米饭,不至于饿死。可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死活也不愿再回去。她跪在母亲的面前恳求:

“妈呀妈!别再送我去,别再送我去!你可怜可怜我吧,我宁可在家里饿死,在河里淹死,也不再到那儿去……”

母亲心软了,她不忍心再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就这样,向秀丽留在家里了,这年她11岁。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她给别人家挑米、洗衣服、做保姆、钉纽扣、装火柴……凡是能挣钱的活,她能干的都干了。她从不叫苦,把挣来的一丁点儿钱全都给了母亲,能为母亲分忧她感到很快乐。

抗战结束后,向秀丽一家人回到广州。1948年,经人介绍向秀丽被和平药厂临时雇用,做了一名包装女工。那时她已经15岁了。她的命运并没有根本改变,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只是一点微薄的工钱。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了!苦难的日子终于熬到了尽头。

二 成长历程

解放大军开进广州城,人们夹道欢迎。鞭炮声、欢呼声和军乐声响成一片。向秀丽看到纪律严明、精神饱满的部队,她头一次感觉到激动和欢乐,头一次感到生活有了希望。她同大家一齐高喊:“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她兴奋地紧随着大军行进,一直走了好远好远。

解放了,广州的革命秩序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渐渐安定。从前那些贪官污吏、流氓地痞、恶霸把头,纷纷落网或逃走……广州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面貌,受苦受难的人们彻底翻了身。

向秀丽一家的生活一天天的改善。哥哥姐姐们进工厂当了工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母亲参加了街道工作,成为街道积极分子。向秀丽更高兴的是弟弟、妹妹上学读书了,她多年的上学读书的梦想弟妹们实现了!向秀丽经常对朋友说:“旧社会,什么苦味我都尝过了,就是没有尝过甜的滋味。现在总算是尝到了。”她由衷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的恩情!

1952年,向秀丽开始积极投身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参与工会工作,她荣幸地担任了和平制药厂第一届工会组织委员和基层工会女工委员。当然,工会工作也不是好干的,她碰到重重困难。药厂的群众基础还很差,以前的很多职工都是凭关系进来的,他们中不少人是姓高的资本家的亲戚朋友,药厂被称为“高家祠堂”;向秀丽缺乏群众工作经验,文化水平低,开会、听报告和政治学习,做点笔记都困难。但她不灰心,经常接近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很快树立起威信,逐渐成为群众拥护的工会工作者。

广州解放之初,百废待兴,和平制药厂也困难重重。原料和销路问题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药厂陷于半停顿状态。面对难关,有人无动于衷,有人悲观失望,有人提出把药厂分光吃净……向秀丽和厂里的积极分子决心保住药厂,他们依靠工会组织,到处奔走求援,终于从国营公司拿到了加工订货的任务,工厂得以正常生产。

向秀丽全力维护药厂和工人的利益。有一次,厂里的一个药师,因为对年终双薪问题不满,故意刁难,要求工厂添购一个价格昂贵的分析天平和一些化工仪器等器材,并自行停止了配料工作,生产陷于停顿。这时,向秀丽站出来。在一次职工会议上提出,是否非得添置这些昂贵的仪器,生产才能正常进行?二是过去没有那些器械也一直在生产着,为何不购置新器材就停止配料,停止生产?造成停工和影响职工生活,谁应该负责?药师见势头不对,又经向秀丽的劝说,也就顺水推舟,答应恢复配料工作。向秀丽经过实际的锻炼,逐渐成长起来。工人们赞叹地说:“阿丽变了,她进步得很快!”她由柔弱而沉默寡言,变得越来越勇敢和坚强。

药厂老板看到向秀丽的威信日益提高,便半讥讽半威胁地对她说:“阿丽,你自己进步好了,可不要搞风搞雨呀?”向秀丽针锋相对地说:“只要是对工人有好处,搞什么我都会拼命搞。”

老板见她不吃硬的,又来软的一手。一次过节,向秀丽回家时,见有人送来蛋糕和鸡鸭等礼品,说是老板的意思。向秀丽严词拒绝,让把这些东西拿走。后来,老板借口她工作积极,准备给她加薪,也被她拒绝了!

1954年9月,向秀丽经过干部训练班学习,成为工会的骨干。同年的11月,她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当时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入团之后,她更加勤恳踏实、积极负责。她是为了党的事业活着的,为了党的事业而工作着的。药厂包装工每月领取的是计时工资,由于搞工会工作,严重影响向秀丽的工资收入。基层工会主席让她尽量不在工作时间去搞社会活动,以免影响她的收入。她表示,决不能因为自己的工资问题而影响工会工作。她知道,现在的生活比旧社会强多了。

向秀丽总是想着:一定要干多些,干好些。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地生活着,工作着,学习着。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要为党多做工作,就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向秀丽进了职工业余学校念书。她刻苦用功,不懂就问,坚持到业余学校上课,上过夜课才回家吃晚饭。1953年,团支部吸收她参加青工学习班。在课堂上,她第一次听到了刘胡兰、***、***、卓娅、保尔·柯察金等许多中外英雄人物的名字和英雄事迹。她非常崇拜这些英雄人物,决心做个他们那样的人,时刻以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励和鞭策自己。

1956年,广州市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向秀丽积极投入这项工作,被推选为厂里的合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同年2月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向秀丽被调到何济公制药厂做包装工人。她努力工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她有时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夜里3点。

1958年,何济公制药厂要试制新产品,向秀丽被调到“甲基硫氧嘧啶”生产小组,她由包装工变成了制药工。生产这种化学制剂技术复杂,制造时要使用金属钠。金属钠具有强烈的爆炸性能,遇火会爆炸燃烧。在试制过程中,也曾有好几个工人被烧伤过。向秀丽当然知道工作的危险性,但她却很乐意从事这种工作。有人问她为何调到这一岗位,她说:“革命工作不能挑肥拣瘦,党需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大家都不干,谁来干呢!”

向秀丽的文化水平较低,要掌握化学知识和配制技术,就必须更加刻苦钻研。她虚心向师傅请教,回家后常常钻研到深夜。她认真做学习笔记、写工作日志。丈夫劝她休息,她就说:“我不懂技术,不苦学就跟不上去。”经过刻苦钻研,她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她们的“甲基”小组出色地完成任务,荣获了优胜红旗奖。向秀丽两次获得季度先进生产者奖。1958年10月31日,向秀丽被党组织接受为预备党员。她的入党介绍人吕燕珍曾这样评价说:“向秀丽是个做事踏实的人,凡事听从组织安排,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讲价钱,不多出声,为人实在正直。”

三 勇扑烈火

1958年12月13日,一个周末的晚上。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四楼化工车间灯火通明。向秀丽和另外两个女工罗秀明、蔡秋梅紧张地劳动着。她们在制造药品“甲基硫氧嘧啶”,车间里一排10几个煤炉烈火熊熊。罗秀明从楼下提上来一瓶重25公斤的强力无水酒精,这是制药的配料。罗秀明年轻,个子较小,把酒精提到四楼已经很吃力了,当她挟着沉重的酒精瓶倾倒酒精时,身体摇摇晃晃的,有点支持不住了。

“来,我来帮你忙!”向秀丽放下手头的工作,跑过去扶住酒精瓶,帮罗秀明把酒精注入容器。

这是一瓶新买回来的酒精。装酒精的大瓶子跟以前她们使用的瓶子有点不同。当她们在转换量杯时,因操作不方便,酒精瓶底碰破了,瓶里的酒精泄漏出来,在地面四下流溢。不幸的事情刹那间发生了。

由于酒精浓度大,车间又比较小,她们倾注酒精的操作台,距离那10几个煤炉很近,飞溅蒸发的酒精,遇到煤炉的灼烤,立刻燃烧起来。

火势四处蔓延,一团团火焰好像无数毒蛇猛蹿,向秀丽的布鞋和裤脚被烧着了,罗秀明的围裙、口罩、头发也着了火。情况万分危急。

她们三个人都没有灭火的经验,一时又找不到灭火的工具,心里不免着慌。罗秀明立刻离开了操作台,扯下了着火的围裙和口罩,扑熄了头上的火,随后倒地打滚,压熄了身上的火焰。

车间里的火越来越大了。向秀丽想起车间的一角正放置着五六瓶金属钠,这是易燃的烈性爆炸物,而且还浸在石油里的;万一着火爆炸,整个工厂就会被炸毁,厂房又处在市区,灾害的波及面会更大。

“不能让金属钠爆炸!”向秀丽脑海里闪出了这样的念头。她不顾个人安危,只想着迅速把猛烈燃烧的火焰扑灭,拼命也要保住那几瓶金属钠。

她突然想起车间一角放着几个防火砂盒,便连忙奔过去,想用砂盒灭火。只听见蔡秋梅高喊:“阿丽,你身上着火啦!”

向秀丽停住脚步。如果要取砂盒,就要经过放置金属钠的地方,那条通道很窄,带着火过去,就会引起金属钠的燃烧爆炸。她放弃了取砂盒的念头。

火焰在车间里继续蔓延,在向秀丽的身上继续燃烧。火焰从她的腿部、腹部,一直烧到胸部。蔡秋梅赶忙奔过去,要扑灭她身上的烈火。

在这危急的时刻,向秀丽看见一股带火的酒精,正顺着倾斜的地面,流向放置金属钠的地方。

“必须把火遏住!”向秀丽完全忘掉自己了。“你们别理我,赶快叫人来抢救!”她高声向蔡秋梅喊道。蔡秋梅顿时愣住了。

“不要理我,快去叫人!快!快!……”向秀丽斩钉截铁地命令道。

蔡秋梅只好下楼喊人。当她走下楼梯时,回头看见向秀丽不顾自己遍身着火,俯下身来,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双手和肉体,挡住那股蔓向金属钠的烈火。

烈火考验着向秀丽的意志,炙烤着她的肉体。火流被遏制在她的身躯和臂围之间,无情地在她的身上燃烧,她倒下了,她昏迷了,火流没有接触到金属钠,金属钠没有发生爆炸,工厂保住了,工厂周围群众的生命与财产没有受到伤害和损失……

“别管我吧!别管我,快走,快去抢救金属钠!”当领导和工友们赶来抢救,扑熄她身上的火焰时,从昏迷中醒来的向秀丽用坚定的声音这样说。

四 精神永存

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后,向秀丽清醒过来了。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损失?罗秀明有没有受伤?”她想到的不是自己。

住院治疗期间,向秀丽的意志力令常人难以想象,她顽强地忍受着病痛的摧残。医护人员由衷地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啊!”每次为她清除腐肉、植皮、输血、注射,她都要经受撕心裂肺的疼痛,她紧咬牙关,强忍着、坚持着,医护人员都不忍心看她的脸。实在忍不住了,就叫医生打开留声机,让歌声淹没自己的呻吟。尽管医院全力抢救,也未能挽救向秀丽的生命。火灾33天后,向秀丽去世。

向秀丽的英雄事迹传开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向秀丽精神”的热潮。林伯渠、董必武、郭沫若、陶铸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作诗题词。林伯渠在诗中写道:

磊落光明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

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

董必武写了七律:《纪念向秀丽同志》

烈物延烧势甚危,纵身扑火不犹疑。

谨防爆炸将旁及,忍受燔炰强自持。

风格在于维大局,精诚所到树红旗。

重伤百药都无效,忘我仪型永世垂。

郭沫若写了《赞向秀丽同志》一诗:

向秀丽同志,你全身都化为了光,

你是英勇的献身精神的形象!

酒精哪能够毁灭你呵,

而是使你永生在人们心上。

你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你是优秀的党的女儿,

你永远是人民的榜样!

195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向秀丽为革命烈士。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向秀丽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向秀丽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秀丽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同类推荐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自序》是作者晚年的回忆录,之所以名为“自序”,是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作为此前所有著作的总序。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社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哲学,叙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大学,回顾一生求学与任教的经历;展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本书所述,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忆往事,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对于理解、评价作者及其著作具有重要价值。
  •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对伊梅尔达而言,是个最为悲惨、最为狼狈的日子。清晨,她和丈夫马科斯以及八十多个亲信随从,乘几架美军直升飞机逃离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来到了美军驻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在成千上万群众的咒骂声中,灰溜溜登上去美国的飞机。马科斯统治菲律宾的历史从此结束,伊梅尔达的“第一夫人”桂冠化为乌有。最不堪忍受的,是她和马科斯不仅不能长驻马拉卡南宫,而且无法在菲律宾呆下去。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开始茫茫无期的政治流亡生涯。飞机按照他们的要求,在马尼拉上空转了两圈。
  • 水利泰斗:张光斗传

    水利泰斗:张光斗传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专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贡献巨大,也有着诸多争议。本书全面叙述了张光斗从幼年以来的成长历程,描述了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奋发向上,一心为国的赤子情怀,注重实践,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平凡温馨的家庭生活。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热门推荐
  • 韩宋

    韩宋

    至正十五年,刚经历高邮之战的元帝国风雨飘摇。这一年,韩宋初建,各地红巾起义如火如荼:张士诚称霸高邮;郭子兴征战江淮;方国珍逍遥台州……这一年,雄据欧亚大陆的元帝国,步入迟暮之年,垂垂老矣。这一年,一个身世离奇的少年,踉跄跌入乱世,为这风云跌宕的时代,注入一针强心剂。这一年,他立下誓言——驱除胡虏,重立汉廷!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权宠悍妻

    权宠悍妻

    国公府的嫡女,嫁与将军为妻,助他成为一代名将,却被夫君婆婆厌弃,怀孕之时,他宠爱小妾,以克星为由剖腹夺子,更拿她顶罪屠之。杀身之仇,涅槃重生,她杀心机姐妹,诛恶毒继母,夺回母亲嫁妆,渣男和小妾都一一死在她的剑下。重活一世,她不再痴恋,可偏遇那不讲道理的霸道元帅。“我这个所谓国公府嫡女说白了只是个乡野丫头,配不起元帅,不嫁!”“嫡女也好,乡野丫头也好,本帅娶定了!”“我心肠歹毒,容不得你三妻四妾,元帅若不想后院血流成河,最好别招惹我。”
  • 混元天珠

    混元天珠

    一代天尊,因根基不稳,渡劫失败,携带逆天神器混元天珠重回少年时期!根基不稳?厄蚀毒体让我可以吸收一切毒素,提升力量!底蕴不够?功法、武技任意兑换,还能无限提升。哪怕神魔,也能一招秒杀!美女不多?凡仙神魔,随你挑选!要是不够,还有妖佛!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味道,教你尝遍百般滋味……
  • 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飞机的发明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100多年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在飞机发明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大批杰出人物,从早期的航空先驱,到当代的航空科学家、发明家、设计师、飞行家和企业家都为之付出心血,甚至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其中很多著名人物的事迹都在邮票上得到反映。
  •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

    《肾病用药配餐指南》是一本关于肾病的用药配餐指南,共分为三部分,包括肾病的基本常识、肾病的用药常识以及肾病的药膳食疗,为肾病患者的用药、保健提供全面的解析,是肾病患者的良师益友、家庭医生。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我救了皇帝的命

    我救了皇帝的命

    一朝穿越回古代,偶然救活了一个男子,男子一身抱大腿,缠上了她,竟然发现救活的这个人是当今的皇帝,皇帝什么后宫三千人,怎么会轮到自己身上,开启了一段爆笑的故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我选择为梦想颠沛流离,即使万般辛苦

    我选择为梦想颠沛流离,即使万般辛苦

    我们是追梦的同路人,曾结伴走过青春的彷徨和迷茫,我们相信温暖,相信梦想,相信奋斗的力量,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为了彼此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