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3200000359

第359章

穆元帝出过大殡,穆延淳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谢莫如又开始给穆延淳滋补,还得劝他,“先帝一辈子为国事操劳,陛下这般自苦,岂不是让先帝九泉之下担忧。”

“我也知道,可能是苦夏的缘故。”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总是有些复杂的,如穆延淳,就他爹办的那些偏心眼儿的事儿,他心里也没少埋怨,但他爹这一死,他也是真伤心。好在,先时母丧都熬过去了,现下父丧,穆延淳就是想多伤心,也没那空。做皇帝跟做太子不一样,做太子时,他虽也学着处理朝政,到底穆元帝尚在,心里就跟有个主心骨一般。今穆元帝离逝,什么都要自己拿主意,穆延淳也唯有更加谨慎勤政。

尤其眼下,新旧交替,事务极多。

俩人现下还住在东宫,已有朝臣上表请皇帝皇后移宫之事,穆延淳就与妻子商量,谢莫如道,“咱们倒是不急,反正已是在宫里的,早一天搬,晚一天搬也没什么妨碍。就是妃母们,得有个章呈。”

穆延淳道,“父皇先时倒是与我说过,凡有子女的妃母,可随藩王公主们一道住。”

“这个也可延后。”谢莫如道,“我是说先帝过逝,名位上就得变一变了。太后娘娘,如今可得称太皇太后了。长公主该升大长公主,诸公主为长公主,贵妃为贵太妃,依次排下去,不好再用以前的封号了。再者,陛下登基,该赏也得赏。”

穆延淳拍拍脑门儿,道,“这话很是,我都忙晕头了。”当初就急着把媳妇升皇后了,没顾得上其他。

穆延淳道,“李于二人,是父皇生前定的罪,父皇病着,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没来得及安排,刑部吏部不可一日无主事之人,我让内阁推举,你看看谁合适?”说着把个折子递给谢莫如。

谢莫如道,“妇道人家,哪里好插手国家大事。先时我没插手时,都有人说闲话。”

穆延淳笑,“这里哪里话,以往有事我也是与你商量的。何况,咱们夫妻至亲,难道不比臣下更近?臣子我尚且信赖,何况你呢?天下权柄,看似在帝王手中,其实,帝王一人也做不了天下的事,无非是帝王与仕子共治。既是共治,权力便少不了下放,别人都舍得,难不成夫妻就舍不得了?你看北昌侯,最终家破人亡,皆因夫妻失和。还是李终南,若不是养个外室女,生出个祸家败业的庶子,他还是蜀中总督呢。你我元配夫妻,我做皇子做藩王做太子时,咱们都是商量着来。到我做了皇帝,反倒生分了不成?妻者,齐也。普天之下,唯你我可并肩。江山都是咱家的,哪家的正妻不管事呢。”

谢莫如道,“我是怕叫人多嘴,陛下毕竟是刚登基。”

“理他们呢,不为人嫉是庸才,也就些个闲来无事的小人胡说八道,你看内阁诸人,哪个有空成天碎嘴子呢,正事还干不过来。”虽然他爹临终前都不放心他媳妇,可穆延淳知道自己妻子,虽有些个脾气不大好,可这许多年来,是谁陪他一步步走到帝位之上,不是詹事府的臣子,也不是他爹,而是他的妻子。就如他说,他能信任诸臣,难道独不能信任他的结发妻子么?就因为辅圣曾辅政摄权,就因为方家有谋反之意?笑话!难道这二十年的夫妻感情都是假的么?穆延淳才不介意别人怎么说,就是论功行赏,他妻子也该是第一位的。正好,他在外就请教内阁,在内跟妻子商议,如此,江山必定安稳。

穆延淳觉着自己想了个好主意,就与妻子一道商量起刑部和户部两部尚书的人选来,谢莫如见提名有六人,除了刑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还有两位是外任总督大员,以及东宫詹事张詹事与薛副詹事。

谢莫如道,“要不说苏相是老成之人呢,张薛二人皆是跟随陛下的老人了,都是老成稳妥之人,陛下用他们也用惯了的,我看,他们就合适。”

“我也这样想。”穆延淳道,“你说,咱们这样提拔自己人,会不会……”

“什么叫自己人哪?朝中皆是陛下臣子,只是陛下了解谁深一些,知道这人适合这差使,才让他去罢了。要说自己人,小唐也是打早就跟随殿下当差呢,殿下看哪部适合他?”

穆延淳笑起来,道,“小唐那里,朕给他找了个好差使,让他去御史台就不错。”

谢莫如道,“他原是司直郎,进御史台倒也相宜。说到这个,詹事府那些人,有些是在朝中六部五寺有差使,有些就是在詹事府的差使,该趁势一并安排了,让人人都有个去处才是,也省得清闲了他们,白拿俸禄。”

“很是。”

随便一说,全都是要操心的事儿。穆延淳道,“皇后母家当赐公爵,这是给老尚书,还是给岳父?”

“祖父既在,自然当给祖父,不然,他老人家面子不大好看。”谢莫如并未推辞,只是道,“今有太皇太后母族,陛下便是给我娘家赐爵,也莫逾越了太皇太后母家。我家子弟原也都是考功名出身的,有此爵锦上添花,无此爵,一样是书香门第。还是较胡家次一等,二等承恩公即可。”

穆延淳有些不大乐意,虽然岳家先时是墙头草,可后来也没少为他的事出心出力。对胡家,穆延淳向来不喜,他都当皇帝了,赐爵上自是不想委屈岳家,道,“都是后族,岂可两样看待。”

谢莫如笑,“太皇太后正病着,何必争此长短,以后日子还长着呢。眼下陛下初登基,满朝文武看着您呢,先时您先升我的位份,倒把太皇太后搁在后头,难免有人说嘴。压一压我娘家的爵位,这些人气也便平了。就是宗室瞧着,也说不出二话来。”

穆延淳想了想道,“等你四十千秋时,就升至一等公爵。”

“都随陛下,眼下还是以稳为要。”

新帝登基,随着老皇帝的过逝,新皇帝上位都要大赏天下,非但宗室皇亲,连带朝中重臣,天下百姓,也有些个免税赋的政策,还有诸如大赦天下之事。

说到大赦天下,江行云还特意进宫一趟,道,“外头都说天下大赦,不知李于两家怎么说?”

谢莫如道,“他们的罪是先皇钦定,得问过陛下才知道。”

江行云也只是一问,并未再有别个话。谢莫如想着,约摸是有人求情求到了江行云处,江行云避不开,方进宫来打听。就是谢莫如这里,也有谢老太太过来打听。

谢老太太现下也是公爵夫人了,身上诰命服崭然如新,头上首饰不多,却是样样华贵。谢老太太是带着长孙媳吴氏一道进宫的。说来也是心塞,现下帝都城,人人对她家羡慕非常。不为别个,皇后姓谢啊!而且,陛下对皇后爱重,天下皆知。都知道,皇帝陛下刚接了继位圣旨,第一件事就是封元配谢氏为皇后,连太皇太后都排在了谢皇后后头。这等爱重,谁不羡慕。就是给宗室公主们升品阶的同时,陛下也没忘了封赏后族,太皇太后母族赏赐颇是贵重,但因承恩公府早便是一等公府,爵位上无可再封,但土地啊庄铺啊,也委实不薄。谢家虽是二等公爵,其实,对于谢家,爵位还在其次,主要是,他家出了一位皇后,这就是对谢家门第最大的肯定。

只是,显耀的同时,有些事,谢家也是极郁闷的,当初给三个孙子娶亲,挑的都是帝都名门,也不知是不是风水有问题,大孙子谢芝娶妻吴氏,吴氏嫁进来时吴家还是国公府,后来吴国公误国,现下降成子爵府了。这还算好的,起码吴家尚在。二孙子谢兰娶妻于氏,于家原是北昌侯府,结果,没几年,这不,北昌侯府叫抄了家……谢老太太都怀疑是不是自家风水有问题专门克亲家了。谢老太太这次进宫,除了谢赐爵之恩外,就是想打听一下北昌侯府还有无可救之处。正经姻亲,就这么倒了,委实是……

谢莫如道,“于家的事,还需陛下做主。”

谢老太太闻此言便知希望不大,叹口气,“这事,原也是叫娘娘为难。只是,咱们两家是正经姻亲,能帮一把,还是要把一把的。既是如此,我回家同你祖父说一声,到底如何,端看他家的造化吧。唯有把牢里打点一二,别叫牢里人受苦罢了。”

“也只得如此了。”

说一回于家事,谢老太太不再扫兴,转头说起移宫之事来,道,“这些天,陛下赏赐不断,天下皆受陛下娘娘恩赏。陛下娘娘也要多保重,我听说内务司已经在收拾凤仪宫了,不知娘娘何时移宫?”

谢莫如道,“着钦天监看了日子,内务司得下月方收拾得好,如今宫里事多,就定了八月初一的日子。”

谢老太太笑,“娘娘生来贵重,娘娘的千秋生辰,自然是再吉利不过的大吉日。”

谢老太太说一回话,心下又惦记着谢贵太妃,谢莫如道,“贵太妃搬到慈恩宫去了,正好守着太皇太后,也陪老人家说说话。我托了贵太妃帮着管一管慈恩宫的事,也省得怠慢了太皇太后的病情,祖母也过去看看吧。”

谢老太太连忙应了,谢莫如吩咐刘景,“老夫人上了年岁,给老夫人传个步辇。”

谢老太太连连摆手推辞,“这如何使得,老妇不过外命妇罢了。”

“当年寿安老夫人进宫,也是坐步辇的,说来她那会儿年岁还没祖母您现在年纪大了。”

谢老太太秉承了谢家一惯谨慎,道,“寿安老夫人为先帝外祖母,岂是我能比的。”

谢莫如不以为然,“她不过帝王外祖罢了,您现下也是皇后祖母。”

谢老太太不好再辞,只是步辇传来,谢老太太辞了谢莫如,出门也没坐步辇,只叫内侍抬着,她在一旁走罢了。紫藤知此事与谢莫如回禀,谢莫如笑笑,“祖父祖母谨慎了一辈子的人,到老犹如此。”

谢老太太去了慈恩宫,谢贵太妃赵贵太妃文康大长公主都在慈恩宫侍疾,现下后宫不用她们管着了,服侍着太皇太后,也能消磨时间,也得个美名儿。尤其,夏青城不愧神医之名,胡太后在他有照料下,身体正在一步步好转。

谢老太太到了慈恩宫,给胡太后请了安,文康大长公主对谢贵太妃道,“难得老夫人进宫,你去陪老夫人说说话,母后这里有我们呢。”

谢贵太妃便请母亲到她所居偏殿,现下升了贵太妃,供奉什么的都是有增无减,只是,与先时做贵妃时自不能比。先前那些鲜亮衣裳已换了素淡颜色,整个人的精气神也暗淡许多。谢老太太道,“娘娘还需保重自身。”

“我也知道,就是觉着,先帝一去,日子太清静了。”其实,自从过了四十五岁,谢贵太妃也便没有承宠了,但那时,就是觉着日子过得有滋味儿。不似现下,看到了今天,便看到了后天、大后天、一辈子。

谢老太太道,“娘娘想一想齐王殿下,还有齐王殿下府里的小王爷小郡主,以后都是含颐弄孙的好日子。”

谢贵太妃一笑,“这也是。”

“前几天听说陛下给咱家赐爵之事,我听了也只有欢喜的。”谢贵太妃笑道,“父亲的眼光,再不错的。”

谢老太太感慨道,“皇后少时多风雨,她呀,不容易。”

谢老太太也愿意齐王有出息,其实,当初齐王议亲时,谢老太太进宫劝闺女给三皇子定下谢莫如时,谢老太太也没想到谢莫如能有今日。不然,她说什么也得把闺女说动的。可世事就是如此,总是两难全,谢老太太不再多说旧事,叫陛下知道就不好了。谢老太太笑着问起谢贵太妃现下的一应起居供奉,可都还好。

谢贵太妃笑,“皇后自来大度周全,我这里东西都是上好的,母亲只管放心。”

谢老太太听这话也极是高兴,道,“皇后待人是极好的,我说过来看你,她还非要传了步辇送我。我说,我不过外命妇,哪里能坐步辇。皇后又拿当年寿安老夫人进宫之事举例,到底把步辇传来了。只是,我也没坐。皇后有这心意,我就知足了。咱家,从未想过能有后族荣耀,可即便因后族封爵,更不敢有半点张狂。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缺。咱家富贵已极,更要谨小慎微。”不说别个,单看胡家,也不敢有半分张狂呢。陛下虽重赏胡家,可承恩公府近年来除了承恩公外,还有什么显眼的子弟吗?南安侯不算,南安侯早分府出去的。

母女说这些话,中午皇后请了谢老太太过去用膳,及至午膳后,谢老太太方带着吴氏告辞出宫。

穆延淳听说今日谢老太太却辇之事,不由笑道,“老夫人也太过小心了。”

谢莫如道,“一辈子的脾气,也难改。”

知道此事的人却是觉着,这就是书香门第与暴发户之间的区别了,就如谢皇后说的,当年寿安老夫人于宫内乘步辇的年纪,比谢老太太还年轻十来岁呢。可能也有人替寿安老夫人说话,陛下恩典什么的。难道谢老太太这不是皇后恩典,人家天生知道分寸。

同时,这也是皇后与太皇太后的区别了。

如谢莫如所料,纵大赦天下,穆延淳也没有赫免李于两家,非但未赫免李于二府,连带宁家,穆延淳一概不赦。想到当初宁允中给悼太子出的那些个主意,穆延淳就不能饶了宁家!

如今穆延淳初登基,他不赦这三家,朝臣没一个敢劝的,都知新帝这是要立威的。

新帝不肯赦,三家也只好去死了。

江行云谢老太太也未再就此事说过什么,倒是南安侯上了致仕的折子,言下业已年老力衰,尸位素餐,不好再拿朝廷俸禄,想让爵给儿子,自己去给先帝守陵。

穆延淳挽留好几次,都留不住,与谢莫如抱怨,“你说说,南安侯六十不到就要致仕,承恩公比南安侯年长好几岁,不也在朝堂上好生站着的么。”

谢莫如道,“看来,南安侯是真心要致仕的。”

穆延淳直叹气,“可不是么。”

谢莫如道,“陛下不如与南安侯亲自谈谈,南安侯当真不老,还可为朝廷效力几年。”

“朕已与他谈了两遭,还托四哥去劝,也是无用。”

谢莫如道,“那也只得允了南安侯所请。”

穆延淳委实不想放人,要是承恩公请辞,他一准儿立刻应允。结果,没用的偏生在朝堂吃干饭,这有用的倒要退休。穆延淳道,“不好委屈了南安侯,他一心要致仕,朕既留不住,也只得如他所请。世子早便在禁卫军任职,听说他长孙也不小了,不若一并册为世子,到朕跟前领个差使。”

谢莫如颔首,“这也好。”

南安侯顺利致仕,但之后穆延淳对南安侯府的赏赐,也足以说明帝心若何了。

南安侯致仕后,也当真如他奏折中所请,收拾一二,便去了皇陵,给穆元帝守陵去了。这可真是……穆延淳都说,“父皇待胡家恩重,可这些年,未见胡家有何建树。唯南安侯为朝廷守疆有功,到最后,最记得父皇的,也是他。”对南安侯好感倍增。

结果,南安侯致仕后,接着,承恩公就上了荣养的折子。

穆延淳心说,这可真不禁念叨。

穆延淳根本没挽留承恩公,直接就允了。谢莫如笑,“陛下真是当局者迷,不知谁给承恩公出的这主意,他现下让爵,公爵便可在胡家多袭一代了。”

“可不是么。”穆延淳这才回过闷儿来。承恩公爵只是民爵,后族专用,太后母族用此爵,皇后母族亦用此爵。这个爵位是有时效性的,而且不是那种代代递减的时效性。承恩公爵的爵位在于,当带来此爵的贵人不在了,后族下一代便无爵可承了。也就是说,如今承恩公在时,胡太皇太后先死了,之后,他儿子是不能再袭承恩一爵的。可眼下,趁着太皇太后活着,承恩公先把爵位让了,哪怕太皇太后闭了眼,爵位已袭,失爵就是承恩公孙子那辈的事了。

穆延淳到底宽厚人,摇头笑道,“罢了罢了,总归看在皇祖母的面子上。”

谢莫如也就不再多说。

倒是朝中有样学样,如赵国公,早八百年前就想着让爵,偏生这事儿那事儿的,爵位一直没让成,今见人胡家趁热打铁完成爵位交接,赵国公暗道,机伶一辈子,最后所落在老胡家后头去了。

赵国公立刻也上了致仕退体的本子,这回穆延淳就不肯批了,言说老国公不舒坦只管在家养着,待养好身子,再来为国效力。还是说朕德行有亏,使得众卿家纷纷致仕,不肯为朕当差。

一句话问的赵国公也不敢继续上致仕的折子了。

赵贵太妃说到此事,难道与儿子抱怨,“你外公处处精明,此事却是落于人后了。”

晋王,也就是当今陛下大哥,先帝皇长子,道,“这早一天晚一天的有甚要紧,外公身子瞧着硬郎的紧。”

赵贵太妃忧心道,“你父皇在的时候,自然是不消担心的。现下新君继位,可就不好说了。”

晋王道,“母亲放心吧,老五,不,陛下是个宽厚人,万不会如此的。”

赵贵太妃瞧着自己没心眼儿的傻儿子,真个愁的要命。赵贵太妃道,“你还没有给二郎请封世子吧?”齐王家二子为齐王妃嫡出。

晋王道,“二郎是嫡子,以后世子之位自然是他的。”

“世间哪里有这么些自然事,你去叫了三皇子四皇子,一道给嫡长子请封世子,陛下定会准的。这事儿,别自己个儿干。先把二郎的位子定下来,别的事暂不急。先帝大行,二丫头的亲事就得明年再论了。”

晋王心里也想着二闺女的事呢,道,“这也是没法子。”想到亲爹,大皇子又有几分酸楚。

赵贵太妃也是不由红了眼眶。

晋王回家就找到三弟齐王四弟楚王商量给嫡长请封世子之事了,前四皇子今楚王道,“是啊,孩子们都大了,待明年过了父皇周祭,咱们也该就藩了。请封世子之事,不好乍然上书,不如,我先问一问陛下的意思。”

前三皇子,今齐王笑道,“四弟说的是,既如此,我们在家就等着听信儿了。”

楚王一向与今上走的亲近,今上登基,楚王得以重用。兄弟俩说私房话的时候,楚王提起此事,穆延淳道,“王兄们只管上表,朕照准的。”不禁感慨一句,“一转眼,孩子们都大了。”

“是啊。”楚王道,“陛下也需保重身体,我看陛下近来颇是清苦了些。”

穆延淳道,“以往在詹事府理政,也没觉着如何。父皇一去,忽觉千头万绪,每天事务缠身,偏生苏相又重了。”

楚王道,“我这里还要给陛下提个醒,工部严尚书也七十的人了,他原是想致仕的,前些天南安侯、承恩公致仕,我就劝他,待过些日子,让陛下把朝事理顺再致仕不迟。他眼下还能支撑,可这个年岁,再撑能撑多久?人生七十古来稀,陛下心里先掂掇人选吧。”

非但工部尚书不年轻,礼部秦尚书也是六十有八的人了……想到老臣渐次凋零,也是该换新人的时候了。只是,还得劳他们再撑一撑。就像楚王说的,撑一撑,起码撑过这一年。

三王请封世子的奏章刚递上去,夏青城就送来了坏消息,苏相委实不大好了。

穆延淳二话没说,立刻去了苏府探望苏相。

苏相自穆元帝过逝后,身子便有劳损过度的征兆,当时,穆延淳就把夏青城派了过去。夏青城也只是大夫,并不是阎王爷。今见苏相卧于床间,病容憔悴更胜往时。苏不语见到穆延泽,眼中含泪的见了礼,穆延泽扶他起身,道,“不必多礼,朕来看看苏相。”

苏相眼神尚且清明,道,“不语出去。”

苏不语便带着侄子下人的退出父亲卧房之内。苏相望着穆延淳,轻声道,“先帝临终前,将陛下托付予老臣,老臣怕是不能为陛下尽忠了。”

穆延淳坐在苏相床畔的太师椅内,眼眶微红,安慰道,“老丞相何出此言,朝廷还要赖老丞相待朕把把关呢。”

“陛下宽厚,睿智,老臣放心。”苏相轻轻喘息着,“老臣请陛下过来,是有事,想与陛下说。”

“老丞相只管说。”

“先帝临终前,放心陛下,却是,不放心皇后……老臣知道,知道先帝的担忧……老臣却是要劝陛下,请陛下,一生一世,莫负皇后……”苏相的眼睛似是穿透了这时光岁月,带着通透、怅然、悲伤、喜悦……苏相良久方继续道,“陛下,千万记住,莫负皇后。”

“朕记得了。”穆延淳道,“朕与皇后结缡多年,如何会负她。”

苏相的眼中闪过一抹似是笑意的东西,道,“如此,老臣也能去见先帝了。”

元帝末年,一代名相苏默过逝,谥号文忠。

同类推荐
  • 娘娘又逃了

    娘娘又逃了

    云沫坐在贵妃榻上,扶着头,看向那捶腿的皇上,不由得黑了脸。世人都道夏云沫扰乱君心,可谁能解释这狗皮肓药是谁啊!是谁天天缠着谁啊!
  • 徐娘恨嫁

    徐娘恨嫁

    一朝穿越,双十一的姑娘变成妈!穿越什么的去死吧!有女如意,豆蔻年华,立志守寡什么的去死吧!女儿哭:“娘啊,我爱的那个他不爱我!”“好办,娘教你怎么调戏小鲜肉!”女儿又哭:“娘啊,我爱的那个他的爹不让他娶我!”“放心,娘去搞定帅大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鸩宠

    鸩宠

    误闯美男禁地结果会怎样?吃尽豆腐,占尽便宜,吃过抹嘴就跑呗!她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爱钱如命。他霸道变态,腹黑无情,却爱她如命。她怼上他,颠翻这片大陆。她说,什么都能商量,唯独金钱不能。他说,挡她财路者,皆杀无赦!她怒道:“待我凤御九天,必然搅他个天翻地复。”
  • 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

    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

    这人倒霉起来喝口水都会塞牙,李梦兰就是那个倒霉的娃;一不留神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农家;还是一个古代的农家。李梦兰懵了,自己好好的一个白富美咋就这么倒霉嘞?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在现代都可以混的风生水起,难不成会被这小小的农家给困死?
  • 妖孽王爷太难驯

    妖孽王爷太难驯

    她,前世是杀手,冷冰冰的没有经历过任何感情,但是她却拥有所谓的“阴阳眼”他,是幻国的妖孽王爷,有一双异色的眼眸,但这双眼眸,只有一人才能看见——————————————第一次见面:小溪边,洁白的躯体暴露在某男的眼底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心里的悸动,他邪魅的勾起唇角,露出一抹笑意,“…做我的女人。”她身上不着寸缕,没有半分羞涩,只是抬头看着他,柳叶眉微皱,“你的眼睛…”他笑意不减,身体微不可查的怔了怔,接着又听她说,“…很漂亮。”第二次见面:“女人,你似乎一点也不害怕。”他玩味的打量着姿色平凡的她,鲜少有人能够接近他而不打冷颤的,他知道自己的特殊体质。她面无表情的在他旁边看了看,突然来了一句,“王爷,你身边很热闹…”赐婚篇:传闻,丞相家的第五个女儿是个面瘫,且姿色平平,然而这样的一个女子却被皇上赐婚给了当朝的妖孽王爷,于是,引来无数女子的心碎和谩骂,于是,她终年面瘫的脸上,出现了一丝龟裂。“舞儿,不喜欢做我的王妃么?”他招摇着一张妖孽般的脸,亲密的搂着她的腰问道。他体质特殊,周围总是围绕着看不见的东西,且与他接近的人,都忍受不了他周身的阴冷气息,唯独她…她似乎是一个例外,她竟然可以看见他的眼眸和他周围隐藏的“东西”,而且也不怕他的寒冷,最后,他竟贪恋上了她身上的温暖。女人,这辈子你是我的了…王爷,你愿意被我驯服么…——————————————这里是兔子,本人简介无能,内容精彩!
热门推荐
  • 仙人掌君你别跑

    仙人掌君你别跑

    请支持我的新书《若沧海》谢谢大家了!机缘巧合我捡到了一株仙人掌,谁知道里面住着一个美男的,这下生活就啼笑皆非了...
  • 末日地狱

    末日地狱

    经过可怕的“导弹时期”,大家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什么挑战?从哪儿来的?嗨!一切都怪——世界上有鬼魂这种东西——!伊莱鸣不死心,召集群鬼占领地球,活着的主角们回到地球,伊莱鸣仇心顿起,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地狱并不可怕,因为大家有团结的心。但是,可怕的是——每层地狱的守护者,居然是自己战死沙场的朋友!牺牲,歃血,溅泪……再次重现。
  • The Pupil

    The Pup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回凤栖清秋

    梦回凤栖清秋

    他站在云端之上,是那颗最耀眼的星辰。但她就想拉他下入凡尘,同她一道做个凡人。她发狠的握住刺入胸口的剑,呵呵,不就是心头血吗?我给,她看向来人:“这些都不是我做的,你信不信我?”他依然冷若冰霜,不带感情:“来历不明之人何谈信任?”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

    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

    《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本书《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主要收录储道立先生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所撰文稿,既研究思想理论,又关注人物事件,是一部完整而成熟的情报史专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俞知音书漫寂寥

    俞知音书漫寂寥

    三年前因为一场误会她失去了他们第一个孩子,婚后别的女人纠缠,让他们渐行渐远“霍俞臻,若是当初没有人逼你,你还会娶我吗?”“不会”……她终于放弃他了,远赴国外决定此生不在回他说“以后嫁一个爱你的人,不要像我这样”“好,一定”或许当初我就不该一腔孤勇爱上你,不顾一切的嫁给你。爱上你我只用一眼,忘记你怕是此生都不足矣
  • 今日我掌天地

    今日我掌天地

    一个贫苦凡人意外执掌修真界破落门派的故事,没有各种外挂,没有无敌光环,鲜淋淋的现实境遇,可歌可泣的成长经历。前朝覆灭,钟家遗孤随老仆逃奔江北,机缘巧合卷入血虺化蛟事件,受清灵山道人所托寄送龙鼎。七百里风霜雨雪,即将完成嘱托时,被逼接任掌门大位......另类修真文明,一派掌门成长之路,争霸寰宇,开辟天地。全文慢热,非无脑文,Q群955606524。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