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4900000020

第20章 生气竟然很神奇

孙权的愤怒,正是诸葛亮最期待看到的反应。因为孙权的愤怒,让诸葛亮认为孺子尚可教也。

诸葛亮的这一判断,说明了愤怒对于心理认知的微妙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拉丽莎·泰登斯曾经对人类情感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一项实验中,参与者分成两组,分别观看了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莱温斯基丑闻案中作证时的视频。在一段视频中,克林顿表现得很愤怒。在另一段视频中,克林顿垂下头,避免与法官目光接触,表现出了明显的内疚和悔恨。

结果,与看到“内疚视频”的参与者相比,那些看到“愤怒视频”的参与者明显更为支持克林顿。

为了消除参与者在实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对克林顿的成见,泰登斯让一名匿名的演员扮演了一名政治家,发表了关于反对恐怖主义的演讲。两次的演讲词完全一致,但在一个视频中,演员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而在另一个视频中,演员则表现地十分伤悲。

结果,大多数参与者们表示,他们将投票支持那个愤怒的政治家,而不是悲伤的政治家。

泰登斯深入研究后发现,当一个人在不利的境地下表现出愤怒时,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他拥有权力或者更有能力。

这就是愤怒法则。

孙权的愤怒,让诸葛亮对他掌控东吴群臣的能力产生了信心。要知道,以张昭为首的文官势力是非常强大的,以致于武将群体没有一个人敢于直接在孙权面前表示反对!如果孙权不敢表示愤怒,就说明他不敢违逆“投降论”,或者说没有能力反对“投降论”。

而孙权表达愤怒的方式十分含蓄,更让诸葛亮大感开心。孙权和孙策确实是大不一样的。如果诸葛亮是在孙策面前说的这一番话,孙策绝不会不发一言,拂袖入内。他必定会一怒拔剑,砍下诸葛亮的脑袋!

如果孙权也是这样的脾性,那么,诸葛亮的打算就要落空了。因为如此强悍的孙权,是不会考虑与刘备联合的。他一定会拼尽自身之力,与曹操誓死决战的。而诸葛亮激怒孙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激励他奋起与曹操决战,而是要诱导孙权与刘备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只有这样,刘备集团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孙权的愤怒其实属于“懦弱的愤怒”。他不敢尽情释放愤怒,说明他内心还有恐惧。这就给诸葛亮留下了腾挪变幻的空间。但诸葛亮没有料到的是,“懦弱的愤怒”带来的冲动性转变并不那么牢固。这也给张昭等人再度插手搅局预留了空间。

诸葛亮正在得意,鲁肃终于回过神来。诸葛亮已经把他气到不再生气的地步,他从诸葛亮身后绕到诸葛亮的面前,说:“先生,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实在是太小看我家主公了!要不是孙讨虏宽宏大量,恐怕你今天当场就下不了台!”

面对鲁肃的指责,诸葛亮不但没有丝毫羞愧之色,反而是仰面一阵大笑,然后气冲冲地说道:“孙讨虏的心胸难道这样狭窄吗?我自有破曹之计,他却不请教我,那我还说什么!”

明明是诸葛亮把孙权气得够呛,但诸葛亮现在却倒打一耙,反过来说孙权没有好好请教他!诸葛亮的潜台词是,孙权压根儿就是问错了问题!我到东吴是来干什么的?我又不是曹操的说客,你为什么要问我“战与不战”?为什么不问我“如何与曹操作战”、“如何击败曹操”?

愤怒法则的效力果真神奇。诸葛亮这一生气,立即让鲁肃觉得他能力高超,必然对付曹操的绝招。

鲁肃刚刚还在生闷气,一听懂了诸葛亮的潜台词,立刻就不生气了,连忙追问道:“先生如果真有破曹良策,我一定让孙将军来请教您!”

诸葛亮“气呼呼”地哼了一声,说:“曹操虽有百万之众,在我看来,不过一群蚂蚁罢了。我只要举举手,统统化为齑粉!”

诸葛亮越是生气,鲁肃就越是相信他的神奇。他如获至宝,立即恳请诸葛亮在原地等候,自己一溜烟跑到了后堂去见孙权。

孙权在后堂正气鼓鼓的,余怒未休。朝堂之上,属于公共场所,孙权不想让众人看到自己的失态,他强行控制了自己的愤怒情绪,没有发作。后堂则是私密场所,孙权可就控制不住了。旁边一众侍从,见他神色不豫,早就躲得远远的,唯恐惹祸上身。

鲁肃这一跑来,孙权可就找到发泄的渠道了。细究起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鲁肃。孙权的怒火立即冲口而出:“子敬,都是你干的好事!你说渡江给我带来一个贤士来帮我,怎么会是这么一个荒谬之人!”

鲁肃却笑嘻嘻的,丝毫不在意孙权的痛责,说:“主公,我刚才也这样说诸葛亮了。没想到反而被他一阵抢白!”

孙权一惊,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强词夺理之人,问道:“他说什么了?”

鲁肃说:“诸葛亮仰天一阵大笑,说主公不能容人,甩甩袖子就走人了。他自有破曹妙策,主公却没有问他,他自然要‘胡言乱语’了。”

孙权这才明白,原来自己问话不当,得罪高人了。这个时候,孙权的第一需求就是解决曹操问题。如果有人能够给他打包票可以击败曹操,孙权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

孙权立即回嗔作喜,说:“原来诸葛亮是有好办法的呀,他是故意激我。我一时浅见,差点误了大事。”

孙权连忙整了正衣冠,再度来到朝堂,与诸葛亮相见。

孙权对诸葛亮赔罪道:“刚才冒犯,还请恕罪!”

诸葛亮目的达成,心花怒放,连忙也恭敬谢罪道:“刚才我言语不当,乞请宽恕。”

当两个人都请对方宽恕时,实际上内心里已经先行宽恕了对方。气氛一下子变得融洽起来。孙权随即将诸葛亮请入后堂,置酒款待。

酒过数巡,孙权首先进入了正题。因为鲁肃已经说过诸葛亮有破曹良策,孙权心中有了底,说话的口气可就不一样了。

孙权说:“曹操生平所恶者,是吕布、刘表、袁术、刘豫州和我呀。现在其他人都已被曹操灭了,只剩下刘豫州和我还在。我拥有吴地十万军兵,决不能受制于人。我意已决,必当和曹操决一死战!”

孙权说的这段话,纯属为自己脸上贴金。曹操确实有一份对手黑名单,但这份名单上却从来没出现过孙权的名字。一直以来,曹操顾忌的不是孙权,而是孙权的长兄孙策。这从曹操自鸣得意,派人送来恐吓信就可以看出,他丝毫没有将孙权放在眼里。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提升策略”,其目的是为了挽回因先前在诸葛亮面前表现出懦弱而失去的面子,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打气壮胆。

诸葛亮微微颔首。在驳斥他人面子后,一定要给予对方挽回面子的机会。这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个法则。诸葛亮心知肚明,因此并不戳破孙权话语中的泡沫,只是静静听他继续往下说。

孙权又说道:“我知道,天下英雄,除了刘豫州之外,没有能与曹操抗衡。只是豫州刚刚败于长坂坡,不知道还有没有能力共抗此难?”

人在恐惧时,往往会产生结伴需求,希望找到志同道合或者通病相怜的人来一起面对。孙权这么说,就是想拉上有着丰富抗曹经验的刘备一起来对付曹操。但是,他也知道,刘备最近在长坂坡败得很惨,主力部队已经被曹操歼灭。而且,刚才诸葛亮自己也说了刘备兵不满千。孙权虽然有心和刘备联合,但如果刘备已经丧失了有生力量,那也只能是空谈了。所以,孙权会有此问。

诸葛亮一听,立即明白了孙权的用意。刚才,他不顾一切地打击孙权,是为了促使孙权与刘备联合。现在,他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地强化孙权对刘备的信心。

诸葛亮说:“豫州虽然在长坂坡大败,但战士生还者也有不少。现在,关羽麾下,有精兵一万人,刘琦所部,也有一万多人。”

这是在说刘备实力犹存,以减少孙权的顾虑。但这多少是诸葛亮的粉饰之辞,而且与他此前的言论正好相反。诸葛亮避重就轻,转而将说服的重点放到了贬低曹操的实力上。

诸葛亮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此前为了追击刘豫州,铁甲轻骑一日一夜,竟然急行了三百余里。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这正是兵法之大忌,必定折损统军之主将。况且,曹操之兵,多为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水军,虽然归附了曹操,但也是迫于形势,而非心悦诚服。这样算来,曹操军马虽多,却不足为惧。将军您如果能够任命一员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齐心合力,一定能够击败曹操!曹操一败,只能北还。这样,吴地可保,荆州可得,将军您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落水的人,只要看到稻草,哪里还会考虑长远,当然是先顾眼前。诸葛亮的这番话虚虚实实,里面埋了不少利益伏笔,孙权到底是年纪轻,经历太少,竟然毫无觉察,完完全全地予以接纳。

诸葛亮描述的美好蓝图让孙权兴奋不已,一连几天来的心灵雾霾一扫而空。他奋然说道:“先生之言,令我茅塞顿开。我意已决,即日起兵,与刘豫州共灭曹操!”

说完,孙权当即让鲁肃传令,遍告文武百官。

心理感悟:有时候,愤怒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愤怒法则当一个人在不利的境地下表现出愤怒时,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他拥有权力或者更有能力。

自我提升策略通过炫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成就,来构筑自己在他人眼中的高大形象。

结伴需求人们在预期到恐惧或痛苦即将来临时,倾向于寻找志同道合或同病相怜的伙伴来共同面对。

同类推荐
  • 学会和领导面对面说话

    学会和领导面对面说话

    《学会和领导面对面说话》是一本上下级之间高效沟通的实用手册,它不仅能提升上下级之间沟通的质量和效率,还能让员工掌握一套有效的与领导沟通的技巧,使员工更容易理解领导的意图,更好地执行领导的指令,从而赢得领导的关注和赏识。本书涉及了和领导沟通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还是混迹职场多年的“老油条”,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 找到你的生命礼物

    找到你的生命礼物

    在无数个不得不面对压力的日子里,你可曾否认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生存而生活?你为了生活而隐忍,焦虑、抑郁、成瘾、缺乏成就感、自我攻击、孤独、内疚等心理问题却也潜伏在了你的内心深处。这世界纷乱繁华,一切似乎总是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不过,这本书已经帮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找到了神秘而持久的解决办法,通过简单而深远的真知灼见,告诉读者:经由心灵意识的苏醒,鼓起勇气去改变自己,人人都可以窥见生命中隐而不显的礼物,获得持久的自信、自尊和内心的幸福平静。
  •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弗洛伊德说:“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显然,任何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迹可循的,不管他掩盖得多么严实,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蛛丝马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懂得运用一点心理学,那么你不仅能读懂他人内心,更能洞悉人性、利用人性,在人际交往、职场博弈、商务谈判、情绪控制等方面做到事半功倍。本书通过分享大量鲜活、真实案例,将日常行为与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有机结合,提炼出一系列独特、实用的心理操纵术,帮助读者活学活用心理学智慧。
  •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心理学知识读本,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它的影子,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冈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读了《怎么认识漂亮姑娘?》你能学到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经多次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全世界有上百万的人不敢跟姑娘搭话,即使是那些平时自信满满,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家伙,一想到要跟自己心仪的女孩子说话也会心有余悸。“别人会怎么看我?”诸如此类的社交压力,会让任何人踯躅不前。即使是你最终鼓起勇气走上前去,但怕被拒绝的恐惧心理也会让你在女孩子面前落荒而逃。还有些人因为这样的恐惧完全放弃了追求心仪女生的希望,而事实是,你完全可以不必这样。有了这本书,恐惧和犹豫都将成为过去,通过实践这些易行的策略,去街上、酒吧里、餐厅里、商店里挑一个女孩子搭讪,就跟点一杯咖啡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热门推荐
  • 你身后有星光璀璨

    你身后有星光璀璨

    “怎么会?战帝怎么会解散?FLC怎么会隐退?”“就是啊!FLC那么厉害,怎么会放弃所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者之魔戒

    王者之魔戒

    第一次,两个人没能向对方说出自己的心声,也许也是最后一次……
  • 泪已成海

    泪已成海

    因为一个承诺,他坚持了五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度秒如年,这五年对他来说像是孤独的活了上千年...我每天坐在街角看见许多熟悉的面孔,却唯独不见你。
  • 夺命的邮票

    夺命的邮票

    话说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闹中取静的马路,被法国人起名为:“拉都路”。路东头有一爿与众不同的熟面店,何谓“与众不同”?只为面店掌柜居然不顾天高地厚,当众挂出一块醒目地黑底黄字的招牌,上书:“天下第一面”。如此大言不惭,倒使得过往客人谁都想领教领教。及至大家尝过店里的各式面膳,方知果然名不虚传。当下便有好事者向伙计问起这“天下第一面”的来历,谁知不问犹罢,一问,竟使得众面客无不张口咋舌了。
  • 空间小农女:少侠江湖见

    空间小农女:少侠江湖见

    “你是玉,人家也是玉,你咋不能给老娘一个空间呢,你…….吧啦吧啦一顿”林雨绯受到各种空间文的荼毒,某日被领导训斥后回到家里,把脖子上的玉坠解下来,手指着某玉第N次抱怨。某玉终于受不了林雨绯的聒噪,玉坠光一闪,林雨绯就房间内消失了。醒来后,林雨绯发现自己到了一个架空的朝代,看着家徒四壁,破烂的衣衫,什么鬼?怎么是个种田的人设,我要的空间,不是穿越啊……还好拐到腹黑大少爷陪我种种田田,秀秀恩爱,虐虐渣,日子倒也过的舒心。靳言:“宝贝,不对你好点,你哪有心思虐渣。”某绯:”…….”(宠文,一对一)
  • 死脉

    死脉

    一个破烂的人,修着破烂的功法,用着破烂的武器,释放着破烂的技能。一个人站在破烂的关墙上,拖着破烂的残躯,望着破烂的战场,守着破烂的地球。一个人等待着黎明的曙光...
  • 风沙吹过胡杨林

    风沙吹过胡杨林

    跨世纪的长篇;两代人的悲欢;跌宕起伏的情节;美丽爱情的颂歌。
  • 他是我的小浪漫

    他是我的小浪漫

    他是商界霸主,世家大少,身份尊贵,她是学渣,是被继母陷害的可怜虫,是被家里赶出来的问题少女。整个帝都的人都知道他宠她,她打架他撑腰,她拍电影,他包场请人看,有人问他,到底喜欢宋小姐什么?他说,阿黎什么都好。
  • 生命中的软与硬

    生命中的软与硬

    本书是著名作家蒋子龙的散文随笔精品集。作者的笔就像一面镜子,观照着芸芸众生、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亲情、友情、爱情;事业、文学、人生感悟、处世哲学;权力、家庭、伦理、道德……世上万物,形形色色,引人深思。作品视觉独特,幽默精妙,博大深厚,触及灵魂,充分反映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给读者提供了一场文字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