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2300000001

第1章 “须仰视才见”——鲁迅阅读心史(代序)

阎晶明

“须仰视才见”,是鲁迅小说《一件小事》里的一句话,是小说中的“我”感受到人力车夫愈走愈高大的背影后的感慨。在一定程度上,鲁迅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人力车夫”,他以甘愿蜡炬成灰的品格和默默付出的毅力,为民族性格的铸造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真正的经典不会被撼动

对我而言,谈论鲁迅属于“奢谈”,从不敢对自己写下的相关文章有半点自我欣赏。和一些人天然的不以为然不同,我敬重那些致力于鲁迅研究的专家。一个民族伟大的经典作家,需要人们敬仰,更需要有人不懈地以专业的精神和专业的水准去阐释和挖掘,使经典作家的思想、精神及艺术光彩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始终熠熠生辉。这种专业的研究其实就大多数研究者而言,并不能得到多少实际的“好处”,反而让人产生一种“飞蛾投火”的悲壮感,但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精神是必须要有的。至今还记得,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某个冬日,我坐在一间简陋的学生宿舍里,从一本学术刊物上读到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徬徨〉综论》,完全被震到了!鲁迅还可以这样研究,研究者还可以如此全情投入地去抒写对鲁迅的认知而全然不见“论文”的固定格式。我曾经反复阅读那篇文章,以至于到后来此文扩充发表、成书出版后,仍然觉得我读过的文章最为精要和华彩。可见鲁迅研究界在那时已经拥有很多了不起的才俊。保持对鲁迅的阅读,蓄积“鲁迅研究”的愿望,也成了我个人长期坚持的信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鲁迅的议论从来没有停歇过。这种议论很多时候是无谓的纷争,也或者是刻意的对鲁迅的拉低。有过与鲁迅“断裂”说,有过将鲁迅作品从语文教材里大幅减少说,有过关于鲁迅的各种传闻八卦说;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鲁迅研究者艰难地前行着,“吃鲁迅饭”也成了这些“从业者”背负的“因袭的重担”。鲁迅研究者的身份感受到质疑。

在鲁迅身上赋予太多文学之外的因素,招致不少人刻意的议论,并将之说成是让鲁迅“走下神坛”。然而另一种情形也并不让人乐观,即很多人把鲁迅看作只是个作家,凡若不读文学,即有理由不问鲁迅。鲁迅作为民族精神之魂,远未深入人心。我还记得,大约十年前参加一个图书项目评审,有人对出版鲁迅辞典的项目提出质疑,理由是鲁迅不过是一个作家,为一个作家编纂辞典有何必要。我却认为,外国人可以为一本经典书籍编纂辞典,可以为一个作家如莎士比亚编纂辞典,我们为什么不能为鲁迅编纂辞典?这册厚重的《鲁迅大辞典》后来也成了我书桌上从未移开的工具书。文化界的认识尚且如此,鲁迅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就更值得探讨了。一九三六年十月鲁迅逝世,同时代作家郁达夫在缅怀文章《怀鲁迅》里,就有这样评价鲁迅且论及国人应当如何对待鲁迅的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作家叶圣陶的悼念文章《鲁迅先生的精神》表达了同样的认知:“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荣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而这个,就是中华民族解放终于能够成功的凭证。”今天,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可,鲁迅作品是当代中国人阅读中持久不衰的经典。鲁迅的创作、翻译、学术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其价值和份量正被人们所深刻认知;鲁迅的精神和思想、他对提升民族性格的自觉努力,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来源。这是令人欣慰的。

鲁迅思想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现实性

二〇一六年,正逢鲁迅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逝世八十周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纪念座谈会上,我又一次听到很多鲁迅研究专家们,对鲁迅及鲁迅研究的当代境遇提出诸多忧虑。而我则以为,这正考验和体现着鲁迅研究者的价值和作用。在我看来,鲁迅研究既有学术责任,也有向社会传播鲁迅的责任;在当前情势下,向社会传播鲁迅的责任更加重大,应当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鲁迅对全民族的意义。鲁迅形象在当下社会到底有多高?到底是看涨还是看跌?大家的意见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否定鲁迅的声音更容易被传播)。在这个过程当中,鲁迅研究界的学者也应有责任,这个责任要求我们不能把学术只当成学问,应该向社会传递鲁迅精神,视其为一种文化滋养——在某些历史时刻,鲁迅精神是火炬,是灯塔,全民族应为之骄傲。这样的意识,需要通过鲁迅研究树立起来。莎士比亚研究也可以有很多角度和结论,但是当“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几乎成为一句谚语的时候,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讨论就设定了一个前提。鲁迅之于中国文化比起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文化,价值、意义、重要性或许更高更大,但人们对其认识却难得有一个基本确认的前提。

同时我认为,把鲁迅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放在当代文学格局中阅读和研究很重要。鲁迅思想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其强大的现实性,在于他对民族性格的根性剖析具有长久的“当代性”。把鲁迅的文学成就结合到当代文学中去,才能看出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伟大性。我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追求,最后就体现在鲁迅的经典性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都是朝“鲁迅”这个目标去的,包括鲁迅自己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的表述并不是忽略同时代作家,而是说鲁迅集中体现、最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思想深度和创作高度。鲁迅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鲁迅思想和创作高度的延展;如果没有达到那个高度,那就是他的余波。这才是一个经典作家的地位。

面对一个经典作家,永远有很大阐释空间。鲁迅研究界具有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和学术担当,将鲁迅的思想、精神,创作、人生,以活的形态表达出来,让鲁迅形象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骄傲。

鲁迅思想活在人间

近十年来,我努力想从这样的角度进入鲁迅的人生和文学世界:他是在人间烟火中艰难生活的人,更是在凡俗世界里发出不凡声音的智者;他有时是靠一些微不足道的嗜好保持着生活的乐趣,又从这些琐屑中透露出豁达的人生观念;他注重工作和创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从这些微小和纤细中发现大的意义和价值;他对自喻名流者不以为然,对才华和成就并不大、但具有诚挚情怀的青年给予热情鼓励;他笑一切自以为是者,谦逊地对待自己的名声和成绩,但若有人刻意前来贬损,又毫不留情地给予痛击;他厌倦影响创作和工作的烦扰,又自觉承担起生活的重压;他冷眼看世界,内心却燃烧着无尽的热情之火;他不拒绝为了养家而做“公务”和教书,却又坚守着不可动摇的内心理想。他是痛苦的,更是清醒的,他体验着自己的苦痛,更关心世人的艰辛;他毫无情面地解剖别人,又时时更严苛地解剖自己;他敬重藤野先生的滴水之恩,也不回避对恩师章太炎由革命家“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的惋惜;他不宽恕任何一个论敌,但又要区分哪怕是一个群体甚至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优劣差异,比如对刘半农,“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他与“创造社”格格不入,却又视郁达夫为朋友,因为郁达夫身上没有让他讨厌的“创造气”。他爱青年,以至于不希望他们无谓地牺牲,青年中的世故者又最让他痛心;他有深邃的思想,却愿意为文学青年做琐碎的编辑工作;他热情译介“摩罗”诗人雪莱、拜伦,又倾心于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哲学;他劝人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却又精心写下《中国小说史略》;他担忧娜拉出走以后无路可走,又担心世人庸居于自己的屋檐下不思进取,他说“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他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他的思想看似没有体系,他的精神却在始终坚持;如果时代进步到他所批判的弊端均已消灭,他情愿自己的文章速朽;他没有文人学者的习气,却从来都严谨地在书案前忙碌着;他没有博士、教授的头衔,却有一颗孜孜以求的进取的心。

我不能系统地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但每次重读都仿佛是新读,同时又积累下越来越清晰的认知。鲁迅是鲜活生动的,活的鲁迅需要后人尽可能生动地表达出来。鲁迅还在,他是一个常人,却又为所有的常人们思考着命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大约是二〇〇七年吧,我写了一篇姑且算作谈鲁迅“吸烟史”的文章,这看似“不入流”的话题,并非是无所谓的边角料——小而言之,它反映出鲁迅身上的“烟火气”,大而言之,它折射出鲁迅的生命观。我相信,作为现代中国最杰出的经典作家,从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角度进入鲁迅的人生世界,都会得到丰富的收获。从那以后的几年间,我先后伴随着阅读,考察了鲁迅的多侧面人生,写下了十多万字的随笔式文章。这些文章的努力目标是一致的,希望能从一个接一个的侧面展示鲁迅形象,从中看到他亲切自然的一面,又同时透视出他从不平庸的思想家风采,他是现实生存的拼争者,又是一个为了国家民族革新进步而斗争的革命家;他有多方面的才华,却又从来都是以文学笔触作为表达的根基;他一生中有过无数的笔墨争论,但其实包括论敌在内的同时代人早已认识到他对整个中国的意义和价值;他竭力反对身后留名,但八十年来的纪念、争论,研究、探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本身就是鲁迅思想、精神、创作魅力无穷的体现,是他留给后世的丰富遗产。

作为一个专业的阅读者和业余的“研究者”,我留意自己能读到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和著作,从中获取有益的启发,也分析、规避不必要的学术腔调和研究上的重复。我视致力于其中的研究者为同道和良师益友,可以说,我对鲁迅的阅读与研究热情,既是来自对鲁迅原著的阅读,也来自众多研究者努力而得的学术成果。我把这几年写成的关于鲁迅的随笔式文章结集,希望有读者能从中感知到一个仿佛仍然生活在我们中间的鲁迅。这些努力或许只具有个人印迹,但我相信为此努力是值得的。当今时代,文学繁盛,但高原之上期待高峰出现;信息密集,但思想绝不能以心灵鸡汤替代。既做改革创新的呼吁者,又要脚踏实地做自己的事情;既要有与深邃思想匹配的宏大创作理想,又要珍惜甘做“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的接力者;既要有砥砺前行的勇气,又要深知“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些都是鲁迅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是他甘愿做中国文化前行道路上的“人力车夫”的耐力体现。

在热切地期待并追踪着当代中国文学辉煌成就的同时,始终保持对经典作家的敬仰和学习,真诚所至,心向往之。

同类推荐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美丽的家

    美丽的家

    居民丁:你找个焊工,把垃圾道都焊上!居民戊:让不让养鸽子,你们拿个准主意!居民己:我们楼上老摔碗,一天摔一个,摔得我妈都快神经了!居民庚:我他妈没工作,你丫得给我找个工作!居民辛:主任,你知道么,锅炉房里有人养一毛驴!大民可能根本没听见,只是陶醉在众星捧月的感觉之中,居然挥舞手臂,朝大家频频摇动,就像领袖迟缓而威严的动作,也像电视里时髦的总统竞选人。他真的醉了。传来了急促的小号声。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四季随笔

    四季随笔

    本书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其中叙述的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其实是吉辛通过赖克罗夫特的自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本书是一部最富自传色彩的小品文集。吉辛自己穷困的一生,他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对于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
  • 爻爻斋闲话

    爻爻斋闲话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描述画家云巢和文涛夫妇二人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兴味盎然而不失天真,偶有机锋透露,却随性流出,如胸臆直抒,毫无雕琢痕迹,其中的闺房之乐,颇可谓当代《浮生六记》。书中所描绘的画家生活,关注植物,关注动物,关注天气,关注艺术,无市井气,无呻吟病,一任率真洒落,不计利害得失,远离都市的喧嚣扰攘,全然一片沉静的自得生活,在《浮生六记》式的闺房之乐外,又飘散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清新之风。对忙碌拥挤的当代人,不啻为一泓洗濯心灵的清泉。
热门推荐
  • 五字天书

    五字天书

    凡是能领悟此书者,莫不是法力通天之辈。可求长生,求无敌,求心中美女。
  • 择爱记迷糊丫头的幸运

    择爱记迷糊丫头的幸运

    本文高甜,高甜,高甜!他于她是青梅竹马,却几经波折;他于她,是失意陪伴,再造之恩;是峰回路转还是珍惜当下,看迷糊的谭思思能否选中心中所爱。一双温热的手捧着她因睡觉而微微发热的脸,让她感觉更加热了,她也一瞬间清醒了过来,看到他阴沉的脸色不禁有些奇怪,还有些委屈,“你个小气鬼!我不就吃了你几个苹果几个香蕉嘛,你至于这么生气吗,我还帮你冰箱里补了半个西瓜,3个梨,还有2瓶酸奶呢,就当还你了行不行,哼!”说完掰开他的手,转头不看他。
  • 愿婚不负我情深

    愿婚不负我情深

    他有旧爱,她有良人,一场联姻,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一起。前男友抢婚,媒体争相报道,他被扣下耻辱的绿帽,一时沦为笑柄。新婚之夜,他冷冷的警告:“顾灵犀,娶了你已经是我的底线,别妄想干涉我的生活。”婚后,他依旧和小三厮混,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她。直到奶奶病重,他被迫回家与她同床共枕。工作上他设计逼迫她辞职,生活上对她冷嘲热讽,甚至当着她的面和小三亲热。名存实亡的婚姻让她心如死灰。“和景翼岑离婚,嫁给我。”前男友的出现,让她灰暗的生活燃起了希望。当她终于有勇气挣脱婚姻的枷锁时,那个绝情冷酷的男人却突然将她狠狠的抵在墙角,“顾灵犀,没有我的允许,你休想离开我。”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高危任务

    高危任务

    被公司开除的员工张丰毅,屡次求职无果。偶然的机会,一个陌生女子的来访改变了他的生活…
  • 电影世界的无限战争

    电影世界的无限战争

    得到穿越系统莉莉丝后,叶千狐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穿越生涯。穿行在电影世界,搜刮科技,夺取宝物,逍遥自在!!!(ps:以好莱坞电影为主,也许可能大概会写国产电影,吧?)
  • 提拉米苏般的爱恋

    提拉米苏般的爱恋

    国民女神邱舒敏,风靡全国,粉丝众多。他,新一代男神钟楚飞,二人在娱乐圈几经风雨,各种磨难之下,终成为被人们羡慕的一对恋人!
  • 医经国小

    医经国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公,装斯文

    老公,装斯文

    【】【女总统的明星老公】请多多关注叶莱西火了···她没偷,没抢,没烧她们家的房子,干嘛一副仇人像····什么什么?只因为她长的太过丰满像个小三?妹的,你们家才是小三,你们全家都是小三···就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天神级的人物从天而降···为她解围···斯斯文文···被人夸赞····老妈则是站在一边吼着,也拉稀,你要是不跟这个男人结婚,老娘这辈子的脸算是被你丢尽了····叶莱西看着戴着黑边眼镜,笑的文质彬彬的男人,恨不得杀人。谣传她是他的女人。她跟他在一起了。说话拽文,拽词。虽然是帅哥,但是,她咋看着都想要抽他。处处她都受排挤,受打压。村子里的姑娘们见了更是爱傻了这个斯文的帅哥。他就像是一枚空投的炸弹。整个村子不得安宁。他不是普通的男人,她知道。但是,当他跟她摊牌的时候。她还是汗颜了一把。感情这男人是个军火头子。黑道总裁。她遇上极品了。更甚的是,那双摘掉眼镜后的眸子.........【本文女强,男更强。】————————————————特别推荐区:【一等刁妃】夏嬷嬷(刁女斗古代众男)陈子衿,恶劣警花,阴狠毒辣。上官子衿,京城恶霸,人见人怕。两种极端性格的结合,她变成了她。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推荐区】【市长的强势老婆】笔下生花【邪医毒妃】墨邪尘【竹马赖青梅】夏日寒阳【嗜血狂后】三昧水忏【教授真禽授】裴歆【末世之妖孽法则】闲看风云【坏男人-别追了】邪魅书生-现代【高官老公,你太坏】暮阳初春【老公,假斯文】烟然心醉【丑女戏邪君】烟然心醉【重生之极品间谍】亦弈变【妃常猖狂】伊洛蔓【兽宠无赖娘子】伊洛蔓【上校爹地,耍流氓】蝶恋花花恋蕊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老公不要装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