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0100000004

第4章 犁宫 黄金屋和《锄头歌》

1

十三名考生尽数录取,皆大欢喜。

3月15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学典礼。

远处可以听到隆隆的炮声。

就在这一天,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军向困守在南京城的北洋军阀褚玉璞的部队发起总攻击。

劳山脚下的一片旷地上搭起简易主席台,主席台前立着一支毛竹,飘扬着陶行知亲手设计的校旗。校旗的中心是一个小圆,圈内写着“活”字,圈外为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上面有一红心,左边一支笔,右边一把锄;三角形之外为一大圆圈,四射的光芒中现出一百颗小星星。这大概是古往今来最为繁复的校旗,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意蕴:一个“活”字,代表活的教育,培养人的生活力;等边三角形代表“教学做合一”;“红心”献给农民;笔和锄表示“在劳力上劳心”;大圆圈是太阳,象征着理想的光芒;一百颗金星则代表着创建一百万座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建设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操震球、谢纬棨等十三个学生排队进场,胸前戴着红花,脚上穿着草鞋。红花是陶行知力主要戴的,不只是出于标新立异,他是要让乡村师范这最早的一批学生感觉光荣和责任。草鞋是学生自作主张穿的。新的学校,新的生活,第一天,表明一个态度,这很重要。

农艺指导员邵仲香、教育指导员杨效春、科学指导员吕镜楼、生物指导员姚文采、美术指导员朱葆初、卫生指导员骊绍季、武术指导员韩凌森和陶行知、赵叔愚一起登上主席台。

因为战事,城里赶来的嘉宾只有名士江问渔和徐作人几个。附近的农友来了不少,来看热闹,都说是“从南洋来了一个大财主,带了五十万两银子,要在老山脚下办一座洋学堂”。头一回看见洋学生戴红花,穿草鞋,人人感觉新鲜。

农民不熟悉夸夫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将要上演二十世纪的夸夫追日呢?

蓝天,白云,红花,草鞋,还有高高飘扬的校旗,让人热血沸腾。

陶行知校长发表演说。

“本校开学特异于平常学校,我们一无校舍,二无教师。大凡一个学校创立,总要有房屋,才能开课。我们在这空旷的山麓行开学典礼,实属世所罕见。所谓房舍,不过避风躲雨之所。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天,下面踏的是地,我们的精神充溢于天地之间。另外,本校只有指导员而无教师。我们认为世间没有专能教的老师,只有比较经验稍深或学识稍好的指导者。举凡农夫、村妇、渔人、樵子,都可以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很有不及他们之处。我们认清了这些,才能在广漠的乡村教育的路上阔步前进。”

2

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进驻南京城。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师生集体进城,打着校旗,红旗,走上大街,汇入民众的海洋,热烈欢迎北伐军。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也相继“清党”,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仅广东一地,被捕杀者就达两千多人。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有一句话杀气腾腾,名头很大:“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南京乡村试验师范似乎是一片世外桃源,这里不搞“清党”,搞建设。

晓庄的校舍别出心裁,全是茅草屋。

是月,陶行知明确提出晓庄学校的使命:第一步要谋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农民之解放,第二步要助东亚各国农民之解放,第三步要助全世界农民之解放。这个学校不但要做中国教育革命之出发点,并且要做世界教育革命之中心。

6月,陶行知畅谈“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指出:“我们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的精神,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同月,陶行知组织“晓庄小学设计委员会”,专门设计了语言文字、公民训练、自然农艺、健康卫生、正当娱乐五门新课程。各课程均由师生研究制定详细计划,然后交与前去实习的师范生实习,由师范生把小学的全部教学做活动承担下来,原小学的教师具体指导和辅助师范生。8月初,全国学生总会召集各省学联会代表在南京举行第九届代表大会,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生程本海以江苏省学生联合会代表资格出席会议,被推举为宣传部副部长,负责大会日刊编辑。

8月14日,南京市教育局局长陈剑修、学校教育课课长陈鹤琴、局内职员及全市各校长教员三十余人到晓庄参观。

9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招收第二批学生。

10月2日,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与高鲁、沈定一等到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参观。陶行知校长主持欢迎会,蔡元培先生在欢迎会上发表演说,称赞“教学做合一是很自然的”,晓庄的教育是“现代教育方法中最好的一种”。蔡元培对“晓庄同志”“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思想及“抱有大志研究乡村教育”的精神予以高度评价。

10月,国际自由平等同盟会派代表两人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参观,称赞晓庄师范的办学宗旨和办法“实在很适合现代潮流,推翻旧时教育制度,将为新中国创造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出来”。

3

1928年2月,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招收第三批学生,其中有从如皋来的四个年轻人,四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们是刘季平、石俊、汤藻和马名驹。

四个人同时被如皋师范除名,他们均是从“清党”白色恐怖中侥幸脱身的“漏网之鱼”。

初到晓庄,四个人同时发现,这座学校不一般,和所有学校都不一样。

礼堂为什么叫做“犁宫”?

图书馆为什么叫作“书呆子莫来馆”?

厕所为什么叫做“黄金世界”?

刘季平是四个人的头,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沉稳。石俊的好奇心强,逮住谁问谁,让他逮住的正是第一期学员谢纬棨。

先入山门为师傅。谢纬棨尽管年少,已经是晓庄的“老人”了,很乐意担任新学员的“导游”。

两排教室,茅草覆顶,土坯垒墙,安着明晃晃的玻璃窗。礼堂也是草屋,坐落在一片草坪之上,足有十五六间。正中间的屋顶高高隆起,呈现出类似北京天坛的圆形穹隆。两旁的厢房有着弧形的飞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门柱上写有一副楹联,很特别: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犁宫”格外宽敞明亮,足足可以容纳四五百人,便是以石灰黄沙掺和的地面,夯得结实,抺得平整,竟也如水门汀一般。明明是一处会堂,为什么要叫做“犁宫”呢?

首届生长沙人谢纬棨压抑不住骄傲和兴奋。

晓庄的草房和农村司空见惯的草房不一样,不是低矮的“齐山”、“丁头虎”、“元宝屋”,是有设计图纸的,设计师是科班出身的园林设计师、美术指导员朱葆初。至于那些别具一格的称谓,则全是“民主集中制”的产物。那时候,全校师生一共也就20多个人,人人都投了票。

礼堂命名:犁宫12,双挥宫6人,四通八达宫6人,农家乐宫4人。

图书馆命名:晓庄图书馆16人,晨钟图书馆8人,一颗心图书馆3人,书呆子莫来馆1人。

那些日子里,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讨论,真叫一个热闹。把大会堂命名为“犁宫”,象征着晓庄的师生们要和广大中国农民一起,在中国的大地上,犁尽不平坎坷,犁尽荆棘与杂草,犁出一片长满粮食、开满鲜花的乐土。

把图书馆叫做“书呆子莫来馆”的那一票正是出自谢纬棨,他是受了学校招生广告的启发。谢纬棨只有一票,是绝对的少数派,理由却十分充足:

“旧教育把人变成书呆子,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成了精神上的鸦片。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积贫积弱,我们要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生活中有用的活知识,为改造乡村而读书。所以说,我们的图书馆坚决不向书呆子开放!因为我们的图书馆就叫做‘书呆子莫来馆’!”

陶行知击节叫绝,说:好一个“书呆子莫来馆”!就叫这个名字!

自此,晓庄的图书馆门前挂上牌子,上面堂堂正正地写着“书呆子莫来馆”。

“黄金世界”是晓庄厕所的雅号。

晓庄的厕所是师生自己动手修建的。除了厕所,师生还参与修建了厨房和浴室。师生们似乎对厕所情有独钟。这是因为晓庄辟有试验农场,每个学生分配菜地一分,普通农作物地五分,荒山地一亩。这些地分到各人头上,由各人负责耕种,目的是使师生们经常过劳动的生活,受劳动的教育,培养农夫的身手。收获的农产品交学校农场收购,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收入,多少解决一点个人经济上的困难。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人都要种“自留地”,肥料还不成了抢手的宝贝?

晓庄的生活充满了激情和希望。

这里简直就是为石俊他们量身定制的一处世外桃源啊。

谢纬棨热情洋溢,教新来的四个如皋同学唱晓庄校歌《锄头歌》。《锄头歌》是陶行知亲自写的歌词,请在美国读书时期的同学赵元任谱曲,用了南京地区流行的山歌调。赵元任与陶行知气味相投,先后给晓庄写了好几支曲子,都由上海的唱片公司灌了唱片,红极一时。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依呀海,呀嗬海。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呀嗬海,依呀海。

五千年古国要出头呀!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依呀海,呀嗬海。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呀嗬海,依呀海。

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呀!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依呀海,呀嗬海。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呀嗬海,依呀海。

革命的成功靠锄头呀!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依呀海,呀嗬海。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呀嗬海,依呀海。

补一句后话。

1933年3月15日,晓庄学校在沪师生集会,纪念晓庄创校七周年。陶行知为《锄头歌》续写了第五段歌词,满怀激情地说:“《锄头歌》要体现时代精神,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第五段一定不能少!”

光杆的锄头不中用呀!

联合机器来革命呀!

绮呀嗨,雅荷嗨,

联合机器来革命呀!

雅荷嗨,依呀嗨。

一句“光杆的锄头不中用”,其中蕴含了多少酸楚?一句“联合机器来革命”,是不是颇多弦外之音?

再补一句更为久远的后话。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南京晓庄学院依然以《锄头舞歌》作为自己的校歌,歌词一字未改。

同类推荐
  • 半壶闲梦

    半壶闲梦

    要分四张:第1章散落记忆;第2章诗情画意;第3章随遇而安;第4章闲来说道。
  • 枕草子

    枕草子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期才女清少纳言的随笔集,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清少纳言记述了她在宫中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和雅致的审美。
  •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本书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这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剑桥往事

    剑桥往事

    本书是格温记录其剑桥生活和整个家族轶事趣闻的回忆录。由于家庭的关系,格温一家与剑桥精英们的交流来往可谓独树一帜,全面呈现了“美好的老英格兰”的时代万象。本书语言隽永,风格鲜明,充满智性的幽默和趣味。书中贯穿的那种优雅、俏皮又不掩纯真的风格,虽年代久远,却令人回味无穷。
  • 重估俄苏文学(全集)

    重估俄苏文学(全集)

    《重估俄苏文学》一书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细致解读,通过对作家思想状况和精神困境的深入分析,从苦难意识和自由精神等多个维度入手,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经验,考察了“苏联文学”对俄罗斯古典文学的改造和规训,分析了新的文学意识形态的基本矛盾和内在困境。本书既具有“史”的开阔视野,具有“思”的内在深度,同时,又出之以“诗”的表现方式,是一部具有历史意识和思想深度的厚重之作。它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当代文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对照和反省的清晰镜像。
热门推荐
  • 销售从被拒绝开始

    销售从被拒绝开始

    一位65岁的美国老人,发现自己有一份无形的资产——炸鸡秘方,于是开始四处兜售。但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然而老人没有沮丧,没有止步,经过1009次被拒绝之后,在第1010次,终于有入采纳了他的建议,从而也有了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快餐品牌——肯德基。1009次拒绝之后,肯德基的事业起步!
  • 和我结婚我超甜

    和我结婚我超甜

    (绝世宠文,正文已完结,番外ing)一朝回国,于汐不小心撞见了死对头顾临寒。从此之后……“顾少,于小姐大闹寿宴把沈小姐给打了。”“顾少,于小姐不小心把您的公司给卖了……”“顾少,于小姐把家里老太爷新买的机器人给弄坏了……”顾临寒闭上眼睛默念:自己选的老婆,跪着也要宠完!
  • 霸仙

    霸仙

    茂密森林内,一行二十多人穿梭在其中。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年大汉,仅有三位看起来年仅十五六岁少年。二十人身着清一色兽衣,但其腰间佩戴着长剑,剑长三尺六寸,宽一寸八分,为凡铁所铸。
  •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描写了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是一部描写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嘲弄。该书包罗万象,揭示了芸芸众生相,包括他的同事、形形色色的求职者、他幼时的伙伴、他的父母和疯妹妹、他的朋友以及他身边的各种女性等。在米勒的文字世界里,一切都是游离的、跳跃的,一切毫无瓜葛却又相互联系……
  • 惹火狂妃:小萌夫,要听话!

    惹火狂妃:小萌夫,要听话!

    段樾整日撩天撩地、肆无忌惮,她就爱看小少年那害羞脸红,又乖乖听话的可爱模样。一朝风云起,她的小少年摇身一变竟成了搅动天下局势的枭雄。还扬言要以山河为聘,铺万里红妆,迎她进门!(女扮男装的将军vs腹黑贤惠小皇子,甜宠养成1V1)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什么时候打开都不晚的心灵开悟之书。如果你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便会忘记其实你可以有态度,可以有观点,可以有能力,可以有自己从容的生活。36段过往的人生故事,多维度层层剥开36种隐秘心理与生活真相。这样的故事你也许没有读过,但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 陌念桃花灼灼

    陌念桃花灼灼

    八月的星城天气很是炎热,在片场休息的群演们,都忍不住用羡慕的目光,望着能够在太阳伞下遮阳的主……
  • 此间风华录

    此间风华录

    我也不知道讲了个啥,反正拿来练笔就对了?(???????)?get!
  • 影后来袭:陆少别挡道

    影后来袭:陆少别挡道

    “乖,你放心,我不会伤害你的。”某十八线小明星对着她面色冷酷的隐婚丈夫说道。次日,娱乐周刊爆料:夏童夜夜笙歌紧抱影帝大腿潜规则。夏童目瞪口呆指着陆羽杭大喊:怎么还有这种操作?!我只想蹭个热度而已啊!!陆影帝在她耳边轻声说:不如,我让你蹭一辈子热度?
  • 浪里有个球

    浪里有个球

    油炸地球,水煮太阳,世界和平。这十五字是艾玛心中最大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