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0300000004

第4章 我们为什么害怕失去朋友(3)

由补偿心理导致的“社交过度”现象非常之普遍,以至于心理学家都开始集体关注这个问题。越想得到关注,我们就越离不开朋友;越是离不开朋友,我们的社交就越失控,最终既体验不到友情的珍贵,也享受不到社交的乐趣。

所以,妞妞很累。她说:“我渴望从交际中体会到与朋友互动的快乐,从朋友的肯定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但这么做似乎并不成功,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她的关注点是向外释放的,而不是对着自己的内心。

我对她的建议是——不要再从外界的认可中发现自我价值,而应自己去做一次客观、真实的评价: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现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些工作?

我有没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我离开朋友就不能活吗?

我是否愿意下定决心,享受一段自己一个人的时光,比如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独居?

我把这6个问题通过邮件发给了妞妞。要她自己做一次认真的询问和回答,答案必须是唯一的、肯定的,不能存在丝毫的犹疑。我让妞妞每天早晨起来都拿出6分钟进行一次问答——如果用6分钟就能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而不是通过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借鉴这个方法。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本身就有寻求群体认可的特质。但过度强化与扩张的补偿心理,却很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在社交中的独立性,变得完全被社交行为所掌控。因此,必须战胜和控制补偿心理,才能冷静地保持与朋友的距离。

◎不懂拒绝:这是朋友看得起我

我们几乎每周都能遇到参加社交的机会,收到聚会的邀请,拒绝这种邀请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此,钱伯斯说:“为什么不好意思拒绝?因为这关乎朋友对我们的看法。聚会就像一个友情的考验,你是我们的人吗?如果是,你就不要拒绝。这是无形的压力。”

去年,我们随机向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学的1000名学生发放了一张问卷,调查社交应酬的相关问题。有29%的受访者的社交聚会达到了每周两次以上,有63%的受访者每月至少三次。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42%的人在社交应酬方面的开支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了30%。这是一组惊人的数据,但多数人表示应酬都不是自愿的,他们其实并不喜欢到处参加社交活动,接受朋友的邀请去吃饭、唱歌等活动。但同时每次都热情地参与,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拒绝的勇气。

小齐是上海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她说,自己从进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加入了多个名目不一的社团与学生组织,课余生活十分充实,尤其是每月都有非常多的聚餐,就像赶场子一样,每个周末几乎都没有私人时间,全部是不同的组织、社团的不定期聚会,和不同的人接触,留下联系方式,或者加深感情。

她苦恼地说:“其实我不想去,加入社团的目的就是应酬吗?我认为不应该这样,但如果拒绝,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将来我再难收到社团的邀请,他们也会疏远我。”在她看来,有的聚会是必要的,但有的则理由牵强。大学早就与社会接轨,社交的风气十分浓重。平时,好朋友也经常请她出去吃饭、唱歌,或看电影,她每次都不好意思说“不”,因为既怕伤了朋友的感情,又怕自己在朋友心中留下负面的印象。

1.你有多长时间没做过拒绝的决定了?

为什么不能果断地拒绝没有意义的社交邀请?

为什么明明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应酬活动中,却仍然硬着头皮参加?

就职于北京一家公司的赵先生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喜欢活跃在各大聚会中的积极分子,相较于下班后就四处参加朋友聚会和泡在社交圈子里结交朋友,他宁愿早点回家睡觉。但这只是梦想,尽管他的心中一直在念叨着要抵御这些邀请,但实际上总是推辞不掉。选择去参加这些聚会,赵先生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都是好朋友,朋友请我是看得起我,我怎么好意思拒绝?第二:多认识一些人总是有好处的,可以为今后积累社交资源。

出于这样的心理,赵先生在社交中充当着一种双面人的角色,他很头疼,可他并没有做出改变的勇气。

想一想,你有多长时间没对朋友的社交邀请说一声“不”了?拒绝不是逃避,也不是偷懒,更不是对朋友的不敬。拒绝既是对自己的真实想法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诚意负责。有时候,适当的拒绝不仅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你将烦恼及早地扼杀在摇篮里。我们不是超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我们能遵从自己的内心。

2.面子让我们负重而行

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拒绝没必要的社交活动,是为照顾到双方的面子。就像在深圳上班的贺先生,他是北方人,每当春节回家时,由于亲朋好友一年未见,他的档期总是排得满满的,除了大年三十当天可以与父母团聚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外“应酬”,电话响个不停,全是想和他见一面的邀请。

贺先生很不情愿,但又有些无奈:“不去太伤面子。”沉重的面子让他被社交绑架。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对方,自己丧失了对生活的掌控权,因此,各种各样的烦恼接踵而来。“面子”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它让我们在社交场上负重而行,很难做出完全符合内心想法的决定。

◎虚荣和炫耀:他是我的朋友

孟先生是一个喜欢炫耀朋友的人。对他而言,朋友就是一件漂亮的衣服。特别是交几个有实力的朋友,会让他觉得自己“倍有面子”。所以,孟先生对社交充满了热情,每个周末都有固定的社交聚会。虽然他的工作和收入在北京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不足一万元的月薪勉强能让他支付房贷和一些必要的开支,但他仍然参加了四五个能够接触到高端人士的社交俱乐部,为此每年要交不少钱。

“这很值得。”孟先生说,“我能在这里认识许多高层次的人,和他们产生交集。我见了世面,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问题就这么简单吗?有一次孟先生看到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自己一位社交联络人的名字,非常得意地对同事说:“我上周刚和他一起吃过饭,就在某地。”同事震惊的表情让他的内心感到极大的满足。交到高质量的朋友成了他满足虚荣心的工具,也是向自己亲近的人炫耀的资本。

1.“朋友”成为攀比的工具

在自卑的人眼中,朋友就像是一件档次不一、有高有低的商品。孟先生的行为本质上便是出于一种隐匿的自卑心理,通过进入高层次的社交圈,塑造一种“我很优秀”的虚幻感和外在形象。在他的炫耀行为中,“我和某某一起吃饭”“我和某某认识很久了”等言论频繁地出现。听者表示惊讶时,他便心情愉快;如果听者漠然置之,他就会很失落。

我们发现,越自卑的人就越自恋和虚荣,喜欢用攀比来证明自己,喜欢用炫耀来打击别人。社交在这里被扭曲了,味道变得不正常。他们拼命结交朋友并努力维持优质朋友,是为了压过别人。所以,这样的人在聊天中会经常告诉人们自己认识某些有本领的人——用这种方式获得满足。

从心理学上看,一个人越嫉妒就越炫耀。比如,买了个贵一点的东西秒发朋友圈,一刻不能耽搁;搭朋友的顺风车,一上车就要拿出手机自拍一下,传到社交平台;一有新款手机出来了就马上买,借钱也要买;平时喜欢买一堆档次高但对自己没用的东西,摆拍起来发到网上,或者邀请朋友到家聚会时,有意无意地将这些东西布置到朋友能一眼看到的地方。他们将自己装扮成高等人,超级虚荣和骄傲。

这些举动都是和炫耀朋友的行为一同出现的。采访中我发现,在靠朋友赢面子的人中,有78%的人同时有喜欢炫耀式购物的习惯。他们的朋友圈大部分内容都与此有关,还会在出入高端场所时用互联网进行定位,让自己的朋友看见。当然,他们也会频频发布自己与某明星或刚认识的其他知名人士的合照——虽然对方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在照片下写上几百字的感慨。

所有的行为都在表述内心的一句话:我和你们不一样。

2.虚荣心正让社交失去原有的快乐

“你的朋友很多,但是快乐吗?”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人是沉默的,他们不知如何回答。孟先生在交流中极力回避“快乐”这个词语,他提到最多的是“成就感”——交朋友,特别是交高层次的朋友让他富有成就感。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因为在梳理孟先生的社交圈时,我发现,他似乎同时在两种不同的圈子里游走,拥有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可能产生交集的社交圈。

第一个圈子是他的工作和生活圈,有亲人、同事和大部分朋友。这个圈子我们都熟悉,人们多数是工薪阶层,年收入在7万到20万之间,有人混得差一点,有人混得好一点。但没关系,大家都是一个阶层的,差距并不大,平时的交流也比较频繁。

第二个圈子是他的“娱乐圈”,主要集中于周末的社交俱乐部,在打高尔夫球、骑马等娱乐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些人。这些人有企业家、大学教授、文化名人及其他成功人士。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成员,是富人阶层,年收入均不低于一百万。孟先生努力维系着和他们的“一面之缘”,一起打球、拍照、聊天,并留下视频和文字记录。

可见,第一个圈子是孟先生的根据地。这是他终生都难以离开的根本,有他最亲近的人,但他却把三分之二的社交资源投入到了第二个圈子中,不计成本地拼命结交那些其实并不在乎他的高端人士,来满足自己无法遏止的虚荣心。亲朋好友都高看他一眼,觉得他很有本事:“你看,小孟认识那么多大人物。”他总是得意地一笑,内心无比地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但失去了交友的快乐。他和这些朋友没有真诚的交流,但又害怕失去他们。社交在他身上变成了一张越勒越紧的大网,每天都制造着令人窒息的压力。就像一位借钱不成又贷款去买苹果手机的学生描述的心情:“这个东西并不是我一定要有的,我知道。但我必须买,否则别人会瞧不起我。”

同类推荐
  • 你点的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你点的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你点的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这本有趣的书终于上市了,这是飞象纪出版的第一本书!这本书收集了飞象纪点赞和阅读都较高的作品。作为一个致力于挖掘新一代年轻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青年新媒体平台,飞象纪在努力地发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也奋力对抗黑暗,正和每一位关注飞象纪的人一起成长。正如飞象纪一直强调的那样:中二、懒癌、文艺、愤青、散漫、傲娇,你喜欢的样子我们都有。可能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懂你,但我们会陪着你啊。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口,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真高兴,现在让我们遇到了你。
  •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从自身体会出发,由细节入手,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资本。这本书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灯塔,指引着这些年轻人向着成功的方向远航。
  • 最美女人禅

    最美女人禅

    本书中,作者将借助禅语来和女人的灵魂进行对话。从生活到工作,从恋爱到婚姻,从心态到自我,全方位地赋予每一个女人禅语般的智慧和境界,从内到外修养成为一个有禅心的女人。禅发自于人的内心,就像一朵扎根在你心灵的莲花。禅如莲花在人们内心盛开的过程,就是慢慢完善自我、努力幸福的过程。当人们有了禅心,就踏上了走向幸福花园的小径——在这一路上,就可以运用禅的智慧一点点修正自己,接近完美;一点点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一点点爱别人,爱所有的一切。
  •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本书对危机中败落的美国四大国际金融巨头的成功历史和它们落败的原因,以及美国政府救助与袖手旁观的理由、救助的方法和公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投资这些公司造成巨亏的原因、投资者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进行了解读。本书既是企业经营与管理及金融投资领域的一份难得的读物,亦是经营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及MBA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案。
  • 女人要学会说“不”

    女人要学会说“不”

    在爱情的世界里,女人总是把男人放在第一位,她们总是喜欢说“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之类的傻话,总是把男人当成天。而男人呢?他们即使再爱你,也只是把你放在和自己等同的位置上。所以,受伤的往往是女人。冰冰在上学的时候,爱上了高自己两级的学长,很快他们就进入了热恋期。大学毕业时,冰冰按计划准备考研究生,她的男友却不同意:“咱们结婚吧,我非常需要你。”是结婚还是考研,她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热门推荐
  • 这样做人做事最给力

    这样做人做事最给力

    不懂做人之道,就不会受人欢迎,不懂做事之道,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做人的价值是在做事中不断实现的,而做事是做人是否成功的重要体现。
  • 青冥之阙

    青冥之阙

    天门界七海十二州,大妖林立,人杰辈出,吞灵气,掌大道,神兽呼吸间云动万里,强者挥手间翻江倒海。传说只有至强者才能叩开天门,打通神界,修行一途,唯有坚毅者方能踏上巅峰。小村少年段长空,掌名剑,握神枪,叩天门。长路漫漫,我与世无争,奈何世道不公;问道苍茫,剑啸枪鸣,王者问鼎巅峰……
  • 墨雪两相宜

    墨雪两相宜

    抒情版简介:他,重生而来,可是,她对于感情,似乎总是少了一根筋,没关系,她退一步,他就进一步,他一步一步的走进她,让她习惯,习惯他的存在,习惯爱他。作业篇:此时若是朝这个地方看来,就会看到一个少年正在草稿本上有条不紊的写着解题需要的重要思路,然后声音温柔的对眼前的少女解释着,少女时而眉头皱起,用自己小巧的手指出解题中令她深思的地方,时而点头称是,眼中绽放点点星光,欣喜不由得溢满脸庞,幻化成一个明媚的笑脸,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此时的少年,你会发现他看似淡定的眼神里夹杂着一丝不一样的情绪。一起篇:对于不想学的林雪柠:“不想学了,也可以。”江钦墨那深邃的眼睛直视林雪柠,眼里滑过一丝狡诘。“那我们就,玩点好玩的。“说着,还没等林雪柠反应过来,江钦墨就把林雪柠抱了起来。对于纠结着有好友助攻的林雪柠:江钦墨勾起嘴角,凑近林雪柠说道:“柠儿想拍,跟我说就是,怕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遇到有人表白时:江钦墨冷漠表示:“我家小姑娘特别不好哄,所以你们不要乱说。”......深情腹黑男主+外柔内刚女主+宠文,欢迎入坑~
  • 我被系统带偏了

    我被系统带偏了

    系统:喂,少年,站住!我是系统!程博:系统是什么?能吃吗?程博得到了一个成就系统,却感觉这个系统是个坑货。说好的带我走上人生巅峰呢?说好的帮我找女朋友呢?一辈子的人生路,竟然让系统给带偏了!
  • 一见钟情小医妃

    一见钟情小医妃

    她是楚相家无人理睬的五小姐,内向懦弱,从楼梯摔下换了另一个灵魂。她21世纪的中西医双料博士代替了她,施展医术救人救世。他是暮云国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冷酷霸道,睿智冷静,却独对她诉尽无限思念和衷肠·····(一对一宠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苍蓝行者

    苍蓝行者

    一个身影从寒风中缓缓走出,“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 多情刺客之雁南飞

    多情刺客之雁南飞

    人道是,醉了江山,老了英雄。何处?何处?一切都已成空。
  • 马云的正面与侧面

    马云的正面与侧面

    在内容上,本书分为两个大的篇章,分别是正面:超级CEO的“神逻辑”和侧面:传奇人生的正能量。先从创业、融资、团队、管理、经营、战略等几个方面清晰地分析了马云成功的管理经验,然后从互联网大佬的青涩岁月、有责任敢担当的企业家、胸中有丘壑的真男人、铁嘴行天下的口才帝等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马云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智慧。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一步一步的成长历程,同时也可以看到其成长背后,马云和他的团队付出的辛苦努力。在形式上,本书以“语录+观点分析+马云的方法论”的形式,对每个主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解析了马云作为一个商界奇才的管理秘诀,将马云人生智慧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能够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提供榜样式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