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1300000001

第1章

她们都是在一九四四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开始守寡的。从此史屯就有了九个花样年华的寡妇:最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岁,最小的才十四,叫王葡萄。后来寡妇们有了称号,叫做“英雄寡妇”,只有葡萄除外。年年收麦收谷,村里人都凑出五斗十斗送给英雄寡妇们,却没有葡萄的份儿。再后来,政府做大媒给年轻寡妇们寻上了好人家,葡萄还是自己焐自己的被窝,睡自己的素净觉。

那个夏天黄昏村里人都在集上看几个闺女跟魏老婆儿赛秋千。魏老婆儿七十岁,年年摆擂台。一双小脚是站不住了,靠两个膝盖跪在踏板上,疯起来能把秋千绳悠成个圆满圈圈。就在魏老婆儿荡得石榴裙倒挂下来,遮住上身和头脸,枪声响了起来。人还噎在一声吆喝中,魏老婆儿已经砸在他们脚边,成了一泡血肉,谁也顾不上看看老婆子可还有气,一条街眨眼就空了,只有魏老婆儿的粉绿石榴裙呼扇一下,再呼扇一下。

假如那天葡萄在街上,魏老婆儿说不定会多赛几年秋千。葡萄在,葡萄常赖在秋千上,急得魏老婆儿在下面骂。葡萄听见响枪也不会头朝下栽下来,把人拍成一泡子血肉。对于葡萄,天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听人们说:“几十万国军让十万日本鬼子打光了,洛城沦陷了!”她便说:“哦,沦陷了。”她想的是“沦陷”这词儿像外地来的,大地方来的。

葡萄那天给她公公收账去了。她公公看中她的死心眼,人不还账她绝不饶人,往人家窑院墙上一扒,下面窑院里的人推磨、生火、做饭,她就眼巴巴看着。有时从早到晚,窑院里开过三顿饭了,她还在那儿扒着。要问她:“你不饥吗?”她说:“老饥呀。”假如人家说:“下来喝碗汤吧。”她便回答:“俺爹说,吃人嘴短,账就收不回来了。”人说:“不就欠你爹二斤‘美孚’钱吗?”她说:“一家欠二斤,俺家连汤也喝不上了。”

葡萄的公公叫孙怀清,家里排行老二,是史屯一带的大户,种五十几亩地,开一个店铺,前面卖百货,后面做糕饼,酿酱油、醋。周围五十个村子常常来孙二大的店卖芝麻、核桃仁、大豆,买回灯油、生漆、人丹、十滴水。过节和婚丧,点心、酱油都是从孙家店里订。收庄稼前,没现钱孙二大一律赊账。账是打下夏庄稼收一回,秋庄稼下来再收一回。眼看秋庄稼要黄了,还有欠账不还的,孙怀清便叫儿子去收。孙怀清嫌儿子太肉蛋,常常跑几天收不回钱。再逼他,他就装头疼脑热。葡萄这天说:“我去。”晚上就把钱装了回来。村里传闲话的人多,说孙怀清上了岁数忘了规矩,哪有一个年少媳妇敢往村外跑的。孙二大只当没听见。

走上魏坡的小山梁子,葡萄听见了枪声。魏坡和史屯就隔一道坡,坡上的土怪异,形成直上直下的土崖,没有成林的大树,一些灌木从崖壁横生出来。这些土崖和灌木便成了屏障,一个拐弯,才发现迎头走来的那个人已到了跟前。葡萄站住脚,看枪声惊起的麻雀把天都遮阴了。昨天夜里山里跑出来几个“老八”,来史屯街上找粮,到第二天下午才把粮筹齐,刚要回山,碰上两个扯电话线的鬼子,顺手就宰了。没想到电线杆顶上还有一个鬼子,把消息从电话里传回鬼子兵营去了。人们在史屯街上看秋千时,一个连的鬼子已包围过来,官道民道,羊肠小道一律封住。

葡萄落下目光,看见一个人影从土崖那一面闪出来。这是个穿黄军装的小伙子,比她男人铁脑还小,嘴唇上的黑茸茸还没挨过剃刀。这是个鬼子。仗打了七八年,她还头一次跟个鬼子脸对脸、眼瞪眼。年轻的鬼子跟她说了句什么,刺刀向外面挑了挑。她不懂,还看着他。他上前半步,刺刀尖横过来,用枪杆往外推了几下,脸上不耐烦了,牙也龇了出来。牙可是真白。葡萄往后退了一步。

他再往前一下,枪又一推挡。

葡萄明白了,他是把她往外撵,不让她回史屯。她急了,忘了鬼子不懂她的话,大声说:“俺回家做饭呢!”鬼子回了她一句,恶得很。她做了个端碗喝粥的动作,嘴吸溜吸溜响。鬼子明白了,枪一撤,头一摆,她走了过去。还没下坡就见四面八方的鬼子把村里人往空场上赶。场子一头搭的小戏台还没拆,是夏庄稼收下后办社火搭的。

人群里没有闺女,都是媳妇。闺女们都藏在各家磨道下或水井里,粮食也藏在那里。

葡萄跟村里的媳妇、老婆儿们站在场子一边,男人们站在另一边。一两百鬼子浑身汗得透湿,枪都上着刺刀,围在场子四周。隔着几步,人都觉得让枪口指得后脑勺发胀。

葡萄的男人铁脑跟所有男人一样,两手捧住后脑勺,蹲在地上。男人们的脚都拴了指头粗的电缆,四五个人串成一串。集上卖烧田鸡,就这么个穿法,葡萄心想。

男人女人之间,留出二十步的距离。中间走着两个人,一个是挎长刀的,一个是挎短枪的。两个人走过去,走过来,步子不快不慢,出左腿出右腿都有商量似的。两袋烟工夫,男人女人都让他们走得心乱气短。

挎长刀的那个人一下子停住,挎短枪的人没提防,一步已经出去,赶紧又退回来,两个膝头一颠。挎长刀的人跟他说了一句话,斯文得谁也没听见声音。挎短枪的人亮开嗓子说:“大爷大娘们,大哥大嫂们!”

原来这货是个中国人。村里人不懂也有翻译这行当,只在心里叫他“通翻鬼子话的”。翻过来的鬼子话大伙渐渐明白了:场子上这几百人里有十来个八路军游击队,他们是杀皇军的凶手。人家皇军好好在那里架电话线,你就把人家给杀了。良民们能不能让凶手逃过惩办?不能够!再往下听,人们眼皮全耷拉下来,腿也发软。鬼子要媳妇们认领自己的男人。

媳妇们都一动不动,大气不出。不用看脸,光看脚也知道谁生谁熟。十来个“老八”比她们男人皮要白些,白天歇着夜里出动的缘故,也不如她们男人硬朗,吃得太赖,饥饱不均。老婆儿们把五六十岁的老汉们认了出来。

场子上还剩的就是青壮年。一个年轻媳妇站起来,头低着,木木地朝男人那边走。她叫蔡琥珀,是前年嫁过来的,怀头一胎时,摇辘轳把打井水手软了,辘轳把打回来,打掉了肚子里六个月的男孩。第二胎生的是个闺女,从此公婆就叫她拉磨,把牲口省下,天天放在野地吃草。她走了五六步,停下,把怀里抱的闺女送到她婆婆手里。这时她抬起头来。男人们从来没见过她眼睛什么样儿,她老把它们藏在羞怯、谦卑以及厚厚的肿眼泡后面。这回他们看见了她的眼睛了。她的眼睛原来也跟黑琉璃珠搁在白瓷棋子上一样,圆圆的好看。她把这双眼在他们身上走了一遍,又藏到眼皮后面去了。然后她脚步快起来,走过头一排男人,跟她男人照面也不打就错了过去。她低头埋脸,扯上那个三十来岁的“老八”就走。

翻译看出这汉子的手在年轻媳妇手里挣了一下。但翻译没说什么。这不是他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一完快回洛城去。蔡琥珀把汉子领到场子南边,眼一黑,头栽在汉子的肩上。八个“老八”都给救下了。一个老婆儿往地下啐了口唾沫。她媳妇认回个“老八”来,把她儿子留下当替死鬼,她恨不得马上咒她死。

这时走出来的是葡萄。葡萄刚迈出一步就看见蹲在第一排末尾的铁脑。他蹲得低,上身差不多趴在了大腿上,两手再去捧后脑勺,看上去活受罪。他看了葡萄一眼,就低下头去。葡萄肯定解恨了,这么多年他不理她,作弄她,种种的恨葡萄今天都能解了。她认个“老八”,从此出了气。连两个月前圆房,他都没好气给她。对于铁脑,丢脸不叫丢脸,它就叫王葡萄。现在葡萄可要出气了。

葡萄走得很慢。兴许人们心焦,觉着她走得慢。从她背后看,葡萄还是个小闺女,个头不小罢了。圆房那天,孙家的客棚搭了十来个,棚边缘上的“胡椒眼儿”都是用阴丹士林蓝布新搭的。办喜事当天,院子里垒了三个八风灶,请了洛城的两个掌勺师傅和一个打烧饼师傅,流水席从中午吃到晚上。全村的板凳、桌子都借去,还是不够,开席前又去街上小学校借。葡萄没有娘家,是给一帮逃黄水的人带到史屯的。直到她圆房这天,村里人才想起多年前孙怀清买下个小闺女这桩事。葡萄给花轿抬着在史屯街上走了一趟,铁脑的舅舅骑大红马统帅迎亲的人马,压轿的、护轿的、担鸡的、挡毡的,都是孙姓男儿。葡萄嫁得一点不委屈不寒碜,场面毫不次于这一带任何一家大户嫁女。停了轿,打起帘子,全村人看见走下来的王葡萄没有披盖头,就是两个黑眼镜遮住眼,头发也不梳髻,齐耳打了个弯弯,脑袋顶上是一顶红绒花头冠。村里有跑过西安郑州的人,说这是上海时兴的新媳妇头饰,盖什么头?大地方成亲前脸蛋何止是看过,亲都亲过。葡萄和铁脑一锅里吃,一坑里屙都七八年了,还用掀挑盖头吗?不过人们都觉得戴一副黑眼镜,多俊气的脸蛋都能毁了。

葡萄还差两步就到男人们面前了。她不走了,对着铁脑说:“还不起来!”铁脑飞快地抬头,看她一眼。想看看葡萄和谁拿这么冲的口气说话。看看她和谁这么亲近,居然拿出和他铁脑讲话的恶声气来了。他发现葡萄盯的就是他。“叫你呢,铁脑!”葡萄上前一步,扯起比她大三岁的铁脑。

铁脑等着一个鬼子上来给他解脚上拴的电缆。每回他在枣树林子里跟男娃们玩耍忘了时辰,葡萄就会远远地喊过来。她喊:“看见你啦,铁脑!往哪儿藏哩?……回家吃饭了!……咱吃捞面条!……打蛋花哩!……还搁大油!你回不回?……叫你呢,铁脑!……”那时她八九岁,他十一二。从场子这头往那头走的时候,葡萄不跟铁脑拉扯着手,不像前面救下老八的那八个年轻媳妇。假如那个翻鬼子话的人懂这一带的规矩,肯定就看出蹊跷来了:此地女人无论老少,都是男人屁股后头的人;没有谁家女人和男人走一并肩,还手扯住手。葡萄和平常一样,跟铁脑错开一步,他走前,她在后。铁脑去史屯街上上学,葡萄就这样跟着,手里提着他的蒸馍、书包、砚盒。只有两回例外,那是看戏,葡萄个子矮,铁脑把她扛在脖子上。一面扛着她一面赌咒:“下回再带你看戏我就属鳖。”第二次她讨好他,骑在他背上说:“油馍我都省给你吃。”“油馍就够啊?”“那你要啥?给你做双鞋?”“你会做鞋?还不把后跟当鞋脸?”葡萄却是在十二岁那年给铁脑做了第一双鞋,底子纳得比木板还硬。

葡萄没有感觉到所有人都在看她。那个挎长刀的鬼子又斯斯文文地跟翻译说了几句话。

他的斯文话到了翻译这儿就是吆喝:“站住!……不许动!”全体鬼子抽风一下,鞋掌子、枪杆碰出冷硬的声响。

“你是他什么人?”翻译问葡萄。

“媳妇。”

翻译对挎长刀的鬼子介绍了这对少年男女的关系,说话、点头、屈膝盖、颠屁股,几件事一块做。鬼子手扶在刀把上,朝葡萄走过来。他近五十岁,原本是个专画地图的军官,正经军官死得差不多了,把他弄上了前线。他看看这个中国女孩,给太阳晒焦的头发扎成两个羊角,颧骨上一块灰白的蛔虫斑。媳妇是要梳髻的,这点知识他还有。他的刀慢慢地抽了出来,刀尖还留在鞘里。“有证人没有?”鬼子通过翻译问葡萄。

人们看见铁脑已是一张死人脸。他们有一点幸灾乐祸:好运还都让你老孙家摊完了?有钱没钱,在鬼子这儿全一样。

“俺村的人都能证明。”葡萄说,“你不信问他们,收下麦他们都来俺家吃了喜酒。”

人们这时发现葡萄这女子不是个正常人,她缺点什么。缺的那点东西非常非常重要,就是惧怕。这是个天生缺乏惧怕的女子。什么人缺乏惧怕呢?疯子。难怪她头一次上秋千就荡得和魏老婆儿一样疯。一个孩子的嘴没让奶头堵住,哇哇地哭起来。

“你们能不能给他俩作证?”翻译对四百来个史屯人说。

没有吭声,头全耷拉得很低。

“没人给你们作证。”

葡萄不说话了,看着翻译,意思是:“那我有啥办法。”鬼子的刀全出鞘了。翻译赶紧问:“你公、婆能给你作保不能?”葡萄说:“能呀。”翻译冲着人群喊,“谁是他俩的老人?出来出来。”

“别喊了,他们去西安了。二哥毕业呢。”

“你们这儿的保长呢?让他保你们。”

“俺爹就是保长。”

铁脑的两个小腿都化成凉水似的,也不知靠什么他还没栽倒下去。他只巴望所有的饶舌都马上结束,请他吃一颗枪子,就算饶了他。他怕那把长刀万一不快,搁脖子上还得来回拉,费事。不过枪子也有打不到地方的,让你翻眼蹬腿,也不好看。说不定还是刀利索。刀也就是上来那一下冷飕飕的不得劲,刀锋吃进皮肉时还会“哧”的一响。还是枪子吧,别把脑袋打成倒瓤西瓜就行,铁脑是个特要体面的人。

鬼子说了一句话。翻译说:“小丫头,你撒谎。”鬼子又说了一句。“撒谎是要有后果的。”葡萄问:“啥叫‘后果’?”鬼子对翻译“嗯?”了一声。翻译把葡萄的话翻成鬼子话。

“刷啦”一声,刀横在了葡萄脖子侧面。翻译说:“这就叫‘后果’。说实话吧。”

葡萄抽动一下肩膀,眼睛一挤,等刀发落她。全村人和她的动作一模一样,全是抽动肩膀,挤紧眼皮。几个老人心里悔起来,本来能做一件救命积德的事。

鬼子却突然把刀尖一提,人们看见葡萄的一只羊角儿齐根给削断了,落在地上。再看看那把长刀,已经垂下来。他同翻译说了两句话,眼睛盯着葡萄。

“假如你这样的小姑娘都能舍自己的亲人,救你们的抗日分子,那你们这个低贱、腐烂的民族还不该亡。”

同类推荐
  • 老余的石头

    老余的石头

    我知道我的到来,一不小心就会打断老余的回忆,说得更严重一些,会给老余粗重的叙述里掺进来路不明的细砂子,但我要说,我不是故意的。2017年夏天,作为一名游客,我来到“水墨宁溪”,遇到一个叫作“哑木”的还俗和尚,一起游览、闲谈、吃酒肉,还和四娃娘在宁溪边的游廊里攀谈了一会儿,她听见我和哑木在半懂不懂地谈石头,就落落大方地拿出手机,挑出一张图片指给我们看,那是他们家建房子挖地基起出来的一块石头,神色很是得意。我仔细瞅了一会儿,觉得这石头的造型有些像菩萨。当然我没敢说,眼前这村妇,也有菩萨的丰韵。
  • 血染棒桔草

    血染棒桔草

    叶雪松原名叶辉,男,满族,生于七十年代。主要从事通俗小说和故事的写作,1999年起职业写作,现已发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计二百万字左右,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2007年毕业于辽宁文学院新锐作家班,现居家从事职业写作。编者按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没有经历过乱世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体谅不了那种命悬一线的惊恐与居无定所的凄怆的。中国人世世代代都渴望着太平盛世,可何谓太平盛世呢?《汉书·食货志》有曰:“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粟,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一书选取著名作家邓一光的《体验死亡》、《猜猜我的手指》、《扬起杨落》等七篇小说,本书题材大部分选取新时期以后,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片段,生动形象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作者语言质朴准确,结构严谨,故事动人,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始终兴味盎然。
  • 挂在天上的红灯笼

    挂在天上的红灯笼

    曹解放醒来,发现自己的右眼被纱布蒙着,黑乎乎的,隐隐有些疼痛。他睁开硕果仅存的左眼,视线一片模糊,过了半晌,眼前的景象终于逐渐清晰。他看到一块白色的天花板,四面白色的墙壁,还有几张白色的床。每一张床上都有病人躺着。他的目光在屋子里走了一圈,最后落了下来,他发现自己也躺在一张床上,不远处,还有一个穿白色衣裳的医生。曹解放干燥的嘴皮蠕动几下,慢慢从里面挤出一个微弱的声音,问这是哪里?医生正在配药,听到他的声音,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说,你总算醒了。曹解放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题。医生告诉他这里是医院。
  • 三故事

    三故事

    《三故事》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完整的虚构作品,创作时间跨越30年,被公认为作者的成熟之作。是福楼拜小说艺术的集中体现。屠格涅夫不等法文原作成书,就陆续译成了俄文。福尔考说:“认识福楼拜的,在这里寻见他;不认识的,在这里认识他。”其中《慈悲·圣·朱莲的传说》取材于一则中世纪故事,作者去芜存精,把飘渺的传说带回到现实上来;《一颗简单的心》化腐朽为神奇,把不是传奇的材料写成一篇动人的短篇小说;《希罗底》让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将矛盾冲突集中到一天时间里,从早到晚,让人想起戏剧的严谨结构。这三篇短篇小说分别呼应了作者的《圣·安东的诱惑》、《包法利夫人》和《萨郎宝》。
热门推荐
  • 废柴少女的天才人生

    废柴少女的天才人生

    问:如何从一个有着社恐的肥宅中年脱发少女转变成一个武力值极度彪悍的天才少女?秦桑答: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秦桑很忧伤,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想当年,她那二十年与学习斗争的革命生涯中,只有两个男同胞向她告白过,再看看现在,情书和各种礼物每天都堆满了她的桌面;想当年,她哭了好几天都没能让自己去学文科,再看看现在,家里和老师都是给她绝对的自由;想当年,她在没有考试压迫的时候,躺在床上听着音乐玩着游戏刷着视频,再看看现在,魔兽大哥,求放过啊,我真的没想打你的主意……总之,秦桑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是得罪了老天爷,所以这辈子才会这么悲催的来到这个动不动就有生命危险的世界,苍天啊,宅女求放过啊!
  • 末世超能学院

    末世超能学院

    末世产生的异变,谁才是真正的主宰?人类,兽族,海族;异能者,智者,堕落者,无休止的斗争......正义光明永存,黑暗未曾离去。我是这场斗争中的受害者,身怀复仇之心的我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变强之路,想去终结这无休止的斗争,让世界重归和平!
  • 没有封面系列之山海卷

    没有封面系列之山海卷

    别追了,等我彻底写完后才会再度开更。本座不是什么天才选手,又是第一次写网文,老是会改来改去的。而且实在是忙的时候太忙,闲的时候太闲,索性不更了,等彻底写完再说。本座在此承诺,此书不完,这辈子不会再开新书。。。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又不乏深度。
  • 优然自得

    优然自得

    一睁眼又成了那个贪嘴从果树上摔下来的邋遢丫头。哦嚯…亲爹不要,亲娘跑了。好吧…又回到了在继母娘家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我上山抓野鸡,下河捕鱼给自己改善生活。 好不容易养的白白嫩嫩能见人了。继母又使坏想让自己嫁给那豁牙子?这可绝对不行,优然是我的。某奶狗表示坚决反对!
  • 星云穿梭

    星云穿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写下憨批书,引得帅哥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情风月亦流连

    无情风月亦流连

    吴晴原本是一位都市白领,因意外落水穿越到西楚国并成为了久病昏迷越王的一位妃子,也意外的陷入到了各王子的夺嫡纷争之中。穿越的娇小王妃在西楚国调戏各位王子并轰轰烈烈的谈了场恋爱。
  • 神的礼物—七天

    神的礼物—七天

    生与死是对立而并存的,大都数人都清楚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却无法预测自己的死亡日期,而我成了少数知道自己何时出生,又知道自己何时死亡的幸运儿。突然被告知生命只剩下七天,大家会怎么做,我的选择在文字中,你们的选择呢?希望阅读完这个短故事后,能让读者朋友学会珍惜时间,多陪伴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