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0100000001

第1章 回来

他说即将又要远行,日子就定在10月28日,孤身进入深山拍摄,又是无音无讯的几个月。于是,我吵着闹着要去为他送行。他说,好吧,27日中午等你午餐。

买了26日晚上的火车票,12个小时的行程,1643公里,去赴一顿送行的午餐。这是他的城市和我的城市之间的距离。

他居住的北京,我无数次去过,都是公事出差,从飞机到酒店,不及看见风景,倒是每次都酩酊而归。有一次酒精中毒,是参加建国五十周年电视节目学术研讨会,和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几位同道喝的。东航的小姐们可能至今还记得,我翌日返程半死不活的样子。

我居住的上海,他也来过,也是工作,猫在晚会现场导演着,不分昼夜。记得他在衡山路的一家饭店,赞鲍汁花椰菜十分美味。临上机前,家人电话他带一瓶醉蟹回去,我却只能为他在机场超市找到一罐黄泥螺。

我们匆匆忙忙,工作似乎是往来彼此城市的唯一理由。一夜的车程并不遥远,我们却已经有半年未见。

晨曦中的北京站,干燥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灰蒙蒙的天空很高,风从远处而来。穿过凌乱的人群,我直奔后海,因他说一早会在那里拍摄。

经过鼓楼和雍和宫,经过方正的高楼大厦和铺着燕瓦的老屋旧垣,出租车一路在北京清晨的空气中飞驰,还没到堵车的时候。

等在后海的银锭桥边,他扛着摄像机和三角架,从古老的胡同里出现,一脸络腮胡子,有些消瘦,眼睛很明亮。他没有向我问候,而是呵呵笑着,问身边正和我搭话的人力车夫,今天生意怎样。

风来,桥下明净的水面泛起金色的晨光,耀眼地向远方伸展。水边,垂柳正轻舞。

他带着我走在窄而曲折的胡同里。他和许多路过的人打招呼,说笑几句,熟悉而自然,这部关于后海的纪录片已经拍了一年多了吧,这里的每一家人,他都认得。他跟孩子们打趣,逗着小狗玩。他在这里或那里拍摄。

拍摄时,他是静默的,一遍又一遍,不想停下来的样子。

秋,胡同转弯处,老树的树叶已大半黄了,秋日下迷人的金黄。只是风来时,叶落得让人心惊,扑簌簌,转眼之间,枯叶已铺了满地。

他爬上屋檐,凝神地拍摄一群鸽子。这些生于这里的生灵,羽毛黑白相间,充满了生命的活跃,忽而振翅飞起,在这后海的胡同上空盘旋不止,一阵阵清扬的鸽哨徘徊在愈高的天空中。天空,不知何时,透出了蓝色。

拍摄时,世界是他的。

屋檐下,被他称作“四哥”的一家人,正在张罗着换一扇新的门框,锯子下木屑飞扬,锤子敲击得叮当响,门槛前栓着的小狗有些惊惶。忽而,四哥说,啊呀,要做午饭了。

这就是他选择拍摄的世界,后海这片还有百姓们居住着的胡同。其它的地方,沿着什刹海,都已经被改建成了酒吧街,和反映城市面貌的展示景点。很快的,这些过往也会渐渐消失,伴随着这些亲切的居民,和日复一日平静琐碎的生活。

他的这部纪录片叫做《海那边》,是记录后海这片老北京们的生活卷轴。

记得他还有一部《墙那边》,记录的是原本生活在明城墙下的百姓们的生活,百多年的岁月,浓重的回忆。一夜之间,明城墙遗址改建了,他们离开了,小小的世界和无数熟悉的面孔,消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城市现代化的脚步,正在吞噬他热爱的世界的宁静。城市要求人们按游戏规则去生活,这种规则就是效率和目的。

他曾说,他就象一颗野麦子的种子,却种在了月季园里。他总有着深深的寂寞。

他拍摄的许多作品,都是他自己的愿望,不为了任何单位,任何金钱。就我知道的,他的《墙那边》入选了德国青年短片影展,《海那边》是入选了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影展,还有不少。这些,他从不愿跟人提起。

饶是这样,还总是有很多人以为,他这样埋头于无功无利的拍摄,一定是在酝酿着什么大的目的。他当笑话说给我听的,却掩不住他的困扰。

北京,这样雍容而自由的城市,因着越来越盛的功利的浮躁,令他感到如此孤单和不容。

拍摄间隙,稍歇,他说因为明天要走,准备了些钱,给广化寺门口的乞丐送去。他匆匆离开,留下我和一堆摄像设备在原地。

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次远行,他可能是不会再回来了。

四面都是窄而长的胡同,弯弯曲曲,看不到尽头,站在交叉路口,我忽而满心的迷惘。

近些年,他常常去到深山里拍摄,记录那边的山歌、民俗、人和故事。一开始,也许只为记录,渐渐的,离开城市,似乎让他有一种逃避和释放。

纯净的蓝天和高山,天堂般美丽的村庄,还有如水的时光无声无息地滑过,让人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老去。我真的理解。

他这次要远行的地方,叫做木里,在四川和云南交界地方的一个藏族自治县,没有公路交通,没有手机信号,没有详细的地图。据说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天堂,却是路途凶险。他一直念叨着要去,现今终于要去了。

记得6月间,他曾短信我说,木里是个好归宿,就在泸沽湖对面,但你不知,我们的命运就在知与不知之间。

真的不记得我们午餐吃了什么了,这顿走了1643公里,特地来吃的午餐。

他说,他有两个拍摄记录片的亲密战友,在广西拍摄时,先后去了,都是他,去把他们的遗骸带回来。他说,马革裹尸,就是纪录片人的宿命。

我很气,说,你是不是也想不回来了。

他答,不能说没有这样的心里暗示给自己。这个人真是诚实得可以。

下午和晚上,还是拍摄。他象一个热忱的孩子,走在后海的每个角落,寻找着每一个动人的细节。他又象一个从此远离的游子,依恋着这方世界,拍了又拍,似乎一天内,要拍尽所有的镜头。

气温骤降,天寒地冻,夜的黑落了下来,时间推移得让人心痛。

记得那天夜里的月亮很圆,他说,明天更圆,因为是十五。明天,就是他启程的日子。

他曾劝我别来北京送他,何苦相聚只为分离。我答,所有相聚之后,都有分离,只要相遇过,就有意义。但是,分离的迫近,真的很痛,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回来。

后海沿岸的灯火点起来了,一片片的水上楼阁,在水中投下流光飞舞。他如此凝神地摄着这些水中的光影,屏息静气,忽而哪个调皮的孩子扔了一个石子,那片流光倏然如烟花般碎了,散了。

他走了,北京这个城市空了。

独自留在我们曾经相遇的这个城市里,宽阔的大街上,车来车往,楼很高,天空明亮。站在大路中央,一时间,觉得很陌生,失了方向。

故宫的朱墙金瓦,翠色画栋,玉色栏杆。长安街的暮色夕阳,车成长龙。成贤街的柏浓书香,午后,胡同深处闲闲的阳光。

他曾站在雍和宫桥头,听见屋宇间第一声燕子的叫声,告诉我何谓呢喃。他曾跟我说起胡同里的老北京饭馆,吵吵嚷嚷,很江湖的感觉。

夜了,不觉中又走回后海。

总觉得灯火间,应还有他时走时停,爬高蹲低地在不懈拍摄。

记得看着他拍摄的那一天,依稀中忆起了我的年轻时。

曾经有整整6年的时间,我也是这样狂热地每天拍摄,剪辑,为着自己理想的影像。我曾经那么渴望用影像描摹自己眼中的世界,讲述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但是,很多作品最终变成了内参,存在哪一个阴冷的档案室里,从来没有播出过。剩下的,被每一级领导都改过一遍,五六遍的修改后,我不再认识自己用身心分娩的这些孩子。

我曾经努力地去讲述百姓们的甘苦,忙着忙那地为一些受伤害的人,做一些拍摄份外的事。天真,是身边所有人对我的评价,永远做不到的世故。

曾经挣扎在上海的实际精神的包围中,不愿走入所谓商业的主流中。

有一度,打算着去到北京生活,因为向往着中央电视台评论节目的大胆淋漓,还有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梦想。总觉得,北京的空气中充满了理想的气息。后来才明白,理想是在我们心里的。

那时候,我还没认识他,这个理想主义的北京人。

为什么想要拍摄?为什么想要讲述?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在陪着他拍摄的那一天,我似乎感受到了答案。那是因为,爱。

我们爱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爱着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爱着,并且感动着,为着空气中颤动的四季的气息,为着清晨公交车的第一声鸣笛,为着公园里孩子的璀璨笑容,为着傍晚母亲唤着全家吃饭的熟悉声音。

这就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琐碎生活的点点滴滴,安然的美丽。

这就是我们理想的根源。

后海的那一岸,群楼如簇,花灯似龙,江风徐来,泡吧的人们笑语嫣然,酒意正欢。而他日间曾拍摄的这一岸,夜色已遮掩了古旧的胡同,无始无终的平静生活,正在酣梦中。

黑暗中,再次走在那些弯弯曲曲的胡同中,温习我们曾一起走过的脚印。

月当空,淡淡的光晕。路过的窗户里,有或明或暗的温暖,有着一张张他所熟识的亲切面孔。

想起他在《墙那边》中的一段话,如果把城墙比作大树,那么那些熟悉的面孔就是一片片树叶,而我,就是优游在树荫里的那个孩子。

我想,他是终于会回来的,不会就此遁世而走。

因为,他终究是北京这个城市的孩子。

游荡在他的城市里,感受着他和这个城市牵扯不断的传承和联系,感受着他的城市和我的城市的不同,我所在的上海,那个精致实际,优雅而稍欠从容的城市。

微笑地回想我和他的相识相知,内心如此相象的两个人,也有着许多彼此的不解,想来正是因为城市的不同,就如复旦之于交大,北大之于清华,毕业生总有很多思维和观念的派系差异。想来,我们都是我们各自城市的孩子呢。

也许,城市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就象父亲之于儿子。儿子可能会因为父亲的强大而感到压力,可能会因为父亲的不闻不问而感到冷落,可能会因为父亲的管束而烦躁不安,可能,父亲身上确实有些儿子看在眼里,却不能改变的问题。但是,儿子最终是爱着他的父亲的,他正是因着爱而拍摄着,他的周身还流着父亲的血液,他怎会不回来?

得失荣辱,都会转瞬而逝,但还有永恒的存在,那是爱。

只要爱还存在,只要他还在拍摄,只要理想,还在炽热地烧着,虽然伴随着现实痛着,却还没到熄灭的一天。

夜晚的北京火车站,雾霭中正红的站名,钟声在空中回荡。

一夜之间,又是上海站的清晨,这个忙碌的城市,一天的熙熙攘攘正在醒来。

城市永远在那里等候着,人们来来往往,寻找着相遇的美丽,承受着离别的思念。

此刻的他,也许已经放足山青花艳的山野。而我,回到1643公里之外我的城市里,在上海这个弥漫着布尔乔亚空气的城市一角,继续用文字讲述我的热爱,并且安静地等待。

等待这个北京的孩子,终于有一天,从容地带着他的理想,回来。

同类推荐
  • 评估(中篇)

    评估(中篇)

    国家某部委派遣的专家组一周后就要杀向东海大学,对该校的建筑学专业进行真刀实枪的评估了!建筑工程学院上上下下都笼罩在临战前的紧张不安气氛中,一个个磨刀霍霍,进行着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白刃战准备——这是院党委书记在誓师动员大会上要求的,当时他咬牙切齿地说:“没有刺刀见红的思想准备,就赢不了这场硬仗!请大家都把枪擦亮了、刀磨快了,院长一声令下,就都奋不顾身地往前冲,如果出现临阵脱逃或刀枪失灵的情况,军法从事!会后,请各位都把军令状给签了!”所谓“军令状”就是承诺书,要大家承诺评估期间绝不出现教学事故等等。
  • 长梦留痕

    长梦留痕

    杜长风,一个天才小提琴演奏家,伪装的精神病人;叶冠语,一个满心仇恨的金融巨子,他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将这个伪装的疯子送上断头台;命运从一开始就布下迷局,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女子,撒旦的爱情,会得到祝福吗?阴谋还在继续,仇恨没有终止,一步错,步步错。爱恨燃成灰烬之际,血缘演变成最残酷的杀戮,他们该如何救赎沦陷的亲情和爱情?
  • 秋

    英国退欧时期、特朗普执政时代,公共历史如何影响个人命运,书写13岁女孩儿与85岁老人的真挚情谊如何抵御时间的洪流,布克奖短名单作品;2017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榜首;英国大学艺术史教师伊丽莎白在少女时期与年长她许多的隔壁邻居丹尼尔是好朋友,两人经常探讨艺术和人生问题。丹尼尔年轻时是个艺术家,与20世纪50年代英国家喻户晓的政治丑闻模特克里斯汀·基勒是好朋友。小说从一桩真实的政治丑闻出发,探讨了女性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天花板问题,将伊丽莎白等一众英国人民在脱欧时期的精神状况投射其中,全书由丹尼尔濒死的梦境和伊丽莎白少女时期的回忆交叉组成,共同交织出一幅当下英国社会生活图景。
  • 四十天之战争片断

    四十天之战争片断

    黄土原上的川坡沟壑地带。浑水河从川道里流过,河面很宽,河水不深,一片黄泥浆水远望如镜,走到近处才能看清那水是缓缓无声地流动着的。已经是农历三月初了,河面上冬季的浮冰早就消融殆尽,徒步赤足涉过当不会冰凉瘆人的了。天刚麻麻亮不久,就有区上派来的一个民兵从河对面的区公所涉水过河给我们这个工作组送一封信来……我们这个乡的土改工作组大本营就设在沟沟壑壑的半截土坡上的一个村子里,附近坡坡上下、沟沟里外高高低低散居着一些庄稼户,这是一个行政村。工作组新派来的魏组长和我并排睡在上房一侧的土炕上,睡得很香。
  • 虚构( 短篇)

    虚构( 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热门推荐
  • 追妻攻略

    追妻攻略

    在给产妇孕检的时候仔细叮嘱,最后却发现女人肚子里怀着的是自己未婚夫的种!渣男还不肯取消婚约,有她楚寒卿这么憋屈的妇产科医生吗?突然,有个男人站在她身边,“只要你未嫁,我未娶,那你就可以随时成为我的新娘,你愿意吗?”为了争上一口气,她毫不犹豫的抱上了这个男人的大腿。
  • 如果当时不放手

    如果当时不放手

    落跑新郎归来,青梅竹马出现,巫方园的世界一下变得热闹起来。陈年往事被翻出,新欢绯闻曝头条,她立刻成为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
  • 蛊惑(卫斯理珍藏版)

    蛊惑(卫斯理珍藏版)

    在情路上,男方大抵都会被要求承诺一生不变。可是,一旦男方变了心,结局又会怎样撰写?爱情的到来,谁也没法抵挡。蛊毒的催命,谁也没法抵抗。苗族少女──芭珠追求的是一段永远不变的爱情。苏州大少──叶家琪经历的是一段不必负责的艳遇。叶家琪婚期将至,他内心的恐惧日渐扩大,行为也变得疯狂。难道全因新娘不是芭珠?面对生命受威胁的好友及楚楚可怜的少女,卫斯理如何是好?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情」有着令人迷乱的力量。奇异的苗族国度中,「蛊」又有着怎样的神秘力量?年青的时光总教人回味。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影后甜妻之纪总宠妻无度

    影后甜妻之纪总宠妻无度

    最近怼天怼地的云大影后最近有点惆怅。身为纪氏集团总裁的纪北落像牛皮糖一样她让她不堪其扰,虽然想要紧急脱单,不过云未晞表示以前你丫的对我爱答不理,现在的老娘你高攀不起。然而她显然低估了纪总裁的无耻下限制。第一天:“云小姐好巧,想不到在这里也能遇到你!”第二天:“云小姐,真巧,又遇到你了!”第三天::“云小姐,没想到我们这么有缘每天都能偶遇到你!”云未晞表面笑嘻嘻,心中MMP:“纪总好像对偶遇一词有什么误解!”别特么以为我不知道你丫的是故意的。普通人见到纪北落的第一反应是:“卧槽,行走的人民币!”“卧槽,行走的印钞机!”“卧槽,行走的GDP!”云未晞是:“卧槽,尼玛!”要说娱乐圈谁最高调?自然是国民女神云未晞,高定随意穿,秀场随便走,大牌导演随便合作,合作的男演员无一不是合作后瞬间跻身一线。要说娱乐圈谁最低调,自然是国宝级影后云未晞,没有绯闻,从不炒作,却身份成迷。甚至有人把云未晞的身世列为世界八大未解之谜。对此网友含泪跪求:女神的身世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样玛丽苏的人生请给我特么来一打。
  • 劫天至尊

    劫天至尊

    姚恒星修炼劫天经,身体中凝炼圣器,劫天神轮,掌天地九大本源,劫天道神术无数,却独爱万化天术。赵可馨:“相公,来给我变个大鸟骑一下!”姚恒星:“好的,我给你变个凤凰可好!”变花草树木,变飞虫走兽,变风雪雷雨,变美女,变帅哥,只要被姚恒星劫取了其天道规则,皆可变。且看他如何,千变万化,游戏天地间,给大家带来无穷乐趣。
  • 我能偷取属性

    我能偷取属性

    新书《开局穿越诡异世界》已发布。“无耻唐宋,快快出来受死!”“来了来了!”唐宋看着浑身强横气息缭绕的青冥鬼王,默默听着不断响起的美妙提示音……“叮!成功偷取青冥鬼王力量……”“叮!成功偷取青冥鬼王灵气……”一番大战后,青冥鬼王降级成为鬼将,他盯着唐宋,满脸悲愤。“狗贼唐宋!你对我到底做了什么?!”“这锅我不背!”唐宋同样满脸气愤:“万一……你恰好是传说中的漏气体质呢?”“我漏你妹!无耻狗贼!一百年后,我一定会回来的!”“叮!偷取属性足够,无上真身开启!隐匿虚空已修习!”这是一个穿越者在灵气复苏世界不断“背黑锅”的故事。
  • 鸿蒙纪世

    鸿蒙纪世

    我失去了快乐,但也不想难受。可是总有人想打扰我,我只有不断的往上,把他们踩在脚下!
  • 竹马来袭,只为博他一笑

    竹马来袭,只为博他一笑

    拥有双重人格的邱少雪表示:晚点遇见你,余生都是你。竹马来袭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他出现之前,她是狠戾嗜血,霸道任性的杀手女王兼杀手组织高冷执行总裁CEO;他出现之后,她不知所措,温柔体贴,可爱呆萌,撒娇捣蛋样样精通。明面上的温柔娇妻,背地里的神秘大佬。只为博他一笑,让他为自己斩桃花,种草莓;和自己一起生猴子,共度余生。可是当自己发现他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的时候,似乎已经晚了,竹马表示:是你太笨了。(宠文and爽文~~欢迎入坑)
  • 认真玩

    认真玩

    残魂寄生戒指穿越时空,被大气运者偶得后,结下了相互依存,相辅相生的不解之缘,人生五味,有得有失,成长艰辛,苦心人天不负,这是一个认真玩着奋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