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2400000002

第2章 绊脚石(1)

王威廉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周都要在广州和深圳之间往返一次。我带着在广州编辑好的图文资料亲自送往深圳的印刷厂,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图书公司不成文的惯例。深圳那边虽然有着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但是具体的细节还得我去把关。比如图片颜色的浓淡,以及文字的现场再校对等等,非得我守在机器身边不可。经理是个比我年轻不了几岁的小伙子,所以他对此感到过意不去,除了报销车费,每月还会给我多发五百元的奖金。不过,我还真不是图这点儿奖金的,谁愿意为了这点钱一个月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呀。我有我的心思:我是个浪漫主义者,不甘于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总希望在路上能遇见点儿新鲜事,让我的生活变得没那么贫乏。

但是一年多来,我几乎没有遇见过什么新鲜的事。每次走进列车坐下来,那种陌生的氛围,让邻座之间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和矜持。当然,也没那么绝对,我主动搭讪的时候还是有过的,只不过相当失败。那次是因为邻座来了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子,穿着粉红色的长裙,手里不停地把玩着白色的苹果手机。我趁着她放下手机,百无聊赖的时刻,鼓足勇气对她说:“姑娘,我想和你做个朋友,可以吗?”她看了我一眼,冷冷地说:“不必了吧,我有男友了。”我尴尬得想砸开车窗,马上跳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搭讪,也是最后一次,我觉得自己拙劣、可笑,像个典型的屌丝。那天的一个小时旅程,对我来说变成了酷刑,每一分钟我都被羞耻感反复折磨。我下定决心,再也不主动搭讪了。值得欣慰的是,迄今为止,我都遵守着这个诺言。更何况,我已经找到女朋友了,是同事的妹妹,一个简单天真的女孩子,闲暇的时候喜欢用鼠标在电脑上画画。对此,我感到心满意足。同时,我对这段旅程也逐渐感到了厌倦。

今天,又轮到我出发了。我到广州东站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估摸着到了那边不早了,不想再麻烦对方请我吃饭什么的,便买了一个汉堡,一边走一边啃。我在自动售票机前买了票,是五点半的。没关系,每次我都会提前上车,赶最近的那趟,而且每次我都能幸运地找到座位。这次,我提前上了五点的车。上车后,我一连走了好几个车厢,里边全都坐满了人,就连餐厅的座位也都被把持了。我暗暗叫苦,惨了,该不会站到深圳去吧。

我沿着车厢的过道慢慢搜索,希望能发现一个空位,我不想轻易放弃。说起来难以置信,我是在末节车厢的最末一排发现了一个空位。众所周知,车厢的一边是三连座,一边是二连座,那个空位位于二连座靠窗的位置,空位的旁边,也就是靠走廊这侧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我走上前去,问道:“奶奶您好,您旁边的座位有人坐吗?”她摇摇头,对我微笑了一下,头往里歪了歪,示意我可以坐过去。我满心欢喜,赶紧说着谢谢,从她前面挤了过去。坐下后,我认真看着她,又说了句谢谢。这时,我才发现她不仅有着深邃的眼窝,而且那略显浑浊的眼球中有着一抹淡褐色。——原来她是外国人啊!我刚才都没看出来。看来,衰老和死亡一样,将人的本质凸显出来了,人种之间的界限就这样消弭了。因此,对人的各种划分终究是简陋和可笑的。

“小伙子,你去深圳吗?”

我突然听见了一句标准的普通话,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那种优雅与沙哑。我扭头看看老太太,想确认下这是不是她说出来的。她正盯着我看,尽管眼皮有些耷拉,但淡褐色的眼睛依然充满了神采。

“是的,去深圳。”我不由感慨道,“您的中文说得真棒。”

“因为我就是中国人啊。”老太太说得很平静。她穿着一身淡绿色的长裙,她伸手把膝盖上的褶皱给抚平了。

“噢,您是俄罗斯族的吧?”我猜测道,心里竟然有些激动,终于在无聊的行旅中遇见有意思的人了。

“不是的,我出生在上海。”她的口音里的确有点儿沪上气息。

我不由琢磨起来,上海曾经遍布租界,说不定她是那些殖民者的后裔?但不知为何,我不想说出这个猜测。或许,联想起那个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时代,多少还是有些不快的。但这种不快也是极其微弱的,似有还无的,就像一阵烟雾。我本就不善于和陌生人聊天,这下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不过,我真的很想和她聊下去,我不由暗暗焦急。

“那您对中国的感情一定很深了。”我终于挤出了这么一句干巴巴的话。

“何止呢,我在中国一直生活下来,直到今天,整整七十五年了。”她薄薄的嘴唇在说话时会有细密的皱纹,但她的吐字如此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她的决心,要钻进别人的心底去。她完全符合我对祖母的想象,要是我的祖母还活着,我希望我的祖母也能像这位老太太一样说话,把人生的智慧用坚定的语气全都灌输给我。

“您和我的祖母一样大,比我的祖父就小一岁。”我鼓起勇气,说出了口。

“哦?他们在深圳吗?”

她来了兴趣,这让我非常高兴,但想起我可怜的爷爷奶奶,我又非常失落。

“他们不在深圳,也不在中国,”我卖了个关子,用手指向上指了指,说,“他们在天上。”

“愿主保佑他们。”她轻轻说,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她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分开,又握在了一起,仿佛在寻找一个最佳的位置。

“谢谢您。”她真诚的样子打动了我,我按捺不住,开始了诉说,“我没见过他们,他们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死掉了。但我还会想起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可怜的孩子,看来我们是同病相怜的人。”她扭头看了我一眼,那种柔和的目光像是一种看不见的抚摸。

“您也没……”

“是的,我也没见过我的祖父祖母,他们也在天上,是在奥地利的天上。”老太太微微一笑,嘴角还有浅浅的酒窝。

“哦,您的老家在奥地利。”

“奥地利,维也纳。我的祖父祖母都是音乐家,一个拉大提琴,一个拉小提琴。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在1937年感染了肺炎死掉了。”

“为什么说他们幸运呢?”我不解。

“因为1937年是1938年的前一年。”她耸耸肩膀。

“哦,”我想了下,还是问道,“可二战不是1939年才全面爆发的吗?”

“是的,但1938年开始,**对犹太人的迫害就已经全面公开化了。他们砸烂了我们的每一扇窗户,他们开始抢掠,开始杀人放火……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性,失去了人类正常的理性和审美,他们面对着满大街的玻璃碴,竟然还起了一个很美妙的名称:水晶之夜。”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老太太是犹太人。我心里涌出了更多的好感与好奇,还被她语调中的克制与平静给彻底征服了。她当然是在控诉,却如此不动声色,像讲述一件家长里短的小事。

“不好意思。”我嗫嚅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应该唤起老人的痛苦回忆吧。

“孩子,你难道不觉得死于肺炎要比死于奥斯维辛幸福得多吗?”

她看着我,干瘪的嘴唇露出了隐约的笑意。我不敢直视她,我觉得像被扒光了丢进了冷库一样,浑身上下战栗起来,胳膊上都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样颗粒。

我说不出一句话来。

“尽管,死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她补充了一句。

“不,不一样。”我满脑子都是肺炎和奥斯维辛,不禁脱口说出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感受,“奥斯维辛让死亡的本质都不一样了。”

“啊,说得对,说得对,说得对……”

她一连说了三个“说得对”,让这三个字听起来像是三个音符,不断变换着节奏,却越来越低沉,还夹杂着她深深的喘气声,像是一曲交响乐中小提琴的无奈叹息。

“所以,他们的确是幸运的人。”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了一遍,仿佛在确认一个早已被确认过的真理。

“谢谢你。”

她打开放在面前小桌板上的褐色小包,从里边掏出一块金色的怀表。除了在电视里,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这种古董级别的物件。因为时间太久了,它的一些地方不但变成了黑紫色,而且表面还凹凸不平,一定是在时光隧道里经历了太多的跌跌碰碰。

“想看看他们吗?”她冲我眨巴着眼睛,眼神里有种孩子气的狡黠。“当然,我非常想,他们一定是很慈祥的人。”

她的双手颤颤巍巍的,因为皮肤过于苍白,里边的血管看起来像是电线一般。什么时候才能有成熟的生化技术,让这样的老人可以继续活下去?——面临死亡的焦虑,让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过,老人一定不想成为一架机器,看呐,她的十个指头都涂着淡紫色的指甲油,像个爱美的青春女生。这个细节打动了我,拨动了我的心弦,我已经触碰到了老太太的命运和故事,她身上的点点滴滴都能打动我。

“你看,这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她打开怀表的盖子,指着镶嵌在里面的照片说。

这张照片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会是一个留着白胡子的老爷爷和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太太,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快乐的四口之家:一位年轻的男人个子很高,他的脸出现在照片的最高处,他没有直视镜头,而是若有所思地看着照片的左侧。他的下面是一对母女,他搂着她们。女孩子扎着辫子,穿着连衣裙,笑眯眯地看着照片的右侧,像是在回味什么开心的事情。妈妈很漂亮,有着幽深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边有一张丰润的大嘴,微笑着直视镜头。在母女之下,还有一个小小的男孩儿,就像个标准的玩具娃娃一样可爱,他和父亲一样,都望向了照片的左侧。

“你的祖父好帅,祖母很漂亮,那这个小男孩就是你的爸爸?”我问。

“哦,不,不是的,这个小女孩是我的妈妈。”她忽然想起什么来了,说,“哦,我们不像中国文化分得那么细,说起来,这是我的外公外婆。”

“恩,我知道。”

“我爸爸的爸爸妈妈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老太太轻轻摇摇头,像是要从某种力量当中摆脱出来。

“我的外公外婆,我倒是见过,但是见的次数也不多,因为他们都在香港。到现在为止,他们就回来过三次。最早的那次,因为我年龄太小,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是听妈妈说,才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第二次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他们来看我们。我记得他们穿得很体面,很干净,比起我们镇上的人阔气多了。但我听妈妈说,他们也算不得有钱人,听起来是在遍地黄金的香港,但他们的营生也是很可怜的。他们是靠一家鱼蛋粉店为生。咖喱鱼蛋,奶奶你一定吃过吧?就是那种用鱼肉做成的小丸子,放在咖喱里煮。他们就是做那种小丸子的,然后煮好粉面,浇在上头。他们守着小铺,每天起早贪黑,年纪越来越大,一定是很辛苦的。妈妈让他们搬回来和我们住,说现在这边的环境也变好了,只要努力,赚钱养家是完全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回来跟女儿还有外孙一起住也有个照应。妈妈现在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了,原本妈妈还有个弟弟,十几岁的时候患上血吸虫病,肝脏严重受损死掉了。外公外婆到香港的时候,应该还没丧失生育能力,但他们也没有再要孩子,因此,妈妈依然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妈妈看着他们衰老的样子,才放下了许多心结,原谅了他们当年的无情,下定决心,请他们回来住。但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还不愿意回来!他们就愿意孤独地待在香港终老一生,宁愿为了一家鱼蛋粉小店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仿佛那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比女儿和外孙还重要。”

我自顾自说了这许多,我也不明白自己从哪涌起了这么强烈的倾诉欲望。我几乎是被那些话推着说的,仿佛它们被囚禁了太久,借着这个机会一定要逃出来似的。

“不好意思,我是不是说的太多了?”我看着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没去香港看过他们吗?”

“没有。”

“为什么?”

“他们也没邀请过我啊,甚至都没邀请过我妈妈。可能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他们辛苦的样子吧。”

“你想去看看他们吗?”

“不知道,我真没这样想过。”

“听你这么说,我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不过,他们听上去像特别孤独的人,让人觉得挺可怜的。”

我没有说话,我之前并不觉得他们可怜,甚至,多多少少有点厌恶。母亲从没在我面前说过他们的不是,但我觉得母亲的年龄还算不得太大,却已经花白了头发,佝偻着脊背,早早衰老了,而且,母亲对这个世界似乎从来不抱什么希望,更不提什么奢求,这点才是让我最为伤心的。人活在世上,如果是在麻木不仁地尽一种义务,那是多么悲凉的事情!躲在香港的他们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被一种虚妄的都市想象给完全蒙蔽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和老太太说这个,这些话似乎是埋进心底深处的,已经接近腐烂了,早已无法再见天日。

也许,老太太看出了我的心思,没有再继续追问。

“你比我幸运,我除了他们的照片,没有见过他们。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就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他们的墓地呢?”

“那一片地区被战火完全摧毁了,什么痕迹都没有了。”她看看我,笑笑,说,“现在,就连战争的痕迹也没有了,就像从来没打过仗,世界永远是和平的,永远是平静的。”

她这样说,不免让我有些悲伤。尽管我比她小很多岁,还不能充分体味这种历史的失忆,但是,我觉得自己是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的。

同类推荐
  • 礼拜六的快行列车

    礼拜六的快行列车

    本书收入邵丽的九个中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城外的小秋》《糖果》《木兰的城》《马兰花的等待》等。集中体现了邵丽走上文坛以来的大致创作风貌。
  • 幻灭

    幻灭

    《幻灭》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人间喜剧·外省场景》中。小说以复辟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诗人吕西安,他试图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结果身败名裂,黯然回乡;一个是心地淳朴、埋头科学创造的实业家大卫,因没有认清商人的阴险狡猾,被迫放弃专利,隐居乡间。小说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从外省到巴黎的广阔图景,描绘王政复辟时期种种富有特征意义的现象,反映在残酷而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青年的才能如何遭受摧残,幻想如何遭受毁灭,文学的圣殿如何被用来作无耻交易的场所而变得污秽肮脏。巴尔扎克本人称《幻灭》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充分地表现了我们的时代”。
  • 女兵营

    女兵营

    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一个在全军覆没前担负动员,救伤、掩护等任务的女兵营,最终在凶残马匪的铁蹄下溃散了。夏满月、洪云舒、陈秋儿、丁谷雨等红军战士,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热爱理想,战斗到最后一刻。作家李镜以史实为素材而虚构小说,将中国革命史上的段最悲壮凄凉的曲调形诸笔墨,其焦点则是特殊环境下的女性军人。他们的爱情、忠贞、生殖、死亡,都是在阴惨、幽音的氛围中出现并消失的……作为幸存者的回忆而出现的补叙,则使历史事件的隐秘与蹊跷得以部分还原。
  • 晚饭花集

    晚饭花集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他以民情风俗为创作背景的小说名篇,包括《晚饭花》《邂逅》《戴车匠》《异秉》《捡烂纸的老头》等经典篇目。这些将人性之至纯至美用轻盈灵动的文笔展现出来的小品文,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民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愉。用美的眼光观察着人世生活,将必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 逛天堂

    逛天堂

    我叫虾子。我们这地方叫虾子的人很多。这称呼来源于我的母亲。我生活在江汉平原,盛产虾子。一到春夏季节,大沟小河里,只要去捞,一捞就会有一箩筐,便宜得什么似的,几毛钱一斤,虾子们一旦不蹦不跳了,就会不要钱,白送给贩子们。贩子们再拿去贱卖给餐馆里或者熟食店里,用尖椒桂皮八角花椒等等红烧一番,上面撒点紫苏或者香葱,红艳艳香喷喷绿茵茵火辣辣的,摆在玻璃柜里面,当红闷大虾卖。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小贩,她清早就会挑着篮子,在河边找打鱼的人家进些小鱼小虾,挑到镇上,坐九路车,到城里的菜市场里去卖。
热门推荐
  • 我家有个傲娇喵星人

    我家有个傲娇喵星人

    林夏在宠物店买了一只黑猫回来,这猫有点怪,一开始不吃不喝,只会喵喵叫,然后就开始总是无缘无故地跳到林夏的床上撒欢打滚,林夏总是每次睡醒,都会看见一张巨大的猫脸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可是今天......躺在林夏身边的这个黑发英俊少年是从哪里来的啊喂???
  • 时光微苦你独甜

    时光微苦你独甜

    新文开坑啦,还请多多指教吖~上帝给予每个人以相对的公平。她,金翎儿,活泼开朗,多才多艺,M国邺城首富南宫家的掌上明珠,因4岁时与异瞳小哥哥经历一次绑架,被过度保护,成年后与父亲约定,来到邻城虞城圣皇蒂娜大学读书。他,夜煌,为人冷酷,6岁流落孤儿院,遭绑架后被外公寻回,却失去了味蕾,于他世上万般皆苦,16岁创立夜暗阁,18岁获得S国金融和理工双学位,帝夜总裁,20岁回M国虞城接受家族事业,并受邀成为圣皇金融系教授。多年后,当阳光的她遇上冷酷的他,是否能暖化一缕寒冰?他们又是否能记得儿时的约定?她是否能帮她的小哥哥找回味蕾?~~时光会告诉你答案。(本文大宠小虐,主配角都会获得幸福)安排新书——《余生惟愿不负卿》
  • 青铜门传奇

    青铜门传奇

    原本,我只意识到自己还不能停,我还必须走下去,因为还有一个十年。可是现在,我意识到其他人都没有停过,计划和阴谋还在继续!我必须行动了!其实只要他们活着,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我也决不会放弃!新的探险!会让所有人、所有谜团都有一个归宿,和释怀。真正大结局!好故事正在继续!
  • 欣心念念

    欣心念念

    看似明媚如春光的小仙女,却光明正大地盘算着怎么拿下全校最帅的那个男人,达到人生巅峰。周围的群众无一不惊叹。……“付彦,付彦!我请你喝饮料吧。”“有激素。”“那我请你吃串吧。”“上火。”“……那你骑自行车载我回家吧。”“你太重。”……后来的后来,她终于成功了。而那个全校最帅的男人,把她捧在了手里。【校服到婚纱】【我喜欢你→我爱你】
  • 汤头歌诀方解

    汤头歌诀方解

    《汤头歌》 为清代汪昂撰。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 无敌基因进化系统

    无敌基因进化系统

    时代巨变,灵气复苏。少年修为尽废,却意外觉醒无敌基因进化系统。神龙基因,天凤基因,灵猿基因,齿虎基因,蓝鲨基因,玄武基因,岩石基因,古松基因.....不同的基因可以发挥出来不同的效果,从此少年成为一代天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The Little Lame Prince

    The Little Lame Pri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海贼莫利亚

    大海贼莫利亚

    巨大的岛船恐怖三桅帆船上,黑楼,怪树。莫里亚乐呵呵的看着眼前的海洋。警告!前方有一大波僵尸正向您前进,准备吃掉你的大脑。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论语通解(一)

    论语通解(一)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论语》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论语》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论语》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