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0800000016

第16章 随笔(1)

逝去的故国

撰文 唐克扬

历史既是唐德刚先生所说的风雨后晴的“三峡”,有时也更像一座沉闷的火山,过去本自混沌,身在其中者并不知它哪一刻会在何处迸裂,以及这后面将发生什么,更不用说那裹挟所有人巨大莫名的惯性。

那还是2009年的秋天的某一日,和一位安徽籍的朋友偶然谈到我在美国的一位老世伯,隔了两天打开计算机,居然就收到了他的讣告,冥冥中似乎是有某种不得而知的感应。

说起我和这位叫做唐德刚的学者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我们大概都是属于这族之中的某一分支吧。合肥的“老唐家”分为肥东和肥西两族,住得不远,在清末,“老唐家”和“淮军”这个字眼密不可分。具体说来,清廷在晚清重用汉军,让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的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跟随他们征战的乡党也都一荣俱荣。唐氏家族的几位著名将领由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而发家,又先后参与了1874年台湾之役(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第一次觊觎台湾)和平定西北回民武装的战斗,淮军的影响一路带进现代史,和后来北洋、民初的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唐先生出国留洋、开阔眼界大概也和这种机遇不无关系。

可是对1949年之后的中国而言,这种出身并不是什么好事,每次问及家人合肥唐家的情况,都因为“往事已矣”的原因而得不到确切答案,毕竟那段家史对他们的个人经历而言是非常不愉快的负担,绝非荣耀,而是终其一生的沉重。

除了《晚清七十年》这样的著作之外,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唐德刚教授最为人所知的经历是曾经担任胡适晚年在美国的研究助手,并且帮助整理《张学良自述》等一系列“口述历史”。唐先生是历史的研究者,本人也算是这段历史中的一分子,他不仅著书立说,同时积极参与对现实的干预,从为家乡的灾情捐资募款,到在“台独”场面里挺身而出。或许是由于这种双重身份,有时候,他似乎并不太介意一个客观地把握历史的叙述者和一个小说家的区别,虽然妙笔如花,却在专业史家中引起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他叙述二战以来四大权力巨头(中、美、英、苏)的关系:

在二次大战末期,胜利已成定局之时,全球列强,只剩下中、美、英、苏,一桌麻将……四方城中,另一麻将客邱吉尔,也技术非凡……朋友,人家输得起嘛!这也就是管仲能搞“九合诸侯”的道理啊!人家本钱无限,你如也想赢点小钱,你就得“摸着石头过河”,在霸主身边,狐假虎威一番。是非云乎哉?

真是有点太生动活泼了。对这种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热情,在80年代成长的我却是充分理解的。今天的知识分子还是谈“思想”,可是,“心”却是当下实在的“心”。读一读类似王阳明《夜坐》那样的诗句,就明白近世四五百年的“思想”脉络,为什么会在唐先生前后那几代人身上,散发出如许的能量——有其得,也自有其失:

独坐秋庭月色新,乾坤何处更闲人;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却怜扰扰周公梦,未及惺惺陋巷贫!

在海外,理解中国版的“大历史”不能不从对“陋巷贫”的惺惺中谈起,被时间的灰尘蒙蔽的某些片断,如果设身处地地想,才会在被人忽视的角落里发出毫光。“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合肥宰相李大人都能看到故国的衰黯,真是惨烈得惊心触目。今天的小朋友们或许觉得这种形容是夸大其词,我的父母那一代却还是感同身受,我之所以也能认同,多半是因为在少年时见过改革开放前种种“前现代”的积弱和匮乏,见证着百年来跌宕波折的国运。周公们无暇顾及的镜中尘、陋巷贫,按照费正清在为《两种时间》(Two Kinds of Time, Graham Peck)所序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其实是需要福楼拜、巴尔扎克和笛福的三支大笔才能尽书的。这种情结,正是唐德刚教授等海外学人落笔处不够“平静”的原因,《万历十五年》的作者、壮岁由职业军人转为历史学者的黄仁宇也是如此。

一直知道家族中有这么一位名人在纽约。去美国留学后的第四年,我有机会去纽约开会,心血来潮想去拜访他,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投到我很久前获悉的地址中,过了一阵便忘记了这件事。不想没多久后的一个清晨,突然有个从纽约打来的电话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所在的地区与纽约还有一小时的时差),电话那边正是唐德刚先生。我一个从未与他谋面的无名小辈,他第一句话就是:

“克扬吗?我是德刚啊!”

甚至在电话听筒里,也听得出语音的哆嗦。他完全是以“族人”——这种对我而言很陌生的身份称呼我的,其实他长我好几辈,用不着如此自谦,或许是又夹杂着不见外的美国习惯。但他口音很重,我本来就没在合肥土生土长,加上他说的是老式的合肥话,我晨睡未醒,一会儿就完全听不懂了,辜负了唐教授他乡遇故知的热情。

“你的爹爹我没有见过,但我想我是知道他的……他是‘志’字辈,你们的伢应该是‘乃’字……”

正在想着怎么应对,他很激动地说,我到纽约的时候一定打电话给他,他要到纽约市内来见我。我连说不用了,因为知道他年事已高,还是我去拜访他为好。

过几天,我又接到了他夫人的电话,言语中却有些不同的意思。我理解,大概是因为我预约的来访,竟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老人家出门毕竟不方便,更何况还要在驾驶风格粗暴的曼哈顿自己开车,自然觉得是很大的麻烦。后来,我左思右想,就主动取消了这次访问。

现在知道,他在新泽西住的地方其实离我后来在纽约北郊的家极近,大概也就是二十分钟的车程,就算是坐通勤火车再打个的士,在纽约这种大都会圈大概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美国人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我那一次的畏缩,想来还是有些命定的原因,也是我这里想要详细说的主线——也许我并不真的很享受这种与老前辈的会晤,也许我对过去历史的好奇终究只是叶公好龙,抵不上辗转一两个小时的艰辛,抑或,我还是会下意识地感到不自在——当听到一种似乎乡土的、却是隔了五六十年光阴的本地方言之后?

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似乎那年年底他就搬到旧金山他儿子的家里养病去了,纽约的气候对于病重的他而言可能还是太过严酷。想不到,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他晚年饱受肾病折磨,最后一刻决定不再治疗。据说,辞世之际还算是安详。

说起来,唐德刚教授并不是我接触到的唯一一位“上一代人”或“上两代人”,但我和他整整差了半个世纪,却能在世纪末的异国阴差阳错地接上头。因为这点接续得不太牢固的“线头”,又牵起很多复杂的情绪。

我生于70年代初,成长在80年代,接受了还算正常的教育,按说承上启下的这一代人还是幸运的:往上去,在我们思想成熟的那个年代,见识过“旧社会”的人们依然健在,启发着我们还有着更多人生的可能,在风云际变面前,乃知“抛头颅洒热血”不是个玩笑,但满怀敬畏的同时,我辈又难免感到一丝迷惘和畏惧。不管是读史还是阅世,都真切感受到,其实没人能一夜改变世界,风风火火的革旧鼎新的过去的世纪,如今又在门槛上踟蹰徘徊了……历史既是唐先生所说的风雨后晴的“三峡”,有时也更像一座沉闷的火山,过去本自混沌,身在其中者并不知它哪一刻会在何处迸裂,以及这后面将发生什么,更不用说那裹挟所有人巨大莫名的惯性(越是活跃的火山越是盲目)。

如今想想,我自己连对于这种自下而上的追溯也慢慢失去兴趣。历史,尤其是晚近的历史,就如唐先生的合肥话一样,使人亲切却不得亲近(相比之下,遥想汉唐反倒是因为遥不可及,而成为一种“思想穿越”,使人兴味盎然了)。联系唐教授的生平,尤其是因为他的困扰和教训历历在目,使人感到提不起高山仰止之心,只觉得惋惜,同情,怅然若失——我至今还想起他自述中,晚年因被纽约市立大学无故解雇而蒙受的屈辱。每个在美国讨过生活的教书匠都知道,那是一种比五斗米更能使人折腰的巨大压力。

今天来往大洋彼岸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那时的游子却是断了根的。中国文化已不再当然优越,故国回不去也靠不着,只能看别人的眼色,做别人予取予求的东西。对于他们那一代的人而言,在思想的母体和隔膜的现实间“切换频道”已成常态,“身在曹营心在汉”依然是个跨不过去的伦理门槛。已无归路时,虽然加入美籍,照例宣誓各种“忠于”,内心的巨大冲击对于今人而言仍是不可想象。可就算是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这个社会并不会真正接纳他们,亚裔——更主要是指东亚几国——最特殊,如果已经在过去的文化中浸透,大国的子民又更有种说不出的难堪。有的人在专业上已经极有成就,但社交生活依然只能和同文同种的人们混迹一气,或是,至少会把内心最亲切的那一小块交给最熟悉的语言。

自然科学领域的还算好,对于从事人文和社科的中国人,面孔和语言的标签已经延续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最“友好”的西方人眼中,也一定会有有形或隐形的标签。在中国学中文,翻阅中文书报,或许是因为你的兴趣爱好,可是对于很多最终在异国终老的人,那是唯一的选择。对于一个智性的人而言,这种画地为牢的“出路”,显然并不是最有价值的选择。

那些“专属”的西方圈子是不属于这些“归化”者的。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曾经参加过纽约的几个文艺聚会,比如由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召集的戏剧派对,其间看不到一个有色人种,更不要说中国人——平心而论,这和真正的歧视还有一些距离,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单边的尴尬,并没有因为我们引进了NBA或者美剧、英剧而缩小。试想一下,如果你要和朋友去看郭德纲的相声,你会带上一个外国人不厌其烦地用英语给他讲解吗?如果你发音纯正的非洲朋友自称,对于唐诗宋词有兴趣,你真的愿意天天和他把酒相和吗?对于某些“热心”的国人而言,也许这种情况偶然也会发生,报章上我们更不乏“征服”了曼哈顿的男人女人;但必须承认,这种照顾或眷慕来自一种仰视俯视的微妙心理,在中国展露“才艺”的西方人相对于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可是倒过去就不一样了,没有人会用中文为你解说“超级碗”(Super Bowl,有人说这是美国人的春晚)。和某些想当然的飘飘然形成鲜明的反差,最悲催的还不是用英语表达的别人的梦想,而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迁就”。

如果世界真的是平的,“你”和“我”本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很不幸的是,至少是此刻,“我们”还生活在“他们”之中——也可以说,“我们”选择了“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倒过来。这是时代的大局使然,对后人而言,它只是某个历史时段必要的准备,就像唐先生所描述的“时间三峡”中的某一段,但对于已终生在阴影中穿行的小船而言,这多少是种悲剧。别忘了,在唐德刚的年代还存在着真正意义的“歧视”,那时在纽约,犹太人和中国人通常是租不到好房的。

多少次走在纽约古老的大街上,有一刻,我突然为未曾与唐先生谋面感到深深的遗憾。

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曾经参加过几次有趣的老华人教授聚会,叫做“康桥新语”——大约是“世说新语”的典故。在座的十来个人,居然有三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座中固然尽是一时的俊杰,却眼见着他们在异国的昏黄灯下渐渐老去,而他们的事业也如他们的生命一样,尽管曾意兴漫飞,却不能不局促在时代大局之一角,在瀛洲而作故国之思,老气纵横,老态毕露,而终入一种苍凉的老境。似乎只有那些毅然与自己的文化脱系、入西籍专心科学的人们,才似乎有超拔于这种困局的可能?但一旦有回忆这回事,被回忆锚定的“中国”终归是尴尬的,它和新的现实不谋合,甚至也不是历史上我们认定的“中国”了。

对某些品茗养心的糊涂“传统”,我其实是不感冒的:所谓“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如果这些糊涂的东西确实管用,借用某老师的名言,鸦片战争以来我们都白活了。可每每回忆起德刚先生语速极快的合肥话,想要为我搞清楚我的曾祖父可能是谁,我在家里如何排行,谁可能与我的祖上有所瓜葛……我又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从遥远的距离冷不丁回头望去,他们到底是谁?他们和我此刻的哭和笑,爱与痛是否真的有关?

好像非西方的电影中总有这样的父子纠结,就算只是放在背景里,也有巨大而震撼的象征意义,像电影《一次别离》中患了老年痴呆症的伊朗父亲。西方文学中由家中两代而始的冲突似乎渐渐不多了,相反两性的关系却很突出,而当代的中国文艺好像还是把宝一次次押在“家”这个字眼上:无论是《大宅门》还是后宫传,还是在和“父亲”叛逆又和解。

同类推荐
  • 孙谦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孙谦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孙谦是山药蛋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作品取材于他所了解的农村生活,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朴实、真挚、感人。
  • 《三体》导读

    《三体》导读

    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沧海桑田,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旷世绝恋,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思想实验,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星空灿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打开《三体》的方式,而这本书,通通指给你看!读过或没读过《三体》,都不妨打开此书。如果你为其中的科技名词而茫然无措,请打开此书,如果因其中的情理冲突而纠结,请打开此书……
  •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长期处在五四重重遮蔽之中的晚清民初文学,但它并非全面叙述晚清至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而是以“现代性”作为理论资源和研究策略,严肃而深入地考察了这一时期几个十分突出而且意涵丰富的文学文化现象和作家作品,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学科领域内部形成了实质性的推进。 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这些话题都不算新,然而杨联芬女士对这些“老话题”的再解读却充满了新意且极富于启发性,这与作者的学术态度、学术修养、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

    《故事新编》自诞生起,就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书从以往人们所忽视的《故事新编》与越文化精神的联系入手,选取了其中的务实、创新、复仇、耿直等五个方面,分五个章节进行论述,叙述了古越历史上该精神的表现,鲁迅自身在言行、作品中透露出的这种基因,以及最终鲁迅在《故事新编》这部作品中人物身上对这种精神的演绎,以期勾勒出鲁迅根植于故乡的精神内核。
  • 志摩美文

    志摩美文

    同他的诗歌一样,徐志摩散文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是其个人身心的真诚表白。无论是“草青人远一涧流”的淡雅篇什,还是“凤鸣碧梧暗香浮”的浓艳之章,均无一不是其真挚情情的流泻,是他诗歌另一形式的异化与延伸……这,使得他的散文少了些理性与思辨,氲氤于字里行间的,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徐志摩的散文非常情绪化并富有个性:《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桥》《欧游漫录》等满含着玫瑰花般的浓艳与葡萄酒般的醇香;在《伤双栝老人》《我的彼得》等篇章里,缱绻的情丝则如溪涧水般静静流淌……本书汇集徐志摩感怀、记游、叙事之散文精品,分“屐痕”、“自剖”、“心香”、“文思”四辑。
热门推荐
  • 帝道仙尊

    帝道仙尊

    怀揣回家的梦,游走于异世界的仙途。仙人、美人、亲人、爱人、友人、敌人、贱人,这一路走来,刘拆一点都不寂寞。
  • 有钱大魔王

    有钱大魔王

    去花钱!!去消费!!! 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有钱大魔王!这是一个平行世界,自带游戏、商城、外挂的故事。ps。
  • 星空剑祖

    星空剑祖

    由于一次操作失误,研究员江云身死,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真正死去,而是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地球,这个世界以武为尊……弱肉强食……
  • 寄杨秘书

    寄杨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斯加德至高火神

    阿斯加德至高火神

    穿越漫威世界,威利带着十二符咒的力量转生到了阿斯加德,成为奥丁的弟弟……新书已发,《大神我想要无敌》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 绝缘之爪了解一下

    绝缘之爪了解一下

    主角穿越。主世界西游。附属世界,有超神学院,秦时明月,天行九歌,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还有可能会写仙剑奇侠传。还有可能会写成龙历险记,火影忍者,魔道祖师。本文单女主。本文单女主。本文单女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曾国藩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家有女孩的父母的热切期盼,然而如何教育女孩却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为了帮助广大父母解决这一难题和女孩的健康成长,本书从女孩的性别、安全、品质、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世心态、成长环境以及女孩成长过程中容易进入的误区等多个方面,为家有女孩的家庭提供了100个教育细节。让每一位父母都摒弃传统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成为女孩真正的朋友,并把女孩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才!
  • 百炼毒帝

    百炼毒帝

    无尽的大陆经无数年的发展,强者世代为王,弱者万古为奴,帝国以武为昌,万亿生灵以武为尊,在这里群雄争霸,妖魔同舞,百鬼共行,天地万物共演世间繁华。当各世家王族天才纷纷崛起之时,一个从边境小城出来的少年携带万古邪功,一路嬉笑,一路高歌,闯入这时代,与众多天才英豪争芬芳。
  • 落伤

    落伤

    如果有人问,沈恒,你最爱的人是谁,那么沈恒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就说,程念欢。如果有人问,沈恒,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那么沈恒一定会眯起眼睛,回想着那久远的往事,然后慢慢的叙述程念欢沉睡半年之后突然醒过来的样子。记忆就是这样子,不管在你脑海里沉睡了多久,总有一天会复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