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1400000012

第12章 公园大道(1)

1

两名社工把我塞进他们的紧致型轿车后座,载着我来到市中心的一家餐馆,他们工作的地方就在附近。这家餐馆有意布置出豪华的气派,倾斜放置的镜子和唐人街出售的廉价枝形吊灯亮闪闪的。我们一走进用餐的小隔间(他们俩坐在一侧,我坐在他们对面),他们就从公文包里取出写字夹板和钢笔,准备在我吃早餐时,一边喝咖啡一边向我提些问题。外面天还没亮,这座城市刚刚醒来。我记得自己既没哭,也没吃东西。尽管事隔多年,我还是能回忆起他们给我点的炒鸡蛋散发的香气。记忆中的那盘热气腾腾、分量十足的炒蛋,如今依然牵动着我的食欲。

餐馆里的顾客寥寥无几。睡眼惺忪的小工们在柜台后面拆开一盒盒硬面包圈和松饼。一伙面色苍白、眼线晕染的夜店青年涌进旁边的隔间。我记得自己就像在绝望中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紧盯着他们看。有个大汗淋漓、身穿马褂的青年,还有一个头发染着粉色条纹、衣衫凌乱的姑娘。还有个画着浓妆、穿着毛皮大衣的老太太,那身大衣按当时的天气来看,未免太过暖和。她独自坐在柜台旁边,吃着一块苹果派。

两名社工为了让我看着他们,摇晃我的身子,在我眼前打响指,使出了各种办法。他们似乎明白,我根本不想听他们打算告诉我的事。他们轮番趴在桌子上,重复我不想听的话。我母亲死了。飞溅的瓦砾击中她的头部,她当场死亡。带来这样的噩耗,他们也觉得遗憾,这是他们的工作中最糟糕的一环,不过他们的确需要让我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我母亲死了,尸体存放在纽约医院。我听明白了吗?

长时间的沉默,我意识到他们想让我说点什么,于是便“嗯”了一声。他们一再毫不避讳地提到“死”和“死了”,这些字眼跟他们那通情达理的口吻、涤纶工作服、广播里的拉美流行歌曲和柜台后面醒目的招牌(新鲜水果沙冰,低脂蔬菜三明治,尝尝我们的土耳其汉堡包吧!)掺杂在一起,叫人怎么听都觉得别扭。

“薯条[19]?”侍者高举着一大盘炸薯条,到我们这一桌跟前问道。

两名社工吃了一惊。其中那个男的(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叫恩里克)说了句西班牙语,指了指几张桌子开外的位置,那边的夜店青年正招呼侍者过去。

我两眼通红、惊惶不安地坐在那盘凉得很快的炒蛋后面,简直没法从现实层面理解自己的处境。与已经发生的事相比,他们关于我父亲的问题根本就无关紧要。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对我父亲的事刨根问底。

“你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韩裔女士说,她好几次让我直呼其名(我怎么记不住她的名字)。不过我如今还能回忆起,她那双胖乎乎的手扣在一起,放在桌上,还有她的指甲油那令人不安的颜色:一种银亮、泛灰的颜色,介于淡紫和蓝色之间。

“不妨大致估计一下。”恩里克催问道。

“不用太准确,差不多就行,”韩裔女士说,“你还记不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

“嗯,”我说,这很难回忆,“去年秋天?”这时,我还是觉得,母亲的死似乎只是一个错误,只要我打起精神,跟这些人周旋下去,就能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

“十月?还是九月?”韩裔女士见我不吭声,轻轻提示道。

我只要稍微一扭头,就痛得想哭,不过头痛是眼下最无足轻重的问题。“我记不清了,”我说,“当时已经开学了。”

“那就是说,是九月?”恩里克往写字夹板上记了一笔,抬头瞄了一眼,问道。他的相貌有些粗犷,他就像是发福的体育教练,被西装领带的装束搞得不大舒服,但他的语气透出一种令人安心的朝九晚五上班族的感觉。我不免想起办公档案系统、工业地毯、曼哈顿区的常规事务。“从那以后,你们就再没接触和联系过吗?”

“他有没有什么关系密切的朋友或兄弟,知道怎么跟他联系?”韩裔女士像慈母般凑过来问道。

这个问题让我大为惊讶。我不认识这样的人。就连这层言外之意——我父亲有关系密切的朋友(且不说“兄弟”)都表明,问话的人对我父亲的个性一无所知,我一时居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直到服务员将餐盘收走,在用餐完毕却无人起身离开、令人心烦意乱的间歇,我才猛然醒悟,他们问起我父亲,我的德克尔爷爷和奶奶(他们住在马里兰州,我想不起是在哪个镇了,那个地块有几分乡野气息,前面有一家家得宝建材超市),我那些并不存在的叔伯婶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变成了无人监护的孩子。我很快就会被人从家(或者用他们一直在用的说法,“这个环境”)带走。他们联系上爷爷奶奶之前,市政部门会先行接手。

“你们要拿我怎么办?”我往椅背上一靠,又问了一遍,我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惊慌。之前我关掉电视,跟他们一起离开家时,完全是一副寻常的模样。他们说要带我去吃东西。那时候谁也没说要把我从家里带走。

恩里克低头看了看写字夹板。“嗯,泰奥,”他一直错误地把我的名字念成泰奥,两人都是如此,“你还是个孩子,需要有人贴身照顾。我们要给你安排紧急托管。”

“托管?”这个词搞得我胃里一阵翻涌。它让人联想起法庭、上锁的寝室、围着刺网篱笆的篮球场。

“嗯,说是看护也行。等找到你爷爷奶奶就结束——”

“等等。”我说。事情这么快就变得无法控制,他说爷爷奶奶这个词时,并不了解情况,流露出温情和亲昵的语气。这一切让我发懵。

“我们联系到他们之前,只需要做一些临时性的安排。”韩裔女士凑过来说。她的呼吸有股薄荷味,不过也有点大蒜碎屑的气味。“我们知道,你肯定很难过,不过没什么可担心的。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你安然无恙,直到我们联系上爱你和在乎你的人,好吗?”

这简直太糟了,这不可能是真的。我望着隔间对面这两张陌生的面孔,在灯光下咽了口唾沫。德克尔爷爷和多萝西居然会在乎我,这个说法本身就很荒唐。

“以后我会怎么样?”我问。

“最主要的,”恩里克说,“就是你现在正处于符合收养条件的状态。会有人跟社会福利部门合作,一起执行你的看护方案。”

他们合起伙来安慰我。他们的声音镇定自若,他们的表情流露出同情和通情达理,这越发让我抓狂。“打住!”我说着,从韩裔女士那儿挣开身子,她从桌上伸过手来,想要握住我的手,一副充满关爱的样子。

“你瞧,泰奥。我来解释一下吧。我们说的可不是拘留或少管所之类的——”

“那你们是什么意思?”

“临时托管。意思是,我们送你去一个安全的地方,那儿的人会代表政府,充当你的监护人——”

“要是我不想去呢?”我说,我的声音太大,餐厅里的人纷纷转过身来看我。

“听我说,”恩里克说,把身子往后一靠,示意侍者添咖啡,“这座城市给有这方面需要的年轻人,准备了符合标准的应急住所。都是些蛮不错的地方。眼下我们只有这一个选择。因为有很多跟你情况一样——”

“我不想去寄养家庭!”

“孩子,你当然不想去。”邻桌那个把头发染成粉色的夜店女孩用不难听到的声音说。不久前,《纽约邮报》用不少篇幅刊登了有关十一岁的双胞胎乔恩泰和凯肖恩·戴文斯的报道,他们遭到养父的强奸,还差点被饿死。这件事就发生在晨边高地[20]那里。

恩里克假装没有听到。“你瞧,我们是来帮忙的,”他说着,在桌面上重新抄起手来,“我们也可以考虑别的办法,只要能确保你安然无恙,能满足你的需要。”

“你们从没跟我说过,我再也不能回家了!”

“嗯,市政部门已经忙不过来了——好的,谢谢[21],”他对过来续杯的侍者说,“不过有时候,只要能得到临时许可,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别的安排,尤其是像你这种情况。”

“他是什么意思?”

韩裔女士用指甲敲了敲丽光板桌面,引起我的注意。“也不是非要按规矩来,只要有人肯过来陪你一会儿就行。你到他那儿去也可以。”

“一会儿?”我重复道。整句话我只听懂了这一部分。

“也许你可以跟什么人舒舒服服地待上一两天?我们可以给他打电话。比方说,老师?或者全家人的朋友?”

我不假思索地报出了老朋友安迪·巴伯的电话号码——这是我想到的第一个号码。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除了我自己的手机号,这是我背过的第一个电话号码。不过虽说我和安迪读小学时是好朋友(一起看过电影,在对方家里留宿,一起在中央公园上过教你使用地图和罗盘的暑期班),我还是弄不清自己为什么首先想到了他的名字,因为我们的交情已经大不如前了。一上初中,我们就分开了。我有好几个月没见到他了。

“巴伯,里面有个‘u’,”恩里克一边说,一边写下这个名字,“这家是什么人?朋友吗?”

对,我回答说,我认识他们好多年了。巴伯一家住在公园大道。从读三年级起,安迪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爸爸在华尔街担任要职。”我说,然后闭口不言了。我刚想起来,安迪的爸爸因为太“疲劳”,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家精神病院待过不知多长时间。

“他母亲呢?”

“她和我妈妈是好朋友。”这话有真实成分,但不尽然。虽说她们交情不错,但母亲不够富有,也没有那么广阔的交际圈,跟经常登上名流版面的巴伯太太不是一路人。

“不,我是说,她靠什么工作谋生?”

“做慈善,”我说,有些迷惑地沉默片刻之后,又说,“比如在军械库办古董展览。”

“这么说,她是个家庭主妇?”

我点了点头,为她找出这样一个现成的说法感到高兴。这个词其实相当贴切,但任何认识巴伯太太的人都不会这样形容她。

恩里克大笔一挥,签上名字。“我们会调查的。不过不能保证什么,”他按了一下笔,把它装回衣兜,“不过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要是你愿意去他们那儿待着,我们可以把你送过去。”

他离开隔间,走出店门。透过前窗,我能看到他在人行道上一边来回踱步,一边用一根手指塞着一只耳朵打电话。然后他又拨了一个号码,这次通话要短得多。我们在我家作了短暂停留。前后不到五分钟,我刚好来得及抓起书包和几件衣服,这几件衣服的挑选未免感情用事,考虑不周。然后,我们又回到车上(“你系好后座的安全带了吗?”),我把脸颊贴在冰凉的车窗上,望着黎明时分峡谷般的公园大道上亮起一路绿灯。

安迪住在公园大道六十来号,一栋古老而整洁的大宅。门厅就像是从迪克·鲍威尔[22]的电影里照搬过来的,门卫如今依然是爱尔兰裔居多。他们一直待在这里,我想起在门口迎接我们的那个守夜的门卫,肯尼斯。他比绝大多数门卫年轻:面色惨白,胡子拉碴,在下夜班的黎明时分,他总是有点反应迟钝。尽管他是个招人喜欢的家伙——有时他会给我和安迪修补足球,还会亲切地教我们怎么对付学校里欺负人的家伙——但整栋大宅的人都知道,他多少有点嗜酒的毛病。他让到一边,招呼我们走进大门时,向我投来了“上帝啊,孩子,真是遗憾”的眼神。之后的几个月里,我还会收获好多这样的眼神,我闻到他身上有股喝了啤酒之后睡觉捂出来的酸气。

“他们在等你们呢,”他对两名社工说,“来吧。”

同类推荐
  • 对你的爱没有假期

    对你的爱没有假期

    转眼间……我们那飞转即逝的六年的同学生涯,已经到了尽头!在这六年里,有着我们多少的快乐回忆啊……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那流云飘忽不定,苍穹底下立着小小的人影,每个人都在看云,每个人都在经历看得见摸不着的生活。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于是生活便因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了!
  • 以色列的诞生:荣耀(全集)

    以色列的诞生:荣耀(全集)

    本套装全两册,分别为:《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和《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20世纪60年代,阿以边境冲突不断。叙利亚训练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实行恐怖袭击,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与约旦和叙利亚结成联盟,放言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消失。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爆发,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以压倒性优势赢得战争,并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从而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但是战争过后,却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期盼已久的和平与稳定,战争中有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并成为之后中东战争不断升级的根源,严重影响巴以局势,巴以人民也因此长期饱受冲突之痛。究竟在“六日战争”之后,“赎罪日战争”之前,以色列国内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人民生存现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巴拉克、尼灿、帕斯特纳克及其子女们的职业生涯与家庭生活经历了何种变迁?这些故事与细节,都将在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沃克所著的《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中一一道来。《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如果把以色列的生存奋争当作一场戏剧,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可以算是这场戏剧的浓缩版:在神圣的日子里,以色列在南北两条战线上遭到突袭。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对阿拉伯国家的进攻给予了令人生畏的支持,以色列在兵力、武器与对方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后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成功突破了阿拉伯国家的包围圈,由此走上了与埃及签署和平协议的道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沃克以多年艰巨调查得来的史料为依据,在《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中,对“赎罪日战争”前后阿以不断升级的矛盾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重点表现了战略战术的抗衡与较量,以及各权力中心的激烈角逐与外交纠葛,真实再现了以色列当时旦夕倾覆的危险局面,同时为认识和解决当今中东地区的问题提供了思路。《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不仅是一部浓缩的以色列生存奋争史,也是一部令人感佩的卫国战士奋争史:老一辈英雄兹夫·巴拉克、约西·尼灿、萨姆·帕斯特纳克还在不同的战场上殚精竭虑,新生代英雄诺亚·巴拉克、阿里耶·尼灿、阿莫斯·帕斯特纳克已经开始在不同的部队里奉献、战斗,他们的职业选择和感情取舍都深深地镶嵌在以色列国的命运变动的版图之中……
  • 爱情广告

    爱情广告

    并不想教大家如何去爱,只想表达出我们对爱的态度。我们为爱做了很多,也做了很多自认为是出于爱。在"爱"与"做"的无限空间中,难道只有表面的虚荣、身体的刺激、条件的满足。令我们感到安全,对我们意义重大吗?我们何不尝试回到原点,找回简单的自己,珍视真实的自己,为你爱的人做出小小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勇敢和幸福。
  • 憧憬

    憧憬

    素贞腹部胀痛,已经有小两天了。起初.只觉得那儿有团生面样的东西堵着,后来那团面慢慢发酵伸展,渐渐地,整个腹部就胀疼起来。按说从前肚子也胀过,也疼过,可那种胀,是明目张胆的胀,摸着如揣个滚圆西瓜,敲打似牛皮小鼓般嘣响。那种疼,也是利利落落、翻江倒海般生疼,吃一粒马丁啉,喝一杯肠清茶,或者烤几瓣老蒜吞下,咕噜噜嗳了几口馊气,放了几个响屁,最多猛一阵拉稀,便万事大吉。不像眼下,感觉胀得像吞了一砣生铁,摸上去肚皮却瘪瘪软软的。那疼痛,更是阴阴森森,不急不徐,令人说不出叫不响的窝火憋气。况且,马丁啉也吃了,肠清茶也喝了,烤老蒜也吞了,还是硬生生堵着胀着,不见半点松动。
  • 都市诡话1

    都市诡话1

    无论伊氏兄妹搬到哪个城市,死亡诅咒总是如影随行,他们能预知哪些人将会在诡异事件中死去,却也将自己拖入了死咒包围的深渊。画中恶鬼索命、随意扭曲的变形人、吃人的五角怪屋、海中爬出的灵瞳恶女、能把活人拉进去杀死的恐怖片、让人一梦不醒的恶灵、迷失的异次元公寓,惊悚恐怖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他们用脆弱的身体拼命抵抗,这些无助的人们惊声尖叫,他们想要活下去!然而,眼睛会欺骗他们,环境会迷惑他们,头脑会误导他们。人怕鬼,鬼玩人,他们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被诅咒的人坠入死亡深渊。到底怎样才能活下去!
热门推荐
  • 拾祭

    拾祭

    他说:等我回来,咱们就结婚。可是,等到他回来,却递给她一张请柬。“对不起,希望你能来参加我的婚礼。”她离开后,隐姓埋名,再出现,她是他的顶头上司。同样一张请柬,姓名却不是当年的那两个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洪荒人师传

    洪荒人师传

    现代里的我在梦里让一个帮我实现梦想的人带到了洪荒,龙,风,妖,巫,仙,佛一一登上舞台,可是人族却成了他们的棋子,随意的…………你是人族你会怎么办?
  • Adventures and Letters

    Adventures and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春朝花不觉

    春朝花不觉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施诗的生活安静却暗藏玄机,他的命运似乎被操纵着,慢慢走向一个天大的阴谋,他将何去何从?苏家的悬案扑朔迷离。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真正的幕后黑手,又会有何阴谋?当女友出走,父母离奇死亡,亲人被迫离散,施诗是否就此沉沦?《春朝花不觉》,花儿丛中更闪烁着奇幻的色彩。近期,施诗将进入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秘地域,在这里他们将做些什么?在这座神秘之城中,施诗的命运已经走向了异变……
  • The 3 Gaps

    The 3 Gaps

    Franklin Covey cofounder Hyrum Smith shows that what stops us are gaps between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want to be.
  • 末世女王:血灵召唤师

    末世女王:血灵召唤师

    末世来临,月白衣被来来自神秘宇宙中的神秘石头打中,待她醒来之后,脑中出现一个妖孽系统,然而同时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异于常人,并且脑中的那个系统还是个妖孽智能,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她的世界观。直到登上顶端,她才愕然回首,竟然发现,原来这货是一直从头将她坑到尾!且看一个平凡女是如何被妖孽系统坑成丧尸女王的故事!
  • 旧事酒浓

    旧事酒浓

    从青涩纯白的年少到时态沧桑的社会,当那个万丈光芒的少年以不同的姿态走进她的青春,她就固执了一辈子。她永远以巧合的方式出现在他身边,在某个温柔安静的时刻,深切地凝望着他的侧脸,也曾默默的祝福他。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失去心爱的女孩,让以前的美好毁于一旦,他们最终背道而驰。再次相遇早已物是人非,她始终以她的方式去帮助他一切。后来,她终于忍不住在那个不知名的夜晚大喊:“顾新,我爱你了整整十年。”【我要守在你身旁看岁月怎么漫长】
  • 我在后宫当炮灰

    我在后宫当炮灰

    小有名气的漫画家方可可在与枪手争吵中,与自己的宠物猫一起坠入护城河穿越进了自己的漫画世界彩曜国,成为了命枪手画死的娴女官,时刻处在即将成为炮灰的危机中。她与宠物猫变化成的少年陆星元在互怼又互帮的过程中生出情愫,渐渐成为生死不弃的爱侣,并在与漫画男主白湛共同御敌、与女主唐梦真比拼艺术的过程中,战胜了为自己成人不惜毁灭彩曜国人性命的恶灵猫,并最终领悟到了追寻梦想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