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8400000049

第49章 卧龙再转世血染鄱阳湖(1)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日里的暖阳,光阴就在这四季轮回中匆匆而逝。已经五十有二的刘伯温对四季的更替看得更加淡然,不再有春天播种的憧憬和秋日收获的希冀,戎马生涯让他没有心思去感怀伤时,他更关注的是时局的演变。

自从江州一役陈友谅仓皇出逃武昌后,一度对朱元璋的进攻示弱,只肯固守原有地盘不肯轻易出战,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们大多以为陈友谅在江州一役中元气大伤,已无力东山再起。另外,张士诚的人马却异常的活跃,去年二三月间,金华、处州的苗军叛乱时,张士诚也趁机攻城略地,十一月,张士诚成功策反了池州主帅罗友贵,只可惜罗友贵部不久便被常遇春、赵德胜率军剿灭。今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屡次进犯清全、金华一线,因此好多人认为陈友谅已不足惧,而张士诚则是心腹大患,原先制订的灭陈除张的战略需要进行修改。在朱元璋的“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为此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

参加军事议会的文臣武将们非常鲜明地分为两派,一派以李善长、常遇春、邓愈为主,坚持要改变“先灭陈后除张”的战略,此时要全力对付张士诚,另一派则以徐达、刘伯温为首,坚持原定战略不变,此时宜将陈友谅全力剿灭干净,再东顾张士诚。

这两派各抒己见,当场不让,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朱元璋被夹在当中,实在不好决断。

李善长一改会议上后发言的惯例,率先讲了话:“陈友谅已成惊弓之鸟,收拾他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放一放也是可以的,但张士诚得寸进尺、甚嚣尘上,我军倘若再对他的骚扰置之不顾的话,无异于姑息养奸,养虎遗患。特别是,我军倾全力西征,必将导致后防空虚,给张士诚可乘之机,一旦我军后院起火便不得不撤兵回防,与其这样的话,还不若先将张士诚荡平,再灭陈友谅!”

大将常遇春旗帜鲜明地说:“这个张士诚很不老实,而且阴险至极,总在背后捅上咱们一刀,另外张士诚扩张得十分迅猛,现在还是一只小山猫,恐怕用不了多久便会成了一只大老虎,我军应‘先下手为强’。”

常遇春的话刚讲完,大厅上便响起一阵阵“是呀,是呀”的附议声。李善长自从朱元璋兵到定远后,便投笔从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军队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原来他的意见一出可谓“一言九鼎”,但自从刘伯温来到军中之后,不同的声音多了起来,他的意见虽不再有以前那么大的号召力,但足以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产生影响。常遇春在将领中的地位更是没得说,他与徐达号称“双子大将”,诸多将领是很信赖常遇春的,因为他们一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过。

刘伯温紧皱双眉,脸上的表情非常焦躁,但他并未着急开口,他需要寻找到对方意见的破绽,需要一个滴水不漏的发言,让人们能够觉悟。他感到自己此时就像一个老到的猎手,虽然在焦急盼望着,但决不会放空枪。

徐达作为将领中的“老大哥”,看问题办事情是非常的老练,他开口讲:“诸位,我军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制订了‘先灭陈再除张’的战略,那时我军对陈、张两支人马都心存忌惮,不知该怎样对付这两只恶狼。自从伯温先生来到军中,协助元帅制订了‘先灭陈后除张’的战略,经过这三年来的实战,我军已二次击垮陈友谅,宜将剩勇追穷寇啊,不能再给陈友谅任何喘息的机会了。其实,自从江州一役后,陈友谅就一直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我想他不久便会卷土重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水战、陆战的备战,要不然大战临头会有些措手不及。张士诚还是那个胸无大志、爱占小便宜的张士诚,他折腾得再欢也成不了气候!”大将廖永忠则说:“诚然我军此时歼灭陈友谅要比两年前容易得多,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军万万不可轻敌。”

大将汤和的资历也比较老,威望也比较高,他是朱元璋幼时的玩伴,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和赏识,他将两种意见在胸中斟酌比较了一番方说:“记得伯温先生曾把陈友谅、张士诚两部比作两只恶狼,而把我军比作一只虎,虽然我们这只虎将陈友谅这只狼咬得遍体鳞伤,但陈友谅还有反咬一口的实力,另外,张士诚这只狼也一直没有闲着,我以为‘先灭陈再除张’的策略不宜更改,如若更改的话,不但使前功尽弃,还将陷入危险的境地。”

听到这里,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可李善长很快便说:“张士诚正在抓紧训练其水军,他的舰队也在激增,最令我军放心不下的是张士诚不断策反我部的一些人,他指望着用里应外合的法子致我军于死地!”

朱元璋刚刚有些舒展的眉头又猛的一下子皱得比刚才更厉害了,但他旋即露出满面笑容来,对大家说:“今天会议的气氛很好,大家都能踊跃发言,算得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就是需要这种广开言路的风气,集思广益才能把仗打好。”

朱元璋想使会议的气氛更加热烈一下,便讲了几句以示鼓励的话。

就在这时,有个传令兵快步跑进大堂,高喝道:“报元帅得知,安丰有使者前来求见!”“叫他进来。”朱元璋吩咐道。

工夫不大,一个人被带上了大厅,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他的衣服十分的破烂、污浊,好似几块碎布披在了身上,而且这布已脱到根本辨不出原来本色的地步。他的装束是如此的糟糕,容貌仪态就更让人惨不忍睹了,“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用在他的身上一点都不过分,知道的以为他是个活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刚从十八层地狱爬出来一个鬼!

“你是何人,有什么事呀?”

那人声调微弱地说了一遍,简直就像蚊蝇哼哼一样。朱元璋一个字也没有听清,便又大声地问:“你说话大声点,重说一遍。”

那人似乎连吃奶的劲儿都使上了,朱元璋这才听清,那人说他姓孙,是小明王韩林儿的一员偏将,张士诚派其部将吕珍围攻安丰已两月有余,安丰城内粮草已绝,可城内人马突围无望,只得固守城池。城内已开始人吃人,就连埋在地下的死尸也被挖出来吃掉。他受小明王韩林儿的委派,前来请援,请朱元帅速速发兵解安丰之危,倘若晚去一步的话,小明王韩林儿将被张士诚部俘获。

那人越说声音越低,头也渐渐耷拉下去,最后只听见“扑通”一声,那人直挺挺地摔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常遇春上前摸了摸那人的鼻息,然后对朱元璋说:“他死了。”

大厅之上立刻一片哗然,接着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有的说:“看来这次是非打张士诚不行了,解安丰之围咱们义不容辞。”

“现在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当初吕珍兵发安丰时,咱们不是一直坐视不管吗?如今是不管不行!”

“哼!表亲里不亲,虽说都是红巾军,可彼此各自为政。前番刘福通北伐时,咱们也没出一兵一卒。”

“小明王好歹也是红巾军的头领,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他落入张士诚的手中?千千万万的红巾军兄弟是不会答应的。”

众人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朱元璋此时已是心乱如麻,原本“先攻陈还是先攻张”的争议还未平息,现在又冒出一个“安丰之危”来,局势变得更加棘手难办了,他将目光投向了刘伯温。

刘伯温原打算再等一会儿,可看到朱元璋直勾勾地看着自己,明白已到了非开口不行的地步,他清了清嗓子,厅上众人立时闭口并将目光投向他。

“‘先攻陈还是先攻张’原不应成为一个问题,道理很简单,就如同往山坡上推大石头,倘若推到半山腰时一松手,大石头便会滚回到坡底,可谓前功尽弃,我们改变‘先灭陈后除张’的战略,以往两年多的时间内为灭陈所做的准备便会付诸东流,灭张则需要一切从头开始。我们设想一下,当我军征讨张士诚到一半时,陈友谅再从背后捣乱的话,我军是不是又要改变战略呢?”

这句反问让许多人都低下头去,为自己思想的肤浅而感到羞愧,但仍有人迎着刘伯温的目光,不容置疑地说:“那安丰怎么办?谁去救小明王呢?大家莫要忘了我们都是红巾军兄弟呀!自己的兄弟都不肯援之以手,会让天下人戳着咱们的脊梁骨骂个没完!”

说此话的非是旁人乃是大将常遇春,常遇春义薄云天,为兄弟能上刀山,下火海,万死而不辞。吕珍围安丰后,常遇春几次请求带兵解危,都被朱元璋压了下来,这一次看到姓孙的信使竟然摔死在大厅上,可以想象出安丰城内是怎样的惨象,常遇春心如刀割,恨不能立刻飞到安丰去解危。

朱元璋的脸上也一阵阵地发烧,他无言以对,虽然常遇春并没有责问他,但是他压制了常遇春一次次解救安丰的请求。

善于察言观色的李善长,知道朱元璋的内心正处在微妙时刻,打铁须趁热,于是,李善长说:“元帅,天下红巾军本是一家,如今刘福通的主力已去北伐,无力回顾,能救小明王的也只有我们了,我们再见死不救的话,将陷于不仁不义的境地,更会让无数的红巾军兄弟寒心。元帅,您应当机立断,派兵去解围才是。”

刘伯温听到这话心中便是一惊,倘若李善长执意劝说的话,朱元璋是不会不考虑的,他上前一步说:“元帅,那两只恶狼都在盯着你呢,它们一直都在寻觅机会,我军倘若倾全力去解安丰之危,势必导致后防空虚,给其以可乘之机,我军万万不该前去安丰解危,而应挥师西进,与陈友谅决一死战,要不然,我们便会顾此失彼,酿成大祸!”

就在这时,有从安丰前线回来的探马来报:“元帅,安丰城池已被吕珍攻破,平章刘福通已被杀害,小明王韩林儿避难不知去了何方。”

“再探再报!”

“是!”探马转身下了议事大厅。

这下大厅可像炸了锅似的,好多将领情绪激动,纷纷向朱元璋请战:“元帅,赶快下令出兵救援小明王,末将愿为先锋!”

“元帅,吕珍欺人太甚,我军岂能坐视不管呢?”

“元帅,我们还是不是红巾军,就这样任人残害我们的兄弟而无动于衷?”

朱元璋的脸色涨得通红,他大喊一声:“好了!听我命令,徐达、常遇春为先锋,我要亲讨张士诚!明日出发,诸位下去准备去吧。”

“元帅……”刘伯温还要坚持己见,却被朱元璋打断:“伯温先生,莫要再讲了,我亲援安丰的决心已下。”

刘伯温只得把要讲的话咽进肚中,眼见大厅内的人差不多走光时,刘伯温悄声说:“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元帅将他置于何处?”

朱元璋却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刘伯温,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我供着他!”说完,大步流星地走了。

刘伯温望着朱元璋远去的身影,在心中暗骂一声:小竖子,不足与谋。

朱元璋亲率大军,以徐达、常遇春为先锋直奔安丰。刘伯温没有随朱元璋一同前往,而是去了建德李文忠处。

吕珍自攻占安丰后,料定朱元璋必定率军前来攻伐,便驱使城中男女老幼在城外结栅寨掘沟堑,准备与朱元璋长期对峙下去。然而这点障碍怎能挡住徐达、常遇春?

徐达、常遇春率军将安丰包围后,像拔钉子似的将那些阻障一一除去,吕珍出城与徐、常大军三次激战,三次都是大败而回,眼见着安丰难以固守下去,吕珍打算弃城而去,怎奈被朱元璋的兵马围得水泄不通。后来,张士诚派驻守在庐州的左君粥前来解围,亦被徐、常杀败,但吕珍趁机与左君粥率余部仓皇逃往了庐州。

安丰得以收复。朱元璋晓得城内断粮断炊已经很久了,便命令每个士兵身背白米二斗,倒在东门外的空地上,以救济城中百姓,起死回生的安丰百姓将朱元璋视作神明顶礼膜拜,随后,朱元璋令兵马围剿庐州。

而身在建德的刘伯温,以“斗智不斗力”的策略,协助李文忠给来犯的张士诚以重创。就在朱元璋主力围攻安丰的时候,认为有机可乘的张士诚亲率大军前来进犯建德。

左丞李文忠遵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法子,要与张士诚的大军正面交锋,以实力来一争高下。刘伯温赶忙阻止,劝说道:“敌人来势汹汹,正盼望着与我军来一场恶战,因为从兵力上来讲,敌人处于优势。诚然我军可以与之一战,但这个法子实在不可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军即便是取胜,伤亡亦会很惨重,李将军当三思而后行。”

李文忠也不是傻子,立刻明白了刘伯温有妙计,于是说:“伯温先生,还望您指点一二。”

“李将军,张士诚好比一只张开大口的恶狼,想要狠狠咬咱们一口,咱们呢,关上城门,让它咬不到,在城中固守数日,我可断言,张士诚必定撤军,到那时,我军迅速出击,追袭张士诚,必定能以小的伤亡获取大的胜利。”

李文忠听后兴奋地一拍双掌,说:“先生的计策真高,就按先生所说的计策去应对。”

第一日,张士诚的大军将建德城团团围住,任凭张士诚怎样叫敌骂阵,李文忠就是拒不出战,张士诚命手下攻城,被李文忠击退。

第二日,与前一天如出一辙。

到第三日黎明,刘伯温登城远望,看了一会儿,对李文忠等人说:“张士诚已率军撤去,将军速派军追击。”

李文忠看了一会儿,说:“伯温先生,张士诚部不可能撤走呀,他的壁垒旗帜都还在,与前二日无甚区别,你听,这不是有鼓声吗?”

刘伯温淡淡一笑,信心十足地说:“张士诚使了一招金蝉脱壳,那壁垒不过是个空壁垒,击鼓的人定是张士诚从附近掠来的老百姓,将军应当机立断,要不然敌军远逃之后,再追就追不上了。”,

李文忠立刻亲率大军,出城穷追不舍,一切果如刘伯温所言,这一役,李文忠以极小的伤亡俘获张士诚四千人,杀敌过万。

同类推荐
  • 商界怪杰史玉柱

    商界怪杰史玉柱

    这是一个自称“屌丝”的传奇人物史玉柱的商海沉浮史。他在“巨人集团”成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接着便轰然倒塌后,变成了“中国首负”。却也耐住了寂寞,凭借脑白金在全国掀起了席卷之势。他的营销被称为“洗脑式”的营销,他的广告被评为十大最差广告之一,但这却让他的产品深深的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这个怪人在此事业得意之时却不务正业地痴迷于网游,但他居然开创了网游业的颠覆之举。这个怪人在位居富豪榜前列时,却一身轻便,急流勇退,又回归于“屌丝”生活。本书不仅还原了史玉柱的沉浮人生,更回望了他缔造传奇的惊心动魄与酸甜苦辣,以飨读者。
  • 乌衣巷中谢家女:东晋才女谢道韫

    乌衣巷中谢家女:东晋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出身名门世家,才学出众,品貌双全,有“咏絮之才”“林下之风”之誉,在风流名士辈出的魏晋时期,她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然而这样的她却没能得到一份美满的婚姻——丈夫虽然也是世家子弟,却资质平庸、刻板无趣;晚年生活也充满了艰辛——时局动荡,亲人惨遭屠戮。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残酷击倒,婚姻中没有爱情便不追求爱情,敌人杀来便手握利刃反击回去,丈夫和儿子相继惨死便拼命护住外孙。拨开历史的迷雾,作者为我们还原出了一个鲜活的谢道韫,以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了这位才女传奇的一生。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许尔千山万水身:仓央嘉措诗传

    许尔千山万水身: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普通的农奴家庭。作为一代格鲁派教宗的他,父亲与母亲以及世世代代的先祖都笃信宁玛派。宁玛派僧可以恋爱结婚,不认为爱情与信仰有什么冲突,而格鲁派主张禁欲。仓央嘉措十五岁才坐床,他在宁玛派文化氛围中长大,受俗世欲望的熏染,情爱对他来说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那么天真自然。他生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热门推荐
  • 武者中的学霸

    武者中的学霸

    杨青说:“我是科学家中最能打的,武者中最帅的,帅哥中最有知识的,这年头就应该玩个综合实力。”
  • 九州江月寒

    九州江月寒

    东海大光明宫少宫主敖九州与西蜀不夜天的二小姐江寒月联姻,却在成亲前不久暴病而亡。江寒月为其守节,博得一片赞誉之声。三年后,江寒月因一幅轰天雷制造图遭人追杀,幸得两位侠义青年秦剑与罗烨相救。一路护送中,秦剑对江寒月渐生爱慕之心,但以江寒月的身份,两人的感情必将面对重重困难……
  • 死神来袭

    死神来袭

    死而复生,半人半鬼。踏足雄武,寻求妙法。问鼎万青,为父翻名。生逃圣龙,王者回归。血洒万青,纵横圣狮。秘密境地,万古长存。
  • 僵尸修神记

    僵尸修神记

    万年尸祖,都市觉醒。都市的血雨腥风,都市的儿女情长。面对现代修真界追杀,他选择誓灭修真界。一步步的成长,一步步揭开记忆的神秘面纱。修僵尸道,成就让众神汗颜的存在,僵尸成神万古枯,一路杀戮成就巅峰的存在。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低碳饮食:属于你的绿色时尚新生活

    低碳饮食:属于你的绿色时尚新生活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 小青梅,有点甜

    小青梅,有点甜

    【全文免费】【1V1,双洁,豪门甜宠,放心入坑】五年前,顾谨城一声不吭的离开,独留下乔安晴情思难断。五年后,乔安晴全然放下,他归来,不顾她意愿,带着一身情债,强势闯入她的生活。润物细无声,终抱美人归。本以为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谁知他却生而带有婚约,一边是家族使命,一边是挚爱情深。豪门恩仇的背后,道出被颠覆的璀璨人生。当命运的洪流执意将其冲散,他还是天命难违,弄丢了她。时间的浪潮冲不散似海情深,他未曾挪步,一直站在原地痴痴等待,等来的人儿像她,却不是她……不过没关系,他顾谨城孩子的妈妈只能是她!
  • 金陵爵

    金陵爵

    蔷薇花已开,可待美人折?琼楼玉宇,我看见烟雨迷离中的南国楼台几万重。子夜吴歌,我听见谁在吟唱为这随风而逝的爱情。青春与美貌在深宫禁苑里被默默祭奠,权力与欲望在爱恨纠葛中正熊熊燃烧。王谢士族,胡马铁骑。生逢乱世,南北分庭。英雄辈出的华丽时代,谁可定鼎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宠上小小妻

    宠上小小妻

    三岁一代沟,十二岁一轮,他们之间,整整相隔了四个代沟。***“穆曦,你可以不爱我,可以不信我,但是,你不能随意挥霍我的爱,不能残忍践踏我的真心。”“曦曦,我一直在等你长大。我给你足够的自由,给你最广袤的天地任你翱翔,给你所有少女该走的成长轨迹,但是曦曦,我不可能一直在原地等你。我老了,可你依然年轻,如果我们之间注定是一场追逐的游戏,我认了,我从来不后悔跟随你的每一步,而现在我累了,再也追不动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爱你时你少不更事,我恋你时你心有所属。你可知我最大的梦想,不过是牵你的手,看你粲然一笑,这般当世,岁月静好。***燕回展小怜篇:《臣服》: